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气管插管患者插管期间心理问题分析及护理干预
李静
摘要总结了ICU气管插管患者插管期间心理问题和影响这些心理因素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护理对策,包括建立有效的沟通方
式、创造有利于身心健康的环境、提供舒适护理、加强心理支持与情感支持、合理使用镇静剂、适当肢体约束、音乐疗法等。认为针对气管插管患者插管期间出现的心理问题,制定并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可减少气管插管并发症的发生,大大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为成功拔管及疾病的康复起到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心理问题;护理干预中图分类号:R472.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6411(2010)06-0156-02
表现,同时压迫声带使患者语言功能暂时丧失,不能说话。失去语言的交流与沟通功能,其生理与心理需要不能及时得到满足,就会产生急躁情绪,影响治疗和护理。2.2焦虑
产生原因主要有:患者由于病情危重、病程长、病情反
复、长期使用呼吸机,一时间又无法脱离呼吸机,常常表现为不能耐受。要求脱机遭到拒绝,由急躁转为焦虑状态;对行气管插管、疾病治疗与恢复的程度不了解,担心使用这项有创技术对身体的损害,产生焦虑绪情;为防止患者自行拔管的约束也可造成患者焦虑和压力;由于无法用语言沟通,气管插管患者通过不断摇头、打手势、眼神等形式努力表达自己的意图,一旦得不到满足,就会由烦躁不安转为焦虑、紧张,更有甚者,有的患者不配合治疗,想拔掉插管,要求不断改变体位,呼吸机辅助呼吸患者将出现人机对抗。2.3恐惧
陌生的环境,ICU特殊的治疗环境,如仪器设备多,监
护仪的应用等,危重及抢救多,特殊治疗及护理多,经抢救无效死亡的同病室患者的刺激,进入ICU病房的患者1~2d内有不同程度的恐惧心理。同时气管插管患者失去语言的交流与沟通功能,其急躁情绪。而气生理与心理需要不能及时得到满足,易产生恐惧、管插管清醒患者由于以前大多没有类似插管经历,插管引起的不舒适会比不插管患者的恐惧感更强烈。2.4抑郁
由于气管插管呼吸机的持续应用,患者不能耐受气管
插管,长时间被动体位及各种管道的牵拉带来的不适,躯体约束,与医务人员的沟通障碍,邻床患者的干扰,护理人员吸痰带来的不适,灯光、噪音、大声说话等因素,都会影响患者的正常睡眠及日常活动,使患者精神萎靡,情绪低落,产生抑郁情绪。
2.5无望感无望感是治疗到最后的心理特点。由于疾病个体差异,治疗效果不尽一致。如果是病情恶化,患者就会情绪低落,不思饮食,对外界毫无兴趣,特别是经历同病室病友的抢救及死亡的全过程,就会对各种治疗失去信心,不配合治疗,产生悲观厌世、无望感。
2.6孤独感孤独是进入ICU的患者常有的心理障碍。患者感到ICU是一个封闭的环境,家属不能在床旁守孤独的主要原因是:
护,而护理人员又常常为治疗护理忙碌,患者不能说话,护患沟通障碍,整天被局限在床上,与外界联系隔断,处于一种不情愿的过度刺激中,就会感到孤独寂寞。23例气管插管患者均渴望家属或
气管插管作为人工气道连接患者和呼吸机,是抢救呼吸衰竭、呼吸道梗阻等危重患者的关键,在临床上应用广泛[1]。但这是一项有创操作,且神志清楚的患者使用后,由于气管插管压迫声带,患者不能说话,暂时失去语言交流功能,便会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与反应,使患者病情反复、加重。如不及时发现,给予正确的护理干预,不仅加重疾病的发展,而且影响治疗工作的进行。为提高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本研究旨在从心理方面入手,查找相关资料,结合临床实际,探索气管插管患者插管期间的心理问题,并分析和讨论解决问题的对策。1临床资料
选择本院2009年1月~2010年1月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危重症患者23例,男性12例,女性11例,年龄4~84岁,平均46.61岁;住院天数4~102d,平均26.17d;各种病因引起的急性呼吸衰竭12例(Ⅱ型呼衰3例),COPD2例,重度多发伤3例,急性肝衰竭1例,纵隔肿瘤1例,急性左心衰1例,下颌骨多发性骨折1例,重度哮喘反复23例均为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通气发作1例,多脏器衰竭1例。
的清醒患者。23例患者通过相应的护理干预后,有9例3~5d成功脱机,拔出气管插管。其余14例由于病情危重,5~7d后未能脱机,予气管切开接呼吸机辅助通气,予气管切开护理及相应的护理干预拔出气管套管。5例痊愈出院,其余后,均成功脱机(除2例死亡外),18例(除2例由于病情危重,并发多脏衰死亡外),病情稳定,转相关科室继续治疗及护理。2心理状态评估及分析
气管插管对患者的病情恢复、生存质量起着显著的促进作用,但是气管插管又可引发喉头水肿、支气管黏膜溃疡、肺部感染赵立新等[2]研究表等一系列并发症,尤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巨大。明,接受气管插管的患者中最突出的心理护理诊断有8种:语言交流障碍、焦虑、恐惧、抑郁、无望感、孤独感、不合作、缺乏配合知识。2.1语言交流障碍气管内插管是指将特制的气管导管,通过口腔或鼻腔插入患者气管内。作为一种外源性的侵入物,管道的存在不仅可导致或加重局部刺激症状,还可能改变患者正常的生理
工作单位:232007淮南市李静:女,本科,主管护师收稿日期:2010-02-24
安徽省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ICU
当代护士2010年6月下旬刊(专科版)
护士能时刻停留在他们身边,给予关怀、安慰,并及时向他们传递疾病的信息。
2.7不合作患者由于缺氧和呼吸困难,用力呼吸已不能满足用氧需要,感到极大的恐惧,产生濒死感。同时由于缺乏呼吸机的相关知识,对呼吸机相当陌生,初次上机的气憋感,更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从而对呼吸机的治疗效果产生怀疑,而不积极接受治疗。患者的过度紧张、焦虑也会增加呼吸频率和深度,加重病情。2.8缺乏配合知识由于文化程度及理解能力的差异,对疾病的治疗及护理配合知识也不同,间接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年轻及知识水平低者,对气管插管所产生的不适感以及表达障碍所带来的心理问题越显突出,易出现较重程度的烦躁、恐惧。同时,对其治疗、护理和护理干预措施接受能力越差。相反,年老及高知识水平患者,则可顺利的接受治疗护理和心理干预。3护理干预3.1
建立有效的沟通方式
语言交流障碍是气管插管患者最突
出的心理护理问题,因此护士应正确评估患者心理状态,与患者建立有效的沟通方式,尤其应重视与患者的无声交流。如对于不识字或无书写能力的患者采用图画板或词组卡片;对于短期机械通气、神志清醒的患者采用点头摇头、眨眼、手势法等;对于清醒、双手能活动有读写能力的患者,为其准备纸和笔,使用书写的方式与其交流沟通等。
3.2创造有利于身心健康的环境
降低光和噪音的影响,病房光
线应柔和,创造低噪音的环境有利于减轻患者的烦躁、紧张、焦恐惧心理。所以不用的仪器要关掉;监护仪的音量尽量关小;虑、
护士进行一切护理操作、说话、开关门及走路要轻,严禁谈笑及高声喧哗,以尽量降低病房内的噪音。病房内各种仪器的摆放尽量使用时要说明使用的目的、注意事项和可能引避开患者的视线。
起的不良反应,以免引起患者的疑虑和恐慌。进行各种操作时要有条不紊,遇到紧急情况要沉着冷静,给患者以安全感。3.3提供舒适护理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承受着不同程度的不其影响因素包括口干、口渴、吸痰、沟通舒适,王曙红等[3]研究表明,障碍、害怕、活动受限、气管插管、焦虑、呼吸机不合拍、缺乏医务周围环境差等因素。因此,护士应正确评估患者舒适人员支持、
度,提供舒适护理。如保持口腔清洁湿润,吸痰动作要轻柔,协助采取舒适体位,妥善固定气管导管及牙垫,减轻导管对局部的压迫及损伤等。3.4加强心理支持
最佳心理护理时间为19∶00~21∶00。因此应尽
(7):68~69.
参
考
文
献
量在此时间内安排护士与患者进行交流,以提高心理护理的效率。鼓励患者表达自己的想法,及时疏导不良情绪,善于观察患者的疑问,态度要真诚,措辞要适当,尽量不在患者面前谈及经济费用问题,采用医疗保护性语言善意保护患者,解决其心理压力,采用合理的鼓励性语言。用积极的心理暗示减轻患者的消极情绪。护理人员要给予有效的心理支持,及时捕捉患者交流的愿望及信息提示,消除其恐惧、紧张的心理。
3.5加强情感支持患病时间越长的患者,其情感支持就越差,焦虑及厌烦情绪,而且家庭负担亦会相且患者本身易产生烦躁、
对加重。对此类患者,一方面可适当允许家属探视,让患者感受到家属对自己的关怀。同时家属和亲友的情绪和言谈举止可直接影
53
·157·
另一方响患者的心境,良好的亲友关系能给患者以安慰和支持。面护士应做好疾病的解释工作,在护理工作中应表现得更自信,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3.6合理使用镇静剂
对于心情紧张、不能耐受气管插管以及烦
躁不安、长期留置导管者可遵医嘱适当使用镇静剂,以减轻患者但在使的不适感,减少呼吸肌做功,提高人机协调性,利于治疗。用镇静剂时应针对药物的种类、剂量进行个体化调整,并关注镇静剂评估指数,选择最佳镇静方案。目前常采用异丙酚进行镇静,因为它可提供更为稳定的血药浓度,提高镇静的可控性和灵活性。但在使用镇静剂时如果违反其使用方案,造成过度镇静,则会导致患者通气延长,并可增加患者定向障碍、幻觉以及更加烦躁的发生机会。3.7
适当的肢体约束
对烦躁不安、有拔管倾向的患者,护士要
做好充分的评估,给予适当的肢体约束。约束前要与患者及其家属做好沟通,详细解释约束的目的和作用。予以约束带适当做腕发紫,但要注部约束时,约束带不宜过紧,防止过紧使皮肤发红、意上肢活动度,必要时胸部加一约束带固定,约束带内要附有软垫,每2h松解约束带1次,协助患者被动活动。3.8
音乐疗法
钟月欢等[4]研究发现,音乐对机械通气患者有明
显安抚作用。对清醒、病情稳定的患者选择其喜欢的音乐,通过和谐的节奏,刺激身体神经、肌肉,使人产生愉快的情绪,是患者在疾病或医疗过程中身心改变的一种治疗方式,能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可明显改善机械通气患者的心理状态,减轻焦虑反应和烦躁情绪,增加舒适行为,降低气管插管并发症的发生。4小结
患者在接受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抢救期间,面临死亡的威治疗的痛苦、疾病的反复、环境的陌生、沟通的障碍等应激源,胁、
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5]。若不及时发现、适度地开展护理干预,因此护士在对不仅加重病情的发展,还会影响治疗工作的开展。气管插管患者护理过程中,在解除患者身体痛苦的同时,还应经常询问患者的感受,通过非语言交流,了解患者的想法和要求。尤其对老年患者,应耐心细致,语速要慢,语调要平静,多采用鼓励性语言。护士娴熟的护理技术,丰富的临床专业知识,和蔼的态度,使患者的心理问题得以缓解,这样更有利于患者的身心发展,顺利地度过危险期,提高危重症患者的护理质量。
1张丽丽.经口气管插管固定方法的比较[J].临床护理杂志,2008,62赵立新,杨雪珍,鄢榕清,等.接受气管插管患者380例心理调查
2001,16(10):31.及心理护理[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王曙红,周建辉,邹爱丽,等.机械通气患者的舒适度及其影响[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7,24(7A):13~14.
4钟月欢,陈安琪,陈满辉.音乐对机械通气患者生理与焦虑状态
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7):481~484.
刘化侠,沈宁.机械通气病人的心理不适及其原因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2):112~113.
(责任编辑:段梦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