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基坑支护工程资料

2021-03-28 来源:好走旅游网


基坑支护工程

施 工 组 织 设 计

目 录

1 概况

1.1 工程概况

1.2 场地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1.3 设计要求

1.4 施工组织设计编写依据 2 工程施工方案 2.1 施工准备 2.2 场地交接及平整 2.3 接通施工用电、水源

2.4 建立抽排水沟、沉淀池、集水坑及外排清水系统 2.5 技术交底 3 施工安排及施工工艺 3.1 施工作业顺序 3.2 施工工艺 3.3 施工人力资源配置 3.4 计划工期 3.5 施工材料供应计划 3.6 施工现场布置 3.7 施工协调 4 施工技术措施

I

4.1 深搅桩

4.2旋喷桩 4.3 降水井 4.4支护桩及立柱桩 4.5圈梁、支撑及用檩的施工 4.6 拆除支撑时的换撑方法 5 质量保证体系与措施

5.1 质量管理体系 5.2 质量管理制度 5.3 质量验收程序 6 安全生产、文明施工

6.1 安全生产 6.2 文明施工

6.3保证现场文明施工的措施 7冬季及雨天施工措施

7.1 质保措施 7.2安全措施 8 施工组织设计的变更 9 工程完工后的工作

9.1 整理工程资料,编写竣工报告

9.2 配合协助基坑安全监测及地下室施工单位的施工 9.3 做好基坑可能出现的情况的预防措施 9.4 工程竣工后的服务与回访

II

10 施工组织设计附图、附表

附图 施工场地平面布置示意图 附图 支护桩施工工艺流程图 附图 质量管理体系 附图 安全生产管理网络图

附图 现场文明施工标化管理网络图 附表 主要机械设备一览表

附表 项目经理部人员配置及岗位职责 附表 施工人员配置及岗位职责

III

1 概况

1.1 工程概况

某工程,为一座双塔楼式高层建筑。其地上26层(含裙楼6层),地下3层,建筑总面积136066m2,总占地面积20000m2。该中心主体结构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桩筏基础,基坑平面形状呈Z形,东西长约153.5米、南北宽约113.3米,开挖深度为15.10-16.30米。

1.2 场地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本工程场地自然地面标高11.20-12.40米,±0.00相当于吴淞高程12.00米。

根据测绘勘察研究院提供的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本基坑支护工程所涉及的岩土层自上而下分别为:

①-1杂填土:杂色,松散,以粉质粘土混大量碎砖、块石填积,层厚0.20~2.30m不等;

①-2素填土:灰~灰黄色,软~可塑,为粉质粘土混碎砖填积,埋深0.20~1.90m,层厚0.40~2.60m;

①-2a淤泥质填土:灰黑色,流塑,夹碎砖、石子,主要分布于暗沟、暗塘之内。埋深0.60~4.00m,层厚0.30~2.70m;

②-1粉砂~粉土:灰黄~灰色,稍密,夹薄层粉质粘土、泥炭。埋深1.50~4.60m,层厚0.20~3.80m;

②-2淤泥质粉质粘土:灰色,流塑,偶夹薄层粉土、腐木。属高压缩性饱和软粘土,强度低。埋深3.20~5.60m, 层厚2.90~9.30m,在场区内分布较均匀。

1

②-2a粉土:灰色,稍密,夹薄层淤泥质粘土(仅见于CHC4号孔)。埋深5.20m, 层厚1.00m,

③-1粉质粘土:灰~灰黄色, 可塑,属中等压缩性土。埋深8.40~13.20m,层厚0.80~13.80m;

③-2粉质粘土:黄褐色,可~硬塑,夹有少量粉质粘土,属中等偏低压缩性土。埋深11.20~19.70m,层厚0.90~9.20m;

③-3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可塑,局部硬塑,夹风化岩碎屑,大多为低塑性土,中等压缩性土。埋深15.20~24.90m, 层厚0.50~8.70m;

⑤-1强风化凝灰岩:灰黄色,风化强烈,遇水软化,夹中风化块岩。该土层埋深17.70~26.50m,层厚0.50~7.80m;

⑤-2中风化凝灰岩:灰黄、青灰及灰色,部分地段夹有红色。具火山凝灰岩结构,块状构造。局部地段岩体节理、裂隙发育,部分充填有方解石,局部见有溶蚀孔洞。岩芯大部程短柱及长柱状,部分碎裂成块状或片状,岩质较硬。埋深19.20~28.80m,层厚不详;

⑤-2a强风化间夹中等风化凝灰岩:灰黄色、灰白色,为强风化凝灰岩和硬质岩块相间状,裂隙发育,裂隙面见有泥质物。该层呈透镜体状夹于部分地段的⑤-2层中,强度差异极大。埋深21.00~25.10m,厚度0.70~9.00m;

⑤-2b中风化凝灰岩:灰黄~浅灰色,其结构、构造、节理及矿物成分等均与⑤-2层中风化层相同,但岩体部分地段呈碎裂状,完整性较差,岩质亦软。该岩层埋深20.20~32.50m不等,厚度为1.20~7.20m。

场地地下水属浅层潜水型,主要赋存于8.40~13.2m以上,地下

2

水位标高0.60~1.40m,水位呈季节性变化,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经水质分析,地下水对混凝土无侵蚀性,对钢结构有弱侵蚀性。 1.3 设计要求

本工程基坑支护设计为钻孔灌注桩挡土,深层水泥搅拌桩和三重管高压旋喷桩止水。两道钢筋混凝土支撑和一道钢支撑,同时为方便基坑挖土和地下室施工,设计了29口降水管井,其具体设计要求如下 1.3.1钻孔灌注桩

根据地层情况和周边建筑物重要性及其分布,钻孔桩桩径、间距、桩长及配筋均有差异,其中Ba-C和Ha-Hb点设计桩径及桩间距为¢1100@1300。其他部位桩径及间距为¢1000@12000,桩数443根,桩长20.50—22.00米。混凝土强度均为C30。

钢筋笼设计为全笼结构,不同部位配筋亦有差异。其中Ba-C和Ha-Hb段为14¢25,其它部位均为12¢25,加强筋为¢16@200箍筋为¢8@200。

1.3.2深层搅拌桩

分布于KL4B和FGHHa段以外的所有部位,设计为双排双轴。桩径为¢700,其桩长由于不同部位的自然地面标高和③—1层顶面标高的差异而不同,分别为9.00-14.00不等。搭接宽度在平行于轴线方向和垂直轴线方向均为200mm。

深搅桩采用32.5普通硅酸盐水泥,掺入量为15%,外掺水泥量2%木质素磺酸钙和0.5‰三乙醇氨,设计水灰比为0.5,28d无侧限抗压强度1000KPa。

1.3.3三重管高压旋喷桩

3

高压旋喷桩分布在KLAB段和F点左侧至FGHa段,设计桩长分别为11.00m和13.00m,设计桩径Ф800桩中心径500mm,技术参数为水压28Mpa,浆压1.5Mpa,气压0.6Mpa,提升速度10cm∕min,旋转速度10转∕min,水泥浆液比重控制在1.60左右。水泥掺入量待开工时根据试桩情况确定。 1.3.4立柱桩

本工程共设计立柱桩68根,其中2根立柱桩位于一层地下室浅坑部位,主要目的是在构造上加强支撑的整体刚度。

立柱桩设计桩长为6.00—12.00m,若桩底未进入⑤-2层,以12.00米桩长控制。若桩底进入⑤—2层中风化凝灰岩,则以入岩1.50米控制,但桩长不得小于6.00米。顶标高为-15.90m。浅坑部位桩长12.00m,顶标高为-6.40m,桩径为Ф900。混凝土强度为C30。

配筋:主筋均为12¢18。通长配筋,加强筋为¢16@2000,箍筋上部2.00m范围内加密为¢8@100,其它为¢8@250。

格构柱因不同部位支撑梁厚度不同,其长度也不同。分别为16.125m和16.175m。采用四根L140×14的角钢,横撑及斜撑用L90×6的角钢焊接。但在第一道支撑的下部及第二道支撑的上下部接点上采用L90×8的角钢加强,格构柱下部2.00m与立桩桩的钢筋笼套接,并埋入混凝土。

浅坑部位的立柱桩格构柱长度为6.625m,采用四根L100×10的角钢焊接。横撑及斜撑用L50×5的角钢,顶部与支撑梁相接处用L90×8的角钢加强。

所有格构柱顶部均用700×700×10的钢板盖顶,设置第二道支

4

撑的格构柱,在支撑的顶面用800×800×10的钢板铺垫。盖顶板上面焊接2根¢20的U型筋锚入支撑梁。

1.3.5 降水井

本工程为疏干浅层地下水,共设计了29口降水管井。井深12.00m成孔直径为¢800,中间下¢300的混凝土井管,上部4.0米为实管,下部8.0米为滤管。混凝土井管周围用绿豆砂或毛米砂填实。

1.3.6支撑、圈梁和围檩。支撑及圈梁、围檩的混凝土强度均为C30。箍筋为¢8@200,设置拉筋的部位拉筋为¢8@400。

1.3.6.1圈梁:圈梁分两种规格,即(QLa)FaG段为矩形,断面规格为2500×850,(QL1)FaG段以外的所有部位为菜刀型,其中钻孔桩上部为1300×850,梁搅或旋喷桩上部为1200×350。顶标高均为-1.05m。

FaG圈梁主筋为两侧各13¢25,上下各为6¢20的腰筋。 QL1因分布部位不同,配筋也不一。其中EFGHHa段两侧各13¢25,钻孔桩上部上下2¢20的腰筋,深搅桩或旋喷桩顶部上下各2¢14腰筋。

其它部位主筋为8¢25,腰筋同EFGHHa点。

为加强西南和办公楼东北部两个阳角的刚度,并设计了拉梁和板。其中拉梁段面规格为850×400,上下各5¢22的主筋,左右各2¢22的腰筋,板厚度为300,采用¢16@150的双向配筋。拉筋和板的混凝土强度为C30。

1.3.6.2支撑

第一道支撑由于所处部位的不同,其规格和配筋均不同,其中ZL1a

5

主梁规格为750×600。配筋为上下各6¢25的主筋,左右各2¢22的腰筋。XL1a次梁规格为650×550,上下各4¢25主筋,左右各2¢20的腰筋,ZL1主梁规格为650×550,配筋为上下各4¢25主筋,左右各2¢20。XL1次梁规格为550×450,配筋为上下各4¢22主筋,左右各2¢18。凡是支撑均需设置牛腿和圈梁连接。

主梁的顶标高均为-1.075m,次梁的顶标高为-1.125m。

第二道支撑ZL2主梁的规格为850×750,顶标高为-7.475m,配筋上下各6¢25的主筋,左右各3¢22的腰筋。箍筋为¢8@200双肢箍,XL2次梁规格为700×600顶标高为-7.55m。配筋为上下各5¢22主筋,左右各2¢20的腰筋。支撑亦需设置牛腿与围檩连接。

第三道支撑为钢支撑,除西南角至东北角之间的主梁采用双肢工600×300×16×25工字钢或HN700×300的型钢外,其它均为2¢610×12的钢管。次梁均用22的槽钢。但主梁为工字钢或型钢者,次梁用2工22槽钢,主梁的中线标高均为-12.00m。

采用型钢或工字钢的主梁与格构柱的连接是在梁的下部及两侧用L140×14,上部用L70×6长度为2000的角钢焊接成长方框,底部两端设L90×6斜撑焊接在格构柱上,将工字钢穿在格构柱两侧。

用钢管撑者连接方式同工字钢,但方型框的上部仍用L90×6的角钢。

1.3.6.3围檩

钢混围檩设置在第二道混凝土撑部位,其顶面标高为-7.475m,规格为900×1500,但不同部位的围檩主筋配置不同,其ABBaCD、FaGHaHbI、JKLA段主筋为每边19¢25,其它部位主筋均为每边16¢

6

25,腰筋均为上下各3¢20箍筋¢8@200,拉筋为¢8@400。

围檩的上部设置¢25的吊筋,间距为1.10m,若为支撑的接点部位则需多加2¢25的吊筋,底部每间隔1.10m用¢25的钢筋设置850×850的矩形托架,且吊筋、托架处必须与支护桩主筋焊接,围檩与支护桩间隙用C35细石混凝土充填。

钢围檩设置在第三道钢支撑部位,其中线标高为-12.60m,用2XHK400b型钢焊割。其下部用¢25钢筋每间隔1.10m焊制500×500的托架。

1.3.7土方开挖应结合支撑设置分四层挖土,应分层分块对称均匀开挖,不得挖到底,垫层应及时浇筑,底板及垫层应浇筑到支护桩边。

1.3.8支撑拆除应有序进行,当地下室底板浇筑完毕,且四周均浇至支护桩边方可拆除第三道支撑;当-9.80m地下室负三层顶板浇筑完毕后,经回填密实或换撑处理后,方可拆除第二层支撑,同时采用换撑处理方法拆除FGH段-5.1m以上支撑。

1.3.9支护结构施工应遵照国家有关规范进行。

换撑方案待土方开挖前另报

1.4 施工组织设计编写依据

1、基坑支护施工招标文件。 2、基坑支护平面图及场地平面图。

3、测绘勘察研究院提供的该场地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4、《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5、答疑纪要。 2.施工准备

7

2.1 场地交接及平整

我公司接到中标通知书之后,将立即组织人员进场进行场地交接并清理建筑垃圾,平整场地,并且为保证场区范围内泥浆运输、材料运输及混凝土浇筑时的车辆通行方便,拟从东大门至西北角利用碎石垫层和混凝土铺设一条10.00m宽的场区通道。以方便施工,并且保持现场整洁。

2.2 接通施工用电、水源

根据业主提供的电源、水源。拟从场地西北部大门口南侧、东南侧电源各接通6个主配电箱,提供施工与生活用电;从指定的水源处用2.5英寸水管接至场地西北角和场地东侧,并在主水管上各设置6~8只水阀,供施工、生活用水。另接一水管至场地东大门及西北角,用以清洗车辆。 2.3 搭建临时设施

在场地南部搭建双层活动临时宿舍和标准厕所,西侧和东大门内南侧搭建50m2的钢筋笼制作棚,以满足雨雪天气时钢筋笼连续制作的需要。

2.4 建立抽排水沟、沉淀池、集水坑及外排清水系统

开工前布设好排水沟、沉淀池,集水坑及外排清水系统。为了场地的整洁和施工的安全,在场地四周布设排水沟,雨水或孔内抽出的水经排水沟流入沉淀池再流入集水坑,然后从集水坑中排至业主指定的地点。 2.5 技术交底

在图纸会审的基础上,组织项目部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并做

8

好记录,做到人人明确各个工序的技术要求,明确分工,责任到人。 3 施工安排及施工工艺 3.1 施工作业顺序

根据现场条件和支护工程的特点,结合设计方和业主的意见,我公司决定施工顺序如下:

深搅桩旋喷桩和钻孔桩 →立柱桩和水井 → 第一次挖土•→砼圈梁及第一道砼支撑 →第二次挖土至第二道砼支撑标高•→第二道砼支撑 →第三次分层挖土至第三道钢支撑→第四次分层挖土至基坑底。

4台深搅桩桩机同时从东北角和西南角开始背向而驰施工,•最后在西北角和东南角会合。

1台SPJ-300型钻机也从场地北部开始施工降水井,并与深搅桩桩机错开施工。

10台GPS-10型钻机大致均布于基坑四周,按顺时针方向施工围护桩,与深搅桩相遇时,优先让深搅桩施工通过。

3.2 施工工艺

1、深搅桩施工工艺流程图如下:

放线定位 开挖涌土槽 测放桩位 就位对中 预搅下沉 制浆 喷浆搅拌提升 重复搅拌 成桩移位 2、旋喷桩施工工艺流程图如下:

9

放线定位 钻机就位 引 孔 钻机移位 旋喷桩机就位 下旋喷管 喷 喷 喷 浆 气 水 成 桩 清洗机具 搅 浆 移 位

2、降水井施工工艺流程图如下:

定 井位钻机就位 成孔安放井管 填 洗 抽 成 滤料 3、支护桩及立柱桩工艺流程(见附图2) 4、圈梁及第一道砼支撑施工工艺流程如下

挖土放线定位凿桩头浮浆立模绑扎钢筋浇注砼振捣密实养护、拆模 井水井 做试块 井管包网 商品砼

5、第三道钢支撑施工工艺流程如下:

凿桩身内侧砼 挖 土 放线定位 充填素砼 10 吊装撑管 施加预应力 装连系杆 制作牛腿、围檩

3.3 施工机械设备

根据设计要求、地质条件、施工工期、质量要求,以及现场供水、供电情况,并结合我公司操作水平和施工经验,本着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原则,本工程我公司拟投入2台深搅桩桩机、2台旋喷桩机,8台GPS-15和GPS—20型钻机、3台SPS-300水井钻机,1台吊机进场施工,这些设备的状态、性能完好,可完全满足本工程的施工需要。根据施工进度的计划安排,本工程用电高峰值约为1200KW,有效用电系数为0.7,实际用电量为840KW。现场并配备一台120KW的发电机组,以备现场临时停电应急。 3.4 施工人力资源配置 项目经理部人员构成

为了确保支护工程质量、工期,公司决定成立由公司有多年施工经验的副总经理亲自挂帅、高级工程师任项目技术负责的项目经理部,统一组织指挥施工。

项目经理部下设技术质检组、施工组、安全管理组、设备管理组、材料供应组、后勤组等小组。

该项目部组成人员均多年从事桩基工程的施工管理工作,均具备相应的工作能力和经验,他们将在项目经理部的统一领导下,各司其职,互相配合,互相协调,共同抓好工程施工,对工程施工中发现的问题,通过他们及时反馈到项目经理部,项目经理根据施工中反馈信息,对工程施工及时作出调整,这样形成一个从上至下又自下而上互相沟通、有机联系的项目管理体系。

本工程项目经理部人员配置及岗位职责详见附表。

11

3.5 计划工期 3.5.1 施工速度计划

该工程质量要求高,工期紧。为在保证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按期完工,必须合理安排,精心组织、科学管理。计划工期如下: 日历天 项目 施工准备 深搅及旋喷桩施工 围护桩施工 破桩头 工程桩施工 第一次挖土 降水井施工 砼圈梁、第一道砼支撑施工、养护 第二次分层挖土 第二道砼支撑施工、养护 第三次分层挖土 钢支撑安装 撤场

12

3 43 63 63 72 41 154 实用 天数 3 75 60 30 10 25 17 15 1 3.5.2 分项工程施工网络图 3.5.3 施工工期的保证措施

1、我公司确定深搅桩、降水井、支护桩及支撑的工期为100日历天天(不包括57天的挖土工期)。为确保按期完工,公司自加压力,实施经济激励机制,在保证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对内部各施工组能按期完成工作量的进行奖励,不能完成的进行处罚、调整。并愿意接受建设方的奖惩措施。

2、计划投入8台GPS-10和GPS-20型钻机、3台SPJ-300型钻机、2台深搅机,24小时不间断施工。若工期较紧,可增加桩机。

3、加强设备维护保养,现场备齐备足机械零配件,保证机械设备高效运转。

4、组织技术攻关,根据本场地的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特征,制订高效的施工方法。

5、加强施工管理,做好各工序的衔接及交叉施工工作,缩短辅助、停待时间。所有可平行施工作业的工序,决不允许影响连续工序的时间。

3.6 施工材料供应计划

根据本工程的特点,钢材计划分两次进场,水泥分批进场。 3.7 施工现场布置 3.7.1 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

根据本场地位于居民生活区和主要交通干道边上面积较小的特点,本着合理使用场地,方便施工和职工生活的原则,根据场地特点,合理布置施工区、职工生活区,办公区,钢筋笼制作棚、钢支撑制作场地、排水系统等,经建设方批准后实施。

具体详见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附图)。

13

3.7.2 施工中的调整

施工伊始,按监理或业主批准的平面布置图进行施工平面布置,随着施工进度的增长,若出现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如设计变更,工程勘察差异较大,涌水量较多等,均及时向建设方和监理提请方案调整措施,待批准后方可实施。

4 施工技术与措施 4.1 深搅桩 4.1.1 测放桩位大样

1、测量员根据业主提供的控制点和基坑支护平面图,进行深搅桩轴线放样,并做上记号,撒上灰线,将主要轴线标注到墙四周建筑物或围墙上,并加以保护。

2、深搅桩大样放样完毕后,测量员先将放大样结果交项目技术负责检查。验收合格后,报请监理验收;并在放线定位表上签字认可,形成资料性文件,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否则重新放样。 4.1.2 开挖沟槽

深搅桩施工时,涌土很多,致场地不平整,且影响桩机移位。水泥浆外溢影响场地整洁。故在深搅桩施工前先常开挖沟槽,以平衡深搅桩施工时的涌土,保证水泥浆不外溢,维护场地整洁,也可加快施工进度。

4.1.3 深搅桩桩位放样

1、沟槽开挖后,根据设计,用经纬仪进行轴线测放,用钢尺量距,确定桩位,桩位允许误差≤20cm。竹签做出标记。

14

2、桩位放样完毕后,测量员先将放样结果交项目技术负责检查。 验收合格后,报请监理验收,并在放样单上签字认可,形成资料性文件,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否则重新放样。 4.1.4 深搅桩施工

1.深搅机就位对中:按所放桩位对中,保持机体水平、钻杆垂直,使其垂直度误差<1%桩长,所有深搅桩均为双排双轴桩径¢200,桩长9.00—14.00M,进入③—1隔水层0.5—1.00M。

西北角附近的浅坑部位深搅桩排向搭接为300mm,其它纵横搭接均为200mm,施工中严格控制就位的对中,校平和孔涤,以确保止水效果。

2、预搅下沉:启动深层搅拌机电机,搅拌下沉。预搅下沉速度由卷扬机控制,一般不大于0.8—1.0m/min,搅拌下沉达设计桩长。 3、制浆:深层搅拌机预搅下沉同时拌制浆液。深搅桩采用C3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15%水泥掺入量,水灰比0.5,外掺水泥重量的2‰木质素磺酸钙和0.5‰三乙醇氨,浆液搅拌过滤后倒入集料坑。制浆所用水泥进场均要有质保书,且经复检合格后方可使用。

4、喷浆搅拌提升:深层搅拌机下沉到达设计深度后提升,开动压浆泵,边喷浆边提升,现场应严格控制泵压、提升速度。提升速度为0.6—0.8m/min。

5、重复搅拌:为使土层与浆液搅拌均匀,再次将深层搅拌机钻头下沉至设计深度后,复搅后再将深搅头提升出地面。

6、移位:桩机移位后在桩中心立即插入毛竹加强筋,毛竹顶高出桩顶标高200。新桩位重复上述1~5步骤进行下一根桩施工,直至两

15

台桩机会合,最后用一台钻机施工剩余的几根桩,以保证其在24小时内完整搭接,形成封闭的止水帷幕。

7、做好每根桩的施工记录,并经现场监理签字认可。 4.2 降水井 4.2.1 降水井放样

1、放样时需依据基坑支护设计图和工程桩桩位平面图测放降水井井位。严防降水井与工程桩或其它地下设施碰撞而无法施工。

2、测放完毕后,先将放样结果交项目技术负责检查。再报请业主监理验收后,在井位放样单上签字认可,形成资料性文件,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4.3.2 降水井施工

1、成孔:本工程共设计降水井29口,成孔孔径800,井深12M。成孔采用自造泥浆护壁,在软弱土层①-2层及②-2层应加大泥浆比重至1.3,以防缩径。

2、成孔验收:钻至设计深度清并孔后,请业主监理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3、安放井管:井管采用Φ300商品预制砼井管,每井上段4m为实管,在地面上要设明标志,并防杂物落入;下段为滤管,滤管外填滤料。要求下管时对准孔中心,井管焊接时要求垂直、平整、同心,焊接牢固,缓慢下沉,不得碰坏滤网。

4、填滤料:井管按放到深度后,在井管四周围填经淘洗过的粗砂(俗称绿豆砂或毛米砂),投砂时要向井管内注水,在井管四周均匀少投、勤投,防止中间出现“架桥”空洞。地表以下0。5M用粘土填实。

16

5、洗井:滤料填完,井管稳定后,进行洗井,先向孔内注入清水,排出混水,直至流出清水,且抽水量正常即成井。

6、将井口加盖封闭,以防杂物落入。

7、做好每口井的施工记录,并经现场监理、业主代表签字认可。 4.4支护桩及立柱桩 4.4.1 桩位测放

1、测量员在以上放样的基础上测放桩位,所有桩位均用Φ12钢筋头打入地下20cm且顶部涂以红油漆,以利检查核对。

2、桩位放样完毕后,测量员先将放样结果交项目技术负责验收。 3、项目技术负责验收合格后,再报请建设方工地代表或监理验收;验收合格后,经双方负责人在桩位放样单上签字认可,将放样结果形成资料性文件,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否则,重新放样。

4、桩位放样误差≤2cm。 4.4.2 护筒埋设

1、沿桩位0.7m外钉四根Φ16钢筋头,使其两根连线交于桩位中心。

2、以钉入的桩位钢筋头为中心,挖一比护筒大10cm的圆坑,且底部要进入原状土≥20cm。

3、埋设护筒时,其中心线与桩位中心线的允许偏差≤20mm,并保持护筒垂直。

埋设好护筒后,逐个测量护筒上口标高,以正确控制桩深,如遇松散填土,护筒易下沉时,应用铁丝将护筒与钻机机座固定。

埋设好护筒后,由技术人员进行检测,并请建设方或监理复核验

17

收。 4.4.3 成孔

1、钻机就位时,钻机转盘中心与桩位中心(即十字线交点中心)偏差≤20mm。钻机底部垫设枕木,以保护钻机水平稳固。并用水平尺将盘校平,对中及校平后,量出机高,请质检员验收后,再报请。

2.施工时,系用跳两打一的顺序施工,若局部无法跳打时,必须在相邻桩成桩24小时后方可施工另一根桩。

3.开孔前,要求钻长度直径进行丈量,作出记录,报监理核查。 3、在典型特殊地质剖面段,针对不同地层采用不同转速、泵量。 4、开孔时应轻压慢转,穿过护筒底部1.0m后,再转入正常钻进规程进行,对底部岩石采用加配重钻进的措施,以提高钻进速度。 4.4.4 护壁

4.4 5钢筋笼及格构柱制作、安装

1、钢筋笼及格构柱制作

⑴ 甲供钢材均须有质保书,并按有关规定取样复试。

⑵ 钢材的品种、型号、规格均须检验,符合设计图纸要求和《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

⑶ 下料时应先将弯曲的钢筋、角钢校直,严格按附图上的尺寸准确控制下料长度。

⑷ 电焊制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⑸ 钢筋笼分两节制作,孔口焊接成整体。格构柱整体地面制作。 ⑹ 钢筋笼的焊接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主筋单面搭接长度为10d。焊缝饱满、无气泡夹渣和咬边。同

18

一接头处,接头面积不得大于50%。

② 加强筋与主筋的连接采用直接点焊固定,螺旋箍筋与主筋的连接采用梅花点焊固定。点焊采用J—422焊条,焊点应焊牢,无脱焊,漏焊。

③ 钢筋笼应平卧堆放在平整干净的地面上,堆放层数不应超过2层。

④ 钢筋笼的外形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其允许偏差应符合规范要求。

⑺ 按设计图纸制作钢立柱,误差应符合有关规范要求。 2、钢筋笼及格构柱安放

⑴ 钢筋笼入孔时应呈垂直状态入孔,对准孔位徐徐轻放。严禁野蛮作业,强行下笼。下笼过程中要有专人指挥,中途遇阻不得强行下放,应查明原因酌情处理。

⑶ 安放钢筋笼时,每隔4m沿钢筋圆周均布一组计4块砂浆穿入保护块,保护厚度为5cm。保护层允许偏差为±10mm。

⑷ 格构柱安置,按设计图纸要求用吊车安放格构柱。 4.4.6混凝土配合比

本工程支护桩设计砼强度采用C3O砼,砼坍落度18~22cm;支撑、圈梁、围檩等均采用C30砼,砼坍落度为8~12cm。确保桩身砼质量,本次施工采用商品砼,混凝土配合比、原材料复检合格证、水泥质保书由商品砼公司提供。 4.6.1 混凝土灌注

1、混凝土在二次清孔结束后30分钟内立即进行。

19

2、为保证桩身连续、完整、无断桩、夹层、缩径等缺陷,灌注混凝土必须连续进行,中断时间不得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

3、采用Φ250丝扣式导管自流式灌注混凝土。导管联结要平直, 密封可靠;导管下口距孔底50cm为宜。

4、首盘浇筑:Φ900桩初灌量>1.0m3,Φ600桩初灌量>0.8m3。 5、采用气球隔水塞隔水。

6、坍落度检测,每根桩至少做1次以上。 对不符合要求的混凝土,质检员有权拒绝其浇灌。

7、导管底部埋于砼中深度宜为3~10m之间。

8、一次拆卸导管不得超过6m,每次拆卸导管前均要测量砼面高度,计算出导管埋深, 然后拆卸。不要盲目提升、拆卸导管, 导管最小埋深2.0m。

9、桩顶控制:砼灌注标高应比设计桩顶超高不小于2倍桩径,确保支护桩顶砼强度为C30。

10、桩身混凝土充盈系数1.1~1.3。 11、灌注记录:及时认真地做好灌注记录。 4.6.2 混凝土试块制作与养护

1、试块制作

由专人制作试块,灌注时在监理的监督下随机抽取混凝土,每根桩一组。严格按规范要求和我公司作业指导书的程序制作,并在其上标明制作日期、桩号。

2、试块养护

试块在现场制作好后, 在20°±2温度和潮湿条件下养护24小

20

时后脱模。脱模后的试块由建设方现场代表或监理和我公司质检员的共同监督送至有资质的测试单位标养28天后测试。 4.7圈梁及第一道、第二道砼支撑

1、土方开挖:将基坑内土方统一开挖至设计标高。

2、放线定位:测量员依据设计图纸用经纬仪放出梁盖,圈梁及支撑体系的位置,要求误差<2cm,并做好标记。

3、放样完毕后,测量员先将放样结果交项目技术负责验收,验收合格后,再报请建设方及监理验收,否则重新放样。

4、复检:建设方,监理检查验收放样结果,合格后在放样单上签字认可。

5、凿除搅拌桩、支护桩和立柱桩桩顶的浮浆:按设计要求搅拌桩凿设计的深度和宽度,松散层要清理干净,无碎块;支护桩凿至-2.00米,其桩头要求伸入圈梁0.05米,锚固筋要调直;立柱桩凿至设计设计标高且立柱支架露出,立柱表面要清除干净。

6、立模:根据梁盖、圈梁及支撑的设计宽度、长度、高度立砖模。其中深搅桩桩顶梁盖宽1.2米,高0.2米;砖模在浇注砼前要修理平整、边直,砖模制作要牢固且成直线,做到几何尺寸准确无缝隙,不漏浆。 7、绑扎钢筋:按设计图纸配筋要求在砖模内绑扎钢筋,绑扎时要满足设计及有关规范要求,几何尺寸误差要<20mm,要求砼保护层厚度为3cm。

8、浇注砼:深搅桩桩顶梁盖浇注C30商品砼,用平板震动器震动密实;支护桩桩顶圈梁及支撑用C30商品砼,用震动棒震动密实。砼塌落度为6~8cm,材料要求同支护桩。砼要连续浇注,且边浇注边

21

震动密实,直到砼面出现浮浆为止。

9、养护,拆模:砼浇注完成后要覆盖草包洒水保湿养护,养护期间上部不可重压或破坏。养护7天后拆模,但仍须保湿养护至28天,其强度达到要求后,方可进行基坑开挖。

10、试块制作:根据规范和市质检站的要求:同一班组同一标号砼每100m3制作一组试块,现场养护28天后由我方质检员会同监理送至由资质的检测单位标养到期后试压。 4.8 第三道支撑(钢支撑)

1、土方开挖:将基坑内土方分层统一开挖至设计钢支撑底标高。 2、放线定位:测量员依据设计图纸用经纬仪放出钢支撑支撑的位置,要求误差<2cm,并做好标记。

3、放样完毕后,测量员先将放样结果交项目技术负责验收,验收合格后,再报请建设方及监理验收,否则重新放样。

4、复检:建设方,监理检查验收放样结果,合格后在放样单上签字认可。

5、凿除立柱桩桩周的浮浆:立柱桩凿至设计设计标高且立柱支架露出,立柱表面要清除干净。

6、制作并安装牛腿和围檩:根据钢支撑的设计要求制作牛腿、围檩,围檩安装完毕后,用细石砼填充围檩与桩间的空隙。

7、安装钢管支撑:按设计图纸要求安装钢管支撑,并用千斤顶施加预应力锁紧。 4.9 支撑拆除时的换撑方法

1、增设F点、H点处Φ609×12钢管斜撑;

22

2、E点、G点钢筋砼斜撑置换为Φ609×12钢管,在G点附近支撑于斜向对顶的钢筋砼支撑上,此支点斜向对顶钢筋砼支撑之间,设Φ609×12钢管联结;

3、原点通过FGH圈梁的角撑,在拆除FGH时,沿角撑侧边凿断顶圈梁,保持角撑连续完整;

4、穿过FGH段圈梁的角撑,其主筋通过圈梁时不得截断,应保持角撑的钢筋连续完整。 5 质量保证体系与措施 5.1 质量管理体系

建立以项目经理、项目技术负责为首的技术质量管理体系,推行施工质量管理责任制及工SO9002质量管理体系,严格贯彻技术交底、技术复核、自检互检、材料检验和隐蔽工程验收等技术管理制度,树立全员质量意识,确保工程质量优良。

质量管理体系见附图3。 5.2 质量管理制度

5.2.1 施工准备过程阶段的质量保证制度

1、做好图纸会审技术交底工作,将交底内容形成书面记录并经与会人员签字认可后形成资料性文件,与会人员人手一份。

2、做好测量放样等工作,根据建设方提供的坐标点和水准点进行准确放样。

3、钢筋和水泥进场时要有质保书。

4、所购材料均需在监理见证下取样、送检,合格方可使用。 5.2.2 生产过程阶段的质量保证制度

23

1、施工前,要明确质量指标和工程检验方法,编制质量计划并落实到人。

2、施工中,质检员必须严格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及设计图纸要求,对施工质量进行检验,项目技术负责必须认真填写《施工日记》,进行质量动态分析,及时汇总上报给项目经理。

3、施工中加强各工序质量管理,严格按标准施工工艺施工。 4、各班组之间要做好质量自检、互检、交接记录,保证下道工序正常施工和质量。

5、进场材料按指定位置堆放,实行“四验”制度(品种、规格、质量、数量)。

6、施工机械必须做好设备管理。实行“四定”制度(定机、定人、定指挥、定保养)。

5.2.3 竣工交接过程阶段的质保制度

1、根据国家颁发的竣工验收标准和工程质量评定标准,严格把好质量关,竣工交接不留尾巴。

2、交付后,定期进行质量回访活动。 5.3 质量验收程序

施工中各工序要严格按规范、设计要求验收,具体措施如下: 5.3.1 深搅桩

1、桩位测放:质检组自检→建设方、监理复检、签字。 2、桩机就位:组长自检→质检员、安全员复检→建设方、监理复检、签字。

3、垂直度:当班自检→质检员复检→建设方、监理复检、签字。

24

4、喷浆、提升速度:当班自检→质检员复检→建设方、监理抽检、签字。

6、水泥:按规定要求,同一标号、同一出厂编号水泥为一取样单位,重量不少于12kg,在现场监理见证下取样,取样点至少20点以上,样品在监理见证下送有资质的单位送检。

7、水泥土试块:试件采用70.7mm×70.7mm×70.7mm立方体三联元底试模成型,土样取自深搅桩内,养护一天后拆模,潮湿环境下养护28天送检。 5.3.2 凿井

1、测放桩位:质检组自检→建设方、监理复检、签字。 2、钻机就位对中:当班自检→质检组复检→建设方、监理复检、签字。

3、井径:组长自检→质检员复检→建设方、监理复检、签字。 4、垂直度:当班自检→质检员复检→建设方、监理复检、签字。 5、成孔验收:当班自检→质检员复检→建设方、监理复检、签字。 6、安放井管:当班自检→质检员复检→建设方、监理复检、签字。 7、抽水洗井:当班自检→质检员复检→建设方、监理复检、签字。 8、封井:当班自检→质检员复检→建设方、监理复检、签字。 5.3.3支护桩

1、桩位放样:质检组自检→建设方、监理复检、签字。

2、砌筑井圈:挖孔班自检→质检组复检→建设方、监理复检。 3、井架就位:组长自检→质检员、安全员复检、签字。 4、孔径:当班自检→质检员抽检→建设方、监理抽检。

25

5、垂直度:当班自检→质检员复检→建设方、监理复检、签字。 6、成孔验收:当班自检→质检员复检→建设方、监理复检、签字。 7、钢筋笼及钢立柱:钢筋班自检→质检员复检→建设方、监理复检、签字。

8、砼坍落度:试块制作工检测→质检员抽检→建设方、监理抽检。 9、钢材:按见证取样规定要求在建设方、监理监督下取样送检→资料交建设方、监理核准。

10、钢筋接头:焊工制作→监理监督送检→资料交建设方监理核准。每300组接头送一组(三根单面搭焊)试样。试件长500mm,接头位于试件中央。(二根钢筋搭接时应先弯15°左右)。

11、浇捣混凝土:每1~2米振捣一次→质检员复检→建设方、监理复检签字。

5.3.4 梁盖,圈梁,砼支撑

1、挖土:挖土至设计标高→质检组自检→建设方、监理复检。 2、测量放样:质检组自检→建设方、监理复检、签字。 3、凿除桩头:当班自检→质检员复检→建设方、监理复检、签字。 4、立模:当班自检→质检员复检→建设方、监理复检、签字。 5、绑扎钢筋:当班自检→质检员复检→建设方、监理复检、签字。 6、浇注砼:当班自检→质检员复检→建设方、监理复检、签字。 5.3.5 钢支撑

1、挖土:挖土至设计标高→质检组自检→建设方、监理复检。 2、测量放样:质检组自检→建设方、监理复检、签字。 3、凿除立柱桩浮浆:当班自检→质检员复检→建设方、监理复检、

26

签字。

4、牛腿、围檩制作安装:当班自检→质检员复检→建设方、监理复检、签字。

5、钢支撑安装:当班自检→质检员复检→建设方、监理复检、签字。

6 保证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的措施 6.1 安全生产

1、安全生产管理网络图 详见附图4。

2、现场安全生产、消防管理措施

安全生产贯穿于全工程各个施工环节,项目部设立安全管理小组,组织所有工地人员学习安全知识。邀请当地公安部门进行治安和法制教育,安全小组每周组织一次安检查,各工序、 各工种必须严格执行公司制定的安全管理制度,服从保卫人员的管理。

⑴、全体施工人员必须遵守安全生产的六大纪律,遵守国家和企业的有关安全生产规定,落实执行施工现场安全标准化管理实施细节。

⑵、施工区与非施工区必须分开,空孔应及时回填。 ⑶、现场设立专职安全保卫岗。

⑷、非施工人员未允许不得进入施工现场。 ⑸、灭火器:现场配备干粉灭火器。

⑹、机电设备移位时,必须切断电源,移位后要认真检查,符合安全规定后方可通电施工。

⑺、严禁私拉乱设电线,配电盘总柜必须有接地装置。 ⑻、进入现场必须戴好安全帽,穿好工作服,严禁脱岗及酒

27

后上岗,以防造成事故。

⑼、加强现场管理,重要施工部位须挂好安全标志牌。 ⑽、遵守操作规程,严禁野蛮作业。 6.2 文明施工

1、现场文明施工标化管理网络图

详见附图5。

2、 现场文明施工、标准化管理

钻孔灌注桩施工,离不开泥浆。因此,为了确保场地没有积水和水泥浆淤积,为施工创造一个整洁、文明的环境, 主要措施如下:

⑴、施工场地内的道路在施工前铺设道渣碾压,确保车辆顺利出入。

⑵、泥浆循环系统的沟槽、沉淀池、循环池、储浆池均用砖砌,以防泥浆外流,循环槽上宽60cm,下宽50cm,深度50cm,并用砂浆砖砌,同时现场配备1.2m×1m 的厚钢板数块,用于车辆横跨现场主循环槽。

⑶、及时将废浆及废渣外运,保证泥浆不外溢。

⑷、现场设立排水系统:由排水沟和两个串联的积水坑组成,一个为沉淀坑,另一个为出水坑,并架设一台专门排污泵。

⑸、施工所用材料均按施工场地平面布置图堆放,不得出现乱堆等现象。要求材料堆放整齐,工具整洁。

⑹、现场环境卫生要保持整洁,做到场地上无泥浆,无积水。 ⑺、现场布置安全标牌,宣传标语和“六牌二图”。

⑻、施工机具应有指定的地点保存,收工时各班应督促职工注意

28

机具的归总、清点,不得乱拉乱扔。

6.3降低环境污染

1、所有进出的运输车辆要保持整洁,在场地进出口处设专人检查、清洗。

2、安排专职工负责及时清扫冲洗现场,保持现场清洁卫生。 3、冲洗导管的地点相对固定并有利于排水,防止场地积水,冲洗好的导管要堆放整齐。

4、灌注完毕立即清理冲洗主泥浆槽,防止泥浆堵塞沟槽。 5、施工现场厕所派专人管理,防止污染环境。

6、职工食堂、宿舍卫生要落实到人,确保职工饮食卫生。 7、提钻时,钻孔班长应及时督促关好泥浆泵,以防止拆卸钻杆时,泥浆喷出污染场地,并做好谁负责谁清理。

8、灌注砼时要在钻孔周做好围护,以防大量泥浆突然被从孔内压出,因来不及排走溢出沟槽外。

9、成孔清孔时,严防高压胶管爆裂导致出浆口泥浆渣的突然喷发。 10、保护施工场地周边绿化,严禁毁坏绿化。

11、夜间施工时,教育职工禁止大声喧哗,避免干扰居民休息。 12、夜间施工时,尽量做到悄无声息,施工器具要轻拿轻放,减少机械的强力碰撞,避免发出噪音,否则采取罚款处罚。

13、做好向周围居民因施工造成的诸多不便的致谦的宣传工作。 7 冬季及雨天施工措施 7.1 质保措施

29

1、水泥库要做好防雨措施,并勤检查,以防水泥潮湿。 2、雨雪天施工时,部分雨水流入泥浆池,可能使泥浆稀释,影响泥浆护壁的性能,也使孔内沉渣难以浮出,故要加强泥浆比重的检测和控制,必要时采用人工造浆以保持泥浆的比重符合要求。

3、冬季施工时,用以浇筑圈梁的混凝土中按设计的配比加入防冻剂和早强剂,另外在浇筑完毕的圈梁上盖以防寒保温的塑料布。 7.2安全措施

1、雨雪天施工时,场地四周和临时道路两边布设排水沟,使雨水沿排水沟排入甲方指定的地下水管道,使场地无积水。

2、雨雪天施工时,全部电器设备应加盖防雨设施,以防雨淋。,所有的电缆接头全用高压绝缘胶布包扎并架高,以防雨水渗入而漏电。

3、登高作业时要脚下清洁无污泥,以防站立不稳发生意外。 4、冬季施工应做好防寒、防冻工作,充分发足防寒劳保用品,做好职工宿舍、办公室等临时设施的密封防寒工作。此外,工地上还配置一些防冻防寒的药物。 8 本工程应特别重视的几个问题 8.1本工程基坑开挖监测方案 8.1.1.监测目的及监测内容

1、监测目的

为确保基坑周边的建筑物、道路、地下管线和基坑开挖过程中的安全,以便地下室工程施工,使不安全因素得以及早预报,及时采取措施,故对本基坑进行变形监测。

基坑监测主要掌握基坑围护桩的水平位移、周边建筑物、管线的

30

沉降和水平位移,立柱桩的隆沉量及水平位移,支撑的变形及弯矩、支护桩的弯矩等。

2、监测内容 ⑴、水位监测

监测基坑外侧水位在降水以及开挖过程中的变化。 ⑵、周边建筑物垂直位移监测

监测基坑南侧住宅楼及东北侧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及开挖以后的垂直变化。

⑶、围护桩深层测斜

监测围护桩在开挖过程中各深度的水平位移量,以监测建筑物或土体的变形。

⑷、基坑水平位移监测

监测基坑围护体系在开挖过程中的水平变化。 ⑸、基坑圈梁垂直位移监测

监测基坑圈梁在开挖及施工过程中的垂直变化。 ⑹、支撑轴力监测

监测支持轴力在基坑开挖过程中的轴向受力变化情况,防止其超过警戒值。

⑺、立柱桩垂直位移监测

监测立柱桩在基坑开挖过程中的垂直位移。 ⑻、围护桩身应力监测

监测支护桩在基坑开挖后,因侧向压力的变化引起桩身应力在各个不同高度的断面处的变化情况,防止其超过警戒值。

31

8.1.2作业依据

1、建设部《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

2、省建委《某地区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32/111-95。 3、本基坑支护设计方案。 8.1.3支护结构安全监测点布置

1、基坑围护桩的水平位移、沉降观测点

沿圈梁顶每隔10-20米设一沉降位移、沉降观测点,•并在远离基坑(大于50米)的地方设基准点,开挖过程中每天测一次,当位移过大时加密测量。

2、围护桩身应力测试点

选择4根围护桩,在其18米深处布设应力盒,以监测桩身的压应力。

3、立柱桩监测点

立柱桩监测观测点直接布置在立柱桩上方的支撑面上,每根立柱桩测隆沉量、位移。

4、支撑轴力监测点

支撑轴力测点设置在主撑跨中部位,每层支撑布置3个断面。本测试选用应变式钢筋计法。

5、基坑深层搅拌桩位移监测点

基坑深层搅拌桩位移监测点每边布置1个,公布设8~9个。 6、坑外地下水位监测点

坑外地下水位监测,每边布设1个观测井,共8-9个,观测井深度为10m。

32

8.1.4监测工作方法与技术

1、水位监测 ⑴、水位孔布设

在基坑外边线外2~4米处先用钻机成孔,将PVC管(底部开口,管壁开小孔)埋于其中,用纱布绑紧,孔壁四周用细砂填实。约两天后测其初始值。设计埋设深度10.0m。

⑵、测量仪器

我公司自主开发的水位仪。 ⑶、测量方法

降水前测得各水位观测孔孔口高程及各孔水位道孔口高度,在计算出各水位孔水位标高。初始水位为连续两次均值。本次水位观测值减去初始值即为水位累计变化量。本次水位观测值减去前次观测值即为本次水位变化量。监测过程中要定期检测孔口标高。

2、围护桩深层测斜 ⑴、测斜管预埋

在基坑外边线处用钻机成孔,将PVC测斜管埋于其中,测斜管管口封闭,接头处连接牢固并密封,四周用膨胀球填实,埋设深度为16~18m。埋设时,一组导槽应垂直于基坑圈梁,另一组则平行于基坑圈梁。为防止后续施工中的测斜管损坏或阻塞,在测斜管上部应加大口径套管予以保护。

⑵、测斜方法

测斜管内壁有二组90度的纵向导槽,导槽控制了测斜方位。垂直于基坑圈梁的一组导槽,实测位移指向基坑内为正,反之为负。测

33

试时,测斜仪探头沿导槽缓缓下沉至孔底,在恒温一段时间后,自下而上以0.5m为间隔逐段测出位移,测完后,将探头倒转180度,重新观测一次。用高精度经纬仪测量测量管顶位移。如管顶存在位移,则对测斜仪测得的位移值进行修正,得到所测实际位移量。

⑶、测量仪器 CX-01A测斜仪。

3、基坑及护岸水平位移监测 ⑴、测点布设

在基坑拐角外边线外4~5m处,用钢筋混凝土浇灌3个观测墩,墩顶面埋设光学经纬仪中心螺丝,用以经纬仪的强制对中,其中误差应小于0.1mm。在基坑圈梁方向上的远处建筑物上设置观测目标,用于经纬仪照准;在圈梁上埋设活动觇牌基座强制对中螺杆。对中螺杆应尽量设在视准轴线上,其偏离距离以不超过活动觇牌读数尺的读数范围。强制观测墩中心螺旋及对中螺杆应加螺套,以防止后续施工中被损坏。

⑵、测量方法

采用视准线法观测或小角度法。经纬仪架设在观测墩上,盘左照准定向点,读取测点上牌读数,再盘右照准定向点,读取牌读数,取其均值。本次观测值减去初始观测值,即为累计位移量;本次观测值减去上次观测值即为本期位移量。采用小角度法时,用全站仪测定观测墩到测点的水平距离,用经纬仪二个测回观测测点方向与基准方向之夹角,根据其夹角的变化值计算出累计位移量。在观测成果的处理中,应计及根据基准点或稳定的检核点用视准线端点的偏差改正。初

34

始观测应进行两次观测,求取平均值作为初始值。

⑶、测量仪器

瑞士产WORD-T2精密光学经纬仪 4、周边建筑物及圈梁垂直位移观测 ⑴、测点布设

西侧住宅楼及东北侧观测标志采用市建筑质量检测中心制作的隐蔽式沉降观测标志,点位埋设距地30cm。圈梁沉降观测标志直接利用水平位移观测对中螺杆。

⑵、方法

在远离基坑区选择2个基准点,确定其中一个基准点的假定标高,用二等水准测量的方法分两次观测其高差,并推求出另一基准点的标高,作为垂直位移观测的高程基准。各测点与基准点布设成附合或闭合水准网,采用逐次趋近法严密平差程序,由计算机求出其各点的标高。采用建筑变形测量二级精度进行观测,观测视线长度应小于规范规定值,一般不超过15m,标尺基辅分划读数之差≤0.3mm,基辅分划高差之差≤0.5mm,环线闭合差≤1.0n(n为测数),每测站高差中误差≤0.3mm,水准仪工角≤10\",水准仪的补偿误差Δa≤2\",初始观测应单程双测观测,取其平均值作为初始值。测量过程中应经营检核水准仪工角;观测时应使用同一根标尺,如使用两根标尺进行观测时,应注意观测点间采用偶数站观测,以消除标尺零点不等差。本次标高减去上次标高为本期沉降量,本次标高减去初始标高为累计垂直位移量。

⑶、测量仪器

苏州光学仪器厂DSZ2型精密水准仪(带FS1测微器);西安测

35

绘仪器厂2m铟瓦标尺。

5、支撑轴力监测 ⑴、测点布置

支撑轴力监测点布置在主撑跨中部位,每层支撑布置3个断面。 ⑵、测试方法 在支撑予加反力之前,用频率仪测出轴力计的初始频率,然后每次测出变化后的频率,通过计算机计算出支撑的轴力。

6、桩身应力监测 ⑴、测点布置

选择4根围护桩,在其18米深处每设应力计。 ⑵、测试方法

开挖前测出初测值,根据开挖过程中的频率的变化值计算出桩身各处的应力。

7、立柱桩沉降观测 ⑴、测点布设

在每根水平钢支撑立柱桩处焊接测标。 ⑵、观测方法

采用三角度高程法观测。首次观测用全站仪测定观测墩到测点的水平距离。经纬仪架设在观测墩上,二测回观测各测点的倾角值,计算出测站与测点的高差,作为初始观测值。以后各次的高差值减去初始高差值,即为累计沉降量;减去上次高差值即为本期沉降量。每次观测前,均应用水准测量方法对观测墩进行稳定性检测,并在观测成果的处理中,对测点沉降量进行偏差改正。初始观测应进行两次观测,求取平均值作为初始值。

36

⑶、测量仪器

瑞士产WORD-T2精密光学经纬仪 8.1.5监测周期

围护桩深层测斜孔、水位监测孔及水平位移和沉降观测点布置后,即进行连续两次观测,观测值的平均值作为初始值。基坑开挖前期(一次开挖)每3天观测一次,中期(二次开挖)每2天观测一次,底板浇捣结束后,按间隔5~15天逐渐加大观测间隔天数。基坑或周围环境位移变形较大时,每天观测一次,基坑出现险情时,随时观测。观测工作至基础施工到±0.00m为止。 8.1.6成果质量的检查与计算

1、为保证测量成果的真实可靠,所有记录均采用手簿记录,不得使用电子手簿。

2、对实测成果需进行200%的检查,并观测手簿上签署检查姓名。 3、观测成果及计算资料经质检员审核后,成果方可报委托方签收。

8.1.7监测成果提交

每次监测工作完成后,及时提供有关监测数据资料。检测工作结束后,提交总监测报告,报告内容包括水位变动曲线图、深层位移观测孔的位移—深度曲线图、水平圈梁位移曲线图和周边房屋及圈梁垂直位移曲线图、轴力变化曲线图以及综合分析报告。 8.1.8 应急措施

1.当基坑开挖至某一深度发现止水帷幕漏水时,应立即组织人员立即在漏水处进行双液压密注浆,以求快速止水。

37

2.当基坑挖至某一深度时发现某段支护桩位移过大,超过警戒值,应立即停止开挖,会同有关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找出原因,制定措施纠正,再继续施工。如位移继续加大,则立即回填土于位移较大的支护桩处,并采取钢支撑进行支撑,以控制其桩顶位移量。

3.当基坑降水开挖时,若发现基坑外路面、房屋沉降过大,引起路面开裂,应立即在基坑外打几口回灌水井,进行内抽外灌,以确保路面及周围建筑物的安全。

8.1基坑周边建、构筑物及地下管线设施的保护与加固措施

1、根据业主提供的平面图,对于距基坑周边距离小于10米的构、建筑物及地下管线采取保护、加固措施。 8.2基坑土方开挖注意事项

1、土方挖运单位在开挖土方前先行降水,当水位降至稳定深度后,方可进行开挖。

2、土方开挖单位必须在支护桩、立柱桩、圈梁等混凝土养护到期、第一道支撑安装好后进行。

3、、土方开挖时严禁重型车辆在圈梁上,特别是支撑梁、深层搅拌桩上反复碾压,以免破坏圈梁和止水结构。

4、在挖土过程中应注意立柱、降水井和支撑体系,严禁碰撞或破坏。

5、土方应分层开挖,严禁一挖到底。

6、当位移量或沉降量超过警戒值时,应停止开挖,如有必要须及时回填,以控制位移量和沉降量。

38

8.3基坑全程施工各分部分项工序的协调与配合措施 8.3.1 内部作业协调

由于深搅桩施工与凿井施工、支护桩施工存在交叉,为了保证深搅桩能连续施工,故选择三者的施工路线时以深搅桩为主,其他均为其让路。降水井与圈梁及第一道混凝土支撑的施工也存在交叉时,首先满足圈梁及支撑的施工条件。 8.3.2与土方开挖单位的协调

在我公司将第一道砼支撑、圈梁浇注完毕并养护28天,抽水降低地下水位后,土方开挖单位进场,为了保质保量地安全施工,与土方开挖单位协调后达成以下协议:

1、土方开挖前,应在基坑支护桩及外围固定物体上布设位移和沉降观测点,以监测土方开挖时支护桩顶的位移量和基坑外地面的沉降量。

2、当全部基坑开挖至每道支撑标高时,暂停开挖,由我公司施工人员开始施工支撑。

3、支撑完毕且经监理工程师同意后方可继续开挖。

4、开挖至设计基坑底标高时,将围护桩的止水,桩顶位移量和基坑外地面的沉降量提供给设计单位进行分析,以确保基坑的稳定。 8.3.3与地下室施工单位的工序衔接和施工协调

1、 基坑开挖至设计深度后,地下室施工单位应立即组织人员进场施工,修整坑底,及时做好垫层和浇注地下室底板,以尽可能缩短基坑开挖后的暴露时间最短。

2、地下室施工过程中,严禁破坏立柱桩、支撑、围护桩。

39

3、当地下室施工需拆除支撑及立柱桩时,必须将地下室与基坑支护间的空隙填实后,按监理工程师批准的拆除方案进行拆除。 8.4基开挖可能出现问题的应急措施

1、当基坑开挖过程中出现渗漏水时,首先需分析渗漏原因,然后根据内墙外封的原则,首先从坑内采用海吴棉絮,应立即组织人员立即在漏水处止水桩外的同一深度进行双液压密注浆,以求快速止水。

2、当基坑挖至某一深度时发现某段支护桩位移过大,超过警戒值,应立即停止开挖,会同有关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找出原因,制定措施纠正,再继续施工。如位移继续加大,则立即回填土于位移较大的支护桩处,并采取钢支撑进行坚固支撑,以控制其桩顶位移量。

3、当基坑降水开挖时,若发现基坑外路面、房屋沉降过大,引起路面开裂,应立即在基坑外打几口回灌水井,进行内抽外灌,以确保路面及周围建筑物的安全

9 工程完工后的工作

9.1整理工程资料,编写竣工报告

1、根据质检站及档案馆的要求,将资料汇总并装订成册。 2、按公司文件要求写桩基工程竣工报告

根据《省建设委员会文件》的要求,提交该工程竣工报告。 9.2工程竣工后的服务与回访

为了更好的服务于业主,同时对我公司所做的工程负责,我公司制定了工程竣工后的服务与回访制度,征求业主及监理对我公司所做

40

工程的意见和建议,并义务为建设方提供桩基和基坑支护方面的咨询。从而使我公司的业务水平不断提高,更好的为建设方服务。 10 施工组织设计附图、附表

41

附图2

支护桩施工工艺流程 测放桩位 护筒埋设 钻机就位 成孔 第一次清孔 检验 钢筋制作 测孔深沉渣 安放钢筋笼 下导管 泥浆循环 泥浆排放 第二次清孔 测孔底沉渣 安放隔水塞 砼灌注 搅拌砼 砼试块制作 钻架移位

42

附图3

公司总工办 业主 监理 项目经理 技术负责 技术质检组 材料组 支护桩控制 梁盖、支撑 降水井控制 粗细骨料钢材质量水泥质量测量放线桩垂直位度成桩速度支模绑扎钢筋浇捣砼 钢支撑制作 钢支撑安装 成孔深度滤管位置水位标高

质量管理体系

43

附图4

公司安委会 市安全站 建设方 项目经理 项目副经理 安全组 灌注班各机台机长制浆班车辆班杂勤班水电班后勤组设备管理组材料组

安全生产管理网络图

44

附图5

公司工程部 市容检察大队 项目经理 常务项目副经理 安全组 灌注班 勤杂班后勤组各机台设备管理组车辆班电焊班技术质检组水电组制浆班

4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