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株待兔
学习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寓言两则》第123、124页
学习目标:
1.98%的学生能正确认读7个生字,95%的学生会写5个生字。
2.学会默读课文。试着把课文中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3.能从故事中认识:切不可懒惰地等待机会,应该勤劳地创造机会。
学习重难点:把课文中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能从故事中认识:切不可懒惰地等待机会,应该勤劳地创造机会。
学习流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解题
师:今天老师要带大家一起到田地里去看一看。好不好?
- - -总结.
-
生:好!
师:(课件出示)你们瞧,春天来了,田里已经长出了绿油油的小苗。在田边曾发生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出示《守株待兔》的插图)你们知道是什么故事吗?
生:《守株待兔》
师:对,来跟老师一起写一写课题。(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守株待兔》这则寓言,我们先来看看这个题目什么意思,昨天预习时谁提出了这个问题请举手。
师:谁解决了这个问题知道题目什么意思,请来说一说。
生:守着树桩等待兔子。
师:说得很好,大家一起来说一说吧!
生:(齐说)
师:下面咱们就来学习一下寓言。
- - -总结.
-
二、合作,汇报预习成果
师:下面请同位合作,汇报“自学引导”1——6。
生:同位合作,交流“自学引导“1——6。
1、生字我会读:守 窜 撞 桩 此 锄
2、我记住了这些字(并说说识字方法):
3、这些字中最容易写错的是(并说说哪里容易写错):
4、生字我会写:请写在课后田字格中
5、我积累的好词有:
6、这篇课文有 个小节,我读得最熟练的有第 小节。
师:交流之后一定有了不少收获吧,下面小组合作,汇报“自学引导”7——9,相信你一定会有更多收获的。注意组长负责把没有解决的问题汇报给老师。
7、预习过程中我提出的问题有:
- - -总结.
-
8、我已经解决的问题是:(只写答案)
9、读了这则寓言我明白了:
10、我要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我得到的评价是:很好 好 一般 (请家长在相应的评价上打上对号)
11、假如你从这个种田人身旁走过,你会对他说(请注意礼貌用语,语句写通顺):
12、我想象故事会这样发展:种田人失望地回到家中,只见——
三、集体汇报,深入学习
师:请问还有没有掌握的生字吗?
生:讨论、齐读。
师:相信这一课的生字你也都会写了吧,下面咱们一起来写一写“丢”字,请跟老师一起来写。
生:竖空跟老师写。
- - -总结.
-
师:在田字格里该怎么写漂亮这个字呢?请你观察观察。
生:讨论、交流。
师:写。
生:练写。
师:和同桌比比谁写得更好一些,给对方提提建议。
生:交流。
师:再写一个一定会更好。
生:再练写。
师:下面咱们请各组组长汇报没有解决的问题。
生:汇报。
师:看来大家的预习效果挺好,导学案中涉及的问题基本上都解决了,提出的个别问题,相信在我们解决了“种田人为什么要守着树桩等待兔子?”这个问题之后也都会明白
- - -总结.
-
了,下面我们就来共同攻克这个难关吧!
师:看插图,同学们,瞧!这只野兔不知怎么的,它一头撞在田边的
树桩上死了。
师:这只野兔怎么会一头撞死在树桩上呢?请大家拿起书来,带着这
个问题,齐读第一自然段。
生:因为野兔从树林里窜出来,所以撞死在树桩上了。
师:那什么是“窜”呢?你想象一下野兔是怎么窜的。
生:野兔飞快地从树林里跑出来。
生:野兔慌慌地从树林里跑出来。
师:同学们,像刚才大家说的那样,飞快地、慌乱地跑就是“窜”。
师:什么原因,野兔会这么慌地从树林里窜出来撞在树桩上呢?大
- - -总结.
-
家猜一猜?
生:我猜是一只狮子在追它。它就从树林里窜出来,不小心撞到了树
桩上。
生:我觉得可能是胆小的兔子听到了什么可怕的声音就很慌乱地从树
林里窜出来,撞到了树桩上。
师: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想一想这段我们该怎么读呢?谁来试着
读一读?生:朗读第一自然段。
师:声音真洪亮,读得很流利。谁觉得自己能超过他,请再来读一读。
生:朗读第一自然段。
师:大家来评价一下吧!
生:读得很有感情。
- - -总结.
-
生:抓住了重点词读出了慌乱。
师:大家听得真仔细。同学们,一起读一读吧?
生(齐):读第一自然段。
(课件出示句子:种田人急忙跑过去,没花一点儿力气,白捡了一只
又肥又大的野兔。)
师:那“白捡”指什么?(板书:白捡)
生:没花一点儿力气就捡了只又肥又大的野兔。
师:面对这样意外的收获,种田人的心情怎样?谁能用课文中的一个
词来形容?
生:乐滋滋。
师:请问你在什么时候感觉乐滋滋的?
- - -总结.
-
生:考试取得好成绩的时候。
生:收到生日礼物的时候。
生:听到表扬的时候。
师:对,这时我们的心里感觉特别得意,特别开心,这就是乐滋滋。正在干活,不费一点儿力气就捡了一只又肥又大的兔子,这个种田人真是——幸运呀!你们羡慕他吗:
生:羡慕。
师:可是你们知道吗?这个幸运的种田人可没有满足于这一只兔子呀!他居然想——(课件出示句子:要是每天能捡到一只野兔,那该多好啊。)
生:读句子。
师:这个想法美吗?
生:美!
师:可是兔子撞死在树桩上,这样的好事情会不会每天都发生?
- - -总结.
-
生:不会!
师:是呀,这个种田人可真敢想呀!像这样的事情也许几十天以后会
再次发生,也许几十年以后会再发生,也许永远都不会再发生。像这样不经常的,很少发生的事情,你能不能用一个词来形容?
生:偶尔。
生:偶然。
师:这两个同学说得非常好!我们把不经常,很少发生的事情,用“偶
然”、“偶尔”来形容。
师:种田人可不知道这是一件偶然发生的事情。他是怎么做的?请大
家默读课文,读完之后划出有关语句。
生:默读课文后划出有关语句。
师:谁来读一读你划出的语句?
- - -总结.
-
生:从此,他丢下锄头整天坐在树桩旁边等着,看有没有野兔再跑来
撞死在树桩上。
师:谁来读一读这句话,注意读出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生:读句子。
师:咱们来讨论评价一下吧!
生:我感觉他把“整天”读得很响亮,让我觉得种田人不管白天黑夜
他都在那里等着,不离开。
师:这个种田人可真是耐心呀!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吧。
生(齐):读句子。
师:种田人为什么“守株待兔”?现在你们明白了吗?(课件出示:
因为这个种田人看见 ,他想 ,所以他 。)谁能用上这样的句式,说说原因?
- - -总结.
-
生:因为这个种田人看见一只兔子撞死在树桩上,他想要是每天能捡
到一只野兔,所以他种田坐在树桩旁边等着。
师:谁还愿意再来说一说?
生:因为这个种田人看见一只野兔撞死在树桩上,他想这样的好事会
天天发生,所以他就守株待兔。
师:(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同学们,你们瞧!种田人丢下了锄头,他
呀,不干活了。当别人在地里浇水施肥时,他在守株待兔;别人在地里拔草捉虫时,他在守株待兔;当别人的庄稼大丰收的时候,他还在?
生(齐):守株待兔。
师:他守株待兔的结果怎么样呢?我们一起读一读课文的最后一句话。
生(齐):读课文最后一句话。
师:他守株待兔的结果就是?
- - -总结.
-
生:庄稼全完了。(板书:庄稼全完了)
师:这时的种田人真是——伤心极了。
四、深化明理,拓展延伸
师:现在假如你从种田人的身边走过,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参考昨天自学引导上你的答案,再加上刚才小组讨论时从同学那里听到的容)
师:老师现在就是种田人,我在这里傻等兔子呢。哎呀,我都等了一年了,这兔子怎么还不来呀!
生:种田人,你好!
师:你好!
生:兔子是不会再来的,你赶紧把田里的野草除掉,种庄稼去吧。
师:还有哪个过路人,给我这个种田人说一说?
生:老乡你好!你在干吗呢?
- - -总结.
-
师:我等兔子呢。
生:你别再等了,天上是不会掉馅饼的,兔子撞死在树桩上是偶然发
生的,你应该好好干活去。
师:哦,同学们你们这么一说我知道了,这件事情是偶然发生的,要
想有收获,不能靠运气。我呀,现在就扛起锄头,下地干活去。同学们,你们对我的帮助。
生:不用。
师: 故事接下来会怎么发展呢?你是怎么想象的?请汇报一下吧!
课后反思:昨天上了一节导学课,感觉有不少问题,现反思如下:
1、虽然在备课时,从网上找了些资料来学习,可是毕竟是第一次接触这种类型,心中没什么底,课堂上很难自如驾驭;
2、虽然是寓言,课文容比较少,而且生字也挺少,可安排一节课还是紧了些,任务完成起来有些吃力;
- - -总结.
-
3、导学设计中注重了识字和写字训练,但是由于课堂上安排的容多了些,所以没有给识字写字足够的时间;
4、导学设计中让学生自己提问题并试着解决问题,课堂上也给了他们展示的机会,但仅仅是在小组交流,原本计划让学生讲一讲通过小组合作你学会了什么,可又是因为时间原因没敢实施;
5、精讲“种田人为什么要守株待兔?”这个问题时,还是因为时间原因感情朗读少了些;
6、不知是提前学习了,还是因为有老师来听课紧,亦或是环节设计有问题,总之学生的积极性不够高。
虽然也有些满意的地方,比如:导学任务设计注重了识字、写字、积累好词、课文朗读、质疑解疑、复述、写话、拓展思维等多个方面;课堂上给了每个学生发言展示的机会;学习时抓住了“窜、白捡、从此、整天”等重点词,让学生对容有了深刻的体会等,可是问题还是太多了,还要好好下功夫来学习呀!
课后点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积极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有活力的。”老师执教的《守株待兔》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努力体现大语文观。课堂教学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让他们各抒
- - -总结.
-
己见,谈论着自己的看法,把每个学生带进课堂。整堂课中,让学生在自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读懂寓意,受到教育。整节课教学思路清晰, 重难点突出,目标明确。
- - -总结.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