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问题探究

2020-01-11 来源:好走旅游网
学园l xUEYuAN 2015年第16期 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问题探究 张瞳 中国海洋大学社会科学部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和概括,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优化社会风气、构建社 会主义和谐社会等工作意义重大。大学生群体作为青年一代的佼佼者,其价值选择对于祖国未来的建设和 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因此,对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问题进行探讨就显得十分重要。 【关键词】大学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 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从国 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 了高度凝练和概括,在如今经济全球化日益深化、中国 社会正进入转型期的背景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 出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是引领全社会价值风气的一面 特色鲜明的旗帜,对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实现 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而要使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其引领和导向的作用,就必须 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对其的认同,并做到内化于心、外化 于行。青年大学生作为中国未来发展和建设的中坚力量, 作为社会潮流的引领者,更要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的典范,起到表率作用。因此,对当代大学生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认同问题进行研究,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 十八大精神,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题 中应有之义。 一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概念及 内涵 1.认同概念的多学科辨析 认同的概念多而不一,不同学科的专家从包括哲学、 心理学、社会学在内的多个不同的领域中都对其进行了 探究。从哲学史上来看,对认同问题的探究涉及到了本 体论、认识论、存在论、诠释学等多个领域,在“主客 体关系”、“人类的主体性确认”等多个领域都有所体现。 纵观整个西方哲学史,从古希腊时期一直到现代,哲学 家们对认同问题进行了孜孜不倦的探索,整体来看主要 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主体在时间的流变中保持自身同 一性问题,二是主体对于客体同一性变化的把握问题。 从认同的角度切入,这两个方面是对自我的认同问题和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16—0159—03 对客观世界的认同问题。 心理学家同样对认同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究,且更 为系统。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认同是一种普遍 的心理过程,其基础是人的发展各时期中最初的本能, 这种本能的目标是和客体合并,认同对人格发展具有决 定性作用,个体通过对他人的依附而获得一种心理稳定 感。弗洛伊德之后,美国心理学家、新精神分析流派代 表人物之一的埃里克森对这一概念进行了超越,从自我 与他人关系的角度人手,提出了“自我同一性”的命题。 社会学中的“认同”更多的是从社会关系的层面 人手,社会学家认为认同问题的产生起源于人与人之 间交往的开始,交往使自我认识到与他人的差异,作 为差异的对立面,认同便相生而起。中国学者王成兵 (2004)认为,当代认同是指现代人在现代社会中塑 造成的、以人的自我为轴心展开和运转的、对自我身 份的确认,它围绕着各种差异轴(譬如性别、年龄、 阶级、种族和国家等)展开,其中每一个差异轴都有 一个力量的向度,人们通过彼此间的力量差异而获得 自我的社会差异,从而对自我身份进行识别。这是从 作为社会个体的自我的角度对认同概念进行的定义。 而英国社会学家吉登斯将认同分为两种:自我认同和 社会认同。自我认同是个体依据个人的经历所形成的, 作为反思性理解的自我,社会认同是指人在劳动中形 成的,在特定的社区中对该社区特定的价值、文化和 信念的共同或者本质上接近的态度。 2.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概念及 内涵 吉登斯的分类将社会认同纳入到认同的概念中来, 扩大了其内涵。从这一角度来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认同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认同的一个 组成部分,又是大学生群体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 同或者本质上接近的态度,主要表现为大学生群体对于 一159— 学园I XUEYUAN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种自觉接受并且内化为自己价 值选择的一种态度。目前,国内学者大多认为大学生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呈现一种过程性或者说层次性, 即认知认同、情感认同和行为认同三个层次。 第一,认知认同。认知是由现象到本质地反映客观 事物特征和内在联系的过程。大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的认知认同,是在其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 知的基础上,即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及其丰 富的内涵有了明确地把握,并进行过理性思考后所形成 的一种认同的态度。认知认同是情感认同和行为认同的 前提和基础,其重点在于学习和理解。 第二,情感认同。情感认同是认知认同的升华。同 样作为内在认同的一种,情感认同在认知认同把握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对其时代 性和先进性的理性思考和深度剖析,并以此为切入点, 做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心接受。情感认同是认 知认同转化为行为认同的关键,关系到大学生是否能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自觉的价值选择,是大学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三个层次的中心环节。 第三,行为认同。行为认同是情感认同和认知认同 的具体表现,是将认知认同和情感认同转换为外在表现 的环节。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只有上升到实 践中去,才能被转化成对于整个社会、整个民族、整个 国家有用的财富。投身到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 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去,在祖国需要的地方实现自己 的价值,这既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出发点, 亦是归宿点 二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 大学生具有文化水平高、思想活跃、对新事物接受 快,宣传力、活动力、影响力较强等特点,且大学生群 体是青年一代的佼佼者,也是社会潮流的引领者,其对 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在社会上具有示范作用, 这就决定了该群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 性。同时,大学生肩负着祖国和时代交予的重任,肩负 着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使命,这更加深了大学 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这一重要性可以 从三个角度来分析。 1.从国家角度来看 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培育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的国家层面的体现,也是其首要的价值目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文化繁荣 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的建立为今后中国的发展、实现“中国梦”提供了一条 一160— 2015年第16期 光明的道路,铺展在中国人民面前的是一幅中华民族未 来的锦绣画卷。在这种背景下,大学生作为中华民族未 来发展的接班人,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重要 性不言而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 对于民族振兴和国家富强的强烈愿景,而“富强、民主、 文明、和谐”更是未来中国发展所追求的首要价值目标, 大学生要想做好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就必须从内心接受 这四个价值目标,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付诸到 自己的个人实践中去,把自己个人的发展与祖国的发展 结合起来,这对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从社会角度来看 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培育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层面的体现,也是维护社会稳定的价 值取向。尽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成就是显著的, 但就现阶段来说,我们面临的困难也是巨大的,特别是 现在我国改革进入深水区,经济增速放缓,要维持经济 健康稳定发展,则必须要求一个稳定的社会。而如今我 国社会进入转型期,虽然社会状况总体上是和谐稳定的, 但是也出现了诸如社会风气不良、群众道德水平滑坡等 现象,且部分地区出现的暴力恐怖活动日益威胁广大人 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任 重而道远。在这种背景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 也必然含有追求社会稳定的目标。而大学生群体处于价 值观仍未完全定型且即将步入社会的特殊时期,因此大 学生群体的价值选择将对社会风气产生直接或潜在影 响,也将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产生巨大的影响。从 这一角度来看,大学生群体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 认同就显得十分重要。 3.从个人角度来看 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培育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在个人层面的体现,是每一个公民都应该遵守的 价值准则。如今,发达的信息技术为人们拓宽了获取信息 的渠道,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加深和多元社会思潮 的涌入,人们的价值观念日益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原有 的经济和文化的稳定局面受到冲击,这是一把双刃剑。 从这一角度出发,大学生群体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的认同关系到该群体对于社会主义的认同和对于祖国的 热爱,以及该群体共产主义信仰的巩固,同时也关系到 该群体的整体道德风气和个体道德操守等问题,因此它 应该成为高校政治教育工作者重点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三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路径探求 现如今的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仍然存在着 学园l XUEYUAN 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活动,重知识灌输轻道德教化的现象, 在今后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践中应得到重 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关键是追求理 论与实践相统一,强调知行合一,且需要遵循大学生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在的逻辑,促使大学生把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自觉灌注到思想与行为中。 1.加强制度建设 加强制度建设是相对于国家和学校的宏观层面而 言,是对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宏观掌控。第 一,要加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视,理顺 多层次、多领域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脉络, 增强对包括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高校辅导员课下辅导 等多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机制的探索和整体教育 体制建设。第二,要增强责任主体的责任意识。课堂授 课是大学生接受和认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途 径,也是增强大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 同的首要选择。因此,针对极少数高校思想政治教师思 想松懈的现象,需要建立相应且严格的监督追责机制, 增强教师责任意识。同时,应明确其他责任主体的责任 内容和责任边界,包括党政部门、科研部门、后勤部门 等,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保驾护航。 2.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 文化承载精神,精神体现文化,校园文化就是校园 的“环境”,就是校园的“氛围”,就是校园的“生态”, 就是校园中弥漫着的文化精神,乃至可以说是学校的灵 魂。因此,良好的校园文化是高校大学生精神面貌的体 现,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培养也需要良 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作为依托。第一,运用多渠道、多途 径创造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校园文化环境 建设,包括运用校园广播、宣传栏、宿舍文化建设、校 园文化节等多种方式,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的认知和接受程度。第二,加强榜样的宣传力度,发挥 榜样的先锋模范作用,大力度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探索多渠道的教育模式 目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存在着知识灌输现象。 在大学教育实践过程中,政治教育不同程度地存在学生 围着课本转、围着教师转、围着考试转、教师围着课堂 转的情况,结果关注的往往是一般层面上的政治知识的 201 5年第16期 记诵和道德规范的遵守,而不是作为提升人的素质和生 活质量的智慧。因此,在今后的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的教育实践中,应避免过于单一、枯燥的课堂授课形 式,除在课堂授课中探索更为丰富的授课形式外,还应 在课堂之外探索更为丰富的实践活动和趣味活动,让学 生们在更为轻松的气氛和环境中,自觉接受和认同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保证认知认同的基础上,增强学生 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认同。 四结束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意识形态的集中体现, 而在大学生群体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其认 同感,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民族伟大复兴事 业意义重大。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不仅 要做到宏观层面的重视,也要做到微观方面的积极探索, 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认同的工作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郭朝辉.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状况及 影响因素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5 (1):81~86 [2]刘仁贵.认同概念发展的三条线索[J].齐鲁学刊, 2014(1):67~70 [3]王成兵.对当代认同概念的一种理解[J].学习与探 索,2004(6):18~19 [4]刘凤英.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的探 讨[J].高教论坛,2014(3):30~36 [5]唐小华、李玲、王乐.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 认同与建构[J].教育与职业,2015(2):70~71 [6]王晨艳、李奎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与培育探 析——以大学生为例[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 学社会科学版),2014(1):37~40 [7]刘爽、宁雅今.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其培育 途径探究[J].法制与社会,2015(2):234~235 [8]杨叔子.校园文化与时代精神[J].中国高教研究, 2007(3):3~7 [9]赵欢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路径研究 [J].江苏社会科学,2014(3):7~11 [责任编辑:庞远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