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11例分析

2020-11-18 来源:好走旅游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116・ Journal ofClinical andExperimentalMedicine Vo1.7,No.2 Feb.2008 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1 1例分析 李权陈明国 谭军(丹江口市汉江医院外二科湖北丹江口442700) 【摘要】 目的 总结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98年1月至2006年12月 共收治的11例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患者的资料。结果均经手术和(或)病理检查证实诊断,术前误诊率达81.8%。 小肠肿瘤缺乏特异性体征,术前误诊率高。对存 主要表现为腹痛、腹部包块、肠梗阻、低热消瘦、消化道出血等。结论经诊断,应及时手术治疗。 在长期腹部隐痛,反复便血,腹部游走性肿块,不明原因发热腹痛,消瘦,慢性不全肠梗阻者要警惕可能存在小肠肿瘤, 一【关键词】 小肠恶性肿瘤诊断治疗 小肠虽占胃肠道总长的70%一80%,然而小肠肿瘤较为少见。 肠壁内含有较高的免疫球蛋白A(1gA);小肠内细菌含量较低等 仅占全身肿瘤的0.2%,占消化道肿瘤的1%一5%。但小肠恶性 肿瘤约占小肠肿瘤75%左右 J。由于小肠肿瘤诊断比较困难,容 易延误治疗,因此误诊率极高 。我院自1998年1月至2006年 12月共收治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患者11例,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患者共11例,其中男 性5例,女性6例,首次就诊年龄在52—86岁,平均年龄62岁。 1.2肿瘤性质与部位本组11例均为小肠恶性肿瘤,所有病例 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其中腺癌5例,1例位于十二指肠,3例位 于空肠,1例位于回肠末端;平滑肌肉瘤3例,均位于空场;小肠 恶性淋巴瘤2例,位于回肠末端;未分化癌l例,位于回肠。 1.3 临床表现本组以腹部包块腹痛就诊7人;以腹痛、低 热消瘦、大便潜血人院3例;以腹痛、腹泻、下腹部腹膜炎、肠 梗阻一天人院1人。 1.4诊断本组患者就诊首诊诊断仅2例考虑为小肠肿瘤。本 组病例中10例采用腹部CT检查,发现病灶并诊断小肠肿瘤8 例,1例疑诊小肠肿瘤,另2例未发现肿瘤病灶;行消化道气钡双 重造影3例;B超检查2例;术前确诊的8例小肠肿瘤为3例平 滑肌肉瘤和4例腺癌;1例未分化癌。另3例术前高度怀疑,以 剖腹探查术中快速病理切片证实。 1.5治疗依术中快速病理切片定性为恶性肿瘤后9例给予根 治性切除,并稍扩大肠袢切除范围同时行区域肠系膜淋巴结清 除,1例空肠平滑肌肉瘤患者因病变范围大,上腹肿瘤巨大且与 部分肠管广泛浸润行姑息性切除术,1例十二指肠腺癌因周边器 官浸润严重行姑息性改道手术。术后根据肿瘤的性质均进行了 不同程度的化疗和(或)放疗治疗。 1.6结果经手术治疗,术后随访。3例平滑肌肉瘤患者,其中 1例随访第2年复发再次手术治疗切除病灶,术后第4年死亡;1 例随访2年未见复发灶;1例术后第2年死亡。5例腺癌患者,其 中1例十二指肠腺癌行姑息性手术术后第2年死亡;3例空肠腺 癌根治术后联合化疗5疗程随访2年未见复发灶;1例回肠低分 化腺癌患者术后第二年复查发现腹膜后淋巴结肿大,随即放疗一 疗程复查CT见肿大淋巴结消失,未见肿瘤复发灶。2例回肠恶 性淋巴瘤患者术后坚持化疗随访1年未见复发灶。1例回肠未 分化癌术后第2年因粘连性肠梗阻再次手术发现复发,再次手术 根治,术后两月放疗,尚在随访中。 2讨论 小肠肿瘤发生在中年人者较多,性别上无区别 。小肠肿 瘤发生率低据认为是与小肠内容物通过快;小肠黏膜细胞更新 快;小肠内容物为碱性液体;肠黏膜含有较多的苯并芘羧酸化酶; 因素有关。 原发性小肠肿瘤,起病隐袭,早期缺乏临床特异症状与体征, 故极易误诊,误诊率可高大67%~100%_4 J。本组误诊率81. 8%,且有3例为剖腹探查手术中才诊断。综合考虑误诊原因为: ①本病发病率低,起病缓慢隐匿,且临床表现复杂,无特异性,患 者常因并发其他症状而就诊,易发生误诊。本组病例中患者症状 为腹痛,腹部包块,肠梗阻,便血,低热消瘦等,与其他胃肠道症状 极相似,因而易忽略本病。②小肠活动度大,在腹腔内位置游离, 前后重叠,常呈现多个较复杂的袢状结构,肠段较长且远离消化 道两端开口,一般内镜难以抵达。加上小肠肿瘤早期表现不明 显,特别是当肿瘤向肠腔生长时体检不易触及,早期小病灶更是 难以发现。③由于小肠长度长,肠袢迂曲,目前尚无理想的早期 特异检查方法,同时,目前未发现小肠肿瘤特异性的标记蛋白、免 疫诊断,以致发现病变的方法有限。并且以剖腹探查来诊治该病 又不为多数患者及家属理解。④由于该病的发病率低,以至于对 该病缺乏足够的认识和临床经验,诊断思路相对局限。本组的1 例回肠末端恶性淋巴瘤患者在内科以腹部隐痛、消瘦、午后低热 诊疗一月,类似症状的内科疾病均已做反复检查筛检并给予患者 行相关诊断性治疗,效果均不明显后转外科。转科后通过与病人 及家属反复交流,经病人及家属同意才得以剖腹探查手术确诊。 诊疗体会:为提高小肠肿瘤的术前诊断率,首先应重视临床 症状,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对存在长期腹部隐痛、反复便血、腹部 游走性肿块、不明原因发热、腹痛、消瘦、慢性不全肠梗阻者要警 惕可能存在小肠肿瘤,应及时采用进一步的检查措施,反复认真 检查,以免延误诊断,丧失手术切除的良机。对应用各种检查仍 不清楚,而又高度怀疑小肠肿瘤者应及时手术剖腹探查,术中全 面而仔细地检查,防止漏诊。 小肠肿瘤的治疗主要靠手术切除,小的肿瘤或带蒂的良性肿 瘤可连同周围肠壁组织一起切除,多发或大的肿瘤应作肠部分切 除,对恶性或可疑恶性者应作较广泛的根治性切除,切除病变肠 管及其两端20~30 cm正常肠管与所属肠系膜,清扫区域淋巴 结。病变已广泛转移,肿瘤与周围组织浸润固定的可作短路手 术,以缓解梗阻 ;十二指肠肿瘤应行胰十二指肠切除。对恶性 淋巴瘤患者术后积极采取化疗和放疗,可以提高疗效。其他恶性 小肠肿瘤同样可在术后采取放疗或化疗以提高患者生存率。 参考文献 [1]吴阶平,裘法祖.黄家驷外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1108—1109. [2] 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486—487.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8年2月 第7卷 第2期 介入治疗产后大出血22例回顾性分析 石敏(内江市市中区妇幼保健院 四川 内江641000) 【摘要】 目的调查分析导致产后大出血的相关因素,探讨介入治疗产后大出血的效果。方法 对我院2001~2006 年收治的22例产后大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宫缩乏力是产后大出血的最常见原因,其次为胎盘 因素,软产道损伤亦为产后出血不可忽略的原因;22例患者均一次性运用子宫动脉栓塞术或髂内动脉栓塞术治疗止血 成功,无1例复发,并保留子宫和卵巢完整的生理功能。结论一介入治疗产后大出血止血迅速、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是 种疗效可靠的微创疗法。 【关键词】 产后大出血介入治疗 动脉栓塞 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升高,剖宫产产后大出血发生率也渐 2结果 渐增高,产后大出血是极常见的分娩并发症,也是导致产妇死亡 2.1治疗结果21例采用双侧子宫动脉栓塞,1例采用双侧髂内 的首要原因,这亦是产科医师不容忽视的问题。我院近6年来, 动脉栓塞术止血均获成功,休克状况立即得到改善。手术时间为 0 min,术后5~20 min止血,术后1~7 d仅有少许血性恶 剖宫产率迅速上升,剖宫产产后大出血发生率却无明显升高,近 40~11两年反而有所下降。一方面,得益于剖宫产技术的日益成熟;另 露,子宫按期复旧,随访2~6月,未见异常出血,并恢复正常月经。 一方面,与我院对存在有产科合并症及分娩并发症的产妇,剖宫 2.2 介入治疗的并发症 少数患者术后近期反映臀部麻木、 产手术前制定周详的防治产后大出血的措施密不可分。现就我 胀痛,股部穿刺点疼痛,膀胱胀痛,轻度尿潴留,持续3~7 d 院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间收治的22例产后大出血患者 后自然消失。 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3讨论 产后出血是分娩期严重并发症,居我国目前孕产妇死亡原因 1.1 一般资料21。产妇一旦发生产后出血,如 22例产后大出血患者中初产妇16例,经产妇6 的首位,占分娩总数的2%~3%[例,年龄24~38岁;剖宫产12例,阴道分娩10例。出血原因:宫 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将会危及产妇生命,即使获救,仍有可能发 缩乏力10例,前置胎盘5例,胎盘粘连3例,妊娠性高血压综合 生严重的继发性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等后遗症。本组资料显示,宫 征2例,子宫下段不全裂伤1例,1例为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裂 缩乏力是产后大出血的最常见原因,其次为胎盘因素,软产道损 开导致晚期产后出血。22例患者均呈贫血貌,血红蛋白最低42 伤等亦为产后出血不可忽略的原因。 L,最高82 L,出血量约1 000~3 000 ml。 1.2方法产后出血病例大部分可通过保守治疗方法获得成功止血,对 全部患者均积极补液、输血补充血容量和纠正休克, 少数难治性产后出血保守治疗无效者,传统方法是采取子宫切除 同时给予吸氧、心电监护、留置导尿等准备。然后采用数字减影 或髂内动脉结扎术。但是,产后出血患者多为20~40岁妇女,手 血管造影赛丁格技术(Seldinger技术)经右侧股动脉穿刺,其中1 术切除意味着子宫的永久丧失,而子宫不仅仅是一个生育器官, 例因特别肥胖,且失血严重,无法触及股动脉搏动,为抢时间而行 还具有重要的内分泌功能,卵巢血供50%~70%来源于子宫动 股动脉区切开后穿刺,置入血管鞘后选用5Fcobra导管插管,行 脉的卵巢支,切除子宫势必影响卵巢的内分泌功能,影响妇女的 髂内动脉和(或)子宫动脉造影。明确出血部位后才选择至子宫 身心健康。而子宫动脉和(或)髂内动脉栓塞术具有简单、安全、 动脉,缓慢注入直径0.1~0.2 cm混合新鲜明胶海绵颗粒的造影 成功率高、止血迅速、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J,尤其对于 剂至血流停止,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造影证实完全栓塞 年轻患者避免了子宫切除,保留了生育功能,是治疗难治性产后 后回抽动脉导管至腹主动脉水平,以成袢技术完成同侧子宫动脉 出血的一种全新、有效的方法。可以说介入疗法治疗产后出血是 插管栓塞,拔管,局部加压包扎。1例因患者病情危重,为抢时间 产后出血治疗上的一个革命,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而选择双侧髂内动脉栓塞。如用明胶海绵颗粒效果不理想,可选 用普通弹簧圈栓塞。一侧栓塞完毕后同法栓塞另一侧。如进一 参考文献  步插管困难时,可将导管插入髂内动脉的脏支,避开壁支,行栓塞 [1]郭启英.产后出血的预防及治疗对策[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治疗。双侧动脉栓塞后1 h,若无出血,血压稳定,取出宫内填塞 纱条,再次观察30 min,确认无出血后拔管,加压包扎。 1.3诊断标准分娩后24 h内,出血量达500 ml者,即可诊断 为产后大出血 。 2006,5(10):1575, [2]乐杰,妇产科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44—249. [3] 郑树卿,李平,孙辉,等.介入放射学在妇产科的临床应用[J].中国 医学影像技术,2002,18(12):1322—1323. (收稿日期:2007—12—09) [3]陈留斌,熊坤林,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的x线诊断[J].世界华人消 化杂志,2004,12(5):277—279. [4] 郑裕隆,赵乾元,我国原发性小肠肿瘤10619例统计分析[J],实用 [5] Kay Blanchard,D.Jason M.Budde,George F,HatchⅢ,et a1.Tumors of the small intestine[J].World J Surg,2000,24:421—429. (收稿日期:2007—12—25) 肿瘤学杂志,1993,8(1):27—2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