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正静
来源:《中国房地产业·上旬》2021年第03期
【摘要】在生态文明新时代的大背景下,规划工作者要顺应空间规划从增量时代物质规划向存量时代品质规划转型的大趋势,塑造以人为本的高品质国土空间规划,以高品质规划引领高质量发展,尤其是村庄规划最为凸显。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村庄规划
从2013年12月,国家领导人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提出探索实现城市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主体功能区建设、国土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等规划相互衔接的“多规合一”。
到2018年4月,自然资源部正式成立,全国范围内4年多的“多规合一”试点任务基本完成,标志着构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加强用途管制,全面开展国土空间规划条件已经成熟。 在2020年这个跃升发展节点,如何把握十四五新时期乡村工作方向,编制具有前瞻性、指导性和落地性的村庄规划,切实服务乡村建设需要,值得探讨。 1、要清晰地认识村庄规划在国土空间规划中地位和作用
2019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全国两会河南代表团审议指出,“要补齐农村基础设施这个短板。按照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通盘考虑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居民点布局、人居环境整治、生态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编制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随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中发[2019]18号),将村庄规划定位为农村地区的详细规划,自然资源部《关于加强村庄规划促进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要求各省(区、市)做好新时代村庄规划编制和实施管理工作。
村庄规划是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核发乡村建设项目规划许可的依据。村庄规划的合法依规编制,是构建国土空间规划开发保护制度的前提,对村域内自然资源载体进行可持续利用管制的依据,在国土空间规划确定空间用途及开发利用限制条件的基础上,通过利用许可、用途变更审批和开发利用监管等环节,对山水林田湖等所有国土空间要素统一进行分区分类用途管制,有效管制村域内国土空间保护与利用。
村庄规划是保护特色资源,传承历史文脉的需要。实用性村庄规划能更好的深入挖掘村庄历史文化、民族特色、古茶树等特色资源, 规划的合理引导、科学管控,能有效指导村庄健康发展,共同构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美丽村庄。在村庄规划编制实践中,因村施策,依据村庄特色,确定规划类型。
2、国土空间规划中的乡村空间配置与空间整治
2.1国土空间规划过程中的空间配置是一个重要的核心内容,涉及到村庄规划,有如下三个方向:
(1)修复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
构建完整性网络化的生态安全格局、建立保护有力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增加优质生态产品供给、系统性主动实施全域生态修复。 (2)打造全面振兴的乡村空间
构建科学适度有序的农村居民点布局体系、营造干净整洁便捷的农村人居环境、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保障农民用益物权。 (3)彰显风貌特色、传承历史文脉
以最严格的方式保护历史文化街区,积极保护历史城镇与历史村落,扩展历史文化保护对象,加强历史资源活化利用。 2.2空间整治
在空间整治方面,应明确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目标、任务和重点区域,安排国土综合整治和生态保护修复重点工程的规模、布局和时序,明确各类自然保护地范围边界,提出生态保护修复要求,提高生态空间完整性和网络化。 3、在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村庄规划如何编制
为破解乡村发展面临的问题,村庄规划应从单一的人居环境改善扩充到村庄全域空间重构和环境治理、从最初的只关注农业发展问题转向三产融合发展路径的探索,同时逐渐强调人在村庄规划编制中的重要地位。
村庄规划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旨在从以下多角度统筹考虑“三农问题”,提出综合解决方案和支撑政策,在空间进行具体融合,形成一张蓝图,指导乡村现代化建设有序推进。
3.1用地布局
落实上位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确定的耕地保有量、永久基本农田面积、林地保有量、建设用地总规模等强制性指标要求,根据人口增长与流动规律、村庄分类及村庄产业发展等合理安排全域各类用地的规模和比例,细化与功能结构相匹配的用途结构优化方向。 3.2产业发展规划:一二三产联动打造现代农业体系
根据村庄资源要素,以农业改革为主线,引导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与新型城镇建有机结合、延伸农业产业链、大力发展农业新型业态、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和拓展农业多种功能等六大方面转变,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带动一二三产融合联动发展。 3.3生态保护修复
落实上位规划划定的生态保护红线,结合村民意愿,确定生态用地布局和规模。制定生态用地管理规则,对生态退化、失调、供给能力下降的区域,采取工程和非工程等综合措施修复村庄山水林田湖草。
3.4设施配套规划:着力补齐城乡一体化配套设施短板
兼顾人口进一步城镇化现状,制定整体发展、整治及管控方案,完善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计,改善村民住宅条件,营造和谐的人文环境。区域统筹,共建共享,分区分类,有效指引,点轴发展,构建多级生活圈体系。
循序渐进,量力而行,引导当地以技术引进为主,资金扶助为辅,落地预算同当地经济水平相适应,格调与当地风土人情相协调的改造项目,确保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3.5文化风貌规划:强化历史文化保护及乡村特色风貌塑造
结合现状调查报告和实施评估结论,完成历史文化遗存价值评估,制定历史文化保护策略。对现存物资文化遗产,划定保护界线,采取修缮、整治等多项措施保护,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可通过建立数据档案、设置纪念馆等;对未被列入遗产保护名录的,提出补充申报建议;同时加强村庄风貌管控与引导。 3.6人居环境整治
以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为重点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根据村庄实际情况,以“拆除、治理、整治”为实施手段,对生活垃圾乱放、生活污水乱排、建筑构建物和电线乱搭等“脏、乱、差”现象进行全面清除与整治。同时,解决农村如厕难问题,分级分类实施厕所革命、生活污
水治理、黑臭水体整治和全面开展生活垃圾治理,建立政府主导、村民参与、社会支持三方“共建共享”模式。
3.7村民住房规划:以新型信息模拟分析手段助推农房建设管控
根据现在村庄宅基地短缺等问题,采用人口预测法和宅基地“偏离度”分析法,落实“一户一宅”制度,运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手段,完成村庄住宅合理布局;针对农村住房风格各异问题,采用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进行现状实景模拟,确定新建住宅风格;最后形成宅基地布局图和住宅高度、面积、样式等,支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的发放。
最后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研究方法,逐村分析人口变化、区位条件、发展趋势,明确分类,实现村域层面“多规合一”,防止“千村一面”。尊重地方特色,要根据地方实际情况进行村庄分类规划,并严格按照村莊分类制定相应的规划特色,指导村庄规划工作。 参考文献:
[1]余建忠.城乡规划微课堂《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乡村规划设计》
[2]《河南省村庄规划导则(试行)》(豫自然资发[2019]48号 河南省自然资源厅2019年7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