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多个独立的计算机通过通信线路和通信设备互连起来的系统,以实现彼此交换信息(通信)和共享资源的目的。 2.
计算机网络功能:(1)数据通信。(2)资源共享。(3)并行和分布式处理(数据处理)。(4)提高可靠性。(5)好的可扩充性。 3.
计算机网络从逻辑功能上可以分为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 4.
计算机网络基本网络拓扑结构有五种:全连接形、星形、树形、总线形、环形。 5.
按网络的作用范围来分,网络可分为3类: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 6.
网络延迟时间主要包括:排队延迟、访问延迟、发送时间、传播延迟。 7.
网络协议:为主机与主机之间、主机与通信子网之间或子网
中各通信节点之间的通信而使用的,是通信双方必须遵守的,事先约定好的规则、标准或约定。 8.
网络协议的三要素:语法、语义、时序(同步)。 9.
网络协议采用分层方式的优点:各层之间是独立的。灵活性好。结构上可分隔开。易于实现和维护。有利于标准化工作。 10.
网络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的各个层次及其相关协议的集合,是对计算机网络所完成功能的精确定义。 11.
OSI模型采用七层结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12.
物理层:实现透明地传送比特流。负责建立、保持和拆除物理链路;比特如何编码。传送单位是比特(bit)。 13.
数据链路层:实现无差错帧传送,包括把原始比特流分帧、排序、设置检错、确认、重发、流控等功能;负责建立、维护和释放数据链路;传送信息的单位是帧(frame)。 14.
网络层:实现分组传送,选择合适的路由器和交换节点,透
明地向目的站交付发送站所发送的分组或包。传送的信息单位是分组或包(packet)。 15.
传输层:实现端到端的数据发送。信息单位是报文(message)。 16.
会话层:为完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统一任务而进行的双方按序传送报文和有关的非传送操作的过程。需要解决会话的顺序,同步问题,活动管理。 17.
表示层:主要解决用户信息的语法表示问题。 18.
应用层:解决应用的共性问题:包括应用基础和典型应用。 19.
服务由服务访问点(SAP)提供上层使用,某一层的SAP就是上一层可以访问本层服务的地方,每个SAP都有一个唯一属于它的地址。 20.
服务原语主要分为:请求原语,指示原语,响应原语,证实原语。
21.
接口数据单元IDU、服务数据单元SDU、协议数据单元PDU顶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22.
2种形式的服务:面向连接和面向无连接的服务。 23.
面向连接和面向无连接的服务主要的区别有两条:其一,面向连接的服务进行数据传送分为三个阶段。其二,面向连接的通信具有数据的保序性,而面向无连接的通信不能保证接收数据的顺序与发送数据的顺序一致。 24.
比特率:比特/s。 25.
曼彻斯特编码:1=负电压到正电压的跳变,0=正电压到负电压的跳变。信号变化发生在比特中间位置。 26.
传输模式:单工、半双工和全双工。 27.
常用多路复用技术:频分多路复用、时分多路复用、波分多路复用。 28.
标准话路频率(300-3400Hz),一个标准话路所占带宽4kHz
(64kbit/s)。 29.
循环冗余校验码生成方法:(1)生成多项式。(2)除法采用模2法则。(3)余数即为CRC校验码。 30.
检查和生成方法。(1)将数据分成16比特段。(2)反码加法。(3)结果取反。 31.
海明码生成:(1)确定冗余位的位数。(2)冗余位定位。(3)计算冗余位值。 32.
常见的几种传输介质:双绞线(非屏蔽UTP,屏蔽STP),同轴电缆,光缆。无线介质。 33.
物理层协议反映4个方面的内容:机械特性,电气特性,功能特性,规程特性。 34.
EIA-232接口:(1)机械特性:DB-25针状连接头。(2)电气特性:负逻辑。采用非归零电平编码。“0”=3~15V,“1”=-3~-15V。 35.
X.21接口:数字通信接口标准。将控制信息导向数据线。DB-15
针状连接头。传输过程:连接建立,数据传输,连接断开。 36.
数据链路层主要提供如下服务功能:线路规程(通信双方的协议),差错控制(发送-校验-应答的重发模式,控制和纠正错误),流量控制(防止发送端发送数据过快,造成数据丢失和信道拥挤)。 37.
流量控制:一组过程,告诉发送方在等待接收方的应答之前,最多可以发送多少数据。流量控制的2个要点:(1)数据流不能使接收方过载。(2)应答。 38.
差错控制:错误检测和重传。 39.
自动重复请求:接收帧出现任何错误,要返回否认帧,发送方重复出错的帧,这个过程称为自动重复请求(ARQ)。 40.
数据重传的3种情况:帧破坏,帧丢失,应答丢失。 41.
流量控制和差错控制通常有2种实现技术:停止等待协议,滑动窗口协议。 42.
停止等待协议:发送方每发送一帧后就等待一个应答帧,只
有当接到应答帧之后,发送方才发送下一帧,直到发送方发送一个传输结束帧(EOT)。优点:简单。缺点:效率低。线路上总是只有一帧,距离长时,等待ACK时间长。 43.
滑动窗口协议:发送方在收到应答消息前可以发送若干帧,即链路上可能同时存在多个数据帧。一个ACK帧可以对多个数据帧的接收进行确认。使用窗口技术。 44.
滑动窗口协议中差错控制有两种实现自动重复请求(ARQ)的技术:回退n自动重复请求、选择拒绝自动重复请求。 45.
HDLC:高级数据链路控制,有3类帧:信息帧、监管帧、无编号帧。标志域为“01111110”。表示帧的开始和结束。 46. 成帧方法。 47.
发送方比特填充方法:每次发送方要发送一个含有五个以上连续的1时,它总是在第五个1后面插入一个冗余的0。不管第六个比特是0还是1,这个额外的0都要插入。 48.
网络层提供两种主要功能:交换和路由。 49.
网络层的具体任务有:信源到信宿的传输,逻辑寻址,路由,地址转换,复用,流量和拥塞控制,网络互连。 50.
基本交换方式有3种:电路交换、报文交换(消息交换)、分组交换(包交换)。 51.
常用的分组交换方法分为:数据报和虚电路。 52.
虚电路2种实现形式:交换虚电路和永久虚电路。 53.
面向连接的网络服务:基于分组交换的虚电路方式。为数据传输建立一条虚电路,这条电路在整个数据传输过程中都是有效的,属于这次数据传输过程的所有包都将按顺序沿着这条电路传输。优点:顺序性、差错和流量控制,使用较少的协议控制信息。缺点:一旦连接建立,路由就不再具有灵活性。 54.
面向非连接的网络服务:基于分组交换的数据报方式。每个包被当作一个独立的单元,不提供逻辑连接。优点:服务简单,不同路径并行传输。缺点:可靠性低,所需的额外开销大。不按顺序传输。 55.
拥塞:网络或其中一部分出现过多的包,导致网络性能下降的现象。 56.
拥塞原因主要是1)节点处理速度有限;2)链路传输速度有限。 57.
拥塞控制方法有5种:配缓冲区,丢弃包,限制网内包数量,流量控制,阻塞包。 58.
流量控制:保证发送方发送的信息量不会超过接收方的接受能力。 59.
网络互连的互联形式:局域网-局域网,局域网-广域网,广域网-广域网。 60.
网络互连设备分4类:重发器(用于物理层),网桥(用于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路由器(用于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网关(用于OSI模型的所有七层)。 61.
路由器是一种专用的计算机设备,具有多个输入、输出端口,交换结构,内置路由选择协议软件,协议转换模块,可与其他路由器交换信息,构建、维护路由表。
62.
路由器与交换机的区别:路由器主要工作是路由选择,交换机主要工作是线路交换,主要工作在数据链路层,在二层交换机上增加路由模块,称为三层交换机。路由器功能很全,可处理的节点可以很大,但交换机功能单一,处理量小。 63.
路由算法用于寻找最佳路径(距离最短)。常用2种方法:距离向量路由、链路状态路由。 64.
距离向量路由特点:每个路由器周期性地将自己关于整个网络的信息发送给它的邻居。 65.
链路状态路由特点:每个路由器和互连网络中的所有其它路由器共享关于它邻居的信息。 66.
主要有4种结构的局域网:以太网、令牌总线、令牌环网、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FDDI。 67.
IEEE802标准将数据链路层分为两个子层:上面的子层是逻辑链路控制子层(LLC),下面的子层是媒体访问控制子层(MAC)。LLC帧首提供数据链路层的目的服务访问点和源服务访问点,是逻辑地址。MAC帧首提供目的站地址和源站地址,各为6个
字节,是物理地址。 68.
IEEE802协议,最短帧长。 69.
以太网标准由IEEE802.3扩展而来,定义了2个类别:基带和宽带。 70.
基带:使用数字信号传输,5个标准,10 base 5,10 base 2,10 base-T,1 base 5,100 base-T。采用曼彻斯特编码。 71.
宽带:使用模拟信号传输,1个标准,10 broad 36。采用差分PSK编码。 72.
CSMA/CD算法:1)发送数据的站点先侦听链路上的通信情况,如果链路是空闲的,开始传送,并同时检测冲突;2)若线路忙,则继续侦听,直到检测为线路空闲,发送数据并检测冲突。3)由于信道的传播延迟,会导致冲突发生,因此站点在传输的时候继续侦听链路,一旦检测到冲突,就立即停止发送,并向链路上发一串阻塞信号,通知链路上各站冲突已经发生。等一段时间,转1)。4)等待的时间由二进制指数回避算法确定。 73.
所有的基带以太网都被配置成逻辑总线形式(物理上可以是总线型、星形结构)。每个帧传送给链路上的所有站点,但只有地址与帧目的地址相同的站点才能接收该帧。 74.
令牌环网:拥有令牌的站点才能发送数据,一次发送一帧。优点:解决以太网可能出现的冲突重试造成的无法预测的延迟。访问模式是令牌传递。环形拓扑,单向通信。 75.
令牌总线网:将以太网的总线拓扑和令牌环的可预测的延迟特性相结合,物理上是一条总线,逻辑上使用令牌环。将各站点构成一个逻辑环,令牌在逻辑环上传递。 76.
WAN与LAN的不同:1)覆盖范围。2)网络结构。3)路由技术。4)网络管理。5)WAN具有更多的网络类型和不兼容性。 77.
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在IDN的基础上,实现用户线传输的数字化,提供一组标准的用户/网络接口,使用户能够利用已有的一对电话线,连接各类终端设备,分别进行电话、传真、数据、图像等多种业务通信,或者同时进行包括语音、数据和图像的综合业务(多媒体业务)通信。为用户提供完全的综合数字服务,有三类服务:载体服务、远程服务、附加服务。
78.
ISDN有3类信道:1)载体信道:B信道,传送数据,基本的用户信道,64kbps,全双工方式。2)数据信道:D信道,传送信令,16kbps或64kbps。3)混合信道:H信道,适合高速率的应用,如视频。 79.
数字用户接口有2种类型:基本速率接口BRI和主速率接口PRI,每个类型都包括1个D信道和若干个B或H信道。1)基本速率接口BRI:2B+D,B为64kbps,D为16kbps。2)主速率接口PRI:23B+D,B为64kbps,D为64kbps。 80.
X.25协议:X.25是对公用分组交换网PDN接口规格的一个说明。DTE和DCE之间的接口,一种在广域网下使用的包交换协议。使用虚电路方式交换包,不用数据报方式。X.25接口协议分为三个层次:(1)物理层:接口标准采用X.21建议书,使用最多的就是RS-232标准。数据传送单位为“比特”。(2)链路层:采用的接口标准是LAPB(平衡型链路接入规程)。数据传送单位为“帧”。(3)分组层:是X.25建议的核心,规定了关于虚线路(VC)的建立、释放过程以及分组的格式、分组传输控制过程、流控和异常情况的处理与恢复等。数据传送单位为“分组”。X.25分组数据交换网的特点是:可以实现多方通信,大大提高线路利用率;信息传递安全、可靠、传
输率高;通过申请帐号、标识,可实现全国漫游;提供速率从2400 bps 至 64 Kbps。 81.
传输层的地位:为源主机上的进程和目的主机上的进程提供可靠透明的数据传送,使其不关心具体通信细节。传输层是协议层最核心的一层。 82.
传输层的功能:1)端到端的报文传递。2)服务点的寻址。3)报文的拆分、组装。4)连接控制。 83.
传输层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就是复用和分用。复用:应用层不同进程的报文通过不同的端口向下交到传输层,再往下就共用网络层提供的服务。分用:当这些报文到达目的主机后,目的主机的传输层就使用其分用功能,通过不同的端口将报文分别交付到相应的进程。 84.
在传输层,可靠传输包括如下四个方面:差错控制、次序控制、丢失控制、重复控制。 85.
会话层:会话层的功能是为进行通信的高层之间建立、维护一个会话连接,并对高层之间的通信进行同步控制。 86.
表示层:实现的功能包括翻译、加密/解密、认证和压缩。 87.
应用层:应用层实现的是通常的网络服务,包含用户所需要的任何功能。 88.
通常有2种加密和解密的类型:传统加密方法(单密钥加密系统、替换法、位置交换法、DES加密)、公开密钥加密方法。 89.
单密钥加密系统:发送方形成y=E(k,x),接收方形成x=D(k,y),解密的2个条件是密钥k和解密函数D。 90.
密钥的分配:需要一个通信双方都信任的第三者(网络安全中心NSC)完成密钥的分配。 91.
公开密钥系统加密模型:使用2个密钥,加密密钥Ke公开,解密密钥Kd保密。加密算法E和解密算法D公开。用户登录时公布其加密密钥和加密函数。优点:密钥分配简化。缺点:加密解密算法复杂,算法选择困难,实用算法少。 92.
协议族:协议栈,许多成员协议的集合。 93.
TCP/IP协议族由四层组成: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和
应用层。 94.
IP协议:TCP/IP协议族中的核心协议,是一个不可靠的、无连接的数据报协议,不按发送顺序接收;不提供差错检测或跟踪。以分组为单位的数据叫做数据报。 95.
IP编址:一个32位的地址,它惟一地定义了一个在因特网上的主机或路由器(IPv6地址是128位)。每一个地址由两部分组成:netid(网络号)和hostid(主机号)。Netid定义一个网络,hostid则标识在该网络上的一个主机。 96.
IP地址按层次结构划分为5类:A类、B类、C类、D类、E类。 97.
IP地址的表示:点分十进制表示法。如192.192.192.6 98.
IP地址按通信方式划分为3类:单播地址、广播地址、多播地址。 99.
子网编址不是把IP地址看成由单纯的一个网络号和一个主机号组成,而是把主机号进一步划分为一个子网号和一个主机号。获得IP网络号后,由网络系统管理员决定是否建立子网,以及分配多少比特给子网号和主机号。子网编址意义:避免
广播风暴,降低损失。
100.子网掩码是一个32比特的数值,确定哪些位用于子网号或主机号。其中1=网络号和子网号,0=主机号。IP地址中与子网掩码的1相对应的位构成了网络号和子网号,IP地址中与子网掩码的0相对应的位构成了主机号。
101.IP路由表每行包含的信息:(1)目的IP地址。(2)下一跳的IP地址。(3)标志。其中一个标志指明目的IP地址是网络地址还是主机地址;另一个标志指明下一跳路由器是否为真正的下一跳路由器,还是直接相连的接口。(4)为数据报的传输指定一个网络接口。
102.路由选择主要完成的功能:(1)寻找能与目的IP地址完全匹配表项。(2)寻找能与目的网络号相匹配的表项。(3)寻找标为“默认”的选项。
103.广播:(1)受限广播。IP地址是255.255.255.255,路由器不转发这样的数据报,它仅能在本地网络中传递。(2)指向网络的广播。指向网络的广播地址是主机号为全1的地址。路由器转发这样的数据报。(3)指向子网的广播。指向子网的广播地址为主机号为全1且有特定子网号的地址。配合子网掩码使用。(3)指向所有子网的广播。指向所有子网的广播地址的子网号及主机号为全1,配合子网掩码使用。与指向网络的广播的区别是考虑到了子网的划分。如果没有划分子网,此时变成指向网络的广播地址。
104.ARP:地址解析协议,是低层协议,将一个IP地址与其物理地址(MAC地址)联系起来,动态完成从逻辑地址到物理地址的映射。
105.ARP高速缓存:存放最近IP地址到硬件地址的映射;其中每一项都有生存时间;使用高速缓存的目的是避免远程访问的开销,提高效率;ARP高速缓存中的内容要定期进行更新。 106.ARP的实现:首先检查自己的高速缓存,寻找该IP地址到物理地址的映射,如果找到,就提取相应的物理地址,把数据放到相应数据帧中,转发出去,如果没有发现,必须广播一个ARP请求,并等待回答。
107.RARP:反向地址解析协议,从硬件地址获得IP地址的协议,是设计用来解析地址映射问题,这就是当一个机器知道它的物理地址但不知道其逻辑地址,通过发送RARP广播,请求网络中的某个主机响应其IP地址。(主要用在无盘系统中)。
108.UDP用户数据报协议:传输层协议,数据报方式。进程的每个输出操作刚好产生一个UDP数据报,进而导致一个IP数据报的发送。UDP不提供可靠性,是面向非连接的。 109.TCP传输控制协议:提供一种可靠的面向连接的字节流传输层服务,TCP将用户数据打包形成报文段;它发送数据后启动一个定时器;通信的另一端对收到的数据进行确认,对乱序的数据重新排列,丢弃重复数据;TCP提供端到端的
流量控制,并计算和验证一个强制性的端到端检查和。网络应用程序Telnet、FTP、SMTP都使用TCP。 110.
客户/服务器(C/S):在网络平台上实现应用的一种传统计算模式。特点是软件从服务器下载到工作站上,在工作站上进行处理。 111.
浏览/服务器(browser/server,B/S):与软件平台无关性,业务处理规则放在服务器一侧。主流语言是Java和HTM。 112.
对等网(Peer to Peer):每台客户机实现平等操作,共享彼此的信息资源和硬件资源,例:Windows95/98以上版本。灵活方便,但难管理和控制、安全性较低,适合小企业内部和家庭。 113.
内部网(Innernet):企业内部自成一网。 114.
内联网(Intranet):改造后的企业内网。采用通用的TCP/IP协议、利用www技术等。 115.
外联网(extranet):企业之外需要扩展联到与自己相关的其他企业网。采用因特网技术又有自己的www服务器但不一
定直接与因特网连接。 116.
因特网(Internet):国际互联网。 117.
接入:为用户提供拨号上网和专线上网服务。 118.
接入服务厂商分三类:电信部门经营的电信级因特网服务提供商ISP,例:163、169。与电信部门合作的ISP:东方网景、瀛海威。靠自己资源独立经营ISP。 119.
信道带宽:信道的发送和接受两端传输比特信号的最大速率称为信道的带宽。单位为赫兹Hz。 120.
信道容量:单位时间内信道上所传输的最大比特数。单位为每秒比特数b/s。 121.
模拟数据编码:振幅键控ASK,移频键控FSK,移项键控PSK。 122.
数字数据编码:非归零码NRZ,曼彻斯特编码,差分曼彻斯特编码等。 123.
宽带传输:在数据通信技术中,利用模拟通信信道,通过调
制解调器传输模拟数据信号的方法称为宽带传输。 124.
基带传输:利用数字通信信道直接传输数字信号的方法称为基带传输。 125.
差错控制通过两种途径解决:通过检错码编码来发现传输差错。通过差错恢复达到正确传输的目的。 126.
网卡分类:按带宽分:10M,100M,10M/100M自适应,1000M。按总线分:PCI网卡,ISA网卡,EISA网卡。 127.
中继器:物理层设备。用于扩展局域网的硬件设备,将信号放大并传输到另一个网段。中继器用于扩大广播域,放大信号。 128.
集线器:一种特殊的中继器。简单的集线器可将总线型的连线方式改造为星型。复杂的集线器可以用做网桥或路由器的替代品减少网络拥塞。高级的集线器为FDDI、帧中继、ATM网络提供了非常高速的连通性。集线器提供的服务包括: 129.
网桥:数据链路层设备,用于连接多个网段。应用的场合:互联两个采用不同数据链路层的协议、不同传输介质与不同
传输速率的网络。以接收、存储、地址过滤与转发的方式实现两个互联网络之间的通信。 130.
路由器:网络层设备。主要的任务:接收来自网络接口的数据包,并从包中解释更多的信息。 131.
路由器与网桥的关系:路由器执行的功能与网桥类似,可以学习、过滤、转发。不同之处在于路由器具有内置的智能。这种智能可以检测网络交通并使路由器快速适应检测到的网络变化。网桥对端节点透明,路由器被端节点认识。 132.
路由器的基本特征:1)为2或3个以上网络之间的数据传输解决最佳路径选择。2)从路径选择的角度为不同的逻辑上独立的子网用户之间的数据传输提供传输的线路。3)要求结点在网络层以上的各层使用相同或兼容的协议。 133.
路由表:路由器生成并维护路由表,该表跟踪和记录相邻其他路由器的地址和状态信息。路由器根据路由信息表并根据传输距离和通信费用等要素通过优化算法来决定一个特定的数据包的最佳传输路径。 134.
路由器数据包转发的具体过程:1)网络接收数据包。2)根
据网络物理层接口,路由器调用相应的链路层功能模块以解释处理此数据包的链路层协议报头。3)在链路层完成对数据帧的完整性检验后,路由器开始处理此数据帧的IP层。 135.
互联网报文交换协议 IPX:网络层协议。提供无连接服务。IPX负责互联网的路由选择和维护网络的逻辑地址。IPX地址:网段号、网络节点号,套接字号。 136.
微软网络协议NetBEUI:运输层协议。基于DOS的PC开发的。比较小,易于实现,传输快。应用于Windows NT的最快的运输层协议。不具备路由功能,不适应现在的设备和互联网环境。 137.
以太网的主要特点:以太网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类局域网,属于基带总线局域网。以无源电缆作为总线来传送数据帧,并以曾经在历史上表示传播电磁波的以太网(Ether)来命名。当不涉及到网络的协议细节时,将802.3简称为以太网。以太网的核心技术是采用CSMA/CD(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通信控制机制。以太网的连接距离有一定限制。 138.
FDDI的优点:(1)使用基于IEEE802.5令牌环标准的令牌传递MAC协议,使用802.5LLC协议,因此与IEEE802局域网兼
容。(2)利用光纤进行传输,由两个光纤链路环构成可以双向传输的双环结构,并具有断环重构能力。(3)分组长度最大为4500B,数据速率为100Mb/s。(4)最大节点数 500~1000,最大站间距离为2KM,环路长度为100KM,即光纤总长度为200KM。(5)具有动态分配带宽的能力,能同时提供同步和异步数据服务。(6)信道误码率小于2.5×10-10,能提供对综合业务和多媒体业务的传输能力。 139.
帧中继的主要特点:传输时延小、速率高、组网和网络处理简单、一个端口可实现多个的连接、能和入网速率不同用户通信、传输带宽能按需动态分配,特别适合为LAN提供互连。 140.
ADSL:在普通电话线上利用“离散多音频”的编码方式将Internet和用户连接起来的方式被称为ADSL(非对称用户数字线)。 141.
xDSL接入技术:利用现有的公用电话网中的用户环路部分,它是基于公共电话网(PSTN)的扩充方案,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和利用已有的投资。 142.
Intranet:企业级的内部网,采用Internet技术,利用TCP/IP协议。它既具有企业内部网络的安全性,又具备Internet的
开放性和灵活性,提供对企业内部应用的同时又能够提供对外的信息发布,利用Internet的信息资源,且其成本低,安装维护方便。 143.
ATM:一种建立在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的基础上的新的交换技术,它可以较好地对宽带信息进行交换。ATM是面向连接的,通过建立虚电路进行数据传输。ATM中的虚连接分永久虚连接(PVC)和交换虚连接(SVC)两种形式。SVC是在进行数据传输之前通过信令协议自动建立的,数据传输之后便被拆除;PVC是由网络管理等外部机制建立的虚拟连接,该连接在网络中一直存在。 144.
ATM上的局域网仿真:在ATM网络上仿真传统局域网(网络层),使现有大量局域网上的应用能在ATM上继续使用。LANE协议最基本的功能:将MAC地址解析为ATM地址。通过这种地址映射,它才能完成ATM的MAC桥接协议,从而使ATM交换机更好地完成LAN交换机的功能,确保LANE站点之间能够建立连接并传输数据。 145.
网络管理功能:配置管理,性能管理,故障管理,安全管理,计费管理。 146.
SNMP网络管理模型:基于SNMP的代理/服务器网管方式,也称SNMP网络管理模型,由网络管理站(网络管理器)、被管理网络设备(网络管理代agent)、被管网络信息库(MIB)以及SNMP协议组成。网络管理站的功能:(1)运行简单网管协议(SNMP)(2)运行网管支持工具和网管应用软件;其中,简单网管协议(SNMP)提供网络管理的控制与通信机制,而网管支持工具和网管应用软件则提供相应的管理策略、方法和用户界面。被管网络设备可以有多个,每个被管设备通过代理或服务器向网络管理站汇报被管设备的运行状态和接受网络管理站来的操作指令,并完成相应的操作。被管网络信息库(MIB)是每个被管设备中代理所维持的状态信息的集合,例如:报文分组计数、出错计数、用户访问计数、路由器中的IP路由选择表等。
147.网络边缘:资源子网,因特网的边缘组成部件有端系统,客户机,服务器。
148.网络核心:通信子网,因特网的核心组成有:本地ISP,区域ISP,以及公司网络。 149.
对于TCP/IP协议,应用层使用域名地址,传输层使用端口地址,网络层使用IP地址,数据链路层使用物理地址,物理层通过网卡传送。
150.SMTP、IMAP和POP协议。
151.DNS协议与系统,简述域名解析的过程。
152.ICMP、PPP、FTP、HTTP协议、URL和HTML的含义及作用。 153.ICMP:Internet控制消息协议,减少分组的丢失。ICMP协议帮助主机完成某些网络参数测试,允许主机或路由器报告差错和提供有关异常情况报告,但它没有办法减少分组丢失,这是高层协议应该完成的事情。IP协议只是尽最大可能交付,至于交付是否成功,它自己无法控制。 154.
奈氏准则与香农公式在数据通信中的意义:奈氏准则与香农公式的意义在于揭示了信道对数据传输率的限制,只是两者作用的范围不同。奈氏准则给出了每赫带宽的理想低通信道的最高码元的传输速率是每秒2个码元。香农公式则推导出了带宽受限且有高斯白噪声干扰的信道的极限信息传输速率C=Wlog2(1+S/N),其中W为信道的带宽(以赫兹为单位),S为信道内所传信号的平均功率,N为信道内部的高斯噪声功率。 155.
比特和波特的区别:比特和波特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比特是信息量的单位,波特是码元传输的速率单位。但信息的传输速率\"比特/每秒\" 一般在数量上大于码元的传输速率\"波特\",且有一定的关系,若使1个码元携带n比特的信息量,则M Baud的码元传输速率所对应的信息传输率为M×n
bit/s,但某些情况下,信息的传输速率\"比特/每秒\" 在数量上小于码元的传输速率\"波特\",如采用内带时钟的曼切斯特编码,一半的信号变化用于时钟同步,另一半的信号变化用于信息二进制数据,码元的传输速率\"波特\"是信息的传输速率\"比特/每秒\"的2倍。`
156.中继器,集线器,网桥,交换机,路由器的区别: (1)中继器是物理层上的网络互连设备,它的作用是重新生成信号(即对原信号进行放大和整形)。中继器(Repeater)又称重发器,是一种最为简单但也是用得最多的互连设备。中继器仅适用于以太网,可将两段或两段以上以太网互连起来。中继器只对电缆上传输的数据信号再生放大,再重发到其它电缆段上。对链路层以上的协议来说,用中继器互连起来的若干段电缆与单根电缆并无区别(除了中断器本身会引起一定的时间延迟外)。
(2)集线器在OSI的7层模型中处于物理层,其实质是一个中继器。主要功能是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再生放大,以扩大网络的传输距离。正因为集线器只是一个信号放大和中转的设备,所以它不具备交换功能,但是由于集线器价格便宜、组网灵活,所以经常使用它。集线器使用于星型网络布线,如果一个工作站出现问题,不会影响整个网络的正常运行。 (3)网桥工作在数据链路层,将两个LAN连起来,根据MAC地址来转发帧,可以看作一个“低层的路由器”(路由器工作
在网络层,根据网络地址如IP地址进行转发)。
(4)数据交换机(Switch)也叫交换式集线器,是一种工作在OSI第二层(数据链路层,参见“广域网”定义)上的、基于MAC (网卡的介质访问控制地址)识别、能完成封装转发数据包功能的网络设备。它通过对信息进行重新生成,并经过内部处理后转发至指定端口,具备自动寻址能力和交换作用。交换机不懂得IP地址,但它可以“学习”MAC地址,并把其存放在内部地址表中,通过在数据帧的始发者和目标接收者之间建立临时的交换路径,使数据帧直接由源地址到达目的地址。
(5)是什么把网络相互连接起来?是路由器。路由器是互联网络的枢纽、\"交通警察\"。目前路由器已经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各种不同档次的产品已经成为实现各种骨干网内部连接、骨干网间互联和骨干网与互联网互联互通业务的主力军。所谓路由就是指通过相互连接的网络把信息从源地点移动到目标地点的活动。一般来说,在路由过程中,信息至少会经过一个或多个中间节点。通常,人们会把路由和交换进行对比,这主要是因为在普通用户看来两者所实现的功能是完全一样的。其实,路由和交换之间的主要区别就是交换发生在OSI参考模型的第二层(数据链路层),而路由发生在第三层,即网络层。这一区别决定了路由和交换在移动信息的过程中需要使用不同的控制信息,所以两者实现各自功能的方式是
不同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