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抹茶,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一定品尝过抹茶味的奶茶、冰淇淋或者甜点,那么问题来了,在生活中被用来制作成各种精美食品的抹茶是怎样制成的呢?就让你跟着店铺一起去看看吧。 抹茶的起源
抹茶起源于中国隋唐,将春天的茶叶的嫩叶,用蒸汽杀青后,做成饼茶保存。食用前放在火上再次烘焙干燥,用天然石磨碾磨成粉末。自古以来,文人墨客留下了大量的咏叹抹茶的诗篇,“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就是唐代诗人卢仝对抹茶的赞美之词。 抹茶的栽培
抹茶的原料是一种没有经过揉捻的小茶片,它的制作工程主要是覆盖和蒸青。春茶在采摘前20天必须搭设棚架,覆盖芦苇帘子和稻草帘子,使遮光率达到98%以上,这样做是为了增加茶叶的叶绿素、氨基酸和类胡萝卜素。 抹茶的加工
采摘下的新鲜茶叶当天杀青干燥,采用的是蒸汽杀青法。在蒸青过程中,茶叶中的顺-3-已烯醇、顺-3-己烯乙酸酯和芳樟醇等氧化物大量增加,并产生大量的A-紫罗酮、B-紫罗酮等紫罗酮类化合物,这些香气组分的先质为类胡萝卜素,构成了抹茶(Matcha)特殊的香气和口感。所以,覆盖栽培的绿茶并且蒸汽杀青的覆下茶不但香气特殊,色泽翠绿,味道也更鲜美。 抹茶的饮用
基本的方法是先在茶碗中放入少量抹茶,加入少量温(不是沸腾)水,然后搅拌均匀。
在茶中,“浓茶”用4克抹茶,加60CC开水,有点像浆糊状。“薄茶”用2克抹茶,加60CC开水。可以用茶筅刷出浓厚的泡沫,非常美丽,爽口。
当前快节奏的社会中,去用茶筅点茶喝的人已经很少了,抹茶更多的被用来制作各种精美的食品,绿色的抹茶食品成为餐桌上绿色的
鲜花,受到人们的追捧和享用。抹茶不但受到日本人民千百年来的喜爱,在欧美等国家也大受欢迎。随着哈根达斯和上海光明乳业率先在中国推出了抹茶冰激凌和抹茶牛奶,国人对抹茶的兴趣也越来越高。 抹茶的营养
近几十年来,人们对茶叶的认识已经大大加深,对茶叶功能性的物质本质也有了深刻的了解。在抗生素、生长激素的毒副作用日益遭到质疑的今天,茶多酚以其独特的生物学功能和“绿色”本质越来越深入到人们的饮食生活中。
普通茶虽然含有极高的营养成分、但是茶叶里真正溶于水的部分仅仅为35%,大量的不溶于水的有效成分都被人们当做茶渣扔掉。实验证明,吃茶比之喝茶能够汲取更多的营养,一碗抹茶里的营养成分超过30杯普通绿茶,所以日本茶道的老师们几乎无一不长寿天年。变喝茶为吃茶不仅是一个饮食习惯的改革,同时也是适应快节奏现代化生活的需要。 抹茶饮用的基本方法
温碗
先把茶碗连同茶筅一起用开水烫过。 调膏
碗里放入2克抹茶,先加入少量的(几克)的水,把抹茶调成浆糊状,这样可以防止十分细腻的抹茶产生抱团的现象。
点茶
用茶筅按照W的轨迹贴着碗底前后刷搅,使之拌入大量的空气,形成浓厚的泡沫。
日本茶道把比较浓厚的抹茶(4克抹茶加入60CC的水)称为浓茶,把比较少的抹茶(2克抹茶加入60CC的水)称为薄茶。 中国抹茶发展的三个阶段:
1、朦胧起源阶段,作为药用材料。在《神农本草经》一书中曾经指出:“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在公元前约2700年,神农氏把茶叶嚼碎吞入腹中,迈出人类吃茶的第一步,被誉为“抹茶鼻祖”
2、缓慢发展阶段,唐朝年间,人们就发明了蒸青散茶(碾茶),还审订了评茶色香味的方法,并成 为人们不可或缺的日常饮料。茶经记载:“……始其蒸也,入乎箪,既其熟也,出乎箪。釜涸注于甑中,又以谷木枝三亚者制之,散所蒸牙笋并叶,畏流其膏。”到了宋朝更发展为茶宴,当时最为有名的评茶专家、大文豪蔡襄在《茶录》中评述抹茶 的饮茶方法:把团茶击成小块,再碾成细末,筛出茶末,取两钱末放入烫好的茶盏,注入沸水,泛起汤花品尝色、香、味,佳者为上。清朝茹敦和在《越言释》中说,古者茶必有点,其硙茶(抹茶)为撮泡茶,必择一二佳果点心,谓之点心,谓之点茶。
3、加速上升阶段,伴随茶叶种植、遮荫技术、育种技术的发展,为抹茶提供了更好的原材料; 蒸青设备的进步,又促使抹茶的品质得到大幅度提升;超微粉研磨技术的发展,大大提高了生产速度,降低了成本。使抹茶这种古代奢侈品走向普通大众。同时,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环境和健康问题日益突出,慢性病对人民群众的健康威胁日益加重,公众对营养健康地诉求越来越多,促使抹茶等天然营养健康产品,得到迅猛发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