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风俗作文1
我的家乡在川北地区的南充市嘉陵区,那里不仅山美.水美.人情美,独特的地方民俗文化更美.民俗文化中,我们小朋友最期待的,就是每年正月十四的〝蛴蟆节〞了.
相传在清朝年间,一场突如其来的瘟疫袭击了我们老家,村民们苦不堪言.后来经高僧指点,知道这是〝蛴蟆瘟〞在祸害人间(〝蛴蟆〞是方言,即〝癞蛤蟆〞),于是,在每年正月十四,乡亲们模仿蛴蟆圆鼓鼓的形状,用竹子制作蛴蟆灯,祭奠后,将蛴蟆灯扔进河里,以赶走〝蛴蟆〞,祈求来年身体健康,平安无事,从此,家家户户扎蛴蟆灯送〝蛴蟆瘟〞的风俗就延续了下来.
每年正月十四,午饭后,大人们无论多忙,总会放下手中的活,为孩子们精心制作蛴蟆灯.蛴蟆灯用嫩竹制作,先用细竹篾编成竹环,再砍一定长度的竹子,将最上方的竹节划破,向中间挤压,形成纺锤状,将竹篾编扎进去.接着,在竹节下方,填上一些湿泥巴,里面插一根蜡烛或者自制的煤油灯.最后,在竹灯的表面糊上一层纸,并留一个小孔点灯使用.
蛴蟆灯可以做成了很多样式:如方形的.圆形的.鱼儿形状的.五角星形状的,应有尽有……看到各家门外摆放的蛴蟆灯,我们无不盼望夜晚早早到来.
等待着,等待着,夜幕终于降临了,先是村里一两个蛴蟆灯亮了,沿着田坎向前移动,红红的蛴蟆灯,倒影在水田里,岸上.水里相映成趣.接着,村子里左边.右边,提着蛴蟆灯的人都纷纷走出了家门,到处都是星星点点的世界.
我按捺不住了,拿起靠在磨盘上的蛴蟆灯,掀开纸糊的门,把蜡烛点上,蛴蟆灯立即映红了大家的脸,爸爸在一旁再三嘱咐,〝拿端正,拿端正,火不要烧着纸了〞……送蛴蟆的人越来越多,一路上,大伙或三三两两,或独自一人,大家朝场镇上涌来,顿时,街道上变成了〝火〞的海洋,一股股〝红流〞不约而同地向西溪河涌去.
蛴蟆灯中,最扯人眼球的是几个大人一同抬的蛴蟆彩灯了,上面还写着〝爱我中华〞几个醒目的大字,多么浓厚的爱国情谊呀!街头的男女老少,大家脸上都洋溢着笑容,一齐高呼着:〝十四夜,送蛴蟆,蛴蟆公,蛴蟆婆,把你蛴蟆送下河,送下河里去吃肉,保佑娃娃不咳嗽.〞这声音此起彼伏,一浪高过一浪.不光送蛴蟆的人群欢呼着,连路边栖息的夜鸟,也忍不住探出头来,和我们分享这无穷的快乐.
来到西溪河边,孩子们高举着蛴蟆灯不肯离去,在家长们的再三催促下,大家才恋恋不舍地将蛴蟆灯甩进河里.
送走蛴蟆后,下一个〝节目〞便是摇嫩竹了,竹林里,竹子被摇得〝莎莎〞作响,我跟大家一样,选了一根长势正盛的嫩竹,一边摇晃一边唱着:〝十四夜,摇嫩竹,嫩竹高,我也高,我跟嫩竹一样高,嫩竹长,我也长,我跟嫩竹一同长.〞
听爸爸妈妈讲,很多成都人甚至广安.遂宁周边的人,都不知道我们老家的〝十四夜送蛴蟆〞风俗.现在,这样的民俗只在西充话地区以及附近地区,比如嘉陵.顺庆.西充.南部一些乡镇比较盛行.而且随着外出打工潮,这样的民俗濒临灭绝,不过政府开始重视了,现在,家乡开始举办〝蛴蟆〞节这样的活动了.
小朋友,我们家乡的〝蛴蟆节〞也吸引了你吧?欢迎正月十四到我家乡来作客,相信你一
定会被这一独特的民俗吸引的.
家乡的风俗作文2
照东阳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初八就开始了.十一月中旬镇上三百田广场就搭建起年货市场.虽说是临时摆铺,但货品齐全,琳琅满目.方圆几十里的村民都到这儿采购年货.
节前最忙乎的是切农家糖.〝农家糖〞是东阳特产,色.香.味俱佳,是以前招待来客的上等礼品,吃过糖的无不赞叹,当然制作工序复杂得很!首先,把纯正的五谷杂粮.花生等逐一放到机器里,像爆米花那样爆开烘干.大人为此要忙乎几个时辰或几天.制糖要有专门的师傅,师傅常常一家一家轮着切糖.等到轮上了,又得忙乎一个时辰,师傅把砂糖.白糖.油按一定的比例放入锅中,加大火候,将糖溶化成糊状.接着,把爆好的五谷杂粮放入小筐里,再加点儿花生.瓜子.芝麻等等,和糖油一起搅拌.搅拌均匀之后,倒入长方形的模子里,定型.晾干.晾干后,再把它切成薄薄的小块,农家糖就制作完成了.农家糖不仅可以现吃,还可以装到一个密封的袋子里,储存到来年开春都还可以吃呢!大人们个个忙着制糖,而我们小孩呢?就在一旁拿一块吃一块,甜甜的,脆脆的,还夹杂着花生芝麻的香味,真好吃!大人看到了总会说:〝喂,不能多吃呀!吃多了牙齿要疼的哟.〞我们才不管这个嘞,依旧我行我素,津津有味地吃着糖.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在新年来临之际,家家户户都要扫尘.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腊月二十九,又是忙碌的一天,人们要做东阳特有的肉丸子——桂花圆.首先,把瘦肉剁碎,肥肉切成石榴粒,再把生姜切成末,把肉和生姜末,加点儿盐搅拌均匀,接着把和好的肉末搓成小丸子,一个个摆放整齐.下一步,可是个关键点,拿出一大碗面粉,在里面打几个鸡蛋,加水,搅成
糊状,不能太稀也不能太稠,再让肉丸子在里面打个滚儿.等锅里的油温到八成热,就可以把肉丸子下锅炸熟.炸好了的肉丸子圆滚滚的,金灿灿的,吃起来外酥里嫩,清香怡人!每家每户都要炸几百个桂花圆来招待客人.因为,桂花圆其寓意还代表着团团圆圆的美好意思呢!
除夕可真繁忙呀!家家户户贴春联.窗花.年画,忙得没话说.半夜_点的钟声响起,不管大人还是小孩都要放烟花,爆竹.
在阵阵爆竹和亲朋好友的祝福声中,新年到了,空气中到处弥漫着喜庆气氛!
家乡的风俗作文3
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各民族.各地区舌尖上的风俗习惯大有不同.在我的家乡酒城泸州就有这么一个风俗——吃九大碗.
在泸州一带,吃九大碗又叫吃九个碗.吃酒.吃酒席.赶酒席等.因为无酒不成席,故此,以吃酒代称吃九个碗.并且,在咱们泸州地区,喝酒还有个别称,叫喝单碗.为什么叫喝单碗呢?在宴席一开始,桌子上会倒上一碗酒,一桌的人会喝酒的就端着这碗酒我一口你一口地沿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传着喝,所以叫喝单碗.在酒城泸州,酒又叫单碗.
一年到头,哪家人一有喜事,无论结婚还是过生日,无论小朋友满月还是老人的寿辰,无论搬新家还是造新房,都会把亲朋好友请到自己家里,办九大碗.并且,九大碗以荤菜为主,除猪肉外,或鸡,或鸭,或鹅,但必须上满九碗.不过,现在的生活条件好了,还有鱼.牛肉.大闸蟹等,九大碗早已超过九道菜了.
在去年刚刚放寒假的时候,我又吃了一次九大碗.在正酒前一天,我就跟着大人们前去帮忙.
因为正酒那天的客人特别多,大家就帮着主人杀鸡.杀鸭子,还要准备好腊肉.凉菜,甚至还会提前把花生米炒好.而我只能干看着她们忙里忙外的,最后只负责吃.
正酒那天,大人们早早地又去帮忙了,我们小孩子则在家里睡够了.玩够了才去吃酒.正酒常常在十一点就开席了,那天我刚好去晚了一点儿,结果在流水席上走了十几桌才找到一个位置,差点就坐二排(所有座位坐满后,第一轮吃完后紧接着摆的第二轮酒席)了.此时,桌面上已经摆好了几道凉菜:花生瓜子和杂糖的拼盘.香肠.腊肉.凉拌鸡片.腊猪肝猪耳朵的拼盘,还没有动筷子,口水就已经不停地往下咽了.等桌上的长辈说可以开吃了,我赶紧夹了一片香肠放入嘴中,辣味适中,有点麻,使劲儿一嚼,那满嘴的麻辣和香味让人不由自主地大吃特吃起来.此时,我已经顾不上淑女形象了,加入了〝抢〞菜的比赛中.
没过一会儿,上菜的叔叔阿姨们又端来了蒸酥肉.肘子.烧白,还有我最喜欢的夹沙肉和酒米饭(即甜糯米饭),这些菜,来的时间都差不多,他们好似约好了一起走的.前一个菜刚刚放下,负责端菜的刚吃了一口还没来得及咽下,第二道菜又来了!端菜的忙安逸了,但我们这些负责吃的人更忙——尤其是我们小孩子,一遇到自己喜欢的菜,要么直接夹到自己的碗里放着,要么放在纸巾(在乡下一般不准备餐盘)上,留着慢慢吃...
...最后,菜还没有上齐,我就已经没有战斗力了,但忍不住又吃了半碗酒米饭,又喝了半碗鸡汤,还抓了一把糖果才心满意足地离席.
经过其他桌时,大人们还在喝单碗,主人也端着酒杯来敬酒了,那热闹的气氛好像才刚刚开始.那些站在外面等着吃二排的,一边磕着瓜子,一边摆着龙门阵.呵,里里外外,全都是人啊,你说热闹不热闹?
就这样,正酒前忙着做九大碗,正酒时忙着吃九大碗,来晚了的忙着等九大碗.这快乐而美味的九大碗融入了我的血液,融入了这浓浓的乡音,让人陶醉,让人着迷.
家乡的风俗作文4
春节可是中华民族大喜大庆的传统节日,举国上下一片欢腾.〝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过春节的习俗有很多,但在除夕这天,家家户户都会贴春联,这可是过春节最重要的事情啦.
贴春联这个习俗可是大有来历呢!传说在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常常在除夕那天出来祸害百姓,人们苦不堪言.有一个人发现这个怪兽害怕声响.红色,于是人们就在〝年〞来时放炮竹,把红纸贴在家门上.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除夕贴春联.放炮竹的习俗了.
腊月三十,人们会把提前准备好的春联恭恭敬敬地贴在大门上.我家的春联可是与众不同吆!我可是家里的小小书法家,门上的这些春联年年都是我的杰作.动手写春联已经成了我们家迎新春的重要活动,这让我非常自豪.每年放寒假,我都特别期待写春联的那天早日到来,好让我大显身手.
年三十这天一大早,东方刚露出了鱼肚白,我就迫不及待地起来了.我拿起了妈妈提前准备好的红纸.墨汁.毛笔,满怀自信地走向书房.我先把折好的红纸认认真真铺在桌子上,用镇尺压住.再把墨汁小心翼翼地倒在砚台里,放在左上角.一切准备就绪,可写什么内容好呢?我打开我的春联集锦,仔细地看了又看,终于选定了一幅.要开始写了,我稳稳地拿起毛笔,蘸了些墨汁,洋洋洒洒地写了一幅对联〝新风开盛世,春色满神州〞,当然还有横批〝新年快乐〞.然后,我又写了几个福字.寿字.终于大功告成,我把它们一一放在了地上,等墨汁自然晾干.
接下来,我和爸爸就要贴春联了.我兴奋地拿来了胶布,搬来了板凳,我指挥,爸爸贴.
〝先贴正门.〞我像个将军一样发号施令.
爸爸拿着春联说:〝这样行不?〞
我后退了几步,仔细端详了一下,说:〝向左一点点,哎不对,多了,再向右一点点,右边向上抬一点点,哎,别动,这样刚刚好.〞
爸爸在我的指挥下身体像跳舞一样扭来扭去,妈妈在一旁被我俩逗得哈哈大笑.我迅速地撕了几块胶布,固定住了春联的四个角,然后把春联贴好.
该贴〝福〞字了,我拍着胸脯喊到:〝这个交给我吧,爸爸你甭管了.〞我拿着〝福〞字,找准位置,对准角度,正要贴时,妈妈说:〝哦,不对,福要倒着贴,取谐音,意为福到了.〞中华文化真有意思.我刚把〝福〞倒着贴好,爸爸从里屋出来喊住了我,〝你看看,福都贴倒了.〞我忙给爸爸解释其中的美好寓意.爸爸恍然大悟,满意地点了点头.
最后,我把〝寿〞字贴在了爷爷的门上,寓意爷爷延年益寿.看着爸爸妈妈向我投来赞许的微笑,我的心里美滋滋的.
春联贴完了,我坐在沙发上,看着门上红红的春联,心中充满了成就感,闻着家里洋溢着的浓浓的年味,心中满溢着幸福.
家乡的风俗作文5
我的家乡在通海县兴蒙乡,这是一个山清水秀,美丽富饶的地方.
兴蒙乡有许多特产,而最出名的就要数甜瓜了.看!那一排排白色的瓜棚里,一年四季都可以栽种和收获,无论是风和日丽的春天,夏日炎炎的夏天,金风送爽的秋天,还是小雪纷飞的冬天,在瓜棚里都能见到又圆又大的甜瓜.
一天,舅舅从老家来城里看我们,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甜瓜,你看那甜瓜,浅白色的身子,披着一身毛茸茸的外衣,显得特别神气,嘿,摸上去还带刺呢!听舅舅说,甜瓜的品种有许多,有香甜可口的〝红尊〞……
我被舅舅说得口水都流出来了,赶紧拿了一个甜瓜,迫不及待地把它洗好,放在砧板上,用刀把它均匀地切成四瓣.只见甜瓜里的汁儿直往外流,轻轻掰开,露出了晶莹剔透的果肉,里面还有许多小小的白色的籽,仿佛许多小公主住在水灵灵的摇篮里.
闻一闻,啊,酸中带甜,甜中还夹杂着一股淡淡的清香,令人垂涎三尺.尝一尝,哇,真是香甜爽口,清脆多汁,美味极了,吃完后,还回味无穷,令人越吃越爱吃.要是在炎热的夏天能吃上几口甜瓜,那可真是甜凉解渴,爽极了!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我知道了:甜瓜属于葫芦汁,是蔓生草本植物,原产于非洲热带沙漠地区,大约在北魏时期随着西瓜一同传人中国,明朝开始广泛种植.20_年,我的家乡兴蒙开始大量种植甜瓜,因为家乡的土壤,气候都比较合适甜瓜的生长.现在,甜瓜已成为了兴蒙乡一道亮丽的风景,而且给兴蒙乡带来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甜瓜全身都是宝.甜瓜的根.茎.叶.花.果实.瓜皮.都可以供药用.甜瓜的茎能治齆鼻;叶能治
头癣;花能治心痛.毒疮;皮可以用来治疗牙痛,真是用处多多.
甜瓜不仅是治病的好药材,而且甜瓜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胡萝卜素.维生素.还有酸.钙.磷.铁等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素.听了我的介绍,你一定都口水直流了吧!如果你们有机会到我的家乡,别忘了一定要品尝美味的甜瓜哦!
我爱家乡美味的甜瓜,更爱我的家乡.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下册作文800字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