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论述类现代文阅读。策略:选2篇进行限时训练,15分钟/篇;讲究方法,注意“陷阱”。
(一)快速读文,树立3种读文意识:1、逆向阅读,即从试题到文本,带着题目去阅读文本;2、筛选勾画,即勾画关键词(代词、关联词、标志词,如:“可能”“将”“大概”“差不多”“大都”“正在”“主要”“如果”“假如”“但是”等)、关键句(解释句、议论句、说明句、主旨句、过渡句等);必要时用“?”等符号来提示;3、文脉整合,即理清思路,一般是按照总分论述的结构。
(二)精准答题,明确设误陷阱方式,即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张冠李戴;以偏概全;混淆时态(未然变已然);因果混乱(颠倒或强加);混淆是非;指代有误;倒置失当(陈述对象和被陈述对象倒置);误划类别、说法绝对、答非所问(题目与选项不一致)等。
二、文言文阅读。 通读全文。圈出人名、地名、年号名、官职名 、事件等 ,划出关键句。不懂词句不可忽视,可以用“?”标出来。
1)断句 1、理解大意初判断;2、先易后难抓关键(主要是动词和句首句尾的文言虚词;句式,指特殊句式,特别是固定句式、对称语句);3、断后通读查连贯,同时巧用对比排除法即可准确选定答案。 2)词语解释兼中国文化常识(策略:多积累,建立自己资源库;多研究设误点)
3)分析综合题 1、 第一遍速度浏览,略知大意,标出生僻难懂的字词;2、第二遍“巧用题目”来读文,即将每个选项中信息在原文中找到对应语句;3、“题文对照”定答案,将每个选项还原到文中的对应区域,通过仔细比对(比对人物、时间、地点、关键词、添加内容、因果关系)排除确定答案。设误选项有:曲解文意;无中生有;错位嫁接(故意颠倒事件的先后顺序或因果关系);以偏概全。4、比较并复查4个选项,确定错位明显或者有部分表述错位的一项。
4)翻译题 1、 翻译的原则——词要落实,句要贯通 落实5类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名作动、名作状;形作名、形作动;使动、意动)、古今词义、偏义复词);虚词2类(常规虚词、关注高频虚词如“以、其、因、乃”、特殊虚词);句的连贯,4类句式(判断、被动、倒装、省略);句意无语病、重语气、应连贯。 2、运用6字诀,确保译文字字落实、文通句顺。谨记“6字诀”:“留”(基本词汇和专有名词如朝代、谥号、人名、官职、度量衡等);“换”(将文言文换成现代汉语;古汉语单音节词换成现代汉语双音节;通假换成本字等);“调”(将特殊句式的语序调整成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删”把可有可无的衬词、虚词删去;“补”(补出其中的省略成分或隐含成分);“变”(根据语境,灵活变通地翻译)。 总之,翻译题一抓关键词,二抓特殊句式;三抓字字落实;四抓文从字顺。 三、小说类(第7—9题)
1、人物形象的概括
(1)总说人物的身份地位与性质,并将人物特点列举出来。 (2)对人物特点逐一简要分析。
A、首先可以分析外在形象。B、内在特点一般可以按照一定标准大致划分为四个方面:1、个性性格——如开朗、木讷。2、人生态度(生活态度)——如豁达乐观、勤俭。3、待人接物——如大方、斤斤计较、善良。4、成长事业——如有志向、刻苦、坚持不懈等等。
2、人物形象的塑造
(1)情节直接展示人物活动,揭示人物特点;
(2)直接描写:A肖像(外貌)描写——注意外貌与内在的关系,B动作(行为)描写,C语言描写,D心理描写,E情态(表情)描写,F细节描写。
(3)间接塑造:A环境烘托人物心理,B其他人物的对比衬托(含反衬),C物的象征。D其他人眼中的人物形象(其他人的评论)。
●各种描写的作用
(1)肖像、神态、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展示人物内心世界,突出性格特征。
(2)语言描写:反映人物心理,刻画人物性格;描摹人物语态,使形象栩栩如生;促进情节发展。
(3)心理描写:直接表现人物内心世界、情感和思想;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刻画人物性格特点;推动情节发展。
3、标题的含义与作用
(1)统帅小说主要内容,概括小说主要情节、交代主要人物(由此塑造了主要人物性格)或者主要环境。(2)结构上,线索作用,贯穿全文。(3)主题上,象征,揭示主题。(4)吸引读者的注意,引起他们的思考和兴趣。
4、概括小说情节。
一般来说,单独设题6分的话,一定要按照小说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分点概括,概括均用“何时何地何人因何如何做何事结果如何”句式完成,这是叙事文字的概括方法,可以根据要求和需要做适当取舍。
5、某一情节的作用。
(1)它写了什么,是主要情节的组成部分,使小说情节更加丰富、完整。(2)它在整个情节中的位置,和其前后
情节阶段的关系。(3)突出刻画了人物的什么特点。(4)对表达主题(或者作者的思想情感)有何作用。
6、人物的作用
这个题型一般考查次要人物。这里以次要人物“我”为例。
(1)小说的线索,所有情节围绕这个人物得以集中,并推动情节的发展。(2)情节与人物命运的见证者,以第一人称视角叙述,增强故事的真实感。(3)衬托主要人物。(4)成为社会环境的一部分,暗示社会环境。(5)揭示小说主题。
7、环境描写及其作用。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题,一般多考作用,少有考描写。赏析则要都答到。 (1)环境的描写
A社会环境。通过人物或者富有时代特点的人文事物来展示,如描写房间的布置,人的衣着。 B自然环境。同诗歌鉴赏中的景物描写(描写的角度、描写手法、修辞,环境特点)。
(2)环境的作用
A为人物的活动、情节的展开提供时空,暗示社会背景。B营造一定的氛围,奠定感情基调。(开头的自然环境描写) C烘托人物心理。(自然环境)D推动情节发展或者情节的转向。 E揭示人物命运原因,揭示主题。(社会环境)F含蓄韵致地揭示主题(结尾的环境描写)。
8、物的作用(小说中有不可或缺的物,这实际上是非典型性小说的一种。) (1)线索,串起小说的情节。(2)情节和人物命运的见证者。(往往在小说中有拟人化的倾向)(3)具有象征意义,象征主要人物或者作者的人生观。(4)推动或者影响情节的发展甚至使情节发生陡转。(5)成为环境的一部分。
9、细节描写的作用
(1)刻画人物形象,展示人物内心、突出人物特点。 (2)推动或暗示情节的发展。 (3)渲染氛围、体现某一地域特色。 (4)揭示主题。
10、开头的作用或者妙处 【1】悬念设疑式开头
(1)吸引读者兴趣,引发思考。 (2)引出下文情节。(3)突出人物形象,揭示主题。 (4)与后文某处呼应。
【2】写景式开头
(1)交代人物活动、情节展开的时空。(2)(自然环境)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揭示主题。(3)渲染氛围,奠定感情基调。(4)烘托人物心理,表现人物性格。(5)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写情节的展开、人物形象的刻画做铺垫。
11、结尾的作用
(1)呼应开头,使结构完整、首尾圆合。(2)揭示前文的悬念,与前文的某些内容形成伏笔与照应,产生“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艺术效果。(3)卒章显志,含蓄韵致地(如写景式结尾)揭示主题,令人回味,引人深思。 (4)更好地刻画人物。
特别提示:某段(某一内容)、标题等的含义就取其作用中关涉内容和主题的部分,并去掉其作用术语即可,即从内容和主题(思想情感)两个方面来思考。
12、非典型性小说“那一个”题型分析。 “那一个”问题的命题及回答策略:
突出文本的特点——独具特色的“那一个”的问题一般设置为——“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我们在回答这类题目的时候,首先把握到“那一个”,并结合小说的情节、人物、环境和主题等方面去思考。示例:《邮差先生》作品叙述舒缓,没有太强的故事性,这样写对表现小说的内容有什么作用?试作探究。(6分)
—— 舒缓的叙事风格 答:(1)有助于刻画邮差这一人物形象特征:经历平常,性格平和,行事从容;(人物) (2)也有助于表现小城惯常的生活状态;(环境) (3)淡化了情节,有助于形成作品的抒情风格。(作品风格)
再如《峡谷》 (8)小说主要人物是骑手,但几乎一半篇幅在写峡谷。作者为什么这样处理?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环境描写与物的象征
答:①峡谷是作者有意塑造的一个自然形象,与骑手一样有着重要的审美意义,所以峡谷的描写是小说不可缺少的内容;(环境是内容)
②峡谷是骑手的主要活动空间(环境),所以峡谷的描写对塑造骑手形象、表现骑手性格起着关键作用(人物塑造);(环境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③峡谷的描写,使人与物有机融合,峡谷的原始沉静与骑手的孤独沉默相辅相成,互为比照映衬,产生更好的艺术效果;(环境与人物的关系、作品风格)
④峡谷的描写,蕴含着作者对大自然原始美与生命力的赞叹之情,这不仅丰畜了小说的内涵,也使小说的主题更为鲜明。(主题)
13、小说的思路。(其他文本的思路题,同此) 以什么为线索,依次展开情节。
(1)首先写什么内容(情节发展的阶段,注意不一定是开端,比如倒叙写法之下,可能首先写的是结尾)。(2)其
次写什么内容(情节发展的某一阶段)(3)接着写什么内容(情节发展的某一阶段)(4)最后写什么内容(情节发展的某一阶段)
14、小说的结构类题目
如:线索是什么?有几条线索?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
线索作用的分析,多从情节的安排和主题的挖掘这两个角度切入。主要考查考生分析小说情节、结构和主题。(1)以什么为线索,串起了“XXX”—“XXX”—“XXX”—“XXX”的情节。(若有双线,则分别回答)(2)这样安排,情节更加集中,结构更加完整、合理。(3)更有利于表达主题(简要讲清楚主题是什么)。
15、探究“这样写”的作用
(1)讲清楚“这样写”究竟是怎样写。(2)“这样写”写了什么,有何特点。 (3)分析在塑造人物形象上的作用。(4)分析在情节推进上的作用。(5)分析在表达主题上的作用。 16、探究小说主题及其意义。
(1)从情节上探究主题。 (2)从人物形象上探究主题。(3)从环境上探究主题,从物的象征上探究主题。 (4)结合现实与自己,探究小说主题的现实意义。表达自己的看法与认识。
●作用类题目是重点。这类题目首先界定是什么(如内容的作用就要概括内容,这样写就要表述清楚怎样写),然后再分析作用。“作用”即关系,弄清楚“这个内容或者语段、语句”与标题、开头、结尾、前后文、主要内容(小说的主要人物、情节、环境)、主题之间的关系是王道。
特别提醒:1、题目问什么先答什么,先问什么先答什么。2、分点作答,分条陈述,先观点后阐释。3、阐释结合文本具体内容。4语言简明,杜绝啰嗦,使卷面清晰、美观、简约。 三、古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第10—13题,19分) 通读全文。圈出人名、地名、年号名、官职名 、事件等 ,划出关键句。不懂词句不可忽视,可以用“?”标出来。
第10题 断句 1、理解大意初判断;2、先易后难抓关键(主要是动词和句首句尾的文言虚词;句式,指特殊句式,特别是固定句式);3、断后通读查连贯,同时巧用对比排除法即可准确选定答案。 第11题 词语解释兼中国文化常识(策略:多积累,建立自己资源库;多研究设误点)
第12题 分析综合题 1、 第一遍速度浏览,略知大意,标出生僻难懂的字词;2、第二遍“巧用题目”来读文,即将每个选项中信息在原文中找到对应语句;3、“题文对照”定答案,将每个选项还原到文中的对应区域,通过仔细比对(比对人物、时间、地点、关键词、添加内容、因果关系)排除确定答案。设误选项有:曲解文意;无中生有;错位嫁接(故意颠倒事件的先后顺序或因果关系);以偏概全。4、比较并复查4个选项,确定错位明显或者有部分表述错位的一项。 第13题 翻译题 1、 翻译的原则——词要落实,句要贯通 落实5类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名作动、名作状;形作名、形作动;使动、意动)、古今词义、偏义复词);虚词2类(常规虚词、关注高频虚词如“以、其、因、乃”、特殊虚词);句的连贯,4类句式(判断、被动、倒装、省略);句意无语病、重语气、应连贯。 2、运用6字诀,确保译文字字落实、文通句顺。谨记“6字诀”:“留”(基本词汇和专有名词如朝代、谥号、人名、官职、度量衡等);“换”(将文言文换成现代汉语;古汉语单音节词换成现代汉语双音节;通假换成本字等);“调”(将特殊句式的语序调整成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删”把可有可无的衬词、虚词删去;“补”(补出其中的省略成分或隐含成分);“变”(根据语境,灵活变通地翻译)。
总之,翻译题一抓关键词,二抓特殊句式;三抓字字落实;四抓文从字顺。 ▲诗歌鉴赏(第14、15题,11分)主要题型及答题思路:
总思路:在草稿纸上试图弄懂以下三个问题即(1)写什么?看题目,抓意象;(2)怎么写?看使用什么手法(技法);(3)为什么写?抓诗眼、关键字、关键句和弄清题材,明白思想感情。 (一)赏析诗中的关键字词——命题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二)赏析诗中的重要语句——命题方式:这句诗有何特殊含义或深沉含义?
解答分析:先解释清这句诗的字面意义,然后或扣语言特点或扣思想情感作具体分析。 (三)赏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命题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怎样运用或为什么了这种手法;(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四)赏析诗歌的意境——命题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氛围?
答题步骤:(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2)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通过自己的联想和想像,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五)赏析诗歌的思想情感——提问方式: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思想情感。如:壮志未酬、报国无门、闺中怨恨、念远思家、忠贞爱国;(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作者这种感情。
(六)赏析诗歌的语言特色——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如:清新自然、朴实无华、沉郁顿挫、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背诵与理解性默写(第16题, 6分)
1、回归课本,以必修为主,选修为辅;2、早午读目标要明确,力争做到“一读一得”,并做好相关符号;3、强化理解、“情景”背诵;4、及时复习,周而复始,并把难写、易错的字词圈点标注,这要形成习惯;5、建议考试时,开考就先完成此道题,因为那时信息干扰少,思维清晰。 四、其它
(一)补写衔接题——答题三步骤:1.整体把握,明确中心。关注所要填写句子所处的位置及后面的标点,其前后句子的内容,尤其是前句的尾词和后句的首词语。2.总体考虑,先易后难。补写宜先易后难,如补写句子太多,须有一个总体考虑与安排。3.补写检查,可默读一遍,看是否通畅、连贯,是否意思表达清楚。 另外需要注意的几点:
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来源:文本。具体说,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语言要从上下文的有关材料中去提炼和概括,离开文本语境不可能补写正确;所补写句子与上下文关系为三种,即或引领下文,或总结上文,或与上下文衔接连贯(逻辑上的关联)。总之,要牢记:“词语从文本中来”;“引领、总结、衔接”把这两层意思一综合起来,我们发现答案已呼之欲出,而且答案几乎是唯一的。 (二)散文阅读
1、答:散文阅读题的答题模式解析
题型一“……原因是什么,或为什么……
【规范答题】1.审题干,在原文中找到出处并标明。2.在问题出处的前后搜寻答案。3.划定答案区间,尽量用原文句子作答。4.注意字数要求,适当增删。5.选准答案用语。6.答完后,回望答案,语言表达准确通顺。 2、题型二“词语或句子的含意是什么?或有什么意蕴?
【解题分析〕考查词句含意的往往是:①生动、形象、含蓄的句子;③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绿色的海洋用的是比喻中的隐喻。③在文中起关键作用的句子。解题时要先从词句的表层含意理解,再联系前后文,看看段意,就可以得出答案。
【规范答题】1.标明问题出处。2.找出比喻句中的本体和喻体。3.去掉喻体成分,概括为平实准确的语言即可。 3、题型三“表现在哪些方面?或“从哪些方面写到……”
【解题分析】问表现在哪几个方面,分两种情况:一是在全文中找答案;二是在某一段中找答案。前者注意每段的开头句或结尾总结句;后者则注意答案就在“表现在”的后面。题目中明确规定是阅读第二段,这是对文章局部内容的理解和概括的考查。答案要点不难拟出。因为第二段就写了三个片段,很容易概括。尤其是第二个要点如果注意到“我忽然觉得,我一个人……”,就非常明确了。
【规范答题】1.找出问题的出处并标明。2.在出处的前后寻找答案。3.选准答案用语:“……表现在……”4.分序号1、2……答要点,注意字数。 4、题型四:鉴赏艺术手法类。 题型表述方式通常为:1.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艺术技巧、表达技巧等)?2.作者是如何写“……”?3.“……”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或好处、妙处)?4.赏析这段文字(这句话)的艺术手法和作用或表达效果。5.赏析这段文字(这句话)。
【解题分析】要从三个角度切人加以思考:一是运用了什么手法;二是这种手法是怎样运用的,要联系文章的具体内容作答;三是有什么表达效果或作用。注意用自己的话评价鉴赏。 【规范答题】:1.指认手法,就是说要说出这段话(文章)运用了什么艺术技巧。2,具体解释,就是结合文章的中心及相关内容,阐述这一手法在文中是如何运用的。3.简述好处,就是最后简单叙述一下这一手法运用的价值、意义或好处。4.组织答案语言顺序。 5、 题型五:布局谋篇类。
题型表述方式通常为:1.文章的结构方式是怎样的?2.文章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3.文章的布局谋篇有着怎样的特点?4.文章的行文思路怎样?5.文章在构思上的特点是什么?
【解题分析】逐层概括文意,追寻行文的思路和内容上的变化、表达方式上的变化、作者情感的变化;思考“开头写了什么?接着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再思考行文的结构特点,如:总分总、先抑后扬、逐层递进等。
【规范答题】1.先说明行文结构特点。2.具体概括文章内容。3.组织答题顺序:说明行文结构特点十具体解说。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技巧——传记阅读“五步骤”:标—筛—寻—品—思(见导学本)
(1)标:标记出传主的人生成长经历或轨迹的词语,这是文章的线索; (2)筛:筛选出“事”,传主有哪些“事迹”“成就”“贡献”“行为”“经验”等; (3)寻:寻出传主生活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的语句,并体会其意图;
(4)品:找出刻画传主的细节并体会其作用,细节描写犹如人体之血肉,能使传主形象更丰满;
(5)思:一是思考作者传达了传主的怎样的思想、性格、观点等;二是思考评论性语句蕴含作者的情感态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