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基于产业链变革的国有企业管理创新特征与动力机制研究

2024-01-03 来源:好走旅游网
基于产业链变革的国有企业管理创新特征与动力机制研究

【摘要】文章研究采用案头调查的方法,对产业链变革时期,国有企业的创新活动进行了考证和统计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国有企业改革创新特征与动力机制模型和管理流程。从多元回归统计和静态分析角度,分析了国有企业创新动因和机制,得到了国有企业在产业变革过程中主要的动因分类,并统计了企业创新动因机制,得到了产业变革时期国企管理创新发展演进特征和变化规律,为国有企业管理的创新提供了可参考的借鉴。

【关键词】产业链变革;创新特征;动力机制;多元回归;演进特征

国有企业在经营层次上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其中包括产品经营、企业经营和产业经营,随着企业经营规模和范围的不断扩大,企业的风险以及经营的内容和手段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因此企业不能仅仅将精力都花费在产品研发或者产业的某一个方面,而是应该重视产业链的完善,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中间力量薄弱,产业失衡。产业链的整合需要依赖企业的竞争,创新企业的整合动力,打造产业的价值链,加快产业链的运行效率,以谋求更大的市场前景和更广的利润。 一、国有企业产业链变革的意义和流程

国有企业变革的主要意义有五个方面,具体如下: (一)降低交易费用

国有企业在和上下游企业进行交易时,会产生较高的交易费用,在解决这个问题时,企业内部管理者需要调整产业结构,实行一体化经营,并协调各个部门,保证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

(二)消除市场压制

消除市场压制主要是打破垄断经营,通过纵向一体化的兼并,遏制上游企业的市场压制。比如上游供应商向国有企业提供一种唯一的关键性投入品,并以较高的市场价格进行垄断,下游企业在面临这样的风险时,必须考虑能否通过一体化合并策略,将上游企业合并,或者自己投资建厂,设立一个上游部门,消除市场的压制,降低生产成本。 (三)发挥产业协同效应

国有企业的很多部门需要通过高度的内部协调,才能保证正常的运行,比如网络、铁路、电信和电力等国有企业,这些企业都需要发挥产业的协同作用,才能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

(四)技术转移和技术扩散

对于国有企业自行研发的技术,需要对技术迅速的扩散和转移,将技术转移到新的区域或者生产部门,可以有效的延长新技术的生命周期。

(五)资本配置

在国有企业产业变革创新动力机制下,国有企业需要实行多样化经营,企业可以在各个部门配置资本,控制资金的内部流动,并积极地进行外源融资。除了需要考虑市场因素以外,企业还需要考虑自身的产业链是否规避了政府的干预。企业应该有效地进行纵向一体化政策,以消除政府的价格控制和税收、管制、地方政府保护和贸易壁垒带来的影响。 二、国有企业改革创新特征与动力机制模型 国有企业的改革创新特征与动力机制主要与三个因素有关,其中包括管理创新动因、管理创新域和管理创新内容,通过实践论证和统计分析发现,这三个变量存在以下关系: 通过线性回归分析可以得到国有企业创新特征的动因机制系数,以合理的确定管理方案,在产业链变革过程中,使企业获得最大效益。

为了验证国有企业改革创新特征与动力机制模型的有效性,以国有企业为研究对象,对国有企业的创新特征和动力机制进行了实际论证,并通过模型计算和统计分析的方法,在对国内20个国有企业的创新案例进行分析后,从中共疏理了六项管理创新动因因素,其中在资源环境友好型创新动因中,建设生态型企业排在第一位,这也是解决企业发展与资源短缺和保护环境的矛盾的主要措施。只有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协调的管理战略,

才能使国有企业取得持续的经济效益增长。 三、结论

利用多元回归和静态分析方法,对国有企业创新动因和机制进行了统计和研究,得到了产业链变革时期国企管理创新发展演进特征和变化规律,并统计了动因分类和动因机制。由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动因分类中对国有企业影响最多的是通过自主品牌创新和通过技术革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两项内容,其影响率达到了50%,而高端产品、个性化产品和环境友好型产品的研发,也成为当前国有企业创新管理的动因之一。因此企业应该根据实际市场需求,在高资源利用率、高环境保护的指标下进行合理的生产管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徐静,俞小敏,等.对国有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若干思考[J].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2012,10(1):49-51. [2]杨海亮.提升企业持续创新能力对策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1,(4):54-55.

[3]孙福全.加快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J].企业文明,2012,(5):16-19.

[4]薛志林.企业自主创新的多元取向[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2,(1):35-36.

[5]姬中英,陶君成.基于零售业态分类法的物流业态分类

研究[J].物流技术,2013,(2):18-20.

[6]邓金娥.开放会计对跨组织成本管理的影响与路径[J].财会月刊,2010,(5):32-35.

[7]段学慧.经济利益驱动机制:循环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基于马克思主义利益观的分析[J].现代财经,2012,(9):3-50.

[8]肖序,郑玲.低碳经济下企业碳会计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8):55-60.

[9]宋海霞.企业和政府共同给力[J].中州大学学报,2012,29(1):56-58.

[10]陈云娟.企业家精神与民营企业创新动力机制研究――以浙商为例[J].经济纵横,2010,(4):63-66. [11]郭晓.企业创新动力影响因素的文献评述[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0,25(5):56-58.

[12]李明惠,雷良海,孙爱香.大企业集群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动力机制实证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27(9):64-68.

[13]李前兵.企业内部创新动力来源的实证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0,(1):220-223.

[14]孙冰,王为.企业自主创新动力仿真分析[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0,(8):28-33.

[15]李翠娟,徐波.基于知识合作剩余的集群企业创新动

力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9,(12):76-79. [16]王德应,刘渐和,王成军.基于知识产权制度的企业技术创新动力系统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26(20):110-114.

作者简介:田丰(1989-),男,陕西西安人,硕士,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发展和企业管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