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小学高年级应用题解题能力培养

2021-09-09 来源:好走旅游网
小学高年级应用题解题能力培养

解答应用题的过程就是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进行推理,由已知求得未知的过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题的解答能力是衡量学生对知识构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标准。而从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应用题解答情况来看,存在不明数量关系、审题不清、问题不明等问,从而导致学生解题发生错误。应该说,应用题的解答是以系统的分析过程,要提高应用题的解答能力,就需从问题本身着手,让学生在审题的基础上找出数量关系,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进行解答,解答后进行验证、总结,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应用题解答能力。

一、认真读题并找出问题

学生在对应用题的解答过程中,一部分学生之所以错误解答,原因并不是不会根据数量关系进行作答,而是在读题的过程中没有弄清问题的本质,往往是随意看看题干并开始作答,结果问题不清,计算也就随之出现错误。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读题,并在此基础上找出题干中所要求的问题。

教学中为提高学生的读题能力,教师可采用复述的方法进行。复述题意,就是让学生在审题的基础上,把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变成自己的话,再复述一遍,加深对题目的理解。学生在叙述题意时,可以把题目中抽象的数学术语通俗化、具体化,把繁琐、冗长、情节性的描述进行简化,重点抓住主要矛盾进行叙述。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在叙述时也可把反叙条件有应用题转化为顺序条件的题

目。学生复述题意的过程,也就可以了解他们理解到题义没有。这样教学,便于教师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 如“甲乙两地相距1152千米,一列客车和一列货车同时从两地对开,货车每小时行72千米,比客车快2/7,两车经过多少小时相遇?”的应用题的读题过程中,两地间的距离,客车和货车的速度就是条件,而相遇时间是本题的问题。学生阅读题目后,教师要根据条件和问题来对学生进行检查,看学生是否能找准问题的已知条件和所要求解的问题。 二、审题找出数量关系

每一个问题中都有一定的数量关系,数量关系是解答应用题的关键。在小学数学应用题中,一些数量关系是显而易见的,学生可直接根据相应的公式即可求解,而一些数量关系是隐藏起来的,需要经过二次计算方可找到。因此,在数学应用题的解题过程中,找准数量关系,更加数量关系来求解就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相应的公式或概念来找数量关系。如“方明将1500元存入银行,定期二年,年利率是4.50%。两年后方明取款时要按5%缴纳利息税,到期后方明实得利息多少元?”的应用题中,税后实得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5%),而学生在计算中就漏了时间,错误计算为“1500×4.50%×(1-5%)=64.125(元)≈64.13(元)”,根据税后实得利息的公式,可知道,要算得税后实得利息,就需乘上时间,故而因为“1500×2×4.50%×(1-5%)=128.25(元)”。

其次,要引导学生根据隐含条件来推敲出潜在的数量关系。如“一根绳子长48米,截成甲、乙两段,其中乙绳长度是甲绳的60%。甲、乙两绳各长多少米?”中,其中隐含的是“乙绳长度是甲绳的60%,把甲绳长度看作单位’1’”,由此可得到数量关系“甲绳长度+乙绳长度=总长度”,解答中设甲绳长x米,则乙绳长60%x米。于是就有+60%x=48。

寻找数量关系是解答应用题中最为关键的一步,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而引导学生对类似的数量关系进行总结,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的量÷另一个数,应该缴纳的税款叫做应纳税额,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的比率叫做税率,应纳税额=收入×税率等。 三、选择方法解答

一个问题不仅是一种方法,在数学应用题解答过程中,多种解题方法意味着不同的思路,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同时要对自己所采用的方法进行分析。

如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百分之几的问题中“某客车厂原计划生产客车5000辆,实际生产5500辆。计划比实际少生产百分之几?”的问题,问题是要求“计划比实际少生产百分之几”,实际上是求计划比实际少生产的辆数占实际产量的百分之几,把实际产量看作单位“1”,就可得到如图1所示的关系:

那么,方法1:5500-5000=500(辆)(理由:计划比实际少生产500辆)500÷5500≈9.1%(理由:计划比实际少生产百分之几);

方法2:5500÷5500≈90.9%(理由:计划产量相当于实际的90.9%),100%-90.9%≈9.1%(理由:计划比实际少生产百分之几)。不同的方法得到的结果是相同的,只不过分析过程不过。教学中,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来解决同一个问题,对学生的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具有积极意义。同时,教师也才采用变式应用题来拓展学生解题方法,即通过改变问题的已知条件或问题来引导学生多不同的方法去阶段。

学生阶段后,要引导学生对解答过程进行检查,对结果进行验证,同时,对于类似的问题,在解答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方法、数量关系等进行总结,让学生形成从个别到一般的认知,培养其概况能力。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应用题解答能力,就需以问题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在认真读题的基础上分析问题,找准数量关系,根据数量关系而选择恰当的方法作答,最后验证并总结。当然,教学中教师也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方法上予以针对性指导,让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尤其要注重通过鼓励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