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实验16、线路编译码_

2020-08-23 来源:好走旅游网
实验 16 线路编译码

、实验目的

1. 2.

掌握 AMI 、 HDB3.CMI 码编译码规则; 了解 AMI 、 HDB3.CMI 码编译码实现方法;

、实验原理

1. CMI 码编码原理

CMI 码是传号反转码的简称,与曼彻斯特码类似,也是一种双极性二电平码,其编码规则:

“1”码交替的用“ 11“和 ”“00”两位码表示; “0”

2. AMI 码编码原理

AMI 码的全称是传号交替反转码。这是一种将消息代码 0 (空号)和 1 (传号)按如下规则进

行编码的码:代码的 0 仍变换为传输码的 0 ,而把代码中的 1 交替地变换为传输码的+ 1. -1.+

1. - 1⋯,如下图所示:

图 16-2 AMI 编码形波

由于 AMI 码的信号交替反转,故由它决定的基带信号将出现正负脉冲交替,而0 电位

保持不变的规律。由此看出,这种基带信号无直流成分,且只有很小的低频成分,因而它特别 适宜在不允许这些成分通过的信道中传输。

从 AMI 码的编码规则看出,它已从一个二进制符号序列变成了一个三进制符号序列,

而且

也是一个二进制符号变换成一个三进制符号。把一个二进制符号变换成一个三进制符号所构成的码 称为 1B /1T 码型。

AMI 码除有上述特点外,还有编译码电路简单及便于观察误码情况等优点,它是一种基本的 线

路码,并得到广泛采用。但是, AMI 码有一个重要缺点,即当它用来获取定时信息时,由于它 可能出现长的连 0 串,因而会造成提取定时信号的困难。

为了保持 AMI 码的优点而克服其缺点,人们提出了许多改进的方法, HDB3码 就是其中有代表 性的一种。

3. HDB3 码编码原理

HDB3 码是三阶高密度码的简称。 HDB3 码保留了 AMI 码所有的优点(如前所述) ,还可将连

“0”码限制在 3 个以内,克服了 AMI 码出现长连“ 0”过多,对提取定时钟不利的缺点 。HDB3 码的功率谱基本上与 AMI 码类似。由于 HDB3 码诸多优点,所以 CCITT 建议把 HDB3 码作为 PCM 传 输系统的线路码型。

如何由二进制码转换成 HDB3 码呢?

HDB3 码编码规则如下:

)1 二进制序列中的“ 0”码在 HDB3 码中仍编为“ 0”码,但当出现四个连“ 0”码时,用取代

节 000V 或 B00V 代替四个连“ 0”码。取代节中的 V 码、 B 码均代表“ 1”码,它们可 正可负 (即 V+=+1,V- =-1,B+=+1,B-=-1)。

)2 取代节的安排顺序是:先用 000V ,当它不能用时,再用 B00V。000V 取代节的安排要满足

以下两个要求:

(1)各取代节之间的 V 码要极性交替出现(为了保证传号码极性交替出现,不引入直流成 份)。

(2) V 码要与前一个传号码的极性相同(为了在接收端能识别出哪个是原始传号码,哪个是 V 码?以恢复成原二进制码序列) 。

当上述两个要求能同时满足时,用 000V 代替原二进制码序列中的 4 个连“0”(用 000V+或

000V-);而当上述两个要求不能同时满足时,则改用 B00V(B+00V+或 B-00V-,实质上是 将取代节 000V 中第一个“ 0”码改成 B 码)。

)3 HDB3 码序列中的传号码(包括“ 1”码、 V 码和 B 码)除 V 码外要满足极性交替出现的原

则。

面我们举个例子来具体说明一下,如何将二进制码转换成 HDB3 码。 二进制 1 1 0 B+ 0 0 0 0 0 V+ 1 -1 0 0 0 0 0 0 0 V- 1 +1 1 -1 0 0 0 0 0 0 HDB3 +1 -1

图 16-3 HDB3 编码形波 从上例可以看出两点:

( 1)当两个取代节之间原始传号码的个数为奇数时,后边取代节用 000V ;当两个 取代节 之间原始传号码的个数为偶数时,后边取代节用 B00V

(2)V 码破坏了传号码极性交替出现的原则,所以叫破坏点;而 B 码未破坏传号码极性交替 出现的原则,叫非破坏点。

虽然 HDB3 码的编码规则比较复杂,但译码却比较简单。从上述原理看出,每一个破坏符号 V 总是与前一非 0 符号同极性(包括 B 在内)。这就是说,从收到的符号序列中可以容易地找到破 坏点 V 于是也断定 V 符号及其前面的 3 个符号必是连 0 符号,从而恢复 4 个码,再将所有-1 变 成+ 1 后便得到原消息代码。

本实验平台 AMI / HDB3 编码有 FPGA 实现,并通过运放将编码的正向和负向合成 AMI/

HDB3 信号;译码电路首先将收到的信号经运放和比较器转换成正向和负向信号,再经 FPGA 提取

位时钟 并译码;

HDB3 码的编译码规则较复杂,当前输出的 HDB3 码字与前 4 个码字有关,因此 HDB3 编译码

延 时不小于 8 个时钟周期。(实验中为 7 个半码元)

4. 实验框图及功能

实验框图说明

图 16-4 码型变换实验框图

框图说明: 本实验中需要用到以下 2 个功能单元:

A3 编码单元:

基带信号从 2P6 输出基带信号, 2TP8 输出基带时钟(时钟速率可以设置) ,3P6 输出对

2P6 信号的码型变换结果。

A6 译码单元 :

6P2 输入码型变换的输入,将译码后的数据从 6TP3 输出。

5. 框图中各个测量点说明

2P6:基带数据输出;(可以设置 PN 序列或 16bit 数据) 2TP8:基带时钟输出;

(时钟速率可选,建议 32k 或 64k) 3TP3 :双极性信号正极输出;

3TP4 :双极性信号负极输出; 3P6 :编码输出; 6P2 :译码数据输入

6TP4 :双极性信号正极输出; 6TP6 :双极性信号负极输出; 6TP5 :同步时钟输出; 6TP3 :译码输出;

三、实验任务

1. CMI 编译码实验;

2. HDB3 编译码实验; 3. AMI 编译码实验;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1. 实验准备

(1) 获得实验权限,从浏览器进入在线实验平台; (2) 选择实验内容

使用鼠标在通信原理实验目录选择:线路编译码 实验 ,进入到线路编码实验页面。

2. CMI 码编译码实验 (1) 编码观测

通过鼠标在编码码型中选择“ CMI 码”,点击“基带设置”按钮,将基带数据设置为:

16bit ,64K,然后修改 16bit 编码开关的值。用示波器通道 1 观测编码前基带数 2P6 ,用通道 2 观测

编码数据 3P6 ;尝试修改不同的编码开关组合,观测不同数据编码数据的变化。

错误提示: CMI 码“ 0”码应该用“ 01 ”表示,实验结果中为 根据观测的编码前数据和编码后数据时序关系,分析编码时延。

10 ”表示时为错误。

FFT:

分析编码是否有直流分量?分析编码是否具备丰富的位同步信息(可设为全 0 码或全 1 码观测)?分析编码前后,信号的频谱是否发生变化?

消息码“ 1”交替用正负电压表示,消息码“ 0”用“ 01”表示,正负电平持续时间相等,所 以CMI码无直流分量。有频繁的跳变,所以有丰富的位同步信息。编码后信号幅度变大频率变 小。

(2) 译码观测

使用双踪示波器,同时观测编码前数据 2P6 和译码后数据 6TP3,观测编码前数据是否相 同。尝试多次修改编码数据,观测译码数据是否正确。

根据观测的编码前数据和译码后数据的时序关系,分析译码时延。 译码后的数据相对于编码前数据会有时延。

3. AMI 码编译码实验 (1) 编码观测

通过鼠标在编码码型中选择“ AMI 码”,点击“基带设置”按钮,将基带数据设置为:

16bit , 64K,然后修改 16bit 编码开关的值。用示波器通道 1 观测编码前基带数 2P6,用通道 2 观

测编码数据 3P6;尝试修改不同的编码开关组合,观测不同数据编码数据的变化。并记录波形。

根据观测的编码前数据和编码后数据时序关系,分析编码时延。分析编码是否有直流分量? 分析编码是否具备丰富的位同步信息(可设为长连 0 码或长

连 1 码观测)?分别编码前后,信号的频谱是否发生变化? 编码无时延。观察波形发现,当编码为 1时AMI码中的“ +1”“ -1 ”交替出现,所以 AMI码没有 直流分量。编码后信号的幅度变大,频率变小。

(2) 译码观测 使用双踪示波器,同时观测编码前数据 2P6 和译码后数据 6TP3,观测编码前数

据是否相 同。尝试多次修改编码数据,观测译码数据是否正确。

根据观测的编码前数据和译码后数据的时序关系,分析译码时延。

译码无时延。

4. HDB3 码编译码实验

(1) 编码观测

通过鼠标在编码码型中选择“ HDB3 码”,点击“基带设置”按钮,将基带数据设置为:

16bit ,64K,然后修改 16bit 编码开关的值。用示波器通道 1 观测编码前基带数 2P6 ,用通 道 2 观

测编码数据 3P6 ;尝试修改不同的编码开关组合,观测不同数据编码数据的变化。并 录波形。

FFT

根据观测的编码前数据和编码后数据时序关系,分析编码时延。

分析编码是否有直流

量?分析编码是否具备丰富的位同步信息(可设为长连 0 码或长 后,分

连 码观测)?分析编码前 信号的频谱是否发生变化?

编码有一定的时延,无直流分量。编码后信号的频谱幅度会变大,频率变小。

(2) 译码观测

使用双踪示波器,同时观测编码前数据 2P6 和译码后数据 6TP3,观测编码前数据是否

相同。尝试多次修改编码数据,观测译码数据是否正确。

根据观测的编码前数据和译码后数据的时序关系,分析译码时延。 译码无时延。

(3) AMI 和 HDB3 编译码对比 将基带信号修改为不同的基带码型,分别观测 AMI 和 HDB3,分析两种

编码的区别,并分

定时信息是否丰富,是够包含直流分量,根据结果分析 HDB3 编码的优势。

1) 将基带数据设置为全“ 1”码:观测分析 AMI 和 HDB3 码的区别;

AMI

HDB3

当基带数据全为“ 1”码时, AMI和HDB3码都是“ +1-1 ”交替出现

2) 将基带数据设置为全“ 0”码:观测分析 AMI 和 HDB3 码的区别; AMI

HDB3

当基带数据全为“ 0”码时, AMI码全为 0,而HDB3为0 0 0 +V -B 0 0 -V +B 0 0 +V -B 0 0 -V +B

3) 1000100010001000”码:观测分析 AMI 和 HDB3 码的区别; 将基带数据设置为“

AMI

AMI码为 -1000+1000-1000+1000 HDB3码也为 -1000+1000-1000+1000

4) 将基带数据设置为“ 1100001100001111”码:观测分析 AMI 和 HDB3 码的区别;

AMI

HDB3

AMI码为 -1+10000-1+10000-1+1-1+1

而HDB3码为 -1+1000+V-1+1-B00-V+1-1+1-1

5) 尝试修改其他的基带数据类型:观测分析

AMI 和 HDB3 码的区别;

AMI

HDB3 5. 实验结束

实验结束,从浏览器退出在线实验平台。

五、实验注意

1. 线路编码和码型变换:基带不要超过 256K

六、实验心得

通过本次实验我掌握 AMI 、HDB3.CMI 码编译码规则,了解 AMI、HDB3.CMI 码编译码实现方 法。对AMI和HDB的3 对比实验使我对 AMI和HDB编3 译码的了解更加深入。虽然信号的频谱分析对我有 些难度但最终还是顺利的完成了实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