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20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强化练六古代诗歌鉴赏二含解析

2023-12-03 来源:好走旅游网
古代诗歌鉴赏(二)

一、(南昌市重点中学2019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

丑奴儿近·博山道中效李易安体

辛弃疾

千峰云起,骤雨一霎儿价。更远树斜阳,风景怎生图画?青旗卖酒,山那畔别有人家。只消山水光中,无事过这一夏。

午醉醒时,松窗竹户,万千潇洒。野鸟飞来,又是一般闲暇。却怪白鸥,觑着人欲下未下。旧盟都在,新来莫是,别有说话?

[注] ①一霎儿价:一会儿的工夫。②《列子·黄帝》记载:“海上之人有好鸥鸟者,每旦之海上,从鸥鸟游,鸥鸟之至者百数而不止。其父曰:‘吾闻鸥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明日之海上,鸥鸟舞而不下也。”多用以表示厌恶机心。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这首词的上阕首写云,次写骤雨,再写放晴,写得颇有季节特点,特别是“骤雨一霎儿价”,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夏日阵雨的特点。

B.“青旗”二句,作者由近及远,层层推进,富有吸引力。既交代了作者的去处,又点出闲居生活的百无聊赖,别有一番风致。

C.“只消”二句情景相生,作者说只想在山色水光中度过这个清闲的夏天,既用以收束上阕的书写闲情,也作为下阕描绘景物的张本。

D.下阕是作者设想在此生活的情景。作者酒醉之后,在这里美美地睡了一觉,醒来只见窗外松竹环绕,气度潇洒脱俗,十分幽雅。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的能力。应该是上阕“描绘景物”,下阕“书写闲情”。 答案:C

2.词的下阕“却怪白鸥,觑着人欲下未下”二句运用了哪些手法?请简要分析。(6分) 答: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表达技巧类的诗歌鉴赏题,一要积累、熟悉各种表达技巧,二要充分利用各种信息。从“觑着人欲下未下”可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形象地描写了白鸥的胆怯、迟疑。从注释②可知这两句运用了典故,“白鸥”象征着没有机心,而“欲下未下”的迟疑则表明白鸥怀疑作者有了机心,再联系作者的生平,可知作者于此处委婉地表现了自己在官场上受猜忌的遭遇。

答案:①运用拟人的手法。“觑着人”的意思是白鸥似乎用眼偷偷观察人;“欲下未下”形容白鸥狐疑不决,将白鸥人格化,形象地写出了它胆怯、犹豫不决的心理状态。②运用典故。白鸥是最无机心的禽鸟,古来多用此典故以示厌恶机心。如今说白鸥也不相信作者,抒

- 1 -

发了作者对自己在官场上受猜忌的遭遇的不平和无奈。

诗歌鉴赏:上阕,写博山道中的外景。前三句,写得颇有季节特点,特别是“骤雨一霎儿价”,形象地写出了夏日阵雨的特点。阵雨过后,斜阳复出,山水林木经过一番滋润,愈加显得清新秀美。“风景怎生图画”一句,以虚代实,给人留下充分的想象空间。“青旗”二句,点出酒家,交代了作者的去处,既与下阕“午醉醒时”相呼应,同时又点出作者闲居生活的百无聊赖。七、八句景中生情,说只需在山色水光中度过这个清闲的夏天,流露出作者无可奈何的心绪。

下阕,开头写酒家周围的环境。“午醉”一句,同上阕“青旗”相呼应,“松窗竹户”当为酒家的景致。作者酒醉之后,在这里美美地睡了一觉,醒来只见窗外松竹环绕,气度潇洒脱俗。“野鸟”二句,运用传统的动中取静的写法,衬托出酒家环境的幽雅。紧接着由“野鸟”带出白鸥。作者用了“鸥盟”的典故,意在表明自己决心归隐,永与鸥鹭为伴。“却怪”二句极显诙谐,旧友白鸥怎么啦?觑着作者欲下不下,若即若离。因而最后三句作者向白鸥发问,莫非是新来变了旧约?画面十分幽默,同时也表现出作者的襟怀,流露出孤独寂寞的况味。

作者隐居带湖,主要是由于受到投降派的排挤打击,多少带有一点无可奈何。这种浪迹江湖的生活,并非是他所追求的。因此,他在表现一种超脱的闲适之情时,仍然不时地流露出自己内心的不平静来。

二、(安徽省示范高中2018-2019学年高三上学期考试试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3~4题。

野 菊 李商隐

苦竹园南椒坞边,微香冉冉泪涓涓。 已悲节物同寒雁,忍委芳心与暮蝉。 细路独来当此夕,清樽相伴省他年。 紫云新苑移花处,不取霜栽近御筵。

[注] ①省:记忆。②紫云:指代中书省。令狐楚、令狐绹父子曾对李商隐有知遇之恩,令狐绹时任中书舍人。③霜栽:指野菊。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这首诗和《锦瑟》一样,都体现了诗人诗歌幽约细美的艺术风格。 B.竹、椒、雁、蝉等意象凄美,寓情于景是本诗最主要的表现手法。 C.颈联将“此夕”与“他年”对照,暗含着诗人对身世的无限感慨。 D.尾联表面写野菊不被人取用,实则暗指旧友不向朝廷引荐自己。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思想内容的能力。B项,“寓情于景是本诗最主要的表现手法”说法错误,本诗最主要的表现手法是托物言志。

答案:B

- 2 -

③①

4.本诗第二句“微香冉冉泪涓涓”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此句在艺术技巧上的妙处。(6分)

答: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考查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的学科素养。

答案:①运用比喻,将菊花上的露珠比作泪水,生动贴切。②运用叠词“冉冉”“涓涓”,节律优美,音韵和谐。③运用双关,“微香”既指花香,也暗指自己葆有高尚品格;“泪”既指露珠,也暗指自己身世悲苦,表达上含蓄形象。

诗歌鉴赏:开篇点出野菊生长环境的压抑,也正是由于环境恶劣,本来花气袭人的野菊只能散发出微微香气,难免它要清泪涓涓。颔联点明了菊花命运的悲惨,表达了诗人的同情和怜惜。颈联两句笔法一变,由隐到显,追忆诗人受令狐楚、令狐绹父子恩遇的往事。尾联两句借野菊遭受冷遇和排挤的遭遇,表现了诗人对官至中书舍人的令狐绹不向朝廷引荐自己的不满和埋怨。诗人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字面上除五、六两句外,句句写菊,又句句寄托自己的身世之感,别开生面,不落窠臼。

三、(洛阳市2018-2019学年上学期尖子生第二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5~6题。

红白牡丹 吴 融

不必繁弦不必歌,静中相对更情多。 殷鲜一半霞分绮,洁澈旁边月飐波。 看久愿成庄叟梦,惜留须倩鲁阳戈。 重来应共今来别,风堕香残衬绿莎。

[注] ①吴融:晚唐诗人,字子华,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②鲁阳戈:鲁阳公挥戈退日的故事,此处是说希望能留住美好的春光。

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先写繁华的弹弦与歌舞景象,以动衬静,表明诗人宁愿在安静的环境中与牡丹相厮守,表现出诗人对牡丹的用情之真切。

B.颔联首句写红牡丹,直接用“殷鲜”突出其红艳娇嫩的特点,又暗用比喻,以天空中美丽的红霞来写牡丹红得惊艳、开得绚烂的情态之美。

C.颔联次句写白牡丹,想象月下一幅澄澈明净的景象,水中映月,在风的吹动下,泛

- 3 -

着清波,来衬托白牡丹的素洁淡雅之美。

D.尾联写诗人感慨就算重来也会和今日与牡丹离别一样伤感,在对牡丹凋残景象的描绘中流露出诗人淡淡的哀愁。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思想内容的能力。“先写繁华的弹弦与歌舞景象,以动衬静”说法错误。由诗句中的两个“不必”,可见此处并非实写,也未采用“以动衬静”的手法。

答案:A

6.这首诗颈联两句都用了典故,有何用意?请简要分析。(6分)

答: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考查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的学科素养。解答此题,首先需要对这两句诗进行理解。诗人借助“庄周梦蝶”的典故,意在表达为了能一直与牡丹相伴愿意变为蝴蝶;借助“鲁阳挥戈”的典故,意在说明为了留住美好的牡丹,希望时间停留,春光勿去。表达了诗人对牡丹花的喜爱和不忍离别之情。

答案:①上句借“庄周梦蝶”的典故,表明诗人为了能一直与牡丹相伴愿意变为蝴蝶。②下句借“鲁阳挥戈”的典故,表明诗人为了留住美好的牡丹,希望时间停留,春光勿去。③诗人借用典故表现了对牡丹的喜爱和不忍离别之情。

诗歌鉴赏:首联用“不必繁弦不必歌”来表明诗人宁愿在安静的环境中与牡丹相厮守,表现出诗人对牡丹的用情之真、情谊之深。颔联上句写红牡丹,直接用“殷鲜”突出其娇艳欲滴的特点,又运用比喻,以美丽的红霞比喻怒放的红牡丹,展现其令人惊艳的情态之美。颔联下句写白牡丹,想象月下一幅澄澈明净的景象,水中倒映着明月,在风的吹动下,泛着清波,以此来描绘白牡丹的素洁淡雅之美。颈联借用典故,表明诗人对牡丹的喜爱和怜惜,希望时间可以停留,春光勿去。尾联写诗人感慨就算重来也会像今日与牡丹离别一样伤感,到时只能看到牡丹随风凋落,为莎草作陪衬的景象了。全诗在感伤中结尾,为惜花的主题补上最后一笔。

四、(石家庄市2019届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测)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7~8题。

菩萨蛮 纳兰性德

黄云紫塞三千里,女墙西畔啼乌起。落日万山寒,萧萧猎马还。 笳声听不得,入夜空城黑。秋梦不归家,残灯落碎花。

7.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4 -

A.起笔两句以如椽之笔描绘景物,黄云、紫塞、女墙、乌啼,边塞苍凉之感油然而生。 B.“落日”两句,有远有近,有声有色,有动有静,场面宏阔,呈现一片苍茫萧索之景。 C.这首词意境雄浑,黄云浩渺,紫塞绵延,万山横亘,猎马驰骋,抒发了戍边的豪情。 D.词作上阕遒劲豪迈,下阕韵致绵长,从浩荡塞歌转为低回离歌,格调豪迈而幽婉。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抒发了戍边的豪情”错,本词虽然词风豪放,意境开阔,但“黄云”“紫塞”“落日”等词色调苍茫,乌啼、马嘶声声悲凉,况且词人明确说“笳声听不得”“秋梦不归家”,由此可知词人想要表达的应是戍边之苦和思家之愁,而非“戍边的豪情”。

答案:C

8.词人在下阕是如何抒发自己深沉的思乡之情的?请具体分析。(6分)

答: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考查审美鉴赏与创造的学科素养。本题解答方向指向明确,考查下阕的抒情手法。下阕共四句,前两句借景抒情,听不得的笳声、空寂的城池、无边的黑夜使词人倍感孤寂,思乡之情油然而生;第三句直抒胸臆,用不得归家的秋梦直接表达思乡之情;最后一句以景结情,通过灯花纷落的残灯,可以想见词人的孤寂和思乡情切。

答案:①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空城、黑夜、笳声呜咽,使词人更感孤独萧索,引发其思乡之情。②直抒胸臆。“秋梦不归家”一句直接点出深沉悲怆的思家之念。③以景结情。“残灯落碎花”写残烛燃尽,灯花纷落,词人归梦不成,辗转难眠,思家之愁在这漫漫长夜愈深愈浓。(若答“以哀景衬哀情”或“衬托”亦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诗歌鉴赏:这首词作于词人的妻子卢氏病故后,词人秋天随康熙帝巡边塞时。词人离家来到千里之外的边塞,触景生情,深秋的梦也不能带他回到家乡,未免孤寂,生出思乡之情,于是创作出了这首抒发满心愁绪的词。

上阕写塞上黄昏之景,描绘边塞黄昏苍凉的秋色。首二句以如椽之笔写景,不胜开阔,直追盛唐边塞诗。接着写“落日万山寒,萧萧猎马还”,豪壮大气不改,初添萧索苍茫之感。上阕四句,连而读之,自是一幅流动的画面:近有城墙西畔的“啼乌”,远则是落日与群山,在红红的落日与苍莽的群山的衬托中,又有萧萧而鸣的猎马飞驰而来。词中的景,有声、有色、有动、有静,把边塞景色的特点展现出来。

下阕描绘入夜之景,抒发思乡之情。塞上本就多悲凉之意,再与词人的远戍之苦、思家之心融合在一起,当胡笳吹起时,那充溢着悲凉情调的声音,使词人的心情也随之沉重起来。故而词人说“笳声听不得”,因此整片词的词情忽然黯淡起来。而“空城黑”三字,又为词境

- 5 -

增加了些许凄凉之意。“秋梦不归家”直抒胸臆,道出了深蕴在词人心中的悲怆孤独的思乡之情。“残灯落碎花”则写眼前实景,残灯相伴,灯花如泪,簌簌落下。末二句将词人的思乡梦不成与眼前的残灯结合,簌簌而落的灯花又何尝不是词人心碎的隐喻,一个“落”字而境界全出。

- 6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