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意浅探之“茶禅一味”的茶之道
姓名:马宝飞 专业:11级法学 学号:K11114004
卷首詩:
茶。香叶、嫩芽。慕诗客、爱僧家。碾雕白玉、罗织红纱。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洗尽古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
—— 【唐】元稹《一字至七字茶诗》
诗人对茶的理解:
此诗是一首富有趣味和内涵的一字至七字茶诗——有动人的芬芳:香叶,有楚楚的形态:嫩芽,曲尘花,还有生动的色彩:“碾雕白玉,罗织红纱。铫煎黄蕊色”;饮茶之时,应是夜后陪明月,晨前对朝霞,真是如神仙般的生活,可谓“睡起有茶饴有饭,行看流水坐看云”;茶可洗尽古今人之不倦,又是何等的妙用;这是诗人对茶的理解,其间的文字描述渐次增多且简单易懂,深入浅出;从诗人对茶的种种描述可见其对茶的钟爱程度之深,从喜爱茶叶本身的形态到仰慕更深层次的茶的意蕴,这其间是诗人对茶所蕴含的哲理的深思和对人生的感悟—— 一杯茶,易悠闲,怡自得。
茶意浅探: 一、感知茶之意蕴
感知茶的意蕴,感受茶的内涵,品茶、悟茶,不断在茶中寻找真正的自己,泡着茶、品着茶反思和思考人生;我们需要思考,需要茶的境界与之引导,茶自身带给我们的是一种淡远、宁和、超脱、开阔旷远,有所求无所求的人生境界的追求;可以说,茶的品质内涵不是一言两语能道清说明的,茶的博大精深不言而喻。从茶的自身功效这一层次而言,茶能够带给我们多种之益处,不仅仅是身体上的、也包括精神状态上的;从茶的意蕴内涵这一层面来说,茶是人生精神境界的引导。
1
茶,对于我来说别有意蕴和感受,这不仅仅是多年饮茶的熟悉的感觉,也是茶本身所蕴含着的无限哲思。一直以来,受家庭的影响,饮茶成为一种习惯,每次饮茶都会带给我一种轻松清醒的状态——茶香飘荡在茶器周围,靠近深深的呼吸,感受着茶的香气,这香气不算香,但特别好闻;清透的茶汤,入口之后随之而来的是那六种滋味,苦涩酸甜甘香,每一味道在口中翻腾,犹若世间百态,轮回重生,就像每一个人一生所必经的故事。而它,一杯香茗,就这样简单地概括了;喜欢茶,正是因为这种超然与淡然、坦然的气质,好似知己;而无论绿茶、红茶、花茶或者黑茶等总有一个会属于自己的茶语心事。
心清可茶,茶可清心;若要清心,惟有香茗。在这喧嚣着充斥着的尘世间,人们最难做到的恐怕就是这“清心”二字。难怪古今圣贤、文人骚客,皆对茶赞之不绝,爱之难舍。尤其陆羽,更是对茶情有独钟,在1200多年前便著就了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而被世人尊奉为“茶圣”。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古往今来,芸芸众生,每家每户,概莫如是。有客造访,坐定后第一件事便是上茶。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这功利的世界上,人人都在为生存而奔波,某种程度上对生命的忽视已无法回避。我们往往容易忽视或淡漠那些生活中原本十分美好的东西,甚至错误地理解快乐与幸福的含义。紧绷的心弦听得见喘息,沉重的日子让骆驼都感到吃力。人们渴望心静、心安、心清的诉求,好似水中捞月;祈盼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愿景,恰如海市蜃楼。蓦然回首,方才意识到真正值得我们为之追求与向往的东西其实很简单,那便是我们平时极易忽视的健康的身体和自由的精神。于是,茶便成了我等放松心情的最佳载体。
茶不仅能让人神清气爽,更能让人宁静致远。我曾想,茶之所以能够成为泱泱大国的国饮,这恐怕主要因为茶的特殊功用吧。当你感到困惑时,茶可为你解乏提神;当你感到郁闷时,茶可为你祛郁生津;当你感到忧愁时,茶可为你释怀宽心。茶的宁静淡泊,茶的自然清爽,以及茶中的禅悟与品位,更是我等崇尚的境界。足见“心清可茶,茶可清心”的名副其实。 二、领略茶道之术
2
既然茶有如此之深的意蕴内涵,那么如何让茶的内在品质很好的发挥出来,这就需要泡茶、饮茶之术——茶道。茶道不等于茶艺,茶艺是包含于茶道之内的,是茶道的一种表现方式,茶道可以说很好的把人和茶结合在一起;茶道烹茶饮茶的艺术,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也被认为是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是很有益的一种和美仪式。喝茶能静心、静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杂念,这与提倡“清静、恬澹”的东方哲学思想很合拍,也符合佛道儒的“内省修行” 思想;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是茶文化的灵魂。
茶道通过品茶活动来表现一定的礼节、人品、意境、美学观点和精神思想的一种行为艺术。它是茶艺与精神的结合,并通过茶艺表现精神。兴于中国唐代,盛于宋、明代,衰于清代。中国茶道的主要内容讲究五境之美,即茶叶、茶水、火候、茶具、环境,同时配以情绪等条件,以求“味”和“心”的最高享受。被称为美学宗教,以和、敬、清、寂为基本精神的日本茶道,则是继承唐宋遗风。
茶道由茶礼、茶规、茶法、茶技、茶艺、茶心这六事构成,称作茶道六事。茶道修习就是通过茶道六事来证悟茶道精神。茶道修习的重点不是技,而是心。要修习茶心,又必须从修习茶技开始,明白这个道理,才可以谈茶论道。
茶道中蕴含着丰富的哲理,最突出的是中庸与和谐。茶道最早起源于中国。中国人至少在唐或唐以前,就在世界上首先将茶饮作为一种修身养性之道,唐朝《封氏闻见记》中就有这样的记载:“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这是现存文献中对茶道的最早记载。在唐朝寺院僧众念经坐禅,皆以茶为饮,清心养神。当时社会上茶宴已很流行,宾主在以茶代酒、文明高雅的社交活动中,品茗赏景,各抒胸襟。在唐宋年间人们对饮茶的环境、礼节、操作方式等饮茶仪程都已很讲究,有了一些约定俗称的规矩和仪式,茶宴已有宫庭茶宴、寺院茶宴、文人茶宴之分;对茶饮在修身养性中的作用也有了相当深刻的认识。
茶道之清。清,也就是无杂。古人认为,喝茶本是雅事,因而与俗人饮茶是有违茶的清的精神。因此而引申出来了品茶即品人,茶品即人品之说。
3
茶道之真:中国茶道在从事茶事时所讲究的“真”,不仅包括茶应是真茶、真香、真味;环境最好是真山真水;挂的字画最好是名家名人的真迹;用的器具最好是真竹、真木、真陶、真瓷,还包含了对人要真心,敬客要真情,说话要真诚,新静要真闲。茶是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要认真,每一个环节都要求真。中国茶道追求的“真”由三重含义:⑴追求道之真,即通过茶事活动追求对“道”的真切体悟,达到修身养性,品味人生之目的。⑵追求情之真,即通过品茗述怀,使茶友之间的真情得以发展,达到茶人之间互见真心的境界。⑶追求性之真,即在品茗过程中,真正放松自己、在无我的境界中去放飞自己的心灵,放牧自己的天性,达到“全性葆真”。爱护生命,珍惜声明,让自己的身心都更健康,更畅适,让自己的一生过得更真实,做到“日日是好日”,这是中国茶道的追求的最高层次。
茶道之和:在茶道中和主要表现在中和,人和、和气、和谐、和悦等几个方面。俗话说水火不能相容,但在茶道中水火不仅相容,而且是相得益彰。“风能兴火,火能熟水。”当然这也只是和在茶道中的一种最为简单直接的表现,亦是最为朴素的天地和谐的表现。在茶道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和则是表现人与人之间,人与事之间,人和物之间的和谐和悦。
茶道之净:茶道之净的境界应当从两个方面来说,一就是饮茶环境的净,另一个就是饮茶茶具的净,只有这两条做到了才能真正的做到茶道的境界,才能真正的享受品茗带来的乐趣。我们再来看前人对于饮时“净“的高论。 三、茶和禅——“茶禅一味”
品茶和参禅都可以是对内心之中进行思考和反思的途径,这里说到茶和禅的问题,是因为在本质上二者有些许的相同之处,即“茶禅一味”;茶禅一味,意指禅味与茶味是同一种兴味。茶与禅的相通之处在于追求精神境界的提纯和升华。尘心洗尽兴难尽,世事之浊我可清。一杯茶,品人生沉浮;平常心,造万物世界。在人生的旅途上,重要的不是目的地,而是一路上看风景和看风景的心情。
茶文化,禅文化,融成茶禅文化,是我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一大贡献。
4
茶和禅的一体同味,阐明了“茶之道”与“禅之语”的相贯通之处。茶事以禅道为宗,吃茶以禅道为主;茶道是以此来真正磨练自己的心,用禅语来说就是觉悟自己的本心、本性。
茶自身所具有的的意蕴内涵加之其特有的茶道之术,很好的和禅意相贯通,彼此交融;茶往往和禅、道相联系,原因即在于此。泽庵宗彭《茶禅同一味》说:“茶意即禅意,舍禅意即无茶意。不知禅味,亦即不知茶味。”
“茶禅一味”,是指佛之性与平常茶的联系,其深刻性和生活性非同寻常。理解它,可使人上升到一种高的境界。问一个每日离不开茶的人,他对不同茶的滋味能一言道明吗?生活是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事实,但生活的滋味如何?同样让人难以回答。如此平朴之事,也并非没有某种哲理。因此茶禅一味,不是某种茶的味道代表禅,而是就饮茶给人启示,茶味上升到更高的层次而言的。这里的“味”有哲理之味、生活之味、禅理之味,乃至于人生之味。 四、结语——品茶、参禅、悟道
茶,被赋予了无限意蕴和内涵的静心饮品,品茶如参禅、似悟道,我们喝茶不仅是品茶的味道,更深层次的是对茶的理解。理解茶,看似简单容易,实则纷繁庞杂,因此,我们需要品茶、参禅、悟道。品茶,还需要的是品茶者的心态和心境,如此一般,才能够在品茶中参禅、悟道,反思和思考,以此达到一种修身养性,不断提升境界的状态。
之前,一直都喜爱饮茶,但也只是简单的品饮,并没有过多的观注茶所具有的更深层次的东西,现在明白原来茶不仅是一种饮品,更重要的还是一种境界,茶的境界。当品茶的时候,拥有一颗真正的品茶者的心境,品茶也即品人生也;理解茶,也即理解人生。
5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