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对地方高校新闻采写课实践教学改革的探讨

2021-08-15 来源:好走旅游网
察 总第 凹回凹吩受孤娅国 教 对地方高校新闻采写课实践教学改革的探讨 邓 庄 (衡阳师范学院新闻与传播系,湖南衡阳421002) 摘 要:新闻采写课应强调业务技能的训练和职业经验的传授,以培养学生的新闻采编实践技能,通过在新闻发布会、 新闻观察、小组讨论等各类实践教学活动中运用“对话式”练习,培育学生采写实践能力与批判性思维能力,而更深层次的教 学变革取决于拓宽培养途径,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 关键词:新闻采写 实践教学 双师型教师 清华大学教授李希光认为,新闻学是一门实践教育和 职业教育.新闻学需要的是实战和实践。在新闻采访写作课 堂上,训练的不仅是学生的大脑,还要训练学生寻找故事的 问题,你对导语满意吗,你的导语是否抓住最核心的事实, 你的导语是否能立即吸引读者,你对你的描写满意吗,你对 你的直接引语满意吗,你对你的报道角度满意吗,等等。在 听取学生回答时,教师还可以不停向学生提问,帮助学生寻 找最有力的词语,挤出生动的细节,挖掘好的直接引语,引 嗅觉、观察细节的眼睛、聆听语言和各种声音的耳朵。_1_而长 期以来.新闻采访写作课堂面临的问题是灌输式的教学,老 师讲,学生记,没有提问,缺少交流,很少布置作业,把双向互 动的新闻采写变成单调压抑的静思默听,学生的实践能力 和批判精神并没有得到充分培养。 就新闻教育而言,其学科的实践性特征和人才培养的实 导学生将采访中最精彩的场面和细节“挤”出来,让学生明 白写新闻就是写人的故事.寻找人的声音和画面。这才是最 重要的新闻要素和写作要素。教师应该使学生明白,即使是 针对很抽象枯燥的采访话题也要设法找到人性的角度.通过 生动的动作、引语等细节,人物的轶事、性格等来加以表现, 而这样的内容如果没有教师去引导.学生往往会忽略掉。 践性指向十分明确,实践性教学是新闻传播学教学的本质 要求。对于新闻采写课来说.尤其要强调业务技能的训练和 职业经验的传授,以培养学生在报道、写作和编辑方面的实 践技能。因此新闻采写课的教学必须更加职业化和专业化。 一第五步。教师进行总结点评。对学生作业提出修改意 见,如建议增加新的消息来源,新的报道角度.增加细节和 直接引语等,让学生重写作业,学会自我编辑。 通过这样的现场操演和对话练习,将学生的注意力吸 、运用“对话式”练习。培养新闻采写实践能力 笔者在新闻采写课中注重将多年的新闻采编实践工作 经验与教学紧密结合。经过努力和尝试来贯彻实践教学的 理念,强化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比如在课堂中开展新闻发 引到对话中来,吸引到对采访和稿件的分析解剖中来,让教 师的问题成为学生的思维模式。启发学生在提问回答中学 习采访写作的艺术。这种方法不仅能提升学生的采访写作 能力。培养开放独立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而且课堂气氛活 跃,学生反响很好。 布会、个人专访、新闻观察、小组讨论等各类实践教学活动, 采用“对话式”练习,在提问、倾听、交谈中向学生传递新闻采 写要素、新闻价值理念。 1.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开展“新闻发布会”活动。如在采访 课上以一次火灾为例:“今天凌晨6点,你所在城市的一幢大 楼发生火灾,现在是早上8点,你正在赶往现场的路上,思考 如何来报道。” 2.弓l导学生进行“传媒观察”活动。分小组布置学生分析 媒体新闻,结合媒体定位对其采访、写稿、编辑等进行评价, 在课堂上用5分钟来陈述其观点。 比如在“衡阳电影院火灾”的报道案例中。笔者让学生 首先向学生提出这样几个问题让其思考:需要采访什么 人,为什么;第一个想要采访的人是谁,为什么;列出你的采访 先分析媒体对这场中型火灾的报道文本,然后对学生提问: 报道中出现了几个新闻源?新闻源足够吗?有没有缺失重要 计划,包括采访对象、采访顺序、采访问题等。第二步,让学生 扮演采访者,教师扮演被采访者,一问一答进行现场采访操练, 并让学生做好记录。第三步,让学生根据采访记录写出新闻稿 件。第四步,师生一起对新闻采访和新闻稿件进行交流讨论。 在交流讨论中,可以通过对话式练习,来帮助学生发现 采访和写作中的问题,并启发其去解决这些问题。如可以提 出这样一些问题:这个问题是否与采访目的或报道主题相 关,是否有针对性、有意义,这是否采访对象有资格回答的 一的采访对象?通过对话式练习,启发学生对媒体报道提出自 己的质疑和批评。在“上海静安高层大火”报道分析中。通过 对话式练习,让学生针对这次特大火灾进行对比分析.让学 生分析各报的报道有什么特点,侧重点有什么不同,并评价 各媒体报道的优劣。学生既关注了当前新闻热点,又分析报 道特点,提高采写技巧,同时增强新闻敏感,并训练分析事 件的思维能力,一举多得。 3.在新闻采写课程中应普遍采用案例教学。案例教学又 193— 称为抛锚式教学,“锚”就是一个与实际情境相关的问题,问 题一旦确定,这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也就被确定了。 师的内在动力。在此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建立起“双师型”教 师的培养制度,如考核评价、培训教育等制度,更好地提升 l2 如针对报道中的平衡性原理,笔者选择“邓玉娇案”为 “双师型”教师队伍素质 2.拓宽培养途径,联合办学构建“双师”培养平台。走出 学校,走上社会,与媒体、广告公司等联办新闻传播教育,是 “锚”,分析评价各家媒体的报道。对于教师来说,关键一点 在于选择确定最新的典型案例。并将案例在上课前发送给 学生.在课堂上结合最新的新闻事件,与学生通过对话,共 同分析探讨,解剖和练习新闻采访写作的精神和原理。由于 目前可行的办法,也是国外新闻教育的成功案例。媒体最大 的优势是实践,拥有新闻实践人才和成功的新闻实践案例。 寓抽象枯燥的理论于鲜活的新闻事件之中。学生印象深,兴 趣浓.自然积极参与讨论和交流。 4.开l】用系刊、系报、系网站等平台,指导学生记者进行选 学校缺少的是有实践经验的人才。而媒体缺少和不足的是 学术和理论环境,媒体和学校二者互补互动,学生可更好地 发展和随时参与实践,这对教师和学生都大有益处。因此能 否成功地开展与媒体等机构的深度合作,这是决定“双师 型”教师培育成败的重要一环。 新闻采写课的实践性非常强.一方面,可以采用“高校教 师+媒体从业者”的模式.引进媒体资深从业人员直接参与课 堂教学。来自一线的新闻工作者具备扎实的业务技能,积累 了大量的实际经验和教训.以及长期养成的职业敏感、职业 习惯、职业道德等职业修养,对于新闻学子而言,无疑具有 题策划、新闻采写、版面设计等,培养提升他们的实践技能。 国内外一些知名的新闻院校都非常重视学生实战能力的培 养.让学生“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如清华大学新闻采访写作课 的“大篷车课堂”,近年来完成了楼兰古国、内蒙古额尔齐纳黑 水城、乌苏里江珍宝岛等一系列走在路上的新闻采访实践 课。香港浸会大学传理学院是国际知名新闻传播院系之一, 笔者在该学院参加培训时了解到,该学院开设了一门“传媒 工作坊”的本科生课程,在大二、大三的两年时间里每学期都 有两个学分,所有学生必须参与策划制作杂志、报纸、电视等, 由有丰富媒体实践经验的教师指导学生完成新闻制作任务, 制作出来的报纸面向社会发放四千份,电视片则上传到传理 学院专门的视频点播平台。学生每个月要完成至少一个任 强大的吸引力和现实的学习价值。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媒 体作为实习再教育平台,选派青年教师到新闻媒体参加实 践活动,提升新闻实践技能。前期可选派教师参与媒体的新 闻采写、新闻编辑等.中后期可参与媒体的专题策划、栏目 策划、改版等。 3.可以加强与媒体的深度合作 积极吸收媒体实践经验 务,由大三学生策划和主导,大二学生参与报道,两学年内要 求学生掌握新老媒体的新闻制作流程,对提升学生的新闻实 践能力有很大帮助。另外,该学校还组织一些课外实践活动, 作为新闻采写课等新闻专业骨干课程教学内容的补充。比 如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与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加强合作,根据 比如普立策新闻奖得主工作坊、暑期实习计划、海外交流团、 赴北京采访奥运会、到台湾选举实地采访等等。 学科体系和教学要求,主动开出一些专题性课程如经济深 度报道、时政报道等,聘请有经验的媒体人员到学校授课; 也可以组成教学项目组.由学校教师与媒体人员合作,共写 教案,共同备课,合作讲课;还可以吸取媒体经验,有效开展 地方高校没有资金、人力来从事这样大规模、远距离的实 地采访,但是利用学校和院系自办的报纸、杂志、电视台、网站 等平台,同样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新闻采写活动,在师生共同 制作新闻的过程中,学生的实践能力自然得到大大提升。 二、拓宽培养途径,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 笔者认为,新闻采写课程的改革,关键还在于新闻教育 理念的变革和“双师型”教师的培育。 案例教学。新闻教育需要鲜活的案例,当前的新闻教学缺少 对案例的全面掌握和审视,尤其缺少对关键环节的了解,难 以进行深入的专业化分析,将媒体的成功失败案例引入教 学.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Ⅲ 4.可以开展科研合作攻关。在科研活动中,地方新闻院 当前新闻传播学教育存在着重科研、轻教学的倾向,科 研往往也不是为解决新闻传播的现实问题,而是为研究而研 究。研究的选题越来越狭窄,离现实越来越远,以至于新闻学 教学和科研与新闻实务界越来越不相干。因此从教育理念 上,新闻教育需要实现一系列转变: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 以学生为中心.倡导让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以学历为中心 转变为学历与能力并重,培养素质全面的教师;以理论为中 心转变为理论与实践结合,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育。 系可以更多地关注地方媒体的生存状态,对他们的问题进 行深入的调研分析,致力于解决其现实存在的难题,而在这 个过程中,教师自身的新闻素养和对媒体的认识也有了进 一步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李希光主编.新闻教育未来之路.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0:141. 具体来说.能不能培养既具有理论基础又有实际动手能 力.既“上手快”又“有后劲”的学生,其中关键又在于能否建立 既具备扎实的新闻基础理论知识和较高教学水平,又具有较 『2]李希光主编.新闻教育未来之路.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0:149. 『3]周琳.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 设的对策及途径.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11,5. 『4]钦海民.拓展新闻人才培养的高平台——解放日报 报业集团“媒体进课堂”项目探析.传媒,2008,6. 强新闻专业实践能力和媒体工作经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1.推行激励机制.建立“双师型”教师培养制度。对于地 方高校来说.必须根据自身实际,制定“双师型”教师的激励 政策.鼓励教师在媒体兼职,担任与新闻业务相关的工作, 并使“双师型”教师在职称晋升、教育培训、工资津贴等方面 进行倾斜,对于成绩优秀的给予一定奖励,这样才能激发教 .本文系衡阳师院教研项目(jy2O1113)、湖南省高校教改 项目(512)的成果。 19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