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歆玥
来源:《销售与管理》2020年第04期
基于政府信息公开理论是指对政府信息公开理论的回顾分析政府审计结果,对审计结果公开的目标作出推理分析。
政府信息公开是指行政机关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制作或者获取的,以一定形式记录、保存的信息,及时、准确地公开发布。
政府信息的公开为了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获取政府信息,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建设法治政府,充分发挥政府信息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活动的服务作用。 (一)政府信息公开的第一个目标是实现决策民主化
政府与公民的信息往往是不对等的,由于公民所掌握的信息有效,甚至许多信息还是错误的,即使其趋向于参与决策,或提出自己的意见,也很有可能作出错误的判断,这样会导致公众参与失去原本的意义。只有真正实现政府信息的公开,才能使得公众获得充分有效的信息,真正参与决策,在决策时提出自己的建议,提高公众参与的积极性。因此政府信息公开的目标之一就是加强公众参与决策,实现决策民主化。
2010年学者韩双提出政府信息公开对政府而言就是让政府在阳光底下运作,让公民熟悉政府的运作机制并掌握与自身利益相关的信息。政府信息公开使政府的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同时,提高了政府自身的行政效率。
(二)政府信息公开的第二个目标是实现公民的知情权
我国的一切权力都属于人民,人民能够通过各种形式对国家的各类事物进行管理,享有知情权。但是由于政府与公众逐渐信息的不对等,人们很难了解到政府工作的实际情况,政府信息公开通过政府信息向公众公开,使得公众能够更好地了解行政权力的行使状况,保障公民获取政府信息,了解政府工作,是保障公民知情权的重要途径。因此实现和保障公民的知情权是政府信息公开的重要目标之一。
2010年学者蒋冠指出,政府有责任公开自身所掌握的不涉及个人隐秘、国家机密与商业秘密的信息,使之能为广大社会公众所获取,从而保障公民对政府信息的知情权。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政府信息公开的目标是实现政府决策的民主化,实现政府信息价值,保障公民的知情权。
基于信息经济学理论是指对信息经济学理论的回顾分析政府审计结果,对审计结果公开的目标做出推理分析。
信息經济学可以分为宏观和微观两种,宏观信息经济学主要是在信息技术发展的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而微观经济学则是主要研究信息在提高市场经济效率中的作用。
2015年学者朱靖提出信息经济学是研究信息占主导地位的经济问题的经济学,是信息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一门研究信息的经济现象及其运动变化特征的科学,批判了新古典经济学的完全信息假设,主要分为广义信息经济学和狭义信息经济学。
传统经济学认为,每一位市场的参与者都对商品的全部信息了如指掌,获得信息不需要付出任何代价。在这种假设之下信息不会对市场产生任何影响,价格反映了一切。信息经济学则认为搜寻获取信息是需要付出成本的,在现实世界中,个人能够获得的信息是有限的,在很多情况下,信息可能不完全甚至失真。信息经济学则抛弃了信息完全的假设,使得经济学理论取得了重大的发展。
(一)信息经济的第一个目标是减少信息的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是指在交易的过程中,各人所拥有的信息不同,一些人拥有其他人无法拥有的信息,不对称的信息可能导致代理人问题。在政府和公众之间,政府明显拥有着比公众更加有利的信息,在政府活动中,很可能由于自身的利益导致公民的利益受损。而公众由于无法了解政府的工作信息,就无法对政府进行完全的信任。信息经济学通过对于信息的成本效益,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等方面进行研究,尽量减少政府与人民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减少人民与政府的矛盾。因此,减少信息不对称是信息经济学的目标之一。
2019年学者程思雨指出微观信息经济学也可称作不对称信息经济学,它主要是基于不完整以及不对称的信息的应用,是规范不对称信息市场,保证相对公平的有效工具。 (二)信息经济学的第二个目标是促进经济转型
信息产业在五十年代以来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信息对经济的影响日益明显。在信息化极为发达的我国社会,信息产业将会成为经济的关键。在信息经济学中,通过对于信息的经济效果、信息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等方面的研究,指出信息对于生产力的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因此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是信息经济学的目标之一。
2015年学者肖拥军、王伟玲提出,信息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通过企业持续全面的创新, 合理有效地利用资源,促进科技、经济、社会、环境的和谐统一,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信息经济的目标是减少信息的不对称,促进经济转型。
信息泛指人类生活中传播的各种内容,人类可以通过不同的信息区别事物,认识和改造世界。信息经济学主要研究信息的成本价格,研究其对于经济市场的影响。审计作为市场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随着经济的深入发展不断完善自身。审计结果作为重要的审计信息,在市场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与其他的经济信息发挥着一致的作用。
综上所述,审计结果公开的目标应当符合信息经济学的目标。即审计结果公开的目标是减少信息不对称,促进经济转型发展。 (一)研究结论
维护民主政治,实现决策民主化。我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利都属于人民,而政府的行为都应当以人民作为出发点和立足点。加强对于政府审计结果的公告,能够将政府的相关活动和财政财务收支行为的真实、合法、效益性公之于众,使得各级政府在做出行政行为时受到一定的约束。同时也能够让心存侥幸但还未实施的相关人员得到警醒,及时悬崖勒马,规范自身的行为,提高素质。另外审计结果中包含着从各个层面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且提出了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审计建议,根据这些信息政府能够及时调整政策,提高领导决策水平,维护人民的利益,深化民主政治。
将政府审计的结果进行公开,能够使得公民对于政府的工作更加了解,对于颁布的政策有更深的理解,能更好地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使得政府的政策更加符合人民的意愿,维护人民利益。
保障公民的知情权,提高积极性。政府审计结果的公开使得公民对于政府的工作情况更加了解,加深了政府和公民间的信息沟通渠道,促进政府的透明度,保障公民能够了解和获取信息,使公众享有充分的知情权。同时微博等移动媒体的兴起使得审计结果公开的渠道得到了很大的拓展创新,加强了政府与公众之间的双向沟通,使得政府能够及时得到公众对于政府工作的反馈,并及时做出应对,以此提高公众参与的积极性。
减少信息不对称,提高社会共享度。政府所掌握的信息远远高于公众能够得到的信息,公众无法完全了解政府行为。在这种情况之下,公众往往无法完全信任政府,从而导致政府和公众之间的各种矛盾产生。通过公开政府审计的结果,使得公眾能够得到更加全面、正确的信息,减少双方信息不对称的情况,避免产生代理问题。除此之外,审计结果中包含了政府财政财务收支、政策执行情况、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等等,以及其中所出现的问题,公众、
组织等可以及时了解这些信息,避免资源的浪费,促进各行各业的交流合作,提高了社会的共享度。
此外,由于政府审计结果的公开,政府机关的相关工作进展和状况会公之于众,在无形中督促着政府机关改善其工作情况,提高效率,避免“磨洋工”的情况出现。 (二)政策建议
从上述的分析中,笔者以为政府审计结果公开的目标首先应当立足于维护民主,提高政府的效率。为了实现审计结果公开的目标,我们应当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首先,应当在相关的审计法规中做出明确的要求。例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准则》等文件中指出审计结果公开的目标是维护国家民主,提高政府效率。
其次,在审计的工作过程中,对于结果公开的流程进行明确的规定,在公开的方式、范围、形式等方面做出具体的规范,提高审计结果公开的质量。
最后,审计工作人员以及其他政府工作人员应当提高对于审计结果的认识,了解审计结果对于政府工作的重要性,提高审计结果的利用率。随着推进审计结果公开的行动继续,国家审计事业必将进一步发展。
本文作者就读于南京审计大学,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审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