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猪的生产
第一节 猪的生物学特性和行为学特性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猪的生物学特性及行为学特点,掌握猪的生物学特性及行为学特点的表现及其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2.技训目标:猪行为特性的观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猪的生物学特性及行为学特点的表现
2.教学难点:猪的生物学特性及行为学特点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式:讲授 四、教学课时:4课时 五、教学内容 (一)猪的生物学特性
1.繁殖力强:性成熟早、妊娠期短(只有114天)、繁殖率高、世代间隔短 2.生长强度大,代谢旺盛:增重快、周期短 3.猪的食性:杂、广、利用率高
4.灵敏的嗅觉和听觉、迟钝的视觉:猪并窝、假猪台采精 5.猪具有多相睡眠性 6.有群居性:但不随意并圈
7.对温度要求的两重性:小猪怕冷、大猪怕热 (二)猪的行为习性
1.猪模仿性强:仔猪开食、训练公猪采精 2.猪好清洁:吃、睡、拉三定位 3.猪拱地性强
4.猪的采食行为:喜甜、颗粒料、湿拌料 5.猪的体温调节机能低 6.猪的性行为
7.猪的母性行为:做窝、分娩、哺乳、对仔猪的保护
第二节 猪的经济类型和品种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猪的类型及特点及国内外主要猪种的外形和性能特点。 2.技训目标:猪种识别及猪种的选择。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1.教学重点:我国地方品种猪及引入品种猪的特点。 2.教学难点:猪种识别及猪的选择。 三、教学方式:讲授 四、教学课时:6课时 五、教学内容 (一)猪的经济类型
1.脂肪型品种:瘦肉率<45% 2.瘦肉型品种:瘦肉率>56% 3.兼用型品种:45%<瘦肉率<56% (二)猪的品种
1、我国优良的地方品种:民猪、金华猪、太湖猪、内江猪、香猪 地方品种的优点: 地方品种的缺点:
2、我国的引入品种:长白、大约克、杜洛克、皮特兰、汉普夏 引入品种的优点: 引入品种的缺点:
3、我国的新培育品种:三江白猪、翼合白猪、哈尔滨白猪、北京黑猪、山西瘦肉型猪SD—I系
第三节 猪的选育及杂交利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选配的概念和一般选配的方法;了解杂种优势的概念、类型和产生的规律;掌握猪的繁殖性能、生长或育肥性能和胴体性状的遗传与选择;掌握猪选种的方法。 2.技训目标:种猪的选择,商品猪生产的杂交模式。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猪的繁殖性能、生长或育肥性能和胴体性状的遗传与选择。 2. 教学难点:猪选种的方法。 三、教学方式:讲授 四、教学课时:5课时 五、教学内容
(一)猪重要生产性能的遗传及选择
1.繁殖性状:产仔数、仔猪的初生重、泌乳力、育成率 2.生长和育肥性能:日增重、饲料利用率
3.胴体性状:屠宰率、瘦肉率、背膘厚度、眼肌面积、肉的颜色、肉的风味
2
(二)猪的选配 1.选配的意义:
2.选配的方法及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三)猪的杂交利用 1、杂种优势的概念 2、杂种优势的类型
3、杂种优势显现的一般规律 4、杂交亲本的选择
5、商品猪生产的杂交模式
第四节 猪饲养管理的一般原则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猪群类别的划分、理解猪的一般饲养原则 2.技训目标:制定猪的一般饲养管理制度程序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猪的一般饲养原则。 2. 教学难点:猪饲养原则在生产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式:讲授 四、教学课时:4课时 五、教学内容 (一)猪群类别的划分
1.根据猪的不同利用目的划分:种用(公猪、母猪)、肉猪
2.根据猪的不同生产阶段划分:哺乳仔猪、断奶仔猪、后备猪、鉴定猪(鉴定公、母猪)、基础种猪(基础公、 母猪)、肉猪 (二)猪的一般饲养管理原则
1.合理调制饲料,科学配制日粮:
2.选择适宜的饲养方案:饲料形态、饲养方式、饲喂方法、饲喂制度 饲料形态:颗粒料、粉料(干拌料、湿拌料)稀粥料
饲养方式:公猪(配种期加强营养)、空怀母猪(短期优饲)、妊 娠母猪(前粗后精、抓两头带中间、步步高)、哺乳母猪(前 多后少、前精后粗)、生长育肥猪(一条龙)
饲喂方法:自由采食、限饲 3.保障充足的饮水:清洁
3
4.加强护理,建立稳定的饲养管理制度:合理分群、合适的温湿度、合理的 饲养密度、训练三定位、稳定的饲养管理制度、可靠的防疫治病程序。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