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吴乐艳
来源:《儿童大世界·教学研究》 2018年第3期
一、评价背景
1.当前的课程评价与英语学科的特性之间的断层。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有其特殊性。语言的社会交际功能是语言最本质的功能。义务教育阶段《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出:“在英语课程中,应努力倡导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构建知识,提高语言能力的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语言的交际能力是英语教学的基本任务,然而在我们的课程评价体系里却很少有涉及到口语的内容,我们的终结性评价以纸质为主,分为听力部分
(listening part)和读写部分(writing part),但是却没有任何关于口语的检测和评价,与学科特性相悖,显得十分不合理。
2.课堂口语表达能力与实际评价内容项目之间的断层。我们在英语课堂上宣讲的口语的重要性在纸质试卷中得不到体现,学生在长期乏味的笔试测验中养成固定思维,英语卷面成绩的高低判别学科能力的好坏,对学生有一定误导性。一张纸质试卷只能应试测得学生的知识能力,而会忽视对学生非智力因素和语用能力,不利于激励学生的后继学习和课堂口语活动的开展。
二、评价内容
内容范围涉及课程标准二级目标对词汇和句型的要求,以PEP 全册教材中编制的6 个单元所涉及话题的相关词群为核心考查内容。口试评价可以考查学生运用语言进行实际交际的能力,评价的重点应落在语音的标准、语调的自然、语速的流利及语言的运用上。
三、评价目的
1.以口语测评为依据评选出学期“英语免考生”和“英语口语达人”。
2.全面衡量学生的语言水平,促进口语听、说训练,更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发学生学习潜能,提高其语用能力。
3.落实新课标要求,促进考试改革,推进素质教育。
四、评价程序
学习性评价分为注重过程的形成性评价和注重结果的终结性评价,鉴于英语学科的认知体系(包括知识、情感、技能、策略、文化)信息量很大,而且有作业情况、课堂表现、单元检测等很多的过程性参与,因此形成性评价盘根错节,这里不予赘述。口语的终结性评价是鉴于学生过程积累上的整体输出,更具有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五、操作细则
1.操作时间:在学期终结性检测前,即总复习阶段开展口语测评活动,操作时间一般为两节课。
2.考评人员:测评员除了教师外,还有上一届口语冠军、课代表和大众评委。打分员只有教师、课代表和上届冠军。考评人员依据《英语口语测试量化表》标准在尚学币一栏里打分。3.参与方式:学生排队依次进行,如果需要帮助辅导可以原地等待完成的学员来帮忙。
4.奖励机制:口语测评不计分数,统一奖励尚学币,通过口语测评积累尚学币可以兑换作业减免券,适当减免假期作业,也可以兑换相应的小礼品.
六、评价说明
教师在口语测试中应尽可能运用眼神、手势等体态语言帮助学生理解测试要求及内容,以保证测试顺利进行(如有困难。可以适当运用母语);在测试中教师还应争取做到各项目之间不要有明显断痕,保证测试的自然流畅。口语测试考查学生的语音、语调和初步的口语表达能力,是语言能力测试的重要手段。口语测试的设计应根据小学生自身的特点,注重试题的难易程度和题型的多样性,为学生创设一个能体现交际需要的测试环境,以减轻学生的紧张心理。另外,需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学困生二次评价的机会,鼓励小组合作帮助其完成,在测评过程中,完成优秀的学员可以提供辅导帮助学困生顺利完成任务。
七、效果评析
1.扭转“应试而教”的教育局面,告别哑巴英语的教学模式。当前我们的教育要面向国际,传统的封闭型教学模式以知识为本,只注重讲解传授,忽视了口语能力的培养。口语评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口语意识,让教育的评价功能更加完善更加全面。
2、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养成口语交流的学科习惯。新课标提出英语学习的最终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口语评价的设立可以更加全面衡量学生的语言水平,促进口语听、说训练,更有效地激发学习兴趣,开发学生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语言技能。为了更好地完成口语评价,学生们的课堂发言积极性不断提高,语言交流和沟通的氛围得到加强,英语学科的语言特性得到体现。
总之,学生的发展是根本,这是新的评价体系立足之本,也是所有工作的落脚点。通过注重对学生的口语能力的评价,能真正落实新课标提出的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更可以激励学生更好地学习英语,使学生清楚地看到自己的成绩与不足,鼓励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提高,取长补短。也希望未来有更完善的英语学业质量评价制度,囊括口语等各个方面,使学生感觉到智慧的力量,体验到成功的快乐,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