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我的空中楼阁
教学目标:
1.鉴赏本文诗化语言,理清文章结构,体会作者独特的感受。
2.学习托物言志的方法,领悟如诗如画的意境。
3.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独立自由的情感和品质。
教学重点:通过诗化语言的赏析和结构的疏通鉴赏意境之美。
教学难点:托物言志手法的理解。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散文追求的最高境界是诗情画意,即具有诗一般的语言,画一般的意境,还有深蕴的人生哲理;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李乐薇先生写的《我的空中楼阁》就是一篇融诗情、画意和哲理为一炉的绝妙好文。
二、感知课文
1.创设美好情境,进行配乐朗读。
2.分析写小屋的观察角度,理清文章脉络,感知课文。
观察角度:远望一近观一远眺一仰视一俯瞰。
理清“文脉:
开头描写小屋“立于山脊的一个柔和的角度上”容易让人产生凌空之感;其次“近看改为过观”,树遮掩了小屋,只看到建筑的线条、屋檐、窗等,很有凌空而起之势;再次,它有无限大的“领空”作“开放性院子”,而山路则被叫做“空中走廊”;最后点明,夜景中的小屋是“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
抓住文章的脉络,文章的基本内容就迎刃而解。
3.本文表现技巧方面的独到之处
(1)诗化的语言(学生找出并体会其表达的效果)
①对称的句式,轻快的节奏
本文在写景时多用对称句式,读来节奏感很强,富有韵律美。如“花好比人的面庞,树好比人的姿态。”“树的动,显出小屋的静;树的高大,显出小屋的小巧。”等等。
②奇妙的修辞
比喻新奇,有朝气与活力。
如:a.“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非常独特、自然,而且富有美的韵致,不仅点染了小屋的醒目、清新、玲珑,而且两处配合自然、融合,浑然天成,令人浮想联翩,美味无穷。
b“小屋在山的怀抱中,犹如在花蕊中一般……”新奇,传神,细腻地描绘了静态之物的动态感,从而产生极好的艺术效果。
排比、比喻结合
如“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是单纯的底色上一点灵动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的一点生气,一点情调。”以动写静,美景连动,令人浮想联翩,使景物有了活力,有了灵气。
(2)画的笔法
①工笔细描
如关于小屋傍晚到早晨光线的变化,像一幅幅美妙的图画,让人感受真切而留恋不已。
②写意渲染
如远观小屋,全是写意画法,求神似。
(3)动静的糅合
动静景物的组合艺术往往会产生奇妙的表现效果,互相映衬,相得益彰是糅合的艺术要求,文章正是把盎然生机糅进静态景物之中的。如“首先看到的是小屋前面的树,那些树把小屋遮掩了,……我的小屋在树与树之间若隐若现,凌空而起,姿态翩然。本质上,它是一幢房屋;形式上,却像鸟一样,蝶一样,憩于枝头,轻灵而自由!”这一节,动静糅合,产生了意料不到的美感。
三、总结、扩展
鉴赏一些语言优美的散文,重在体味语言,这是把握意境的一把钥匙。本文语言优美,通过对语言的具体分析,使学生感知作者的美好的情怀。课后再找一些美文来体会。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中优美的语段。
2.完成课后练习二。
五、板书设计
14 我的空中楼阁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文分析
1.引导学生找出能体现作者生活情况的语句,理解其含义。
如:写自己小花园时说 “开放性的院子”、“有形的围墙”侧重表现“无形的围墙”,目的是说小屋环境“适于心灵散步,眼睛旅行”,从这里可以看出作者在这种环境里生活是何等心情舒畅,自由自在。描写破晓和入暮美景时,可以看出作者在观察过程中有难以言传的享受,作者还点到,小屋是“快乐的起点”和“幸福的终点”,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小屋的喜爱之情。
2.引导学生讨论
(1)文章反复写山、树和屋,原因是什么?
明确:山、树、屋融为一体,不可分割,前两者是自然景观,后者则是人文景观,人与自然不可分离,表明作者对自然的热爱。
(2)文章写“无形的围墙”和破晓、入暮时光线的变化,有什么深意?
明确:大自然的美是无与伦比的,人生活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中是自由而幸福的。
(3)托物言志的手法
①小屋及周围环境与尘世有什么不同?
明确:宁静、优美,让人心情舒畅,感到自由、幸福。
②写小屋在山上有什么意图?
明确:小屋脱离尘世,自由,表现作者对自由和生活的热爱和对独立人格的向任。
③作者与小屋外在环境之间关系怎样?作者为什么把景物写得那么美丽动人?
明确:作者与小屋外在环境之间是融为一体的,写外在景物,实际上写内心愿望,绿树,鲜花等都带上了作者情趣和志向的色彩,正因为作者对这些美景深爱情笃,才写得如此动人,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4)有关“空中楼阁”的含义
含义是双重的:①指山上的空中小屋;②喻指作者美好生活理想的心灵追求:自由。安静、独立的生活。
(5)疑点讨论
小屋究竟是真是虚?
此处自由交流,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没有标准答案。
二、总结、扩展
托物言志是散文常用的手法,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明月丽日、白云彩霞、瑞雪苍松等等往往承载着作者的无限情思和理想,鉴赏时不能拘泥于景物本身,而要通过景物的特点,领悟作者寄托的深意,由表象到思想,由有限到无穷,由具体到空灵,由物态到人情,
这样才能真正品散文之美。
三、布置作业
学习本文写法,写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题目自拟。
四、板书设计
补充材料:
李乐薇 男性祖籍江苏省南京市,1930年生,早年肄业于上海大夏大学,是台湾当代散文作家。以散文见长,文笔清丽脱俗,语言优美动人,风格柔和、温婉、含蓄,善于借助富有物质感的形象来表现无形的主观意念,刻意于意象的经营,能够运用省、光、色、味、形的物象幻化暗示出微妙的“自我的情绪”,透露着浓郁的现代派艺术气息。
上世纪五十至七十年代,台湾文坛出现了一段真空时期。这一时期的台湾作家没有前一代的文学遗产,纵的只有中国古典文学,横的只有外国文学。而台湾社会由农业型逐渐转向工业化的进程中,物质文明发展得相当迅速,人们急功近利现象异常突出。面对西方文化带来的影响和冲突,特别是面对物质文明程度的快速提高,目光锐利的知识分子们感到:人性一方面随着文明程度的提高而得到释放,另一方面这释放了的人性又常常表现出负面效应,从而又给自身带来了新的束缚。
李乐薇,你到底是谁?
30年前,当我还是一个小三年级的学生的时候,我学到了一篇课文,是冰心的《再寄小读者》,这是一篇书信体文章。课文学完后,贾老师让我们给作者回一封回信。写信对那个时
候的农村三年级小学生来说,算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我们谁都不会写信,于是贾老师教我们先开个头,他说:亲爱的冰心爷爷您好……
如今我也是一名教师。今年,学校让我带高一的语文课。人教版高一上册有篇文章叫《我的空中楼阁》,作者李乐薇,《教师教学用书》中用“她”来称呼这位作者,于是我们许多老师在向学生介绍作者时说“李乐薇,女,台湾作家,作品风格柔和温婉,富于感情。早年肄业与上海大夏大学,后来一直从事文化教育工作……
点击百度“百科”网页,却发现作者是男性,并附有照片;记得我1990年读高二时,就学过这篇课文,当时老师并没有说作者是女性,怎么10多年后,李乐薇就变成女的了呢?再查资料,原来,说作者是女性的 说法出自湖北黄陂人俞大翔主编的《台湾散文选真》一书,书中有李乐薇的散文。介绍作者时是这样说的:李乐薇,女,江苏南京人,1930年9月生,大夏大学肄业,有《书呆子的智慧》等书。”此书一出,作者就变成了女性,再加上作者的名字“乐薇”像个女孩子的名字(不是有“紫薇格格”的电视剧角色吗?),李乐薇就成了女性了?
呜呼,世间有好多事人们都搞不清楚,但“百度百科”特意纠正李乐薇是“男性”时,我们的老师仍然说两种说法都不足取,皆不可信,却又找不出更充分的理由来,而且他们说,照片与名字之间驴唇不对马嘴的多了,例如什么如何等情。呜呼,尽信书等于无书,书上的什么都不信,又等于什么呢?
李乐薇先生,你到底是谁?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徐志摩)
《偶然》: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一棵开花的树》:
如何让我遇见你 在这最美丽的时刻 为这 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求佛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佛於是把我化做一棵树 长在你必经的路旁 阳光下 慎重地开满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当你走近 请你细听 那颤抖的叶 是我等待的热情 而当你终於无视地走过 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 朋友啊 那不是花瓣 那是我凋零的心。 第一板块
《论语》被成为东方的《圣经》,它引导东方人走了五千年的历程,它是 的,许多思想的内核可以在《论语》中找到渊源。这种精神代代相传。那么全班同学齐读《论语》的节选。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也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师:其实人的生活想起来很简单,大圣人颜回有一箪食,一篮子食物,一瓢饮,一瓢水,住在陋巷,就可以足以。于是孔子盛赞他,这正是体现了我们这个民族对于精神生活的顶礼膜拜。这样的思想代代相传,即使是一条海峡相隔的这样的宝岛,这样的李乐薇的
心上,也重新打造自己灵魂与精神的世界,就是那我空中的楼阁。我空中的楼阁不是华屋,也不是豪堂,它没有着碉栏玉砌,也没有着金碧辉煌,他曾经亲切的称之为小屋。在散文的开头说,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上的痣一点,多么亲切。小字在汉语当中指形体规模的小,更是体现一种情感,那份难以言表的喜爱。
屋
师:同学们看,他将自己灵魂中的小屋置于一个怎样的环境呢?读课文,老师提示一下。首先作者将它放在山的环境当中,于是,我叫做山之屋。读课文,找名词,做“山”之屋这样偏正短语的修饰语。全部找名词,要有创造性的回答。不要囿于成见,文学讲究个性,强调“我”,科学讲究共性,强调“我们”。既然是文学,我们要有一种个性的阅读,不要囿于刚才的成见。
生:树之屋。山上有一片纯绿是的无花树,
师:树很有特点,一,它的颜色是——(学生:纯绿色的)纯绿色的,二,她不是一棵开花的树,你认为一棵纯绿色的无花树美吗?美。它可以衬托周围的环境。更衬托了小屋的美。
生:云之屋。也许那是上帝玩赏的牡丹和芍药,我们叫它云和霞。
师:云作为一个充满诗意的意象,给人一种梦幻的感觉。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徐志摩)
李乐薇先生将自己的小屋置于云海之中,那是怎样的一种浪漫。
生:花之屋。
师:世界上最美的就是花了,《一棵开花的树》作者席慕蓉。
花是最美的了,用它来衬托小屋的美。
总结:
屋:山、树、花、云、霞、昼、夜、梦
师:作者将小屋至于这样的环境,它是山之屋,它是树之屋、它是花之屋、它是云之屋、它是霞之屋、它是昼之屋、它是夜之屋、它更是魂牵梦绕的梦之屋。
现在请大家将以上诸个短语加上修饰词语,任选一个名词加上修饰词语。要有出处,要在文中找根据。在这里体现出个性和自我。
生:美妙的树之屋。树木的颜色是绿色,绿色是一种很美妙的颜色。
师:那是大自然最本真的颜色,你用的美妙的,我是同意的。同座补充一下。
生:清幽的树之屋。因为树给人的感觉是安静的。
师:树给人的感觉是清幽的。树是有生命的。这里没有喧嚣,只有纯色的绿。敏感既是天性,更是修养。非常棒。
生:含蓄的树之屋。作家隐居在山中,他没有接触到喧嚣,就象诸葛亮说的,淡泊而
明志,宁静而致远。树是风不摇而不动的。很有风致。
生:绚烂的花之屋。花朵本身就是多彩。因为周围有一些花朵,衬托比较美丽,颜色多姿多彩。
生:幢幢的夜之屋。有一句话,当夜幕深垂的晚上,的山下亮起灿烂的万家灯火。山上露出稀落的灯光,所以我觉得夜之屋应该是灯影幢幢的。淡如烟,淡如雾。虚无缥缈的。
生:宁谧的昼之屋。因为屋子的四周都是树,没有城市的车水马龙的喧哗,可以想象,当时无论是作者的环境还是心情都非常宁谧的,用这个词语比较好。
师:总结一下。
这个小屋是在万丈红尘之外的,远离尘嚣的山之屋,接着想,是什么样的树之屋呢?是无花的、碧绿的树之屋,绚烂的花之屋,飘落的云或霞的云之屋、霞之屋,宁谧的昼之物,安静的夜之屋。花非花、梦非梦的梦之屋,这个小屋究竟是什么?那便是自然之屋,又是艺术之屋。
第二板块
那屋,那山,那树
读课文。
德国大哲学家海德格尔说,我们人类诗意地居住在大地上。日本的著名作家川端康成也说,美丽的日本的我,借助这句话说,李乐薇的小屋是什么呢?美丽的小屋的我。这篇
精致的美文究竟美在哪里呢?结合课文来谈。有怎样的美?一定要围绕语言、自然、作者的情感来谈。
[学生看课文]
生:朦胧美。文中有:山下的灯把黑暗照亮了,山上的灯把黑暗照淡了。淡如烟,淡如雾,山也虚无,树也飘渺。写出了小屋在这样的环境中朦胧美。
师:读的很情调。非常入境,把朦胧美读出来了。是中国或者东方文化,古代文化的一向的一个审美取向,请抢答唐代第一朦胧诗人是谁?生:李商隐。
师:它的源头很远很远,在李的笔下,他营造这样的境界——淡如烟,淡如雾,山也虚无,树也飘渺,这样的美怎样不令人心驰神往呢?
生:小巧的美。在有限的土地上,花园比土地小,房屋比花园小,然而它虽然小,但足以举目千里,俯仰天地。
师:这里比的是小。我们历朝历代是以大为美的,比如说美字怎么写?从羊从大。哪个朝代崇尚大为美?特别雄壮的?
师:唐朝。杨贵妃硕人一般的美。美有两种,阳刚美阴柔美。哪些朝代以小为美丽?北宋。小巧。阳刚美为大。阴柔美为小。
生:还有变换美、浪漫美。昼来临的时候,小屋就象绽放中的花蕊;夜来临的时候,小屋就像花蕊隐藏在花瓣中,其中还有浪漫的色彩。所以,我感觉这段既有变幻美,又有浪漫美。
师:变幻的美,浪漫的美。诗词中也在体现变幻的美,美在于不停的变幻,比如贺铸的词——少年听雨歌楼上,壮年听雨客船中,少年、壮年跨度这么大,人生的悲欢离合的尽在不言中。如果小屋是静态的,便没有了生命,而小屋在变幻中才能显出千姿百态,风情万种。视野非常开阔。
生:灵动的美。第三段写出小屋的出现点破了山的寂寞、增加风景的内容,是单纯的底色上一点灵动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一点生气,点破与增加非常好,原本是静态的,在这里显得非常有生气,生动。
师:难怪我们的古典诗歌非常讲究动静的结合。
生:东方美。
生:(读)我的小屋玲珑的立在山脊一个柔和的角度上。
师:很玲珑,这是中国的东方的建筑。
生:还有只在树与树之间露出一些建筑的线条,一角活泼翘起的屋檐,一排图案使的屋瓦,师:东方的建筑是小巧的,玲珑的;西方的建筑是歌特式的,如巴黎圣母院,表达了西方人对于天国的神往。而我们东方的建筑具有东方的神韵,体现一种东方之美。
(学生静默)
生:对比美。第九段说,论领土,只有有限的一点;论领空,却有是无限的。足以举目千里,足以俯仰天地。就领土和领空做了有限和无限的对比。
师:有限和无限的对比。这种对比美有什么样的联想?好在哪儿?怎么就美?
生:前面写到小屋之小,把小屋放在无限大的领空中,可以体现。。。
师:一种非常大的境界。著名哲学家冯友兰说,人的境界分几种,最高的,境界是宇宙的境界,所有唐代诗人中只有李白达到了宇宙的境界。而本文作者将自己的小屋置于无限的领空当中,那是大的境界,大的手笔,大的胸怀。
生:还有别致的美。
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上飘过一片风帆的“飘”字和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燕的“掠”字。以动态写静态的美。意境更加的好。12段用的是隐喻。写出了小屋给人的色彩、气氛印象。朦胧的随着光线的变化而变化的色彩。
师:色彩在不停的变幻,可谓五光十色,感受能力非常强。
师:刚才的一段很有价值。看79页。说,山上的灯把黑暗照淡了,淡入烟。淡如雾。山也虚无,树也飘渺。小屋迷于雾失楼台的情景中,不再是清晰的小屋,而是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既然文章开头写的是这样的清晰而富于变幻,为什么结
尾忽而抽象了,忽而朦胧起来,变成了梦中的小屋?又有什么意义呢?
生:之前说小屋说在树的包围之中,后面又说小屋是在烟雾之中,星点之下,让人感觉小屋是若影若现,让人感觉有点像仙境,让人感觉如梦中一般,让人感觉这是作者心中的一种美好的境界。
师:由具体到抽象,表达的不外乎是题目中两个字我的……“空中”楼阁。理想的,可
望不可即的,永远在水一方的。。。那个境界。我们追求的境界。像海德格尔所说的,诗意的居住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这就是它的主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