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桂林山水教案(精选多篇)

2021-10-23 来源:好走旅游网
桂林山水教案(精选多篇)

第一篇:桂林山水教案 《桂林山水》教案 张振平 一、教材分析

《桂林山水》人教版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第八册第一单元中的第2课。课描绘了桂林山水的旖旎风光,赞美了祖国的锦绣河山.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课按先总起、后分述、再总结的顺序分为4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写桂林山水甲天下,作者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的原因。第2、3自然段分别写了桂林的山、水的特点,先写漓江的水静、清、绿的特点,接着写桂林的山奇、秀、险的特点。第4自然段写了作者观赏桂林山水所获得的总的印象。语言优美流畅。 二、教学目标

(l)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景,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美的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课,基本完成背诵。

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

二、三两个自然段分别具体描绘了桂林水、山的特点,是全的主体,也是重点。上课中通过加强朗读,使学生与作者达到共鸣,感受桂林山水的美丽。 四、教法

1、举一反三法:第2、3自然段结构相似、教学要求相同,运用举一反三法,让小组自学,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2、朗读体会法:通过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朗读,帮助学生体会语言的优美,感受作者对桂林山水的赞美之情,同时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语感训练。 五、说教学程序

(一)创设意境,导入新课。

上课一开始,先让学生描述自己所游览过的地方,然后通过播放桂林山水图片,教师用充满激情的导语创设优美的情境,把学生引入课,激发他们的学习

第 1 页 共 18 页

兴趣,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二)播放课录音,整体感知。 1、掌握课总分总的结构

2、理解“桂林山水甲天下”是什么意思? (三)举一反三学课,品词赏句悟感情。 1.精读第二自然段。

(1)自由朗读课了解漓江水的特点 (2)教师设计一组举一反三的句子训练 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还可以怎样

(3)通过教师读、学生试读、指名读、比较读等多种形式有感情地朗读这组句子,体会漓江水奇异的美。

(4)掌握作者所采用的排比,比喻的修辞方法包括作比较的写作手法。 2.,放手让学生自学第三自然段,了解桂林山的特点。

通过不同方式,不同语气读山奇的特点(请关注 :ww.hao.om),让学生实现个性化的学习,明白读书要有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3.拓展训练,在优美的桂林风景中让学生自由选择背课,编小诗,写导游词等不同方式,深入感悟桂林山水的美,形成自己的知识积累与升华和情感的体验。

4.通过教师出示郭敬之的《桂林山水歌》实现课外的延伸。

最后在作业的选留上也没简单的要求背诵课,而是结合《印象刘三姐》的大型实景歌舞的引入,让学生回家继续搜索观看,将学习从课上延伸到课下,从学校延伸到家庭,同书本延伸到络等。

本课板书,力求简单,明了,把课最关键的词句精选了出来,把章的结构显现出来,而且把桂林山水的特点也表达出来,使章的内容一下印在学生的脑子里。

第二篇:桂林山水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语下册《桂林山水》经典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说明】

第 2 页 共 18 页

本课教学,要处理教与学的关系,树立“教是为了学”的观念。在重视改进教法的同时,更要重视学法的指导;在让学生“学会”的同时,更要指导学生“会学”。本课教学,要重视语言字的学习。抓语言字的训练,做到因道学,以悟道,把语课上成真正的语言字课。 一、教学要求

1.学习课中优美生动的语言,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秀丽,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2.学习“从中心句入手”学课的方法。 3.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并积累词语。 4.有感情地朗读课,背诵课。 二、教法特点

1.本课的教学思路是:先整体后部分再整体,也就是先“整体感知,直奔中心”,接着“部分深究,逐层渗透”,最后“再现整体,深化中心”。 2.教给学生“从中心句入手”学课的方法以及抓关键词学句的方法。 3.采用先扶后放,扶放结合的方法。第二节的教学由教师“扶”, 第三节“放”手让学生自学,教师进行点拨引导。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要充分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主要步骤】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都喜欢旅游,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去桂林,看看那里的山水。桂林,是我国广西的一座美丽的城市,也是著名的游览胜地。每 1

年都有成千上万的游客前往参观旅游。为什么呢?因为桂林山水素有“甲天下”的美称。(有条件的可让学生观看桂林山水的录像片断,边看边思:桂林山水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二、直接揭示学习课的方法:“从中心句入手”学课。怎么学呢?逐一揭示操作步骤。

1.第一步,找出中心句,理解意思,说说作用。(学生默读课,找出并划出中心句)。

第 3 页 共 18 页

读后讨论交流,明确:

(1)中心句是:桂林山水甲天下。

(2)用抓关键词的方法理解句意:先学懂“甲”的意思,再理解全句的意思:“桂林山水天下第一。”

(3)这句话点明了全的中心,写出桂林山水的秀丽,也抒发作者赞美桂林山水的感情。

2.第二步,围绕中心句,了解内容,理清思路。

先指名读课,思考:章围绕中心句写了哪些内容?是怎样一步一步写的? 读后讨论交流,明确:

(1)课围绕中心句写了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

(2)先总的介绍“桂林山水甲天下”,再具体描写漓江的水是怎样的水,桂林的山又是怎样的山,最后写游览桂林山水总的印象和感受。(据此给课分段,理清思路,按“总起—分述—总结”的方法分段。) 3.第三步:围绕中心句,学习词句,领悟感情。

默读思考:从哪些词句能看出漓江的水“甲天下”?课写了漓江水的哪些特点?用什么方法写的? 读后讨论交流,明确:

(1)大海的水“波澜壮阔”,很美;西湖“水平如镜”,也很美。 可作者说“从没见过漓江这样的水”,说明漓江的水胜过大海和西湖,比大海、西湖更独特,更美丽。是用“比较”的方法写出漓江的水“甲天下”。 (2)漓江的水有“静、清、绿”三个特点。写“静”,是通过人的“感觉”来写的——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写“清”是从“视觉”的角度写的——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写“绿”是用“比喻”把内容写具体的——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结合教学比喻句,知道句中把漓江的水比作绿色的翡翠。)

(3)个别读,引读,要读出感情。(特别注意三个“啊”的读音:真静啊nga.真清啊nga,真绿啊ya)

(4)书面完成课后练习第一题的第一张表格。

第 4 页 共 18 页

三、指导学生用学习第二节的方法自学第三节课。

思考题是:从哪些词句中能看出桂林的山美得“甲天下”?课写了桂林山的哪些特点?用什么方法写的?

自学后讨论,教师引导,结合进行朗读指导,明确:

(1)作者先用“比较”的方法写出桂林的山胜过泰山和香山,说明桂林的山“甲天下”。

(2)再用生动的比喻描写出桂林的山“奇”。(结合看图,理解“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并理解“奇峰罗列,形态万千”的词意。)

(3)同样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描写桂林的山“秀”。(结合看图解释:翠绿的屏障。)

(4)桂林的山很“险”,抓“危峰兀立”,“怪石嶙峋”等词语,领会山势之险。

(5)结合学习比喻句,分别说出在这些比喻句中各把什么比作什么? (6)反复诵读课,特别注意三个“啊”的读音:真奇啊(ya),真秀啊(wa),真险啊(na)。读后完成课后第一题的第二张表格。 四、学习课第四节,重点领会句子的意思和作用。 1.学习重点句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先学懂词意:舟,指小船;碧波,碧绿的波浪;画,画卷;游,游览。再学懂句意:小船行驶在碧绿的江面上,人像在美丽的画卷中游览。句子形象地写出桂林山水的无比秀美。也抒发了作者赞美桂林山水的情感。 2.句子的作用

与开头“桂林山水甲天下”一句照应,并有总括全的作用。 五、听全录音。

再次领略桂林山水的奇丽体会课中所描绘的意境,领会作者对桂林山水的赞美之情。 原

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我们乘着木船荡漾在漓江上,来观赏桂林

第 5 页 共 18 页

的山水。

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 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到下来。

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第三篇:桂林山水教案

同学们!我们都听说过一句话: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句话描写的是苏杭的美景。可是中国是一个神奇的地方,她的美丽并不只是体现在苏杭,还有山水甲天下的桂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桂林山水的世界,去体验她的美丽吧!

在学习本课之前,我们首先要知道一个字的意思,那就是“甲”。甲是什么意思呢?让我们先欣赏一组图片后再做回答吧! 一、导入课,学习首节。 1、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甲”是什么意思?请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意思。

2、为什么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呢?桂林的山水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呢?下面我们就一同去桂林游览一下,让我们一起走近桂林的山,走近桂林的水,相信游完后,你会有一个满意的答案的。 二、初步感知桂林的山水。

先让我们伴着优美的音乐,来欣赏一组精彩的桂林山水图片。 演示:“配乐欣赏”。

第 6 页 共 18 页

欣赏同时教师做以下字说明:桂林的山美,水也美,瞧!青山浮水,绿水映山,这山,这水是那么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共同构成了桂林甲天下的美景。 这是螺蛳山,它多像是一只倒扣着的大海螺啊! 象山的夜景多美丽啊!

这是苹果山,它像不像一只又大又圆的苹果。 烟雨朦胧的漓江,又是另一番景象。

这是雪狮岭,一只多么伟武的大狮子啊,仔细看它的眉眼都依稀可辨呢!绿山绿水,让人觉得像走进了仙境。 嗬!一只多么逼真的大骆驼! 美丽的象山,它可是桂林的象征哟! 二、加深对山水特点的理解。

一)让我们从桂林的美景中回来,回到课中,先来了解美丽的漓江。 1、介绍漓江:如诗如画的漓江是桂林山水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发源于桂林市东北兴安县的猫儿山,它如同一条秀丽的玉带般一路流经桂林、阳朔,一直到桂林东南部的平乐县,全长有170多千米。

如诗如画的漓江之所以这么美丽,是因为它有三个特点,你们能在课中找出吗?结合学生回答[板书:(静、清、绿)] 学生齐读描写三个特点的句子。 2、静。

1)请大家来看插图:看,漓江的水是那么静,水面上几乎没有一丝波纹,简直就像是......,你能不能用一个比喻句来形容一下漓江水的静? 演示:“桂林的水”。(点击略缩图可放大)让大家体会漓江不的静。(漓江的水多静啊,像不像一面镜子?山的影子是那么清晰地投在水中。) 2)朗读指导:漓江的水多静啊,你能把有关句子读一读吗?朗读指导。(注意“真静啊”,作者发自内心的由衷的赞叹) 3)在多次指名读后齐背。 3、清。

1)漓江的水很清,(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到底清到什么程度呢?书上只有

第 7 页 共 18 页

概括的字介绍,大家肯定觉得不够形象!想知道漓江的水到底清到什么程度吗?

2)先请大家来看一幅图片,演示“水中倒影”(在课件中把鼠标放在两幅图片的中间,会出现详细的说明字。通过这幅图片的欣赏,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漓江水的清。)

3)看了图片,大家对漓江水的“清”有了很直观的感受,让我们再来看一组具体的数字吧?

演示“对比图”: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漓江的水整整比黄河的水清了1000倍,漓江真可谓是水清见底,游鱼可数,景色如画。

4)朗读指导:漓江的水清不清?那么我们该怎样朗读来表现呢? 5)齐背。 4、绿。

1)“无瑕的翡翠”是什么意思?

2)演示:“半边渡”(在课件“桂林的水”部分中,还有其它的图片,教师可根据需要展示,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桂林水的三个特点。)

桂林这里的气候温暖湿润,有利于植物的生长,所以山上长满了绿色植物,山是绿的,把水也映绿了,看,多绿的水,像不像无瑕的翡翠? 5、连读描写三特点句子。 这是几个句子?一个还是三个?

简要说明本自然节首尾两句,齐读全段。

6、本节小结,演示:连续欣赏。(在课件“桂林的水”部分点击画面中间的动画。)

二)了解桂林的山。

1、过渡:漓江的水那么静、那么清、那么绿,真是太美了,不过你可别只顾了低头看水,而望了抬头看两岸美不胜收的山呀!桂林山的特点是什么呢? [板书:(奇、秀、险)] 2、奇。

1)齐读“奇”一句。

第 8 页 共 18 页

演示“桂林的山”:“象山”、“骆驼山”、“苹果山”、“雪狮岭”。(欣赏这些图片时,把鼠标放在图片的中间部分,会有说明字出现,如不想让学生看到,请不要把鼠标放在中间)语言补充:朝板山、九马画山、八仙过海、月亮山、孙悟空吃仙桃等等。(需要有关这些山的字说明,请到我的专辑中下载) 其实又岂止是这些,桂林奇特的山看也看不完,说也说不尽。此时此刻在我们的心中只有七个字,那就是“桂林的山真奇啊!” 2)指导朗读。

2、结合七幅图片,让学生理解山之“秀、险”。 3、连读三个特点的句子。

三、理解“连绵的画卷”,总体了解桂林山水。 1、教师接读:(这样的山......连绵的画卷)

“这样的山、这样的水”指哪样的山、水?(围绕、倒映)再加上......,真是美上加美,秀中添秀,像走进这哪儿? 2、理解“连绵的画卷”。 [板书:连绵的画卷]

什么是“画卷”,“连绵不断”是什么意思? 演示:地图。

由桂林到阳朔83千米的漓江,像一条青绸,如一条绿带,盘绕在两岸万点峰峦之间。一路上风光奇丽,奇峰夹岸,青山浮水,碧水萦回,真犹如一幅百里的画卷。说它是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一点也不过份。 3、齐读全段。

4、“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5、再次演示:“配乐欣赏”:看看你有没有在“画中游”的感觉。 四、《桂林山水歌》

桂林的山水如诗如画,下面老师要为你们介绍一首诗《桂林山水歌》,这是诗是著名诗人贺敬之写的。我们一起来看看诗人眼中的桂林山水是怎么样的。 演示:“桂林山水歌”,结合学生特点运用灵活的手段,让学生通过读感受诗中桂林山水的美。

第 9 页 共 18 页

五、总结升华。

1、本写了什么?表现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2、你游过桂林吗?你游过什么地方?(让学生畅所欲言,赞美祖国美丽的山河)桂林美景83千米,一幅多么宏伟的连绵的画卷啊,可这83千米,在我们伟大的祖国960万平方千米的国土上,它又是那么微不足道,我的祖国美丽的山河又岂止在于桂林山水,像刚才大家说的......,都是我们美丽山河的组成部分,我们的祖国是多美丽,我们为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美丽的国家而感到自豪。

3、欣赏“带”字:最后老师请你们来欣赏桂林最精彩,最奇特的一道风景线。演示:“鉴山楼石刻”

让学生根据课件提出的问题充分讨论,找学生代表来回答,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结合学生回答,总结结束全课。

桂林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东北部,桂林以盛产桂花,桂树成林而得名。桂林一带,奇峰突起,怪石峥嵘,江流弯转,岩洞幽深,其岩溶奇观为世所罕见,故有“桂林山水甲天下”之美誉。

由于石灰岩地形发育,加上地下水的溶蚀,使桂林诸山平地拔起,奇峰罗列,犹如竹笋、翠屏、巨象、骆驼等,形象万千,景色秀丽,尤以象鼻山最为酷肖。桂林山多岩洞,洞内由石乳、石笋、石柱、石幔、石花组成各种景物,奇状异态,琳琅满目。

漓江是桂林的主要河流,与西来的阳江汇合,流水清澈,游鱼可数,像玉带般旋绕城区。桂林之阳朔沿江一带,群山峭拔,绿水迂回,青山腹水,景色清幽,构成长达百里的美丽图画。

桂林不但风景秀丽,而且名胜古迹众多。古往今来,许多名人都为桂林山水写下了赞美之词,留下两千多件石刻题记,使桂林的山水同时成为珍贵的物宝库。(唐代大诗人韩愈就曾以‘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的诗句来赞美它。) 第四篇:桂林山水教案 1、桂林山水

第 10 页 共 18 页

教学目标

1.仔细看图和理解课,使学生了解桂林山水独特的美,引导学生感受祖国锦绣河山的壮美,陶冶爱美的情趣,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掌握本课主要词语:无瑕、峰峦雄伟、奇峰罗列、形态万千、危峰兀立、连绵不断等。认识排比句。注意分号的用法。 3.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进一步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并在观察中展开合理的想象。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背诵课。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桂林山水独特的美,理解课的中心思想。

2.进一步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并在观察中展开合理的想象。 3.有感情地朗读课。背诵课。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祖国的山河非常秀丽,在祖国的大地上有许多名山大川。你们去过哪些名山大川?没去过听说的也可以。(请同学们说)你们听说过我国广西省内有个桂林市吗?有谁知道这里最吸引人的是什么?为什么?的确,桂林山水比我们刚才说的这些名山大川更有一番独特的美,她是世界闻名的游览胜地。这里的山青、水秀、洞奇、石美,那么究竟山有多青、水有多秀、洞有多奇、石有多美?今天,让我们通过《桂林山水》这篇课的学习,来领略一下桂林风光吧!

(二)出示课件观察彩图。

老师来给同学们做导游,让我们一起来游览桂林山水吧! 请同学们看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这幅图的主体是什么?

(指导学生在观察中要分清主次,能抓住主体进行重点观察。)

第 11 页 共 18 页

(2)应该按怎样的顺序观察画面? (由远及近、由主到次。)

(3)按观察顺序说说画面上有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看到这些景物使你产生了哪些联想?有何感受?

(引导学生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进行观察,注意水的清澈、山的奇特,边观察边想象,使学生的形象思维得到发展。)

(4)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请二三名同学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观察后的感受,教师给予适当的指点。 (三)教师读课。 (四)学习课第1、2段。 1.学习生字、新词。

(1)拼读,记住不读的字音。如:“峦” “翡”。

(2)分析字的结构,记住容易写错的字形。如:“瑕” “筏”。 (3)查字典,理解字义。 (4)读课后词语,了解词意。 2.默读课,说出各段段意。 3.学习第1段。

人们说“桂林山水甲天下”。“甲”是什么意思?(板书:甲天下)“甲”是第一位的,超过其他的。桂林山水天下第一。 4.学习第2段。 (1)默读并思考:

桂林的水有什么特点?(边默读边画出描写桂林水的特点的句子。) ①“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说说你是怎样体会这句话的?

(听不到水流动的声音,看不到水流动的样子,静啊,使人感到周围一片宁静。) ②怎样描写水清的? ③描写水绿时,中怎样比喻的? (板书水:静清绿)

(2)指名读课第2段,体会桂林水的三个特点。

第 12 页 共 18 页

(3)认识排比句。

(中描写桂林水的三个特点,运用了三个分句,这三个分句都是写桂林的水美。课把这些意思密切关联的句子排列成结构相同的一串句子,我们管这样的句式叫排比句。) 请同学反复读排比句。

齐读。(女生读第1分句;男生读第2分句;男女生齐读第3分句,逐渐加强语气,体会排比句的作用。) 请同学说说排比句的作用。

(加强句势,给人的印象鲜明、深刻。) (4)讲分号。

(这三个分句是并列的,所以中间用分号,分号的停顿时间比句号稍短一点。)

(5)指点烘托的写作方法。

第2段开始,作者先写大海、西湖,再写漓江,这一段主要是写桂林的水美,为什么要写“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波澜壮阔”是雄伟壮丽的美,“水平如镜”是宁静柔和的美,两者都很美。而漓江水更有它独特的美,它的静、清、绿,是其他江湖无法相比的,所以作者说:“从来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 突出了桂林的水甲天下。 (五)齐读第1、2两段。 (六)作业:读课,找排比句。 第二课时

(一)老师引导学生,仿照学习第2段的学法自学第3段。

1.学生默读课,看彩图,思考:桂林的山怎么美?(边读课边用“——”在书上画出不懂的语句。) 2.学生质疑,老师解释。

(引导学生结合观察图画,联系生活积累理解“拔地而起”“奇峰罗列”“形态万千”“各不相连”“危峰兀立”“怪石嶙峋”的意义。)

第 13 页 共 18 页

3.为这段分层,说出每层的意思。

4.画出描写山的特点的句子,反复读,理解句子的意思。 5.小组讨论:

(1)读出描写桂林山的特点的三个排比句。说说对排比句作用的理解。 (2)课是怎样描写桂林山的“奇”的?

(3)“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鲜丽”,你是怎么理解的? (4)“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作者为什么要这样描写?

6.老师小结:桂林山的特点:奇、秀、险。(板书山:奇 秀 险) (二)学习最后一段课。 1.指名学生读最后一段。

2.“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的一种景象? (山水相依,互相辉映,美如画卷。)

3.想一想,这段与课开头第1段有什么关系”?在全中起什么作用? 4.齐读最后一段课。

(三)再读课、评议欣赏、领悟意境美。

1.看图,再次听配乐录音,展开对桂林山水无比美的想象。 2.讨论。

你觉得课中哪些地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为什么?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指导背诵课。 (四)作业:背诵课。 【板书设计】 1、 桂林山水 总:甲天下 分:水: 静清绿 山: 奇秀险 总:连绵不断的画卷

第 14 页 共 18 页

第五篇:桂林山水教案及反思 教学目标:

1.初读课,了解课内容。

2.学习课1、2自然段,了解桂林山水总的特点和漓江水的特点。 3.对照课观察图,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手法。 教学准备:相关的资料及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桂林山水》这一课。桂林是世界闻名的游览胜地。那里的山青,水秀,洞奇,石异,园美。 桂林山水甲天下 道出了她独特的美和人们对她的由衷赞叹。 1.出示书中插图; 2.播放《桂林山水》录像; 3.教师读课; 4.学生谈谈感受。

(二)学生自由读课,扫读生字词。 开火车认读。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大家思考:中哪些词语引起我们对桂林山水的向往呢?这一段在全起了一个什么作用?

2.重点体会 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提示:这里的 都 字,道出了桂林山水在人们心中的位置。那么,桂林山水是不是人人赞美呢?还要我们在亲身感受后才能得出结论。 甲天下 就是天下第一,本段作者抓住了桂林山水总的特点,在中起了总起的作用。)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朗读第二自然段,思考: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

2.默读课,用笔画出漓江水的特点,想一想课是怎样把这些特点写具体的。 3.交流讨论

静: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感觉)

第 15 页 共 18 页

清: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视觉) 绿:仿佛是一块无瑕的翡翠。(想象) 板书:

3.体会词语和句子。

投影: 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这是什么句?说说 无瑕、翡翠 的意思。

(这是比喻句,从色彩和质地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美。无瑕:没有一点斑点,非常纯净;翡翠:一种绿色的硬玉,有光泽。)

4.练习朗读,读出漓江水的美来,读出对漓江水喜爱赞美之情。 5.检查朗读,注意指导 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 中 啊 的正确读法。 (四)作业:

1.背诵第一、二自然段。 2.朗读第三、四自然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第三、四自然段,了解桂林山的特点。 2.背诵全。

3.检查生字、新词。

4.总结作者的观察方法和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三自然段

1.读,看桂林的山与别处的山有哪些不同?把桂林山的特点画下来。 特点:奇(拔地而起,形态万千) 秀(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 险:(危峰兀立,怪石嶙峋)

2.结合课解释: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奇峰罗列、形态万千;屏障;危峰兀立、怪石嶙峋。

拔地而起:指桂林的水不像一般的山逐渐高上去,而是仿佛从地面上突然高

第 16 页 共 18 页

出来的似的。拔:高出、超出。

各不相连:指桂林的山不像一般的山连绵起伏,接连不断。而是各自都平地崛起,互不相连。

奇峰罗列:罗列:排列。奇形怪状的山峰沿江排列 形态万千:各有各的样子。有的像,有的像……

屏障:起遮挡作用的东西。指桂林的山像屏障似的遮挡着这一带。 危峰兀立:高高的山峰直挺挺地耸立着。危:高,兀:高高突起。 怪石嶙峋:奇形怪状的石头,重重叠叠的样子。

3.练习朗读(可小组中互相读)读出桂林山的特点和喜爱之情。 板书

4.小结:作者在观察桂林山时用了什么方法?描写时又用了什么方法? 观察:抓特点。观察时注意了山的形与色并进行了丰富的想象。 描写:运用比较的方法突出了桂林山的特点,比喻句、排比句式的使用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形美、色美,使人读起朗朗上口,富有诗韵。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

朗读第四自然段。想象一下: 这样的山围绕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 是怎样的一种景象?体会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的感觉,然后说一说。

(三)检查生字预习。 (四)指导背诵 1.朗读练习。

2.熟读后再练习背诵。背诵时先求熟练,后求有感情。 (五)指导课后思考·练习第三题。 (六)作业 1.抄写字、词。

2.背诵全。3、预习《记金华的双龙洞》 [反思]

《桂林山水》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作者紧扣桂林山水的特点,叙述了桂林

第 17 页 共 18 页

山水的

秀丽多姿。章谴词造句严谨,诗化的语言耐人寻味,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桂林山水的一片深情。我设计的这堂课,旨在通过学生多种形式的读和感悟,让学生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美,体会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在读和赏析中,让学生达成共识:山水相依,自然是和谐的。我们置身于这样的美景中,心旷神怡,人与自然也是和谐共存的。

创设情境,提升感悟。这节课的伊始,我组织学生交流了大量桂林的山和水的资料。初读了课,我就请学生谈谈对桂林山水的感受,学生停留在一个“美”字上。因为绝大多数学生没有去过桂林,所以我介绍桂林风光的图片,学生欣赏后请他们用上“赞叹—描述”的方法,夸一夸桂林的山和水。有了直观的感受,学生的感悟自然更深。

入情入境,感情朗读。 桂林的水独一无二,桂林的山与众不同,都很美。但每个人的感受是不一样的,所以我请学生在两者之间选择其一,自己去读去感悟,说说喜欢的理由。当学生感悟得很不错,能用声情并茂的朗读来表现他感受到的美时,就追问学生:你是怎么读的?朗读时,你感悟到些什么?或是问其他的学生:听了他的朗读,你觉得他是怎么处理的,才读得这般?经过学生的讨论,谈自己的感悟后,学生逐渐入情入境,对本的感悟更深,朗读起来也十分投入,深深地陶醉在桂林山水的美景中。

直抒胸臆,激发创作。一起赞赏了桂林山水后,出示贺敬之热情洋溢的《桂林山水歌》,请想读的学生自由站起来,和老师一起朗读,抒发积蓄在心头的对桂林山水的赞美之情。课堂上,绝大多数同学站起来和我一起读了这首诗,我们声情并茂的朗读将课堂推入了一个高潮。而后,我请学生试着吟一首小诗或写几句话,表达自己的感受。有了图片的观赏,课的描绘,《桂林山水歌》的燃情,学生对桂林山水的喜爱、赞叹便自然地喷发了出来。

第 18 页 共 18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