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路基土方施工要点

2021-04-05 来源:好走旅游网
亠般路基施工

1.1 一般规定

1.1.1 按照合同要求,依据设计文件和经批复的施工组织设计方 案,将路基

施工所需的挖除、填筑、运输、拌合、养护等设备就位并 检查、保养到位。 1.1.2

对将要开工项目所需的材料按照进度计划提前做好准备,

土方工程的取、弃土场的施工便道要完成,填筑土方所选料场储量应 满足要求,质量达到标准;构造物施工所需的外购材料试验结果得到 批复,材料运至现场。 1.1.3

路基填筑必须水平分层施工,每层上料前均应用灰线打出

以控制松铺厚度;按填料类

方格网并严格按方格网规定的数量上料,

型选择性能优良、吨位足够、匹配的压实设备,严格工艺控制,保证 压实质量。 1.1.4

使用爆破法开挖的路段,应先查明空中缆线、地下管线的 平面位置、

埋设深度或高度,调查开挖界限外的建筑物结构类型、居 民等情况,制定详细的爆破技术专项安全方案,并报监理工程师审批。 1.1.5

爆破器材的存放地点、数量、警卫、收发、安全措施等, 报监理工程

师审核并经相关部门批准。 1.1.6

路基工程完工后,项目部应对全线排水系统、边坡防护工 程及桥涵工

程进行核查,结合路基地貌状况及水文地质情况对排水系 统、防护工程进行完善。

1.2 填方路基

1.2.1 填方路基基本要求

1) 当基底为自然地面坡面,且自然地面坡度较大(》 1:5)时, 将坡面做

成台阶形式,一般台阶宽度不小于 2m而且台阶顶面做成 向堤内倾斜4%〜6%的坡度。

2) 地下水位较高时,必须采取措施;泉眼或露头地下水,必须 按设计要求,采取有效导排措施后填筑路堤。

3) 路基的填筑材料应符合《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 2006)中4.1.2的规定。

4) 必须按不同填料要求进行路堤试验段的施工, 能上报分项工程开工报告,开展路基的大规模施工。

5) 填筑路堤宜采用全断面分层填筑;坡形地面应由最低处分层 填起,不得顺坡填筑。

6) 填方路基施工要求“划格上土,挂线施工,平地机整平”; 应全宽填筑,全宽碾压。

7) 路堤要设置临时排水路拱,挡水埝和急流槽。

8) 路基的填筑宽度每侧宜大于设计宽度 50cm以上,以保证边部 压实质量。

试验段认可后, 才

(JTG F10 —

9)停车港湾应与路堤同步填筑,上下路堤坡道使用结束后,要 开台阶、分层填筑,不得倾填

10)路基上的电缆槽、声屏障基础、交通标志牌基础、预埋管线、 坡面防护等宜与路基同步施工,不得因其施工而危及路基的稳定和安 全。

122 试验路段

1) 试验路段选择在地质条件、断面形式等工程特点具有代表性 的地段,路段长度不宜小于100m

2) 下列情况均应进行试验路段施工: (1) 填土路堤、填石路堤、土石路堤。 (2) 特殊地段路堤。 (3) 特殊填料路堤。

(4) 拟采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路基。 (5) 拟采用新型设备的路基(主要是指碾压设备)。 3) 路堤试验段总结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1) 填料试验(天然含水量、液限、塑限、标准击实试验、

验等)、检测报告等。

(2) 压实工艺主要参数:机械组合及性能(机械的技术性能、

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可靠性,以及安全环保等要求);压实机械规 格、松铺厚度、碾压遍数、碾压速度;最佳含水量及碾压时含水量允 许偏差等。

(3) 过程质量控制方法、指标,特别是含水量、压实度检测方 法、检

测速度等。

(4) 质量评价指标、标准。

(5) 根据试验路段确定的机械组合、进场设备数量和施工工期 安排,

进一步调整优化施工组织方案,调配机械设备,布设施工工点.

CBR 试

(6) 优化后的施工工艺。

(7) 优化后的工点管理组织机构和质量安全等体系。 (8) 原始记录、过程记录。 (9) 对原始设计图的修改建议等。 (10) 摊铺的施工工艺、设备及组合。 1.2.3 土质路基 1)填料要求

(1) 优先选用级配较好的砾类土、砂类土等粗粒土作为填料, 严禁使

用含草皮、生活垃圾、树根、腐殖质的土以及泥炭、淤泥、冻 土、强膨胀土、有机质土和易溶盐超过允许含量的土。

(2) 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数大于26、含水量不适宜直接压实的 细粒

土,不得直接作为路堤填料;确需使用时,必须采取技术措施行 处理,经检验满足设计要求后方可使用。

2)施工要点

(1) 路堤填筑时必须根据设计断面水平分层填筑和压实。分层

最大松铺厚度应根据试验确定,且不应超过 度不小于10cm

(2) 性质不同的填料应分段填筑,同一水平层路基的全宽应采 用同一

种填料,不得混填。每种填料的填筑层压实后的连续厚度应不 小 50cm

(3) 路堤填筑时,应从最低处起分层填筑,逐层压实;当原地 面纵坡

30cm分层最小压实厚

大于12%或横坡陡于1:5时,应按设计要求挖台阶,或设置坡 度向内并大于4%宽度大于2m的台阶。

(4) 填方分几个作业段施工时,接头部位如不能交替填筑,则

先填路段应按1:1坡度分层填筑,每层碾压至边缘,逐层收坡,待后 填段填筑到位时,再把交界面逐层挖成不小于

3m的台阶,分层填筑

3m。

碾压;如能交替填筑,则应分层相互交替搭接,搭接长度不小于

(5) 填方路堤必须按路面平行面分层控制填土高程,填筑过程

中可利用钢扦或标尺进行控制,填至路床顶最后一层时,可设置土墩 控制填土高程,为利于排水,填筑时路堤顶面应形成不小于 设计纵横坡必须在下路堤范围内形成。

(6) 路基每层填筑严格执行“划格上土、挂线施工”,卸土时

优先采用倒退上土的方式,即自卸车辆卸土后,立即用推土机将新倒 的土方推开,下一辆自卸土车倒退行驶在刚摊好土层上进行卸土, 就是米用填土进占的方式卸土,以减少对下层表面的损坏

(7) 用推土机对填筑的土方进行粗平,先检查含水量,不合格 要洒水或翻

拌晾晒,合格后用平地机精平;检查松铺厚度、平整度, 符合要求后方可碾压。

(8) 碾压时先稳压,后振动碾压,碾压时压路机遵循从路边向

路中、从低侧向高侧的原则;压路机的碾压行驶速度不得超过 h,错轮宽度对振动压路机不得小于压实轮的 得小于后轮的1/2。

(9) 路堤填土每侧应宽于填层设计宽度宜不小于 50cm边部增 加碾压遍数

4km/

2%横坡,

1/3,对三轮压路机不

以保证压实度。

(10) 当路基填高超过 1.5m时,路基顶面边缘应设置不低于 30cm开口间

隔不大于30m的挡水埂,开口处设置临时泄水槽至坡脚 排水沟;临时泄水槽宜采用砂浆抹砌;施工中应随时检查挡水埂和临 时泄水槽的完好情况,及时修补。

(11) 特殊原因没有填筑上一层而致使本层超过 10d暴露在外, 在填筑上

一层时应复压,重新检测压实度。

3) 土方路堤常见质量问题的防治及处理措施 (1) 中线偏位防治及处理措施 ① 加固保护导线点至交工验收;

② 每填高60cm- 80cm恢复一次路线中桩,测定路基标高及宽度; ③ 亏坡的一侧按照规范要求开台阶补填,多余的一侧进行削坡处 理。 (2) 翻浆、“弹簧”现象防治及处理措施

① 土的实际含水量大于最佳含水量时, 采取翻拌晾晒、加白灰或 换填适宜的填料,达到要求后方可进行压实;

② 清除碾压层下软弱层,换填良性土壤后重新碾压。 (3) 路基边缘压实度不够防治及处理措施 ① 路基施工必须按要求进行超宽填筑;

② 控制碾压工艺,保证机具碾压到边,确保边缘带碾压频率不低 于行车带 ③ 返工至符合压实度要求的层次。

(4) 起皮、松散防治及处理措施:

① 起皮:严禁薄层贴补;低液限粉土填筑路基时,碾压过程中应 适量洒水;

② 松散:适当洒水后重新碾压;冬季施工时填筑层碾压完毕后及 时圭寸土保温

(5) 路基边坡冲刷防治及处理措施: ① 削坡后及时进行边坡防护工程;

② 按要求设挡水埂和临时泄水槽,且随时保证完好并发挥作用;

③ 出现路基边坡水毁后,要及时进行水毁修复,具体做法是:清 除水毁冲沟内的淤泥及杂物,将水毁处的冲空、松散的部分挖除;把 水毁处修整为规则形状,并沿冲沟向四周开挖台阶,以便回填部分与 原路基很好结合;回填材料宜选用掺入水泥或石灰的原路基填料, 以 提高其抗冲刷能力;必须分层进行回填,分层夯实,严禁倾倒回填; 夯实机具可选用小型振动夯或小冲击夯。 124 填石路基 1) 填料要求

(1) 填石路堤不应采用膨胀性岩石、易溶性岩石、崩解性岩石 和盐化

岩石等作为填料。

(2) 填石路基填料粒径应不大于 500mm石料最大粒径不宜超 过层厚的

2/3 ,不均匀系数宜为15〜20,路床底面以下400mn厚的范 围内,填料粒径应小于150mm路床填料粒径应不大于100mm其中 小于0.05mm的细粒料含量要不小于30%

2) 施工要点

(1)采用中硬和硬质石料填筑的路堤要进行边坡码砌。码砌边 坡的石料

强度、尺寸及码砌厚度均应符合设计要求;边坡码砌要与路 基填筑同步进行。

(2)填筑的石料如岩性相差较大,特别是岩石强度相差较大时,

应进行分层或分段填筑

(3) 当填筑石料级配较差、粒径较大、石块间空隙较大时,必 须于每

层表面空隙间填入石渣、石屑或中粗砂,使空隙填满为止。

(4) 填石路基施工应分层填筑、分层压实,填筑前要划灰格、 插杆挂

线;填石路堤逐层填筑时,应安排好石料运输路线,专人指挥, 按水平分层,先低后高,先两侧后中央上料,并用大功率推土机摊平。 个别不平处应配合细石块、石屑找平。

(5) 大粒径石料采用渐进式摊铺法铺料,运料汽车在新填的松 料上先

两侧后中央逐渐向前卸料,大型推土机 (D85型等)随时摊铺整 平。对细料含量较多的石料宜采取后退法铺料。 运料汽车在已压实的 层面上后退卸料,形成梅花型密集料堆,采用推土机推铺整平。

(6) 人工铺填粒径25cm以上石料时,应先铺填大块石料,大面 向下,

小面向上,摆平放稳,再用小石块找平,石屑塞缝,最后压实。

(7) 填石路基在压实前,应摊铺平整,填料最大粒经要严格控 制,超

出规定的应予以剔除或解小,局部不平整处人工配合机械以细 石屑找平。摊铺完成后的石料表面平整,无明显大石料露头,表面无 明显孔洞、孔隙。

(8) 碾压设备采用机械传动拖式振动压路机或低频高幅垂直式 振动压

路机,同时激震力要在50t以上。根据试验段获取的碾压遍数 碾压,碾压时直线段由两边向中间,小半径曲线段由内侧向外侧纵向 进退式进行,前后相邻区段纵向应重叠不小于 5m碾压。

(9)压实沉降差检测

① 首先在压实后的路堤上沿着纵向布点, 为减少误差,准备一个 ①10c m钢球(或者使用10cm见方的钢板,在钢板背面焊上钢筋头), 放置在测点上。

② 用振动压路机把钢球(或钢板)压入路堤,此时用精密水准仪 测量钢球(或钢板)顶面高程,然后用振动压路机碾压检测(碾压参 数:2.0 km/h ~4.0km/h,频率30Hz,振压2遍),碾压后再用精密 水准仪测定各点高程,各测点在碾压前后的高差,就是测点的压实沉 降差。 1.2.5 土石混填路堤 1)填料要求

(1) 膨胀岩石、易溶性岩石、崩解性岩石和盐化岩石等不得用于 路堤填筑。 (2) 天然土石混合填料中,石料强度大于20MPa勺中硬、硬质石料 的最大粒径不得大于压实层厚的2/3 ;石料强度小于15MPa勺强风化石 料或软质石料,其CB值应符合《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 —2006)中表4.1.2的规定,石料最大粒径不得大于压实层厚。

2)施工要点。

(1)施工前,应根据土石混合材料的类别分别进行试验段的施 工,确定

能达到最大压实干密度的松铺厚度、压实机械型号及组合、 压实速度及压实遍数、压实度、压实沉降差等参数。

(2) 土石路堤应分层填筑压实,整平应采用大功率推土机辅以

人工按填石路堤的方法进行,松铺厚度控制在40cm以内;碾压前应使 大粒径石料均匀分散在填料中, 石料间孔隙应填充小粒径石料、 土和 石渣。

(3) 碾压采用垂直振动式振动压路机碾压,激振力 40t以上。碾 压顺

序按填石路堤碾压顺序执行。

(4) 土石混合材料来自不同料场,其岩性或土石比例相差较大 时,必

须分层或分段填筑。

(5) 填料由土石混合材料变化为其它填料时,土石混合材料最 后一层

的压实厚度必须小于30cm该层填料最大粒径小于15cm压实 后,表面必须无孔洞

(6) 中硬、硬质石料的土石路堤,应进行边坡码砌,码砌边坡 的石料

强度、尺寸及码砌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边坡码砌与路堤填筑 同步进行;软质石料土石路堤的边坡按土质路堤边坡处理。

(7) 压实后透水性差异大的土石混合材料,必须分层或分段填 筑,不

允许纵向分幅填筑。

3)质量控制要点

(1)查看填筑材料是否发生较大变化;是否有膨胀岩、易溶性 岩石、崩

解性岩石和盐化岩石等填料。

(2)严格控制石料强度、粒径、松铺厚度、振动碾压设备型号

及组合、压实速度、碾压遍数、沉降差等

(3) 中硬、硬质石料土石路堤质量应符合:施工过程中的每一 压实

层,可用试验路段确定的工艺流程和工艺参数,控制压实过程; 用试验路段确定的沉降差指标,检测压实质量。软质石料或土石比低 填料填筑的路堤压实度用灌砂法检测。严格控制孔隙率。

(4) 外观质量标准:路基表面无轮迹,无明显孔洞;大粒径填 石无松

动,铁锹挖动困难;中硬、硬质石料土石路基边坡码砌紧贴、 密实,无明显孔洞、松动,砌块间承接面应向内倾斜,坡面平顺。 126 高填方路堤 1)一般要求。

(1) 基底承载力必须满足设计要求,特殊地段或承载力不足的 地基必

须按设计要求进行处理; 覆盖层较浅的岩石地基,应清除覆盖 层。

(2) 填料宜优先选用强度高,水稳性能好的材料,或轻质材料, 受水

淹浸的部分,应采用水稳性和透水性好的材料。

(3) 对于大于8m的高填路基,必须采用冲压路基进行冲击补强。

当填土平面长或宽大于等于80m且冲击碾压深度2m内无涵洞或其他 构造物时,路基每填高2m应冲碾一次。填石路基应每填高3曲中碾一次, 砂性土及含水率高的黏性土不适宜采用冲击增强碾压。 度不足时,可采用强夯进行处理。

(4)宜优先安排施工,并做好临时排水系统必要时,基底应设

置盲沟、渗沟或反滤层等截、排水设施。

当冲击碾压长

(5) 高填方路段的压实标准应不低于规范规定值。

(6) 施工过程中应进行沉降观测,按照设计要求控制填筑速率。 沉降

观察测点的布置应按相关要求进行,观测资料应提供监理工程 师。 127 填挖交界(纵横)地段路基 1) 一般要求

(1) 填挖结合部或半填半挖路段的路基施工,宜采用台阶一分 层回填

一开挖路堑的施工工艺,尽量扩大回填作业面;杜绝出现原地 表清理不彻底或漏压、欠压现象,以加强填挖结合部位工程质量控制。

(2) 应认真清理半填断面的原地面,将原地面翻松或挖成台阶。 台阶

开挖高度应不大于2m宽度应不小于2m

(3) 施工前及施工过程中,应检查半挖基底和坡面是否有渗水 现象,

如有渗水,根据渗水情况设置防、截、疏导水流设施。

(4) 半填半挖路段除正常分层填筑压实外, 还须采用强夯压实。 2) 施工要点。

(1)按设计和施工规范要求清理填挖交界(纵横)地段断面的 原地面,

并从填方坡脚起向上设置向内侧倾斜的

2%^ 4%的台阶,台

阶宽度应不小于2m在挖方一侧,台阶应与每条行车道宽度一致, 位置重合。

(2) 开挖坡面应根据坡面地质情况进行坡面清理,并清除表面 的风化

层、孤石、石笋,保证碾压设备能够碾压到边。强夯时,并应 加强填挖边界的强

夯处理。

(3) 填筑时,必须从低点处的台阶开始分层摊铺碾压,开挖的

台阶必须和对应的填筑层同时碾压;特别要注意填、挖交界处的拼接, 碾压时必须做到密实、无拼痕。

(4) 受碾压设备自身的影响,按照正常的碾压在台阶局部存在 碾压空

白区,在台阶结合部位必须增加横向碾压。

(5) 填挖交界(纵横)地段的开挖必须等下半堤断面的原地面 处理好

后,方可开挖上挖方断面;对挖方中非适用性材料必须废弃, 严禁填在半填断面内。

(6) 结合部有地面水汇流的路段,在施工前做好临时排水沟导 排水

流;结合部的原坡面有地下水露出时, 根据设计文件或规范要求 设置截、排水盲沟等设施。

(7) 高度小于80cm的路堤、零填及挖方路床的加固换填宜选用 水稳性

较好的材料。

(8) 铺设土工格栅

① 铺设前必须将下承层整平,以符合土工格栅铺设的平整度要

求。

② 铺设土工格栅时,必须拉直平顺紧贴下承层,不得出现扭曲, 折皱,重叠,用人工拉紧。

③ 采用U型锚固钢筋将其固定在下压实层,锚固钢筋的长度和间 距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④ 铺设土工格栅时,必须将强度高的方向垂直于填挖交界的轴线 方向布置;两幅土工格栅之间到的联结必须牢固, 其叠合宽度不小于 30cm

⑤ 土工格栅铺好后必须及时填筑上层填料,填土时不能移动土工 格栅,在土工格栅上填筑土层填料时必须采用倒卸法, 禁止运料车及 其它施工机械在土工格栅上直接碾压。土工格栅不能长时间在野外暴 露,剩余土工格栅必须及时放回库房库存。

⑥ 施工中随时检查土工格栅的质量,发现有折损、撕裂等损坏时, 必须更换。

4)填挖交界处出现裂缝防治及处理措施

(1) 严格按规范清理半填断面的原地面,从填方坡脚起向上设 置内倾

台阶。

(2) 必须在施工前做好排水沟导排地表水; 结合部有地下水时, 必须

根据设计文件或规范要求设置截、排水盲沟等设施。

(3) 倾斜度过陡的山坡坡脚要设支挡结构。

128 结构物台背回填 1)一般要求

(1) 涵洞、通道工程:顶部长度不小于2倍台高+2m底部为基 础外沿3m-

5m

(2) 桥梁工程:顶部长度不小于2倍台高+3m拱桥台背回填长 度不应小于

台高的3〜4倍;底部为基础外沿3m- 5m

(3) 台背回填应慎重选择填料,宜采用强度和水稳定性好的材

料,如采用内摩擦角较大的砾(角砾)类土、粒径小于 15c m的石渣、 砂类土等。当采用非透水性土时,应在土中增加外掺剂如石灰、水泥 等,并经监理工程师批准。

2)施工要点

(1) 台背回填严格按照设计文件执行。做好过渡段,过渡段路 堤压实度应

规范及图纸设计要求,同时纵向和横向防排水系统连接通 畅。

(2) 回填应与路基同步施工,不能同步时应严格按要求开挖台

阶,开挖台阶时,必须将所有虚土、松散部分挖出,挖至完全已压实 的原路基为止,严禁用虚土“培台阶”,台阶宽度不小于 不大于1m内倾2%〜4%

(3) 严格分层填筑,严禁向坑内倾倒,每层最大压实厚度不大

于15cm采用小型夯实机具夯实铺筑厚度不得大于 10cm。应在结构 物墙身上左、中、右位置,用红、白油漆相间划出每层压实厚度控制 标线,并标注层位编号

(4) 台背回填的顺序应符合设计要求。梁式桥的轻型桥台台背

填土,应在梁体安装完成后两侧对称回填;柱、肋式桥台台背填土, 宜在台帽施工前,柱、肋侧对称、平衡地进行。桥台背和锥坡的回填 施工宜同步进行,一次填足并保证压实整修后能达到设计宽度。 回填部分的路床宜与路堤路床同步填筑。

(5) 回填施工应采用大型压路机为主、小型压实机具配合进行 压实,

台背 2m台高

靠近台身位置必须使用小型夯实机具进行补夯。

(6) 回填前,八字墙、一字墙以及支撑梁必须完成,梁板架设 前最多

对称回填至1/3墙高。

(7) 涵洞应在盖板安装或浇筑后,在洞身两侧对称分层回填压 实,顶

面填土压实厚度大于 50cm时,方可通过重型机械。

(8) 当填至盖梁背墙牛腿时,要特别注意,采取适当措施,确 保该部

位的压实。

(9) 回填过程中,应防止雨水浸泡,回填结束后顶部应及时封 闭。

1.3 挖方路基 1.3.1 一般规定

(1)详细复查设计文件所确定的路堑地段的工程地质资料及路 堑边坡,

根据其工程地质资料及路堑边坡,根据其工程地质情况、工

程量的大小和工期复查施工组织设计,核实(或编制)调整土石方调 运图表,并对沿线拟利用土质已进行检测试验。

(2) 路基测量放样已完成,已设置桩标明轮廓,并经监理工程 师复核批

准,设计图纸及文件已审核,提出的问题已得到相关部门的 回复,并对技术员及班组进行了详细的技术交底。

(3) 施工前做好截水沟、排水沟等临时的排水设施已做好,将 水导入路

基排水系统或桥涵沟渠里排出,确保施工作业面不积水。 1.3.2 土质路堑开挖

1)施工要点

(1) 严格按照设计坡度施工,若边坡实际土质与设计勘探地质 资料不符,

应及时提出变更设计申请,经批准后实施。

(2) 土方路堑开挖应根据地面坡度、开挖断面、纵向长度及出 土方向,

结合土方调配距离,选用安全、经济的开挖方案。

(3) 可作为路基填料的土方,必须分类开挖和使用,非适用材 料作弃方

处理。

(4) 较短的路堑采用横挖方法,路堑深度较大时,分成几个台 阶进行开

挖;较长的路堑采用纵挖法,按横断面全宽纵向分层开挖或 采用通道式纵挖法开挖;超长路堑采用分段纵挖法开挖。

(5) 土方开挖应自上而下进行,不得乱挖、超挖,严禁掏底开 (6) 开挖过程中,必须保证边坡稳定;开挖至边坡时预留至少

30cm保证刷坡过程中设计边坡线外的土层不受到扰动,开挖面高度 每3叶4m在挖掘机作业高度范围内应对开挖坡面进行一次,按设计 坡率、线型,采用机械进行,同时应采用全站仪对已开挖边坡进行一 次复核,以确保开挖坡面不欠挖不超挖后,方可继续施工。

(7) 高路堑边坡开挖应自上而下进行,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分级 进行,开挖

坡面一次性成形,且应开挖一级防护一级,防止边坡失稳 产生滑坍等灾害。

(8) 在高路堑边坡地段一般山体含水量大,在渗水量大的部位

应按设计要求施工排水平孔。

(9) 如果在指定设置弃土场的地方不能满足堆积弃方数量时, 应停止开

挖,重新选择弃土位置并修改相应施工方案、提交监理工程 师批准。

(10) 路床施工前应先开挖两侧排水边沟(纵向坡度不小于1% , 及时将雨水

排出路基外,防止雨水集积危害路床。在渗水量大的部位 有针对性地设置仰斜排水孔,并在边沟底设置渗沟。

(11) 当路床以下存在含水层或含水量较大时,应设置排水盲沟、 换填、

改良土质、土工织物等处理措施。

2) 土质路堑常见质量问题的防治及处理措施。

(1) 路堑边坡溜塌防治及管理措施:

① 施工中经常对边坡加以复核,确保边坡坡率符合设计要求; ② 及时对边坡支护,未支护边坡加盖塑料膜防水。 ③ 开挖至边坡时预留足够的宽度。 (2)路基顶面超欠挖防治及处理措施:

① 加强施工测量检查,增加测设点位,为施工提供准确的数据; ② 土质路堑接近路床顶面时控制好挖机铲斗深度,辅以推土机、 平地机及人工修整。 133 石质路堑 1)施工要点

(1) 应根据岩石的类别、风化程度和节理发育程度等确定开挖 方法。

石方爆破应以光面爆破、预裂爆破技术为主,不应使用大爆破 施工方法;软弱、

松散岩质路堑宜采用分层开挖、分层防护和坡脚预 加固技术。

(2) 施工前必须调查爆破区内有无空中缆线并查明其平面位置

和高度;调查地下有无管线并查明其平面位置和埋置深度; 查开挖边界线外的建筑物结构类型、完好程度、距开挖界距离等。

(3) 根据确定的爆破方案,进行炮位、炮孔深度和用药量设计; 同时

要充分重视开挖边坡稳定;设计图纸和资料必须报送监理和有关 部门审批

(4) 爆破施工员、测量员按爆破设计放出炮孔位置并标注,由 钻工

按要求钻孔。

(5) 钻孔过程中严格控制孔位偏差和倾角;钻孔完成后,应对 炮孔内的废

碴予以清除,应逐个检查孔距、排距、孔深、倾斜度等并 与设计值对比,符合要求后,方可装药。

(6) 石质路堑靠近路床顶面时宜使用密集小型排炮施工,炮眼

底标高宜低于设计标高 10cm^ 15cm,装药时宜在孔底留 5cm^ 10cm 空眼,装药量按松动爆破计算。

(7) 炮孔装药、堵塞、起爆网络连结必须由持有爆破证的专职 爆破员作

业,起爆必须由爆破负责人统一指挥

(8) 爆破后须确认已经解除警戒,作业面上的危石检查处理后,

清理出渣人员和机械方可进入现场,开挖石方横向调整或小于

100m 同时应调

的纵向调运,可用推土机推运,需要纵向远运时,用自卸汽车运输; 对大块石料,可集中进行二次爆破;采用机械清碴时,应从上至下分 层进行,严防滚石、坍方伤人损机。

(9) 挖方边坡应从开挖线往下分级清刷边坡,每下挖 2m^ 3m 应对新开挖

破进行刷坡。对于软质岩石坡可用人工或机械清刷:对于 坚石和次坚石,可使用炮眼法、裸药包法爆破清刷,并清除危石、松 石。清刷后的石质路堑边坡,不应陡于设计规定。

(10) 上边坡不得有松石,竖孔炮眼残留率不低于 85%对于中 硬质岩石,

边坡不平整处采用 2m直尺检测最大间隙不应超过15cm, 软质岩石不应超过10cm

(11) 石质路床有裂隙水时,应采用渗沟连通,渗沟宽不宜小于

30cm渗沟底应略低于洼底,坡度不宜小

3%并与边沟衔接。如渗

沟低于边沟则应在路肩下设纵向渗沟,沟底应低于深坑洼底至少 10cm,宽度不宜小于60cm纵向渗沟由填方路段引出。渗沟应填碎 石,并与路床同时碾压到规定的压实度。

(12) 石质挖方边坡应顺直、圆滑、大面平整;边坡上不得有松

石、危石、凸出于设计边坡线的石块,其凸出或超爆凹进尺寸均不应 大于20cm对于软质岩石,凸出及凹进尺寸均应不大于

10cm

(13) 石质路堑边坡如因过量超挖而影响上部边坡岩体稳定时, 应用浆

砌片石补砌超挖的坑槽。

2)爆破注意事项

(1) 及时收集现场的各种数据,加以分析 ,对各种爆破方式进 行比

较,对起爆顺序和起爆方式要进行多次比选,以达到最佳效果。

(2) 对爆破所需的各种材料进行严格的检查,必须有出厂合格

证书。使用电雷管和导爆索之前必须要进行检测, 无问题后方可使用。

(3) 爆破的施工技术人员、现场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岗前培训, 并取得

资格证书。

(4) 在现场施工时,起爆网络要求严格按要求和规范进行连接,

在爆破前要检查起爆网络、周边环境以及安全警戒设置等情况, 题后方可施爆。

(5)加强对装药过程的控制:严格设计药量和装填密度,堵塞 的长度要符

合规定要求。 134 深挖路堑 1) 施工要点:

(1) 项目部对深挖路堑必须做专项施工方案。

(2) 在施工前详细复查深挖路堑地段的工程地质资料,包括土 石界

限、风化破碎程度、土层有关特性,以及不良地质、地下水情况 等。

(3) 开挖前,必须先修筑坡顶的截水沟。施工过程中应逐级开 挖,根

据开挖情况随时进行地质核查。定期对边坡坡度进行测量,并 及时加以修正。

(4) 深路堑开挖应遵循及时开挖及时防护的原则,每开挖到一 级台阶

时应立刻进行防护工程的施工。

(5) 开挖时必须设置临时排水沟,将路堑内积水排出路基以外。 每一

级开挖完成后,及时按设计修筑平台排水设施。

2) 深挖路堑边坡稳定性监测

无问

(1)深挖路堑施工过程中必须进行边坡稳定性监测,以监控边

坡的的变形情况,揭示坡体稳定状态,控制施工进度,指导施工

(2) 稳定性监测包括:采用全站仪、水准仪观测地表位移、变 形发展

情况;采用标桩、直尺或裂缝计观测裂缝发展情况;采用测斜 仪对地下位移进行监测;采用测斜仪、分层沉降仪、压力盒、钢筋应 力计对支挡结构的变形和应力进行监测;人工监测地下水位变化情 况。

(3) 观测点的位置、数量及埋设必须按设计或合同文件的要求 执行。 (4) 施工中必须严格按要求的监测方法和频率对边坡的稳定性 进行跟

踪监测。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停止施工,报请有关部门检查处理 后才能继续施工。

(5)施工过程的监测工作,可用简单仪器进行观测的简易监测, 可由项目

部技术人员负责完成;对于重点的必须用专业仪器对坡体变 形进行的监测,如测斜仪监测, 项目部必须委托有相应资质的单位 进行监测。

(6)观测资料必须及时进行整理和汇总分析,及时指导施工和 提供给相

关单位作为评估依据,并作为质量资料归档。

1.4 环境保护

1.4.1

路基挖方施工和开挖方法应考虑对地下文物、

自然保护区

的保护措施,同时不得对邻近的设施及其正常使用产生破坏及干扰。

1.4.2

弃土应优先选择在临近的取土坑和低洼地,避免占用耕

地,堵塞沟渠、河道,设计容量要满足总弃碴量的需求,弃土场应进 行详细设 计,设置必要的防护、环保设施。

143

取土场应尽可能设在视线以外的隐蔽处, 以减少工程完工

后因植被差异或裸露而带来的不和谐。取土场取土前,应将地表 30cm^ 40cm的耕作层推到一侧临时堆放,完工后覆盖地表以利复 耕;耕作层土壤的临 时堆放应设置围挡措施。

144

在取土和运输过程中不得损坏自然环境, 取土结束或取土 场废弃

时,应对取土场地面进行修整和清理,并覆盖熟土还耕。

1.4.5

施工现场的污废水要有组织的排放, 严禁乱排乱放,废料 排放时要

防止对天然水流的污染和淤塞,对于弃土(淤泥)区完成后 及时进行防护工作,如种植草皮等。

1.4.6

严禁乱挖乱填,破坏植物,防止水土流失,工程竣工后, 要认真清

理现场,疏通沟渠,保证工程排水系统畅通。

特殊路基施工

2.1 —般规定

2.1.1 特殊路基施工,应进行基础试验,同时根据其特点和具体 情况,进

行经济、技术综合考虑,因地制宜编制专项施工组织设计, 报批后方可实施。

2.1.2

应做好充分的技术准备工作。调研当地类似工程处理经

验,在充分实验、论证、咨询的基础上,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完善。

2.1.3

在实施过程中,如实际地质情况与设计不符,或设计方案 因故不能

实施,应按有关规定进行优化、报批。

2.1.4

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时,应制定相应的 施工工艺

和质量控制标准。

2.2 软土地区路基施工

2.2.1 基本要求

1)软土地基处治前,应复核处治方案的可行性,编制实施性施 工组织设

计。软土地基处治材料的选用及处治方案,要因地制宜、就 地取材。

2)要加强对软土地基处治施工的监控,加大检查、检测频率,

确保施工质量 222 浅层处治 1) 挖除换填

(1) 适用于厚度小于3m的不良软土。

(2) 回填材料应选用水稳性或透水性好的材料,如碎石、砂砾、 石渣

等,碎石粒径宜为19mnr 63mm含泥量不大于10%砂砾应为天 然级配砂砾,最大粒径小于100mm含泥量不大于5%砾石强度为洛 杉矶法磨耗率小于60%石渣的最大粒径不大于100mm石料单轴饱 水抗压强度不小于30MPa

(3) 在基底上铺筑一层粒径较大的片石或卵石,碾压稳定后再 分层填筑

符合要求的透水性材料,分层铺筑压实厚度不得超过200mm 压实度必须达到设计或规范要求。

(4) 换填应宽出路基边脚不少于0.5m。 2) 抛石挤淤 (1)

不易风化的片石,岩石厚度或直径不宜小于

应选用300mm

(2) 软土地层平坦、软土成流动状时,填筑应沿路基中线向前 成三角形

方式摆放片石,再渐次向两侧向宽范围扩展,当软土地层横 坡陡于1:10时,应自高侧向低侧填筑,并在低侧破脚外一定宽度内 同时抛填形成片石平台。

(3) 片石抛填出软土面后,应用较小石块填塞垫平,并用重型

压路机碾压密实。其上顶面和坡脚两侧应设反滤层

(4)路基坡脚以外至少1.0m范围内均应抛石挤淤。 223 垫层

1) 按图纸或监理工程师的要求,在清理的基底上分层铺筑符合 要求的透

水性材料,分层铺筑松厚不得超过 200mm并逐层压实。宽 度要宽出路基坡脚0.5m〜1.0m,两侧端以片石或其他方式防护。

2) 垫层材料宜采用无杂物的中、粗砂,含泥量应小于

5%也可 采

用天然级配砂砾料,其最大粒径小于 50mm砾石强度不低于四级, 施工中应避免砂砾受到污染,污染严重的应换料重填。

3) 垫层宜分层摊铺压实,碾压到规定的压实度,压实厚度控制 在15cn〜20cm之内。垫层采用砂砾料时,应避免粒料离析。

4) 垫层底设土工布时,土工布底应设坡度 2%〜4%勺路拱,并在 坡脚处设泄水管。

5) 分段填筑时,层间接茬不应小于 50cm地面不平时,应遵循 “先低后高,分层填筑、压实”的原则,台阶开挖宽度不小于 2.2.4

土工合成材料

50cm

1) 土工合成材料的质量应符合图纸或规范的要求,存放以及铺 设过程中应避免长时间曝晒或暴露。 与土工合成材料直接接触的填料 中严禁含强酸性、强碱性物质。

2) 土工合成材料必须按规范要求频率进行取样,到专门检测机 构进行外委检测,结果合格后方能使用。

3) 下承层应平整,摊铺时应拉直、平顺,紧贴下承层,不得扭 曲、折皱。在斜坡上摊铺时,应保持一定松紧度。

4) 铺设土工合成材料,应在路堤每边各留一定长度,回折覆裹 在已压实的

填筑层面上,折回外露部分应用土覆盖。

5) 土工合成材料的连接,采用搭接时,搭接长度宜为

300mnr

600mm采用缝接时,缝接宽度应不小于 50mm缝接强度应不低于土 工合成材料的抗拉强度;采用粘结时,粘合宽度应不小于 合强度应不低于土工合成材料的抗拉强度。

6) 施工中应采取措施防止土工合成材料受损,出现破损时应及 时修补或更换。

7) 双层土工合成材料上、下层接缝应错开,错开长度应大于 500mm

8) 碾压及运输设备禁止直接在土工合成材料上碾压或行走作业, 在填料高度不足1m时机械不应在路幅内掉头。

9) 土工合成材料垫层属于隐蔽工程,施工中必须有质检及监理 人员现场监控并做好隐蔽工程检查记录。 2.2.5

灰土挤密桩

1.2m~ 50mm粘

1)灰土挤密桩的布置要按设计进行施工,间距一般为 2.0m,深度 4.0m~ 6.0m。

2)材料要求:土中的有机质含量不大于 5%严禁使用种植土、

杂填土和冻土;采用生石灰的颗粒不大于 5mm石灰质量符合H级以 上标准。

3)灰土挤密桩施工流程图见图2.1

机具移位

图2.1 灰土挤密桩施工流程图

4)施工要点

(1) 灰土挤密桩大面积施工前必须通过试桩确定填层厚度、填 料方

量、夯击次数、夯锤提升高度、桩体压实度、扩径等施工工艺参 数。

(2) 对施工场地进行清表平整,做好临时排水设施。

(3) 放样布点:按照图纸要求进行放样,桩孔位置放线并编号, 及时

绘制施工布点图。成孔米用隔排或隔桩跳打的方式。

(4) 成孔:打桩机就位后,使管尖对准桩位,桩管保持垂直进 行成

孔。对于地质软弱处,高压线下及缩径的桩孔,可采用洛阳铲打 孔或扩孔。

(5) 混合料拌和:石灰、土要满足要求并过筛,拌和场集中拌 和均匀

后运至现场,混合料含水量应接近最佳含水量, 拌和好的灰土 不得隔日使用。

(6) 夯填前逐孔测量孔深、孔径、垂直度是否符合要求,并做 好记

录。

(7) 夯填:先对孔底夯1〜2锤,再按照试桩确定的工艺参数施 工,

分层夯实到原地面。每层夯击不少于 6次,锤落距》3m压实度 大于设计要求,距桩顶2m范围内适当增加夯击次数。对桩顶30cm采 用手扶式冲击夯分层夯填至原地面。

(8) 灰土挤密桩完成并经验收合格的段落,应按照设计要求及 时施做

垫层。

2.2.6 水泥搅拌桩

1) 水泥搅拌桩机应为专用设备,并配有全自动电脑记录系统。 型号满足施工需要,钻头直径应与设计的水泥搅拌桩桩径相同。

2) 采用强度等级为32.5及以上的普通硅酸盐水泥。

3) 水泥搅拌桩应穿透软土层进入持力层至少 50cm成桩桩顶应 高出设计高程50cm桩头应统一采用桩头切割机水平切除。

4) 施工前应进行成桩工艺试验,确定施工工艺和参数,试桩数 量应符合设计要求,试桩一般不少于 5根。

5)施工工序。

(1)浆(湿)喷桩(提升喷浆)施工工序见图2.2

图2.2 浆(湿)喷桩施工工序

(2)粉喷桩施工工序见图.

图2.3 粉喷桩施工工序

6)施工要点

(1) 应根据试桩取得的各种技术参数,如钻进速度、提升速度、 搅拌速

度、喷浆压力等进行施工。

(2) 地质发生变化、桩长须进行调整时,应采用工作密实电流 加以控制,进入硬层深度》50cm。

(3) 当成桩过程中发生意外事故(如提升过快、断电等),影响 桩身质量时,应在6h内采取补救措施,补桩喷浆重叠长度不得小于1m 否则应重新打设。新桩距旧桩的距离应不大于桩距的 15%并填报在 施工记录表内备查。

(4) 施工场地应予以清理、整平,整平后地面坡度不得大于 2%, 并用轻型压路机进行碾压稳定。 路基两侧必须开挖排水沟,保证施工 期间施工现场不被水浸泡。

(5) 河塘等低洼地段应排水、清淤后回填 30cm- 50cm勺素土并 压实到规定的压实度。

(6) 施工前对水泥搅拌桩位置测设放样,并明显标记,严禁边 施工边放样。

(7) 钻机要准确就位,并且要保证钻机导向架的垂直度,以确 保搅拌桩的桩位偏差不得大于5cm垂直度不得超过1%

(8) 桥头处水泥搅拌桩位置距离桥梁桩基边缘位置应不小于 1.0m。

(9) 浆(湿)喷桩采用钻进喷浆时,保证喷浆的连续性;钻至 桩底时,应原地喷浆搅拌30s。局部不足时,应在反钻提升的过程中 补浆。

(10) 采用提升喷浆时,钻至桩底后开始反转匀速提升搅拌,连 续喷浆

直至地面。如局部喷浆不足时,在复喷中进行补浆。

(11) 自动粉喷机钻进至加固深度前,要不断喷出压缩空气。而 后反钻提升连续喷射水泥粉体直至地面,再复搅复喷。完成

应立即测量用浆(粉)量,浆(粉)喷量达不到设计要求时应立即复 搅复喷。

2.2.7 砂桩、碎石桩(振动沉管法)

1) 开工前,应在监理工程师批准的地点和根数设置试验桩。试

桩时,应记录桩的贯入时间和深度、水压、压入砂(碎石)量、振动 压密电流、振冲器留振时间等,以确定桩体在密实状态下的各项指标, 作为设置砂、碎石桩的控制指标施工前应进行成桩试验,确定施工工 艺和参数。试桩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且不得少于

5根。

1根桩后

2) 砂桩桩体用中、粗砂中大于 0.6mm颗粒的含量宜占用总重的 50%以上、含泥量小于3%渗透系数大于5X 10-2mm/s,使用砂砾混合 料时,含泥量应小于 5%碎石桩桩体应选用一定级配且未风化的碎 石或砾石,粒径宜为19mnr 63mm含泥量应小于10%

3)砂桩、碎石桩施工工序见图2.4

重复循环施工至桩顶

图2.4 砂桩、碎石桩施工工序

4)施工要点

(1) 提前21天提供用于工程的砂、碎石材质检验报告,施工设

备、施工方法需报监理工程师批准;成桩过程应连续。

(2) 振动成桩法宜采用重复压拔管法,应严格控制拔管高度、拔 管速

度、压管次数和时间、填砂量、电机工作电流,以保证桩体连续、 均匀、密实;防止发生“断桩”或“颈缩桩。

(3) 施工中应选用适宜的桩尖结构。当选用活瓣式桩靴时,砂 性土地

基宜采用尖锥型,黏性土地基宜采用平底型。

(4) 填料应分批加入,当实际灌砂(或碎石)量没有达到设计 要求

时,应在原位将桩打入。补充填灌砂(或碎石)后复打一次,或 在旁边补桩。

(5) 砂(或碎石)桩施工时,砂性土地基应从外围或两侧向中

间进行;以挤密为主的桩宜隔排施工。软弱黏性土地基宜从中间向外 围或隔排施工。

(6) 质量检测应在施工结束后间隔一定时间进行。饱和黏性土 宜为两

周,其他土为3d〜5d。

(7) 砂(或碎石)桩处理软弱土地基应检验成桩及复合地基质 量,其

复合地基的承载力应符合设计要求。砂(或碎石)桩处理后的 可液化土地基,桩间土的加固效果应符合设计要求。

(8 )砂桩2m深度以下桩身密实度必须大于中密状态 (N63.5》10),碎石桩桩身密实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9) 碎石桩的平面位置、长度、压入碎石量均应如实做出施工 记录

(旁站监理也应做同步施工记录)报经监理工程师审批,未获批 准,不得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10) 碎石桩设置完毕后,其顶部应按图纸或监理工程师的要求 铺设砂

砾垫层。

228 水泥粉煤灰碎石(CFG桩(长螺旋钻孔管内泵压混合料法) 1)核查地质资料,结合设计参数,选择合适的施工机械和施工 方法。施工前应进行成桩工艺试验,确定施工工艺和参数,试桩数量 应符合设计要求,一般宜为5根〜7根,施工方案必须经监理工程师批 准。

2) 选用的水泥、粉煤灰、碎石及外加剂等原材料应符合设计要 求,并按相关规定进行检验;进行室内配合比试验,选定合适的配合 比。

3) 测量放样,平整场地,清除地表障碍物。

4)水泥粉煤灰碎石(CFG桩施工工序见图2.5

图2.5

5) 施工要点

水泥粉煤灰碎石(CFG桩施工工序

(1)混合料应拌合均匀

(2) 桩体施工应选择合理的施打顺序, 避免对已成桩造成损害。 (3) 沉管过程中,要保持桩机稳定,严禁倾斜和错位。振动沉 管至设

计深度。沉管过程中,每沉1m应记录一次电流表电流,并对上 层变化记录。严格控制最后30s电机的电流电压值。

(4) 拔管过程中不应反插。如上料不足,应在拔管过程中空中 加料,

不允许停拔再投料,拔管至桩顶。施工桩桩顶高程应高于设计 桩顶不少于

50cm,浮浆厚度不得超过20cm。高出部分应统一采用桩头 切割机水平切除。

(5) 成桩过程中,应对已打桩的桩顶进行位移监测。

(6) 在CFGJ施工中,每台班均需制作检查试件,进行 28d强度 检

验。成桩28d后,应及时进行单桩承载力或复合地基承载力试验, 其承载力应符合设计要求。 2.2.9 静压管桩

1) 施工场地应平整,排水畅通,坡度宜小于 1%压桩机船型 履靴的接地压强一般要求 120kpa〜140KPa当场地不能满足施工要 求时,应对其采取加固处理措施;根据设计图纸精确测量放样。

2) 管桩应有出厂合格证、产品说明书及质量检验资料,施工前

检验预制桩的质量,先张法薄壁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应符合《先张法预 应力混凝土管桩》(GB13476的规定、《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薄壁管 桩》(JC888)的规定。采用蒸汽养护时应在常温下静置

3d以上。桩

头损坏部分应截去,桩顶不平时应修切或修垫(钢筋混凝土桩)平整 3)试桩按照设计要求及有关规定进行 4) 施工工序见图2.6

图2.6 静压管桩施工流程图

5) 施工要点

(1) 桩机按设计桩位就位,接桩应长桩在下,接桩应符合设计 要求。 (2) 接桩时,上、下节桩的中心线偏差应小于

5mm节点弯曲 矢高

不得大于桩段长度的0.1%;焊接时,应采取措施减小焊接变形, 焊缝连续、饱满;焊接后应自然降温。

(3) 静压管桩应至设计标高,其承载力应符合设计要求。

(4) 在沉桩过程中发现桩位误差过大,超过规定且偏差将使桩 的受力

产生不良影响时,应及时进行补桩,补桩位置和规格应由该基 础的设计单位确定,补桩的规格应根据受力情况采用相同规格或直径 稍小的桩

(5) 成桩过程中遇有较难穿透的土层时,接桩宜在桩尖穿过该 层土后

进行。

(6) 托板施工时,管桩与拖板钢筋的连接应符合设计要求,静 压管桩

与托板钢筋应连接施工。

6) 施工过程质量控制要点

(1)施工期应检查接桩用电焊条的产品质量。 (2)检查测量放线、桩位、标高以及测量控制点

(3) 查看管桩进场堆放情况,督促施工单位加强自检,不合格 桩限期

清理退场。

(4) 沉桩过程中,检查桩身垂直度、接桩数目控制、桩身有无 断裂

等。

(5) 检查接桩焊接质量,上下两节桩中心位置、偏差,节点弯 曲失高

以及焊结停歇时间。

(6) 沉桩过程中,检查桩身每米进尺的压力值、最后成桩的压 力值以

及沉桩途中的压力值变化情况,要特别注意压力值的突变状 况。

(7) 沉桩过程中还要定时查看已施打的桩有无异常是否侧移、 回弹、

冒桩或急剧下沉等情况。

(8) 经常复测桩的中心位置偏移偏差,通过水准仪控制桩的压 入深度

和桩顶标高;沉桩过程中应检查桩身是否有破坏情况。

(9) 复核施工单位沉桩记录。 2.2.10 软土地区路基填筑

1) 科学安排软土地区路基施工计划,应考虑地基固结工期。施 工时不宜破坏软土地基表层壳层。

2) 填筑过程中应进行沉降和位移监测,路基中心线沉降速率应 不大于10mm/d坡脚水平位移速度应不大于5mm/d应结合沉降和位

移发展趋势对观测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填筑速率应以水平位移控制为 主,超过标准应立即停止填筑。

3) 在软土路基上直接填筑路基时,水面以下部分应选择水稳定 性、透水性好的材料,水面以上可采用一般土或轻质材料填筑。

4) 在路基两侧取土时,取土坑距离离路基坡脚距离应不小于50m 且应满足路基稳定的需要。

5) 反压护坡道施工宜与路基同时填筑。分开填筑时,必须在路 基达到临界高度前完成反压护坡道施工。

6) 采用排水固结法施工时,桥台、涵洞、通道以及加固工程应 在预压沉降完成后进行施工。

7) 应按设计要求预压荷载、预压时间进行预压、预压期内,除

添加由于沉降而引起的沉降补方外, 严禁其他作业,预压期可根据所 需要的工后沉降或地基固结度确定合理的预压期。 预压时,应保证预 压咼度。

8) 分层填筑厚度不宜超过25cm

9) 应加强路基地面的防、排水临时设施和永久设施施工。 10) 其他参照223 土质路基的要求执行。 2.3

滑坡地段路基施工

般要求

2.3.1

1) 实地详细查看滑坡体情况,进一步核实论证设计方案的可行 性,对现场技术人员及班组进行了详细的技术交底。

2) 施工前必须制定应对滑坡或边坡危害的安全预案。施工过程 中必须进行稳定性监测。

3) 查明滑坡的性质和原因及地质情况。

4) 施工前应截断流向滑坡体的地表水、地下水及临时用水,完 善滑坡地段的地表排水系统,场地无积水和漫流。截水沟必须防渗。 应及时采取措施封闭滑坡体上的裂隙。

5) 严格执行滑坡体施工方案。降雨前后及降雨过程中,加强对 施工现场的检查巡视。

2.3.2 滑坡地段路基施工工序

滑坡地段路基施工工序见图2.7

图2.7

233 施工要点

滑坡地段路基施工工序

1) 滑坡处理前,禁止在滑坡体上增加荷载,且严禁在滑坡体前 缘减载。 2) 结合滑坡地段的自然排水沟及永久性排水工程,在施工过程 中,必须将滑坡体内的水疏通到自然沟与桥涵处排出; 渗进入滑体。

3) 根据滑坡处治设计图和现场实际情况,编制切实可行的施工 组织设计进行处治。滑坡处治应遵循以下原则:

(1)先应急工程,后永久工程; (2)尽量选择在旱季施工; (3) 场地堆料和弃土及排水不得影响滑坡的稳定性;

(4) 支挡工程的施工必须从滑坡两侧向主轴靠近, 并跳槽开挖, 随挖随支

挡,使工程尽快发挥作用;

(5) 滑坡体的卸载在滑坡体的后缘进行,不应在滑坡前缘大拉

槽、大放坡;

(6) 施工时,必须米取措施截断流向滑坡体的地表水、地下水 及临时用

水;

(7) 避免机械设施大量布置在滑坡体上;

4) 滑坡地段的深挖路堑,每开挖一级对边坡工程地质、坡体稳 定性进行分析,需要对边坡采取加固时,停止开挖下级边坡,待加固 工程起到稳定边坡作用后,再进行下级边坡开挖。

5) 对已活动的滑坡体,除遵守上述要求外还应采取如下防治措

防止地表水下

施:

(1) 进行滑坡体内、外地面和地下监测,掌握滑坡体发展变化 的动态规

律。

(2) 对危害严重的滑坡体应立即上部减载,下部压脚(反压)< (3) 在地下水多的地方,采用平孔排水先排一部分地下水。

6) 滑坡整治完成后,及时恢复植被 2.4 膨胀土地段路基施工

241 —般规定

1) 应避开雨季施工作业,加强施工现场排水,基底和已填筑的 路基不得被水浸泡。

2) 要分段施工,工序衔接紧密,连续完成。路基边坡按设计要 求修整,并应及时进行防护施工。 2.4.2 施工要点

1) 路堑段施工前,必须做好截、排水设施,并引致路幅以外;

截、排水设施必须防渗。施工过程中,应对原状土加强临时防水封闭 措施,不得一次开挖到设计线,应预留 30cmr- 50cm,在路堑完成时, 再分段消去边坡预留部分,并立即进行加固和封顶处理。

2) 支挡工程基坑开挖后,应采取措施,防止暴晒和浸水。

3) 强膨胀土不应作为路基填料。涨缩总率不超过 0.7%的弱膨胀 土可作为

填料,有条件时,宜进行改性处理,但不应填筑在路床部分。

4) 对弱膨胀土改性掺石灰的用量应由试验确定;掺石灰宜分两 次进行,第一次掺石灰是为“砂化”,降低塑性指数,便于粉碎;第 二次掺石灰是为提高强度,控制膨胀量。

5) 高度不足1.0m路堤,表层过湿的基底,应按设计要求进行换 填或改性处理

6) 膨胀土填筑路堤时,松铺厚度不应大于 30cm 土块粒径应小 于37.5mn,施工是应米用耕机加强图的粉碎和均匀拌和。 米用重型碾 压设备碾压或35t〜50t的轮胎压路机。

7) 膨胀土施工时,每层碾压完成后要及时、迅速报验,然后快 速上覆盖土。对于已经被雨水侵入的层次,必须进行必要的处理,使 压实度符合要求。

8) 填筑膨胀土路堤时,应对路堤边坡及顶面进行防护。路堤完 成后,当年不能铺筑路面时,应按设计要求做封层,其厚度不小于 20cm横坡不小于2%

2.5 黄土地段路基施工

2.5.1 一般要求

1) 属于干燥类型、中湿类型的黄土地基,当填土高度大于 时,应采用重夯、强夯、冲击碾压等方法对原地表进行处理,施工工

艺应通过试验段确定;再采用30cm石灰土或防水土工布对原地表进行 圭寸层处

4.0m

理。对于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原地表处理厚度不应小于 0.8m。对于H ~皿级自重湿陷黄土地基,原地表处理厚度为 2~3m对 于W级自重湿陷黄土地基,原地表处理厚度为 4~5m

2) 潮湿类型路基或地下水丰富的路段,对原地表可采取换填、 粉喷桩、抛石挤淤、石灰桩、挤密桩等技术措施进行处理,处理深度 一般情况下应不小于4.0m;原地面上应设置砂砾垫层或石灰土隔水层 或防水土工布,砂砾垫层厚度应不小于50cm石灰土隔水层厚度应不 小于30cm。处理后的湿软地基应进行长期沉降观测。

3)不得使用老黄土做路床填料,路堤填料不得含有粒径大于10cm 的块料,不宜采用透水性材料填筑。 2.5.2 施工要点

1)一般湿陷性黄土地基,应采取防渗措施。

3) 黄土填筑横跨沟堑的路堤时,应做好纵横向界面的处理。

4) 应严格控制黄土路堤填料含水量,控制压实设备吨位和碾压 遍数,做到一次压实。边坡应夯实,并及时予以防护。

5) 浸水路堤不得使用黄土填筑。

6) 黄土路堑路床土质应符合设计要求,密实度不足时,应采取 措施碾压至要求的压实度。

7) 路堑开挖时,根据土质情况核实边坡坡率是否符合要求。

8) 对于路基范围内的黄土陷穴,应封填其发源地进口,并截、 排周围地表水。

9) 现有陷穴、暗穴可采用灌砂、灌浆、开挖回填、导洞和竖井 等措施进行填充。陷穴表面的防渗处理层厚度不宜小于30cm并将流 向陷穴的附近地面水引离。

10) 挖方边坡坡顶以外50m范围内、路堤坡脚以外20m范围内的黄 土陷穴宜进行处理。挖方边坡坡顶以外的陷穴倾向路基, 应做适当处 理。对串珠状陷穴应彻底进行处治。

11) 挖方段黄土纹理竖直或向路基方向倾角过大时, 况调整边坡坡率和支挡方式。必要时,应对边坡坡顶卸载。 2.6盐渍土路基施工

2.6.1 .盐渍土的分类及工程性质

盐渍土分为氯盐渍土(包括亚氯盐渍土)、硫酸盐渍土(包括亚硫酸 盐渍土)及碱性盐渍土。 2.6.2氯盐渍土

2.6.2.1氯盐渍土有明显的吸湿性。故氯盐渍土的液、塑限随含盐量 的增大而降低,一般情况下,含盐量在 0〜10%左右范围内下降幅度 较大,大于10%时下降速度又较缓慢;因而它在较低的含水量下有效 地压实到要求的密度。但含盐量超过5〜8%时,需加大夯实功能,否 则就不易达到规定的标准密度。

2.6.2.2氯盐渍土的溶解度大。因此,含盐量越多溶蚀越严重,当含 盐量大于8%

应根据地质 情

时,盐的溶解便影响路堤的密度。所以施工时,当选择 超过允许含盐量的氯盐渍土填筑路堤时,应特别注意在干燥少雨地区 的使用。

2.623氯盐渍土在干燥状态时,比不含盐的土强度高,因含盐量增 加到一定程度,盐分的胶结能力增加,相应的粘聚力增加;且盐晶充 填于空隙中,起骨架作用,内摩擦力增大。当含水量较大时,则土体 强度急剧下降,施工时应特别加以注意。

262.4氯盐渍土含量在3〜5%以下,一般对沥青材料的稳定性无影 响,但随含量增加,则延度下降。含量在2〜3%以下时,对加速水泥 硬化过程、降低冰点、提高砼与水泥加固土的强度是有利的。但对钢 铁和橡胶等材料有一定的腐蚀作用。 2.6.2硫酸盐渍土

2.6.2.1硫酸盐渍土最大的特点是具膨胀性。所以在选择硫酸盐渍土 作填料时,应充分考虑这一特点。

262.2硫酸盐渍土的液、塑限随含盐量的增加而增大,因而要在较 大的含水量下才能达到最佳密度;含盐量快到 下降。

2.623当含盐量过大使土体具有较大膨胀性时,对土体稳定性有很 大影响。

2.6.2.4硫酸盐结晶水化物对砼影响很大,当其含量超过1%时,会造 成砼疏松、剥落、掉皮和侵蚀等危害,对钢铁和橡胶物有较大的腐蚀 性。含量在2%以下时,一般对沥青材料的稳定性无有害影响。

2.6.3碱性盐渍土 2.6.3.1盐渍土中碳酸盐含量较多时,土体中颗粒间的粘聚力将减小,

2 %时,基密度就大量

并引起土体膨胀。 132碱性盐渍土的液、塑限与硫酸盐渍土相似,

当碳酸盐含量超过0.5 %时,便影响路堤土体的密度和稳定性。

263.2碱性盐渍土遇水时,其离子能力使粘土胶体颗粒发生最大的 分散,路面更加泥泞溃烂。

2.6.3.3碱性盐渍土中的Na2CO和NaHCO3能使土的亲水性增加,并 使土与沥青相互作用形成水溶盐,造成沥青材料发生乳化。对水泥、 砖、钢铁和橡胶等材料均具有不同的腐蚀性。 2.6.2. 填料选择

2.1盐渍土填料的选择应严格按设计指定位置取土,不得擅自取土进 行填筑。

2.6.3. 盐渍路堤施工要点

2.1施工前应对盐渍土路基进行试验分析,充分了解盐渍土的构成。

技术人员应掌据握盐渍土的工程特点, 熟悉规范和设计文件对盐渍土 路基施工的要求。

2.2施工取土时,不允许使用含盐量超标的填料;

2.3当路堤基底土层的含水量大于土体的液限时,应将基底土层全部 清除,并换填渗水土。

2.4当路堤基底和天然护道的表层土含盐量超过上表中的容许值时,

施工前应予铲除。但若在极干燥(干燥度 >50)地区的地表盐壳(总 含盐量超过40 %的盐土胶结层),如果质地较坚实,厚度不小于10cm 盐壳底面距最高地下水

位不小于35cm寸,可以利用地表层作为毛细水 隔断层。但不管前者还是后者,均应将地表层作成自路基中线向两侧 2%的横向坡面。

2.5施工盐渍土路堤时,应充分考虑盐渍土的工程特性。由于流酸盐 渍土有松胀性,氯盐渍土易溶蚀,且具有吸湿性,使路基的路肩和边 坡部分松散软化,易遭雨水冲刷、风蚀及人工踩踏的破坏,故宜采用 当地容许含盐量的土,同时施工工时可将路基每侧适当加宽 0.3m。

2.6盐渍土路堤边坡十分脆弱,在施工边坡防护工程时应严格按设计 文件做好工程质量。坡面防护,应配合开挖、及时填筑,防止表层松 胀、剥蚀。

2.7盐渍土填料对含水量有严格要求,取土时应避开雨天施工,运到 路堤的松土应及时压实整平,若遇雨来不及压实整平,待雨过后应进 行翻晒直到符全含水量要求。

3.8对设置有毛细水隔断层的施工,铺设前应清除植物根茎,将地基 压实。隔断层应沿地基横坡均匀铺平。

0.2 -

2.7 环境保护

2.6.1 靠近村民居住区、学校等地方,要防止打桩机及发电机等 发出噪音等对村民的生活及学校的影响,

在影响范围内应限定作业时 间,

施工时,还应尽量避免发生一切非施工噪音,保证机械设备正常 运转,尽量减小噪音。

262 合理规划施工便道和载重车辆走行时间,尽量远离村庄, 减小运 输

噪声对村民的影响。同时做好施工人员的环保意识教育, 降低人为因素 造成的噪声污染;施工车辆通过城区、村庄时应减速 慢行和减少鸣笛。 263

施工选择性能优良、噪音小的施工机械,要对使用的机械 设备进行

详细的建筑噪音影响评估,并米取消音、隔音材料、护板等设施降低噪音。

强夯和冲击碾压

3.1 强夯

3.1.1 一般规定

1 )强夯施工适用于处理湿陷性黄土层厚度大于 3m的路段。

2)强夯处理地基大面积施工前,宜先选择有代表性的场地进行 强夯试验,确定不同地质、不同填料时的最佳夯击能、间歇时间、夯 间距等参数。不同工程地质情况应不少于一处,一般试夯区面积不应 小于 30mX 30m。

3)通过试夯确定强夯机具、夯锤(重量及锤底静压力)及夯锤 落距和单点总夯击能(或夯击数)、夯点间距及每遍夯击间歇时间、 夯击遍数、有效加固深度、夯击后土体的承载力标准值、压缩模量值 或变形模量值等。

4)夯击次数应按现场试夯得到的夯击次数和夯沉量关系曲线确 定。同时满足:最后两击平均夯沉量不大于设计值;夯坑周围不发生 过大隆起;不应夯坑过程发生提锤困难现象。

5)强夯施工前,必须清理平整场地,清除场地上空和地下障碍 物,保证强夯机就位和夯锤落地平稳。当需要在高压线下作业时,必 须满足电力部门的相关要求,并加强安全生产防护措施。

6) 强夯施工前,应将施工测量控制点引至不受施工影响的稳固

地,建立现场坐标控制点及高程控制点,施放强夯区域线或单体夯区 边线,夯区角点放线偏差不大于20mm夯点定位允许偏差应为士 50mm

7) 施工前,必须对强夯设备进行安装调试,并进行试运转。 3.1.2 施工要点

1)施工前应检查夯锤重量、尺寸、落距,以确保单击夯击能量 符合设计要求。夯击时按规定的落距进行夯击,夯击位置要准确,落 锤要平稳。

2 )预算出强夯后可能产生的地面变形,确定地面高程,平整 好施工场

地。

3) 起重机具选用与夯锤重量相匹配的履带式起重机,脱钩器要 求有足够强度和耐用性,起吊时不产生滑钩;脱钩灵活,能保持夯锤 平稳下落,同时挂钩方便、迅速,脱钩时不允许发生锤与钩不脱离现 象。中高能级强夯施工时,起重机宜配门架或采取其他措施,防止落 锤时机架倾覆。

4) 施工过程中有专人负责检查落距、夯击次数、夯击遍数、夯 点位置、夯击范围等。对各项参数进行详细记录,强夯施工时对每一 夯实点的夯击能量、夯击次数和每次夯沉量等做好详细的现场记录。

5) 在每一遍夯击前,对夯点放线进行复核,夯完后检查夯坑位

置,发现偏差或漏夯及时纠正。按设计要求检查每个夯点的夯沉量,

应在夯锤顶测量,严禁在坑内测量。当夯点周围软土挤出影响施工时, 可随时清理并在夯点周围铺垫碎石继续施工。

6) 在断面高差大的路基中进行施工时,遵循从高处到低处逐层 挖土夯实,不宜一次挖成阶梯形,以免夯打时在高低相交处发生坍塌。

7) 施工过程中,要避免重锤起吊后的旋转,防止锤底倾斜和夯击 点不重

合。当前一遍夯完后,需用新土或坑壁的土将夯坑填平,再进 行下遍夯击施工,直至完成计划的夯击遍数。

8) 夯实工作结束后,及时清除夯击后表层的浮土,或将浮土在

接近最优含水量状态下重新用夯锤以 1m左右的落距夯实。

9) 强夯前应对夯击点位置、处理范围等进行放样,并设置明显 的标记。严禁边夯击边测量放样。

10) 强夯锤底面形式宜采用圆形,重心在中垂线上,且低于 1/2

锤高。锤底面积按土的性质确定,锤底静接地压力值可取 25kPa~40kPa高能级强夯,锤底静接地压力值可取

80kPa,对于细

颗粒土应取最小值,锤的底面对称设置若干个与顶面贯通的 20cm~50cn!勺排气孔。强夯置换锤周边应设排气槽。夯锤重量应有明 显的、永久的标志。

11) 强夯法施工工艺应根据地基处理要求、地基土类型、经济技 术指标等,可采用点夯、复夯、满夯的工艺结合,点夯可一遍完成, 也可以隔行或隔行隔点分遍完成。 当点夯夯深过大时,应增加一遍复 夯,复夯能级可取主夯能级的一半,或按夯坑深度确定。

12)强夯的置换或半置换的清理平整场地后,当表土松动时, 应铺设1.0m~2.0 m厚的硬质粗骨料垫层。高水位地基强夯时,地下水 位以上必须保持2.5m以上的覆盖层,当不满足要求时,应铺设硬质 粗骨料垫层

或米取降水措施

13)强夯置换材料应采用级配良好的块(片)石、碎石、矿渣等 坚硬的粗颗粒材料,粒径不大于夯锤底面直径的0.2倍,含泥量不大 于10%粒径大于300mn的颗粒含量不宜大于总质量的 30%

14)夯击作业时要注意安全,现场工作人员必须正确佩戴好安全 防护品,在夯击施工时所有人员需退到安全线以外,严禁在吊臂前站

.立 3.2 冲击碾压

3.2.1 一般规定

1) 施工前应选择土质或路面状况具有代表性的路段进行试验, 试验路段的直线长度不小于 120m根据冲击能需要合理选配冲击碾 压机械,通过不同土质冲击速度、冲击遍数、影响深度、压实度等参 数,确定冲击碾压遍数。

2) 正常使用的构造物顶部以上填土高度大于 2.5m或填石高度大 于3.0m,土工格栅等合成材料竖向填土厚度大于 1.5m,可直接进行 冲击压实。

3) 控制构造物的安全距离。冲击压路机的轮边与构造物应有 的安全距离。

1m

4) 冲击碾压施工过程中须有施工、 监理人员现场专人负责记录, 记录资料备案。

5) 冲击压路机行驶两次为一遍,每遍第二次的单轮由第一次两 轮内边距中央通过;当第二遍的第一次向内移动

0.2m冲碾后,即将

直到达

第一遍的间隙全部碾压;第三遍再恢复到第一遍的位置冲碾, 到冲压遍数。

6) 冲击碾压设备应采用 10km/h〜12km/h冲击速度、25kJ以上 三边式冲击压路机。

7) 冲击碾压每3~5遍后,应用平地机对冲击碾压面整平一次; 冲击碾压结束后,应对冲击面用平地机整平,再用三轮静压压路机碾 压至规定的压实度,不得以冲击碾压替代最终的碾压。 3.2.2

施工要点

1) 冲击碾压时,含水量视土的塑性指数大小,应控制稠度不小 于1.1〜1.2,避免土层冲压形成“弹簧土” ,无法压实。

2) 若工作面起伏过大,应停止冲压,用平地机刮平后再继续施 工。扬尘情况严重时应洒水。当土的含水量较低时,宜于前一天洒水 湿润。冲压时应注意冲击波峰,错峰压实,冲压5遍应改变冲压方向。

3) 施工中若出现“弹簧”现象,可暂停施工,采取相应的技术 措施后方可继续施工。

4) 冲压边角及转弯区域应采取其它措施压实,以达到设计标准。 5) 对于路段长度偏短,不足以让冲击压路机达到正常的冲压速 度时,应采取其它处理措施。

6) 相邻两段冲击碾压段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 15m

7) 施工过程中应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减少噪声与振动对环境 的影响。

3.3 环境保护

3.3.1 强夯施工产生的振动对相邻的建筑物,构造物、地下管

线等将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应采取一定的防震、隔振措施。

432

冲击碾压施工前应查明冲压范围内的地下管线及附近

各种构造物,并应根据构筑物的类型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4.3.3 定期清理施工现场的废弃物,保持施工现场整洁。现场 设立临时厕所,污秽物按要求集中填埋或处理。

冬雨季路基施工

4.1 一般规定

4.1.1 冬、雨季施工应根据季节特点、当地气候条件,结合地 形、地

貌、施工位置,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 4.1.2

冬、雨季施工期间,应保持与气象部门的联系,建立长 效的联动

机制,根据天气、气温、风力的变化,及时调整施工方案。 4.1.3

河道施工时,应保持与水行政部门的联系,密切注意水 流大小的

变化,预防不安全事故的发生。 4.1.4

冬、雨季施工应加强安全管理、安全教育,制定专职的 安全员制

度,制定防汛、防火、防台风、温度急剧变化等各种应急预 案,做好防洪抢险的准备工作。

4.1.5

在山岭重丘区地区或深路堑施工,根据地形、地质状况,

做好防、排水工作,尽可能减少水毁、自然灾害所产生的损失。

4.1.6 应重视雨季施工的排水工作,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和工作 计划,在

施工作业面及其相关区域,须设置完善的排水系统,并做好 抢险准备工作。 4.1.7

冬季施工应做好充分的防冻措施,对路基填筑、混凝土 浇注、构件

预制等的施工应按要求做好预防工作,不应降低质量标准 4.1.8 4.1.9

冬雨季过后必须对全线的导线点、水准点进行闭合复测。 经过验收合格未上土的路段,雨后要重新整平、压实, 检验合格

后,才能进行下一步工序。

4.2 雨季施工

4.2.1 路基基底处理

1) 在雨季前应将基底处理好,孔洞、坑洼处填平夯实,整平 基底,并设纵横排水坡。

2)

低洼地段,应在雨季前将原地面处理好,并将填筑作业面 填筑到可能

的最高积水位0.5m以上。

3)

结构物基坑在雨季开挖后未能及时施工时,应采取防浸泡

路肩式挡墙施工应适

措施,雨后应对基坑地基承载力重新进行检测。

当增加排水口,使雨水能迅速排出路基,确保雨过天晴后能迅速投入 生产。

4)

在地势较为平坦的路段施工时,应在路基外侧设置20cm高 的土埂作

为临时排水设施,将地表水引出路基之外,并防止雨水侵泡 路基。 4.2.2

填方路堤施工

1) 填料应选用碎(卵)石土、砂砾、石方碎渣和砂类土等透水 性材料。 2) 原地面施工时,应增加排水设施,雨后应组织人员及时排除 路基表面积水,在上料前应组织复压复检。

3) 分层填筑时,每层的表面应确保 2%~4的排水横坡。应增加 临时排水设施,将水流截、弓I、排至路基外。雨季施工各道工序应连 续进行,当天填筑的土层应当天(或雨前)完成压实,保持施工场地 不积水。

4) 在填筑路堤前,应在填方坡脚以外挖掘排水沟,将水流引至 附近桥涵处或预留的桥涵缺口处,保持场地不积水。如原地面松软,

应采取换填等措施进行处理。在斜坡地带修筑路堤,应再开挖截水沟, 以免冲刷路堤。

5) 取土场的土方开挖过程中,雨后复工前应进行检查,如边坡 上部有裂缝或坡面有开裂,应慎重处理后方可继续施工。

6) 沿溪流或河道施工,要采取洪水措施,除加强与当地水文站 的联系外,还应将不需要的机械、材料等及时移出施工现场。

7) 每天了解当地天气变化情况,准备好防渗土工布或彩条布、

混凝土预制块,遇到阴雨天气及时碾压封住路基顶面, 待天晴后再进 行施工。 4.2.3

挖方路基施工

(1) 挖方边坡不宜一次挖到设计坡面,应预留一定厚度的覆

盖层,待雨季过后再修整到设计坡面

止开挖,应在两侧挖好临时排水沟,确保排水通畅。待雨季过后再施 工。

(3) 雨季开挖岩石路堑,炮眼宜水平设置。

4.3 冬季施工

在反复冻融地区,昼夜平均温度在-3C以下,且连续10d 以上,或

4.3.1

昼夜平均温度虽在-3C以上,但冻土没有完全融化时,均应 按冬季施工办理。 4.3.2

土质路堤不宜进行冬季施工。土质路堤在路床以下

1m范

围内和半填半挖地段、挖填交界处不得在冬季施工。 4.3.3

路基基底处理

1) 冻结前应完成表层清理,挖好台阶,并应采取保温措施防止 冻结。 2) 填筑前应将基底范围内的积雪和冰块清理干净。

3) 对需要换填土地段或坑洼处,需补土的基底应选用适宜的填 料回填,并及时进行整平压实。

4) 基底处理后应立即采取保温措施防止冻结。 4.3.4

填方路基施工

1) 路基冬季施工时,路堤填料应选用不易冻结的砂类土、碎 石、卵石

土、石渣等透水性好的材料,不得用含水量过大的粘性土。

2)

填筑路基,应按横断面全宽平填,每层松铺厚度应比正常 施工减少

20%~30%且厚度不得超过30cm。

3)

中途停止填筑时,应整平填层和边坡并进行覆盖防冻(覆

盖宜采用松土或草垫),恢复施工前应将表层冰雪清除,并充分压实。

4)

当填筑标高距路床底面1m时,碾压密实后应停止填筑,在 顶面覆盖

防冻保湿层,待冬季过后整理复压,再分层填至设计标高。

5) 435

冬季过后必须对填方路堤进行补充压实,压实度应达到设 计要求。

挖方路基施工

1) 挖方边坡不应一次挖到设计线,应预留 30c m厚台阶,待到 正常施工季节再削去预留台阶,整理达到设计边坡。

2)

路基挖至路床顶面以上1m时,完成临时排水沟后,应停止 开挖,待

冬季过后再施工。 4.4 环境保护 4.4.1

雨季施工时,应及时掌握气象预报资料,以便按降雨时 间和特

点实施雨前填铺的松土压实等防护措施,减少水土流失。 4.4.2

雨季粉煤灰路堤施工中,应有良好的防雨水冲刷的措施, 以防粉煤

灰污染附近的水源和农田

涵洞、通道施工

一、 盖板涵

1、 施工准备 1) 施工放样 (1)

前应组织进行准确的测量放样,算出涵洞中心坐

标,然后根据基础平面尺寸及涵洞轴线方位角计算出如图

1所示 涵洞开工

A.B.C.D.E.F 各点坐标,用全站仪放出涵洞的中心点位和 A.B.C.D.E.F点位,最终确定基础范围。检查无误后将上述各点设骑 马桩引到基坑以外。

图8.1涵洞轴线方位

(2) 根据测量放样的结果、材料检测结果及现场实际地理条 件,提前编

制可操作的施工技术方案和安全施工方案。

(3) 审查施工图纸并及时整理上报涵洞开工报告。 (4) 人员进场后及时组织开展技术交底工作和安全培训。 2、

基础施工

1) 基坑开挖

(1) 放出基坑开挖线,并按要求进行放坡处理,坑壁四周设置 截水埂或

临时排水沟,避免地表雨水冲刷坑壁影响坑壁稳定性。

(2) 如果用挖掘机开挖,将基坑挖至基坑底时,应保留20cm~30cm 的厚

度,余下用人工挖至设计标高。

(3) 现场检测地基承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基底承载力满 足要求的

情况下应尽快用砂浆垫层封闭, 如果不满足,根据设计要求 做地基处理。

2) 浇筑基础混凝土

(1) 基础模板选用建筑钢模板或竹胶模板,在现场由人工拉线 拼装。 (2) 基础厚度超过1m的,应设置横向对拉杆,模板上部用长钢 管进行

锁口。模板之间应采用螺栓连接,模板缝中间应加设双面胶条 防止漏浆。

(3)混凝土浇注采用分层施工法,每次浇注厚度控制在30cm左 右,待下

层混凝土振捣密实后再进行下一层混凝土施工, 直到达到基 础顶面设计标高为止。

3、 墙身混凝土浇筑

1) 根据基础的分块情况分块施工,墙身的沉降缝要与基础沉降 缝上下对齐,缝宽一致。

2) 相邻墙身间沉降缝部位用2cm厚泡沫板隔离,泡沫板预先固 定牢靠,以免浇筑混凝土时上浮或位移,确保沉降缝的竖直、美观。

3) 墙身混凝土浇筑时,要分层浇筑,层层振捣密实,振动棒杜 绝碰撞模板内壁,以免模板发生位移,墙身混凝土浇筑要一气呵成, 浇至设计标高为止。 4、 台帽浇筑

1) 清扫墙身顶面洒水湿润,浇筑台帽混凝土,确保振捣密实, 杜绝蜂窝麻面现象的出现,时刻注意模板的稳固性,防止移位和漏浆。

2) 台帽应平整、顺直,浇筑后应洒水养生7d后才可施工盖板。 5、

盖板施工

1)现浇盖板

(1)模板制作安装时应注意底板模板平整度应符合相关规范要 求,底板铺

设时随时用线绳和直尺进行平整度检验, 底面平整。

(2)采用与盖板同标号的混凝土,提前预制混凝土垫块,保证 钢筋保护层

厚度。

2)预制盖板

确保所浇筑盖板

(1) 设计无具体要求时,成品预制盖板的混凝土强度必须达到 设计强度

的70%以上,方能进行搬运和安装;设计有要求的,严格按 设计施工。

(2) 每块盖板要用红色油漆注清生产日期、板的类型、角度、 填土高

度、施工负责人等信息,以免安装时发生差错。

(3) 盖板要规范存放,堆放时应在块件端部两点搁支,并且支 点上下对

齐,堆放层数不得太多,同时要分类存放。

(4) 盖板安装前,要将每块盖板的位置准确的放在台帽上,安 装时严格

按放样进行施工。 6、

八字墙施工

八字墙墙身混凝土浇筑时,要分层浇筑,层层振捣密实,墙身混 凝土浇筑要一次成型,浇至设计标高为止。 7、 沉降缝施工

1) 沉降缝要上下垂直且贯通盖板、台帽、墙身、基础等,浇筑 混凝土时可先用塑料泡沫板将混凝土隔开,泡沫板预先固定牢靠。

2) 施工时先将塑料泡沫掏出,按设计注入聚酯或沥青膏,要保 证注入的深度和密实度,以确保沉降缝处不渗水和漏水。 、箱涵

1、 施工放样

1) 在开工之前,测量人员采用已批复的导线控制点仔细、准确 地放出通道

的纵、横轴线,再根据设计图纸放出基础边线,并用石灰 撒线做标记。

2) 在监理工程师复测无误后进行基础开挖。基础开挖深度由固 定在基础四角的木桩高程控制,木桩用水泥砼固定,在施工期间做好 木桩的保护工作。 2、

基坑开挖及地基处理

1) 采用人工配合挖掘机开挖,开挖尺寸在保证预留模板加固空 间的前提下尽量缩小开挖面,以减少对基础周边地基的扰动。

2) 根据现场开挖的实际情况,若无地下水时,坑底宽度根据设 计图纸的宽度加上架设模板的工作面宽度; 如有地下水,还应考虑坑 底的排水沟及排水井。坑壁四周设置截水埂,防止地表雨水冲刷坑壁 影响坑壁稳定性。 3、

基础施工

1 )基础模板

(1) 基础模板选用组合钢模板,以保证模板有足够的强度和刚 度。钢模

板在拼装前,除掉污圬及涂刷脱模剂,模板拼接缝采用两面 胶粘贴,确保板缝不漏浆。

(2) 基础模板架设采用钢筋打设的地钉及钢管,另用木杆撑固 定,模板

底端外侧填土夯实,保证尺寸及垂直度,按沉降缝位置分格。

2) 基础混凝土浇筑

(1) 混凝土严格按照经监理工程师审批认可的配合比进行拌制, 然后用

混凝土搅拌车运到施工现场。混凝土在运到现场后进行坍落度 检测,合格后方可进行浇筑。

(2) 基础混凝土浇筑采用一次完成,砼振捣采用平板震动器和 插入式震

动器振捣。基础砼用木抹收平并拉毛处理。

3) 基础混凝土养生

基础混凝土终凝后采用覆盖草垫洒水养生,养生期不得少于 7d。 4、 箱身施工

1)根据设计图纸要求和实际施工需要,箱身施工工序为:

基础验收箱身底板及侧墙下部钢筋制作、安装

安装箱身侧墙内、

外模板(底板往上30cm)〉浇注底板及侧墙下部30cm混凝土 一/■养生(强度满 足要求)安装箱身内膜支架、模板一侧墙上部及顶板钢筋制作、安装安 装侧墙外模」:浇注侧墙上部及顶板混凝土」•箱身养生。

2) 箱身钢筋安装前先将基础部分应清理干净,钢筋严格根据设 计图纸要求进行绑扎或焊接,保证钢筋定位准确,安装牢固,经监理 工程师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模板安装。

3) 侧墙采用验收合格的钢模板,安装前用毛刷清除污圬后,涂 刷脱模剂,模板内支撑采用木支撑,用对拉丝杆固定模板间距,模板 和钢筋之间采用高强度混凝土垫块保证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满足设计 要求。

4) 箱身与顶板一次连续不间断、分层浇筑,确保混凝土外观颜 色一致。每层混凝土厚度不得大于 30cm

5) 箱涵施工内模采用组合钢模板,平整度不大于 2mm模板接 缝及接缝处相邻两模板高差不大于 1mm

6) 混凝土在浇筑前,应对侧墙下部连接面砼表面凿毛,用水将 原混凝土冲刷干净,确保混凝土接合严密。在浇筑砼期间,设专人检 查支架、模板,发现模

板松动、变形、移位时,及时加固处理。

7) 混凝土浇筑结束后立即进行养护,养护期间,混凝土表面保 持湿润,防止雨淋、日晒和受冻。对混凝土外覆盖,并经常洒水,洒 水养护期不少于7d。

三、拱涵

1、 施工工艺流程

测量放线确定拱涵位置T施工场地清理T基坑开挖T地基承载 力检测T拱涵基础混凝土浇筑T台身混凝土浇筑T拱座混凝土浇筑

T拱圈混凝土浇筑T护拱混凝土浇筑T拱顶填土。

2、 基础

1) 根据图纸设计,利用全站仪准确放样出涵洞纵横轴线,再 放样出涵洞的边线,经自检合格且监理工程师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下 道工序施工。

2)

基坑开挖采用人工配合挖掘机进行,开挖前先由施工技术 员提供开挖

平面尺寸及深度,施工人员在实际施工中应在其坑边缘预 留50cm基底预留15cm保证开挖后基础周围土质的密实。

3) 开挖后基坑尺寸应满足基础施工操作的要求。挖掘机工作

完毕后,由人工对坑壁四周和坑底进行清理整形工作, 整形工作一定 严格按照图纸设计标高进行施工, 并进行地基承载力试验,对基坑进 行自、抽检验收,全部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4) 涵洞基础模板采用钢模板施工,与混凝土接触的表面要求 平整、光滑,钢模板采用系列化、通用化的组合模板,并经监理工程 师的检验合格后使

用。

5) 混凝土浇筑前,应对拱涵基础的模板进行检查,并做好记 录,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浇筑。混凝土的浇筑采用分层浇注、分 层振捣的方法施工。 3、 1) (1) 台身施工 模板安装

在墙身施工之前,测量人员用墨斗线在基础顶面放出墙 身底面线,

以便施工人员按照标记安装模板。

(2) 墙身模板采用单块面积不少于 4川的符合要求的钢模板, 必须具有足

够的强度、刚度。模板的安装要有足够的稳定性。

2) (1)

混凝土拌和及浇筑

台身为混凝土拌和采用拌合站统一强制拌合。混凝土由

①50软轴振捣器, ,不再冒气泡,表

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运至浇筑地点,砼的振捣采用 垂直插放振捣,必须振动到该部位混凝土停止下沉 面泛浆呈现平坦状,密实为止。

(2)

下料速度要适当,分层铺料30cm 一层。拆模后应及时进 行覆盖养

生,养护时间不少于 7d,应保持砼表面为湿润状态。砼浇 筑应连续施工。 4、 1)

拱座、拱圈

现浇混凝土台身时,将拱座部位预留,拱圈钢筋伸入到拱 座内,拱圈

与拱座现浇成为整体。

2)

拱圈内的上、下纵向钢筋,均应设双层。主筋之间用箍筋、 拉筋以及

横向腰筋连接在一起,形成整体骨架。钢筋安装完成后,要 进行自检和抽检,确认无误后方可浇筑混凝土。

3)

拱圈混凝土模板支撑采用预制定型拱架,再用钢管和扣件 搭设满堂脚

手架支撑。拱架安装时以三片为一联用拉钩连接成整体, 拱架全部调直,带线加固后安装拱板,然后扎钢筋,钢筋保护层采用 钢筋保护层定位卡,全部工作完成通过自检,监理验收后,可进行下 一工序施工。

4)

拱圈、拱座尺寸浇筑前应校核内外支撑,拱圈厚度,检查 合格后方可

浇筑混凝土。

5)

混凝土浇注先同时对称浇注两侧混凝土 ,再浇注中间压顶混 凝土,

对称下料,对称振捣,保证砼的密实度,浇到拱顶段时,边振 边往上方向收压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加强养护不可失水。 5、

护拱混凝土施工

护拱混凝土浇筑采用灰斗配料人工入仓,振捣采用插入式振捣器 和平板振动器相结合。浇筑时采取连续浇筑方式进行,避免施工接缝, 施工分段宜设在涵身沉降缝处。 6、

拱架拆除

先拆除拱架再进行拱顶填土,当拱圈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 85%后,方可拆除拱架,且在拱架拆除时应先完成拱脚以下部分回填 土的填筑,达到设计强度的100%后,方可进行拱顶填土。

四、 倒虹吸

1、 施工工艺

倒虹吸施工工艺见图4.1所示

图4.1

2、 1)

施工技术

倒虹吸施工流程图

倒虹吸管施工施工严格控制管节之间的接缝处理,接头填 缝应平整密

实、不漏水。

2) 3)

井壁平整、圆滑,抹面无麻面、裂缝。

倒虹吸在填土覆盖前必须做闭水试验,符合要求后,方可 填土。

五、环境保护

1、 工地现场使用的模版、支架、木材、等周转材料应码放整

齐,严禁随地乱扔,应保持施工现场的整洁文明

2、 保要求。 3、

现场施工注意粉尘、废气、废水、噪音污染,降到最低限 度,达到环

施工应尽量减少对原地物地貌的破坏。

路基排水工程

一、一般规定

1、 施工前,建设管理单位应组织各参建单位校核全线排水系统 的设计是

否完备和妥善,并结合路面工程的排水设施,进一步补充、 完善排水系统。 2、

施工场地的临时排水设施应尽可能与永久排水设施相结合, 并应注意

排水系统与自然水系的衔接。 排水方案应因地制宜,各种排 水设施结构安全可靠,便于施工、检测和养护维修。 3、

各类排水设施的位置、断面、尺寸、坡度、标高及使用材料

应符合设计要求,断面尺寸应根据实际汇水面积确定。 4、

路基排水沟内侧边缘距路堤坡脚应不小于 im蒸发池距离 路基应不小

于30m沿线设置的取土坑,其边缘距路基不得小于 3m 并保证临时排水系统的畅通,减少施工过程中积水现象。 5、

排水沟、边沟开挖前应对原地表整平、压实,表层

30cm的

压实度不小于90%边沟、排水沟和急流槽等小断面排水设施宜选用 水泥混凝土预制或现浇结构,控制排水系统设施衔接处的处理, 防止 漏、渗水。

6、 填挖交界处地下水丰富的地段设置盲沟,根据地形设置截排 水组合形式的盲沟。挖方路基和半填半挖路段挖方一则当土体含水较 大时,应设置纵、横向盲沟。在坡脚设置的边沟(排水沟)应与各种 水沟的连接顺畅。

7、 路基施工过程中应随时保持一定的排水横坡和纵向排水通 道,施工作业面不得有积水,按照截、排、疏的原则,防止水流冲刷 边坡。 &

在路堑顶部根据需要布设一条或多条截水沟,截水沟的基础

应进行加固和防渗处理,采用预制构件进行施工,也可选用U型槽或 浅碟型的结构型式;构件安装时其底部应设置隔水土工布防渗层。 平 台上应设置排水沟,排水沟的出水口必须将水引至桥涵进水口或其他 合理位置。 9、 排水设施要求纵坡顺适,沟底平整,排水畅通,无冲刷和阻 水现象。各类防渗加固设施要求坚实,表面平整美观。浆砌片石工程 砂浆配合比必须符合试验规定,砌体咬扣紧密,嵌缝饱满、密实、勾 缝平顺无脱落、缝宽大体一致。干砌片石工程要求咬扣紧密、错缝, 禁止叠砌、贴砌和浮塞。

二、地表排水

1、边沟、排水沟、截水沟、蒸发池

1) 边沟、排水沟、截水沟的测量放样应适当加密,确保沟体线 形美观,达到线型直顺,圆滑,并按设计要求设置伸缩缝。放样一般 以两个结构物之间的长度为一个单元, 的进水口衔接顺畅。

2) 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位置将水导出路基外,并与自然水 系相衔接。平原区,应加强农田、鱼塘等地段的排导,防止外溢和冲 刷,排水沟不应与通道专用的蒸发池、渗井连通。

3) 截水沟应在路基施工前先施工,截水沟顶面应略低于自然 坡面,做

以确保边沟、排水沟与结构物

好夯实和防渗处理。若遇冲沟,应设缺口将水倒入截水沟。

4)

截水沟应根据地

形条件及汇水面积等进行设置。挖方路基 的堑顶截水沟应设置在坡口 5m以外,并宜结合地形进行布设。填方 路基上侧的路堤截水沟距填方坡脚的距离,应不小于

5)

2m

截水沟的长度超过500m时应设置出水口,将水引入自然河 沟或桥涵

进水口,或与其他排水设施平顺衔接。

6)

截水沟的出水口一般应设深度不小于 1m的截水墙或消能设 施;排水

系统应完善,不得随意排放或直接冲刷边坡。

7)

为防止

边沟水流满溢或冲刷,应尽可能的利用当地的有利 地形条件,在边沟上分段设置出水口及时将水流排出路基外。 边沟每段长度不宜超过200m

8)

边沟采用浆砌片石铺筑时,砌缝砂浆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砌缝砂

三角形

浆应饱满,沟身不应漏水。

9)

排水沟距路基坡脚不宜小于 2m排水沟的出水口应用跌水 和急流槽将

水流引入路基以外或桥涵结构物。

10)

沟槽开挖至设计轮廓线时应留出

5cm~10cm由人工修整

成型,确保边沟、排水沟的边坡平整、稳定,严禁贴坡。开挖后,必 须进行沟底高程复测,确保沟底纵坡平顺。

11) 路堑边沟内侧和路堤拱形护坡拱顶墙,每隔 50m^ 70m应 设20cmx 20cm临时排水孔,排水孔底面应高于边沟底高程 10cm在 凹形竖曲线低处应增设临时排水孔。

12) 施工期间永久性排水应与临时排水相结合, 防止雨水冲刷, 如路堑边沟每隔50m预留排水孔道,路堤每隔 50m采用机砖砌筑宽 0.7m临时流水槽与坡脚排水沟相连接。

13)

蒸发池的容量不宜超过200川〜300 〃,蓄水深度不应大 于1.5 m

〜2.0 m。蒸发池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适当的防护加固措施,

防止其他水流入池中,蒸发池的设置不应使附近底面形成盐渍化或沼 泽化。 2、 跌水、急流槽 1)

跌水的台阶高度应按设计或地形、地质等条件决定,多级 台阶的各

级高度可以不同,其高度与长度之比应与原地面坡度相适 应,台阶高度应不大于0.6m,不同台阶坡面应上、下对齐。

2)

跌水应按设计要求设置消力槛,消力槛设置泄水孔,以便 消除消力

池中的积水。

3)

跌水可用浆砌片石或混凝土浇筑,沟槽、壁及消力池的边 墙厚度:

浆砌片石为0.25m〜0.4m,混凝土为0.2m,高度应高出计算 水位至少0.2m,槽底厚度为0.25m〜0.4m,出口设置隔水墙,并设消 力槛。

4)

急流槽的纵坡不宜超过1: 1.5,同时应与天然地面坡度相 配合。当

急流槽较长时,槽底可用几个纵坡,一般是上段较陡,向下 逐渐放缓。

5) 当急流槽很长时,应分段砌筑,每段长宜控制在 5nr〜10m

接头处用防水材料填塞,密实无空隙。

6) 急流槽的基础应应嵌入地面以下, 设置不小于15c m厚的抗 滑平台,并设置端护墙。

7) 对汇水面积较大的路堑边坡急流槽,应考虑加大、加深急 流槽尺寸,并在底部设消能设施后,导入路基排水系统

8)

急流槽或跌水采用水泥混凝土预制件时,预制件长度不宜 过短,减

少接头并便于拼接,接口宜采用企口型,安装时接头要采取 水泥砂浆等措施进行密圭寸处理,控制企口安装方向。

3、地下排水

1、 在地下水位高、流量不大、引水不长的地段可设盲沟,其宽 度一般为

1.0m ;地下埋藏较深和引水较长地段,可设置渗沟。 2、 3、

各类渗沟均应设置排水层、反滤层和封闭层。

渗沟的开挖深度超过3m时,须选用框架式支撑,在开挖时 自上而下随

挖随支撑,施工回填时应自下而上逐步拆除支撑。 4、

盲沟的埋置深度,不得低于原有地下水位。当排除层间水时, 盲沟底

部应埋于最下面的不透水层上。 5、

当采用无纺土工布作反滤层时,应先在底部及两侧沟壁铺好 土工布,

并预留顶部覆盖所需的土工布,拉直平顺紧贴下垫层,所有 纵向或横向的接缝应交替错开,搭接长度均不得小于 30cm

6、 渗沟的出水口宜设置端墙,端墙下不留出与渗沟排水通道大 小一致的

排水沟,端墙排水孔底面距排水沟沟底的高度不宜小于 0.2m,在寒冷地区不宜小于 0.5m。端墙出口的排水沟应进行加固, 防止冲刷。 7、

盲沟的底部和中部用较大碎石或卵石(粒径

30cm- 70cn)

填筑,在其两侧和上部填筑约 15mm厚的细颗粒料(中砂、粗砂、砾 石)作为反滤层,逐层的粒径比按 4: 1递减。粒料小于0.15mm的含 量不应大于5%在盲沟顶部做封闭层,应用防渗材料铺成,夯实粘 土防水层厚度不小于0.5m。 &

填石盲沟适用于渗流不长地段,且纵坡不能小于

1%宜采

用5%出水口地面标高,应高出沟外最高水位 0.2m。

四、环境保护

1、 路基排水设计应遵循总体规划,合理布局,少占农田,环境 保护,景

观协调的原则,并与当地排灌系统协调。 2、 3、

路基排水沟出口位于水质特别敏感区,应采取适当措施处理。 生产及生活垃圾按当地环保部门的要求进行处理。

防护与支挡工程

一、一般规定

1、 防护工程应按照“安全稳定、生物防护为主、圬工防护为辅” 的原则实施。边坡防护应优先采用植物防护,必须采用工程防护时, 应采用工程防护和植物防护相结合的方式。

2、 路堑开挖与防护工程应同步实施,开挖一级防护一级。风化 泥页岩、千枚岩或膨胀土边坡开挖后,应及时防护,并做好排水设施

3、 砌体用砂浆必须集中拌和,拌和采用能够准确计量的强制式 搅拌机,且应随拌随用,砂浆必须在初凝前使用,已初凝的砂浆必须 废弃。

4、 高度小于20m的石质边坡,防护时宜选用主动柔性防护形式; 高度大于20m的石质边坡,防护时宜采用柔性防护形式。

5、 防护工程采用的混凝土构建应集中、工厂化预制。

6、 黄土高边坡应按“多台阶、陡边坡、宽平台、固坡角”得原 则,其综合坡率应满足稳定性要求。

7、 路堑段支挡工程基础开挖应分段进行。路堑段支档工程施工 与路基填筑应同步实施。

& 在多雨地区或地下水发育地段,路基防护工程施工中,应采 取有效措施截排地表水和导排地下水。挡墙工程泄水孔数量、位置及 排水坡度应符合实际需求。

二、边坡工程防护

1、 基本要求

1) 边坡工程防护类型、方法较多,实施时应按照设计文件的要 求,紧密结合边坡的稳固,严格施工工艺,达到稳定边坡、预防灾害、 减少水土流失的效果。

2) 施工前应对设计文件提出的方案现场核查,结合当地类似工 程经验,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完善,选择较为成熟、经济合理、施 工简单、利于环保的方案。

3) 边坡防护应积极推行预制构件施工方式,尽量减少浆砌、现 浇混凝土施工方案。所有预制构件需集中预制。

4) 集中预制构件应使用高强塑料模具, 采用振动台法成型试件, 并做好养生工作。

5) 预制构件在运输、安装过程中应采用集中打包、机械吊装, 不宜采用人工搬运。

6) 边坡防护工程实施时应严格按照施工技术规范的要求,控制 工艺和过程,满足设计要求,施工质量符合验收标准,达到形状美观、 自然协调的效果。

7)施工过程中应做好排水设施,保障排水畅通,具备条件时及 时完成排水设施的施工。

2、 浆砌片(块)石骨架坡面防护

1) 路堤边坡防护在完成刷坡后应由下往上分级砌筑施工。路堑 边坡防护应根据开挖情况由上往下分级防护,开挖一级防护一级。

2) 浆砌护坡施工前,须清理坡面,达到平整顺适。

3) 砌筑石料表面应干净、无风化、无裂缝和其他缺陷,石料应 符合规范要求。砌筑时石料应大面朝下、平铺卧砌,坡脚坡顶等外露 面应选用较大的石料,并加以修整。

4) 浆砌片(块)石应分层砌筑,一般砌石顺序为先砌角石,再 砌面石,最后砌腹石。

5) 砌筑片(块)石时,需注意利用片(块)石的自然形状,使 其相互交错衔接在一起,石块应大小搭配、相互错叠、咬接紧密。

6) 采用座浆挤浆法砌筑,砂浆应饱满密实,做到坡面顺适、勾 缝平顺、养生及时。

7) 路堤边坡铺砌时,垫层应与铺砌层配合施工,随铺随砌;铺 砌时应分段施工,按图纸要求设置伸缩缝,在基底地质有变化处应设 置沉降缝,也可将伸缩缝与沉降缝合并设置。泄水孔的位置、反滤层 设置须符合设计要求。

8) 骨架防护砌筑玩成后,应及时进行坡面绿化施工。

9)对软弱地基段落,路堤边坡浆砌片石施工须在路基沉降稳定 后实施。 10)在坡面防护完成前应采取临时防、排水措施,确保坡面稳定 3、 混凝土预制块坡面防护

1) 混凝土预制块应统一集中预制。同一分项工程宜使用同一厂 家或同一料场的水泥、粗(细)集料等材料,确保混凝土颜色一致。

2) 预制模具应使用不易变形的塑钢模, 每循环一次应进行检查, 确保预制块规格一致。

3) 预制块制作时,采用震动台施工,将模具摆放平稳,涂抹脱 模剂,先往模具内加1/2的混合料,振捣密实后再加满混合料继续振 捣直至密实为止。

4) 预制块浇筑完成并抹平顶面,待混凝土终凝后及时养生;脱 模时应避免发生缺边、掉角、开裂等现象,脱模完成后及时清理模具 以便下次使用。

5) 成型后的预制块要堆放整齐并及时养生,养生期一般不少于 7d。 6) 预制块的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安装,运输过 程中应轻装轻卸,避免损坏。

7) 安装前应进行平面位置、坡度和高程的施工放样,以保证预 制块的安装质量和外观效果。

8)预制块基槽底部和后背填料应夯实,安装时注意线性和高程 的调整,做到安砌稳固、顶面平整、缝隙均匀、线条直顺、曲线圆滑 美观,完工后做好现场清理工作,空心预制块安装完成后应及时进行 回填土、绿化及美化工作。 4、 现浇混凝土坡面防护

1) 混凝土骨架护坡施工前,须清理坡面,达到平整顺滑。

2) 根据路基边坡长度、坡度、坡顶面形状准确测放骨架位置, 经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基槽开挖。

3) 现浇混凝土骨架应分段施工,骨架基槽采用人工从上往下开 挖,不得

欠挖,若超挖应用同级混凝土回填。基槽完成后及时进行构 造锚杆安设,不得有松土留在基槽内,基槽暴露时间不宜太长。

4) 严格控制模板安装质量,采取混凝土垫块等措施确保钢筋保 护层厚度。

5) 混凝土采用集中厂拌,坍落度易控制在 3~5cm混凝土浇筑而上,采用插入式振动器振捣密实,人工抹平收浆。

6) 骨架混凝土终凝后应及时覆盖洒水养生,养生期一般不少于 7d。7) 混凝土养生结束后应及时进行绿化、美化。 5、 主动柔性防护 1 )施工流程

施工流程见图5.1

由下

图5.1主动柔性防护施工工序图

2)施工要点

(1) 锚孔定位前应对坡面防护区域的浮土及浮石进行清除。

(2) 从防护区域下沿中部开始向上和两侧防线测量确定锚杆孔和图 5.3。

位,见图

5.2

图5.2主动防护示意图

图5.3典型断面图

(3)

杆孔并清除孔内粉尘,孔深应比设计锚杆长

钻凿锚5cm以

上,孔径不小于设计要求。当受凿岩设备限制时,构成每根锚杆的两 股钢绳可分别锚入两个锚孔内,形成人字形锚杆,两股钢绳间夹角 15°〜30°,以达到同样的锚固效果。

(4) 注浆并插入锚杆,采用强度等级不低于设计强度的水泥砂 浆,优先选用粒径不大于3mm勺中细砂,确保浆液饱满。注浆体养生 不少于3d。

(5) 安装纵横向支撑绳,张拉紧后两端各用 2~4个(支撑长度 小于15m

时为2个,大于30m时为4个,其间为3个)绳卡与锚杆外 露环套固定连接。

(6)

网应从上向下铺挂,格栅网间重叠宽度应不小于

格栅5cm。

格栅网与支撑绳间用 ①1.2的铁丝按100cm间距进行扎结;钢绳网应 从上向下铺设,缝合绳为①8钢绳,每张钢绳网均用缝合绳与四周支 撑绳进行缝合并预张拉,缝合绳的两端各用 2个绳卡进行固定连接。

(7) 路基边沟平台及边坡碎落台,可种植藤本植物进行绿化、 美化。 6、 被动柔性防护 1)施工流程图6.1。

图6.1被动柔性防护施工流程图

2)施工要点

(1 )按设计并结合现场地形情况对钢柱基础和锚孔进行测量定

位。

(2)坚硬地质采用A类锚固,松软地质采用B类锚固如图6.2

图6.2锚杆示意图

(3) 将基座套入地脚螺栓并用螺帽拧紧。

(4) 将钢柱顺坡向上放置并使钢柱底部位于基座处,按设计方

位调好钢柱,拉紧上拉锚绳。

(5) 将第一根上支撑绳的挂环暂时固定与端柱(分段安装时每

一段的起始钢柱)的底部,调直支撑绳,并将减压环调节就位。在第 二根钢柱处,用绳卡将支撑绳固定悬挂与挂座的外侧。

在第三根钢柱

处,将支撑绳置于挂座内侧。直到本段最后一根钢柱将支撑绳向下绕

至该钢柱基座的挂座上,调整减压环位置,当确认减压环全部正确就 位后拉紧支撑绳并用绳卡固定。

(6) 将第一根下支撑绳的挂环挂于钢柱基座的挂座上,调直支 撑绳并

放置于基座的外侧,减压环调节就位。在第二个基座处,用绳

卡将支撑绳固定悬挂与挂座的外侧; 在第三个基座处,将支撑绳放在 挂座内下侧,按此顺序安装支撑绳直至最后一个基座并将支撑绳缠绕 在该基座的挂座上,检查减压环位置,拉紧支撑绳并用绳卡固定。

(7) 按上述(5)、( 6)步骤安装第二根下支撑绳,但反向安装,

且减压环位于同一跨的另侧。在距减压环约

40c m处用一个绳卡将两

根底部支撑绳相互并结,如此在同一挂座处形成内下侧和外侧两根交 错的双支撑绳结构。

(8) 钢绳网采用钢丝绳穿越网孔,固定在临近钢柱的顶端,并

悬挂于上支撑绳。将缝合绳按单张网周边长的

1. 3倍截断,并在其

中点出标记。钢绳网缝合从系统的一段开始,并先与上支撑绳缝合后 与下支撑绳缝合,最后使左右侧的缝合绳断头重叠

100cm

(9) 格栅网应铺挂在钢绳网的内侧即靠山坡侧,叠盖钢绳网上 缘并折

到网的外侧15cm用扎丝将格栅网固定到钢绳网上,扎结点 间距不大于100cm每张格栅间重叠约5cm格栅网底部应沿斜坡向 上敷设50cm左右,并用土钉将格栅网底部压住。

7、 边坡锚固防护

1)施工工序如图7.1及图7.2

图 7.1锚杆锚固施工工序图 2)施工要点

(1)成孔

7.2预应力锚索锚固施工工序图

图① 施工脚手架应满足相应承载能力和稳固条件,根据测放孔位准 确安装固定钻机,钻机纵横误差不得超过 二5cm,高程误差不得超过 10cm钻孔倾角和方向应符合设计要求。

② 宜采用潜孔钻机或锚杆钻机冲击成孔。在岩层破碎或松软饱水 等地层中应采用跟管钻进技术。

③ 应采用无水干钻,钻孔速度应严格控制,防止钻孔扭曲和变轻。 应注意岩心的拾取,并尽量提高岩心采取率,锚固段必须进入中风化 或更坚硬的岩层。

④ 做好现场施工记录。如遇到塌孔等应进行固壁灌浆处理后,重 新钻进。 ⑤ 钻进达到设计深度后,稳钻 1mi n~ 2min,防止孔底沉淀。原 则上要求使用高压空气(风压 0.2MPa~0.4MPa)将孔内岩粉及水体 全部清出孔外。

⑥ 钻孔完成经检验后,应在24h内及时安装锚筋体并注浆。 (2) 锚索制作与安装

① 锚索制作。制作前应清除钢绞线表面的污渍、锈迹等。下料长 度应大于设计长度1.5m,用砂轮机切割。锚索编束应在专门的加工 厂或钻孔现场的加工棚内进行,应保证钢绞线从孔口到孔底排列平 顺,防止钢绞线交叉。锚索编束应将一次注浆同锚索一起绑扎牢固, 在管底50cm的长度内割开3个〜5个出浆孔,用胶带临时密封,注

浆管应超出孔口外不小于 1.0m。采用二次劈裂注浆,将二次注浆管 穿在锚索中间,而将一次注浆管绑扎在锚索外部并绑扎牢固。

在锚固段范围馁每间隔10cm钻①5mn出浆孔,出浆孔呈螺旋状布置。

注浆管

② 锚索防腐一般处理。锚索制作后,应检查外观质量、根数、长 度、牢固程度、防腐密封性、注浆管路畅通性等。经验收合格的挂牌 标识待用。锚索防腐等级应根据锚索的设计使用年限和所处的地层有 无腐蚀性确定。锚索应随时制作随时使用,不宜长期存放。

③ 锚索自由段防腐处理。第一层在钢绞线表面均匀的涂刷防腐油 漆,第二层在油漆面均匀地涂抹一层专用防腐油脂,

第三层在钢绞线

外套防护管。防护套管不得有接头,自由段与锚固段分界处的断头必 须密封严实,密封可用胶带缠 3层〜5层,也可用18号火烧丝绑扎。 自由段应安装聚乙烯材料类的对中架,对中架沿锚索轴线方向每隔 2.0m,水泥浆保护层厚度不小于20mm

④ 锚索锚固段防腐处理。在锚索头部安装导向头,使锚索与土层 隔离,并保护注浆管不被孔底泥土堵塞。交错安装扩张环和箍环使锚 固段钢绞线形成葫芦状,沿锚索轴线方向间隔 1.0m,并在锚固段外 包裹一层孔眼为10mM 10mn的钢绳网。

⑤ 锚索运输、安装。采用机械吊装应注意各支点间距不宜大于

2m锚索安装采用人工推送,用力要均匀一致,不得使锚索体转动、 扭压、弯曲。预留锚索张拉工作长度从张拉面起计算不小于

1.2m。

当锚索入孔困难造成损坏的,应重新制作验收后再安装入孔。当锚索 倾角大于30°时,应采取措施将锚索固定。锚索入孔后应及时注浆 充填,对成批进行注浆的,应对未注浆的锚索孔口临时封堵,防止钻 渣及泥水进入孔内。

(3)注浆施工

① 水泥为普通硅酸盐水泥,水灰比易为 0.4〜0.45,注浆压力以 0.4 MPa〜

0.8MPa为宜。搅拌后的泌水率应控制在 2%最大不超过 3%浆液应用机械拌制,达到均匀、稳定的要求。

② 因特殊原因要求速凝时,可以掺入对预应力钢绞线无腐蚀作用 的速凝剂或其他外加剂,其品种与用量由试验确定。

③ 锚孔浆液容量一般取设计用浆量的 存在溶洞将会超注,应采取特殊措施加以控制。

④ 注浆过程中应认真排除孔内的气、水,注浆作业应连续紧凑, 不得中断。采用孔底注浆、孔口返浆方式,浆体终凝前不得挠动锚筋 体。

⑤ 如遇孔道阻塞须更换注浆口,应将第一次注入的水泥浆排出, 以免两次注入的水泥浆之间有气体存在。锚索入孔后6h内必须注浆, 当有地下水、成孔后4h内不能下锚时,应在下锚前重新洗孔,速洗、 速设锚、速注浆。锚索注浆时,应等待锚孔水泥浆面稳定后停注,不 稳定时,应继续缓慢加压注浆,不稳定不得停注。在注满孔道并封闭 排气孔后,宜再继续加压至 0.5MPS〜0.6MPa,稍后再封闭注浆孔。 注浆过程中需缓慢搅拌浆液,一直到注浆结束。

(4) 张拉

① 锚具的型号和规格应根据设计的要求选用。并符合国家标准。 ② 锚索张拉应采用穿心千斤顶,应用百分表(磁性表座固定)测读 变形量,张拉前先对张拉设备进行标定。锚固段、承压台等混凝土构 件强度达到设计要求,操作人员经技能培训,持证上岗,熟悉设计文 件,操作要领,并进行技术交底后方可张拉。

120%-130%裂缝发育和

③ 张拉前应确认锚具、千斤顶、油压表等张拉设备安装牢固,运 转正常。 ④ 锚索张拉应分级进行,通常采用

5级,分级荷载为0.2Nt、

0.4Nt、0.6Nt、0.8Nt、1.0Nt ( Nt为设计张拉荷载),每级加载至分 级值后,持荷稳压至少5min,测读3次千斤顶的伸长量、框架梁体的 位移量,读数准确到 0.2mm,并如实记录测读数,记录每级荷载与锚 索位移的关系。

⑤ 锚索超张拉值通常采取设计张拉力的 超过115%

(5) 锚孔封锚

① 锚索张拉结束,应对锚索长度、抗拔力进行检测,验收合格后 方可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封锚工作。

② 须用机械切割余露锚索,严禁电弧焊或氧焊切割,并应留长 cm〜10cm外露锚索。最后用水泥净浆注满锚垫板及锚头各部分空隙, 并按设计要求封锚处理。

5

105%- 110%最大不宜

三、 边坡植物防护

参照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指南绿化工程分册。

四、 支挡工程

1、 浆砌片(块)石挡土墙

1 )基坑开挖和检验

(1) 基坑开挖应进行详细的测量定位并标出开挖线,做好施工 区或范

围的截、排水及防渗设施,边坡稳定性差且基坑开挖较深时, 应分段跳槽开挖,并采取临时支挡防护或放缓坑壁边坡坡度。

(2) 基坑开挖至设计高程,进行基底承载力及埋深检测,基底 平面位

置、断面尺寸、基底高程、埋深等满足设计要求,方可进行下 道工序施工。若基底承载力不能达到设计要求,应报监理工程师进行 变更设计处理。

(3) 坑内积水应随时排干,确保基坑不受水浸泡。 2)挡土墙基础

(1)基础的埋深、几何尺寸应符合设计及规划要求。

(2)岩体破碎或土质松软、地下水丰富的地段,宜避开雨季分

段施工

(3) 基础设计有倒坡时,应按设计一次开挖成型,不得欠挖和 超挖填补。 (4) 基础位于岩体斜坡上时,应清除表面风化层,横向凿成台

阶,台阶的高度比不得大于 2:1,台阶宽度不应小于50 cm;沿墙长 度方向有纵坡时,应沿纵向按设计及规范要求凿成台阶。

(5) 基础应设置伸缩缝和沉降缝,在地质变化分界处应增设沉 降缝。 (6) 砌筑第一层基础时,如基底为岩石时应先清洗、湿润基底 表面,再座

浆砌筑或浇筑混凝土。

3) 挡土墙墙身

(1) 浆砌片(块)石挡土墙砌筑时必须立杆或样板挂线,内、 外坡面线应顺

适整齐,逐层收坡,在砌筑过程中应经常校正线杆,以 保证砌体各部尺寸符合设计要求。

(2) 石料抗压强度不小于设计规定,石质均匀,无风化,无裂 纹,镶面石

外露面及二个侧面、上下面须修凿,做到缝宽一致、整齐 美观。

(3) 砌筑墙身时,应先将基础表面加以清理、湿润,采用座浆 砌筑。若砌

筑中断再次砌筑时,砌体的顶部不得用砂浆覆盖,砌筑继 续施工时,应将砌层表面加以清理、湿润后再重新座浆。

(4) 砌筑上层时,不应挠动下一层,不得在已砌好的砌体上抛 掷、翻转

和敲击石块。

(5) 挡土墙应分段砌筑,分段位置宜在伸缩缝或沉降缝处,各段 水平缝应一致,相邻分段的高度不宜超过 120 cm。

(6) 在地质变化处必须设置沉降缝,伸缩缝和沉降缝要求垂直、 上下贯通,不得错缝,缝隙用沥青麻絮等弹性材料填塞,深度为

15

cmo

(7) 挡土墙在砌筑过程中,必须按设计要求设置泄水孔,并在墙 背进水孔设置反滤层,第一排泄水孔应高于边沟底

30 cm,最低一排

泄水孔应高出常水位 30 cm。为保证泄水孔有效,泄水孔宜采用 PVC 管埋置。

(8) 砌体石块应互相咬接,砌缝砂浆饱满,砌缝宽度一般不大于

3 cm (浆砌块石),上下层错缝不小于8 cm;砌筑时,一般应先砌角 石,再砌面

石,最后砌填腹石的顺序进行。

(9) 砌体砂浆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寸,方可进行墙背回填。 2、

挂板式桩板墙

1) 桩基施工完成后,应将桩侧土体整平、夯实,做好临时排水 措施,防止浸泡,脚手架应根据专项方案实施。

2 )根据设计要求,进行钢筋的制作及安装工作,竖向钢筋连接 宜采用等强直螺纹连接。 3

)模板宜采用钢模,模板的强度和刚度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 采用对拉螺

杆等措施对模板进行加固。 4

)应采用集中厂拌、串筒下料、分层浇筑、振捣,分层厚度不 大于50 cm,

振捣时,振动棒应插入下一层 5 cm — 10 cm。混凝土应及 时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小于 7d。 5

)桩身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

75瓶以上,方可进行挡土

板安装。

6)挡土板安装过程中应按设计要求同步进行墙背回填,并设置 排水设施。 五、抗滑桩 1、

技术准备工作

1) 抗滑桩平面位置应按图纸放样,整平孔口地面,做好桩区地 表截、排水及防渗工作。在雨季施工时,孔口应搭雨棚。

2) 孔口地面下0.5m内应先做好加强衬砌,孔口地面上加筑适当 高度的围

埂。作好桩孔内排水、通风、照明设备。

3) 设置好对滑坡变形、移动的观测设施,在滑体和建筑物上建 立位移和变形观测标志。做好作业人员的安全防护技术措施, 防止施 工期间的突发事故。 2、 挖孔

1)相邻抗滑桩应跳桩间隔开挖,跳桩位开挖应待桩身混凝土浇 筑达到一定强度后再开挖相邻桩位。 挖孔时应分节开挖,每节高度宜 为0.6m〜2.0m,挖一节应立即支护一节。围岩较松软、破碎或有水 时,分节应较短。分节不应在土石层变化和滑动面处,具体要求见表 2.1。 表2.1 序号 1 2 不同地质挖孔分节深度

地质类别 扰动松散土或弃渣 中密土夹石 每节开挖深度(m 0.6 〜1 1 〜1.5 说明 1、 含水地层灵 活掌握; 2、 井口一节应 高1.5 〜2 石、碎石 密石粘土、砂粘土、夹 3 出地面 0.3m〜0.5m。 2)孔下工作人员不宜超过2人,必须戴安全帽。随时测量孔下 空气污染浓度,必要时应增设通风设施。孔下照明必须采用安全电压。

3) 出渣进料的升降设备,宜采用 3KN〜6KN(0.3t〜0.5t)的电动 卷扬机,无条件是可采用人力绞车。

4) 井下爆破,孔深3m以内可采用火花起爆,大于 3m宜采用迟 发雷管电器引爆。爆破时孔口应上盖封闭,爆破后用高压风管吹风排 烟,喷水降尘,15min

后方可人员下井作业。

5) 施工过程中,因土层软弱、松散、地下水作用产生孔壁塌方 时,护壁厚度、钢筋应适当加强,塌腔内使用同级混凝土填充。若塌 方较严重时可采用钢护壁。

6) 井内人员上下用直径 16mm 19mmfi勺钢筋梯,每节长度 2叶 4m宽0.3m〜0.5m,使用时顶节插入预埋环中,其余逐级挂扣,或 分节扣挂于井壁预埋U型杆件上。

3、 护壁浇筑前应清除孔壁上的松动石块、浮土。护壁厚度应符 合设计要求。在地质松软破碎或有滑动面的节段, 应在护壁内加强支 护,并注意观察期受力情况。浇筑护壁混凝土时不得侵占抗滑截面空 间。

4、 浇筑桩身混凝土。钢筋笼宜采用工厂化制作,整体吊装或分 节安装。灌注混凝土必须连续作业,浇筑混凝土是孔底积水不得超过 5 cm,必须米用振捣器捣实。

5、 桩间支档结构、排水、防等设施,均应与抗滑桩正确连接, 配套完成。 六、环境保护

1、 防护支挡工程施工过程中,应当采取措施,控制扬尘、噪声、 振动、废水、固体废弃物等污染,防止或减轻施工对水源、植被、景 观等自然环境的破坏,改善、恢复施工场地周围的环境。

2、 根据水土保持方案,检查水土保持措施的落实情况。

3、 将弃土、弃渣于指定堆放,并采取防护措施,避免其流入水体。

4、 该阶段施工场地噪声限值为昼间 70dB( A),夜间55 dB( A)。

取、弃土场整治

般规定

1、 在设计阶段,按照土石方平衡利用原则,尽量减少或避免取 土、弃土。 2、 取土场、弃土场的选址和规模,应进行深入论证,保障稳定。 取、弃土场的设置位置应考虑对景观的影响, 注意避让沿线风景区游 人的可视范围,也应在司乘人员的视线范围以外。涉及占用林地的, 预先办理临时用地使用林地手续。 取土完成后,按照国土资源管理部 门要求,做好场地覆土复耕或植被恢复。

3、 按“因地制宜”原则,视地型条件就近消化弃土。弃土场宜 选在山沟、凹地内,尽量少占或不占耕地、林地、禁止占用基本农田。

4、 弃土场不应设置在河流管理范围内,严禁直接将弃渣倒入河 流范围。路基上游、村庄上游、桥下等严禁设置弃土场,不宜在上游 汇水面积过大的沟、谷内设置弃土场。

5、 弃土场不宜占用沟渠,当必须占用时,应对沟渠进行改道, 并设置防冲刷设施。

6、 弃土应堆放规则,不得随意倾倒,按设计要求进行整平、分 层碾压,并待沉降稳定后,及时进行排水、防护和绿化施工,防止次 生灾害。 7、 取土场的土源应进行相关试验,符合填料要求

& 荒山、荒坡作为取土场时,应做整体规划,详细制定施工方 案,按照用量

科学取土,禁止滥挖。结束后结合当地造田和地方使用, 形成轮廓美观,整齐的外形,便于复垦、绿化、防护。

9、 路线两侧的取土场,应按设计规定的位置设置,取土深度根 据用土量和取土面积确定。取土场应有规则的形状及平整的底部, 不 积水,便于复耕或绿化,边坡应按设计坡率修整。

10、 弃土场宜按耕地要求进行整修,达到耕种条件的弃土场作为 新造田地移交当地政府。

二、 取土场

1、 依据设计文件对取土场进行现场核查,核查土质是否符合要 求,储存数量是否满足需求,对取土方案以及防护、排水工程进行完 善、优化。 2、

取土时应注意环境保护,取土后的裸露面应设计采取土地整

治或防护措施。风景区或有特殊要求的施工地段,应按设计要求及时 完成环保工程。

3、 取土场原地面属于耕地种植土的,应先挖出集中堆放,工程 完工后恢复植被。

4、 取土场应尽量利用荒山、山地,兼顾农田、水利建设和环境 保护,力求少占耕地

5、 当设计未规定取土场位置或贮土量不足需另寻土源集中取土 时,土质应符合路基填筑要求,应综合考虑利用荒山、山地的可能性, 兼顾农田、水利、鱼池等建设,力求少占用农田。

三、弃土场

1、 弃方为土时应与造地相结合,弃方为石质时应与覆土、复耕 相结合。 2、 弃土场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及时完成防护工程。

3、 弃土场的位置与高度应保证路垫边坡、山体和自身的稳定, 不得影响附近建筑物、农田、水利、河道、交通和环境等。必要时应 加设档护和排水措施。

4、 弃土堆不得设置在路堑顶上方。

5、 弃土场表面应覆盖不少于设计厚度的土,以便恢复植被。 6、 弃土场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1) 严禁在岩溶漏斗、暗河口、泥石流沟上游及贴近桥墩、台弃 土、弃渣。

2) 沿河岸或旁山路垫的弃土,不得弃入河道、挤压桥孔或涵管 口、改变水流方向和加剧对河岸的冲刷,必要时应设置档护设施。

3) 严禁向江、河、湖泊、水库、沟渠弃土、弃渣。

路基整修

般规定

1、 路基工程已完工,上、下路基的施工便道已挖除,方可对路 基工程进行整修。

2、 路基工程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建筑垃圾清除完毕。

3、 对路堤边坡的冲刷、路堑边坡的滑塌等病害的处置,应先开 挖成台阶,再按路基施工要求分层夯实。

4、 路基工程验收时路床顶面弯沉代表值不得大于设计值。对于 填石、砂砾路基弯沉值不得大于 100 (单位O.OImn)。可采用承载板 试验验证路基设计回弹模量。

路堤整修

1、 施工工序流程(图2.1)

路基全面检查 路堤顶层整修 路堤边坡整修 路基排水沟整修

线外排水系统连通

其他相关工程整修

路堤交验 平整度、横坡整修路堤防护

编制整修方案和计划 ■ 监理工程师审批 2、 施工要点

1) 应用机械刮土或补土的方法整修成型,配合压路机碾压。石 质路基表面应用石屑嵌缝紧密、平整,不得有坑槽和松石,不得薄层 贴补。

2) 整修坡面需将超宽路基采用机械粗刷,人工刷坡到位。 3) 各种水沟的纵坡、断面尺寸应按设计图纸要求进行检查,采 用人工进行整修使沟底平整,排水通畅,不得随意用土填补沟面缺损 部位。

4) 通道、涵洞洞内清理及涵洞进出水口施工完善、排水顺畅。

5) 测量放样,撒白灰线标示出路堤两侧超填宽度,路堤顶面纵 横向坡面高程采用埋砖法控制。

6) 路基表层松散的或半埋的尺寸大于 100mm勺石块,应从路基 表面层移走,并按规定填平压实。

7) 路基修整完毕后,堆弃在路基范围内的施工垃圾应予清除。 三、路堑整修

1、 施工工序(如图3.1 )

图3.1施工流程 2、 施工要点

1)路堑边坡整修应按设计要求的坡度,自上而下进行刷坡,不 得覆土贴补。 2

)在整修需加固的坡面时,应预留加固位置。当边坡受雨水冲 刷形成小

冲沟时,应将原边坡挖成台阶,分层填补、夯实。如填补的 厚度很小时可用种植土填补。 3

)水沟的纵坡、断面尺寸按设计图纸要求进行检查,人工进行 整修,不

得随意用土填补沟面缺损部位。 4 化。

5 )测量放样。对于土质或软石边坡可用人工或机械清刷,对于 坚石和次坚

)路堑边沟施工完成后,应对碎石台进行填土整平,按设计要 求进行绿

石,可使用炮眼法、裸露药包法爆破清刷边坡,清除边坡 上的危石、松石。 6 ) 土质路床顶面标高超出设计部分应用平地机刮除,石质路床 顶面标高超出设计部分应用人工凿平, 超挖部分应按照与原路床相同 的材料回填并碾压密实稳固。

7 )修整的路基表层厚 150m m以内,松散的或半埋的尺寸大于 100mm勺石块,应从路基表面层移走,并按规定填平压实。

8)路基修整完毕后,堆弃路基范围内的施工垃圾应予清除。

四、环境保护

1、 为防止固体废弃物堆积体被冲蚀或易发生滑塌,应贯彻“先 挡后弃”原则,设置拦渣坝。拦渣工程选址、修建,应少占耕地,尽 可能选择荒沟、荒滩、荒坡等地方。

2、 取、弃土(渣)场的边坡,都应在工程防护的基础上,尽可 能创造条件恢复植被,特别是草灌植物的应用,尽力把工程措施和植 物措施很好地结合起来。

3、 在施工结束后,应对取、弃土场进行修整、清理和生态恢复, 包括复耕或绿化等,并必须有相应的水土保持措施。可按要求在地表 覆盖熟土还耕或绿化,或与当地土地管理部门商议后, 对取土坑进行 改造,放缓边坡,使边坡稳定,或开发成水源、鱼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