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 发:唐代壶关人,审相晋卿之子。
擅长写诗,与卢纶、吉中孚、司空暑钱起等九人齐名,合称“大历十大才子”之一。
苗 衷:明代学者(1370-1450),慷慨有大志。
官侍读学士、兵部侍郎,永乐九年(1411年)至正统十年(1445年)擢任礼部尚书、丞相。
著有著《雪窝稿》、《史阁记闻》、《归田录》等。 苗 夔:清代语言学家。
字先麓(1783-1857),直隶肃宁人。 不好制举文,嗜六书形声之学。 治许氏《说文》,精研力索,若有夙悟。
后又得顾亭林《音学五书》,慕之弥笃,曰:“吾守此终身矣!”年二十余,即纂《毛诗韵订》,继又纂《广籀》一书。
授徒穷乡,教帖括不中程,学子稍稍引去,弗顾也。 县令王君闻而敬异,聘主翼经书院。 道光辛卯,举优贡生。
高邮王氏父子睹其著述,折节下交,与畅论音学源流,由是誉望日隆。
初佐汪编修振基衡文山右,继入江苏学使祁文端公幕,所至甄拔名宿,复以暇日编摩撰述,从事于其所谓声韵之学。
祁还京,乃醵金刻所著《说文声订》二卷,《说文声读表》七卷,《毛诗韵订》十卷,《建首字读》一卷。
大旨以为叔重遗书多为后人妄删或附益者,乃订正《说文》声类八百余事。
顾氏《音学》所立古音表十部,宏纲已具,然犹病其太密;而歌、麻既杂西音,不应别立一部。
于是并庚、清及蒸、登于东、冬部,并歌、戈于支、脂部,定以七部,檃括群经之韵。
书出,识者叹其精审。
后数年,襄校山东,未毕役先归。 至是亦齿衰而倦游矣。
居京师,自祁公外,恒与何绍基、张穆、陈庆镛诸人游。 并为曾文正公所推服,时时徒步过从,与辩论前世音学,暨江、戴、段、孔诸家部分之多寡,意指之得失,褒讥亭决,穷日夜不倦。
卒年七十五岁。
余书尚有《说文声读考》《集韵经存韵补正》、《经韵钩沉》各若干卷,未刊。
苗晋卿:字元辅,唐代潞州壶关人。 擢进士第,累迁吏部郎中,知选事。 久之,进侍郎。
天宝二载,较书判,以御史中丞张倚之子奭为第一,议者不平。 帝御花萼楼覆实,奭持纸终日,笔不下,人谓之曳白。 坐贬安康太守,俄充河北采访使。 肃宗召赴行在,拜左相。 广德中,以太保致仕。 永泰初卒,谥懿献。 诗一首。
苗时中:宋代名宦。 字子居,其先自壶关徙宿州。 以荫主宁陵簿。
邑有古河久陻,请开导以溉田,为利甚博,人谓之苗公河。 调潞州司法参军。
郡守欲入一囚于死,执不可。
守怒,责甚峻,时中曰:“宁归田里,法不可夺。 ”守悟而听之。
熙宁中,以司农丞使梓州路,密荐能吏十人,后皆进用,人卒莫之知。
讨蛮时以创立折运法,使得军粮供应无缺,因功升迁两阶,为发
运副使、河东转运使,加直龙图阁、知桂州,进宝文阁待制、户部侍郎。
苗再成:南宋名宦,著名抗元三杰之一。
历官真州安抚使、濠州团练使、真州知州,慷慨有大志。 德佑元年(1275年)守真州,与文天祥在真州定计抗元兵。 元军猛攻,守将苗再成誓曰:“我苗再成,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城陷而落入敌兵之手却英勇不屈而死。
苗坦之:字平野,贬名苗二赖子,清代乾隆至咸丰年间江苏省连云港人,南宋苗再成十九世孙。
在世七十多年,十五岁时陪父苗培元到海州衙门打官司,开始诉讼。
十八岁中秀才,辅许乔林编校《海州文献录》一书。
因其劲悍剽轻、机智超群,官府便黜其廪生资格,而终身未举乡试。
虽平生布衣,但苗二赖子不畏 *** 、斗贪官、惩劣绅、治恶痞、助穷苦、济贫弱、平冤屈、扬正气、深受广大群众称颂,其故事在民间广为传播。
苗自芬:清代乾隆至咸丰年间江苏省连云港人,嘉庆辛末科进士,官国子监学正衔。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