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居民健康体检影响因素分析

2022-10-16 来源:好走旅游网


居民健康体检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目的 了解成都市居民健康体检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提高居民健康体检效果提供依据。方法 2012年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成都市4 201名常住居民进行了健康体检现状调查,并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成都市居民健康体检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被调查的4 201名居民的健康体检率为60.8%;影响居民进行健康体检的主要因素有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文化程度、人均年收入、城乡区域、是否参加社会医疗保险和住院经历;未参加健康体检的主要原因是自觉身体没病或没必要(46.8%)、其次是没时间(25.6%)。结论 成都市居民健康体检率较高,但仍有许多居民的健康意识薄弱,健康观亟待转变。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不断升高,健康体检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被称为是健康的第五大基石[1]。所谓健康体检,是指针对健康和亚健康人群进行的体格和实验室检查,其目的是为了早期发现健康问题,以便早诊早治,达到预防保健和养生的目的[2]。为了解成都市居民健康体检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发现健康体检中存在的问题,为以后健康体检工作的实施提供建议,于2012-06/07对成都市常住居民的健康体检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以期为提高居民健康体检效果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为成都市常住人口,即最近1年内在该地区居住时间累计达到半年及以上的居民。

1.2 抽样方法 按照成都市经济水平划分的3个经济圈层,第1圈层随机抽取3个地区,第2、3圈层分别随机抽取2个地区,合计7个区(县)。在抽中的7个区(县)中,

分别随机抽取2个居委会(乡),共计抽取14个居委会(乡)。对抽中的居委会,分别对其管辖内的居民楼栋进行编号,从中随机抽取两栋楼房中的居民作为调查对象,每个居委会的样本量为100户居民;对抽中的乡,在该乡随机抽取1~2个村,样本量为100户。共调查了1 400 户家庭、4320名居民。剔除信息回答不完整问卷,最终得到有效问卷4 201份,有效率为97.2%。

1.3 调查方法与内容 调查员由公共卫生专业的在读本科生和硕士生担任,调查前经过统一培训。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入户面对面访谈式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居民的基本情况、健康状况和健康体检情况。

1.4 资料分析处理方法 采用Epidata 3.1软件进行数据录入,运用统计软件SPSS 17.0进行数据处理。采用t检验、卡方检验对健康体检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统计学检验水准α = 0.05。

2 结果

2.1 居民的一般情况 共调查居民4 201人,年龄0~95岁(不能表达的孩子由家长代答),平均(43.6±20.7)岁,<18岁484人(11.5%),18~39岁1 279人(30.4%),40~59岁1 348人(32.1%),≥60岁1 090人(25.9%);男性2 096人(49.9%),女性2 105人(50.1%),性别比为1:1.004;人均年收入在1万元以下1 414人(33.66%),1~3万元1 884人(44.85%),3万元以上903人(21.49%);城市居民1 993人(47.4%),农村居民2 208人(52.6%);参加社会医疗保险的居民3 657人(87.1%),未参加者544人(12.9%)。

18岁及以上的居民3 717人,其中,已婚人数最多,为3 082人(82.9%),其次是

未婚351人(9.4%)、丧偶213人(5.7%)、离婚71人(1.9%);文化程度以高中及以下为主,共3 177人,占85.4%,大专及以上居民540人(14.6%);在业者2 133人(57.4%),非在业者(包括学生、离退休人员以及其他)1 584人(42.6%)。

2.2 居民的健康情况 调查的4 201位居民中,2周内患病的居民有858人(20.4%),其中男性379人,女性479人。不同性别的居民2周患病情况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14.113,P=0.000);1年内有住院经历的居民1 118人(26.6%),其中男性507人,女性611人。不同性别的居民住院经历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12.583,P=0.000)。

2.3 居民进行健康体检的机构选择及付费情况 进行过健康体检的居民中有2 464位(96.4%)提供了机构选择方面的信息。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提供的服务最多(1 674人,68.0%),其次是医院(724人,29.4%),只有少部分为健康体检机构(66人,2.7%)。选择社区/乡镇进行健康体检的居民中,97.7%是免费的。在参加免费健康体检的居民中,城市地区600人(占进行健康体检城市居民的50.3%),农村地区1 028人(75.5%)。

2.4 健康体检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被调查居民中,有2 555人在调查前1年参加过健康体检,健康体检率为60.8%。以是否做过健康体检为因变量,对居民进行健康体检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有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文化程度、人均年收入、是否参加社会医疗保险、2周是否患病和住院经历8个因素(表1)。居民的健康自评分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t= -1.626,P>0.05)。健康自评分[3]是指居民为自身的健康状况进行评分,100分代表居民心目中最好的健康状况,0分代表心目中最差的健康状况。

2.5 健康体检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以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以及专业

上认为可能相关的因素作为自变量的原则,将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文化程度、人均年收入、城乡区域、是否参加社会医疗保险、两周是否患病、住院经历和健康自评分作为自变量,以是否进行健康体检作为因变量,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4]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表2),不同年龄居民的健康体检率有差别,40~59岁、≥60岁居民的健康体检率分别约是18~39岁居民的1.3倍、1.9倍;女性的健康体检率约是男性的1.2倍;已婚居民的健康体检率约是未婚的1.4倍;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居民的健康体检率约是文化程度为高中及以下居民的2.7倍;人均年收入为3万元以上居民的健康体检率约是1万元以下居民的0.6;农村地区居民的健康体检率约是城市的1.4倍;参加社会医疗保险的居民是没参加居民的1.6倍;曾经住过医院居民的健康体检率约是从未住过医院居民的1.4倍;健康自评分与健康体检率呈正向关系,但影响不大。

2.6 居民未进行健康体检的原因 调查中1 646位居民表示未参加健康体检,对居民未进行健康体检原因的统计分析显示,有770人(46.8%)认为身体没病或没有必要进行健康体检;其次,421人(25.6%)是由于没有时间去做健康体检;186人(11.3%)选择不清楚健康体检的相关事宜;77人(4.7%)由于经济原因未能进行健康体检;另外还有192人(11.7%)因为不信任健康体检的结果或者家里有医务人员等其他原因未进行健康体检。

3 讨论

该调查的4 021名居民的健康体检率为60.8%,与张普洪等[2]报导的北京市居民2年内至少1次的健康体检率相当(60.8%),高于鲍勇等[5]报导的上海市居民每年1次的健康体检率(35.2%),也高于程蔼隽等[6]报导的河北省城乡居民的健康体检率(11.64%),说明成都市在健康体检方面的工作成绩较为突出。这可能主要是政策方面的原因,成都市从2010年起在社区/乡镇中执行全民免费健康体检,它以“全面覆盖、免费提供、自愿参

检、城乡均等、方便群众”[7]为基本原则,促进居民关注自身健康状况,积极进行健康体检。正如本次调查显示,进行健康体检的居民中有68.0%选择在社区/乡镇,并且这部分居民中97.4%是免费的,居民对全民免费健康体检政策的认可和自我觉察到政策实施带来的益处,促使居民倾向于全民免费健康体检的实施机构进行健康体检。

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大、女性、已婚、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低收入、农村地区、参加社会医疗保险、有住院经历是居民进行健康体检的主要有利因素。年龄大者的健康体检率高,可能由于居民随着年龄增大慢性病等疾病发病率升高,使得居民自身更加关注健康状况,与周利锋[8]报导的上海市中老年人参加健康体检的结果一致。女性的健康体检率高于男性,可能由于女性两周内患病,曾经住院比例均高于男性,生理和心理特点属于弱势群体,因而自身更重视健康。已婚者较未婚者更愿意参加健康体检,可能由于已婚者年龄基本长于未婚者,所以更重视健康状况。与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居民相比,大专及以上居民的健康体检率更高,证实了文化程度高者自我保健能力较强[9]。人均年收入较高的居民进行健康体检的积极性不高,可能因为经济状况较好的居民在医疗方面的选择较多,健康体检只是高收入居民关注自身健康的一个方面,说明居民对健康的关注程度与收入并不成比例。农村地区居民健康体检率高于城市地区,可能由于农村地区居民参加全民免费健康体检的比例(占进行健康体检的75.5%)高于城市地区(50.5%),从而提升了农村地区居民进行健康体检的比例。参加社会医疗保险对健康体检率呈现正向影响,这表明要提高居民的健康体检率, 就要提高居民的社会医疗保险参保率。曾经住过院的居民更倾向于进行健康体检,可能是因为这部分居民健康状况整体欠佳,了解早发现对疾病治疗的重要性,对健康的关注度更高,因而对健康体检的需求更大。

调查居民未进行健康体检的因素,其中最主要原因是居民认为自己身体健康,没有发现身体不适就没必要进行健康体检,可见“健康就是自觉没病”的健康观广泛存在。但诸多疾病的前期没有任何症状,通过健康体检能早期检出健康问题,对疾病的治疗和预后都

至关重要。因此,居民消极的健康观亟待纠正,相关部门应加大健康知识宣传,提高居民的自我保健意识,引导居民树立预防观和积极的健康观[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