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网络谣言的成因及打击策略

2024-08-11 来源:好走旅游网
云南警官学院学报 2018年第2期NO.2 2018 Journal of Yunnan Police College 总第127期Sum127 网络谣言的成因及打击策略 明乐齐 (云南省公安厅,云南·昆明650021) 内容摘要:近年来,全国公安机关针对网上谣言快速蔓延的严峻形势,集中开展了打击治理网上制造传播谣言等一 系列网络违法犯罪专项活动,部分在网上制造传播谣言的网络大V相继落网。打击查处了一大批网络造谣传谣典型案件, 促使在网上造谣传谣的不法人员受到了法律制裁,一场网络谣言阻击保卫战正在全国各地公安机关打响。但是随着专项 打击的深入,公安机关面对的矛盾、困惑和短板日益凸显。如何坚持依法治网、强化依法管网、做到文明上网,还互联 网一片朗朗晴天,值得深入研究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网络谣言;成因分析;打击策略 中图分类号:D63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6057(2018)O2—83—04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谣言的传播由 众的生活息息相关或者能够吸引广大网民眼球的 传统的口口相传逐步走上了网络这一新型媒体进 一些社会敏感问题、突发事件、极端事件。 行广泛传播。与传统谣言不同的是,网络谣言在 (二)网络谣言的分类。从表现形式上分 传播速度、传播方式和传播范围上得到了无限扩 为:政治谣言、商业谣言、与灾难有关的谣言、 展放大,特别是在一些重大突发敏感事件中都能 与社会伤害有关的谣言和有关公众人物的谣言。 见到其身影。因此,泛滥成灾的网络谣言已经严 从广义的角度又分为:政治、经济、军事、娱 重影响和危害国家安全,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影 乐、社会生活、自然现象、重大突发、食品安全 响经济建设和社会秩序。近年来,公安机关在打 等谣言类型,各种谣言信息传播的性质不同所引 击治理网络谣言工作中战绩斐然,积累了丰富的 起的社会影响也截然不同。 经验和战法,有力地打击了犯罪分子的嚣张气 (三)网络谣言的特点。一是互动传播快。 焰,使广大人民群众更加清醒地认识到,网络不 网络谣言通过网民在网络空间和现实社会传播行 是法外世界,恶意造谣和传播谣言必将受到法律 为之间的相互影响而加速谣言的传播、互动。在 的严惩 不经预谋和策划,传播时挟带着传播个人的情 一网络谣言的形成及特点 绪、愿望、希冀、褒贬等等,这就是一些网民自 、觉或不自觉地在网络上迅速互动传播谣言的 以互联网为媒介,计算机、手机等工具为平 “共鸣依托”。二是传播地域广阔。作为网络主 台的网络作用不断增强,其触角已深入到政治、 体的几十亿网民散布于世界各国、各个地区,构 经济、文化、民生等各个领域和角落,让世界成 成一张四通八达的信息网,在网络世界中张扬和 为名副其实的“地球村”,“足不出户知晓天下 表现出多重的身份面貌。当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因 事”。但是,网络是把双刃剑,在传播即时信息 情绪消极、心理受挫,出现抵制国家和政府,攻 的同时,它的盲目性、自发性、迅即性、真伪性 击他人、打击报复等行为,发出谣言信息向四面 等致命缺点也暴露无遗。 八方散射时,职能部门要想截断其中一个传播源 (一)网络谣言的定义。所谓网络谣言,就 或者传播途径,根本达不到控制的目的和效果。 是指在互联网上传播的虚假的不实的言论,也有 三是传播目的复杂。2017年9月1日,网上串 称为“没有事实根据的消息”。也通常是指与大 红假冒某位领导,涉嫌伪造、买卖国家机关证 收稿日期:2017一】2一O6 作者简介:明乐齐,男,云南省公安厅网络安全保卫总队三级警长,主要从事网络安全工作。 ~83— 明乐齐:网络谣言的成因及打击策略 件、印章等罪被公安机关抓获的“快手”少年 杜应传,其在网上发布各种虚假谣言信息的目的 就是为了在视频软件“快手”上“涨粉”,其被 抓获后悔莫及。四是页面影响巨大。2017年11 月,北京红黄蓝幼儿园虐童事件,有网民发布谣 言称该教育机构股东涉领导人亲属和军队家属。 经公安机关调查,编造“老虎团”人员集体猥 亵幼儿虚假信息的刘某和网上传播红黄蓝幼儿园 第一大股东系某领导人儿子谣言信息的金某、戴 某被警方依法查处,分别给予行政拘留、教育训 诫。但是,此次网络谣言事件对国家、社会、百 姓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二、网络谣言产生的原因及危害 网络谣言是借助互联网传播的谣言,通过互 联网技术的迅速扩散传播,所产生的原因越来越 复杂,社会危害也就越来越大。 (一)产生的原因。面对日益猖獗的网络谣 言,究其根源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社会转型期 网民责任感缺失是直接原因。网络传播花样翻 新,传统意识形态的传播规律被颠覆,传统意识 形态的传播格局被打破,正确与错误、先进与落 后、主流与边缘思想观念的相互交织,使人们的 思想观念发生扭曲,导致矛盾在冲突中酝酿、激 化甚至发酵。一旦网民责任感不强,思想观念发 生扭变,便借机在互联网上制造传播虚假谣言信 息,恶意造谣、攻击他人,导致一部分网民难于 辨别是非,不知不觉地盲目相信网上内容。二是 受市场经济利益的诱惑影响是重要原因。随着市 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利益输送、利欲熏心、 物质诱惑已经渗透到了每一个领域,每一个角 落,形形色色的各种利益集团为了打击竞争对手 或者谋取私利,利用各种不择手段,收买网络大 V、网络名人、各种新媒体从业人员等,共同来 炮制编造网络谣言、假新闻,大肆传播扩散,以 此达到和获取自己肮脏利益。三是网络新媒体缺 乏责任担当是特殊原因。近年来,绝大多数网络 企业随意推出众多大腕与名人,或者所谓网络大 V。大多为了达到更高的点击率、收视率、阅读 率,宁可丧失职业道德,牺牲新闻真实性,故意 制谣传播谣言而去追求所谓轰动效应,以谋取单 一84一 位或者个人的一己私利。四是职能部门打查监管 力度不到位是关键原因。面对泛滥成灾的网络谣 言,尽管相关职能部门此前也下功夫进行了一番 打击整治查处,出台了不少监督管理措施,但效 果甚微。尤其是对一些肆意传播网络谣言的网络 大V、网络名人们的监督管理处罚,往往只是禁 言一段时间而少见有销号,常常见到的是他们在 一家微博禁言了却不妨碍在其他微博、微信上继 续造谣、传谣,给网民的印象打击整治就是运动 式,做做样子、走走过场。尽管《网络安全法》 的出台对打击治理网络谣言等网络违法犯罪有了 新的惩处依据,但是相关的法律法规对打击处罚 谣言传播太轻太软,司法解释仍然不健全,导致 打击惩治达不到预期效果。 (二)带来的危害。一是危害国家安全。 2012年3月,一些不法分子在互联网上无端编 造、恶意传播所谓“军车进京、北京出事”的 谣言,北京市公安机关迅速侦破了这起影响恶劣 的网络传播造谣案件,严惩了造谣传谣的不法分 子。假设我们对出现的网络谣言特别是影响国家 安全的政治谣言放任自流,政府部门放松警惕, 夹杂着网民对政府的信任度不足,使他们选择相 信那些政治谣言,从而站在反党反政府的立场 上,其后果必然会相当严重,必然会引起社会骚 动,必然会破坏国家的政治安全稳定。二是引发 社会恐慌。2011年11月,河南籍李姓网民在手 机短信中传播一条新疆籍艾滋病人通过滴血食物 传播病毒,多人被感染艾滋病的假信息,后来传 播到互联网上,此信息一度引发民众恐慌。尽管 事后相关部门澄清事实,查处了传播谣言信息的 犯罪嫌疑人,但是许多民众的头脑中始终记忆的 是“谣言”而非事实的真相,导致恐慌情绪快 速升温蔓延。三是影响经济建设。2017年2月, 一则视频引发了网民的广泛关注。视频中的女士 取出一袋某品牌紫菜,并声称自己在食用过程中 “嚼不碎,有一股腥臭味”,怀疑这些紫菜是由 “废旧黑塑料袋制成的”。尽管公安机关迅速破 案,抓获了谣言信息的发布者。但是,谣言视频 导致多家连锁超市产品全部下架,经销商恐慌不 敢订货,福建等地紫菜滞销,严重影响了当地的 经济发展。四是扰乱公共秩序。4月2日,安庆 明乐齐:网络谣言的成因及打击策略 市公安局接到市民举报有网民在其新浪微博发布 信息称,安庆石化厂危化品仓库发生火灾爆炸事 故,造成165人遇难,8人失踪,798人受伤, 已核定的直接经济损失68.66亿元等。经公安 机关调查,该信息与事故事实明显不符,属于散 布谣言扰乱公共秩序。安庆警方抓获了在微信群 编造散布“安庆石化发生爆炸”谣言的鲁某和 曹某,两人均涉嫌虚构事实、扰乱公共秩序被行 政拘留。五是败坏个人名誉。网络谣言既有对公 共事件的捏造,也有针对公民个人的诽谤,既败 坏他人名誉,也给受害人造成极大的精神困扰。 2009年l0月,公安网警巡查发现网上一篇所谓 “自述”的文章,讲述当事人自己在北京卖淫的 经历,其中最大的“猛料”是“口述人”已感 染艾滋病。此文迅速在各大论坛、贴吧、微博和 微信中转发传播,各种评论满天飞。公安机关迅 速侦查,发现这是一起彻头彻尾的网络谣言,是 由“口述人”杨某针对某受害者的恶意诽谤。 虽然事件最终真相大白,发布谣言的“口述人” 受到了法律的惩罚,但包括受害人在内的整个社 会都为之蒙羞,也给当事人带来了极大的人身伤 害和名誉损坏。 三、打击网络谣言的建议及对策 近年来,我国逐渐强化网络信息管理,一个 重要的指向就是严厉打击网络谣言。比如,在 《刑法修正案(九)》中增设“编造、故意传播 虚假信息罪”,要求互联网注册用户进行真实身 份信息认证,规定网站要对跟帖评论审核管理等 等。各地公安机关采取了“亮剑”“清网”“净 网”等专项行动,集中开展了一系列打击网络 有组织制造传播谣言等违法犯罪活动,依法打击 惩处了网名“秦火火”“立二拆四”“边民”等 一大批网络制造传播谣言的网络大V,净化了网 络环境,保护了群众利益。 (一)理顺关系,合理界定。一是言论自由 与网络谣言的关系。新司法解释明确了什么是网 络违法犯罪,什么是正常的言论。有了具体的违 法犯罪标准,网络名人和广大网民要坚守“七 条底线”,不去触犯这个底线,言论就是自由 的。清除、整治和打击网络谣言背后黑色的利益 链,铲除滋润谣言的土壤,让互联网络回到原本 信息传播渠道的本质,成为“不断传递正能量” “永远承载中国梦”的坚实平台。二是转发数量 号隋节严重的关系。将诽谤信息界定为“转发 500、点击5000”,目的是让谣言制造者对谣言 不可控,不至于逍遥法外。在现实案件操作中要 合理界定“转发数量”与“情节严重”的关系, 明确“转发数量”只是一个依据,不是最终打 击的目的。从而较好地体现了罪刑法定原则,向 公众实时地敲响法律的警钟,切不可放任自己的 行为。三是多措并举与严厉打击的关系。任何违 法犯罪行为都不会从根本上杜绝,网络谣言更是 因其传播的特殊性而屡禁不止。不能仅仅依靠打 击惩罚作为单一治理模式,更应通过政府相关职 能部门综合采取多措并举,共同治理。网络谣言 出现后,公安机关要主动报告、请示、协调,拥 有权威话语权的职能部门迅速澄清事实,以权威 信息的及时公开发布来对抗虚假信息和社会恐 慌。各级职能部门联合起来、多措并举,打击与 治理、管控与处罚有机地结合,让人民群众随时 看到的是可信的信息,让谣言不攻自破。 (二)主动出击,露头就打。面对形形色色 的网络谣言,各级公安机关要始终做到主动出 击,定期组织开展打击制造传播网络谣言等网络 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切实做到敏锐感知、主动作 为,严格落实24小时网上信息巡查制度,实行 力量覆盖、时间覆盖、部位覆盖,确保网络谣言 第一时间发现。对巡查中发现的造谣、传谣行 为,及时落地查人,始终保持对网络违法犯罪的 严打高压态势,做到露头就打。对恶意制造、故 意传播虚假信息、恐怖信息、虚假险灾情、制造 谣言严重损害公民名誉,煽动极端行为的,要快 速固定证据、快速立案侦查、快速送批送审,坚 决依法予以严惩。同时,及时公布打击处理结 果,消除社会恐慌,震慑违法犯罪。 (三)各方联动,形成合力。打击网络谣言 是公安机关的一项系统工程,不是哪个部门单方 面的事情,决不能搞“单打独奏”。尤其是在打 击网络谣言尚未形成合力的环境下,迫切需要政 法机关充分发挥“一杆枪”、“一盘棋”的作用。 首先,公安机关的网安、治安、刑侦、国保、经 一85— 明乐齐:网络谣言的成因及打击策略 侦、法制等警种在执法上不推诿、不拆台,互相 协作,有效补位,共同释放打击治理的正能量, 坚决合力围剿网络谣言。其次,公检法机关密切 配合,公安机关主动沟通协调,检察机关案前提 前介入,法院宣判时多听公检的意见,促使造 谣、传谣者得到更加严厉的打击和处罚。一言以 蔽之,只有政法机关构建起多元共治的打击模 式,凝心聚力拧成一根绳,正确传递司法正能 量,各方形成最佳的合力,才能始终确保对网络 谣言的高压威慑态势。 (四)多管齐下,共同治理。近年来,各级 职能部门加大了对网络谣言的打击和治理力度, 净化了网络环境。但是治理和打击需要把握好尺 度,既要重拳出击严厉打击,也要加强社会综合 治理。加强信息发布公开透明,增强社会公信 力,从政府到社会到个人应建立一套规范完整的 信息发布流程,保证谣言土壤越来越少。法律惩 处是一个重要方面,但是很多问题还不能上升到 违法高度,所以很多时候要靠“自律”和“他 律”,“自律”是网民之间对自己的约束,不造 谣不传谣是道德底线。 “他律”就是要互相监 督,互相制衡。网络媒体是新兴事物,微信、微 博等交互式栏目信息传播量大,它有可能会利用 人们对私有传播途径的轻信而传播一些虚假信 息,那么对它的规制也很难掌握精确的度。比如 有些牢骚想在网上发泄,还有些是遭到不公正待 遇需要有个出气筒,社会应当给公民提供一些合 适的出气筒,让人们把一些气发泄出来,以求达 到公正、公平、和谐、平等的社会效果。当然, 商业网站自媒体企业要加强责任担当,加大监管 力度,不能让谣言信息有孑L可人。政府职能部门 要加强网络舆情的监管和引导,加大信息公开的 透明度。“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只有上上下下、共同努力,齐抓共管、并肩前 行,严厉打击和治理网络谣言,相信“灭谣” ~86一 不是梦。 (五)开拓创新,勇于突破。面对着每天花 样不断翻新的网络谣言,公安机关的立场是一致 的:严厉打击、决不手软。但是,在突出严打重 罚的同时,还要从我国的国情和实际出发,不断 探索,大胆实践。除了政府主导、行业担当、公 众自律之外,还要积极探索创新,不断突破。在 这方面,美国等西方国家管理互联网的经验值得 我们借鉴。美国制定了130多项相关法律、法 规,对包括谣言在内的网络传播内容加以规制, 还专门针对校园网络出台新法规,明确规定校方 有权将有利用互联网散布谣言等“欺凌行为” 的学生予以停学或开除。尽管我们的国情不同, 但是制定和建立符合我国实际的网络安全规章制 度和法律法规势在必行。比如:积极向立法机 关提议在《网络安全法》中增加“散布传播网 络谣言罪”,将传播、散布网络谣言的行为直接 从诽谤罪和寻衅滋事罪中剥离分开出来,彰显打 击网络谣言的重要性;建议制定《预防青少年 网络欺凌处罚管理细则》,严厉打击惩罚当前中 小学生网络欺凌行为;对散布谣言信息的个人, 情节轻微不构成刑罚的不能批评教育完事,要纳 入诚信记录,限制乘坐飞机、高铁、银行贷款 等;对发布谣言信息的网站首发就关停、注销营 业执照,并终身禁人互联网行业;对编审人员把 关不严导致谣言传播的解职、辞退,限制多少年 内不得从事此业等零容忍制度。公安机关监管职 能部门也要加强专业技术手段、专业技术人才队 伍的建设,加大经费的投入和保障,建立健全一 支业务精湛、技术过硬的专业型网络监管巡查队 伍,真正起到谣言“过滤器”的作用,快速切 断网络谣言产生、传播的渠道,力争把网络谣言 消灭在萌芽状态。总之,打击网络谣言任重而道 远,打击网络谣言责无旁贷,打击网络谣言 “永远在路上”。 (编辑李新宝)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