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 1 第一章 总 论 ........................................................................................................................................... 2
1.1 项目建设的意义 .......................................................................................................................... 2 1.2 编制依据 ...................................................................................................................................... 3 1.3 评判目的及评判原则 .................................................................................................................. 4
1.3.1 评判目的 ........................................................................................................................... 4 1.3.2 评判原则 ........................................................................................................................... 4 1.4 评判工作等级 .............................................................................................................................. 5
1.4.1 环境空气 ........................................................................................................................... 5 1.4.2 地表水 ............................................................................................................................... 5 1.4.3 噪声 ................................................................................................................................... 5 1.4.4 生态环境 ........................................................................................................................... 5 1.5 环境阻碍要素识别和选择 .......................................................................................................... 6
1.5.1 环境阻碍因素识别 ........................................................................................................... 6 1.5.2 环境要素的分类和选择 ................................................................................................... 6 1.5.3 评判因子的选择 ............................................................................................................... 7 1.6 评判标准及评判时段 .................................................................................................................. 7
1.6.1 评判标准 ........................................................................................................................... 7 1.6.2 评判推测时段 ................................................................................................................... 9 1.7 评判内容、范畴及评判重点 ...................................................................................................... 9
1.7.1 评判内容、范畴 ............................................................................................................... 9 1.7.2 评判重点 ......................................................................................................................... 10 1.8 环境爱护目标 ............................................................................................................................ 10 1.9 评判方法和评判工作程序 ........................................................................................................ 10 第二章 工程概论 ..................................................................................................................................... 12
2.1 项目概况 .................................................................................................................................... 12
2.1.1 现有公路状况 ................................................................................................................. 12 2.1.2 拟建公路路线地理位置、走向、要紧操纵点 ............................................................. 12 2.1.3 推测交通量 ..................................................................................................................... 13 2.1.4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 13 2.2 路线选择合理性分析 ................................................................................................................ 13
2.2.1 路线方案比选原则 ......................................................................................................... 13 2.2.2 路线方案的比较及选线合理性分析 ............................................................................. 14 2.3 工程建设方案及要紧技术标准 ................................................................................................ 15
2.3.1 路基工程 ......................................................................................................................... 15 2.3.2 路面工程 ......................................................................................................................... 19
2.3.3 路面材料及料场 ............................................................................................................. 19 2.3.4 桥涵工程 ......................................................................................................................... 19 2.3.5 交叉工程 ......................................................................................................................... 19 2.3.6 其它设施 ......................................................................................................................... 19 2.3.7 要紧技术标准 ................................................................................................................. 19 2.4 工程数量及工期安排 ................................................................................................................ 19
2.4.1 要紧工程数量 ................................................................................................................. 19 2.4.2 工期安排 ......................................................................................................................... 19 2.5 工程用地及拆迁 ........................................................................................................................ 19
2.5.1 工程用地 ......................................................................................................................... 19 2.5.2 拆迁建筑物 ..................................................................................................................... 19 2.5.3 赔偿树木、苗木 ............................................................................................................. 19 2.6 取(弃)土场及施工场地的选择 ............................................................................................ 21
2.6.1 取(弃)土场 ................................................................................................................. 21 2.6.2 施工场地及便道 ............................................................................................................. 21 2.7 工程环境污染简要分析 ............................................................................................................ 22
2.7.1 施工期污染分析 ............................................................................................................. 22 2.7.2 营运期污染分析 ............................................................................................................. 23
第三章 沿线环境概论 ............................................................................................................................. 26
3.1 社会环境 .................................................................................................................................... 26
3.1.1 阻碍区域 ......................................................................................................................... 26 3.1.2 直截了当阻碍区的社会经济进展 ................................................................................. 26 3.1.3 项目直截了当阻碍区今后经济进展情形 ..................................................................... 29 3.2 自然环境 .................................................................................................................................... 29
3.2.1 地理位置、地势、地貌 ................................................................................................. 29 3.2.2 生态环境 ......................................................................................................................... 29 3.2.3 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和土质 ......................................................................................... 30 3.2.4 气象、水文 ..................................................................................................................... 30 3.2.5 地震 ................................................................................................................................. 30 3.2.6 建筑材料 ......................................................................................................................... 31
第四章 环境质量现状评判 ..................................................................................................................... 32
4.1 社会环境现状评述 .................................................................................................................... 32
4.1.1 沿线社区划分及人口结构 ............................................................................................. 32 4.1.2 沿线社会经济进展情形 ................................................................................................. 32 4.1.3 沿线居民生活质量现状 ................................................................................................. 33 4.1.4 沿线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 34 4.1.5 沿线基础设施现状 ......................................................................................................... 36 4.2 生态环境现状调查 .................................................................................................................... 37
4.2.1 沿线土壤类型及分布 ..................................................................................................... 37 4.2.2 沿线区域动、植物调查 ................................................................................................. 38 4.2.3 沿线植被类型及分布 ..................................................................................................... 39 4.2.4 沿线植被生产力评判 ..................................................................................................... 39 4.2.5 水土流失的现状 ............................................................................................................. 40 4.2.6 评判区土地利用结构现状 ............................................................................................. 40 4.3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评判 ........................................................................................................ 41
4.3.1 现状监测 ......................................................................................................................... 41 4.3.2 现状评判 ......................................................................................................................... 42 4.4 环境空气现状评判 .................................................................................................................... 43
4.4.1 沿线环境空气现状调查 ................................................................................................. 43 4.4.2 现状监测 ......................................................................................................................... 43 4.4.3 现状评判 ......................................................................................................................... 44 4.5 环境噪声现状评判 .................................................................................................................... 45
4.5.1 现状调查 ......................................................................................................................... 45 4.5.2 现状监测 ......................................................................................................................... 45 4.5.3 现状评判 ......................................................................................................................... 46
第五章 环境阻碍推测与评判 ................................................................................................................. 48
5.1 社会环境阻碍评述 .................................................................................................................... 48
5.1.1 对劳动者就业的阻碍 ..................................................................................................... 48 5.1.2 对经济进展与产业结构的阻碍 ..................................................................................... 48 5.1.3 居民生活质量的阻碍 ..................................................................................................... 49 5.1.4 征地、拆迁对社会环境的阻碍 ..................................................................................... 49 5.1.5 资源开发利用的阻碍 ..................................................................................................... 50 5.1.6 基础设施的阻碍 ............................................................................................................. 50 5.2 生态环境阻碍推测 .................................................................................................................... 51
5.2.1 施工期生态环境阻碍分析 ............................................................................................. 51 5.2.2 营运期生态环境阻碍分析 ............................................................................................. 53 5.3 地表水环境阻碍分析 ................................................................................................................ 56
5.3.1 施工期对水环境的阻碍分析 ......................................................................................... 56 5.3.2 营运期水环境阻碍分析 ................................................................................................. 57 5.4 环境空气阻碍推测与评判 ........................................................................................................ 57
5.4.1 施工期环境阻碍分析 ..................................................................................................... 57 5.4.2 营运期环境空气阻碍推测与评判 ................................................................................. 58 5.5 环境噪声阻碍推测与评判 ........................................................................................................ 64
5.5.1 施工期噪声的阻碍分析 ................................................................................................. 64 5.5.2 营运期公路交通噪声推测 ............................................................................................. 65
第六章 水土流失阻碍推测与防治方案 ................................................................................................. 70
6.1 水土流失现状评判 .................................................................................................................... 70
6.1.1 评判范畴 ......................................................................................................................... 70 6.1.2 评判标准 ......................................................................................................................... 70 6.1.3 水土流失现状 ................................................................................................................. 70 6.2 水土流失阻碍推测 .................................................................................................................... 71 6.3 水土流失防治方案 .................................................................................................................... 71
6.3.1 编制方案的依据和目标 ................................................................................................. 71 6.3.2 水土流失防治方案 ......................................................................................................... 72 6.3.3 方案实施治理 ................................................................................................................. 77 6.4 取(弃)土场、施工场地、拌合场选择合理性分析 ............................................................ 77
6.4.1 取土场位置及合理性分析 ............................................................................................. 77 6.4.2 施工场地位置及合理性分析 ......................................................................................... 78 6.4.3 拌合场位置及合理性分析 ............................................................................................. 78
第七章 环境污染防治及生态复原措施 ................................................................................................. 79
7.1 生态爱护措施 ............................................................................................................................ 79
7.1.1 植被复原措施 ................................................................................................................. 79 7.1.2 路基防护措施 ................................................................................................................. 79 7.1.3 对取、弃土场的生态复原 ............................................................................................. 80 7.2 环境空气污染防治措施 ............................................................................................................ 80
7.2.1 施工期 ............................................................................................................................. 80 7.2.2 运营期 ............................................................................................................................. 81 7.3 声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 81
7.3.1 施工期 ............................................................................................................................. 81 7.3.2 运营期 ............................................................................................................................. 81 7.4 地表水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 83 7.5 危险品运输风险措施计策 ........................................................................................................ 84 第八章 公众参与 ................................................................................................................................... 85
8.1 调查目的及内容 ........................................................................................................................ 85
8.1.1 调查目的 ......................................................................................................................... 85 8.1.2 调查内容 ......................................................................................................................... 85 8.2 调查方法 .................................................................................................................................... 85 8.3 调查范畴 .................................................................................................................................... 86 8.4 调查结果 .................................................................................................................................... 86 8.5 公众参与结论 ............................................................................................................................ 88 第九章 社会经济环境损益分析 ............................................................................................................. 89
9.1 社会效益分析 ............................................................................................................................ 89 9.2 环境效益分析 ............................................................................................................................ 89 第十章 环境爱护治理与监测打算 ......................................................................................................... 91
10.1 环境爱护治理打算 .................................................................................................................. 91 10.2 环境监测打算 .......................................................................................................................... 94 第十一章 评判结论 ................................................................................................................................. 96
11.1 工程分析结论 .......................................................................................................................... 96 11.2 环境质量现状评判结论 .......................................................................................................... 96
11.2.1 社会环境 ....................................................................................................................... 96 11.2.2 生态环境 ....................................................................................................................... 97 11.2.3 地表水环境 ................................................................................................................... 97 11.2.4 环境空气 ....................................................................................................................... 97 11.2.5 噪声环境 ....................................................................................................................... 97 11.3 环境阻碍推测评判 .................................................................................................................. 97
11.3.1 社会环境 ....................................................................................................................... 97 11.3.2 生态环境 ....................................................................................................................... 98 11.3.3 地表水环境 ................................................................................................................... 98 11.3.4 环境空气 ....................................................................................................................... 99 11.3.5 噪声环境 ....................................................................................................................... 99 11.4 水土流失阻碍推测及防治方案 ............................................................................................ 100
11.4.1 水土流失阻碍推测 ..................................................................................................... 100 11.4.2 取土场、施工场地、拌合场选择合理性分析 ......................................................... 100 11.5 环境污染防治措施及计策 .................................................................................................... 100 11.6 公众参与 ................................................................................................................................ 101 11.7 社会经济环境损益分析 ........................................................................................................ 101 11.8 总评判结论 ............................................................................................................................ 101
附件:1、****计交字[2003]974号****省进展打算委员会文件
2、****环建字[2004]10号****省环境爱护局文件 3、****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监测报告
前 言
省道****至****公路****至****段工程位于****省南部的辽源市****县,公路起于****市,经营城、中育乡、二龙山乡、仁合乡,止于****县,全长约134公里。该路是****省南部地区交通运输的大动脉,是****市与国道集锡公路的联系道路,是通化市、****县通往****的必经之路。拟建的****至****公路是省道****至****公路的一部分,本段公路贯穿于****县北部,起点位于****的建国,与已建成的营城子至辽源一级公路连接,终点位于****县市政与公路界,全长53.3km。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53号《建设项目环境治理条例》和交通部2003年第5号令《交通建设项目环境爱护治理方法》的有关规定,受****县交通局的托付,****省环科院环境评判中心承担了本项目的环境阻碍评判工作,在报告书的编制过程中,得到了****省环保局、辽源市环保局、****县交通局、省公路勘测设计院的大力协作和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第一章 总 论
1.1 项目建设的意义
1)建设该段公路是完善干线公路网布局,充分发挥国省干线公路功能的需要 省道****至****公路起自****省省会****,要紧经由伊通县、营城子镇、****镇、中育乡、二龙山乡、仁合乡,止于****县,全长约134km。目前****至营城子段为高速公路标准,营城子至建国(辽源至营城子一级公路的重复路段)为一级公路标准,****(建国)至****段为二级公路标准。拟建的****至****公路是省道****至****公路的一部分,作为通化市与省会****之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的必经路段,拟建的公路将使通化市、****县通往****市以及****省西北、北部地区以高等级公路的方式有效的连接起来,使行车往来更加方便快捷。该段公路建成后,将是继****—****—梅河口—通化—白山高速公路,****—辽源高速公路,四平—辽源—****一级公路后在我省境内的又一条高等级公路。因此,该段公路的建设不仅完善了国道、省道在辽源市的总体布局,而且对充分发挥国、省干线公路网的功能具有一定的意义。
2)建设该段公路是适应****县社会经济进展的需要
****县位于辽源市东南部,地处长白山分支哈达岭余脉,是五山一水四分田的半山区。东南部和梅河口毗邻,西南与辽宁省清源县接壤,西部与辽宁省西丰县以山为界,北与磐石市和伊通县隔河相望。****县森林繁茂,矿产资源丰富,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该县畜牧业进展迅速,养鹿历史悠久,素有“梅花鹿之乡”的美誉。
依傍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东风县工业产业结构日趋合理,经济进展后劲十足。拟建的****至****公路贯穿****县中北部地区,可为该县的社会、经济和文化交往提供便利的交通基础设施,对适应****县的经济和社会进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建设该段公路是促进小城镇进展建设的需要
****县《国民经济和社会进展“十五”打算纲要》中对公路建设提出2005年将长东线改造成一级公路,完善县城和小城镇整体功能。该公路的建设必将增加乡镇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以及餐饮娱乐的进展,促进小城镇的进展建设。
4)建设该段公路是进展旅行事业的需要
本项目南连****省南部通化市,北接****省中北部地区。****省内旅行资源丰富,通过本项目可扫瞄****净月潭景区、****电影城、****殖民遗迹、****南湖公园、****动植物园、柳河县的罗通山、通化的杨靖宇陵园、大龙湾、小龙湾、玉皇山、集安市五女峰、高句丽古迹、集安边境风光、好太王碑、将军坟等。随着公路建设的飞速进展,极大地缩短了各地之间的时空距离,为旅行业的进展制造了专门有利的条件,同时给旅行事业带来无限商机。
由上述分析可知,****县地理位置优越,资源丰富,经济进展有着一定的潜力;人口增长专门快,小都市建设和规划布局合理,市区是全县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县目前与梅河口市、辽源市、通化市由一级公路有效的连接起来,该路建成后可使****省南部的白山市、通化市、辽源市(****县)由高等级公路有效的连接,逐步完善****省公路网,有利于发挥国、省干线公路网的功能。
1.2 编制依据
(1)国家主席令2002年第77号《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阻碍评判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53号《建设项目环境爱护治理条例》; (3)国家环保总局令第14号关于《建设项目环境爱护分类治理名录》; (4)交通部2003年第5号令《交通建设项目环境爱护治理方法》; (5)交通部JTJ005-96《公路建设项目环境阻碍评判规范》(试行); (6)《环境阻碍评判技术导则》HJ/T2.1~2.3-93,HJ/T2.4—95; (7)《环境阻碍评判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阻碍》HJ/T19-1997; (8)DB22/274—2001《****省地表水水域功能分类》;
(9)****省公路勘测设计院编制的《省道****至****公路****至****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及补充报告;
(10)****省进展打算委员会文件****计交字[2002]292号《关于省道****至****公路****至****段改扩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
(11)****县交通局与****省环境爱护科学研究院签订的环评托付书;
(12)****省环保局****环建字[2004]10号《关于省道****至****公路****至****工程环境阻碍评判大纲的批复》。
1.3 评判目的及评判原则
1.3.1 评判目的
本项目工程量较大,施工期较长,同时沿线有环境敏锐点,工程的建设势必将会对周围的环境带来一定的阻碍。要紧评判目的如下:
1)通过对拟建公路沿线所涉及地区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调查,了解区域内自然环境现状,论述公路建设的必要性和对当地经济建设的阻碍。
2)通过对公路建设各个时期的环境阻碍进行推测和评判,确定对周围环境的阻碍程度和范畴,提出切实可行的减轻对环境阻碍的措施和方案,使该项目的建设对环境的阻碍程度降至最低。
3)通过对沿线水土流失情形现状调查,提出本项目建设水土保持方案。 4)从环保角度论述拟建公路选线的合理性,为工程的初步设计、环境爱护和环境治理提供科学的依据。 1.3.2 评判原则
1)严格执行国家和地点有关环保的法规、法令、标准及规范,力求做到工作深入、内容完备、数据准确、论据充分、措施具体,使评判成果具有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2)遵照(88)环建字117号文精神,充分利用现有资料,幸免重复工作,缩短评判周期。
3)坚持有针对性、科学性和有用性的原则,对项目可能产生的环境阻碍及危害给出实事求是、客观公平的评判。
4)通过类比分析和实地考察,提出最可靠、最经济、操作性强的环境爱护措施。 5)坚持经济与环境的和谐进展,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的进展,做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
1.4 评判工作等级
1.4.1 环境空气
按HJ/T2.2-93的规定,环境空气评判等级的确定应考虑建设项目的要紧污染物排放量、周围地势的复杂程度及评判区域应执行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等因素,本项目排放的空气污染物要紧来源于施工期沥青烟气和营运期汽车排放的尾气,等标污染负荷Pi<2.5×108,周围地势特点为平原,按导则规定,大气环境阻碍评判等级为三级。 1.4.2 地表水
按HJ/T2.3-93的规定,地表水环境阻碍评判级别的划分,应依照拟建项目的污水排放量、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受纳水体的规模及水体功能能要求等确定,本项目排放的污水为施工期临时搭建生活区产生的污水,排放量较小,地表水评判等级确定为三级。 1.4.3 噪声
按HJ/T2.4-1995的规定,噪声环境阻碍评判级别的划分是依照建设项目类型、所在功能区属于适用于的环境标准类别及项目建设前后噪声级变化情形确定级别,本项目建设后区域环境噪声标准适用于GB3096-93中的2类标准地区,且项目建设后噪声有明显增高,噪声评判等级确定为二级。 1.4.4 生态环境
按JTJ005-96《公路建设项目环境阻碍评判规范(试行)》的有关规定,生态环境评判范畴为公路两侧各200m内,长度53.3km,共21.3 km2的矩形区域内,工程阻碍范畴在20~50 km2之间,按HJ/T19-1997导则评判工作级别判据,确定生态环境阻碍评判级别为三级。
1.5 环境阻碍要素识别和选择
1.5.1 环境阻碍因素识别
依照环境污染分析及沿线的区域环境状况,对本项目环境阻碍要素进行识别,结果见表1—1。
表1—1 环境阻碍因素识别表 时段 序号 施工环节 阻碍缘故和现象 耕地减少 1 征地、拆迁 房屋、公共设施拆迁 水土流失,农田、植被破坏 土石方工程 2 机械挖掘 施 地表雨水径流 路基和 工 3 扬尘、废气 路面工程 期 噪声、振动 4 桥梁工程 水质、水文、水利 5 材料运输、堆放 扬尘、废气、噪声 施工营地、场地 沥青烟气,生活废水、垃圾,建筑垃圾 6 噪声、振动 1 车辆行驶 扬尘、废气 运 土地质量、分隔、阻碍交通 路 线 2 路线造型 行 公路联网 缓解交通、旅行业开发地区经济进展 期 3 交通运输 人民生活变化、社会公共设施建设 4 事 故 交通事故时危险物品的泄漏、爆炸等 阻碍环境要素 社会经济 公众反映 生态环境 线路、管网 水环境 空气、生态 声环境 水环境 空气、声环境 空气、水 声环境 空 气 社会经济、生态环境 景观、美学 社会经济变化 环境风险 1.5.2 环境要素的分类和选择
通过在对拟建工程沿线现场踏勘的基础上,依照拟建项目沿线具体情形,结合环境状况、工程性质,对拟建项目的环境阻碍因素进行选择,选择结果见表1—2。
表1—2 环境阻碍因素的选择 前 期 施 工 期 运 营 期 施工行为 拆迁取弃 材料机械运输桥涵环境资源 占地 路基 路面 桥涵 绿化 复垦 安置 土(渣) 运输 作业 行驶 边沟 就业劳务 ■ □ ○ ○ □ □ □ 经济 ■ □ □ □ 旅行 □ □ 社会进展 农业 ■ □ ● □ □ 水利 ● ○ 土地利用 ■ □ ● □ 土质 ● ■ □ 地面水文 ● 物质资源 地面水质 ● ● ● ● ■ □ 水土保持 ● ● □ □ ● ● ● 生活质量 ● 说明:□/○ 长期/短期阻碍;涂黑/白:不利/有利阻碍;空白:无相互作用。 生态环境 陆地植被 陆栖动物 声学环境 空气质量 居住 美学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5.3 评判因子的选择
依照环境阻碍因素的选择结果确定评判因子,具体见表1—3。
表1—3 评判因子 类型 评判内容 社会经济进展、产业结构 资源利用 社会 居民生活质量 基础设施 征地、拆迁与再安置 土壤(现状评判) 植被生物量及生产力(现状评判) 野生动植物(现状评判) 生态 土地利用结构(现状评判) 景观生态(现状评判) 占地 土壤腐蚀 现状评判 施工期评判 空气 营运期推测 声 水 现状评判 施工期评判 营运期推测 现状评判 施工期评判 评判因子 路线走向与社会进展关系 开发运输 居民收入、文化教育、卫生、娱乐 水利、排灌、通讯、路网 公众意见 土壤类型、分布 各种植被生物量 动植物种类及分布 土地利用情形 土地分类、面积 占地类型、面积及生物量缺失 土壤腐蚀量 CO、NO2、TSP、非甲烷总烃 TSP、沥青烟、苯并芘 CO、NO2、THC(排放总量运算)、非甲烷总烃 Leq(A) PH、CODcr、SS、石油类、氨氮 SS、CODcr、BOD5、氨氮 1.6 评判标准及评判时段
1.6.1 评判标准
1)地表水环境标准
公路沿线要紧水体为东辽河,按****省地表水域功能分类,本区地表水水域功能区划为Ⅱ、Ⅲ类,环境质量现状评判执行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Ⅱ、Ⅲ类标准;施工期污水排放执行GB8978-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具
体标准见表1—4。
2)环境空气评判标准
评判区为二类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现状评判执行GB3095-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二级标准;施工期沥青烟排放执行GB16297-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中二级标准,具体标准见表1—5。
3)声环境评判标准
本区声环境质量适用于1、4类标准适用区,环境噪声现状评判执行GB3096—93《都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中1、4类标准。施工期施工场地噪声执行GB12523-90《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标准。运营期推测评判按国家环境爱护总局文件环发[2003]94号《关于公路、铁路(含轻轨)等建设项目环境阻碍评判中环境噪声有关问题的通知》和GB/T15190—94《都市区域环境噪声适用区划分技术规范》来执行:其中,距路45m以内的学校等专门噪声敏锐点执行 2类标准,居民区及沿线其他建筑执行4类标准;45m以外区域居民、学校及其他建筑执行2类标准。具体标准见表1—6。
表1—4 水污染物排放及环境质量标准一览表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环境质量标准mg/l 污染项目 一级 mg/l 标准来源 Ⅲ类 标准来源 Ⅱ类 PH 6-9 6-9 6-9 CODcr 100 ≤15 ≤20 BOD5 30 ≤3 ≤4 GB8978—1996 SS 70 GB3838—2002 石油类 5 ≤0.05 ≤0.05 氨氮 15 ≤0.5 ≤1.0 表1—5 空气污染物排放及环境质量标准一览表 排放标准 污染物名称 沥青烟 TSP NO2 小时平均mg/m3 日平均mg/m3 标准来源 80(最高承诺排放浓度) GB16297—1996 0.30 0.24 0.12 GB3095-1996中环境质量标准 4.0(类比GB16297—1996中对无组织排放监控二级标准 THC 浓度限值要求) 表1—6 施工场界和噪声标准一览表 建筑施工场界噪声GB12523—90 都市区域环境噪声GB3096—93 时期 昼间 夜间 类别 昼间 夜间 1 55 45 土石方 75 55 2 60 50 打桩 80 禁止施工 70 55 4 70 55 结构 1.6.2 评判推测时段
依照各段工程量、施工难度和交通量情形,结合全省公路网规划,建设项目的工期安排在2003年开工,2005年竣工。本评判推测时段为:
现状评判(施工期:2003~2005年)和推测评判(营运期第2年:2006年;营运期第7年:2020年;营运期第15年:2020年)。
1.7 评判内容、范畴及评判重点
1.7.1 评判内容、范畴
依照公路建设项目对沿线带状环境阻碍的特点,评判内容要紧包括社会、生态、空气、噪声等环境质量现状评判和阻碍分析;水土流失防治计策等。评判范畴要紧包括公路沿线所在区域及其周边,以及项目建设可能给环境带来阻碍的区域。
1)社会环境阻碍评述
评述路线走向与沿线社会进展的关系,对沿线经由的都市、乡镇及村屯的社会、经济进展和人口结构等情形进行现状调查。评述范畴为拟建项目直截了当阻碍的区域。
2)空气环境
对沿线环境空气质量进行现状监测及评判,推测施工过程中对场地周围环境阻碍及公路运行后汽车排放的污染物对沿线环境的阻碍。环境空气的评判范畴为施工场地及拟建公路中心线两侧各200m范畴内。
3)噪声环境
对沿线声环境现状进行监测及评判,推测不同时期不同时段对沿线声环境的阻碍,要紧推测点位为噪声敏锐点。评判范畴为拟建公路中心线两侧各200m范畴内。
4)地表水环境
本项目沿线桥梁要紧跨过的河流有东辽河上游、半截子河(黄泥河上游)、桦树河、小柳河子、大柳河子等,选择有代表性的东辽河上游、半截子河、小柳河子作为评判对象。东辽河上游为饮用水源地,评判范畴为距路中心线1km范畴内,半截子河、小柳河子评判范畴为距路中心线200m范畴内。
5)生态环境
对拟建项目所在区域的生态系统进行现状调查,包括土地资源利用情形、植被现
状等,生态环境评判范畴原则为公路中心线两侧200m内,长度53.3km,共21.32 km2的带形区域内,同时包括工程各施工路段的取土场、施工场及临时便道周围。
6)固体废弃物
要紧分析施工期产生的生活垃圾、施工废料的种类和数量。评判范畴为施工场地周围。 1.7.2 评判重点
依照本项目的建设规模、拟建项目所处的地理位置及环境特点,评判重点要紧为在工程分析和现状评判的基础上,对项目建设产生的噪声环境、生态环境阻碍、施工期地表水环境阻碍及水土流失阻碍进行分析和论证,提出切实可行的污染防治措施和水土保持措施。
1.8 环境爱护目标
1)空气环境
施工期严格操纵沥青烟、施工扬尘的排放,使其对环境的阻碍降到最低限度;营运期减少汽车尾气污染,爱护沿线区域的空气环境质量。
2)地表水环境
严格操纵施工期生产、生活废水向东辽河上游排放,其他河段达标排放。 3)噪声环境
以人群为主,专门注意爱护公路两侧200m范畴内学校、50户以上的村屯等需要专门安静和人群相对集中的地点,噪声敏锐爱护目标见表4—13。
4)生态环境
爱护拟建公路两侧的自然生态和农业生态环境,防止沿线施工产生的水土流失,保证生态系统良性循环。
1.9 评判方法和评判工作程序
(1)评判方法
评判方法采纳“以点为主,点段结合,反馈全线”的评判原则。现状评判采纳收
集资料、现场监测、调研统计分析等方法;推测评判采纳模式运算、类比分析等方法。
(2)评判工作程序
本项目评判工作程序框图如下:
行业环保主管部门预审 环保措施及计策 营运期环境阻碍预 测 评 价 施工期环境阻碍评判 工 程 分 析 任 务 委 托 现场勘测,资料收集 编制环境阻碍评判大纲 政府环保部门审批 签订评判合同 现 场 监 测 现 状 评 价 环境现状调查 预 测 评 价 各评判因子推测运算 环境阻碍评判报告书 政府环保主管部门终审 地点环保主管部门意见 第二章 工程概论
2.1 项目概况
2.1.1 现有公路状况
****至****段现有旧路长67.0km,1994年建成通车,二级公路标准,运算行车速度为80km/h,路基宽度12.0m,路面宽度9.0m,桥涵荷载标准为汽-20级、挂-100,路面为沥青混凝土结构。平面线最小半径250m,最大纵坡5%,最小坡长200m。路线穿过要紧城镇为沙河镇、黄河镇、二龙山乡和仁合乡,街道化里程6.45km,占总里程的9.4%。
现有公路沿线村屯密集,总人口在百人以上的村屯17个,还有8个中小学校。此外,还穿越沙河镇、二龙山乡,仁合乡等3个较大的乡镇,对公路通行能力的阻碍较大。平交道口共计6个,横交道路均为四级公路。
由于辽源地区的经济不断增长,省道长东线的交通量增长较快,相应的道路服务水平也在不断降低,一些路段显现了不同程度的拥挤、堵塞等不适应现象,再加上长东线穿过的沙河镇、二龙山乡、仁合乡等乡镇的公路街道化现象日益严峻,增加了道路的交通压力,每年都发生多起交通事故,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极大的缺失,严峻的阻碍了沿线居民的正常生活,同时,也给过往车辆带来极大的不安全因素。 2.1.2 拟建公路路线地理位置、走向、要紧操纵点
拟建省道****至****公路****至****段位于东经125°28′—125°32′,北纬42°41′—43°08′。路线起点位于****的建国,起点桩号为K81+400,经四方顶子、十八道岗、河夹信子、野猪沟、半截沟、陈家店、小米窖、经新荣跨过黄河镇至宴平乡二级公路、经中育水库上游、六马架、古女坟、七房地、王炮堡、致富屯、苏家街、龙山水库下游、老会龙山、老会房、乔家堡子、罗家山头、杨家街,终点接****互通,终点桩号为K134+700。路线全长为53.3km。
全线设大桥1座,长127m;中桥3座,长208m;小桥3座;涵洞88道;互通式立体交叉2处(其中:规划1处、部分改建1处);分离式立体交叉2处;通道37处;
治理站1处;收费站1处。具体地理位置见图2—1,路线方案走向、要紧操纵点见图2—2,路线平纵面缩略图见图2—3。 2.1.3 推测交通量
****建国至****段一级公路交通量推测结果见表2—1。
表2—1 交通量推测结果 小客车标准 辆/日 年份 交通量 2005 3787 2010 6062 2020 9052 2020 13065 2025 17672 2.1.4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1)投资估算
一级公路半幅建设方案工程总造价为46986.005万元,平均每公里为881万元。 2)资金筹措
本段公路投资额较大,拟采取向交通部申请、银行贷款及地点政府自筹三种渠道筹集资金。
2.2 路线选择合理性分析
2.2.1 路线方案比选原则
路线方案比选遵循以下原则:
1)充分考虑公路网的总体规划,达到路网布局合理;
2)充分考虑都市的总体规划,路线尽量躲开城镇的规划区,又不远离城镇,给城镇的进展留出一定的空间;
3)在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条件下,尽量寻求短捷的路线方案,注重远景社会经济效益;
4)充分合理利用沿线地势条件,减少工程数量,降低工程造价; 5)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专门是少占高产农田;
6)尽量幸免或减少同各种民用设施的干扰,做到便民不扰民;
7)综合考虑特大桥、大桥等大型构造物的设置位置; 8)充分考虑环境爱护和可连续进展的要求。 2.2.2 路线方案的比较及选线合理性分析
依照本项目具体情形,拟定三条路线方案:
分别为新线Ⅰ方案,路线起点位于****的建国,经四方顶子、十八道岗、河夹信子、野猪沟、半截沟、陈家店、小米窖、经新荣跨过黄河镇至宴平乡二级公路、经中育水库上游、六马架、古女坟、七房地、王炮堡、致富屯、苏家街、龙山水库下游、老会龙山、老会房、乔家堡子、罗家山头、杨家街,终点接****互通,全长53.3km。
新线Ⅱ方案,利用部分旧路,经沙河镇,在现有公路右侧,经半拉城子、双阳三队、凉水泉、长安、长生,至二龙山,接现有公路至****50万变电所起,绕过仁合乡,终点接****互通,全长60km左右。
旧路改造方案,起点****建国,经由四方顶子、前进、十八道、石缝、许家店、盈昌、沙河镇、育才、文福、黄河镇、福泉、长山、宋家店、二龙山乡、仁合乡后,至终点****互通,全长63.84km。
工程举荐新线Ⅰ方案,具体路线方案位置比较及走向见图2—2。 以上方案的优缺点详见表2—2。
表2—2 路线方案比较表 比较内容 单位 沙河镇至二龙山 十八道至仁合段 新线Ⅱ方旧路改建 新线Ⅰ方旧路改建 案 案 km 22.8 27.0 41.95 49.57 公路长度 2218.547 路基土方数量 千m3 2105.651 1419.740 3691.47 m3 18100 21984 30775 43509 防护工程 m2 497979 588102 914924 1079527 路面工程 1325 1087 2451 2107 永久征用土地 亩 m2 3475 6048 11243 12027 拆迁建筑物 仁合绕越线段 新线Ⅰ方新线Ⅱ方案 案 6.97 6.90 83.126 522.297 1585 5134 151518 150391 162 465 2110 2738 从上表看出,旧路改建方案尽管利用了旧路,相关于新线位来说占地少,路基土方量少,对周围的植被、生态环境破坏程度也较低,从现有情形看对环境的阻碍较小,然而从远期一级公路建设成高速公路规划(沿线全封闭且远离村屯)的要求来看,高速公路建设的同时要求旁边有一条辅道,以便于城镇居民的正常通行往来,假如本拟建一级路利用了原有连接各城镇的唯独旧路,那么在本段路竣工的同时,要在旁边或邻近另建一条与原有旧路规模相当的辅助路,以连接各小城镇,届时在居民密集的城
镇要占用更多的土地、造成更大的拆迁等,势必要对环境造成更大的破坏。因此,从环境的角度考虑,旧路改建方案不合理。
新线Ⅱ方案与新线Ⅰ方案从生态方面考虑占用土地类型差不多相同,但新线Ⅰ方案较新线Ⅱ方案里程短10余公里,新线Ⅱ方案势必要多占用农田,而且新线Ⅱ方案通过沙河镇,更靠近乡镇,拆迁量大,对周围生态环境、居民社会经济环境阻碍较大,同时工程线形指标较低,因此,新线Ⅱ方案不尽合理。
关于新线Ⅰ方案尽管里程短,工程线形指标高,满足远离村屯的要求,在技术上最可行,宏观上也可操作,但基于环境的角度考虑,举荐路线穿越生活引用水水源地准爱护区,而且工程建设还要占用大量的旱田,破坏部分林地,若公路建设期及其运营期中不注意采取系列防护措施,无形中就会严峻破坏当地的自然环境,因此在保证各个时期(施工预备、施工期、运营期)相应的生态防治及复原措施到位的情形下,新线Ⅰ方案从环境方面考虑选线相对合理。
2.3 工程建设方案及要紧技术标准
路线采纳一级公路半幅建设方案,一期实施右幅建设方案。要紧是因为右幅靠山段落较多,可减少工程投资规模,幸免右幅路基的排水及防护工程的二次拆除和重建问题,有利于二期工程修建时边修建边通车。 2.3.1 路基工程
填方路基:左右两侧采纳相同的边坡坡率,填方高度小于8m时,边坡坡率采纳1:1.5,填方高度大于8m时, 采纳1:1.75。填方高度大于0.6m并设置排水边沟时,设置2m宽的护坡道。
挖方路基:右侧边坡坡率依照土石分类不同设置为1:0.75~1:1.5,左侧边坡综合考虑二期施工以及路基土石方用量情形,放缓边坡,边坡坡率采纳1:1~1:2。挖方边沟外侧设不小于2.0m的碎落台。
排水系统及防护工程:全线边沟、排水沟、截水沟均采纳浆砌片石铺砌进行防护。填方段超高内侧和正常路拱外侧,当纵坡大于0.5%时,设置拦水带和边坡流水槽。土质挖方段上路床采纳填筑风化砂处理。在路堑过渡到路堤后的适当位置设置宽度1m贯穿路基的横向排水砂沟,砂沟底面低于上路床底面10cm。关于脆弱土地基的路段采
取换填山皮石处理措施。
具体路基横断面图见图2—4。 公路绿化
填方路基边坡,依照边坡高度及超高段落,分别采纳叠拱防护和植紫穗槐、植草防护,护坡道采纳植紫穗槐防护,碎落台采纳植草防护。必要的挖方段落设置了矮墙,在岩石挖方边坡段和设置矮墙段的坡脚栽植地锦。 2.3.2 路面工程
全线采纳沥青混凝土面层,基层采纳二灰稳固基料,底基层采纳石灰水泥砂土。 路面结构及厚度见表2—3。
表2—3 路面结构及厚度表 结构类型 行车道、路缘带及硬路肩厚度(cm) 干燥 中湿 潮湿 4 4 4 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 6 6 6 粗粒式沥青混凝土 30 30 30 石灰粉煤灰稳固粒料 15 20 15 石灰水泥砂土 25 砂砾 55 60 80 总厚度 基岩 4 6 20 30 2.3.3 路面材料及料场
1)路面材料
沥青混凝土面层:沥青用油AH-90或AH-110,沥青与混合料的粘附性不小于5级,小于5级时参加抗剥落剂;粗集料针片状颗粒含量小于15%,压碎值表面层小于25%,下面层小于38%,水洗法小于0.075mm颗粒含量不大于1%,软石含量不大于5%;细集料应洁净、干燥、并有适当颗粒组成;填料采纳磨细的石灰岩矿粉。
透层、粘层:在基层顶面设透层,用油量0.8kg/m2,洒石屑3m3/千m3,浇粘层油0.3kg/m3,透层、粘层用油AL(M)-1或AL(M)-2。
基层:其中,二灰碎石配比:水泥:石灰:粉煤灰:粒料=1:5:14:80;粉煤灰中SiO2、AL2O3、Fe2O3的含量大于70%,粉煤灰的烧失量不超过15%,比表面积大于2500cm2/g。
底基层:其中,石灰粉煤灰土:水泥:砂土:=5:2:93;土的塑性指数大于4.5,水泥采纳325号,终凝时刻6小时。
其他:拦水带规格12×20×74.5cm,拦水带底部设5×7cm的三角开口,开口处填透水性材料。
2)料场
沿线筑路材料料场见表2—4。
表2—4 筑路材料料场一览表 材料名称 材料及料场状况 储量 开采方式 水泥 年产量30万t 碎石 玄武岩,年产量4万m3 丰富 碎石 石灰岩,年产量2万m3 丰富 块、片石 石灰岩,年产量8万m3 丰富 生石灰 年产量2万t 机械 矿粉 年产量4万t 碎石 石灰岩,年产量10万m3 丰富 块、片石 石灰岩,年产量8万m3 丰富 粉煤灰 现存20万t,年产量30万t 丰富 中粗砂 年产量15万m3 丰富 运输方式 料场 辽源市金刚水泥厂 东辽县西蒙采石场 东辽县倚山采石场 东辽县倚山采石场 东辽县倚山白灰厂 辽宁西丰白灰厂 东风县柳合采石场 东风县柳合采石场 辽源热电有限责任公司 ****立春城沙场 汽车 2.3.4 桥涵工程
全线共设大桥1座,为陈家店大桥,中心桩号为K100+196,交角50º,上部采纳6孔20m预应力混凝土简支转连续箱梁。下部为柱式墩、肋式台,扩大基础。桥下第二孔跨过县道沙河镇至宴平乡二级公路,桥下净高5.1m。
中桥3座,分别为福兴中桥,中心桩号为K94+540;苏家街中桥,中心桩号为K122+785;大柳河中桥,中心桩号为K128+864。
涵洞88道,均为钢筋混凝土盖板涵,扩大基础或打入桩基础。 2.3.5 交叉工程
全线设互通式立体交叉工程2处,设分离式立体交叉2处,具体见表2—5、2—6。
表2—5 互通式立体交叉一览表 立交名称 桩 号 立交型式 连接公路及城镇名称 中 育 K109+860 单喇叭 与黄河镇至宴平乡的二级公路连接 东 丰 K134+700 苜蓿叶 线路终点 表2—6 互通式立体交叉一览表 立交名称 桩 号 备注 交角50º,上部采纳3孔20m预应力混凝土简支转连续箱梁,下部中育乡新容村 K105+419.2 为柱式墩、肋式台,钻孔灌注桩基础 交角75º,上部采纳3孔20m钢筋混凝土T梁,下部为柱式墩、肋二龙乡制富屯 K120+401 式台,扩大基础。 2.3.6 其它设施
全线设置了安全设施、治理设施及收费设施。设主线收费站1处,为****主线收费站。治理站1处,为中育治理站(为二期建设)。 2.3.7 要紧技术标准
本项目采纳一级公路标准,运算行车速度采纳100km/h。要紧技术标准和本项目采纳的技术经济指标见表2—7。
表2—7 经济技术指标一览表 项 目 采纳的技术经济指采纳的技术经济指技术标准 技术等级 标 标 公路等级 一级公路 一级(半幅) 一级(全幅) 100 100 100 运算行车速度(km/h) 26 12.75 26 路基宽度(m) 7.5 行车道宽度(m) 2×7.5 2×7.5 3 3 中间带宽度(m) 硬路肩宽度(m) 2×2.25 2×1.125 2×2.25 土路肩宽度(m) 2×0.75 2×0.75 4 1.8 1.8 最大纵坡(%) 400 1000 1000 最小平曲线半径(m) 桥涵设计荷载 汽-超20级,挂-120 汽-超20级,挂-120 汽-超20级,挂-120 1/100 1/100 1/100 桥涵构造物和路基设计洪水频率 2.4 工程数量及工期安排
2.4.1 要紧工程数量
全线工程数量见表2—8。
表2—8 要紧工程数量表 序 号 工程内容 单位 1 路线长度(Km) km 2 路基土方数量 万m3 3 路基石方数量 万m3 4 防护工程(叠拱护坡 ) m3/m 5 路面工程 m2 6 大桥 m/座 7 中桥 m/座 8 小桥 m/座 9 涵洞 道 10 分离立体交叉 处 11 互通式立体交叉 处 12 通道 处 一级公路半幅 53.335 173.6198 127.5241 14769.06/6136 411984.52 127/1 208/3 73/3 88 2 2 37 13 14 15 16 收费站 治理站 永久征用土地 拆迁建筑物 处 处 hm2 万m2 1 1(二期) 246.97 1.1 2.4.2 工期安排
2005年完成征地、拆迁等工作;2005年完成涵洞工程;2005年~2006年完成路基、互通立交、天桥、通道、其它工程及沿线设施;2006年完成路面工程。
2.5 工程用地及拆迁
2.5.1 工程用地
本项目的公路用地要紧为主线道路占地、取土场永久占地、辅道及改河改道等占地。全线永久占地共计246.97hm2,具体占地类别及数量见表2—9。施工期间临时占地39 hm2,要紧为路基、路面、桥梁的施工场地、取土场便道及纵向便道,具体占地情形见表2—10。 2.5.2 拆迁建筑物
沿线共拆除居住房屋147户,拆迁面积23393m2,具体拆迁建筑物数量见表2—11。 2.5.3 赔偿树木、苗木
工程需要赔偿的树木及青苗总计13.27万棵,具体种类及数量见表2—12。
表2—9 公路永久占地表 2用地项目 土 地 类 别 和 数 量 (hm) 旱田 水田 荒地 林地 一级路半幅用地 145.70 16.43 1.15 48.67 取土场永久占地 1.46 辅道 4.01 0.40 0.45 连接道 5.31 改道改河 8.94 分离式改道 4.41 涵洞清沟 0.21 0.03 治理站 0.60 收费站 0.76 合计 171.40 16.86 1.15 49.12 园田 8.44 8.44 表2—10 公路临时占地表 标工程名称 设置桩号 所属县乡 段 01 K82+300 路面路基施工场地 ****建国村 K84+980 中桥施工场地 ****建国村 K82+400 横向便道 ****四方顶子村 K94+540 中桥施工场地 宴平乡福兴村 路面路基施工场地 K100+150 宴平乡安中村 K100+196 大桥施工场地 宴平乡安中村 纵向便道 K98+400 取土场便道 宴平乡安西村 K98+400 取土场 宴平乡安西村 K105+400 K105+419.22分离黄河镇新荣村 立交施工场地 路面路基施工场地 K109+800 黄河镇中育村 纵向便道 K108+234 取土场 黄河镇中胜村 K108+234 取土场便道 黄河镇中胜村 K120+401分离立交K120+400 二龙山爱国村 施工场地 K122+785中桥施工K122+900 二龙山龙山村 场地 路面路基施工场地 K123+500 二龙山龙山村 K128+264中桥施工K128+900 仁合乡东河村 场地 纵向便道 K122+390 取土场便道 二龙山龙山村 K122+390 取土场 二龙山龙山村 合 计 表2—11 拆迁建筑物数量表 起砖土草砖土土砖民 脊瓦瓦土仓瓦仓石用 砖房 房 房 房 仓房 房水 22222(m) (m) (m) (m) 房 (m) 基瓦井 2(m) 房 础 (m2) (m2) 123 长度(m) 150 12450 100 14950 7700 100 35450 简 易 大 棚 (m2) 72 宽度(m) 5.5 5.5 5.5 5.5 5.5 5.5 02 03 占地类型及数量(hm2) 旱田 林地 2.33 0.67 0.08 0.67 2.33 1.00 5.86 0.99 0.05 1.5 0.67 2.75 8.32 1.44 0.05 0.67 0.67 2.56 0.67 4.23 0.05 1.44 38.01 砖厕所 (m2) 牲畜棚 (m2) 0.99 坟 鱼 塘 (m2) 04 建筑物种类 砖砖 砌墙 菜窖 (m2) 66 2233 数量 7756 1516 1208 633 3175 896 588 70 表2—12 赔偿树木、苗木数量表 树木、苗木类别 松树(棵) 幼龄林9cm以下 24121 幼龄林9cm以下 20571 66 2183 29 5164 果树(棵) 未结果成果树 幼树 15 3086 苗圃(棵) 松树 4827 果树 60 杂树 5359 数量 树木、苗木类别 幼龄林中龄林21-40成熟林 9cm以上 年生 41-60年生 16088 5420 20677 一样树木(杨、柳、槐等)(棵) 幼龄林9cm以上 23146 中龄林11-20年生 7436 成熟林 21-30年生 1860 数量 2.6 取(弃)土场及施工场地的选择
2.6.1 取(弃)土场
筑路过程中的用土要紧为路基用土,路基用土第一调运挖方土,不足时再集中取土。全线取土场为3处,分别为东辽县宴平乡安中村、****县中胜乡中胜村、二龙山乡龙山村,取土场全部为旱田。设弃土场3处。取、弃土场具体位置及详细情形见图2—3、表2—13。
表2—13 取、弃土场位置及占地情形表 位置 取土场 序取、弃土地段起讫桩距路占地面积最大打算可取土号 号 (hm2) 线距可挖用量量(m3) 离(m) 深(m) (m3) 临时 永久 1 K90+094-k104+350 右100 6 100000 90954 1.5 0.5 2 K97+470-K98+000 右100 3 K104+300-K119+300 右100 5 100000 76913 1.44 0.48 4 K117+320-K119+100 右100 5 K119+300-K134+700 左50 6 100000 87248 1.44 0.48 6 K128+330-K128+800 左50 合计 255115 4.38 1.46 弃土场 土石运距数量(km) (m3) 18298 0.8 19708 10.6 4551 6.3 42557 2.6.2 施工场地及便道
全线设路基路面综合施工场4处,其中2处有热拌场。大中桥施工场地5处,分离立交施工场地2处。小桥涵的预制构件及其它小型预制构件在综合施工场地预制,施工场地也同时考虑了场外电力、电讯干线,小桥涵施工机具为自发电。每个施工场地设机井1口,以满足施工及生活用水。施工场地位置及用地所属等详细情形见表2—14。
便道的设置以少占农田、方便施工为原则,充分利用原有道路和辅道作为施工便道,并新设置了部分纵、横向便道及临时便桥、便涵,使用期间随时养护,以保证施工期间土石方调配、材料运输。辅道应先期开工,以满足施工期间车辆通行的需要。便道需全线统一使用,不得因施工单位不同而阻碍便道畅通。
表2—14 施工场地位置及所属 标段 01 02 03 04 工程名称 路面路基施工场地 中桥施工场地 中桥施工场地 路面路基施工场地 大桥施工场地 K105+419.22分离立交施工场地 路面路基施工场地 K120+401分离立交施工场地 K122+785中桥施工场地 路面路基施工场地 K128+264中桥施工场地 合计 桩号 K82+300 K84+980 K94+540 K100+150 K100+196 K105+400 K109+800 K120+400 K122+900 K123+500 K128+900 用地所属 ****建国村 ****建国村 宴平乡福兴村 宴平乡安中村 宴平乡安中村 黄河镇新荣村 黄河镇中育村 二龙山爱国村 二龙山龙山村 二龙山龙山村 仁合乡东河村 位置 左侧 左侧 左侧 左侧 左侧 左侧 左侧 左侧 右侧 左侧 右侧 占地类型 面积hm2 2.33 0.67 0.08 2.33 1.00 0.67 2.75 0.67 0.67 2.56 0.67 14.4 旱田 (全部为临时占地) 2.7 工程环境污染简要分析
公路建设的环境问题,有施工期和营运期对环境的污染及不利阻碍,其要紧是建设工程对土地的占用,取(弃)土场及工程开挖造成的水土流失对水体、植被、土壤等生态环境的阻碍;由车辆行驶噪声、施工期机械噪声、汽车尾气、施工营地及工程现场产生的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对沿线环境造成的阻碍。 2.7.1 施工期污染分析
1)空气污染
施工期间,筑路材料的运输、装卸及拌和工程中产生大量的粉尘进入空气;堆放的建筑材料被风吹起引起扬尘污染;沥青混合料拌和场在沥青加热过程中排放的沥青烟等对周围大气环境造成一定阻碍。
2)废水污染
施工期间由于施工机械跑、冒、漏的污油及露天机械被雨水冲刷后产生的油污染;堆放的建筑材料被雨水冲刷进入水体;桥梁建设过程中施工材料散落、被水流冲刷进入河体;以及施工营地排放的生活污水等对周围地表水体造成一定的阻碍。
3)噪声污染
公路施工期,作业机械品种较多,机械运行时噪声较高,这些非稳态噪声源将对周围环境产生临时的严峻阻碍。据类比调查,施工机械在作业期间产生的噪声值见表2—15。
表2—15 公路施工中各种常用机械噪声值 施工时期 机械名称 翻斗车 清理 推土机 挖掘机 平地机 修建路面 运输机 混凝土搅拌机 沥青搅拌机 铺设路面 摊铺机 压路机 单车(机)噪声dB(A) 85~94 78~96 76~92 90~95 89~94 75~88 75~88 78~92 73~85 4)生态破坏 本工程全线长53.3km,永久占地246.97 hm2,临时占地39 hm2。在施工期间,由于道路临时占地,永久占地,取、弃土场挖方、填方等,造成植被破坏、土壤腐蚀等,使沿线地区局部生态结构发生一定变化,阻碍生态系统的稳固性。
5)固体废弃物污染
施工期固体废弃区要紧为施工废料、生活垃圾及工程弃土等,处理不当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不良阻碍。 2.7.2 营运期污染分析
1)空气污染 ①汽车尾气
汽车废气污染物要紧来自曲轴箱漏气、燃料系统挥发和排气筒排放尾气等,要紧污染物为碳氢化合物、CO、NOx等。
依照推测交通量及车型构成比,采纳国内要紧车型排放因子资料,按下式运算汽车尾气排放源强:
Qj36001AiEij
i13式中:Qj—j类气态污染物排放强度,mg/s·m;
Ai—第i型车的小时交通量,veh/h;
Eij—汽车专用公路运行情形下,第I型车第j类污染物在推测年的单车排放
因子,mg/veh·m。
依照上述公式,各要紧污染物排放源强运算结果见表2—16。
表2—16 车辆CO、NO2、THC要紧污染物的排放源强 污染物种类 年度 2005 NO2 2020 2020 2005 CO 2020 2020 2005 THC 2020 2020 ****—**** 平均 0.1584 0.2629 0.3979 0.4496 0.9989 1.9482 0.1965 0.3679 0.6776 高峰 0.4222 0.6987 1.0566 0.9482 1.9171 3.4521 0.3756 0.7019 1.2706 ②收费站、治理站 全线设主线收费站及治理站各1处,站内锅炉房拟配置1t/h采暖炉各1台,夏季停用,锅炉烟囱20m,对周围空气环境污染较小。
2)噪声污染
营运期噪声污染要紧来源于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其噪声源为非稳态声源。各车型车辆距行驶路面中心7.5m外的平均辐射声级Leq按下式运算:
小型车:LW,s59.30.23Vs 中型车:LW,m62.60.32Vm 大型车:LW,l77.20.18Vl
式中:Vs、Vm、Vl分别为小、中、大型车平均行驶速度,km/h。 3)废水污染
全线设收费站、治理站各1处,每站生活区职工按30人计。 1)生活服务区污水排放量按下式运算
Qskqv1 1000 式中:Qs—生活服务区污水排放量,t/d; q—每人每天用水量定额,l/人·天; v1—生活服务区人数,人; k—排放系数。
k取0.6;q取70 l/人·天;v1取30人。
经运算Qs为1.26 t/d,生活区污水若不经处理直截了当排放会对地表水环境造成污染。
公路运营期降雨冲刷路面产生的道路径流污水等会对地表水环境产生一定污染,但程度不大。
第三章 沿线环境概论
3.1 社会环境
3.1.1 阻碍区域
****至****公路****至****段是我省重要干线公路之一,是我省南部山区与省会****市连接的要紧交通干道,该项目大部分在****县境内,近10km路段通过东辽县境内。阻碍的区域要紧为****县及其部分乡镇和东辽县宴平乡。
直截了当阻碍区域:****县、东辽县;要紧阻碍的城镇有****县的****镇、宴平乡、中育乡、二龙乡、仁合乡、****县城,东辽县的宴平乡。
间接阻碍区域:伊通县及其以北各地区、辽源市、四平市辖区、公主岭市及其以西地区、****市及延边州。
3.1.2 直截了当阻碍区的社会经济进展
1)****县
****县位于辽源市东南部,地处长白山分支哈达岭余脉,辉发河上游,是五山一水四分田的半山区。东南部和梅河口毗邻,西南与辽宁省清源县接壤,西部与辽宁省西丰县以山为界,北与磐石市和伊通县隔河相望,全县总面积2522km2,其中耕地面积73.66千hm2,占总面积的29.2%。全县辖23个乡镇,229个行政村,2001年总人口为40.51万人,其中县城人口10.87万人。第一产业增加值66246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5855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65230万元,农作物播种面积74694hm2,粮食作物播种面积67448 hm2,粮食总产量402355t,境内公路里程626km、铁路40km,农村居民人均收入1904元,人均住房20m2。
****县森林繁茂,面积达11.38万hm2,其中万亩以上人工林15处,森林覆盖率35%,活立木蓄积量466万m3。境内野生资源丰富,盛产山蕨菜、猕猴桃等山菜野果,现已开发果园45000处30多个品种,年产鲜果2万t。野生药用植物101科431种,总储量0.5万t以上,人工种植中药材基础良好,目前种植面积已达1000 hm2,要紧有人参、西洋参、桔梗、黄芪、细辛、月见草、柴胡、龙胆草等品种,被列为我省无公
害中药材示范基地。近年来,长白山林蛙进展已超过1000万只,柞蚕进展到600 hm2。
****县养鹿历史悠久,素有“梅花鹿之乡”的美誉。清朝初期辟为围场,清朝光绪初年,被列为“养鹿官山”,开始人工驯养,以贡于朝。历经200余年,养鹿业大兴。目前,梅花鹿存栏已达2.5万只,年产鹿茸18万两,久负盛名的“马记鹿茸”,以其解剖结构好、外观形状优美、药用价值高,被国家确定为免检商品畅销美国、英国和东南亚地区。
****县矿产资源丰富,现已探明的有锰、铝、铜、煤、沙金、石灰石、石英石、泥炭土、花岗石等20多种,含多种微量元素的矿泉水5处,年流量50万t。****山清水秀,环境优美。南照山公园、龙头水库、淋漉生态旅行度假村等景区独具特色。
****县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粮食年产量55万t左右;畜牧业进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全县黄牛进展到33万头,大鹅500万只,肉鸡600万只,蛋鸭200万只;2001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0.33亿元。工业进展速度快,门类全,现已形成医药、机械、冶金、建材、化工、食品等众多行业,2001年工业总产值实现5.36亿元,全县经济总量不断扩大,综合实力连续增强,2001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0.23亿元,按可比价格运算,比上年增长10.4%。
由此可见,****县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工业有着一定的基础,产业结构日趋合理,进展经济的后劲十足。拟建的****至****公路贯穿****县中北部地区,可为该县的社会、经济和文化交往提供便利的交通基础设施,对适应****县的经济和社会进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辽源市
辽源市位于****省中南部,北靠伊通、磐石两县,南邻辽宁省西丰县,东与梅河口市接壤。辽源市辖两县两区,共有45个乡镇,550个村。全市总面积为5139hm2,总人口为124.3万人,人口平均密度为242人/hm2,其中市区面积206hm2,人口45万。
辽源市属于半潮湿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地处长白山余脉与松辽平原过渡地带,土质肥沃,水利资源颇丰。该市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拥有耕地面积14.5万公顷,2000年农业总产值达23.8亿元,粮食总产量达82.1万t,豆类6.3万t,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4.3%,活立木蓄积量为550万m3,其中****县是“中国梅花鹿之乡”,“马记鹿茸”驰名海内外,鹿茸产量居全国之首。
辽源市矿产资源丰富,现有煤炭、石灰石、大理石、硅灰石及金、水晶、锰等贵
重矿物资源,具有较高的开采价值。其中煤炭储量达1.4亿t,年产500多万t,已有百年的开采历史,现仍有“煤城”之称。
全市工业门类齐全,乡及乡以上工业企业742家,其中有45家大中型企业,已逐步形成了以纺织、服装、塑料、机械、医药、煤炭、食品、化工、新材料为骨干的33个行业,各种所有制企业2万多户。工业品出口26个国家和地区,其中,玉米、大豆深加工产品;牛、鹅、鹿养殖和深加工产品;反渗膜、纳滤膜、塑料薄膜;心、脑血管病特效药;特种纤维;环保设备等产品极具进展潜力。2000年全市实现工业总产值27.96亿元,其中重工业产值占51.6%。2000年全市完成国内生产总值67.1亿元,按可比价格运算比上年同期增长10.8%,其中第三产业总值27.1亿元,占40.4%,比上年增长10.1%。
辽源市****县的农民画闻名全国,全市有6处重点风景区和一处自然爱护区,以及新石器时期遗址、龙首山风景区、“皇家鹿苑”、“祝寿山庄”、日伪时期矿工墓等20余处省级或市级文物爱护单位。
辽源市历年社会经济的进展情形见表3—1,项目经济自然状况见表3—2。
表3—1 辽源市历年社会经济进展情形 年 度 人口(万人) GDP(亿元) 工业(亿元) 1991 119.81 21.20 24.71 1992 120.38 23.51 26.68 1993 120.82 26.01 27.35 1994 121.32 26.79 27.66 1995 122.41 27.22 26.19 1996 123.54 31.00 29.49 1997 124.87 34.59 31.69 1998 124.64 39.27 23.46 1999 124.21 42.45 24.48 2000 124.28 47.03 27.81 2000现价 67.11 27.96 注:1、表中未注明产值数据均为可比价 2、表中数据均为辽源市统计局提供
农业(亿元) 9.32 9.06 8.7 10.06 9.41 10.29 11.63 10.15 13.39 13.55 23.81
表3—2 2000年项目经济区自然状况表 耕地面积GDP 工业总产值 农业总产值 总人口 经济区 (亿元) (亿元) (亿元) (万人) (千hm2) 辽源市 67.11 27.96 23.81 124.28 145.00 其中:市 区 33.94 21.97 1.85 44.82 5.38 ****县 18.83 4.10 11.47 40.39 73.66 东辽县 39.00 65.97 国土面积 (hm2) 5139.00 220.00 2521.50 3.1.3 项目直截了当阻碍区今后经济进展情形
2000年,辽源市政府、****县政府依照我国和****省经济进展的总体设想,以当地的经济进展形势为基础,相应制定了“十五”打算,具体规划指标见表3—3。
表3—3 阻碍区社会经济进展总体目标 年 度 2000年 2005年 2010年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1127.00 1815 2729 平均增长速度(%) 10.0 8.5 人口(万人) 2627.26 2734 2831 ****省 平均增长速度(‰) 8.0 7.0 人均产值 4290 6639 9640 增长率(%) 9.1 7.7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47.03 112 189 平均增长速度(%) 19.0 11.0 人口(万人) 124.28 128 132 辽源市 平均增长速度(‰) 6.0 6.0 6.0 人均产值 3784 8764 14333 增长率(%) 18.3 10.3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12.57 25 45 平均增长速度(%) 15.0 12.0 人口(万人) 40.51 42 43 ****县 平均增长速度(‰) 6.0 6.0 人均产值 3103 6057 10360 增长率(%) 14.3 11.3 2020年 5369 7.0 3006 6.0 17862 6.4 408 8.0 139 5.0 29439 7.5 105 9.0 45 5.0 23333 8.5 2030年 9171 5.5 3159 5.0 29027 5.0 731 6.0 144 4.0 50657 5.6 207 7.0 47 4.0 44104 6.6 3.2 自然环境
3.2.1 地理位置、地势、地貌
****县位于****省中部,东经125°03′—125°50′,北纬42°18′—43°14′。北邻磐石县、伊通满族自治县,东接梅河口市,南接梅河口市和辽宁省清源县,西连东辽县及辽宁省西丰县。本项目地处****省东部山区的丘陵台地宽谷区半山区,平均海拔374m,最高点为庆岭南山顶峰,海拔914m,最低点为****镇二道江村河口,海拔271m。境内南部多山,东北部多丘陵,中部为岗丘台地,川谷平地星罗棋布,无较大面积平原。山、川、岗、丘交错复杂分布。沿线植被以旱田、水田、林地为主。 3.2.2 生态环境
公路沿线属平原微丘区,沿线土地要紧以旱田和水田为主,林地要紧以天然次生
林和人工栽植的落叶松和果树等,所占面积较少。****县的自然植被属于长白山植物区系,各种生物种类较多,储量较丰富,林地要紧分布在****县南部,拟建公路能经地区北部较少,南部林地分布在高山陡坡地带,要紧以天然柞树为主,由山杨、白桦、黄菠萝、胡桃楸、水曲柳、山槐、椴树等组成的天然阔叶混交林。
****县野生经济植物丰富,共有85科246属358种,其中药用类214种,食用类16种,工业用类21种,还有许多花卉。在动物资源中,要紧野生动物有狐狸、黄鼬、麝、山鸡、啄木鸟、猫头鹰等。水生动物有鱼、虾、蛙等。公路沿线通过的区域无国家珍稀野生爱护动物。
3.2.3 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和土质
本项目区位于中国东部黑龙江亚板块之内,地质构造属长白块体,大地构造为天山—兴安地槽褶皱区。路线所经地区属长白山隆起带工程地质区,老爷岭—****哈达岭较不稳固工程地质亚区,要紧有玄武岩、辉绿岩等,局部为较坚硬厚层状砂砾岩。表层多为低液限粘土,少部分为风化花岗岩,天然地基良好,关于构造物的设置和其它工程都比较有利。除个别路段,地下水位在1.2米左右外,其它路段水文地质条件较好,地下水位较深,路基比较稳固。 3.2.4 气象、水文
本项目区属中温潮湿大陆性季风气候,要紧特点是春季干燥多风,风向以南偏西为主,夏季酷热多雨,秋季温顺凉快,冬季漫长冰冷,四季变化明显。年平均气温4.2℃,1月份平均气温零下17.5℃,7月份平均气温22.2℃,全年≥10℃的平均有效积温为2714.6℃;年平均日照2626小时,年平均降水量为668.4毫米,6—8月份降水量最多,约占全年降水量的64%;初霜时刻在9月下旬,终霜则在5月上旬,全年无霜期约为125天左右;最大冻结深度1.50—1.74米,初冻时刻一样在10月下旬,解冻时刻一样在翌年的5月末,冻胀和翻浆为该区域公路要紧病害。公路沿线跨过的水系要紧有小柳河水系、大沙河水系、伊通河水系。 3.2.5 地震
地震列度按建设部建抗字[1993]13号文及****省建设厅****建抗字[1993]第4号文
进行区域划分。依照《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路线所经地区地震差不多列度为Ⅵ度区。依照交通部颁发的《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的要求,本项目要紧工程构造物采纳简易设防。 3.2.6 建筑材料
沿线筑路材料较丰富,有粘土、砂、砂砾、碎石等,部分材料需要外购。路基土方除纵向利用外,集中占地取土解决。石料要紧产地有****县影壁山。碎石要紧产于椅山、西孟、仁合石场,品种要紧是辉绿岩、花岗岩、玄武岩等,石料强度为Ⅰ—Ⅲ级。砂、砂砾要紧产于大孤山、拉拉河、一面山砂场,储量丰富,质量较好。生石灰要紧产于东辽县石驿,石灰的钙、镁含量大于70%,储量丰富。水泥要紧产于郭家店水泥厂。粉煤灰要紧产于辽源发电厂。石油沥青从****沥青站购进。上述路面材料既可满足一级公路路面用料的质量要求,也可满足全线路面材料用量需求。
第四章 环境质量现状评判
4.1 社会环境现状评述
拟建的****至****公路是省道****至****公路的一部分,位于****省南部的辽源市****县,有少部分穿过东辽县。为了解本公路建设对该地区社会环境的阻碍,对本地区社会环境现状进行评述。由于项目要紧通过****县境内,因此社会环境现状评述以****县为主,东辽县社会经济进展情形类比****县。 4.1.1 沿线社区划分及人口结构
****县位于****省中南部,地处东经125°3′~125°50′,北纬42°18′~43°14′,全县总幅员面积2521.5km2,全县总人口40.6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9.54万人,非农业人口11.08万人,全县平均人口密度为161.09人/km2。全县下辖23个乡镇,本项目通过****县的****镇、中育乡、二龙山乡、仁合乡等4个乡镇。
东辽县位于****县西侧,地处东经124°5′~125°35′,北纬42°36′~43°13′,全县总幅员面积2430km2,全县总人口39.7万人,全县平均人口密度163.36人/km2。本项目通过东辽县的宴平乡。 4.1.2 沿线社会经济进展情形
1)经济总量
****县经济总量连续扩大,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2002年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93415万元(2000年不变价),同比增长15.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6597万元,增长25.6%;第二产业增加值43138万元,增长2.9%;第三产业增加值73680万元,增长15.2%。全县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761元,同比增长39%。
2)结构调整
****县经济结构调整成效明显。一、二、三产业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01年的26:36:38调整为39:22:39。所有制结构、企业组织结构和产品结构不断完善。
3)农业
****县全年粮食种植面积67295hm2,比上年减少752hm2;粮食总产量502343t,同比增长69.1%;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31033万元,同比增长26.9%。
畜牧业生产稳步进展,肉类总产量达到68099t,增长14.5%;禽蛋产量达18147t,增长5.4%,牛奶产量达885t,下降30.1%;水产品产量达975t,下降6.7%。全年实现牧业产值56621万元,同比增长8.1%。
林业稳步进展,全年实现林业总产值1034万元,同比增长123.3%,全年完成造林面积300hm2,森林覆盖率达到35.7%。
农业生产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农机总动力达到16659.2万kw,同比增长0.4%。大中型拖拉机571台,与同期持平;小型拖拉机6077台,增长1.9%。排灌动力拥有量4359.6万kw,与同期持平。
4)工业
****县全年工业增加值完成36978万元,同比增长19.4%。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7946万元,同比增长21%,其中县属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6503万元,增长19.1%;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60625万元,增长23.8%,其中县属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51154万元,增长21.3%;规模以上工业利润1900万元,增长41.7%,其中县属规模以上工业利润1929万元,增长50.6%。
5)建筑业
****县建筑业完成增加值7040万元,同比下降36.3%。全年施工单位工程21个,全部为投标承包工程。建筑施工面积25.21万m2,竣工面积21.5万m2。
6)国内贸易
****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9677万元,同比增长8.0%,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1103万元,增长1.9%;农村消费品零售额18574万元,增长19.9%。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0230万元,同比下降27%。其中,差不多建设投资16500万元,下降48.5%;技术改造投资13730万元,增长46.3%。 4.1.3 沿线居民生活质量现状
从****县居民消费水平看,2002年居民消费水平均有所增长,平均增长9.5%,城镇居民消费水平要远高于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约为其1.8倍左右,且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增长较快,城乡居民生活消费水平相差较大。从人均住房面积看,城镇居民人均住
房面积比农村居民小,但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增长迅速,2001年虽比农村居民低7.7m2/人,到2002年后比农村居民低3.5m2/人。具体见表4—1。
表4—1 沿线居民生活情形 2001年 当年价格居民消费水平(元/人) 3399.8 农村居民(元/人) 2505.3 城镇居民(元/人) 4451.2 城镇人均住房面积(m2/人) 12.5 农村人均住房面积(m2/人) 20.2 2002年 3721.9 2678.2 4941.6 16.2 19.7 增长(%) 9.5 6.9 11.0 29.6 1.5 4.1.4 沿线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1)矿产资源
****县和平镇荒营铁矿,属古生代古陆红透山版块上的矿产资源,以鞍山群片麻岩中的鞍山式铁矿为典型代表,储量约为652.9万t,矿石品位含铁30.32%,为磁铁矿、黄铁矿和磁黄铁矿,已由辽源市和平钢厂开发利用;二龙山乡西保安村铁矿储量13.3万t,平均品位铁含量19.6~34.75%,该矿藏是锰、磷、铁伴生矿,锰含量亦较高,锰品位0.91~14.59%,是****省仅有的两处锰矿之一;新开岭铁矿储量万余t。
中育沙金矿藏于洪积扇中,埋深17.5m,最高品位0.37g/m3,金的粒度在0.1~0.2mm,个别达到0.3mm;四平乡四平村有金矿苗,但属贫矿不够开采。
大兴乡石灰岩矿藏储量月1000万t,质地较纯,含氧化钙平均为52%,现由****县水泥厂利用;****镇石缝村石灰岩质纯量大,具有工业矿床规模,目前已开采利用。
花岗岩遍布全县各地,仅大阳、横道河、影壁山的花岗岩,储量3~5~亿m3,已开采利用,是优质建筑材料。
****县粘土矿保有储量1163.5万t。 2)生物资源 ①山地森林植物
****县自然植被属长白山植被区系,植物种类繁多,储量较丰富,全县森林覆盖率为35.7%。山地森林植被要紧分布在丘陵地带,以天然柞树为主,兼有山杨、榆、白桦、黄柀椤、椴树、胡枝子、榛组成的天然次生混交林,占有林地面积的30.8%;以落叶松为主,由红松、樟子松、云杉、刺槐、胡桃、杨树等组成的人工林,占有林地面积的69.2%。
②低地草甸植物
全县草甸植物总面积22373.5hm2,占总幅员面积的8.87%,其中天然草地占草地总面积的98.6%。草地植物有11科236种。草地类型有低山疏林草地、丘陵灌丛草地、谷地低湿草地等。低山树林草地以苔草为主,覆盖度为80~90%,草层一样为50~60cm;丘陵灌丛草地以苔草、杂类草为主,覆盖度为60~70%,草层高度一样为20~50cm;谷地低湿草地,有小叶章、苔草、蒿类、野豌豆等,覆盖度为50~60%,草层高度参差不齐,低层20~30cm,高层90~100cm。
野生饲草仅有28种,占12.3%。每hm2平均产鲜草3203kg,折干草重795kg,全县年干草总量为1178.6万kg。
全县草地植物种类虽多,但草质复杂,产草少,面积零星,不适宜大群放牧。 ③野生动物
1983年普查,****县野生动物有哺乳类17种,其中皮毛类14种,有狼、狍子、狐狸、貉子、猞猁、黄鼬、麝鼠、豹猫、土豹子、青鼬、蒙古兔、松鼠、黄鼠、花鼠等;药用类有麝、狗獾、梅花鹿(家鹿跑到野外)。要紧鸟类有13种,约565万只,其中食用类有雉鸡、斑翅、山鸡、鹌鹑等;益鸟类7种,有雕鸮、啄木鸟、苍鹰、黑水鸡、白毛鹞、雀鹰、短耳鸮等。爬行类有蛇、蜥蜴等。两栖类有蛙、蟾蜍等。鱼类有鲤、鲫、鲶、泥鳅等种类,产量少。此外有蜂类、蝶类、蝇类等200~300种。
随着人类毁林造田等大规模的生产活动,以及生态的日益破坏,人烟稠密等因素,致使境内野生动物种类和数量明显减少,部分野生动物已不存在。
3)水资源 ①地表水
****县地表水要紧源于天然降水,地区年均降水量668.4mm,平均径流深158mm,水资源总量39839万m3,其中地表水34958万m3,地下水年总供给量4881万m3。降水和径流年际变化较大,地域时刻分布不平稳,上游水缺,下游水多,夏季雨量集中,易造成洪涝灾难。
全县有大小河溪1049条,其中长5~10km的15条,10km以上的12条,要紧河流5条,为伊通河、大沙河、沙河、梅河、大横道河,均属于松花江流域辉发河水系和饮马河水系。
②地下水
****县地下水埋藏较深,一样深3~5m,个别地段埋深大于5m,年供水总量4881
万m3,枯水期和丰水期,水位变化较大,地表水与地下水二者显现的峰值差不多相吻合,丰水期地表水补给地下水,枯水期则相反。地下水要紧包括冲积洪积层潜水、洪积坡积层潜水、基岩裂隙水。
4)旅行资源
座落于****县横道乡的龙头水库,是一座以蓄水、灌溉为主,结合防洪、养鱼、旅行等综合利用的中型水库。水库积水面积48km2,总库容量1050万m3,年捕捞各种鲜鱼50余t。水库周边建有可容纳300人的招待所、宾馆,服务设施齐全。水库周围自然风光优美,一些仿古建筑更有一番乐趣。 4.1.5 沿线基础设施现状
1)水利排灌基础设施
****县有中型水库2座,为龙头水库和仁合水库,小型水库86座,其中小(一)型21座,小(二)型65座。全县塘坝101座,操纵面积180.5km2,总蓄水量304万m3。
五道岗拦河闸是本县效益较大的水利设施之一,位于县城南9km沙河下游五道岗乡中心村境内,拦河闸全长66m,主闸前建渠首引水闸,引水流量3.46m3/s,设计灌溉面积1000hm2,有效灌溉面积666hm2。
全县共有机电井862眼,其中配套627眼(机井289眼,电井338眼)。237眼发挥效益的机电井中用于灌溉水田151眼、菜田15眼、人畜饮水14眼。全县共建机电灌站256处,其中机灌站65处,电灌站191处,总设计灌溉面积1483.5hm2,实际灌溉面积1916.7hm2,超设计效益29.2%。
2)文化、教育基础设施
****县共有各类学校290所,其中一般中学30所、职业中学1所、小学221所、幼儿园37所、弱智儿童学校1所。全县共有教职职员4987人,其中一般中学1839人、职业中学65人、小学2553人、幼儿园164人、弱智儿童校2人。
全县文化馆1座,从业人员28人;公共图书馆1座,从业人员20人,总藏书量6万册;艺术表演团体1个,从业人员50人;群众创作组机构1个,从业人员4人。
3)卫生、医疗基础设施
****县共有医疗卫生气构31个,其中医院5所、卫生院21所、结核病防治所1
所、妇幼保健站1个、血站1个、卫校1个。全县共有卫生技术人员1882人,其中大夫人数736人;共有床位数1285个。
4.2 生态环境现状调查
对拟建公路项目所在区域的生态系统进行现状调查,包括土地资源利用情形、植被现状等。
4.2.1 沿线土壤类型及分布
由于受成土母岩、母质、地势、河流、气候等因素,公路沿线土壤类型多样,土壤类型要紧为白浆土、灰棕壤、冲积土、水稻土、草甸土等,其中,白浆土面积最大,其他土壤面积依次减少。
白浆土:该土壤成土母岩大部分为各种岩石风化物和黄土沉积物,也有部分发育在老冲积层上,其原始植被为针阔混交林,其剖面性态具有明显的白浆层和淀积层。通常,腐殖层显暗灰色,厚度10-30cm;白浆层显浅黄色,厚度20-40cm;淀积层显暗棕色,具有垂直解理的祾块状或祾柱状结构,表面具有光泽的胶膜,极紧,公路全线均有分布。
灰棕壤:要紧分布在山地陡坡花岗岩等各类岩石风化残积物上,大部分开垦为耕地,其原始自然植被为针阔混交林,现为次生阔叶林。土壤淋溶作用较明显,现显微酸性,土层厚度仅为50-80cm,目前多分布在沙河镇、****镇。
冲积土:该土壤通常沉积在淤河床的低河漫滩和超河漫滩或一级阶地上,土层深厚,无明显层次发育。母质为冲积物,洪积物,要紧分布在****镇。
草甸土:该土壤是在草甸化过程中形成的富含腐殖质的半水成非地带性土壤,其要紧的特点是地势低洼,黑土层深厚,质地粘重,剖面下有明显潜育特点,是一种成土年龄较轻的土壤,要紧分布在二龙山乡。
水稻土:该土壤是在种植水稻淹水条件下,通过人为和自然因素双重作用,产生水耕熟化和氧化还原交替过程发育的一类土壤,公路全线均有分布。
沿线土壤类型分布详见表4—2。
表4—2 沿线土壤类型分布 2土壤类型 面积(hm) 白浆土 1500.6 灰棕壤 252 冲积土 234.1 草甸土 38.2 水稻土 107.1 合计 2132 比例(%) 70.4 11.8 10.98 1.78 5.04 100 4.2.2 沿线区域动、植物调查
拟建项目所在区域的动物资源较为丰富。沿线分布的兽类要紧有梅花鹿、蒙古兔、狐狸、獾、麝鼠、黄鼠、花鼠等;鸟类有雉鸡、山鸡、斑翅山鹑、鹌鹑、雕鴞、啄木鸟、苍鹰、黑水鸡、白尾鹞、雀鹰、短耳鴞等;爬行类有蜥蜴、蛇;鱼类有鲤鱼、鲢鱼、鲫鱼、鲶鱼等常见鱼类。
评判区域属长白山植物区系,森林覆盖率34.98%,其中天然林占24%,以柞树为主;人工林占76%,要紧树种有落叶松、樟子松、杨、柳、榆、桦树、蒙古栎等。在森林植被区内,还生长着大面积山蕨菜、猕猴桃等山菜野果及人参、桔梗、黄芪、细辛、月见草、柴胡、龙胆草等。
沿线林业资源分布情形详见表4—3、4—4。
表4—3 ****县林业局土地面积利用现状调查 单位:hm 林业用地 总 防特 疏 采非林业面 薪炭 经济 灌木 未成林苗 林业其用材林 护用 林 伐 用地 积 林 林 林地 造林地 圃 设施 他 林 林 地 地 253080 81256 18 461 1008 2515 424 3245 2226 32 17 208 81 161574 表4—4 ****县林业局森林资源现状调查 单位:hm2、m3、千株 树种及数量 类别 数量 落叶松 樟子松 柞树 杨树 阔叶 杂木 活立木总蓄积 5320551 2903404 771533 920667 213710 352502 23513 幼龄林 面积 22733 4312 7513 6293 147 1830 1010 蓄积 434965 41741 56350 175590 2589 72128 4160 中龄林 面积 31384 9838 5348 11370 358 3544 214 蓄积 191806 616046 262915 696992 14597 262415 7543 近熟林 面积 26246 20268 4897 576 141 190 28 蓄积 2435706 1957721 391075 45601 11583 16844 1674 成熟林 面积 2376 1817 463 2 89 5 蓄积 359145 286399 60881 220 11465 180 过熟林 面积 4 4 蓄积 624 620 2
经济林 面积 疏林地 面积 蓄积 旁林 株数 蓄积 生木 蓄积 枯倒木 蓄积 2515 424 2202 2100 172980 13127 56 210 1129 361 21 53 252 40 1 5 5 52 2098 172804 10 13 65 2 149 9956 4.2.3 沿线植被类型及分布
1)林地植被
由于评判区域内农业开发已有一定的历史,人类生产活动的频繁,使天然林存在的种类和数量明显减少,并呈逐年递减趋势。沿线天然林分布以柞树为主;人工植被分布要紧有落叶松、樟子松、杨、柳、榆等,要紧为中龄林和近熟林,其生物量约为44.8t/hm2。区域林地总面积为740hm2,占评判区总面积的 34.76%。
2)农田植被
本区农作物要紧为玉米、水稻、黄豆等;菜类有扁豆、芸豆、白菜、马铃薯等。总面积1289.3hm2,占评判区总面积的60.47%。区域内玉米、水稻平均产量分别为9.4t/hm2、7.7t/hm2;其生物量分别为44.48t/hm2(包括秸秆等)、25.66t/hm2(包括秸秆等)。
4.2.4 沿线植被生产力评判
1)评判方法及参数
绿色植被生产力是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联系的最本质的标志,因此我们利用相对生物量这一重要参数,作为衡量生态环境质量的一个指数,其表达式为:
Pm=Bm/Bmo
式中:Pm-相对生物量
Bm-本区生物量(t/hm2) Bmo-对比点生物量(t/hm2) 相对生物量的判定级别依据见表4—5。
表4—5 相对生物量及判定级别 级别 Ⅰ Ⅱ Ⅲ Ⅳ 相对生物量 1.0 1.0 -0.8 0.8-0.6 0.6-0.4 Ⅴ 0.4-0.2 Ⅵ <0.2 2)现状评判
在对本区的土地利用现状、植被情形等进行实地调察的基础上,绘制出土地利用现状图,见图4—1,并在图上量算出植被面积,最后确定各植被的生物量。
区域植被分布情形详见表4—6。
表4—6 评判区植被调查表 植被类型 农 旱田 田 水田 林地 面积(hm) 1061 228.3 740 2比例(%) 49.76 10.71 34.76 生物量(t/ hm) 相对生物量 级别 44.48 0.9 Ⅱ 25.66 0.85 Ⅱ 44.8 0.64 Ⅲ 2从表4-6能够看出,本区生物量Ⅱ级的由2个即旱田、水田;Ⅲ级的有1个植物群落,即林地,那个分析结果与现存植被差不多相符。区域内现有人工植被生物量较高,要紧是人工投入较大,生长状态较好,尽管与农业发达地区相比尚存着差距,但旱地、水田的植被生物量分别达到44.48t/hm、25.66t/hm;林地植被由于疏于治理,加上气候条件不断恶化,生物量水平也有较大程度下降,只占历史最好水平的64%。 4.2.5 水土流失的现状
本项目地处****省东部山区的丘陵台地宽谷区半山区,平均海拔374m,该区属中温潮湿大陆性季风气候,要紧特点是春季干燥多风,风向以南偏西为主,夏季酷热多雨,秋季温顺凉快,冬季漫长冰冷,四季变化明显。年平均气温4.2℃,1月份平均气温-17.5℃,7月份平均气温22.2℃,年平均降水量为668.4毫米,6—8月份降水量最多,约占全年降水量的64%。土壤类型要紧为白浆土、灰棕壤、冲积土、水稻土、草甸土。植被覆盖率34.98%。依照****县水土保持办公室提供的资料显示,拟建公路沿线区域水土流失模数为500t/km2.a,区域水土流失状况详见表4—7。
表4—7 拟建公路所在区域水土流失状况调查 腐蚀比例 项目 总面积(hm2) 腐蚀面积(hm2) (%) 区域 25.25 全线 2132 538.3 水土流失量 (t/a) 2691.5 2
2
4.2.6 评判区土地利用结构现状
本区土地利用结构大体上为耕地、林地、水域、工业及交通用地、居民用地等共5大类,具体如下:
①耕地—分布于线路两侧的宽敞农区的旱田、水田;
②林地—评判区内成片的固沙林和公路两侧分布的护路林; ③水域—要紧是指评判区内的明水面,包括水泡、河流等; ④居民用地—要紧是指沿线各乡镇和村屯用地;
⑤工业及交通用地—要紧是指工业设施及交通用途占用土地;
依照现场调查和图上解译结果,评判区土地利用结构见表4—8和图4-1。
表4—8 评判区土地利用结构 2用地类型 面积(hm) 耕地 旱田 1061 水田 228.3 林地 740 水域 12 居民用地 81.9 工业及交通用地 8.8 合计 2132 比例(%) 49.76 10.72 34.76 0.54 3.82 0.41 100 4.3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评判
4.3.1 现状监测
本项目选择东辽河上游、半截子河、小柳河子作为评判对象。考虑到东辽河上游为饮用水源地,评判范畴为距路中心线1km范畴内;半截子河、小柳河子评判范畴为距路中心线200m范畴内。针对本项目的特点,****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站于2004年4月27~29日对以上河流在评判范畴内进行了水质监测。
1)监测断面
本项目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断面共设3个,即分别在拟建道路与东辽河上游、半截河、小柳河子河流与道路交汇处,具体位置详见图4—2。
2)监测项目
确定为PH、COD、、石油类、SS、氨氮共五项。 3)监测分析方法
样品采集储存及分析方法:按照国家环保总局颁发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及《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选配分析方法》进行。
4)监测结果
本项目水质监测结果见表4—9。
表4—9 监测统计结果 mg/L(除PH外) 指 标 断面 时刻 PH COD 石油类 氨氮 SS 4.28 8.30 15.1 0.02 0.53 90 东辽河上游 4.29 8.28 15.1 0.02 0.52 99 均值 8.29 15.1 0.02 0.53 94.5 4.28 7.58 34.1 0.01 0.66 89 半截子河 4.29 7.57 34.1 0.02 0.65 87 均值 7.58 34.1 0.02 0.66 88 4.28 7.63 15.1 0.05 0.53 98 小柳河子 4.29 7.90 15.1 0.06 0.68 97 均值 7.77 15.1 0.06 0.61 98 4.3.2 现状评判
1)评判方法
采纳单项标准指数法。
标准指数公式:
PiCiCOi式中:Pi—某污染物的污染指数; Ci—某污染物实测浓度;
COi—某污染物水质标准。 其中:PH值的标准指数运算公式如下:
PHj7.0 (PHj>7.0时) ph S PH7.0sd式中:SPH·j—PH值的标准指数; PHj—j取样点水样PH值;
PHsd—评判标准规定的上限值。 2)评判标准
东辽河上游断面采纳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II类水体标准值,其它断面为Ⅲ类水体标准值。
3)评判结果
评判结果见表4—10。
表4—10 地表水评判结果 mg/L(除PH外) 断面 时刻 指 标 PH CODcr 石油类 氨氮 东辽河上游 4.28-29均值 0.65 1.01 0.4 1.06 半截子河 4.28-29均值 0.71 1.71 0.4 0.66 小柳河子 4.28-29均值 0.62 0.76 1.2 0.61 由上表看出,所有监测断面均不同程度超标,东辽河上游断面COD和氨氮分别超标0.01倍和0.06倍,半截子河断面CODcr超标0.71倍,小柳河子石油类超标0.2倍。说明以上河流已受到一定程度污染,分析其超标缘故要紧是由于河流邻近的村屯散排生活污水所致。
4.4 环境空气现状评判
4.4.1 沿线环境空气现状调查
沿线空气污染要紧是公路汽车尾气排放及城镇燃煤型污染和部分工矿企业污染物排放污染。 4.4.2 现状监测 1)监测点布设
针对公路沿线环境特点,****至****段共布设3个环境空气现状监测点,各监测点位置见表4—11、图2—1。
表4—11 环境空气监测点位置 序号 1 2 3 地 名 十八道岗小学 安中村 采石场 环境特点 学校 村屯 城镇 2)监测时刻、方法和频率 监测时刻:****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在2004年4月27—29日进行了环境空气监测,连续三天。
监测方法:按国家环保局《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和《环境监测技术规范》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3)监测项目
监测项目为TSP、NO2、CO、非甲烷总烃。
4.4.3 现状评判
1)评判方法:
评判方法采纳单项指数法,同时运算污染物超标率,数学表达式如下:
IiCi Coi式中:Ii—i种污染物的环境质量指数;
Ci—i种污染物的平均浓度值(mg/m3); Coi—i污染物的评判标准(mg/m)。 2)评判标准
评判标准采纳GB3095-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二级标准。 3)评判结果
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及评判结果见表4—12。
表4—12 环境空气现状监测统计结果 监测 点位 项 目 小时 浓度 十八道 岗小学 日均 浓度 日均 平均 小时 浓度 安中村 日均 浓度 日均 平均 小时 浓度 日均 浓度 范畴(mg/m) 超标率(%) 最大超标倍数 范畴(mg/m) 超标率(%) 最大超标倍数 浓度(mg/m) 标准指数 范畴(mg/m) 超标率(%) 最大超标倍数 范畴(mg/m) 超标率(%) 最大超标倍数 浓度(mg/m) 标准指数 范畴(mg/m) 超标率(%) 最大超标倍数 范畴(mg/m) 超标率(%) 333333333
TSP 100 0.6 0.393 1.31 33 0.29 0.325 1.08 33 NO2 CO THC 0.22-0.488 0 - 0.351 0.09 0.96-1.53 0 - 1.255 0.31 0.97-1.62 0.001-0.016 0.122-0.488 0 - 0 - 0.015 0.13 0 - 0 - 0.013 0.11 0 - 0 0 - 0 - 0.231 0.06 0 - 0 - 0.231 0.06 0 - 0 0.332-0.482 0.013-0.017 0.163-0.366 0.006-0.018 0.122-0.366 0.277-0.388 0.009-0.016 0.163-0.285 0.001-0.019 0.122-0.488 采石场 0.225-0.326 0.013-0.019 0.244-0.407 1.197-1.363 最大超标倍数 日均 平均 浓度(mg/m) 标准指数 30.09 0.275 0.92 - 0.016 0.13 - 0.312 0.08 1.27 0.32 由表4—12能够看出,3个监测点环境空气中NO2、CO、THC的小时浓度和NO2、CO的日均浓度均符合二级标准要求,而TSP日均浓度不同程度超标,超标倍数为0.09-0.6,考虑超标的要紧缘故是与城镇的生活污染有关。
依照本次监测结果,以二级标准评判,本区域内NO2、CO、THC尚有一定的环境容量,而TSP已无容量可言。
4.5 环境噪声现状评判
4.5.1 现状调查
拟建公路沿线所经地区为农村,现有声源以生活噪声为主,重点调查对象为沿线学校及距路较近、人口较为稠密的村屯,通过现场踏查,确定路线要紧穿越四方顶子、蔡家窝棚、前进屯、疙瘩屯、十八道岗、石缝村等几个人口稠密、拆迁量相对集中的村屯,重点确定声环境敏锐点为四方顶子小学、前进小学、十八道岗中学、十八道岗小学和中胜小学,其中四方顶子小学在K83+750处,距拟建公路最近距离40m,由于该校现有教师4名,学生30余名,打算与前进小学合并,因此确定声环境敏锐点为其他4所学校,具体位置及其他情形详见表4—13和图2—3。
表4—13 沿线环境敏锐点一览表 序号 1 2 3 4 名 称 前进小学(含四方顶子小学) 十八道岗中学 十八道岗小学 中胜小学 桩 号 K85+500 K86+300 K87+350 K108+350 距路线最近距离 左110m 左100 m 左150 m 右25 m 受阻碍班级数 6班 5班 6班 7班 受阻碍学校人数 教师10人,学生80人 教师20人,学生190人 教师9人,学生80人 师、生80人 备注 拆两间房、部分围墙 4.5.2 现状监测
1)监测点布设:
依照现状调查,沿线通过的环境为农村环境,环境背景单一,因此,依照沿线各敏锐点所处地理环境、声环境背景和交通噪声等声源特点确定出具有代表性的7个点位(其中2处为专门敏锐点)作为声环境现状监测点,见表4—14及图2—1。
表4—14 噪声监测点位置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地点 建国村 十八道岗小学 石缝村 安中村 中胜小学 西保安村 ****互通处 环境特点 公路起点 学校 农村居民区 农村居民区 学校 农村居民区 公路终点 监测 项目 交通噪声 环境噪声 环境噪声 环境噪声 环境噪声 环境噪声 交通噪声 执行标准(类) 昼 70 55 55 55 55 55 70 夜 55 45 45 45 45 45 55 专门敏锐 专门敏锐 备注 2)监测方法、时刻及数据处理 监测方法:按GB/T14623—93中有关规定进行,每个测点监测一天。测量仪器为AW6218型噪声统计分析仪。
监测时刻:昼间6:00—22:00;夜间22:00—次日6:00,并同时观看车流量。 数据处理;统计监测时段Leq、L10、L50、L90、Lmax及Lmin值。 3)监测结果
监测结果见表4—15。
表4—15 环境噪声现状监测结果统计表 dB(A) 时刻 昼 间 夜 间 声级 L10 L50 L90 Leq L10 L50 L90 监测地点 建国村 66.0 56.3 50.5 64.4 63.3 43.1 35.0 十八道岗小学 55.4 51.3 47.6 52.8 54.0 46.3 41.9 石缝村 64.4 56.2 49.4 62.3 53.7 45.2 40.8 安中村 52.6 44.4 39.4 58.1 55.2 47.1 41.1 中胜小学 58.5 50.3 45.3 56.4 52.6 45.0 39.0 西保安村 54.3 48.6 44.5 53.1 50.1 43.2 36.7 ****互通处 74.0 64.6 58.4 74.4 69.0 54.0 45.3 Leq 63.4 50.5 49.7 48.2 47.7 45.5 68.1 4.5.3 现状评判
1)评判方法
将测得的环境噪声数据运算出等效声级值Leq作为评判量,用统计噪声级L10、L50、L90作为分析评判依据,等效连续A声级运算模式如下:
1N0.01Li Leq10lg10Ni12)评判标准
农村环境、农村居民区、学校执行1类标准;交通噪声执行4类标准。
3)评判结果分析 评判结果见表4—16。
表4—16 沿线声环境现状监测与评判结果 dB(A) 昼 间 夜 间 序监 测 点 实测值 实测值 号 标准值 超标量 标准值 超标量 (Leq) (Leq) 1 建国村 64.4 70 — 63.4 55 8.4 2 十八道岗小学 52.8 55 — 50.5 45 5.5 3 石缝村 62.3 55 7.3 49.7 45 4.7 4 安中村 58.1 55 3.1 48.2 45 — 5 中胜小学 56.4 55 1.4 47.7 45 2.7 6 西保安村 53.1 55 — 45.5 45 0.5 7 ****互通处 74.4 70 4.4 68.1 55 13.1 从表4—16能够看出,沿线所设7个监测点中除3个监测点昼间不超标,1个监测点夜间不超标外,其余各监测点昼、夜环境噪声现状监测结果均超标。其中昼间超标范畴在1.4—7.3 dB(A);夜间超标范畴在0.5—13.1 dB(A)。专门是1#建国村和7#****互通昼夜超标范畴较大,要紧是由于这两点处于交通干线,昼夜来往车辆较多,受交通噪声阻碍所至。
第五章 环境阻碍推测与评判
5.1 社会环境阻碍评述
公路是国民经济进展的基础设施之一,是经济运行的大动脉,因而对国民经济进展起着重大的促进作用,必将带动沿线和邻近地区的经济进展,但公路的建设不仅存在着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阻碍,而且还有广泛的社会阻碍问题,这种阻碍要紧表现在对征地、拆迁的阻碍、对土地资源占用的阻碍、对基础设施的阻碍及对景观生态环境的阻碍等。依照本区社会环境现状,结合该公路建设规划,对公路建设所形成的社会环境阻碍进行评述。
5.1.1 对劳动者就业的阻碍
据调查,本段工程分4个标段实施,每个标段施工人员最多在150人左右,可解决当地约600人的剩余劳动力,施工期三年,可大大解决当地居民的就业问题。
公路通车运行后,随着公路两侧一系列产业带的形成、诸多产业的逐步兴起和进展,可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解决当地剩余劳动力问题,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5.1.2 对经济进展与产业结构的阻碍
经济的进展离不开交通,该段公路建成后大大方便了通化市和****县车辆与省会****市的往来,将会在该公路的两侧形成一系列新兴产业带,进而对该项目沿线的社会经济进展、产业结构以及社会劳动者构成比例等带来较大阻碍。
1)本项目的建成将促进****县工业布局逐步转向市郊,同时带动沿线城镇的建设与进展,促进土地和资源开发利用,引导产业布局趋向合理。
2)随着公路建成运营后,将带动区内商业、运输业、加工业的迅速进展,新兴起许多新的产业。
3)本项目的建设将促使工业和建筑业为主体的第二产业的进展,以运输、商业、金融保险为主体的第三产业在三种产业中的比重将有所增长。
4)随着公路沿线工业结构与行业结构的变化,投资环境得以改善,不仅为城镇进展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而且其构成比例也会发生较大变化。职工和城镇个体劳动者人数将有更多的增长,专门是后者所占比例较大,而农村劳动人口将有所下降,三种产业人数的构成比例将进一步得到合理调整。 5.1.3 居民生活质量的阻碍
公路的建成与投入运营,将使沿线交通条件得到改善,加快城乡贸易流通,使农副产品进入都市转化为商品,提高了农民的经济收入。由于交通条件的改善,促进沿线第三产业的兴起和资源的开发利用,使企业的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地区的经济将会得到长足进展,同时也为社会提供大量就业机会,从而有力地促进沿线人民收入水平的显著提高。随着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对自身的健康也逐步重视,对文化的需求欲望也会进一步增强,为满足这些社会需要,相应地如通讯、教育、卫生事业、文化娱乐等则会被更加重视,并得到重点投资建设,更直截了当地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因此,公路营运后,会促进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等事业的进展。 5.1.4 征地、拆迁对社会环境的阻碍
本公路要紧为新建,拆迁量比较小,要紧拆迁工程量为砖瓦房9272m2、土瓦房1208m2、草土房633m2、仓房4659m2、砖石房基础70m2、民用水井123口、大棚72m2、砖砌菜窖66m2、砖墙2233m、牲畜棚2183m2,坟29座、鱼塘5164m2。具体拆迁量见表2—11。
本项目的公路用地要紧为主线道路占地、取土场永久占地、辅道及改河改道等占地。全线永久占地共计246.97hm2,在这些占地中旱田171.4 hm2,水田16.86hm2,荒草地1.15 hm2,林地49.12hm2,园地0.84hm2。
公路建设单位将专门设立征地拆迁办公室并制定拆迁安置打算,在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充分配合下,从工程建设整体利益动身,统筹安排,充分协商,妥善安置,并依照国家有关征地拆迁的政策予以相应的补偿。为了使被征地农户不至于完全失去土地,使农民的农业生产收入不受到显著阻碍,各乡镇应把土地重新分配或局部调整。以上各项政策落实后,该建设项目可不能因征地使当地居民生活受到大的阻碍。
5.1.5 资源开发利用的阻碍
1)对土地资源的阻碍
本公路建设大部分为新建线路,占用土地资源较多,全线新增永久占地246.97hm2,其中旱田171.40hm2,水田16.86hm2,荒草地1.15hm2,林地49.12hm2,园地8.44hm2。
占用土地将阻碍当地农业经济收入,按现有种植状况运算,公路土地利用年限为24年,其中施工期4年,公路使用期20年。本区旱田玉米平均产量为9.4t/hm2,水田水稻平均产量7.7t/hm2,该项工程占用农田使玉米和水稻分别减产1611.16t/a和129.82t/a,造成农业经济缺失玉米为131.1万元/a,水稻为20.8万元/a,合计151.9万元/a,24年合计缺失约为3645.6万元。
2)对矿产资源的阻碍
****县具有一定数量的矿产资源,专门是锰、铁、石灰岩和花岗岩具有相当的储量。由于拟建公路对交通的改善,将为本区域矿藏资源的开发利用制造良好的交通条件,促进对本区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外运。
3)对文物古迹资源的阻碍
本段公路在选线、定线时期,通过与文物爱护部门取得联系,确认在本工程范畴内不涉及文物古迹,距离路线最近的一处古遗址在15km以外,因此项目建设可不能对文物古迹资源产生阻碍。 5.1.6 基础设施的阻碍
1)对公路设施的阻碍
****至****公路****至****段是我省重要干线公路之一,是我省南部山区与省会****市连接的要紧交通干道,现有公路沿线村屯密集,对公路通行能力的阻碍较大,同时由于辽源地区的经济不断增长,交通量增长较快,相应的道路服务水平不能满足需求。本段公路的建设,对提高区域内的公路网和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整体水平,改善现有公路拥挤的交通状况,减轻交通运输压力,适应以后交通运输进展的需要,必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2)对水利排灌设施的阻碍
本项目沿线大部分为旱田,仅有少量水田零星分布,因此公路建设对沿线水利灌溉设施可不能形成大的阻碍,但公路在通过这些专门地段的过程中,应尽可能保持原
系统不受破坏或改变。
本工程全线共设大桥1座,桥梁全长127m;中桥3座,共长208m;小桥3座;涵洞88道。在设计过程中,公路通过灌渠、河道时,均设桥涵等,差不多上可不能改变原有灌溉系统和水利设施,因此对水利排灌设施阻碍不大。
3)对文化、卫生设施的阻碍
本工程沿线不通过医院、卫生院等,因此可不能对本区医疗机构基础设施产生阻碍。但路线通过四方顶子小学、前进小学、十八道岗中学、十八道岗小学和中胜小学,在道路通车运行后由于交通量的增加产生的噪声、空气污染物等将会对该学校内教学环境产生一定的阻碍,专门是交通噪声的增加将使学生的学习环境受到不良阻碍。与此同时,由于该公路距离学校较近,学校门口正对交通路面,学生在进出学校的过程中也将增加交通事故的隐患。
5.2 生态环境阻碍推测
公路建设项目生态环境阻碍包括施工期营运期的阻碍,其阻碍因素详见表5—1。
表5—1 工程环境阻碍因素分析 时 期 影 响 因 素 取土场对植被的破坏,造成土壤腐蚀 路基施工扰动土壤,造成土壤腐蚀 临时便道和施工人员居住区占地对植被的破坏 桥涵施工对水源爱护地及河流水力条件的阻碍 线路及站场永久占地对农作物减产的阻碍 路堤边坡、路堑造成土壤腐蚀 线路及站场永久占地对区域自然植被生物量缺失的阻碍 治理站、收费站对周围环境的阻碍 施工期 营运期 5.2.1 施工期生态环境阻碍分析
1)建设项目占地对生物量的阻碍分析
施工期占地要紧指路基、路面、桥梁的施工场地、取土场便道及纵向便道等临时占地。本工程临时占地39 hm2,其中,97%以上为旱田,3%左右为林地。
施工期间,由于取、弃土场挖、填方等,使周围农田等被侵占,造成地表裸露,同时造成水土流失,降低土壤肥力,从而使沿线地区局部生态结构发生一定变化,阻碍生态系统的稳固性。同时,由于对原有地面进行填筑和开挖,公路建设范畴内的农
作物和经济作物及各类花草、树木、果树等将被铲除、砍伐及掩埋,使在此范畴内的植物群落遭到破坏。因此必须考虑在相应的工程完成后进行复耕和绿化,专门是取土场位于耕地上时,取土先将表层30cm厚的种植熟土堆置一旁,取土终止后按序回填。绿化后的人工植被尽管无法完全复原路域原始生态环境,但能够使该区域生态环境得到一定程度的补偿,同时还能够起到减轻水土流失、净化空气、降低噪声和美化环境的作用,届时将可不能对区域植被造成较大阻碍。
2)取、弃土对水土流失的环境阻碍分析
取土场取土后形成裸露剖面,由于坡度较大,是工程造成水土流失的重要地段。推测路堤施工、取土等对土壤腐蚀情形的水土流失量推测模式如下:
水土流失腐蚀量=水土流失腐蚀模数×水土流失面积
依照****县水土保持办公室提供的资料显示,拟建公路所在区域的土壤腐蚀模数为500t/km2.a,取土场区域的土壤腐蚀模数为5000t/km2.a;该评判区域内土壤腐蚀类型要紧为水力腐蚀,土壤腐蚀面积为538.33hm2,占总评判区面积的25.25%;现有水土流失面积取拟建公路征地面积与该区域水土流失面积的比例的乘积;施工期间,路基挖土,水土流失面积取各段征地面积。
通过运算,现状水土流失及施工期线路施工可能产生土壤腐蚀量分别为311.8t/a和1497.65t/a(包括取土场),则施工期水土流失腐蚀量是现状值的4.8倍,分析缘故要紧是施工取、填土过程中挖土和堆土的表土较为疏松,降雨过程专门容易使松散的表土随雨水径流流失。详见第6章水土流失重6.2节。 3)对野生动物栖息的阻碍
由于施工期间的机械噪声、车辆往来和人员的施工活动,将会对区域内的野生动物栖息环境产生一定的干扰,专门是对鸟类的栖息阻碍较大。施工机械及运输车辆的噪声都在80dB(A)以上,这些噪声将对栖息鸟类产生惊吓,专门在繁育季节,可阻碍鸟类的产卵率和孵化率,严峻时可造成鸟类弃巢而去。施工噪声阻碍范畴一样在250m左右,估量施工期间道路沿线250m范畴内鸟类将规避至树林深处,则此范畴内鸟类的数量将减少。由于施工期噪声阻碍时刻短,随着施工期的终止,这种阻碍的强度和范畴将逐步减小。
5.2.2 营运期生态环境阻碍分析 1)工程占地对生物量阻碍分析
本工程全线永久占地246.97hm2,其中,旱田171.40hm2,水田16.86hm2,荒地1.15 hm2,林地49.12 hm2,园田8.44 hm2。工程占地将减少评判区内的植被生物量,生物量的减少要紧表现为农田(旱田、水田)植被生物量和天然植被的减少。砍伐树木情形见表2-12。
评判区各类植被的总生物量约为56187.46,由于本工程永久占地而造成生物缺失量10257.1t,占评判区现有生物量的18.2%。其中,天然植被(林地)生物量缺失量约为2200.6t,占评判区现有生物量的3.9%;农田植被的生物量缺失约为8056.5t(包括玉米生物量缺失7623.9t,水稻生物量缺失432.6t),占评判区现有生物量的14.3%。详见表5—2。
表5—2 工程占地生物量缺失量统计 占地类型 旱田 水田 林地 合计 占地面积(hm2) 171.40 16.86 49.12 单位生物量(t/hm2) 44.48 25.66 44.8 生物缺失量(t) 7623.9 432.6 2200.6 10257.1 由于要紧生物量缺失来自农田植被,对农业生态将产生一定的阻碍;而天然植被生物量缺失量较小,因此对自然生态环境阻碍相对较小。由于本区域生态环境脆弱,应采取植树和边坡种草 等措施来复原和补偿生物缺失量。 2)永久占地对当地农业经济的阻碍。
项目通过地区为典型农业区,全线永久占用旱田171.40hm2(玉米),水田16.86hm2(水稻),按当地玉米和水稻平均产量分别为9.4t/hm2.a和7.7t/hm2.a运算,该项工程占用农田使玉米和水稻分别减产1611.16t/a和129.82t/a,造成农业经济缺失玉米为131.1万元/a,水稻为20.8万元/a,合计151.9万元/a。
3)沿线水土流失的阻碍分析
公路建设将大大改变区域径流情形,裸露的地面使地表径流增加,营运期公路路基边坡可能产生水土流失腐蚀量推测模式如下:
水土流失腐蚀量=水土流失腐蚀模数×水土流失面积
营运期间,路面不再形成水土流失,植被措施和工程措施得以实施,水土流失面积取征地面积与铺装面积(路基面积、边沟面积和互通面积的75%之和)之差的0.3
倍。运算结果显示,营运期水土流失为269.7t/a,是现状值的0.86倍,考虑其要紧缘故是在营运期间,边坡植被自然复原,土壤腐蚀逐步减少, 各种水土保持措施得到落实,水土流失将得到有效的操纵。
4)景观生态学评判
该评判区属自然和人工相结合的生态体系,是由农田生态系统、林业生态系统和道路、居民区生态系统有规律的相间组成。同时,评判区也是一个以人工环境为主的区域,受到人类社会活动的长期干扰。从景观生态学结构与功能相匹配的观点动身,我们将通过景观结构的合理性来分析、判定其功能的优劣性。
在景观的三个组分(拼块、廊道和模地)中,模地是景观的背景地域,是一种重要的景观元素类型,对景观的动态起着主导作用。本次评判采纳传统生态学中运算植被重要值的方法决定某一拼块在景观中的优势,也叫优势度值。优势度值由3种参数运算而出,即密度(Rd)、频率(Rf)、景观比例(Lp)。 优势度运算的数学表达式如下:
密度Rd=嵌块i的数量÷嵌块总数×100% 频率Rf=嵌块i显现的样方数÷总样方数×100% 景观比例Lp=嵌块i的面积÷样地总面积×100% 优势度值D0=[(Rd+ Rf)÷2+Lp]÷2×100%
为了说明区域内生态景观的变化情形,在本次评判过程中对评判区内各类用地结构进行统计,并采纳图上解译的方法,在土地利用结构现状图上以0.5km×0.5km作为一个统计样方,对景观区域覆盖取样。将区域内景观分为耕地、林地、水域、交通用地、居民点共5种类型。区域内各景观类型统计及采纳优势度的运算公式对评判区内各景观参数运算结果见表5—3。
表5—3 评判区内各景观类型 项目 公路建成前区域内各景观类型 公路建成后区域内各景观类型 类型 耕旱田 地 水田 林地 水域 居民点 工业交通 总数 面积 (hm2) 1061 228.3 740 12 81.9 8.8 2132 频率 (%) 39.13 11.34 32.98 3.46 6.45 6.61 密度 (%) 30.34 15.86 28.27 3.45 20.69 1.39 景观比例 (%) 49.76 10.71 34.76 0.54 3.82 0.41 优势度 (%) 42.3 12.1 面积 (hm2) 889.6 211.44 681.29 12 81.9 255.77 2132 频率 (%) 34.31 10.52 30.39 3.47 6.42 14.89 密度 (%) 30.24 16.1 28.1 3.36 20.1 2.1 景观比例(%) 41.73 9.9 31.96 0.56 3.84 11.99 优势度 (%) 37.02 11.63 30.6 1.96 8.55 10.24 32.7 1.99 8.7 2.21 通过表5—3分析,公路建成前评判区内景观格局现状中的优势景观依次为耕地、林地、居民点、工业及交通用地、水域。其中,耕地景观优势度值达54.4%(旱田景观优势度值达42.3%),超过其它用地类型;林地景观优势度值32.7%,为区内仅次于耕地的景观类型;其它景观的优势度值差不多在10%以下。由此能够看出,区域内耕地景观优势度值处于优势地位。
通过景观结构分析,以旱田、水田为主的农业用地景观总面积为1289.3hm2,其景观比例高达60.31%;从景观密度看,它们的连通程度比较高,因此能够认为区内各类耕地是评判区域的景观模地,是本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的决定性组分。同时,区域内自然生态景观如林地在区域内也占一定比例,景观比例为34.76%,这说明该评判区域是以农业生态景观为主,自然景观占有一定比例的综合景观类型。
公路建成后区域内景观格局中的优势景观以次为耕地、林地、交通用地、居民点、水域。其中,旱田景观优势度值达37.02%,超过其它用地类型;林地景观优势度值达30.06%,为区内仅次于旱田的土壤类型。这说明公路建成后区域仍是以农业生态景观为主,自然景观占有一定比例的综合景观类型。其中涉及交通用地景观的优势度值由0.41提升到10.24%,公路的建设改变自然景观,同时也对加剧生态的脆弱性,由于该区域差不多没有国家重点爱护陆生动物,因此路堤的阻断作用不明显。公路建成后应加强其周边环境绿化带的建设工作。
5)桥涵工程对地表水文的阻碍分析
该工程路线通过地区属辽河水系和松花江水系,所通过的较大河流依次为拉津河、小柳河、大柳河,河流水位较低,流速不大。
项目建设大桥1座,即陈家店大桥,桥长127m,跨过拉津河(东辽河的支流)的支汊;建设中、小桥梁6座,涵洞88道。
陈家店大桥桥墩截面可能会对河水流速产生一定的阻碍,但由于洪水流量不大,估量可不能对大桥以下的河道行洪产生大的阻碍。
建设的88道涵洞,能够保证路堤两侧的水力联系不致中断,河流中的水生生物来往通道差不多可不能被阻断,同时能够爱护两栖类如蛙类的产卵迁徙通道。由于本区差不多没有国家重点爱护陆生动物,因此路堤的阻断作用不明显。
5.3 地表水环境阻碍分析
5.3.1 施工期对水环境的阻碍分析
1)桥涵施工对地表水的阻碍
在桥涵的施工过程中,挖出的大量污泥、岩浆、废渣及机械油料泄露的废油污都有可能对地表水造成污染,由于桥墩基础均在枯水期进行施工并采取诸如围堰、钻孔桩的施工工艺,以上废弃物可不能直截了当排入水体,但假如乱堆乱放, 可能随雨水流入水体,从而使悬浮物和总溶解性固体大量增加,水体的浊度增大,造成水体污染。
专门是在东辽河上游距离杨木水库30km处进行桥梁施工时,废弃物及泄露物处理不当会造成东辽河上游水质悬浮物、石油类等污染物浓度增加,最终导致对水源地杨木水库造成污染,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3)施工营地生活污水
施工期间,人员比较集中,施工营地会产生较多的生活污水。参照《公路建设项目环境阻碍评判规范(试行)》附录C表C2,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取89L/人·日,依照上述值,不同数量施工人员排出的生活污水总量见表5—4。
表5—4 施工营地生活污水排放量 50 100 150 施工人数(人) 4.0 5.0 12.0 污水总量(t/d) 250 20.0 400 32.0 拟建公路现场施工人员与桥梁规模、桥型、施工机械及施工季节等有关,经咨询有关专家及现场技术人员,大中桥梁现场施工人员少者三五十人,多者上百人,平均取150人/天,则每天各桥梁工地生活区将产生污水12.0t。
依照《公路建设项目环境阻碍评判规范(试行)》附录C表C3,施工生活污水中要紧成分浓度值范畴分别为:BOD5110-400mg/l、CODcr250-1000mg/l、SS100-350 mg/l 、TOC80-290 mg/l,按《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96)一级标准进行评判,施工营地生活污水所评判指标均超标,而且BOD5可能严峻超标。因此要对施工人员生活污水严格治理,幸免污水直截了当或间接进入水体,专门禁止向东辽河水源爱护地排放污水。如在施工场地设置旱厕,将粪便等定期外运;将施工场地食堂设置在远离河道的地点,并将食堂等产生废水集中收集,通过沉淀处理达到《农田灌溉标准》散排于
周围农田,将含油量大的废水外运。 5.3.2 营运期水环境阻碍分析
本段公路设置收费站、治理站各1处,建议生活服务区自建小型污水沉淀池,依照类比资料可知污水经处理后,要紧污染物CODcr浓度小于100 mg/l,油类小于10 mg/l,则污水排放源强CODcr为0.126kg/d,油类为0.013 kg/d。处理后的污水可用于绿化灌溉,作农家肥或散排于荒草地,对地表水环境阻碍专门小。
2)路面径流
降雨在路面上形成的地表径流尽管能够将路面行驶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以径流的形式形成污染源,但由于公路本身是一个较长的线性污染源,路面上形成的地表径流大都以专门分散的形式分别进入路线两侧的土壤环境,只有少量的径流能够直截了当进入河流等水体,这种由于路面雨水径流引起的河水中污染物浓度增加值专门微小,可不能对沿线河流水质产生阻碍。
5.4 环境空气阻碍推测与评判
5.4.1 施工期环境阻碍分析
1)污染源分析
拟建公路路面为沥青混凝土路面,在公路施工期要紧污染物是扬尘、粉尘和沥青烟,还有少量苯并[a]芘。扬尘和粉尘要紧来源于材料运输过程中的粉尘撒落和运输产生的二次扬尘。沥青烟和苯并[a]芘来自于沥青的拌合过程中产生的烟气,但考虑本项目沥青的熬制方式为液态油加热导热罐,再加热液态沥青的方式,因此沥青烟和苯并[a]芘的产生量专门少,对周围环境的阻碍专门小,在那个地点不作详细论述。
2)阻碍分析
本次施工期阻碍分析选择了与拟建公路条件相似的洮南至白城公路(一级公路)施工期现场监测资料进行类比。类比监测结果详见表5—5。(****省环境科学研究院编制的《洮南至白城公路》环境阻碍报告书 1998.5)。
表5—5 类比监测结果 下风距离(m) 5 20 50 80 污染物 NOX(mg/m3) 0.053 0.034 非甲烷总烃(mg/m3) 4.08 3.43 TSP(mg/m3) 2.09 1.04 0.98 0.68 注:TSP在路基施工现场下风向监测,沥青烟浓度在溶化槽下风向监测 100 0.32 从表5—5中能够看出,施工现场下风向5m处NOX浓度符合GB3095—96中二级标准,非甲烷总烃浓度略有超标,然而随着距离的增加,其浓度迅速衰减。施工现场下风向5m处TSP浓度达2.09mg/m3,严峻超标,直至100m处浓度降为0.32mg/m3,仍轻微超标,若遇大风天气,扬尘量的阻碍更大,因此为减轻施工期扬尘对周围环境空气质量的阻碍,我们建议施工期应尽量躲开春季干燥大风的天气,另外在施工现场能够使用洒水车,实施人工降尘措施,实践证明降尘成效是十分理想的。
至于铺路过程加热沥青料及混合料铺设时各污染物的最大瞬时浓度可不能高于熔化槽下风侧的浓度且是流淌推进作业,对某一固定点的阻碍只是临时或是瞬时的,危害就更小,只是路面铺设完成后,一定时期内还会有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出,排出量与固化速度有关,其浓度值低于作业时的浓度值。
总之,道路施工期沥青烟和扬尘对周围空气环境有一定的阻碍,专门是距离较近时,阻碍更大。然而由于施工期是临时的,阻碍也是短暂的,随着公路的竣工运营,施工期阻碍随之消逝。
5.4.2 营运期环境空气阻碍推测与评判
1)公路沿线污染气象分析 a)气候概况
本项目区属中温潮湿大陆性季风气候,要紧特点是春季干燥多风,风向以南偏西为主,夏季酷热多雨,秋季温顺凉快,冬季漫长冰冷,四季变化明显。年平均气温4.2℃,1月份平均气温零下17.5℃,7月份平均气温22.2℃,全年≥10℃的平均有效积温为2714.6℃;年平均日照2626h,年平均降水量为668.4mm,6—8月份降水量最多,约占全年降水量的64%;初霜时刻在9月下旬,终霜则在5月上旬,全年无霜期约为125天左右;最大冻结深度1.50—1.74m,初冻时刻一样在10月下旬,解冻时刻一样在翌年的5月末。
b)风向频率
辽源市年平均风向频率玫瑰图见图5—1。
c)风速
辽源市多年各月平均风速见表5—6,年平均风速为2.96m/s。
表5—6 辽源市多年各月平均风速 单位:m/s 月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风速 2.5 2.9 3.8 4.1 3.9 3.1 2.5 2.1 2.3 2.7 3.0 12 2.6 d)大气稳固度 将常规观测的风速、日照量、云量和太阳高度角,依照太阳辐射等级和大气稳固度等级表,按着帕斯奎尔稳固度分类原则,统计出辽源地区全年各类大气稳固度发生的频率见表5—7。
表5—7 大气稳固度统计 地区 辽源地区 A 0 B 11.2 C 11.5 D 46.2 E 16.3 F 14.5 由表5—7中结果能够看出,辽源地区大气稳固度以中性D类为主,年平均发生频率为46.2%。
2)营运期大气污染源特点及交通量推测
汽车尾气是公路营运过程中环境空气的要紧污染源,汽车在公路上行驶,是一个流淌污染源。在运算分析中,将车辆尾气视为一个等效的线源。
推测分析的污染因子确定为THC、NO2和CO。 交通量推测结果详见表2—1。
3)源强的确定
源强的确定详见表2—16。 4)推测模式及参数确定
①采纳《公路建设项目环境阻碍评判规范》举荐的模式: a、当风向与线源平角为0°<θ<90°,其扩散模式为:
CPRQ1U1yA2yzexp2yB121zh21zhexpexpdl 2z2z式中:CPR—公路线源AB段对推测点R0产生的污染物浓度,mg/m3;
U—推测路段有效排放源高处的平均风速,m/s; Qj—气态j类污染物排放源强度,mg/辆·m; σyσz—水平横风向和垂直扩散参数,m; σy=σy(x) σz=σz(x)
x—线源微元中点至推测点的下风向距离,m; y—线源微元中点至推测点的横风向距离,m; z—推测点至地面高度,m; h—有效排放源高度,m; A、B—线源起点及终点。
b、当风向与线源垂直(θ=90°)时,扩散模式如下:
C垂直h22Qj exp2uz2z12式中符号意义同前
c、当风向与线源平行(θ=0°)时,扩散模式如下:
Q11C平行 2uZ(r)122zye2
其中:e
212z
y
d、当公路傍靠峭壁时,扩散推测模式为:
CPR2y12y1exp2y212Ly2expo 2yQj1式中: 2U(r)zLO—峭壁至浅源中心线距离,m;其余符号意义同前。 ②推测模式中参数的确定
a、风速修正:公路沿线当地气象站提供的平均风速为10m高度的测定值,在线源模式中使用时必须将其修正为线源有效高度处风速。此外,因公路上的交通状况不同,其风速有所变化。依照Schmit风速廓线指数解,可得:
UhU10(h/10)P
式中:Uh—修正线源排放高度处的风速;
U10—10m高度处的风速;
U0—因车辆尾汽而引起的风速修正因子; P—风速指数。 b、扩散参数及修正
垂直扩散参数δz按下式运算:
za(.0001x)zzab212
水平扩散参数σy按下式运算:
y2ya465.1(0.001x)tandLn(0.001x)212
式中:δza—常规垂直扩散参数,m; δya—常规水平横风向扩散参数,m;
a、b、c、d—扩散参数的系数和指数,其值与大气稳固度有关。 5)推测结果及评判
考虑大气稳固度以中性为主,分别推测出拟建公路沿线不同营运时期的(初期2005、中期2020年、远期2020年)风向与拟建公路垂直(Q=90°)和同向与拟建公路平行(Q=0°)两种情形下,二氧化氮、一氧化碳、总烃的日平均浓度和高峰小时浓度。
推测结果见表5—8、表5—9、表5—10。
表5—8 D类稳固度下2005年时拟建公路污染物浓度推测结果 mg/m 距路肩距离(m) 污染物 θ° 时段 10 20 30 50 80 100 150 200 0 CO 90 0 NO2 90 0 THC 90 高峰 0.0683 日均 0.0229 高峰 0.0649 日均 0.0310 高峰 0.0272 日均 0.0043 高峰 0.0569 日均 0.0149 高峰 0.0184 日均 0.0099 高峰 0.0263 日均 0.0142 0.0567 0.0191 0.0591 0.0283 0.0226 0.0036 0.0518 0.0136 0.0153 0.0082 0.0239 0.0130 0.0467 0.0157 0.0527 0.0252 0.0186 0.0030 0.0462 0.0121 0.0126 0.0068 0.0213 0.0115 0.0334 0.0112 0.0408 0.0195 0.0133 0.0021 0.0358 0.0094 0.0090 0.0048 0.0165 0.0090 0.0230 0.0077 0.0293 0.0140 0.0092 0.0015 0.0257 0.0067 0.0062 0.0034 0.0119 0.0064 0.0191 0.0064 0.0246 0.0118 0.0076 0.0012 0.0215 0.0057 0.0052 0.0028 0.0099 0.0053 0.0133 0.0045 0.0175 0.0083 0.0053 0.0008 0.0153 0.0040 0.0036 0.0019 0.0070 0.0038 0.0103 0.0034 0.0136 0.0065 0.0041 0.0007 0.0119 0.0031 0.0027 0.0015 0.0055 0.0030 3
3
表5—9 D类稳固度下2020年时拟建公路污染物浓度推测结果 mg/m 距路肩距离(m) 污染物 θ° 时段 10 20 30 50 80 100 150 200 0 CO 90 0 NO2 90 0 THC 90 表5—10 D类稳固度下2020年时拟建公路污染物浓度推测结果 mg/m 距路肩距离(m) 污染物 θ° 时段 10 20 30 50 80 100 150 200 0 CO 90 0 NO2 90 0 THC 90 高峰 0.1616 日均 0.0301 高峰 0.2244 日均 0.0463 高峰 0.0603 日均 0.0502 高峰 0.0861 日均 0.0719 高峰 0.0851 日均 0.0568 高峰 0.1385 日均 0.0714 0.1342 0.0275 0.2043 0.0386 0.0501 0.0417 0.0784 0.0655 0.0775 0.0470 0.1149 0.0651 0.1104 0.0245 0.1819 0.0317 0.0412 0.0343 0.0699 0.0583 0.0690 0.0387 0.0943 0.0579 0.0789 0.0189 0.1410 0.0227 0.0295 0.0245 0.0542 0.0451 0.0535 0.0278 0.0677 0.0450 0.0544 0.0136 0.1014 0.0155 0.0203 0.0170 0.0389 0.0324 0.0384 0.0190 0.0464 0.0324 0.0452 0.0114 0.0850 0.0129 0.0168 0.0141 0.0326 0.0272 0.0322 0.0157 0.0388 0.0272 0.0314 0.0081 0.0602 0.0091 0.0118 0.0098 0.0232 0.0193 0.0228 0.0111 0.0266 0.0192 0.0243 0.0063 0.0469 0.0069 0.0091 0.0075 0.0180 0.0150 0.0177 0.0086 0.0205 0.0151 3
高峰 0.0900 0.0747 0.0614 0.0439 0.0303 0.0251 0.0175 0.0135 日均 高峰 日均 高峰 日均 高峰 日均 高峰 日均 高峰 日均 0.0321 0.1286 0.0455 0.0332 0.0327 0.0585 0.0467 0.0328 0.0264 0.0469 0.0377 0.0267 0.1171 0.0415 0.0331 0.0271 0.0533 0.0426 0.0272 0.0219 0.0427 0.0344 0.0220 0.1043 0.0370 0.0272 0.0223 0.0474 0.0379 0.0224 0.0180 0.0380 0.0306 0.0158 0.0808 0.0286 0.0195 0.0159 0.0368 0.0293 0.0161 0.0129 0.0295 0.0238 0.0108 0.0581 0.0206 0.0134 0.0110 0.0265 0.0211 0.0110 0.0089 0.0211 0.0171 0.0089 0.0487 0.0173 0.0111 0.0092 0.0222 0.0177 0.0091 0.0074 0.0178 0.0144 0.0063 0.0345 0.0122 0.0078 0.0064 0.0157 0.0125 0.0064 0.0051 0.0126 0.0102 0.0048 0.0269 0.0095 0.0060 0.0049 0.0122 0.0098 0.0049 0.0039 0.0098 0.0080 由推测结果得出如下推测结论:
如不考虑污染物环境背景浓度,公路两侧10m以外环境空气中CO、NO2、THC推测浓度均不超标。
随着距公路距离的增加,环境空气中污染物的扩散推测浓度逐步降低,其中对公路两侧居民区环境阻碍最大的是20m处。其中CO的推测浓度:近期为0.0191~0.0591mg/m3,占标准值的0.19-0.59%;中期为0.0267~0.1171mg/m3,占标准值的0.27~1.17%;远期为0.0275~0.2043mg/m3,占标准值的0.28~2.04%,所占比例均较小,可不能对环境造成明显阻碍; NOX的推测浓度:近期为0.0036~0.0518mg/m3,占标准值的1.50~21.58%;中期为0.0271~0.0533mg/m3,占标准值的11.29~22.21%;远期为0.0417~0.0784mg/m3,占标准值的17.38~32.67%,所占比例均较大,对环境空气质量阻碍和污染奉献较大; TCH的推测浓度:近期为0.0082~0.0239mg/m,占标准值的0.16~0.48%;中期为0.0219~0.0427mg/m3,占标准值的0.44~0.85%;远期为0.0470~0.1149mg/m3,占标准值的0.95~2.30%;所占比例均专门小,对环境空气质量阻碍和污染奉献较小。
公路沿线两侧3个环境空气监测点位污染物浓度叠加值及其标准指数见表5-11。
表5-11 公路20m处推测浓度叠加值及其标准指数推测结果 最大推测浓度 叠加浓度 叠加浓度标准时期 污染物 33(mg/m) (mg/m) 指数 CO 0.0591 0.3171 0.032 近期 NO2 0.0518 0.0668 0.278 TCH 0.0239 0.9729 0.196 CO 0.1171 0.3751 0.038 中期 NO2 0.0533 0.0683 0.285 TCH 0.0427 0.9917 0.198 CO 0.2043 0.4623 0.046 远期 NO2 0.0784 0.0934 0.389 TCH 0.1149 1.0639 0.213 3
由上表能够看出,现状环境空气中CO、NOX和非甲烷总烃,与汽车排放的尾气上述污染物叠加后,污染物最大叠加浓度标准指数仍明显小于1,即符合环境空气标准要求,污染物浓度可不能超标,且污染奉献和阻碍较小。
6)收费站、治理站
全线设主线收费站及治理站各1处,站内锅炉房拟配置1t/h采暖炉1台,建议采纳型煤炉或清洁能源,同时烟囱高度在20m以上,届时可不能对周围空气环境产生明显阻碍。
5.5 环境噪声阻碍推测与评判
5.5.1 施工期噪声的阻碍分析
1)施工期噪声类比监测
由于近年来国内公路建设项目生产技术水平相差无几,所选施工设备都大致相同,因此施工期设备噪声源强采纳类比调查数据。在开工早期,路基尚未成型,所用设备以推土机、挖掘设备、打桩机和运输设备为主,之后使用较多的是搅拌机、发电机、压路机和运输设备等。拌合场噪声监测结果见表5—12,施工场地噪声监测结果见表5—13。
表5—12 拌合场噪声监测结果 dB(A)
声级 L10 L50 L90 L100 测试距离(m) 10 80 76 75 77.2 100 72 68 66 70.8 200 63 58 56 60.5 表5—13 施工场地噪声监测结果 dB(A) 离施工点距离(m) 机械名称 5 10 20 40 60 80 100 150 装载机 90 84 78 72 68.5 66 64 61.6 平地机 90 84 78 72 68.5 66 64 61.6 压路机 86 80 74 68 64.5 62 60 56.5 挖掘机 84 78 72 66 62.5 60 58 54.5 拌合机 87 81 78 76 74.5 72 70 65.5 推土机 86 80 74 68 64.5 62 60 56.5 2)施工期噪声阻碍分析 施工期噪声相对营运期对环境的阻碍尽管是短暂的,但机械噪声不同于车辆噪声,由于功率、声频、源强均较大,因此常使人感到刺耳,施工过程如不加以重视和采取相应的措施,会产生严峻的扰民噪声,阻碍沿线人们的正常生活环境,产生不良后果。
从表5—12和表5—13能够看出,道路施工期间在100m范畴内噪声较大,距拌合场100m范畴的噪声阻碍尤为严峻,监测其噪声在200m处为60.5dB,其噪声值超过我国GB12523—90《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标准,可见拌合场将构成施工期环境噪声的要紧污染源。由于道路施工及拌合工作一样均在白天进行,故噪声阻碍显现在白天,夜间一样可不能受施工现场噪声的阻碍。因此,建议施工期间限定在白天进行,并对施工机械设备进行必要的减噪防护,禁止夜间施工。同时,尽量选择无敏锐点的
地点作为高噪声设备的作业现场,并缩短一次开机的时刻,以减少施工期噪声对声学环境的阻碍。
5.5.2 营运期公路交通噪声推测 1)推测模式
推测模式拟采纳《公路建设项目环境评判规范》交通噪声推测模式对运营期三个时段进行交通噪声推测,推测模式如下:
LAeqiLwi10lgNiViTL距离+L坡度+L路面─13(dB); 式中:Lwi—第i型车辆平均辐射声级,(dB);
Ni—第i型车辆的昼间和夜间的平均小时交通量,辆/h; Vi—i型车辆的平均行驶速度,Km/h; T—LAeq的推测时刻,在此取1小时;
L距离—第i类车在距推测点的距离修正值,dB; L坡度—公路纵坡引起的交通噪声修正量,dB; L路面—公路路面引起的交通噪声修正值,dB。
依照国内研究成果及****至****公路前期工作中提供的具体实际数据,确定交通噪声源强,交通量分布,车辆行驶速度,噪声衰减规律等。
依照能量迭加原理,推测点P处的总交通噪声等效A声级为:
(LAeq)交10lg101n0.1(LAeq)L1L2式中:ΔL1—公路曲线或有限长路段引起交通噪声修正量,(dB); ΔL2—公路与推测点之间的障碍物引起的交通噪声修正量,(dB);
推测点昼间或夜间的环境噪声推测值按下式运算: (LAeq)预=10lg[100.1LAeq交
+100.1L背](dB)
Aeq式中:(LAeq)预—推测点昼间或夜间的环境噪声值,(dB);
(LAeq)背—推测点推测时的环境噪声背景值,(dB); 2)推测模式中各参数的确定 ①交通量的确定
按该公路《工程可行研究报告》中提供的有关相对交通量及大、中、小型车的
比例关系以及昼夜交通量的比例关系,得出该公路各路段不同时期大、中、小型车交通量,详见表5—14。
表5—14 各路段不同时期交通量推测值 辆/时 近期2005年 中期2020年 远期2020年 路段 车型 昼间 夜间 昼间 夜间 昼间 夜间 151 50 219 73 403 134 ****公路小车型 38 13 55 19 102 34 ****—东中车型 风段 36 12 52 18 96 32 大车型 ②运营期的车速确定 采纳《公路建设项目环境评判规范》举荐的车速运算公式,依照拟建公路等级、设计车速、车型、车流量来确定车辆的推测运算车速,其运算公式如下:
A.小型车平均速度运算公式
Vs237X0.1602(dB)
式中:Ys—小型车的平均行驶速度,km/h;
X—推测年总交通量中小型车的小时交通量,辆/h; B.中型车平均速度运算公式
Vm212X0.1747(dB)
式中:Ym—中型车的平均行驶速度,km/h;
X—推测年总交通量中中型车的小时交通量,辆/h; C.大型车的平均行驶速度按中型车车速的80%运算; D.夜间车速为汽车平均行驶车速的80%; ③交通噪声源强
各型车辆距行驶路面中心7.5m处的平均辐射声级Lw,I,按下列各式确定: 小型车:LW小=59.3+0.23·V小[dB(A)] 中型车:LW中=62.6+0.23·V中[dB(A)] 大型车:LW大=77.2+0.18·V大[dB(A)] 式中:Vi—第i类车辆的平均车速,km/h; ④距离衰减量ΔL距离的运算 a.车间距di的运算:di1000Vi Nib.推测点至噪声等效行车线的距离r2运算:
r2DNDF
式中:DN—推测点至近车道的距离,m; DF—推测点至远车道的距离,m; c. ΔL距离的运算
当r2≤di/2时,L距离i20K1K2lg当r2>di/2时,L距离i20K2lgr2(dB) 7.5r20.5dilg(dB) 70.5di式中:k1—推测点至公路之间地面状况常数,按表5—15取值; k2—推测点至公路之间地面状况常数,按表5—16取值;
表5—15 地面状况常数k1 地面状况 硬地面 一样土地面 绿化草地地面 0.9 1.0 1.1 常数k1 表5—16 与车间距有关的常数k2 DI(m) 20 25 30 40 50 60 70 80 100 140 160 250 300 常数k2 0.17 0.5 0.617 0.716 0.78 0.806 0.833 0.84 0.855 0.88 0.885 0.89 0.908 ⑤公路纵坡引起的交通噪声修正量 大中型车内坡时,会引起噪声增大,交通噪声修正量按表5—17确定。
表5—17 公路纵坡对车辆噪声的修正量 dB(A) 3~4 5~6 道路纵坡坡度(%) ≤2 0 +2 +3 修正值dB(A) ⑥公路路面引起的交通噪声修正 路面噪声修正量按表5—18确定,本公路采纳沥青混凝土路面,因此路面噪声修正量取零。假如本公路路面使用新材料沥青马蹄脂(SMA),则可降低汽车噪声3dB(A)左右。
表5—18 不同路面的噪声修正 dB(A) 路面类型 沥青混凝土路面 水泥混凝土路面 0 1~2 修正值dB(A) ⑦公路曲线或有限长路段引起的交通噪声修正量ΔL1 公路曲线或有限长路段交通噪声修正量按下式运算: 式中:θ—推测点与公路两端视线间的夹角;
⑧公路与推测点之间的障碍物引起的交通噪声修正量ΔL2 a.树林引起的噪声衰减量
当推测点的视线被树林遮挡看不见公路,且树林高度为4.5m以上时,噪声衰减量按表5—19确定,最大修正量为9dB(A)。
表5—19 树林引起的噪声衰减量 30 60 林带宽(m) 5 10 减噪量dB(A) 最大衰减量 10 b.建筑物引起的噪声衰减量 建筑物对噪声传播有一定的阻隔作用,产生噪声衰减,依照公路建设项目环境阻碍评判规范,建筑物引起的噪声衰减量按表5—20确定。
表5—20 建筑物引起的噪声衰减 建筑物 建筑物占地面积 40%~60% 第一排建筑物 70%~90% 每增加一排 减噪量dB(A) 3 5 增加1.5,最多为10 3)交通噪声推测结果 依照选定的推测模式和相关参数,运算出本公路运营期(近期:2005年,中期:2020年,远期2020年)三个评判时段的交通噪声推测值,见表5—21;交通噪声达标距离见表5—22。推测中未考虑树林引起的噪声衰减量、建筑物引起的噪声衰减量以及公路曲线或有限长路段交通噪声修正量,也未考虑采取措施的削减量。
表5—21 运营期不同距离交通噪声推测结果表 dB(A) 推测点距路肩距离 评判时段 10m 25m 50m 100m 130m 150m 200m 80.0 74.3 70.6 65.2 63.1 62.0 59.7 昼间 近期70.8 65.1 63.1 56.0 53.9 52.8 50.5 2005年 夜间 80.2 74.5 70.8 65.4 63.3 62.2 59.9 昼间 中期71.5 65.8 62.1 56.7 54.6 53.5 51.2 2020年 夜间 80.2 74.9 71.2 65.8 63.7 62.6 60.3 昼间 远期72.7 66.9 63.3 57.9 55.8 54.7 52.4 2020年 夜间 表5—22 各路段交通噪声达标距离 单位:m 昼间 夜间 时段 4类70dB(A) 2类60dB(A) 4类55dB(A) 2类50dB(A) 56 165 109 207 近期2005年 57 167 111 210 中期2020年 60 171 117 215 远期2020年 由表5—22可知,不考虑环境噪声背景时,运营近期昼间公路两侧56m之内、夜间109m之内环境噪声超过四类标准;昼间165m、夜间207m之内环境噪声超过二类。中、远期的超标范畴大于近期。由此可见,未考虑树木、建筑物引起的噪声衰减量以及采取措施后的噪声削减量时,本公路交通噪声对公路两侧环境阻碍较大,专门是对环境敏锐点的阻碍较大,且夜间阻碍(超标)范畴明显大于昼间。
4)沿线声环境敏锐点推测及评判 ①敏锐点噪声推测
依照敏锐点现状监测结果,以及运营期各路段交通噪声的推测值,对应起来进行能量叠加,并考虑某些环境特点给予适当的修正,对沿线敏锐点第一排房屋外的噪声级作出推测,得出相应的声级值,与现状背景值叠加。
环境敏锐点噪声推测值与背景值叠加后评判结果见表5—23。
表5—23 噪声推测迭加结果表 近期(2005年) 中期(2020年) 名称 时刻 推测迭加超标 推测迭加超标 值 值 值 值 前进昼间 60.7 61.0 +1.0 60.9 61.2 +1.2 小学 夜间 51.5 53.7 +3.7 52.2 54.4 +4.4 十八昼间 62.2 62.4 +2.4 62.4 62.6 +2.6 道岗中学 夜间 53.0 54.1 +4.1 53.7 54.8 +4.8 十八昼间 59.0 59.9 — 59.2 60.1 +0.1 道岗小学 夜间 49.8 53.2 +3.2 50.5 53.5 +3.5 中胜小学 昼间 夜间 71.3 62.1 71.4 62.2 +11.4 +12.2 71.5 62.8 71.6 62.9 +11.6 +12.9 远期(2020年) 推测迭加超标 值 值 61.3 61.6 +1.6 53.4 55.6 +5.6 62.8 54.9 59.6 51.7 71.9 63.9 63.0 56.0 60.5 54.7 72.0 64.0 +3.0 +6.0 +0.5 +4.7 标准 60 50 60 50 60 50 +12.0 60 +14.0 50 由推测结果能够看出,环境敏锐点前进小学、十八道岗中学、十八道岗小学及中胜小学均不同程度超标,其中前进小学超标范畴1.0—5.6 dB(A),十八道岗中学超标范畴2.4—6.0 dB(A),十八道岗小学超标范畴0.5—4.7 dB(A),中胜小学超标情形比较严峻,昼间最大超出标准值12.0 dB(A),夜间超出14.0 dB(A),以上各学校敏锐点必须采取一定的减噪措施(具体见7.4.2章节),以保证学校正常的学习生活秩序。
第六章 水土流失阻碍推测与防治方案
6.1 水土流失现状评判
在查明评判区域的土地资源状况,土壤腐蚀缘故和类型,强度及分布,水土保持现状的基础上,对该工程可能造成水土流失量进行推测评判,提出切实可行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为合理利用和爱护土地资源和水土保持区划提供科学的依据。 6.1.1 评判范畴
范畴拟定为公路中心线两侧各200m,共21.3km2的带形区域内,同时包括工程各施工路段的取土场周围。 6.1.2 评判标准
采纳路线通过地区多年平均水土流失量为参照量,按照JTJ005-96《公路建设项目环境阻碍评判规范》(试行)中规定的水力腐蚀强度分级标准分级,见表6—1。
表6—1 水力腐蚀强度分级指标 级别 腐蚀模数(t/km2.a) Ⅰ微度腐蚀(无明显腐蚀) (200、500、1000) Ⅱ轻度腐蚀 (200、500、1000)-2500 Ⅲ中度腐蚀 2500-5000 Ⅳ强度腐蚀 5000-8000 Ⅴ极度腐蚀 8000-15000 Ⅵ剧烈腐蚀 大于15000 6.1.3 水土流失现状
本项目地处****省东部山区的丘陵台地宽谷区半山区,平均海拔374m,该区属中温潮湿大陆性季风气候,要紧特点是春季干燥多风,风向以南偏西为主,夏季酷热多雨,秋季温顺凉快,冬季漫长冰冷,四季变化明显。年平均气温4.2℃;年平均降水量为668.4毫米,6—8月份降水量最多,约占全年降水量的64%。土壤类型要紧为白浆土、灰棕壤、冲积土、水稻土、草甸土;植被覆盖率34.98%,水土流失面积为565.6hm2。****县水土保持办公室提供的资料显示,拟建公路沿线区域水土流失模数为
500t/km2.a。
6.2 水土流失阻碍推测
推测路堤施工、取土等对土壤腐蚀情形,水土流失量推测模式如下: 水土流失腐蚀量=水土流失腐蚀模数×水土流失面积
依照****县水土保持办公室提供的资料显示,拟建公路所在区域的土壤腐蚀模数为500t/km2.a,取土场区域的土壤腐蚀模数为5000t/km2.a;该评判区域内土壤腐蚀类型要紧为水力腐蚀,土壤腐蚀面积为538.3hm2,占总评判区面积的25.25%;现有水土流失面积取拟建公路征地面积与该区域水土流失面积的比例的乘积;施工期间,路基挖土,水土流失面积取各段征地面积。营运期间,路面不再形成水土流失,植被措施和工程措施得以实施,水土流失面积取征地面积与铺装面积(路基面积、边沟面积和互通面积的75%之和)之差的0.3倍。具体推测结果见表6—2。
表6—2 水土流失腐蚀量推测结果 项目 参数 公路全线 时段 流失面积(hm2) 62.35 现状 总腐蚀量(t/a) 311.8 流失面积(hm2) 246.97 施工期 总腐蚀量(t/a) 1497.65 流失面积(hm2) 53.3 营运期 总腐蚀量(t/a) 269.7 通过表6—2水土流失腐蚀推测分析,现状水土流失产生土壤腐蚀量为311.8t/a,施工期线路施工可能产生土壤腐蚀量为1497.65t/a(包括取土场),则施工期水土流失腐蚀量是现状值的4.8倍,分析缘故要紧是施工取、填土过程中挖土和堆土的表土较为疏松,降雨过程专门容易使松散的表土随雨水径流流失。营运期水土流失为269.7t/a,是现状值的0.86倍,考虑其要紧缘故是在营运期间,边坡植被自然复原,土壤腐蚀逐步减少, 各种水土保持措施得到落实,水土流失将得到有效的操纵。
6.3 水土流失防治方案
6.3.1 编制方案的依据和目标
1)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
水利部、国家计委、国家环保局《开展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治理方法》 水利部5号令《开展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治理方法》 水利电力部《水土保持技术规范》(SD238-87) 2)目标
■ ■ ■ ■ ■
尽可能减少水土保持设施的损坏,如有损坏必须给予补偿; 关于弃石、土方必需妥善处理;
路基开挖时,不遗留滑坡和倒塌的隐患;
及时复原取土场、开挖等裸露的地面的表层土壤和植被; 提出防治水土流失的工程措施;
6.3.2 水土流失防治方案
1)水土保持总体布局
依照本项目水土流失防治分区的特点,采取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水土保持布局(未包含桥涵、排水沟工程),具体如下:
①路基边坡防护工程—要紧采取生物和工程措施进行护坡。生物措施可依照边坡实际情形,采纳三维网垫和草皮护坡形式;工程措施为浆砌片石护坡、干砌片石护坡。工程措施要紧分布在路基边坡受水流冲刷并在洪水位以下的地点,水位以上采取生物措施进行护坡。
②路堑边坡防护工程—要紧采取生物和工程措施进行护坡。可依照路堑边坡实际情形,采纳水泥菱形骨架或拱型骨架,内植草皮的护坡形式;亦可采取浆砌片石护坡。
③取土场防护工程—包括取土场土地的平坦、植被复原等。
④临时道路及施工居住点植被复原工程—采取植树等生物措施进行复原。 ⑤站场防护—采取栽种花灌木进行绿化、美化,复原站场植被。
⑥公路周边固沙工程—在沿线风沙土地带和沙岗沙丘地带采取种植防风固沙林,防止公路沿线的风蚀。
⑦公路两侧绿化工程—在公路两侧和中间带进行植树、植草绿化。 2)平地开路基时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凡在有雨水径流处开挖路基时,应设立临时的土沉淀池。土沉淀池是用推土机在
路基外边推0.5m深,面积为20-30 m2的低凹处,降雨时雨水在沉淀池内流速变慢,使泥沙沉淀下来。在沉淀池出水一侧设立玻璃纤维布围栏,再次拦截泥沙。当路基建成时,过水涵管铺设完毕,推平沉淀池。在临时推土周围及容易发生水土流失的施工地段应设立玻璃纤维布围栏。
玻璃纤维布围栏的作法如下:布宽65cm,每3m设立直径为5cm的立柱,立柱埋入地下30cm,玻璃纤维布固定在立柱上,玻璃纤维布有15cm埋在泥土坯上。围栏的作用是截留泥沙,使水通过。
3)路基的防护 (1)堆方路基
堆方路基边坡防护按如下规定设计:边坡高度小于8m时,边坡取1:1.5;边坡高度大于8m时,上部8m取1:1.5,下部边坡取1:1.75。
(2)挖方路基
挖方路基路堑内边坡率为1:1.5,外边坡率应视地质情形来确定,路堑坡的确定可参照表6—3。
表6—3 路堑边坡坡度 土石种类 一样土石 较松 中密、密实 胶结 岩浆岩、钙质砂、片麻岩、 厚层灰岸或硅、大理石 中薄层砂、砾岩、中薄层灰岩、 较硬板岩、千枚岩 薄层砂岩、页岩、千枚岩、云母、 绿泥、滑石岩、炭质页岩 边坡高度(m) 小于20 20-30 1:1.0-1:1.5 1:1.5-1:1.75 1:0.5-1:1.0 1:0.75-1:1.15 1:1.0-1:1.5 1:0.1-1:1.25 1:0.51:1.0 1:0.1-1:1.0 1:1.2-1:1.25 1:0.2-1:1.0 1:0.3-1:1.5 岩 土 (3)依照地势、地质情形及填料性质拟建公路路基防护采如下形式。 ● 种草、植树:土质填方段路基不大于1.5m的边坡种草或植树防护。可选择胡枝子、紫穗槐等灌木,也可选择常绿树种如桧柏等。
● 菱形骨架坡护:路基堆土高度大于1.5m,小于5m的路段,边坡砌2m间距的框格、框格内种草。
● 拱形骨架护坡:土质边坡高度大于5m时,采纳拱形骨架植草护坡。
● 石砌护坡:可能被水浸淹、靠山一侧,桥涵进出口部位及填路堤段,坡面全都砌防护。
● 石砌护脚:半填半挖路堤,为收缩坡脚,应设高度不大于5m,7.5号浆砌片护脚。
● 挡土墙:石砌挡土墙,要紧用在自然山坡较陡,墙高不大于20m。 4)排水工程
边坡的倒塌、滑坡等现象,其缘故是雨水渗透,涌水所致,因此边坡爱护工程,能够说是对水的治理工程。
因此,凡是大面积切割山坡,应在其上方2m以外设截水沟,幸免暴雨来临时流水从坡顶一些土体的节理和裂隙渗蚀而引起滑坡及泥石流,从而爱护路面两侧区域排水的畅通和快捷。排水设计要满足如下要求: ● 纵向排水设施
边沟均与道路平行布设,以排除路面及其上坡面所产生的地表径流,防止破坏路基或阻碍边坡稳固,边沟满足如下要求:
最小纵坡应在0.5%以上;设计暴雨一样以25年一遇为标准; 纵坡较大,渠底土质易冲蚀的必须采纳衬砌沟。
一样采纳梯形或矩形断面,宽度和深度不小于30cm,但在上破面易掉落土石堵塞的路段宜采纳L型断面。
●横向排水设施:旨在安全排除天然沟道及道路上坡面的径流,以防止对道路的冲毁和路基的损坏。应满足如下要求;
道路横越天然沟道和灌溉渠时应正交布设。
排水涵管应当与道路成正交,其出口处应设有适当的消能设施如消力池等。并设排水沟引导至下游安全地带,以防止对路基和下坡面的冲蚀。
排水涵管的纵坡应当不小于3%,如上游泥沙或杂物来源较多,还应适当加大排水管的过水断面,进水口处应设沉沙池及拦污栅,以防堵塞。
5)对取土场的处理措施
该项目取土场有3处,大部分为农田,为爱护耕地,取土之前要推除表层种植土(30cm)集中堆放,取土后推回并平坦,复原耕种条件;取土深度要操纵在还田后不积水的程度。对部分取土后无法还田的陡坎、边坡则种树或植草进行绿化设计,防止水土流失,减少对自然景观的破坏,爱护生态环境。
6)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及工程量
全线水土流失治理面积共计为1619.11hm2,其中工程治理面积约为922.7hm2,生
物治理面积约为696.41hm2。工程治理包括三维网垫护坡、浆砌片石护坡、平坦坡面等;生物治理措施包括公路中间带、边坡及公路两侧的绿化等。全线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及工程量详见表6—4。
表6—4 ****~****公路水土保持措施及工程布设 治理面积区水土流失治理分区 水土保持措施 域 (hm2) 草皮护坡或三维网垫护路基边坡治理区 909.5 坡 浆砌片石护坡;水泥菱形路堑边坡治理区 13.2 或拱形骨架,内植草皮护坡 取土场治理区 平坦剖面、植树或种草 8.5 全临时施工场、道路治植草、植树,复原原由植线 15.29 理区 被 站场治理区 植草皮和花灌木 0.34 中间带植灌木和草皮;路公路两侧绿化区 侧植三北1号、北京2号杨等672.3 乔木 总计 1619.11 备 注 30%绿化 7)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典型设计 三维网垫护坡
采纳GTWD系列植草塑料固土这是一种三维结构的类似丝瓜网络样的网垫。其质地松软、柔韧,留有90%的空间可充填土壤、细石及沙粒。植物根系可穿过其间整齐、均衡的生长,长成后的草皮使网垫、草皮、泥土表层牢固的结合在一起。由于植物的根系可深入地表以下30~50mm,可形成一层牢固的绿色复合爱护层。它的作用是在草坪没有形成之前能够爱护坡面免遭风雨的腐蚀,能够牢固的保持草籽平均的分布在坡面上。黑色网垫可大量吸取热能、增强地温、促进种子发芽、延长植物生长期。由于地表粗糙不平,使风、水流在网垫表面产生许多小过流,产生消能作用。见三维网垫草皮护坡示意图。
浆砌片石护坡
浆砌片石护坡适用于坡度在1:1~1:1.2之间,或坡面位于沟岸、河岸,下部可能遭受水流冲刷的地段宜采纳浆砌片石护坡。见浆砌片石护坡示意图。
干砌片石护坡
干砌片石护坡适用于坡度较缓,受水流冲刷较轻的坡面。见干砌片石护坡示意图。
路侧绿化
公路的中间带栽种灌木如桧柏、四季丁香、绣线菊,同时地表铺设草皮;公路两侧栽种乔木林带如杨树、旱快柳、垂榆等。见道路绿化示意图。
乔木
灌木
草皮 8)水保方案工程投资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投资概算详见表9—1。 6.3.3 方案实施治理 1)组织领导
应由本公路建设指挥部组织实施施工期水土保持工作。具体内容包括:托付水土保持方案及施工图设计;在工程招标合同中必须有水土保持的内容;加强施工监理工作中水土保持设施质量及按时完成监理;工程验收应有环保、水保部门技术人员参加;在工程竣工后的营运期,地点公路治理局应有专门人员负责公路环保及水土保持设施的曰常爱护工作。 2)技术保证措施
在施工招标时应加强施工队伍环保技求水平和水土保持能力的比较。建议水土保持工程措施要与公路验收同时完放。要选派技术过硬的水土保持技术人员参加施工的监理工作。
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应安排必要的经费用于技术培训和水土流失监测、研究工作。
6.4 取(弃)土场、施工场地、拌合场选择合理性分析
6.4.1 取土场位置及合理性分析
工程沿线设3处取土场,取土量共计25.5万m3,临时占地面积4.38hm2;弃土场3处,打算弃土量4.3万m3,具体位置、土地类型及占地面积见表2—13,图2—3。
沿线取、弃土场差不多上利用原有取、弃土场,选址差不多合理,取土前清除表土,取土后复耕还田;弃土场平坦后要复原植被,具体植被防护措施及水保措施详见
7.1。
6.4.2 施工场地位置及合理性分析
本项目综合施工场地6处,大、中桥施工场地5处,占地面积共计14.4hm2,具体位置及占地情形见表2—14。
施工场占用土地全部为旱田,沿线空旷,周围500米范畴内没有居民居住,若考虑按照本报告书相关章节做好施工期防护、施工期后复垦工作,将对周围生态阻碍程度降至最低,选址差不多合理。 6.4.3 拌合场位置及合理性分析
全线设拌合场2处,拌合场选址差不多满足300m的防护距离要求,设在施工现场下风向,且远离村屯等环境敏锐目标,选址差不多合理。但同时要求,工程终止后,拌合场全部复耕,复原其生态系统平稳。
第七章 环境污染防治及生态复原措施
7.1 生态爱护措施
7.1.1 植被复原措施
工程砍伐树木13.27万棵,全部采取异地植树措施,复原补偿。
本工程打算植树21.1万棵,其中在路侧绿化植树14.5万棵,按国家有关规定,在填方的高路堤边坡及修建较高的挡土墙的同时应及时种草皮,做好防治水土流失工作。
路旁绿化:包括路肩、边坡、边沟外空地,作用是在和谐公路环境的同时,提高行驶安全性。高等级路路肩不易种植高大乔木,防止因为车速过高时,路面显现的斑驳树形枝干略影阻碍司机视力,建议种植草、藤木或小灌木等。
中央分隔带绿化:建议采取整形栽植或连续栽植,间距在2-6m,冠径0.6-1.2m之间,中间配植花卉,树种选择对废气排放有抗击能力,发芽强壮,耐修剪、美观、枝干生长慢的树木;为保持路面清洁,不宜种植落叶植物。
要求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分段施工,缩短施工战线,使路基工程与护坡、排水、挡土墙、植树种草等防护工程同时完成,以利于植被复原,减少水土流失,确保第一段路基工程、防护工程、绿化工程完毕后再开始下一段的土方工程。
公路沿线绿化、美化图见图7—1。 7.1.2 路基防护措施
本项目拟采取的路基防护工程见表7—1。
表7—1 路基防护工程一览表 2名称 工程项目及数量(m) 植紫穗植草种植土10号浆风化挖基地锦223砌片石砂垫槐(m) (m) (m) 土方(棵333(m) 层(m) (m) ) 碎落台植草防护 17854 15904 11992 护坡道紫穗槐防护 479985 17552 植草、紫穗槐防护 606516 686110 102591 叠拱防护 59178 46026 8399 13042 4337 20569 土路肩植草防护 58069 8121 植地锦 256 77 320 总计 1163533 806365 148732 13042 4337 20569 320 20号水砖(块) 泥混凝3土(m) 418 418 673769 673769 沿线水土流失防治措施详见第六章。 7.1.3 对取、弃土场的生态复原
本段工程设取、弃土场各3处,关于取土场占地应采取复耕还田的方法,取土前应将表层耕作土层(50cm) 清除,集中堆放,取土后再将种植土返回,保持原有土壤肥力,复原耕种条件;或对取土场进行平坦,整理成平坦林地,在地面上种草植树。对取土深度严格操纵,并满足复耕后的排水要求。对取土后产生的陡坎、陡坡导致无法耕种的土地,按永久占地给予补偿。取、弃土后打算复垦情形见表7—2。
表7—2 取、弃土场复垦情形一览表 数量 中心桩号 22杨树(棵) 松树(棵) 冬青(棵) 植草(m) 植紫穗槐(m) K98+400 187 375 3378 取土场复垦 K108+234 166 333 2700 K122+390 232 463 5010 弃土场复垦 80000 7.2 环境空气污染防治措施
7.2.1 施工期
1)沥青烟雾
本项目外运液态沥青,整体铺设沥青混凝土路面,工程采纳柴油加热导热罐,再加热液态沥青的方式,差不多上保证不产生熬制沥青烟雾。
按卫生防护距离分级中规定,在铺设路面时,沥青混凝土的生产属于建筑材料生产类三级,防护距离为300米,因此沥青混凝土搅拌站必须设在施工生活营地下风向300米以外的地点。
2)施工扬尘
施工过程中因筑路材料的拌合,大量土方、石料的运输,造成尘土飞扬,对施工人员和周围环境产生一定的阻碍,因此,建议本项目在输送土、砂、石的过程中,车辆必须加盖蓬布。
另外,依照我院在施工现场的试验,施工路段使用洒水车可有效减低扬尘量70%—80%,收到专门好的降尘成效,具体测试结果见表7—3。因此建议工程设置专门的洒水车,用于工程运水和施工场地的降尘。
表7—3 施工路段使用洒水降尘试验结果 离路边距离(m) 0 20 50 TSP 不洒水 11.03 2.89 1.15 3mg/m 洒水 2.11 1.40 0.68 100 0.86 0.60 200 0.56 0.28-0.29 7.2.2 运营期
运营期大气环境污染要紧来自汽车尾气,因此要严格执行汽车尾气排放车检制度,限制尾气排放严峻超标的车辆上路。
治理站、收费站锅炉房配置1t/h采暖炉,建议采纳型煤炉或锅炉污染物排放达标的指定型号的小型茶炉,同时烟囱高度在20m以上,届时可不能对周围空气环境产生明显阻碍。
7.3 声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7.3.1 施工期
工程施工材料外运至施工现场,沿途应尽量幸免交通噪声对公路沿途分散居民的干扰。
施工现场几种要紧施工机械噪声的分布见表7—4。
表7—4 要紧施工机械噪声级 单位:dB(A) 机械名称 离施工点距离(米) 5 10 20 40 60 80 装载机 90 84 78 72 68.5 66 平地机 90 84 78 72 68.5 66 振动式压路机 86 80 74 68 64.5 62 挖掘机 84 78 72 66 62.5 60 拌合机 87 81 78 76 74.5 72 推土机 86 80 74 68 64.5 62 100 64 64 60 58 70 60 150 61.5 61.5 56.5 54.5 65.5 56.5 由表7—4能够看出,靠近施工路边150米的地点,施工机械噪声夜间超出《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为了保证生活营地民工们的夜间休息,在施工道路距生活营地小于150米的路段,自22时至次日6时建议停止施工。对能固定使用的机械如拌合机,应安置在距生活营地150米以外的场地。同时应对施工机械进行经常检修和必要的减噪防护,尽量使用较先进的噪声较小的施工设备,缩短开机时刻。 7.3.2 运营期
拟建公路营运后将对公路沿线声环境造成一定阻碍,专门是距离公路较近的学校、
居民区等对声环境较为敏锐的地点,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降噪措施,以保证学校及邻近居民区的声环境质量。
针对本项目实际情形,沿线拟采取如下噪声防治措施:
1)分别在K82+820—K89+800段、K90+980—K99+180段和K124+900—K133+560段,种植宽14m,长6280m的防声林带,可有效降低噪声对两侧居民的干扰,具体植树种类及树木见表7—5。
2)在K108+240—K108+360段,环境敏锐点中胜小学处设置长120m,高2.5m,厚0.37m的隔音墙,可有效降低噪声对学校的阻碍,具体隔音墙的情形见图7—2,表7—6。
通过采取以上防护措施,各噪声敏锐点噪声达标情形见表7—7,噪声等声级曲线图见图7—3。
表7—5 防声林带工程一览表 数 量 长度位中心桩号 2m 置 杨树(棵) 植草(m2) 刺槐(棵) 植紫穗槐(m) K82+820—K83+000 180 455 1800 361 1800 K83+500—K83+650 150 380 1500 301 1500 K84+100—K84+350 250 630 2500 501 2500 K84+850—K85+000 150 380 1500 301 1500 K85+400—K85+520 120 左 305 1200 241 1200 K86+600—K86+730 130 330 1300 261 1300 K87+900—K88+000 100 225 1000 201 1000 K88+300—K88+450 150 380 1500 301 1500 K88+600—K89+800 1200 3005 12000 2401 12000 K83+500—K83+800 300 755 3000 601 3000 K84+100—K84+350 250 630 2500 501 2500 K84+850—K85+000 150 380 1500 301 1500 K85+400—K85+520 120 右 305 1200 241 1200 K86+600—K86+730 130 330 1300 201 1300 K87+900—K88+000 100 255 1000 201 1000 K88+700—K89+800 1100 2755 11000 2201 11000 K90+980—K91+330 350 880 3500 701 3500 K95+340—K95+400 60 155 600 121 600 右 K98+750—K98+870 120 305 1200 241 1200 K99+080—K99+180 100 255 1000 201 1000 K124+900—K125+180 280 705 2800 561 2800 K126+770—K126+910 140 355 1400 281 1400 K129+900—K130+170 270 右 680 2700 541 2700 K131+350—K131+550 200 505 2000 401 2000 K133+380—K133+560 180 455 1800 361 1800 总计 15759 62800 12525 62800 表7—6 隔音墙结构一览表 中心桩号 位置 工程项目及数量 砂砾垫层挖方土基 25号水泥混φ6钢筋φ12钢筋333(m) (m) 凝土(m) (kg) (kg) 87.20 142.40 39.60 659.80 739.84 K108+240—K108+360 右 3φ16钢筋砖(m) 10号砂浆抹片石混凝 3(kg) 面(m) 土(kg) 1390.68 89.16 600 55.20 表7—7 噪声敏锐点防噪措施表 噪声敏锐点 最大超标值dB(A) 采取措施 减噪情形 达标情形 前进小学 5.6 达标 十八道岗中学 6.0 防声林带 降噪6dB(A) 达标 十八道岗小学 4.7 达标 中胜小学 14.0 隔音墙 降噪15dB(A) 达标 7.4 地表水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由于本项目穿越东辽河上游引用水源地准爱护区,按国家《引用水水源爱护区污染防治治理规定》的要求,禁止向水域排放污水,已设置的排污口必须拆除;禁止设置与供水无关的码头,禁止停靠船舶;禁止堆置和存放工业废渣、都市垃圾、粪便和其他废弃物;禁止设置油库;禁止从事种植、放养禽畜,严格操纵网箱养殖活动;禁止可能污染水源的旅行活动和其他活动。
本项目在水源地准爱护区修建桥梁时,要加强施工材料的治理,禁止沥青、油料、化学物质堆放在河流岸边;禁止将废油、施工垃圾随意抛入水体,做到及时外运或进行处理后定点掩埋;加强对机械设备的治理,幸免跑、冒、滴、漏,防止污染物进入水体,对水环境造成污染。
为幸免施工过程中对地表水环境的阻碍,所有桥梁、涵洞等应选择在枯水期施工,降低施工设备与水体的接触几率,并在施工终止后及时清理河床;在个别季节施工时,要做好防洪工作,做到及时将施工设施撤离施工现场,幸免污染物大量进入水体。
路基施工时,为防止水土流失对地表水的阻碍,应设置沉淀池,围沙栏等措施(具体详见6.3.2中平地开路基时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按本项目的具体情形,建议在建桥位置和筑路沿线(每隔1km)设置旱厕,由专人负责清扫和治理,并加强防渗漏措施。施工营地厕所和食堂产生生活污水,严禁污水随意漫流、排放,能够在生活营地和食堂邻近设置培养草坪的污水地下渗滤系统。该系统上层铺设陶土管、砾石层、砂石层,下层铺设土工布以及夯实的黄土(为了防止污
水阻碍地下水)。污水通过四周砂的毛管虹吸作用不断的缓慢上升,扩散至周围土壤,养育地面的草地或其它植物,污水中的有机物分解,去除了水中的臭气,土壤表面则芳草如茵。针对工程在荒地施工时期无电源的条件下,该方式是处理生活污水较好的方法。
在道路修建过程中,不得随意改变河流或水渠的流向,不得破坏河床现状。
7.5 危险品运输风险措施计策
在陈家店大桥邻近明确设立进入水源地准爱护区的标识;同时严禁各种泄漏及散装超载的车辆上路。
运输危险品车辆上路应报告治理站,治理站严格监控,防止事故发生。 事故发生后应采取应急措施,事故应急预备和救援由所在地政府领导,实施统一指挥。依照需要成立各级指挥部和事故应急专家委员会,由化工、卫生、环保、安全、科研、消防等方面有一定应急理论和实践的专家组成,为事故应急决策提供技术咨询和技术方案及建议,对泄露危险品作出尽快处理,严格操纵危险品的扩散,加强事故发生地周边可能受阻碍居民的疏散工作,降低对环境及人员的危害。及时启动应急程序,依照当地政府命令,按照规定的应急状态,各级组织实施。各级指挥部依照政府命令开设,应急组织机构如下图。
事故应急专家委员会 社会应急救援中心 指挥部 专业救援队伍 1. 所在地监测站 2. 所在乡、镇卫生院 3. 所在地110服务中心及当地公安部门 4. 所在地消防大队 5. 所在地防护部门 6. 所在地邮电、通信部门 7. 地点军区后勤、运输部门 场 外 事 应 故 急 现 区 场 域 第八章 公众参与
8.1 调查目的及内容
8.1.1 调查目的
公众参与的目的是使评判区域内收益和周边受阻碍人群了解建设项目的差不多概
况及对所在地区带来的正反两个方面的阻碍,通过公众参与使项目的规划设计更完善、合理,从而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项目的综合和长远利益。 8.1.2 调查内容
建设项目在施工期间和建成运营期间对被调查人的有益与有害,能够同意与不能够同意的阻碍。受拟建项目阻碍的公众关于本项目所持的态度,本项目运营时公众最关怀的环境问题,对该项目建设和进展有何要求和建议。
8.2 调查方法
采纳公众意见征询表及专访形式进行调查,调查组人员第一向被调查对象详细介绍该项目的差不多情形,包括建设该段公路的目的、工程规模、路线走向以及对当地可能带来的有利和不利阻碍等,再由被调查人自愿填写公众意见征询表或口头发表看法并由调查人员记录备案,最后通过整理、汇总进行分析。公众意见征询表见下表。
省道****至****公路****至****段工程公众意见征询表 姓 名 性 别 职 业 工程简介: 1.您对本工程是否了解? 2.您对居住地现状交通情形是否中意? 3.您认为该工程对改变本地区的交通状况有意义吗? 4.本工程对您个人的出行会带来方便吗? 5.您认为本工程对您的居住环境会带来哪些不利阻碍? 6.您认为本工程将对当地经济进展有何意义? 7.本工程对您个人的最不利阻碍是什么? 8.本工程建设您最关怀的是什么? 8.您是否支持本工程建设? 您对本工程的意见和建议: 年 龄 居住地 文化程度 了解( ) 不了解( ) 中意( ) 不中意( ) 无所谓( ) 有意义( ) 无意义( ) 无所谓( ) 会( ) 可不能( ) 无阻碍( ) 水( )空气( )噪声及振动( )耕地( ) 促进( ) 阻碍( ) 无阻碍( ) 农田占用( ) 拆迁( ) 环境( ) 农田占用( ) 拆迁( ) 补偿措施( ) 环境( ) 支持( ) 不支持( ) 无所谓( ) ****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2003.12
8.3 调查范畴
为使公众参与的调查能反映出公众对建设项目的意见,而且使调查对象具有充分的代表性,在评判区域内对拆迁户及沿线通过的乡镇及敏锐点发放公众意见征询表50份。调查表中包括不同的年龄段、性别、职业、职务,分别是来自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代表、教师、农民及受本项目直截了当阻碍的拆迁居民等。
8.4 调查结果
调查结果见公众参与调查统计表8—1。
表8—1 公众参与调查统计表 序号 调查项目 选项 了解 1 对本工程了解程度 不了解 中意 2 对居住地现状交通情形是否中意 不中意 有意义 3 对改变本地区的交通状况是否有意义 无意义 会 4 对个人的出行是否会带来方便 可不能 水 空气 噪声及振动 耕地 促进 阻碍 农田占用 拆迁 环境 农田占用 拆迁 补偿措施 环境 支持 不支持 人数 35 15 24 26 43 7 32 18 4 2 34 22 43 7 25 25 8 16 15 33 7 45 5 比例(%) 70 30 48 52 86 14 64 36 8 4 68 44 86 14 50 50 16 32 30 66 14 90 10 5 对居住环境会带来哪些不利阻碍 6 7 对当地经济进展的意义 对个人的最不利阻碍 8 对本工程建设最关怀的问题 9 是否支持本工程建设 由调查可知,本次被调查者的年龄大多在20-50之间,其中大专以上学历占30%;被调查者中农民占58%,村干部、公务员占32%,教师占10%。
由表8—1还能够看出:被调查者中有90%的人表示支持该项目的建设;有70%的被调查者对本项目有所了解; 50%以上的人对当地交通现状表示不满;86%的人认为该段公路的建设对改变当地交通状况有重大的意义;更有64%的人认为该段公路会对自己的出行直截了当带来方便;还有86%的人认为该段工程会促进当地经济的进展。但同时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对修路所引起的占用农田、居民拆迁及相应的环境问题表示担忧,其中有68%的人担忧公路建成后的车辆噪声和振动会阻碍他们的生活;62%的人担忧公路会占用他们的农田 ,或引起他们的搬迁;更有66%的人担忧补偿不到位或不合理。
8.5 公众参与结论
由50张调查表反映出, 公众对环境问题是专门关怀的,而且,大多数被调查者的意见和建议与其职业及其利益有关,比如拆迁户最关怀的是赔偿及安置问题,沿线公众最关怀的是环境问题。
本项目周围受阻碍人群差不多支持本项目的建设,认为本项目建设会促进当地的经济进展,专门大程度上改善现有交通状况,但施工期和营运期不可幸免的对区域环境产生不良阻碍,要求本项目必须进行环境治理,将阻碍范畴和阻碍程度降低到最小。他们针对本项目建设提出的减轻对环境阻碍的看法和建议如下:
针对学校:
1)公路建设距离学校太近,噪音大,且要占用学校两间房和部分操场,阻碍师生的正常活动及上课,期望有关单位作好赔偿及噪声防治工作;
2)道路等级的提高及车流量的加大会对师生的出行造成不便及带来不安全感; 3)建议做好工程的善后工作,校门口和公路间柏油路接通. 针对占地及农业生产:
1)期望工程质量好,且尽快完工,以免阻碍农业生产及正常交通秩序; 2)建议尽量少占农民耕地,路两侧植树以减少噪声污染; 3)对占用的农田期望赔偿合理;
4)部分乡干部建议施工期间给当地农民提供就业机会; 针对搬迁:
1)部分拆迁户不情愿搬迁,要紧缘故是邻居感情问题、担忧赔偿及安置问题,要求赔偿合理;
2)部分人要求在农闲时搬迁,最好先盖房后搬迁。
评判单位已将上述调查结果及时的反馈给公路建设单位,期望建设单位采取一定的措施,尽量解决被调查群众对本项目建设所提出的意见和看法。
第九章 社会经济环境损益分析
9.1 社会效益分析
拟建的****至****公路作为通化市与省会****之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的必经路段,将使通化市、****县通往****市以及****省西北、北部地区以高等级公路的方式有效的连接起来,使行车往来更加方便快捷。该段公路建成后,将是继****—****—梅河口—通化—白山高速公路,****—辽源高速公路,四平—辽源—****一级公路后在我省境内的又一条高等级公路。因此,该段公路的建设不仅完善了国道、省道在辽源市的总体布局,而且对充分发挥国、省干线公路网的功能具有一定的意义。
****县森林繁茂,矿产资源丰富,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该县畜牧业进展迅速,养鹿历史悠久,素有“梅花鹿之乡”的美誉。依傍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东风县工业产业结构日趋合理,进展经济的后劲十足。该段公路贯穿于****县中北部地区,可为该县的社会、经济和文化交往提供便利的交通基础设施,对适应****县的经济和社会进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该条公路的建设关于完善县城和小城镇整体功能,增加乡镇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以及乡镇的餐饮娱乐的进展,促进小城镇的进展建设,带动了沿线乡镇的经济进展,都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随着公路建设的飞速进展,也极大地缩短了通化地区与****地区之间的时空距离,为旅行业的进展制造了专门有利的条件,给旅行事业带来无限商机。
由此可见,建设该段公路关于完善干线公路网布局,充分发挥国省干线公路的功能,加快****县社会经济的飞跃进展,促进小城镇的进展建设,开发旅行事业都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9.2 环境效益分析
1)环保投资估算
针对项目建设对环境产生的阻碍,本项目要紧采取了一系列工程防范、水土保持及绿化措施,具体措施及相应投资见环境爱护投资估算表9—1。
表9—1 环境爱护投资估算表 序 号 投资项目 投资(万元) 分项 小计 1646.2 149.9 155.6 137.1 2098.8 7.8 1.3 0.9 489.8 508.1 259.4 1.3 1280.5 1.3 0.1 5.5 15.0 383.0 56.4 29.0 552.4 54.5 29.5 60 8.7 20.8 60 8.7 20.8 4021.2 1.边沟、排水沟加固 2.截水沟铺砌 3.边坡急流槽 一、 纵向排水4.排水沟急流槽 工程 5.路堑急流槽 6.路槽排水砂沟 7.暗沟 1.叠拱护坡 2.植紫穗槐 3.植草 4.植丁香 二、 防护工程 5.植砂棘 6.植地锦 7.浆砌片石护坡 8.矮墙 1.一样路段绿化 2.防声林带绿化 四、绿化 3.取土场绿化 4.施工场地绿化 5.截水沟绿化 五、 施工期扬降尘的洒水车 尘治理 六、 隔声墙 营运期环环境治理及监理费用 境治理 合 计 2)环保投资费用-效益分析
本工程环保投资共计4021.2万元,其中直截了当环保工程投资1922.4万元,兼顾环境爱护作用的工程投资2098.8万元,分别占整个环保投资的47.8%和52.2%。
本路线全长53.3km,工程总投资46986.005万元,其中环保投资4021.2万元,占工程总投资的8.6%,环保投资比例适当。
这些资金的投入,将使道路施工期和营运期对环境造成的阻碍在专门大程度上得以减轻和补偿。
总之, 本建设项目总体上对评判区域及整个****省的社会环境和经济进展的阻碍是以正面为主,本项目的建设对提高国家干线公路的通行能力,进展****省西部经济,加强东北三省之间的横向联系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第十章 环境爱护治理与监测打算
公路建设工程在建设期和营运期都会对沿线地区的环境造成阻碍,这就需要及时采取爱护措施减轻或排除不利阻碍。在公路施工建设期和营运期进行环境治理和环境监测,其目的是检验工程环境阻碍评判提出结论是否准确。监督工程的各项环保措施得以实施,检验各项环保设施的实际成效,使之更好的爱护环境,发挥公路的社会、经济效益。同时依照监测结果,为进一步治理提供依据。
10.1 环境爱护治理打算
(1)治理机构
公路环境爱护治理体系见图10—1,其要紧职责是: 设 计 建 设 期 营 运 期
监督机构 ****省交通厅 ****省环保局 公路建设指挥部 设计单位 评判单位 地 方 环保局 承包单位 公路治理局 监测机构 环保科 图10-1 环保组织机构示意图 ①贯彻执行国家和省内各项环境爱护方针、政策和法规。
②负责监督环境实施打算和编写,负责监督环境阻碍评判报告书中所提出的各项环保措施的落实情形。
③组织制定污染事故处置打算,并对事故进行调查处理。
④负责本部门的环保科研、培训工作,提高本部门人员的环保技能水平。 (2)环境治理打算和环境监督打算
拟建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环境治理打算见表10—1,环境监督打算见表10—2。
表10—1 环境治理打算 时期 打算和设计时期 潜在的负阻碍 1.道路用地内居民的迁移和强制安置 2.缺失土地资源 3.降低排洪能力 4.丧失环境美 5.拟建公路阻隔 6.由于明或暗的排水沟集中流出对路基土壤的腐蚀 7.路线跨过河流及灌渠 8.公路径流的污染 建设期 1.工程取弃土引起水土流失增加 3.施工废水和生活污水 减缓措施 制定并执行公平和适当的安置打算,给予补偿 采纳少占良田的方案 精心设计 精心设计使之与地势融合 提供位置和数量恰当的通道 增加排水口的数量:沿冲刷表面铺设石头或混凝土 尽量不改变原灌溉系统 路面雨水不得直截了当进入饮用水源 集中取弃土,做好围护工程,绿化或复耕 收集并作简单处理 实施机构 设计单位地点政府 负责机构 交通厅公路处、地点政府、****县交通局 2.桥梁施工废渣、岩浆和污泥 运到指定地堆放 4.沥青、灰土搅拌站空气污染 恰当选择场所(本项目采纳外运液态沥青,污染专门小) 5.施工粉尘 6.施工噪声 7.工人和当地人群间可能的传染病传播 8.填土路基及架桥阻碍河道 临时道路定期洒水 合理安排施工时刻 工人定期检查躯体,需要及时处理 及时清理河道 承包单位 设计单位 建设指挥部、工程监理部门 9.在道路剖面产生塌方、滑坡 设挡土墙、护面、截水等措施对滑坡进行处理 10.施工阻碍现有行车条件 营运期 1.车辆运营产生的大气和噪声污染 2.路面径流污染 3.景观爱护 4.危险品运输风险 及时疏通道路 设置绿化带或采纳其他防噪措施,操纵上路车辆技术状况,加强交通治理 路面雨水不得直截了当进入饮用水源 精心绿化,复原植被 制订和执行紧急事故处理打算,设立必要的机构监督、治理和处理紧急事故 ****县公路治理部门 ****县交通局 表10—2 环境监督打算 时期 可 研 阶 段 ****省环保局 ****省环保局、地点环保局 设 计 和 建 设 阶 段 ****省环保局 ****省环保局 监督机构 国家环保局及行业主管部门 监督内容 1.审核环评大纲 2.审核环境阻碍报告书 监督目的 1.保证环评内容全面,专题设置得当,重点突出。 2.保证本项目可能产生的重大的潜在问题得到反映 3.保证减缓环境阻碍的措施有具体可行的实施打算 2.确保地表水不被污染 3.施工出渣不堵塞河道 1.核查环保投资是否落实 1.确保环保投资 2.检查桥梁和隧道施工出渣堆放和处理 3.检查施工场所生活垃圾及废机油的排放和处理 4.检查取弃土场地的复原和处理 5.检查料场和沥青、灰土搅拌站场所是否合适 6.检查粉尘和噪声的污染操纵,决定施工时刻 7.检查环保设施三同时,确保最终完成期限。 1.检查检测打算的实施 2.检查有无必要采取进一步的环保措施(可能显现原未估量到环境问题) 3.检查环境敏锐区的环境质量是否满足相应的质量标准 4.检查路面排水是否排入饮用水源 4.确保景观和土地资源不被严峻破坏 5.确保这些场所满足环保要求 6.减少建设对周围环境阻碍,执行相关环保法规和标准。 7.确保三同时 1.落实监测打算 2.切实爱护环境 ****省环保局 地点环保局 营 运 期 ****省环保局 公安消防部门 3.加强环境治理,切实爱护人群健康 4.确保饮用水源不受污染 5.加强监督防止突发事5.排除事故隐患,幸免发生恶性故,排除事故隐患,预先污染事件 制定紧急事故应急方案,一旦事故发生能及时排除危险及剧毒材料的泄露 (3)环境治理中的注意事项
①设计时期:设计单位应将环境阻碍报告书中提出的环保措施落实到设计中,建设单位环保部门应对工程设计方案审查;
②招标时期:承包商在投标中应有环境爱护的内容,中标后的合同中应有实施环保措施的条款;
③建设单位在施工开始后应配3-5名专职人员负责施工期的环境治理与监督,重点是取弃土场的水土流失,施工粉尘污染和噪声扰民。
10.2 环境监测打算
(1)制定的目的、原则
制定环境监测打确实是为了监督各项环保措施的落实,为环保措施的实施时刻和实施方案提供依据,也为项目后评估提供依据。制订的原则是依照推测各个时期的要紧环境阻碍及可能超标的地段及超标指标而定,重点是各敏锐地区。
(2)监测机构
本次环境监测打算分为施工期和营运期二部分。施工期的环境监测由公路建设指挥部有关部门托付地点环境监测站按已制定的打算监测;在营运期由公路治理局下属的环保科托付地点环境监测站按监测打算进行监测。为保证监测打算的执行,建设单位应在施工前与监测站签定建设期的环境监测合同,在项目交付使用前与监测站签定营运期环境监测合同。
(3)监测打算
监测重点是噪声、水质和大气。施工期和营运期的监测打算分别见表10—3和表10—4。
表10—3 施工期环境监测打算 名称 大气 监测点位 沥青搅拌站 灰土拌和站、未铺装的道路及邻近居民区 100m范畴内有敏锐区的施工现场 施工现场、东辽河上游、半截子河(黄泥河上游)、小柳河子 监测项目 TSP TSP 监测时刻、频率 实施机构 监督机构 环境爱护主管部门 环境爱护主管部门 环境爱护主管部门 1次/年,每次3天,实施时刻上、受托付监测单位 下午各一次 1次/年,每次1天,分昼、夜两个时段 受托付监测单位 噪声 环境噪声 水 2次/年,平、枯PH、SS、水期各一次,每CODcr、石油类 次3天 受托付监测单位 表10—4 营运期环境监测打算 名称 大气 监测点位 十八道岗小学、宴平乡安中村、采石场 十八道岗小学、中胜小学 监测项目 TSP、CO、NO2 环境噪声 监测时刻、频率 实施机构 监督机构 环境爱护主管部门 环境爱护主管部门 2次/年,每次3天。CO、受托付监NO2每天连续18小时;测单位 TSP每天连续12小时 2次/年,每次连续2天,受托付监分昼、夜两个时段 测单位 噪声 (4)监测报告制度
本项目监测报告制度如图10—2所示,每次监测工作终止后,监测单位提交报告,并逐级上报。
****省环保局 ****省交通厅 施工期:公路建设指挥部 托付单位 营运期:公路治理局环保办 监测机构 图10-2 监测报告程序示意图 (5)监测费用
监测机构执行本项目监测打算所需的监测总费用为20.8万元。
环境空气:施工期监测费用为2万元,营运期常规监测费用为12万元,合计14万元。
声环境:施工期监测费用为0.4万元,营运期常规监测费用为1.0万元,合计为1.4万元。
水环境:水环境监测费用为0.4万元。 人员培训:监测人员培训费5万元。
第十一章 评判结论
11.1 工程分析结论
拟建省道****至****公路****至****段起点位于****的建国,经四方顶子、十八道岗、河夹信子、野猪沟、半截沟、陈家店、小米窖、经新荣跨过黄河镇至宴平乡二级公路、经中育水库上游、六马架、古女坟、七房地、王炮堡、致富屯、苏家街、龙山水库下游、老会龙山、老会房、乔家堡子、罗家山头、杨家街,终点接****互通,路线全长为53.3km。
全线设大桥1座,长127m;中桥3座,长208m;小桥3座;涵洞88道;互通式立体交叉2处(其中:规划1处、部分改建1处);分离式立体交叉2处;通道37处;治理站1处;收费站1处。
本工程为新线一期半幅建设,一期工程总造价为46986.005万元,平均每公里为881万元。
沿线设3个取土场,取土量共计25.5万m3,占地面积4.38hm2;设弃土场3处,弃土量4.3万m3。设综合施工场地6处,大、中桥施工场地5处,占地面积共计14.4hm2。
工程要紧占用旱田、林地等,其中永久占地246.97 hm2,临时占地39 hm2。 工程拆除房屋147户,拆迁建筑物面积达23393 m2;沿线赔偿林木、苗木13.27万棵。
本段公路的建设,分别在施工期和营运期对环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及阻碍,要紧表现为工程建设对土地的占用,取(弃)土场及工程开挖造成的水土流失对水体、植被、土壤等生态环境的阻碍;由车辆行驶噪声、施工期机械噪声、汽车尾气、施工营地及工程现场产生的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对沿线环境造成的阻碍。
11.2 环境质量现状评判结论
11.2.1 社会环境
拟建的****至****公路是省道****至****公路的一部分,要紧位于****省南部的辽源市****县。****县矿产资源、生物资源丰富,流域面积宽敞,水利设施齐全,文
化、教育基础设施完善,由于近几年经济结构调整成效明显,使农、林、牧、副业及工业、建筑业等同比往年有大幅度增长,人均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
11.2.2 生态环境
项目所在区域属长白山植物区系,动植物资源丰富;土地利用结构大体上为耕地、林地、水域、工业及交通用地、居民用地等5大类;沿线土壤以白浆土为主;景观环境以农业生态景观为主,自然景观占有一定比例;由于人为破坏等缘故,本区域20年来生态环境质量呈下降趋势。 11.2.3 地表水环境
本项目通过对东辽河上游、半截子河、小柳河子要紧受纳水体进行水质监测,结果说明,三段河流CODcr、石油类、氨氮等要紧污染物均不同程度超标,已不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Ⅱ、Ⅲ类标准要求。 11.2.4 环境空气
针对公路沿线环境特点,****至****段共布设十八道、安中村和采石场3个环境空气现状监测点,监测结果说明,3个监测点除TSP现状略有超标外,NO2、CO、THC的浓度均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二级标准要求,环境质量较好。 11.2.5 噪声环境
通过对沿线7个监测点的现状监测结果来看,部分监测点现状值不同程度超标,除农村环境稍好一些外,交通干线两侧尤为严峻,考虑要紧缘故是交通噪声所致。
11.3 环境阻碍推测评判
11.3.1 社会环境
本工程的实施对改善当地交通状况,进展经济,缓解就业压力,提高人均生活水平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公路建设不可幸免的进行征地、拆迁,必定造成一定程
度的农业缺失,带来相应的移民安置问题,建设部门及当地政府要严格按照国家关于征地拆迁问题的有关规定,对当事人予以相应的补偿和安置,力争将对农业及其相关产业的缺失降到最小。 11.3.2 生态环境
1)施工期生态环境阻碍分析
本工程临时占地39 hm2,其中,97%以上为旱田,3%左右为林地。拟建公路在建设过程中一方面征用土地,破坏原有林地植被;另一方面在施工过程中开挖、移动、填筑石方专门多,在降低土壤肥力的同时,专门容易造成水土流失, 通过运算,施工期线路施工可能产生土壤腐蚀量是现状值的4.8倍,可见施工期生态破坏严峻,要求在施工的同时必须采取相应的生态复原措施。
2)营运期生态环境阻碍推测
本工程全线永久占地246.97hm2,工程占地必将减少评判区内的植被生物量(要紧表现为农田植被生物量和天然植被生物量)及造成一定程度的水土流失。通过景观评判本区域是以农业生态景观为主,自然景观占有一定比例的综合景观类型,以旱田、水田为主的农业景观用地比例高达60.31%,可见道路占地对农业阻碍较大,因此,在对农民进行一定补偿的同时,要采取积极的水保措施,力争将公路占地对农业及生态环境造成的缺失降到最低。 11.3.3 地表水环境
1)施工期
公路、桥梁基础施工过程,产生大量的污泥、岩浆、废渣,及机械油料、油污,若直截了当排入水体,会使水环境中的污染物浓度增加,对水体造成不利阻碍。
施工营地人员集中,产生的生活污水中污染物浓度较高,若直截了当排入水体则会对水体造成不利阻碍。
因此要对施工人员生活污水严格治理,幸免污水直截了当或间接进入水体,专门禁止向东辽河水源爱护地排放污水。考虑采取在施工场地设置旱厕;将食堂废水集中收集;将含油量大的废水外运;同时设置沉砂池、拦沙围栏等措施,幸免对地表水环境造成较大污染。
2)营运期
本段公路设置主线收费站1处,治理站1处,每天产生生活污水1.26 t/d,建议生活服务区自建小型污水沉淀池,处理后的污水用于绿化灌溉,作农家肥或散排于荒草地,对地表水环境阻碍专门小。
由路面雨水径流引起的河水中污染物浓度增值专门小,可不能对沿线河流水质产生明显阻碍。 11.3.4 环境空气
1)施工期
道路施工期沥青烟和扬尘对周围空气环境有一定的阻碍,专门是距离较近时,阻碍更大。然而由于施工期是临时的,阻碍也是短暂的,随着公路的竣工运营,施工期阻碍随之消逝。
2)营运期
污染物CO、NO2在公路运营各时期(近期、中期、远期),各时刻(日均、高峰小时),叠加浓度均满足GB3095-96中二级相应标准要求,说明公路建设对环境空气的阻碍较小。
11.3.5 噪声环境
1)施工期
道路施工期间在100m范畴内机械设备噪音明显,距拌合场100m范畴内噪声阻碍尤为严峻,其噪声值超过我国GB12523—90《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标准。因此,建议施工期间限定在白天进行,并对施工机械设备进行必要的减噪防护;夜间禁止施工,同时,尽量选择无敏锐点的地点作为高噪声设备的作业现场,并缩短一次开机的时刻,以减少施工期噪声对声学环境的阻碍。
2)运营期
通过对环境敏锐点的噪声推测,各敏锐点均不同程度超标,其中最大超标量在14.0 dB(A),要求对各敏锐点必须采取一定的减噪措施,以保证其声学环境质量不受明显阻碍。
11.4 水土流失阻碍推测及防治方案
11.4.1 水土流失阻碍推测
由水土流失腐蚀推测分析说明,施工期水土流失量是现状值的4.8倍(包括取土场),营运期水土流失是现状值的0.86倍,可见公路建设过程中必须加强采取路基、路堑边坡防护工程,排水工程,公路两侧绿化工程等系列水保措施,以降低水土流失的阻碍。
11.4.2 取土场、施工场地、拌合场选择合理性分析
沿线取、弃土场,施工场地,拌合场差不多为旱田。施工场地沿线空旷,周围500米范畴内没有居民居住;拌合场选址差不多满足300m的防护距离要求,设在施工现场下风向,且远离村屯等环境敏锐目标,关于以上场地若考虑按照本报告书相关章节做好施工期防护、施工期后复垦工作,将对周围生态阻碍程度降至最低,选址差不多合理。
11.5 环境污染防治措施及计策
本工程要求植树210519棵,其中在路侧绿化植树147915棵,建议种植草、藤木或小灌木等;中央分隔带选择对废气排放有抗击能力,发芽强壮,耐修剪、美观、枝干生长慢的树木。
取、弃土场取前清除表土,取后复垦,要求取土场复垦树木1756棵,紫穗槐
11088m2;弃土场复垦草皮80000 m2。
施工期采纳柴油加热导热罐,再加热液态沥青的方式,差不多上保证不产生熬制沥青烟雾。要求设置专门的洒水车,用于工程运水和施工场地的降尘,输送土、砂、石的车辆必须加盖蓬布。运营期严格执行汽车尾气排放车检制度,限制尾气排放严峻超标的车辆上路。
施工期在距生活营地小于150米的路段,夜间禁止施工,对能固定使用的机械如拌合机,应安置在距生活营地150米以外的场地。同时应对施工机械进行经常检修和必要的减噪防护,尽量使用较先进的噪声较小的施工设备,缩短开机时刻。营运期,
分别在K82+820—K89+800段、K90+980—K99+180段和K124+900—K133+560段,种植宽14m,长6280m的防声林带,在K108+240—K108+360段,环境敏锐点中胜小学处设置长120m,高2.5m,厚0.37m的隔音墙,可有效降低噪声对两侧学校的阻碍,
禁止向东辽河水源地水域排放污水;建议在建桥位置和筑路沿线(每隔1km)设置旱厕所,由专人负责清扫和治理;在生活营地和食堂邻近设置培养草坪的污水地下渗滤系统;加强施工材料的治理,禁止沥青、油料、化学物质堆放在河流岸边或民用水井邻近;严禁将废油、施工垃圾随意抛入水体;加强对机械设备的治理,幸免跑、冒、滴、漏;同时设置沙土沉淀池、拦沙土围网等工程措施,防止对水环境的污染。
严禁各种泄漏及散装超载的车辆上路。运输危险品车辆上路应报告治理站,治理站严格监控,防止事故发生。
11.6 公众参与
本次被调查者的年龄大多在20-50之间,包括农民、村干部、公务员、教师等,被调查者中大部分人表示支持该项目的建设,认为该段公路的建设对改变当地交通状况有重大的意义,更会促进当地经济的进展;但同时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对修路所引起的占用农田、居民拆迁及相应的环境问题表示担忧,通过实际调查后,评判单位已将上述调查结果及时的反馈给公路建设单位,建设单位将采取一定的措施,尽量解决被调查群众对本项目建设所提出的意见和看法。
11.7 社会经济环境损益分析
该公路的建设在短期内可提供一定数量的就业机会,对沿线的城镇以及所在区域市来说,改善投资环境、进展区域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都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拟改建的公路环境爱护工程投资估算4163万元,占总投资的8.9%,这些资金的投入,将使道路施工期和营运期对环境的阻碍得以补偿和减轻。
11.8 总评判结论
综上所述,拟建公路建设带来的正面综合效益是要紧的,产生的负面阻碍采纳相应的措施后可得到减轻或排除,开发带来的不利阻碍可为环境同意,该建设项目选线
差不多合理,项目可行。
建设项目环境爱护审批登记表
填表单位(盖章): 填表人(签字): 项目经办人(签字):
建国—**** 新建 改扩建 √ 技术改造 编制报告书 √ 编制报告表 建行业类别 公路建设 填报登记表 设项总投资(万元) 46986.005 4021.2万元 所占比例(%) 8.6% 目 ****计交字2003.10 立项部门 ****省进展打算委员会 立项时刻 [2003]974号 报告书审批部门 ****省环境爱护局 批准文号 批准时刻 单位单位****省环境科学研究****省交通厅 联系 联系 建评名称 名称 院 设判通讯邮政通讯邮政单 单 地址 编码 地址 编码 位 位 法人代表 联系人 证书编号 评判经费 万元 环境空气: 二级 地表水:Ⅱ、Ⅲ类 地下水: 环境噪声:1、4类 建设环境质量等级 海水: 土壤: 其它: 项目所处饮用水水源爱护区√ 自然爱护区 风景名胜区 森林公园 差不多农田爱护区 区域生态功能爱护区 环境敏锐特点 环境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 生态敏锐与脆弱区 人口密集区 重点文物爱护单位 现状 三河、三湖、两控区 三峡库区 现有工程(已建+在建) 本工程(拟建) 总体工程(已建+在建+拟建) 区域污平稳以新实际承诺实际核定推测承诺自身推测核定推测核定排放染污 染 物 替代产生带老排放排放排放排放排放排放削减排放排放排放排放增减物削减量 削减浓度 浓度 总量 总量 浓度 浓度 量 总量 总量 总量 总量 量 排量 量 放废 水 达标化学需氧量* 与氨 氮* 总石油类 量操废 气 纵二氧化硫* (工烟 尘* 业工业粉尘* 建设氮氧化物 项工业固体废物* 目详其与 填它项 )污目染有 物关注:1.*为“十五”期间国家实行排放总量操纵的污染物
2.排放增减量:(+)表示增加,(-)表示减少
3.计量单位:废水排放量—万吨/年;废气排放量—万标立方米/年;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万吨/年;水污染物排放浓度—毫克/升;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毫克/立方米;水污染物排放量—吨/年;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吨/年 项目名称 建设内容及规模 省道****至****公路****至****段工程 路线全长53.3km,一级路标准。 建设地点 建设性质 环境爱护 治理类别 环保投资 批准文号 指 操纵项目 名称 标 爱护 对象 阻碍 位置 投资万元 预期成效 投资万元 预期成效 投资万元 预期成效 投资万元 预期成效 投资万元 预期成效 投资万元 预期成效 投资万元 预期成效 投资万元 预期成效 投资万元 预期成效 投资万元 预期成效 投资万元 预期成效 投资万元 预期成效 采 取 措 施 爱护工程 迁地 监控 工程 景观 生态 区调其它 避让 爱护 治理 治理 设计 补偿 整 阻碍 阻碍 级别 程度 方式 自然爱护区 水源爱护区 重要湿地 风景名胜区 自然、人文 遗迹 生森林公园 态环重要生态 境功能区 阻珍稀动碍 物 与缓珍稀植 解物 生措物特有生施 爱物 (护重要经非 工济物种 业外来物建 种 设 项目移民工程占地迁移人口 安置方式 赔偿 详拆迁 环境阻碍迁移人口 安置方式 填治理水土生物治)829.2hm2 工程治理 32.6hm2 流失面积 理 工程绿化 施工期废水 SS 工程占地生物量吨(风干重)公顷 易地 后靠 其它 投资万元 预期成效 隔声绿化隔声低噪设工程监控796.6hm2 搬迁 其它 屏障 降噪 窗 备 避让 治理 56.4 绿化面积 沉淀 建设前 56187.46 占地类型 占地面积 新增面积 复垦面积 总占地 临时 永久 绿化率 物化 建设后 45930.36 运投资万元 8.7 营噪期 预期成效 声 施投资万元 工期 预期成效 旱田 水田 16.86 — 16.86 209.41 38.01 171.4 荒地 1.15 — 1.15 鱼塘 — — — 园田 8.44 — 8.44 工程土石m3 林地 50.11 0.99 49.12 土地 285.97 39 246.9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