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会宁县基础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甘肃省会宁县基础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重庆邮电大学大学生三下乡脊梁分队宣传组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 ――会宁的自然环境
会宁是一个农业大县,人口大县,地域大县,教育大县,财政穷县.位于甘肃省中部,白银市南端,属陇西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平均海拔2025米,气候属温带季风性气候,年平均降水量340毫米,然而蒸发量却高达1800毫米,总地域面积6439平方公里,自然条件严酷,十年九旱是会宁的基本气候特征,资源匮乏,经济发展落后,是全国扶贫开发重点县之一;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会师圣地和丝绸古道名城;是国家特产之乡委员会命名的\"中国小杂粮之乡\"和\"中国肉羊之乡\";是西北教育名县.有优良的教育传统和办学特色.全县管辖24个乡,4个镇,290个村(居)民委员会,2066个村(居)
2016
1 / 31
精品文档
民小组.5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万人,境内有汉,回,蒙古,满,藏,东乡等六个民族.财政连年赤字.干旱少雨是这里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的最大制约因素,素有\"陇中苦脊甲天下\"之称.
(搜网欢迎您投稿)
会宁县地形分布表: 地形 低山丘陵 黄土残塬 河谷川台 所占比例 80% 14% 6%
发扬红军精神 秉承教育传统
――会宁教育发展概况
一.领导重视,科学决策,保证教育事业优先发展
2016 2 / 31
精品文档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历届县委,县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发展教育事业的重大决策,充分调动了各个方面的办学的积极性,激发了广大师生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辛勤,刻苦学习的热情,使会宁教育走上了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实现了教育二十年大见成效的奋斗目标.
一是作到教育\"三个纳入\三个优先\四个到位\".即把教育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各级领导任期目标管理责任制;在制定和执行政策时,优先考虑教育的发展,在财政困难的情况下,优先考虑对教育的投入,在落实干部职工的优惠政策时,优先考虑到教育和教育者;实际中作到思想到位,领导到位,到位,措施到位.
二是县,乡两级政府实行议教制度,主要领导实行联系学校制度,各级各类教育领导机构健全.县委,县政府每年召开一次教育会议,县委常委会和政府常委会定期听取教育汇报,讨论几次教育,及时做出有关决定和意见,制定教育发展规划,教育改革的重大措施.县人大,县政府每年都要安排教育视察和主题审议.各乡镇把发展教育事业纳入党委书记,乡镇长任期目标,每年年初,县政府与各乡镇政府签订义务教
2016
3 / 31
精品文档
育普及,教育经费筹措,校舍维修,代课教师待遇落实,成人教育计划等目标管理责任书,落实任务,责任到人,年终有由政府牵头,四大家分管领导带队,教育,财政有关部门参与统一检查验收,严格兑现奖罚,从而形成了各级领导干部下乡检查,都能坚持进学校门,问学校事,帮助学校排忧解难的良好风气.
二.建立和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实行普及义务教育承包制,积极推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进程.
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过程中,全县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实行县,乡两级管理,县,乡,村三级办学体制.2001年全国基础教育会议召开之后,全面落实\"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举办义务教育的职责,想方设法增加教育投入,千方百计改善办学条件,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自实施\"两基\"以来,积极推行乡,村包学龄儿童入学率,学校配合乡,村,校共包普及率,学校包毕业率的\"四包\"制度和\"两基\"目标责任管理制度,并层层签订责任素,使普及九年教育具体指标到乡,到村,到校,责任到人,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提供了可靠的保障机制.具体中,坚持\"动态管理,提前介入\"的原则,抓住入学率,辍学率,完成率等关键指标,全面落实了四项保障制度.首先,
2016
4 / 31
精品文档
落实入学通知书制度.每学期开学前两周,各乡镇政府向适龄儿童家长发送 《入学通知书》,对个别不能及时送子女上学的家长,采取上门动员,说服教育等措施,逐步提高了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其次,落实初中就近划片招生制度.每学年开学前,根据各乡镇初中办学规模,要求各乡镇初中实行统一划片就近招生,划片情况具体落实到村,落实到组,落实到社区,确保乡镇95%以上的适龄儿童和县城100%的适龄儿童按时升入初中.在此基础上,结合学校布局调整和危房改造,有计划有步骤地扩大初中办学规模,尽可能做到让更多的小学毕业生按时升入初中.近三年,全县先后调整撤并学校111所,初中扩班100多个,扩招学生7000余人.第三,落实贫困学生救助制度.采取\"依法治流,责任堵流,救助截流,教管防流\"等措施,控制在校学生辍学流失.2001年至2015年,全县共争取国家\"两免一补\"经费万元,受益学生万人次,其中免杂费资金万元,受益学生万人次;免费教科书资金万元,受益学生万人次;补寄宿生生活费资金万元,受益学生6000人次.2015年,省上下达全县免学杂费资金2468万元,其中农村小学年生均150元,农村初中年生均200元;县镇中,小学生均180元和230元.享受免费教材贫困家庭学生万人;下达安排公用经费382万元,其中小学年生均24元 ;初中年生均32元.补助寄宿生生活费412万元受益学生人,以上三项(不含免费教科书)共计3262万元.为了使\"两免一补\"真正做到公
2016
5 / 31
精品文档
正,公平,公开,县上成立了领导小组,设立了办公室,制定下发了《会宁县\"两免一补\"实施暂行办法》,就贫困学生的界定,资助资金的发放标准和发放程序等方面提出了严格要求.目前,此项进展顺利,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反映良好.第四,落实\"一费制\"收费制度.加大了教育收费专项治理,加强了学校常规管理,减轻了学生的经济课业负担,保证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
三.加强教育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
首先,抓好领导班子配备.重点是校长的选拔和培训,逐步把一批职业道德较高,富有教学经验和管理能力的中青年优秀教师选拔到学校领导岗位,分期分批对六年制以上学校主要领导进行了集中培训,选送初,高中校长到省,市学习,挂职锻炼,校长队伍素质得到普遍提高.目前在任校长从年龄上来讲,高中校长平均48岁,初中校长平均42岁,小学校长平均35岁 ;从学历上来讲,高中校长具有本科学历的占80%,初中校长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占92%,小学校长具有中师以上学历的占98%.
现任校长学历统计表:
2016
6 / 31
精品文档
学历 高中 初中 小学本科学历 80% 36% 9%
大专学历 100% 92% 28% 中师学历 0% 100%98%
其次,抓好教师队伍建设.一是县政府制定出台了《会宁县教师队伍管理暂行办法》,从学校管理,校长队伍建设,师德培养与建设,毕业分配,教师调动,教师培养与培训以及专业技术职务评聘与考核等方面,进一步规范了教师队伍管理.二是制定了《会宁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五年规划》,对学历不达标的教师优先提供进修,函授等机会.先后组织实施了\"教师继续教育工程\教师骨干培训等活动,累计培训中小学教师7000多人次.目前,全县小学,初中,高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和57%.三是不断充实教师队伍数量.针对全县学龄人口高峰期到来,教师数量严重不足等问题,县政府克服财政投入不足等困难,加大教师补充力度,近三年来共补充中小学教师2079名.四是打破用人常规,出台引进高素质教师的优惠政策,吸引紧缺学科的本科学历教师来会宁任教.
第三,关心教职工生活,提高教师的社会和生活地位.在会宁教育发展的各个阶段,县委,县政府始终重视从政治上,
2016
7 / 31
精品文档
思想上,上,生活上关怀教师.先后培养了1000多名优秀教师入党;给有30年以上教龄的800多名教师颁发了荣誉证书;先后20次表彰奖励优秀教师和优秀教育者1800多人次;有100多名教师被选为全国,省,市,县人民代表,政协委员;先后集资修建了总建筑面积10万多平方米的7个教师住宅小区,解决了1000多名教师的住房问题;在县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首先保证教师工资,全额兑现教师各种津贴,补贴,优先解决教师尤其是乡村教师看病难,报销难的问题.从2001年10月开始,会宁作为全省6个教师工资统一发放试点之一,率先实行统一发放,杜绝拖欠.通过上述一系列积极措施,逐步形成了一支合理稳定,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涌现出了以全国十大杰出职工,全国师德标兵,全国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冉树苍和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王锡武为代表的一大批热爱教育事业,教育有方,效果良好的优秀中小学教师.
四.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努力改善基础教育办学条件
一是保证经费投入.坚持\"政府为主,社会为辅,财政支持,项目带动\"的思路,通过国家投入,省市教育部门支持,县乡财政筹措,实施教育项目,干部职工捐资,向金融部门贷款,由
2016
8 / 31
精品文档
承建单位垫付,社会力量援助等多种渠道筹措义务教育经费.2002,2003年两年间全县共投入义务教育经费万元;2015年,全县投入教育经费5000多万元,2015年全县投入教育经费6000多万元,四年间共投入学校建设费用近2亿元,这在会宁历史上是空前的.二是狠抓项目建设.2001年,组织实施投入2349万元的第二期\"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项目,累计完成建筑面积44904平方米;2002年开始,组织实施\"财政转移支付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项目,每年下达资金617万元,五年共计3085万元;近四年,共完成城市教育费附加,扶贫,外援等项目投资800多万元,对30余所中小学进行了改建,扩建或新建;2015年开始,组织实施总投资2930万元的国家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项目工程,规划对40所中小学,进行扩建.三是大力改善办学条件.自2001年以来,先后新建,改建,扩建校舍20万平方米,全县校舍面积由42万平方米增加到平方米,净增近20万平方米,办学条件得到了明显地改善.目前,在全县600多所中小学校中,新建学校达到300多所,占一半以上;乡镇中心小学以上学校中,楼房项目学校40所,总面积176147平方米,占校舍建筑总面积的35%;村级六年制小学中,砖混,砖木结构校舍占到同类学校校舍面积的60%;乡镇初中砖混,砖木结构校舍占到同类学校校舍面积的95%.全县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条件从排危到配套,从配套到达标,校容校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无论城乡,目前建筑最好,环境
2016
9 / 31
精品文档
最好的都是学校.
办学条件改善情况统计表:
经费投入 校舍修建 年份 金额(万元) 工程项目 面积(平方米) 2002,2003
义教工程 44904 2009 5000
危房改造工程 65234 2009 6000 增建面积
201610 / 31
精品文档
20万
五.改革学校管理机制和教育教学方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是加强对教育教学和教学研究的管理.县教育部门制定了《会宁县教育教学管理的若干规定》和《会宁县普通中小学教学常规》,对学校教育和教学的各个环节做了详细的规定,使全县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教学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秩序.与此同时,还制定出台了《乡教委教学辅导员职责》,《乡教育研究会条例》,《学校学科教研组条例》,《会宁县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管理试行办法》等教研职责制度,加强了教育教学研究,有力地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是开展多层次的教研活动,走出去,请进来,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全县先后邀请百名全国各地特级教师,中小学校长来我校讲课,讲学,派出一大批骨干教师合和教研人员到教研教改先进省区和学校考察学习.各乡和学校定期组织参观,交流等教研活动,先后在全县,推广了二十余种适合会宁教育情况的,具有个人或学校特色的优秀中小学教学法.
三是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认真组织实施\"JIP\"计划,找
2016
11 / 31
精品文档
到了贫困地区发展和改革小学教育的路子,为最终全面提高小学教育质量创制了良好的开端.
四是根据《会宁县素质教育实施方案》,新课程标准实施意见,从完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提高课堂入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实施育人目标.2003年,全县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实验启动实施;2015年秋季,全县义务教育阶段所有起始年级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实验.
六.按照质量,规模,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合理调整学校布局和教育结构
一是改革开放初期,针对全县学校布局分散,布点多,整个教育结构头重脚轻,基础薄弱的状态,县上按照适当压缩高中,积极协调初中,大力充实小学的原则,利用五年时间调整了中小学布局和教育结构.先后撤并学校100多所,使乡中心小学,初级中学,高级中学成龙配套,形成了\"小学成面,初中成片,高中成点\"和\"一乡一所初级中学 ,一村一所六年制完全小学\"的布局.
二是改革和调整了中等教育机构,打破了传统单一的教育模式.上世纪80年代初期,先后将6所普通中学改办为农职中
2016
12 / 31
精品文档
学,并在部分初中附设\"三加一\"班,开设劳动技术课程.与此同时,大力发展成人教育,把扫盲教育和农村适用技术培训有益结合起来,逐步形成了\"三教统筹,协调发展\"的格局.截止目前,全县有一所农职业中学达到省A级农职业技术学校,设置专业13个;全县28个乡镇各建成了农科教中心,为全县经济建设培养了一大批实用技术人才.
三是早在1985年,会宁一中,会宁二中就剥离了初中部,集中精力办高中;1998年新建开办会宁四中;2003年又新建了会宁五中.两校规模都在30多个教学班,使高中教育的发展呈现出一种良好的态势.
七.健全和落实教育信息化运行机制,促进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
近年来,牢牢抓住国家大力实施信息技术教育和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的难得机遇,坚持\"立足现实,统筹规划,超前配置,注重实效\"的原则,按照\"理念为先,师资为首,资金为重,管理从严,应用为本\"的思路,把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作为错金全县教育跨越式发展,缩小与发达地区区差距的有效手段,采取\"投,借,贷,捐,赊\"等方式,多放筹措教育信息化建设经费2000多万元,从2001年开始,先后组织实施了\"明天女教
2016
13 / 31
精品文档
师培训计划\"远程 教育项目,农村初中\"校校通\"工程项目,中欧甘肃基础教育项目,二期\"义教\"工程信息技术教育项目,国家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试点示范项目和国家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试点项目等教育信息化建设项目.现代远程教育覆盖面接近全县农村中小学的100%.现代远程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设备的投入使用,为全县农村各级各类学校开展本校培训,本校教研,农村学院干部教育,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巩固\"两基\"成果,实现幼稚教育资源共享和会宁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窑浊水育英才,三苦精神遍神州
――会宁教育的\"三苦两乐\"
家长:砸锅卖铁 供娃上学
会宁县地处山区.不仅县城离各乡镇很远,就连村子离乡镇也多达十几公里,几十公里.翻山越岭,学生上学路途遥远而艰难.所以很多村里孩子上初中,甚至上小学高年级都要在学校寄宿.这样,家庭的教育支出就要高很多.因为连年天旱,地里的庄稼经常欠收.但即使这样,家长很少有让孩子辍学的.一位小学校长这样对记者说,在他们那里,只有五种人
2016
14 / 31
精品文档
(聋,哑,傻,瘫,精神病人)不上学,剩下的都上学,所以\"普九\"达标问题根本不需要国家操心.
供孩子上学,家长们苦中作乐
有的考上大学了,家里供不起,亲戚,朋友,邻居,别的忙可以不帮,但这个忙都愿意帮.纷纷借钱送孩子上学.所以,\"家长苦供\"之外,往往又加上了一句:\"亲友苦帮\".这也是很真实的写照.
父母苦供学生,宁可砸锅卖铁,令人感慨不已.就是从这些家庭里,走出了一批又一批的大学生.
农民家庭年收入统计表:
人均年收入(元) 300以下 300-800 800-1500 1500以上 所占比例 %
2016
15 / 31
精品文档
% % 7%
学生:坚韧不拔 玩命苦学
我们了解到孩子们一天的生活大致是这样的:早上5点半,学生们就起床上早自习了;6点半左右上早操,然后吃早饭.早饭多是孩子们吃自己从家里带来的干粮,就着开水吃,有些学校连开水都没有.学生每次回家都要带够吃一个月的干粮,或者是父母专程定期给送来.晚饭和早饭差不多.一位老师告诉记者,有30%至40%的孩子甚至不吃晚饭.这样算下来,一个学生一个星期花6元吃饭,男生一个月20多元就可以解决吃饭问题了(最多的也超不过40元),女生花得则更少.看着学生们这样,老师们都很心疼,却都很无奈.教育局高局长说过这样一段话:\"会宁学生的学习精神成就了会宁教育.学生那种坚韧不拔的吃苦精神从小养成,长大后是很了不起的精神财富.\"
全县高考升学率统计表:
录取情况
2016
16 / 31
精品文档
本科上线 专科上线 高职 所占比例 42% % %
教师:起早贪黑 血汗教学
县教育局的相关负责人告诉我们,会宁不但学校建设基础差,教学设施差,而且师资水平也不高.以高中为例,教师骨干中多是大专学历的教师,本科学历达标率仅有49%,而很多达标的也主要通过进修,自考,函授等取得学历的.初中,小学教师的学历水平那就更低了.虽然会宁考出去那么多大学生,可真正能回来的凤毛麟角.虽然如此,这里的每一位教师还是靠着夜以继日的敬业,为会宁的\"高考神话\"做了\"铺路石\".
尊师重教,在这里才是真正地蔚然成风.
其实,从我们在教育局获得的资料来看,这里教书的老师们
2016
17 / 31
精品文档
生活条件也并不好.
教师工资待遇统计表: 高中 初中 小学 工资 300以下 300 -1000 1000以上 200以下 200 -800 800 以上 200以下 200-800 800以上 所占 比例
201618 / 31
精品文档
6% 72% 22% 13% 78% 9% 31% 64% 5%
揭开旱塬秀峰神秘的面纱……
――会宁教育的特点
会宁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许多把教育发展规律和会宁实际有机结合起来的特点.主要有:求实性,超前性,开放性,社会性和竞争性.
会宁教育的求实性:按照会宁的自然条件,社会条件和历史的,现实的因素决定会宁教育的大政方针,是会宁教育的一大特点.主要表现在:第一,在学校布局和教育结构调整方面,哪些该充实,哪些该调整,哪些该发展,充实,调整,发展采取
2016
19 / 31
精品文档
什么样的步骤,都从会宁的实际出发,这样既调整了教育结构,又不因大调整而影响教育质量.第二,在教育观念上的转变,坚持既教书又育人.既要让学生掌握扎实系统的基础知识,又要开发学生智力,培养能力,并使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知识与能力同步发展.第三,在教学方法上的改革,强调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吸收当代教育理论的新成果.第四,对外地,外校的先进经验,结合本地,本校的实际加以消化,在消化过程中形成有自己特色的东西,不生吞活剥,照抄照搬.
教育发展中的超前性:会宁教育有几项带动全局的大事走在前面,取得了主动,使会宁教育走上良性循环的路子,也是会宁教育质量不断提高的重要因素.第一,在普通教育内部结构的调整上,当相当多的地区和学校热衷搞\"尖子班\重点班\"的时候,会宁县就开始压缩高中,充实初中,加强小学,为面向全体学生开展教育,大面积提高小学和初中教育质量奠定了基础.小学和初中教育质量的提高,既有利于保证义务教育质量,又为社会和高一级学校输送了合格人才.会宁的高考升学率连年在甘肃省名列前茅,不是\"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结果,而是基础教育扎实,小学初中教育质量不断提高的结果.第二,在中等教育结构的改革上,早在1982年,会宁就把一所高中改为农职业中学,属全省开办农职业中学较早的县区之一.当1986年全省各地普遍重视职业技术教育时,会
2016
20 / 31
精品文档
宁已培养出两届三年制农学专业毕业生,尽管由于会宁干旱多灾,地下矿藏极为贫乏,基本上没有什么工业,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才作用的发挥,但是,职业技术喊叫于培养的实用人才已在促进当地经济建设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第三,近几年,在改善办学条件中,用\"明天的钱办今天的事\使全县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条件从排危到配套,从配套到达标,校容校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教育发展中的开放性:会宁地处偏僻,交通不便,但教改信息却不闭塞.即使广大农村学校也能及时地了解到外地教改的新情况,新动态,新经验,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会宁教育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开放性.主要表现在:第一,经常派出中小学领导和骨干教师到外地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学习先进,寻找差距,提出新的目标;第二,邀请外地教育专家,特级教师和教学骨干来会宁传经送宝,组织广大师生观摩,不断克服故步自封,墨守成规的思想;第三,全县部分中小学同外地的一些中小学建立校际关系,本县中小学之间也建立了校际关系,互通信息,滩头校改新理论,新问题,寻找新措施,新办法;第四,及时搜集教改信息,推广县内外先进教育经验,帮助教师开更新理念,促进脚给;第五,经常组织县内各学校的教师开展观摩教学,组织校内教师相互听课,形成了赶,学,比,帮,超的良好风气;第六,充分利用网络手段和远程教育手段获取新信息,运用新信息,开阔视野,增长
2016
21 / 31
精品文档
见识,不断提升教育水平.
教育发展中的社会性:从城镇到乡村,不论干部,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人人都把孩子上学读书当作社会中最重要的大事来对待.各级领导,各级各类学校,广大师生,学生家长拧成一股绳,齐心协力办教育,是会宁教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社会资源,深厚的文化背景和良好的教育土壤,使会宁各级党政领导,社会各界,广大人民群众历来十分重视教育,关心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这就是会宁教育模式,会宁教育现象,会宁教育精神所在,是会宁教育的根本优势所在,也是会宁教育的显著特点.
教育发展中的竞争性:把竞争机制引进到教育,为各级各类学校创造了不同层次的平等竞争的局面,启动教育内部和外部的活力,是会宁教育又一十分显著的特点.这种竞争具体表现为校际竞争,校内竞争和社会竞争.第一,就校际之间的竞争来说,五所重点高中是一个竞争层次,并为全县其它高中起到了示范带头的作用;各乡镇初级中学是一个竞争层次,并为本乡的其它初中起到示范带头作用;县城四所小学是一个竞争层次,并为全县各乡中心小学起到示范带头作用.第二,就校内竞争说,通过严格执行各种规章制度和教育教学量化管理条例,使级与级之间,班与班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
2016
22 / 31
精品文档
学生与学生之间展开了各种形式的竞争.第三,校际竞争和校内竞争的普遍开展,形成了户与户之间,村与村,乡与乡之间的竞争局面.
教育竞争局面的形成,使会宁的广大城乡涌现出一种令人寻味的\"攀比风\".平时,学生谈论最多的,不是谁的父母官大钱多,而是哪个学校的校风好,学风好,教风好,哪个学生的学习好;教师谈论最多的不是哪个学校创收多少,而是哪个教师的教学成绩好,哪个教师有忘我的精神;社会上人们的谈话,并非谁家的物质条件如何,最大的羡慕莫过谁家的孩子品学兼优,谁家出了几个大学生,有几个博士,硕士.对别人的羡慕就是自己的向往和追求,追求自然又进一步促成了竞争.这种竞争是注入的催化剂.
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
――教育在艰难中爬行和探索
一.超前安排教育经费,举债办教育,基础教育欠帐巨大
2015年11月,国家审计署驻兰州特派办审计结果表明,会宁县基础教育累计欠款6600万元,相当于全县五年的县级财政
2016
23 / 31
精品文档
收入.从全县的现有财力来看,短期内无法偿还巨额的欠款.
二.危房面积大,排危任务十分艰巨
近年来,在国家和省,市的大力支持下,会宁县先后 实施了\"义教工程\"危改工程,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远程教育工程等一系列教育工程项目,全县办学条件有了大幅度的改善,但由于教育基础薄弱,原有校舍标准底,自然成危的面积较大,目前全县中小学仍存在近7万平方米的危房,占校舍建筑面积的11%,急需改造.
三.学校布局分散,调整亟待加强
由于会宁地域宽广,山大沟深,交通不便,目前尚有200个教学点无法撤并.一方面需加快布局结构调整力度,使有限的危改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另一方面,需着手农村激素制小学建设,逐步实现规模办学.
四.高中教育规模偏小,职工教育发展缓慢,无法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日益增长的需求
2016
24 / 31
精品文档
一是高中教育规模严重偏小,2015年全县初中毕业生将达到2万人,普通高中仅能容纳6000多人,仅占初中毕业 生的三分之一,还有三分之二的初中毕业生无法按时升入高中学校就读.二是职业教育发展缓慢.从总体上看,职业教育仍然是全县教育中薄弱环节,办学规模,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还不能适应会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大力发展职业,既是当务之急,又是长远之计.
五.教师队伍建设任务艰巨
一是数量不足,按现行编制标准核算,全县尚缺教师1000多名,二是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偏低,专业结构不尽合理,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三十部分教师待遇偏低,目前,全县尚有759名县请代课教师每人每月仅享有200元的生活费;1600多名大中专毕业生每月享受260至360元的生活费.
六.各级各学校实验教学设备及音,体,美器材短缺
全县高中实验仪器成旧且数量不足,尤其是现代化的实验学校设备奇缺,无法开展正常的实验教学;初中,小学的实验教学设备和音,体,美器材严重短缺,一部分村级
2016
25 / 31
精品文档
学校近乎空白,不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会宁教育任重而道远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统筹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校际之间,和各类教育之间的均衡发展.坚持\"巩固\"两基\"成果,深化改革,提高质量,持续发展\"的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办学效益.为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任务提供人力与智力支持.
二,战略要求
1,巩固\"两基\"成果,大力发展高中教育阶段教育
今后五年,是我县教育发展的重要时期,在巩固\"两基\"成果的基础上,切实完善\"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
2016
26 / 31
精品文档
根据农村义务教肓阶段入学人数逐年减少的趋势,科学规划和实施学校布局调整,撤并13所九年学校和100个左右的农村教学点,新改扩建30所左右农村寄宿制学校,扩大办学规模,提高教育投资效益的办学效益.排除农村中小学现有D级危房,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到2010年,全县\"两基\"水平显著提高,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以上,初中入学率达到98%以上,义务教育阶段所有适龄儿童免费接受义务教育.
到2010年,会师镇,柴门乡,甘沟乡,河畔镇,郭城镇,头寨镇,白塬乡,中川乡等8个水川区乡镇和312国道,靖天公路沿线的侯川乡,新添乡,翟所乡,太平乡,老君乡等5个乡实现高水平,高质量的\"两基\"目标,其余15个乡保证义务教育的成果与质量的巩固和提高,实现全面普及义务教育和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目标,确保达到主要目标确定的各项指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60%以上,普通高中在校生达到3万人,职业学校在校生达到5000人以上.
2,发展职业教育,为经济社会发的发展提供支持
面向就业市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集中力量建设1所达到国家级标准的职业学校;加强县职教中心的建设,大力开展各类职业技术培训;积极发展多样化的继续教育和成人教育,
2016
27 / 31
精品文档
为构建全民学习和终身学习班的学习型社会奠定基础. 3,支持民办教育,促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按照\"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原则,大力倡导社会各界人士和社会团体举办各级各类学校.争取在未来五年,建成1所民办普通高中和1所民办幼儿园.
三,目标与任务
1,夯实义务教育.
巩固\"两基\"成果,提高质量,在保持两基现有成果的基础上,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全面提高办学水平.到2010年,形成完善的义务教育体系和制度,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普及义务的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9年. 2,发展学前教育.
重视儿童早期教育,重点发展学前三年教育,逐步提高入园率,使绝大部分城乡儿童都能接受多种形式的学前教育.到2010年,县镇4―6周岁儿童入园率达到90%以上,农村4―6周岁儿童入园率达到60%以上.
2016
28 / 31
精品文档
3,扩大中高阶段教育.
\"十一五\"期间,建成2所市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和1所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力争1所普通高中达到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的办学标准,1所职业中学达到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办学标准.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职业教育与培训,特别是初中后职业教育(包括短期培训)得到较大发展,使绝大多数未升学的初中毕业生都有机会接受到不同程度的职业教育与培训.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类教育资源向农民传授实用技术,基本满足农民学习实用技术的需求,使全县新增劳动力和转移劳动力的素质有明显提高.
4,大力推进教育信息,积极发展现代远程教育.
2010年,全县初中具备满足教学需求的计算机教室,小学具备卫星教学收视点,小学教学点都具备教学光盘播放设备和成套教学光盘,有条件的学校建成校园网或局域网.所有中小学均开设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多种形式和层次的远程教育广泛开展,优质教师资源能传送到农村特别是边远农村的中小学和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为农村和农民服务的能力明显增强.
2016
29 / 31
精品文档
5.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取得明显进展.
各类继续教育成人教育得到不断发展,终身教育部门的制化和法制化建设取得明显成就效.以学习者个人为主题,用人单位充分支持,政府对弱势群体予以必要自主的终身学习保障机制逐步确立.在农村逐步建立和完善面向广大农民的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网络.在县镇积极开展社区教育,提高社区居民的教育参与率,促进学习型社区建设,人民群众接受终身教育的机会明显增加.
6.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到2010年,各级各类学校生均校舍建筑面积达到国家规定标准,现有D级危房全部排除,危房率得到有效控制,学生宿舍,食堂,厕所等符合国家建设标准,教学,实验仪器设备,图书,文体设备达到国家相关标准要求.职业学校实训条件得到较大改善.
(搜网欢迎您投稿)
[参考文献] .
2016
30 / 31
精品文档
[1] 王根顺,李静.发展西部高等教育的战略思考[J ].教育研究,
[2] 吴德刚.西部教育.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1).
[3] 李少元.农村教育论.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
[4] 储朝晖.全球化视野中的中国乡村教育边缘化问题研究
[5] 刘尧,西部教育发展现状与发展模式探析
[6] 颜世刚,张婷姝,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7] 黄娟,加快西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进程的办法
2016
31 / 3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