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新生儿PICC导管相关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2023-02-04 来源:好走旅游网


新生儿PICC导管相关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分析发生PICC导管相关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总结其护理干预措施。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7年12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儿科实施PICC术的200例新生儿,根据有无导管相关性感染,将200例患儿分为感染组31例和无感染组169例,比较两组在患儿一般资料及导管因素方面的差异。结果:感染组和无感染组在患儿胎龄、出生体质量、呼吸窘迫综合征、穿刺时间、穿刺次数、导管留置时间、导管堵塞及是否计划性拔管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新生儿PICC导管相关感染的相关因素较多,应采取有针对性地护理对策,以减少新生儿PICC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isk factors of PICC catheter-related infection in newborns and summarize the nursing strategy. Methods: 200 newborns from Jan.2009 to Dec.2017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infection group (n=31) and non-infection group (n=169). The differences of general data and PICC catheters i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f gestational age, birth weight,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puncture time and times, keeping time of catheter, catheter obstruction and unplanned extubation or not in the two groups (P<0.05). Conclusion: Targeted nursing strategies should take for less PICC catheter-related infection.

[Key words]Newborns; PICC catheter-related infection; Risk factors; Nursing strategy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具有置入操作简单、体内保存时间长等优点,并大大减轻了频繁、反复穿刺的痛苦,既可用于经由静脉的治疗、标本采集,又可作为急救通道,已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新生儿专业[1-2]。然而,PICC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导管相关性感染是PICC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5%~61%,也是导致新生儿致病和致死的重要因素[3-4]。本文作者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7年12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儿科实施PICC術的200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发生PICC导管相关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总结其护理干预措施,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9年1月至2017年12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儿科实施PICC术的200例新生儿,其中男130例,女70例,出生时胎龄29~42周,平均胎龄为(32.1±5.4)周,体质量1150~4000g,平均(1925.8±450.2)g,置管时间3~45d,平均(22.6±11.8)d,住院时间7~115d,平均(39.5±8.1)d。

1.2 方法

收集患儿性别、分娩方式、胎龄、出生体质量、出生时有无窒息、呼吸窘迫综合征、高胆红素血症等一般资料及插管部位、穿刺时间、穿刺次数、是否使用脂肪乳、导管堵塞及计划性拔管等资料。根据有无导管相关性感染,将200例患儿分为感染组31例和无感染组169例,比较两组在这些因素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进行对比。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22.0软件,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分别采用t检验、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

感染组和无感染组在患儿胎龄、出生体质量、呼吸窘迫综合征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置管因素比较

感染组和无感染组在穿刺时间、穿刺次数、导管留置时间、导管堵塞及是否计划性拔管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PICC应用于新生儿已经成为一项成熟的技术,但是PICC引起的导管相关性感染后果仍无法回避。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通过导管外、导管内、经管输入的液体及血液4条途径[5]。发病涉及细菌黏附和宿主抵抗力两个方面。因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医院规模、PICC应用情况、新生儿合并基础疾病、早产儿、低出生体质量儿构成比不同等原因,新生儿PICC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率各地报道差异较大。这同时亦说明,新生儿PICC导管相关感染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本文结果显示,新生儿PICC导管相关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主要有:1)患儿因素:胎龄小、低出生体质量及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机体各项功能欠完善,免疫功能低下,抵抗力弱,一方面细菌在导管内生长繁殖,难以被机体的免疫系统完全清除,因此易发生感染;另一方面,这类新生儿可能本身就需要通过补液、肠外营养等方式,以维持机体能量代谢及水、电解质的平衡,一般住院时间亦较长,接受侵袭性操作的机会较多,更易受到医源性病原菌的侵袭,导管相关感染的几率也会相应增加[6]。2)穿刺操作经验:护理人员置管的熟练程度是感染的一个重要因素。操作技术不熟练,穿刺时间长、反复局部多次穿刺置管,对局部皮下组织和血管内壁的损伤较大,还可能误伤其他血管或形成局部血肿,增加了炎性反应和导管相关感染的机会

[7]。穿刺时间的延长,使无菌物品在外界暴露时间过久,增加导管污染的危险,增加导管医源性感染的可能性[8]。3)导管留置时间:导管相关性感染与PICC导管留置时间密切相关,导管留置时间越长,相关感染率越高。有学者认为[9],PICC导管最佳留置时间不宜超过6个月,超过6个月后,导管相关感染率明显增加。4)导管维护:PICC置管过程中导管堵管时,可破坏导管原有的光滑性,导致导管内表面形成纤维蛋白鞘,后者可成为微生物良好的滋养层,从而也成了细菌的繁殖场所[10]。

为降低新生儿PICC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总结护理对策如下:1)加强应用PICC的护理人员的培训:加强产前指导及孕期产检,尽量减少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胎儿宫内窘迫的发生;加强PICC置管专项技术培训,增强护理人员无菌观念及手消毒意识,强化护理人员对PICC导管维护意识,建立专业化的、固定的PICC护理团队。2)选择适宜的穿刺部位与穿刺方法,定期更换穿刺部位敷料,控制导管留置时间,规范导管维护工作,密切观察患儿体温变化及置管侧肢体有无红肿、热、硬结等,尽早发现感染征象并做到及时处理。3)注意药物输注时的无菌操作,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参考文献

[1] Noailly Charny P A,Bleyzac N,Ohannessian R,et al.Increased Risk of Thrombosis Associated with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 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 in Children with Leukemia[J].J Pediatr,2018,27(18):30373-30381.

[2] Franceschi A T,da Cunha M L.Adverse events related to the use of central veno us catheters in hospitalized newborns[J].Rev Lat Am Enfermagem,2010,18(02):196-202.

[3] Safiri S,Ayubi E.Comments on:A Model to Predict Central-Line-Associ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 Among Patients With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The MPC Score[J].Infection Control & Hospital Epidemiology,2018,39(03):1.

[4] 吴旭红.新生儿PICC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的研究进展[J].中国护理管理,2017,17(02):166-171.

[5] 谢巧庆,何美群,陈静蓉.FMEA在降低新生儿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应用[J].临床护理杂志,2013,12(02):37-38.

[6] 潘迎洁,陈晓春,贾玉双,等.新生儿PICC导管细菌定植与导管相关感染因素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5,30(24):2284-2286.

[7] Milstone A M,Sengupta A.Do prolonged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dwell times increase the risk of bloodstream infection[J].Infect

Control Hosp Epidemio,2010,31(11):1184-1187.

[8] 楊屹珺.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危险因素及临床护理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02):175-178.

[9] 宋峰,王自珍,张幸,等.极低出生体重儿PICC导管尖端位置对导管留置时间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2,26(04):336-338.

[10] 金丽,林真珠,熊小云,等.新生儿PICC导管堵塞危险因素的多中心前瞻性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8,33(07):47-5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