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石砼扩大基础挡墙施工技术方案
1、工程概况
XX省道三门城区过境段公路改建工程第L3合同段K10+000~K11+000段路基填筑段沿河防护工程,是为防治路基病害,保证路基稳定,约束坡脚,防止路基边坡下滑,改善环境景观,保护生态平衡等而设的重要工程防护措施。其主要设置段落及防护形式为: K10+060~K10+250段路基的左右侧均设置框格植草,K10+250~K10+660路基的左侧设置衡重式挡土墙,部分挡墙基础采用C25片石砼扩大基础,墙体采用7.5号的浆砌片石。顶部1m范围内用C30砼封顶。
2、施工技术方案
2.1、测量放样和试验工作
施工前对设计导线及水准点进行复测(已复测,按设计值使用),并复核相应设计图纸(已核无误),然后进行防护路段挡墙基础边桩的测设。具体砌筑或砼浇筑前再精确测量放样挡墙基础的位置和标高。
试验人员按规范规定待开挖出工作面后对本段地基承载力进行实验,做好砌筑前水泥和砂料的实验。做好施工所需的砼配合比及砂浆配合比,报经监理工程师审批后使用于现场的挡墙施工。
认真做好“三通一平”工作,做好机械、材料、人员进场工作,保证顺利施工;做好现场排水工作。 2.2、防护工程的施工方案 2.2.1基础施工:
1、砼扩大基础
扩大基础属直接基础,是将基础底板设在直接承载地基上,来自上部结构的荷载通过基础底板直接传递给承载地基。其施工方法通常是采用明挖的方式进行的,施工中坑壁的稳定性是必须特别注意的问题。 明挖扩大基础施
1
工的主要内容包括基础的定位放样、基坑开挖、基坑排水、基底处理以及砌筑(浇筑)基础结构物等。
1)、基础的定位放样: 在基坑开挖前,先进行基础的定位放样工作,以便正确的将设计图上的基础位置准确的设置到挡墙址上。放样工作系根据路基中心线与挡墙的线,推出基础边线的定位点,再放线画出基坑的开挖范围。基坑各定位点的标高及开挖过程中标高检查,一般用水准测量的方法进行。 基坑大小应满足基础施工要求,一般基底尺寸应比设计平面尺寸各边增宽0.5-1.0m。基坑可采用垂直开挖、放坡开挖、支撑加固或其他加固的 开挖方法,具体应根据地质条件、基坑深度、施工期限与经验,以及有无地表水或地下水等现场因素来确定。
2)、水中基础的基坑开挖: 本段挡墙基础大多位于地表水位以下,有时水流还比较大,施工时都希望在无水或静止水条件下进行.最常用的施工方法是围堰法.围堰的作用主要是防水和围水,有时还起着支撑施工平台和基坑坑壁的作用. 围堰必须满足以下的要求:
a、围堰顶高宜高出施工期间最高水位70cm,最低不应小于50cm,用于防御地下水的围堰宜高出水位或地面20200cm。
b、围堰的外形应适应水流排泄,大小不应压缩流水断面过多,以免壅水过高危害围堰安全。围堰内形应适应基础施工的要求,并留有适当的工作面积。堰身断面尺寸应保证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使基坑开挖后,围堰不至发生破裂,滑动或倾覆。
c、围堰要求防水严密,应尽量采取措施防止或减少渗漏,以减轻排水工作。对围堰外围边坡的冲刷和筑围堰后引起的河床的冲刷均应有防护措施。
d、围堰施工一般应安排在枯水期间进行。 3)、基底检验及处理
a、基底检验基坑施工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在基础浇筑前应按规定进行检验。其目的在于:确定地基的容许承载力的大小、基坑位置与标高是否与
2
设计文件相符,以确保基础的强度和稳定性,不致发生滑移等病害。基底检验的主要内容包括:检查基底平面位置、尺寸大小,基底标高;检查基底土质均匀性,地基稳定性及承载力等;检查基底处理和排水情况;检查施工日志及有关试验资料等等。
b、基底处理 天然地基上的基础是直接靠基底土壤来承担荷载的,故基底土壤状态的好坏,对基础及墩台、上部结构的影响极大,不能仅检查土壤名称与容许承载力大小,还应为土壤更有效的承担荷载创造条件,即要进行基底处理工作。
4)、基础圬工浇筑 :基础施工分为无水浇筑、排水浇筑和水下浇筑三种情况。 排水施工的要点是:确保在无水状态下砌筑圬工;禁止带水作业及用混凝土将水赶出模板外灌注方法;基础边缘部分应严密隔水;水下部分圬工必须待水泥沙浆或混凝土终凝后才允许浸水。 水下浇筑混凝土只有在排水困难时采用。基础圬工的水下灌注分为水下封底和水下直接灌筑基础两种。前者封底后仍要排水再砌筑基础,封底只是起封闭渗水作用的作用,其混凝土只作为地基而不作为基础本身。 浇筑基础时,应做好与墙身的接缝联结,一般要求: 混凝土与浆砌片石墙身的接缝,应预埋片石 ,片石厚度不应小于15cm,片石的强度要求不低于基础或砌体的强度。 2.2.2、砌体料选择:
为保证砌体的质量,根据《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要求,砌石工程的材料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砌体用的水泥、砂、石及水等,要求质地均匀,水泥不失效,砂石洁净,水中不得含有对水泥有害的物质。
2) 石料强度不得低于设计要求,并不小于30Mpa,无裂缝,不易风化。河卵石无脱层、蜂窝、表面无青苔、泥土。
3) 砂浆强度要求满足设计标号,拌和均匀,色泽一致,稠度适当,和易性适中。
4) 片石最小边长及中间厚度不小于15cm,宽度不超过厚度的2倍。
3
块石形状大致正方,厚度不宜小于2020,长,宽均不小于厚度,顶面和底面应平整。用于镶面时,应凿去锋棱凸角,表面凹陷部分不得超过2cm。并按有关施工规范和规定砌筑,砌块材料要求石质均匀,符合规定尺寸要求,采用未风化且不宜风化的硬石砌筑。严禁采用经浸水后易软化、强度易降低的凝灰岩等石材。
2.2.3、挡土墙砌筑标准: 1、挡土墙基础施工要求:
挡土墙基础,应以地形和地质条件按设计要求埋入地面以下足够深度。施工前,应做好场地临时排水,除一般应随开挖,随下基,随砌筑并及时分层回填夯实(或压实)和做好墙后排水设施外,还应注意:
1) 对土质基坑应保持干燥。雨天施工坑内积水应随时排除,对受水浸泡的基底(特别是松软淤泥)应予以全部清除,并换以好土回填(或以碎石夯填)至设计标高。
2) 挖基时如发现与设计不符的软基,承载力不足时应通过变更设计程序,采取措施后方可施工。
3) 对山坡挡土墙,基趾部埋入深度和襟边距离应同时符合设计要求,如墙基高程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也应通过变更设计经批准后方可施工。
4) 采用倾斜地基时,应按设计倾斜挖凿,不得用填补法筑成斜面。 5) 在岩体破碎或土质松软、有水地段,宜择旱季分段集中施工。 2、墙体砌筑与分段设置伸缩缝
1) 砌筑基础前,应将基底松软、风化表面清除干净,然后铺满砂浆,石质基坑内,基础紧靠坑壁砌筑,并插浆塞满间隙,使之结成整体;对土质基坑或风化软石基坑,在雨季施工时,应于基坑挖至设计高程,立即满堂铺砌一层。
2) 挡土墙采用分段砌筑,必须按设计要求的间距,每隔10-2020置一道变形缝,缝宽2cm,一般不能大于3cm,并按规定要求的挡墙断面砌筑平整,缝成直线,为此可设立临时标准样架做准绳,使墙面正直整齐。 3、回填用料选择与泻水孔设置
4
1) 砌体出地面后,砌缝强度允许(胶结强度达到70%)时,即可及时回填。有条件时尽量采用粗砾料,如砾石、碎石等,不用或尽量少用细沙,严禁采用粉土或软塑性粘土等,不允许夹有冻土块、木屑、树根、杂草等。回填土的含水量,不应超过最佳含水量的10%
2) 挡土墙在砌筑过程中,必须随时掌握砌到一定高度后按设计要求尺寸位置设置泻水孔,并在进水孔口墙背做好反滤防渗隔水设施。第一排泻水孔应高于边沟底30cm设置。浸水挡土墙应用砂、砾回填,其最低一排泻水孔应高出常水位30cm。 4、砌石规格:
1) 砌体石块应互相咬接,砌缝沙浆饱满,砌缝宽度一般不大于3cm,上下层错缝(竖缝)距离不小于8cm,并应尽可能使每层石料顶面自身形成一个较平整的水平层,或通过适当的调整,每隔70-12020找平一次,作为一个较平整的水平层。
2) 砌石时,一般应按平面上先砌角石,再砌面石,最后砌填腹石的顺序进行。其空隙必须用砂浆挤填密实。严禁通缝(上下竖缝同缝)、叠砌、贴砌和浮塞。
3) 外墙面采用砂浆勾缝。砌体勾缝应牢固美观,当勾凸缝时,其宽、厚度要求基本相称。
4) 洪水冲刷后应及时查验挡墙基础是否外露。对于冲刷后地面线降至基础顶面以下的路段,应回填至原地面标高。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