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日古典园林在运用山水上的差异与比较

2023-03-07 来源:好走旅游网


中日古典园林在运用山水上的差异与比较

王焱

江汉大学现代艺术学院

摘要:

中国园林与日本园林是东方园林的两个典型代表,日本古典园林源自中国古典园林,但在构成、意境、审美甚至心理方面都存在差异。本文主要分析中日古典园林在山水上的运用与差异,以及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关键词:

中国古典园林;日本古典园林;山水;差异;比较

引言:

山水是园林造景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它们的不同运用体现不同园林风格。中日古典园林都以山水为造景要素,但二者在运用上又有差别。中国处大陆,以山为伴,园林内容大多以山为主;日本是海岛,依水而居,园林内容大多以水为主。中日在山水上的不同运用造就了风格各异的中国古典园林与日本古典园林。

一 自然地理环境差异

1 自然地理环境差异决定园林山水性质差异

中国与日本地理环境的区别在于中国居大陆而日本处海岛,两者各成陆地文化与海岛文化,中国是山水文化,以仁山为主流;日本文化是海岛文化,以治水为主流。

中国东南面向海洋,西北伸向内陆,山地多,平原少,陆地高差悬殊。山地、高原、丘陵等约占总面积的66%,全国近70%的县区分布于山区,全球高于8000米的12座山峰中,中国就有七座。中国的山地丘陵以及平原都是造园的场所。

首先,以山和水为骨架的格局是中国地理环境的最直观体现。西周开始的囿原生于自然怀抱,魏晋南北朝的自然山水园延续了山水主题,唐朝的郊区山水园,宋代的城市山水园,明清的诗情画意山水园城市山水园,无一例外的秉承了山水的特征,逐步扩充和加深的只是在人文方面的内容。

其次,在山水平衡上,中国园林表现为山多水少,平地多水面少(指地形改造大的园林)。不同区域又体现不同特征,如江南园林水多,北方园林山多。北方皇家园林在后来更多的运用水体,也是对江南园林的模仿,如在北海公园中水体占到了1/2。

第三,在反映山水的本质意义上,山与水的取象也有地理特点。中国园林水景取象是江河溪瀑的流水和沼泽湖海的静水两方面。如西苑三海、避暑山庄之金山、兰亭之曲水。中国园林园池以外的山景是以中国本土的山峦岗阜为母体,园池以内的山景是以日本的海中三神山传说为母体。

由陆而路,是中国地理的另一个特征。为了实现园林的审美过程,就必须有路的通达;为了增加园林的意境,必须曲尽通幽。因此路设计也是中国地理环境在古典园林上的反应。

岛国日本四面临海,海域面积辽阔,陆地面积狭小;岛内山地多平原少,丘陵占国土4/5。与中国相似的陆地环境,又与中国相邻,因此日本园林也选择以山水为骨干的形式。但由于日本国土四面临海,使得日本园林在后来的发展中,摒弃中国的大陆型、山水型、山路型,朝向海岛型、海洋型、水路型发展。在日本人发现自己的国土不仅是一洋三岛,而是一洋五岛和多岛之后,一池三岛的做法进化为一池多岛多矶。

同是山水骨架,具体环境不同,园林意向不同。中国园山取象于昆仑等陆山,而日本园山取象于富士山和本州、四国、九州、北海道四大岛屿及其周边大大小小的四千多个岛屿。这四大岛几乎占了日本国土面积的全部。日本在引入中国园林后,尽管其他手法有所改变,但是这种基于本国地理的做法却一直延续至今。

就气候而言,中国属于寒温带大陆性气候,园林基地为了得到良好的环境,主要以选择和经营山水为主,

以达藏风聚气。山水布局,一是利用地表水和自然峰,二是凿池积水和堆土为山。前者为自然山水园,如静明园;后者为人工山水园,如网师园。日本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水多、溪多、泉多、岛多,于是,不管是真山水还是枯山水必是有水有岛。

总体上看,中日古典园林都注重山水的运用,但中国古典园林重在置山,日本古典园林重在理水。

2 自然地理环境差异山水规模差异

中国除海域面积外,陆地面积约有948万平方公里。日本总面积包括各小岛在内,共374.744平方公里,水域面积3.091平方公里。中国与日本在领土面积上的差异导致中国古典园林普遍(北方园林,尤其是皇家园林)山水规模大,面积广,日本古典园林普遍规模小,占地少。

二 文化背景影响中日古典园林山水性质差异

山象征稳重与仁义,水象征灵动与智慧。这种象征意义对中日园林文化有重要影响,中国园林属于山文化,日本属于水文化,因此中国古典园林重山,日本古典园林重水。

三 理水方式和发展方向差异

中国古典园林的水有积水和流水两种,积水是湖和海的象征,把现实中的海(如南海运用到了西苑)运用于园林,水面相对较大。流水是江、河、溪的象征,如圆明园的濂溪乐处、兰亭的曲水流觞。理水以聚为主,以分为辅。日本的水有积水、流水和泉水三种。理水也是以聚为主,一分为辅。但是日本泉多,聚水为池,分水为流,涌水为泉。中国因泉少,没有形成定式和法则。

中国理水法是真水理法,讲究来龙与去脉。来时辗转反侧,去时九弯十道,表现的是河湖海三种综合景色,因河有源,因湖有岛,因海有神。湖池型多于海型,至今未变。日本理水史由真水理法向枯水理法发展,重来水轻去水,水体多是以海为模拟对象,表现的是海与溪的景色,因溪有泷口、岸石,因海有波涛、岛屿。因此中日理水的发展过程也不同。另外,在山水组合上,中国发展了高山深涧的做法,山顶咫尺之遥用一石通之,山下万丈深渊流水淙淙。日本园林则无这种做法。

三 堆山的差异

1 称谓不同。中国称堆山叠山积山,日本称筑山。对于堆积好的山,不管其构成如何,在中国都叫假山,而在日本,高大的假山称筑山,低矮土丘称野筋。

2 构筑法不同。中国大山由土堆成,如景山白塔山,其上散点山石 ,或再作堆石或建筑;小山内土外石,如静心斋、拙政园的假山;堆石也是堆山的一种,明清庭石实为石假山。日本大山也用土堆成,偶有点石;小的野筋用土堆成,再在其上埋石、铺草、植苔。石散点而成,半埋半露,取自然之意,这种方法称抛石,用以象征海岛经过风雨海浪冲蚀的景象。掇大山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特长,造野筋是日本古典园林的优势。

3堆山不同。中国古典园林是由园必有山,园可无岛。“园必有山”是中国大陆的象征,大陆相对于海洋来说是山脉,山在上,水在下;以山为阳,以水为阴,所以它是真实写照。“池中有岛”源于神仙传说和徐福东渡,因此它是理想写照。当理想和真实冲突时,中国人选择了真实,这也与儒家的入世治世观点一致。日本园林是园必有岛,园可无山,岛、山、陆的区别在于大小和所指,在某种程度上是相同的;大岛成陆,陆上生山。生于海洋环境的日本人更多地把陆和山作为岛来处理,而生于陆地环境的中国人则更多地把岛和陆当成山来处理。这种认识之别还在于前者的山本和后者的岛本。

4 意象不同,中国掇山以神似本国陆山。日本园林的筑山有以中日两国之山为母体。

5 中国古典园林堆山为真山,而日本古典园林还有枯山。

6 中国古典园林掇山在风与峦组成的脉象中追求峰的俊峭,而日本园林在在风与峦组成的脉象中追求峦的和缓。

7 中国古典园林的石景以假山为主,辅以石盆景、石牌楼等。日本古典园林则发展了以石为主景的景观,如枯山水景观。

结论:

中日古典园林都属山水园林,二者在地理环境,文化等差异的影响下形成了两种不同的景观面貌。中国古典园林属于山型山水园,日本古典园林属于水型山水园,二者在置山理水方面分别有自己的优点和特色。研究和分析二者在山水方面运用的差异对更好了解中日古典园林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刘庭风 《中日古典园林比较》 天津大学出版社

(2) 郑平五洲传播出版社

《中国地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