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大学医学免疫学试题

2022-12-04 来源:好走旅游网
医学免疫学 第一章 免疫学概论

一、选择题 A型题

1. 免疫监视功能低下的后果是 A. 易发生肿瘤 B. 易发生超敏反应 C. 易发生感染 D. 易发生自身免疫病 E. 易发生免疫耐受

2. 用无毒力牛痘苗接种来预防天花的第一个医师是 A. Koch B. Jenner C. Pasteur D. VonBehring E. Bordet

3. 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的功能称为 A. 免疫监视 B. 免疫自稳 C. 免疫耐受 D. 免疫防御 E. 免疫识别

4. 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功能称为 A. 免疫监视 B. 免疫自稳 C. 免疫耐受 D. 免疫防御 E. 免疫识别

5. 既参与固有性免疫应答又参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成分有 A. 巨噬细胞 B.B细胞 C. T细胞 D. 中性粒细胞 E. 浆细胞

6. 最早提出克隆选择学说的科学家是 A. Burnet B. Border C. Porter D. Jenner E. Pasteur

7. 免疫防御功能低下的机体易发生 A. 肿瘤 B. 超敏反应 C. 移植排斥反应 D. 反复感染 E. 免疫增生病

8.最早用人痘接种预防天花的国家是 A. 中国 B. 美国 C. 日本 D. 俄罗斯 E. 英国 X型题

9.特异性免疫的特点是 A. 多为生后获得的功能表现 B. 有针对性

C. 可因抗原多次刺激而加强 D. 出生时就具有

E. 机体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 10.免疫防御功能是指 A. 阻止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 B. 抑制病原微生物在体内繁殖、扩散 C. 清除体内变性、损伤及衰老的细胞 D. 从体内清除病原微生物及其产物

E. 识别、杀伤与清除体内突变细胞,防止肿瘤的发生 11.免疫防御功能异常可发生 A. 自身免疫病 B. 超敏反应 C. 肿瘤 D. 免疫缺陷 E. 免疫增生病 12.免疫监视功能是指

A. 识别、杀伤与清除体内突变细胞,防止肿瘤的发生 B. 防止病毒的持续感染

C. 清除体内变性、损伤及衰老的细胞,防止自身免疫病的发生 D. 从体内清除病原微生物及其产物 E. 阻止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

二、填空题

1. 免疫应答过程大概分为三阶段,分别是( )、( )、( )。

2. 免疫应答可分为B细胞介导的( )和T细胞介导的( )两种类型。 三、名词解释 1.免疫 2.免疫防御

3.免疫监视 (immunologic surveillance) 四、问答题

1.简述固有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特异性免疫)的概念和特征。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EABAD AEDA 10.ABC 11.ABD 12.BD 13.AB 二、填空题

1.识别阶段、增殖分化阶段、效应阶段 2.体液免疫、细胞免疫 二、名词解释

1.免疫:机体对“自己”或“非己”的识别,并排除“非己”以保持体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反应。

2. 免疫防御:机体防御外来病原生物的抗感染免疫,但异常情况下免疫反应过分强烈可引起超敏反应,或免疫功能过低则表现为易受感染或免疫缺陷病。

3. 免疫监视:体内细胞在增殖过程中,总有极少数由

于种种原因而发生突变,这种突变的或异常的有害细胞可能成为肿瘤,机体的免疫功能可识别并清除这些有害细胞。 三、问答题

1.根据作用方式及其特点的不同,机体存在两类免疫:

1) 先天性免疫或固有性免疫,是个体出生是就具有的天然免疫,可通过遗传获得,是机体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主要针对入侵病原体的天然防御功能。其主要特征是反应迅速,针对外来异物的范围较广,不针对某个特定异物抗原,也称非特异性免疫。 2) 适应性免疫,是个体出生后,接触到生活环境中的多种异物抗原,并在不断刺激中逐渐建立起来的后天免疫,也称获得性免疫。其主要特征是针对某个特定的异物抗原而产生免疫应答,开始的应答过程比较缓慢,一旦建立清除该抗原的效率很高,特异性很强,也称特异性免疫。

第二章 免疫组织与器官 一、选择题 A型题

1.中枢免疫器官与外周免疫器官的区别是: A. 中枢免疫器官是T细胞分化成熟的部位 B. 外周免疫器官是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C. 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分化成熟的部位,而外周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分布、定居及发生免疫应答的场所

D. 外周免疫器官是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E. 中枢免疫器官是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2.人类的中枢免疫器官是 A. 淋巴结和脾脏 B. 胸腺和骨髓 C. 淋巴结和胸腺

D. 骨髓和粘膜相关淋巴组织 E. 淋巴结和骨髓

3.T淋巴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是: A. 骨髓 B. 法氏囊 C. 脾脏 D. 胸腺 E. 淋巴结

4. 人类B淋巴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是: A. 骨髓 B. 腔上囊 C. 脾脏 D. 胸腺 E. 淋巴结

5. 人类最大的免疫器官是: A. 骨髓

B. 胰腺 C. 脾脏 D. 胸腺 E. 淋巴结

6. 实验动物新生期切除胸腺后: A. 细胞免疫功能正常,体液免疫功能受损 B. 细胞免疫功能受损,体液免疫功能正常 C. 细胞免疫功能受损,体液免疫功能缺乏 D. 细胞免疫功能正常,体液免疫功能正常 E. 细胞免疫功能缺乏,体液免疫功能受损

7. 脾脏和淋巴结生发中心主要由哪类细胞聚积形成? A. T淋巴细胞 B. B淋巴细胞 C. 粒细胞 D. 巨噬细胞 E. NK细胞

8. 免疫系统的组成是:

A. 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

B. 中枢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黏膜免疫系统 C. 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 D. 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 E. 胸腺和骨髓

9.淋巴结的功能不包括: A. T细胞进行阴性选择的场所 B. 免疫细胞定居的场所 C. 产生初次免疫应答的场所 D. 清除异物

E. 参与淋巴细胞的再循环 X型题

10. 胸腺基质细胞包括: A. 胸腺细胞 B. 胸腺上皮细胞 C. 巨噬细胞 D. 成纤维细胞 E. 树突状细胞

11.人类的外周免疫器官有: A. 脾脏 B.胸腺 C.骨髓 D. 淋巴结

E.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12. 免疫细胞包括: A. T细胞

B. 巨噬细胞 C. 红细胞 D. 抗原递呈细胞 E. B细胞

二、填空题

1.外周免疫器官包括淋巴结、( )和( )。 2. 人类中枢免疫器官由( )和( )组成。

3. B细胞和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分别是( )和( )。 三、名词解释 1.淋巴细胞归巢 2.淋巴细胞再循环 四、问答题

1.简述免疫器官的组成及其在免疫中的主要作用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B 3.D 4.A 5.C 6.E 7.B 8.D 9.A 10.BCDE 11.ADE 12.ABCDE 二、填空题

1.脾脏、黏膜相关免疫组织 2.骨髓、胸腺 3. 骨髓、胸腺 二、名词解释

1.淋巴细胞归巢:成熟淋巴细胞的不同亚群从中枢免疫器官进入外周淋巴组织后,可分布在各自特定的区域,称为淋巴细胞归巢。 2.淋巴细胞再循环: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和淋巴器官之间反复循环,淋巴细胞在机体内的迁移和流动是发挥免疫功能的重要条件。 三、问答题

1.免疫器官的组成及其在免疫中的主要作用:根据功能分中枢和外周免疫器官;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成熟的场所,哺乳动物的中枢免疫器官有骨髓和胸腺;外周免疫器官是成熟淋巴细胞定居和发生免疫应答的场所,主要包括淋巴结、脾脏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第三章 抗原 一、选择题 A型题

1.下列哪种物质没有免疫原性 A. 异嗜性抗原 B. 抗体 C. 补体 D. 半抗原 E. 细菌多糖

2.交叉反应是由于二种不同的抗原分子中具有 A. 构象决定簇

B. 不同的抗原决定簇 C. 功能性决定簇 D. 共同抗原决定簇 E. 连续性决定簇

3.有的抗原称为TI-Ag,这是因为 A.抗原来源于非胸腺组织 B.它诱生的抗体是在骨髓中产生的 C.它诱生的抗体属于IgG类抗体

D.抗原往往具有复杂和不相同的抗原决定簇 E.它能直接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无需T细胞辅助 4.存在于不同种属之间的共同抗原称为 A. 异种抗原 B. 交叉抗原 C. 超抗原 D. 异嗜性抗原 E. 类属抗原

5.动物来源的破伤风抗毒素对人而言是 A. 半抗原 B. 抗体 C. 抗原

D. 既是抗原又是抗体 E. 超抗原

6.仅有反应原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物质是 A. 超抗原 B. 半抗原 C. 完全抗原 D. 异嗜性抗原 E. 类属抗原

7.免疫原性最强的物质是 A. 蛋白质 B. 脂质 C. 多糖 D. 核酸 E. 脂多糖

8.许多抗原称为胸腺依赖性抗原,是因为 A. 在胸腺中产生的 B. 相应抗体是在胸腺中产生 C. 对此抗原不产生体液性免疫 D. 仅在于T细胞上

E. 只有在T细胞辅助下才能产生针对这种抗原的抗体 9.属于自身抗原的是 A. ABO血型抗原 B.肺炎球菌荚膜多糖 C.类脂

D. 眼晶体蛋白 E.破伤风类毒素

10.属于同种异型抗原的是 A. ABO血型抗原 B.肺炎球菌荚膜多糖 C.类脂 D. 眼晶体蛋白 E.破伤风类毒素 11.属于异嗜性抗原的是 A. Rh抗原与人的RBC B.AFP与乙肝病毒 C.马血清与破伤风杆菌

D. 大肠杆菌O14型的多糖抗原与人结肠粘膜 E.类毒素

12.抗原的特异性取决于 A.抗原的大小 B.抗原的物理性状 C.抗原结构的复杂性 D.抗原的种类

E.抗原表面的特殊化学基团 13.半抗原 A.是大分子物质

B.通常是蛋白质 C.只有免疫原性 D.只有反应原性

E.只有与载体结合后才能和相应抗体结合 14.下列关于抗原的说法,哪一种是错误的 A. 大分子蛋白质抗原常含有多种不同的抗原决定簇 B.抗原诱导免疫应答必须有T细胞辅助 C.不同的抗原之间可以有相同的抗原决定簇 D. 抗原不一定只诱导正免疫应答

E.半抗原虽无免疫原性,但可与相应抗体结合 15.超抗原

A. 可以多克隆激活某些T细胞或B细胞 B.须经抗原呈递细胞加工处理 C.与自身免疫病无关 D. 有严格的MHC限制性

E.只能活化一个相应的T细胞克隆 16.下列哪种物质不是TD-Ag A.血清蛋白 B.细菌外毒素 C.类毒素 D.IgM E.细菌脂多糖

X型题 17.TD抗原 A. 通常是蛋白 B.引起强的IgG应答 C.能产生记忆和二次应答 D. 引起抗体产生需T细胞的参与 E.既有T细胞决定簇又有B细胞决定簇 18.属于同种异型抗原的是 A. ABO系统 B.HLA C.Rh系统 D. 补体系统 E.AFP

19.属于异嗜性抗原的是 A. 青霉素 B.HLA

C.Fossman抗原

D. 溶血性链球菌细胞壁多糖抗原与人的心肌 E.大肠杆菌O14型多糖抗原与人的结肠粘膜 20.佐剂的生物学作用 A. 增强抗原的免疫原性 B.改变产生抗体的类型

C.诱导免疫耐受

D. 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E.增加抗体效价

21.抗原的免疫原性与何相关 A. 抗原的分子大小 B.抗原的异己性程度 C.抗原的化学组成 D. 抗原的分子构象 E.抗原的进入机体的途径 22.属于TD-Ag的物质是 A. 细菌脂多糖 B.破伤风抗毒素 C.牛丙种球蛋白 D. 聚合鞭毛素 E.抗狂犬病毒血清

23.以下关于抗原免疫原性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抗原与机体的亲缘关系越远,免疫原性越强 B.抗原对机体免疫系统来说必须是异物 C.自身成分不具有免疫原性 D. 是异物的物质一定是抗原

E.只有化学结构与宿主自身成分不同的物质才具有免疫原性 24.T细胞表位和B细胞表位的特点分别是

A. T细胞表位只位于抗原分子表面 B.B细胞识别的表位往往是天然的

C.T细胞表位有构象表位和线性表位两种类型 D. B细胞表位有构象表位和线性表位两种类型 E.T细胞表位需MHC分子的递呈 25.关于TD-Ag和TI-Ag的特点错误的是 A. TI-2抗原仅含有B细胞丝裂原 B.TD-Ag由T细胞表位和B细胞表位组成 C.TI-1抗原含有B细胞丝裂原和重复B细胞表位 D. TD抗原仅能刺激细胞免疫 E.绝大多数的蛋白质抗原是TI抗原 26.TI-Ag

A. 在胸腺中加工处理的抗原 B.可直接激活B细胞产生抗体 C.易于诱导细胞免疫应答 D. 不能诱导产生再次应答 E.能被T细胞抗原受体直接识别

二、填空题

1. 完全抗原指既有( )又有( )的物质; 半抗原仅具备( )而没有( )。

2. 根据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是否需要Th细胞协助,可将抗原分为

( )和( )。

3.抗原免疫原性的本质是( )。

4.常见的人类同种异型抗原有( )、( )、( )等。

5.与种属无关,存在于人、动物及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叫( )。 6.根据抗原是否在抗原提呈细胞内合成可将抗原分为( )和( )两大类;根据其物理性状的不同异可将抗原分为( )和( )两大类。 三、名词解释 1.抗原决定簇(表位) 2.TD-Ag

3.异嗜性抗原(Forssman抗原) 4.TI-Ag 5.交叉反应 6.佐剂(adjuvant) 7.超抗原 8.抗原

9.半抗原(hapten) 10. 类毒素 四、问答题

1.简述T细胞表位和B细胞表位主要特点。 2.TD-Ag与TI-Ag引起的免疫应答有何特点。 3.超抗原和常规抗原有何区别。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2.D 3.E 4.D 5.D 6.B 7.A 8.E 9.D 10.A 11.D 12.E 13.D 14.B 15.A 16.E

17.ABCDE 18.ABC 19.CDE 20.ABDE 21.ABCDE 22.BCE 23.AB 24.BDE 25.ADE 26.BD 二、填空题

1.免疫原性,抗原性;抗原性,免疫原性2.胸腺依赖性抗原(TD-Ag), 胸腺非依赖性抗原(TI-Ag)

3.异物性 4.ABO血型,Rh血型,HLA 5.异嗜性抗原或Forssman抗原 6.外源性抗原,内源性抗原;颗粒性抗原,可溶性抗原 三、名词解释

1.抗原决定簇(表位):存在于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

2.TD-Ag:胸腺依赖性抗原,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过程中需T细胞的协助,既有T细胞决定簇又有B细胞决定簇,绝大多数蛋白质抗原属于此。

3.异嗜性抗原(Forssman抗原):在与不同种系生物间的共同抗原。 4.TI-Ag:胸腺非依赖性抗原,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时不需要T细胞的协助,而且产生的抗体主要是IgM,不引起细胞免疫应答,也无免疫记忆。

5.交叉反应:抗体与具有相同或相似表位的抗原之间出现的反应。

6.佐剂:一种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预先或同抗原一起注射到机体,能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应答的类型。 7.超抗原:一类可直接结合抗原受体,激活大量(2%—20%)T细胞或B细胞克隆,并诱导强烈免疫应答的物质,主要包括细菌和病毒的成分及其产物等。

8.抗原: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的免疫应答产物在体内

或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9.半抗原:能与相应的抗体结合而具有免疫反应性,但不能诱导免疫应答,即无免疫原性。

10.类毒素:外毒素经0.3%—0.4%甲醛处理后,失去毒性而保留免疫原性。 四、问答题

1.T细胞决定簇与B细胞决定簇的主要特点 T细胞决定簇 B细胞决定簇 受体 TCR BCR MHC递呈 必需 不需

决定簇构型 顺序决定簇 构象决定簇,顺序决定簇 决定簇位置 抗原分子任意部位 多存在于抗原分子表面

决定簇性质 多为加工变性后的短肽 天然多肽、多糖、脂多糖等

2.TD-Ag与TI-Ag的主要特性比较

TD-Ag TI-Ag

组成 B和T细胞表位 重复B细胞表位 T细胞辅助 必需 无需

免疫应答 体液和细胞免疫 体液免疫 抗体类型 多种 IgM 免疫记忆 有 无

3.超抗原与常规抗原的区别在于:

1) 常规抗原仅能激活极少数具有抗原特异性受体的T细胞或B细胞克隆;超抗原只需极低浓度即可激活多个克隆的T细胞或B细胞。 2) 常规抗原与TCR超变区的抗原结合槽结合。超抗原的一端能与TCRVβ的外侧结合,另一端与MHC-Ⅱ类分子结合

3) T细胞识别常规抗原是特异性的;识别超抗原是非特异性的。 4) T细胞识别常规抗原受MHC限制;识别超抗原不受MHC限制。

第四章 免疫球蛋白 一.选择题 A型题(单选题) 1.Ig分子的基本结构是

A. 由2条不同的重链和2条不同的轻链组成的四肽链结构 B. 由1条重链和1条轻链组成的二肽链结构

C. 由2条相同的重链和2条相同的轻链组成的四肽链结构

D. 由1条重链和2条轻链组成的三肽链结构 E. 由4条相同的肽链组成的四肽链结构

2. 木瓜蛋白酶水解IgG所获片段中,能与抗原特异结合的是 A.Fab段 B.Fc段 C.F(ab)2 段 D.pFc’段 E.以上均不对 3. IgM的重链是

A.α链 B.γ链 C.δ链 D.ε链 E.μ链 4. 能抵抗蛋白酶水解的Ig是

A.IgG B.sIgA C.IgD D.IgE E.血清型IgA 5. Ig的绞链区位于

A.VL与CH1之间 B.VH与CH1之间 C.CH1与CH2之间 D.CH2与CH3之间 E.CH3与CH4之间

6. 以下关于IgG 生物学特性的错误叙述是 A.能通过胎盘 B.能激活补体 C.是参与I型超敏反应的主要Ig D.能发挥调理作用 E.能发挥ADCC作用 7. 产妇初乳中含量最高的Ig是 A. sIgA B. IgG C. IgM D. IgE E.IgD

8.机体初次受微生物感染时,血中最先增高的免疫球蛋白是 A. IgA B. IgG C. IgM D. IgD E.IgE 9. 免疫球蛋白的Fab片段的功能

A. 激活补体 B. 结合抗原 C. 结合细胞 D.通过胎盘 E. 通过黏膜

10.下列五类Ig的特性哪项是错误的 A.IgG是唯一通过胎盘的免疫球蛋白 B.SIgA多为双聚体 C.IgM分子量最大

D.免疫应答过程中产生最早的是IgG E.正常血清中IgE含量最少 11.Ig分成五类的依据是

A. VL抗原特异性的不同 B. VH抗原特异性的不同 C. CL抗原特异性的不同 D. CH抗原特异性的不同 E. CL及CH抗原特异性的不同 12.Ig分成各种型及亚型的依据是

A. VL抗原特异性的不同 B. VH抗原特异性的不同 C. CL抗原特异性的不同 D. CH抗原特异性的不同 E. CL及CH抗原特异性的不同

13.结合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的Ig是 A. IgM B. IgG C. IgA D. IgD E. IgE 14.下列哪些免疫分子的作用具有特异性 A. Ab B. IL-1 C. IL-2 D. IFN E. TNF 15.半衰期最长的Ig是

A. IgM B. IgG C. IgE D. IgA E. IgD

16.胎儿在子宫腔内感染,脐带血或新生儿外周血中何种Ig水平升高

A. IgM B. IgG C. IgE D. IgA E. IgD 17.关于Ig分泌片的特性哪项是错误的

A. 由上皮细胞合成和分泌 B. 能连接两个IgA分子单体 C. 分泌片的功能是保护IgA D. 分泌片与IgA的形成无密切关系 E. 主要存在于血清中 18.免疫球蛋白的超变区位于

A. VH和CH B. VL和VH C. Fc段 D. VH和CL E. CL和CH 19.在局部黏膜抗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的Ig是 A. IgM B. IgG C. IgE D. SIgA E. IgD

20.新生儿通过自然被动免疫从母体获得的主要Ig是 A. IgG和IgM B. IgD和SIgA C. SIgA和IgG D. IgM和IgE E. IgE和IgD 21.能通过经典途径激活补体的Ig是 A. IgG1、IgG2、IgG4、IgM B. IgG1、IgG2、IgG3、IgM C. IgG、IgA、IgE、IgM D. 聚集的IgG4、IgA、IgE E. IgG4、IgA、IgE、IgD

22.关于IgG的特性,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 C区有4个结构域 B. 是胚胎晚期合成的主要抗体 C. 是唯一通过胎盘的抗体 D. 是天然的血型抗体 E. 是分子量最大的抗体

23.3~6个月婴儿易患呼吸道感染主要是因为哪类Ig不足 A. IgM B. IgG C. IgE D. SIgA E. IgD

24.决定抗体的特异性,与抗原表位结合的Ig的部位为 A. Fab段 B. Fc段 C. CD分子的受体 D. Fd段 E. HVR(CDR)

25.发挥调理作用的Ig是

A. IgM B. IgG C. IgE D. IgA E. IgD 26.未成熟B淋巴细胞的mIg类别是 A. mIgM B. mIgG C. mIgE D. mIgA E. mIgD 27.关于ADCC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 IgM可介导ADCC B. Mφ不具有ADCC C. CTL可通过ADCC杀伤靶细胞 D. ADCC的杀伤作用是非特异性的 E. ADCC需要补体参与

28.关于抗体,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抗体是指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

B. 抗体主要存在于血液、体液、粘膜表面及其分泌液中 C. 抗体是能和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球蛋白 D. 抗体都是免疫球蛋白 E. 抗体都是体内产生的

29.各种Ig单体分子共有的特性是 A. 与靶细胞结合后能介导ADCC作用

B. 具有两个完全相同的抗原结合部位 C. 轻链与重链以非共价键结合 D. 与抗原结合后能激活补体

E. 与颗粒性抗原结合后能介导调理吞噬作用 30.下列哪种物质不是抗体

A. 抗毒素血清 B. 胎盘球蛋白 C. 淋巴细胞抗血清 D. 白喉抗毒素 E. 本-周蛋白 X型题

31.IgE对哪些细胞具有亲嗜性

A. 嗜酸性粒细胞 B. 嗜碱性粒细胞 C. 肥大细胞 D. B细胞 E. 单核细胞 32.含有CH4区的Ig是

A. IgM B. IgG C. IgE D. IgA E. IgD 33.单克隆抗体的特点是

A. 特异性强,极少或不发生交叉反应 B. 质地均一,有效成分含量高 C. 为鼠源性抗体

D. 针对抗原分子上的多个抗原决定簇 E. 由B细胞杂交瘤产生

34.关于IgG的特性,下列哪些是正确的 A. 唯一能通过胎盘的抗体 B. 介导ADCC作用

C. 引起Ⅱ、Ⅲ型超敏反应 D. 有4个亚类

E. 是再次免疫应答产生的主要抗体 35.IgG经胃蛋白酶水解后可得到

A. 1个F(ab’)2段 B. 2个Fab段 C. 1个SC D. 1个PFc' E. 1个Fc段 36.Ig的生物学功能包括 A. 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 B. IgE介导Ⅰ型超敏反应

C. IgG、IgE能与细胞膜上FcR结合

D. IgG1、IgG2、IgG3、IgM通过经典途径激活补体 E. IgG能通过胎盘 37.IgM的特性包括 A. 激活补体的能力比IgG强 B. 是分子量最大的Ig,称巨球蛋白 C. 是最早合成的Ig D. 无铰链区

E. 主要在血液中发挥抗感染作用

38.关于IgE特性的描述,下列哪些是正确的 A. IgE在五类Ig中含量最低 B. IgE有CH4区

C. IgE可介导Ⅰ型超敏反应

D. IgE有亲细胞性

E. IgE在种系发育过程中最早产生 39.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 抗体都是免疫球蛋白 B. Ig单体分子一般是二价

C. 每种浆细胞产生的抗体分子与其表面抗原受体(mIg)具有不同的抗原结合特性

D. 绞链区连接免疫球蛋白的H链和L链 E.高变区位于免疫球蛋白的可变区内 40.关于Ig的可变区,下列叙述哪些是正确的 A. 是L链靠近N端的1/2及H链靠近N端的1/5或1/4 B. 由高变区和骨架区组成

C. 不同Ig的高变区氨基酸组成和排列顺序不同,抗体特异性也不同 D. 是Ig分子独特型决定簇存在的主要部位 E. 可变区又称互补决定区 二、填空题

41.血清中含量最高的Ig是 ,含量最低的Ig是 。

42.在五类Ig中,分子量最大的是 ;参与粘膜免疫的主要是 。 43.机体初次受微生物感染时,血中最先增高的免疫球蛋白是 。 44.用木瓜蛋白酶水解IgG得到两个相同的 片段和一个 片段。 45.人工制备的抗体可分为多克隆抗体、 和 三类。 46.ABO天然血型抗体属 类抗体。

47.在五类Ig中,没有绞链区的是 和 。

48.发挥调理作用和ADCC作用的的Ig是 ,介导Ⅰ型超敏反应的Ig是 。

49.根据 抗原特异性的不同将Ig分成五类,根据 抗原特异性的不同将Ig分成两型。

50.Ig的轻链有两个结构域(功能区),即 和 。 三、名词解释 51.免疫球蛋白 52.抗体 53.单克隆抗体 54.抗体的调理作用 55.ADCC作用 56.独特型 四、简答题

57.试述Ig的生物学功能。

58.为什么血清中检出病原体特异性IgM类抗体,可用于感染的早期诊断?

59.人IgG免疫羊,可获得哪几种抗体? 60.何为单克隆抗体,有何特点?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A型题

1.C2.A3.E4.D5.C6.C7.A8.C9.B10.D11.D12.B13.E14.A15.B16.A17.E18.B19.D20.C21.B22.C23.D24.E25.B26.A27.C28.E29.B30.E X型题

31.BCE32.AC33.ABCE34.ABCDE35.AD36.ABCDE37.ABCDE38.ABCD39.ABE40.ABCD

二、填空题

41. IgG IgE42. IgM SIgA43. IgM44. Fab Fc45. 单克隆抗体 基因工程抗体46. IgM47. IgM IgE48. IgG IgE49. CH VH50. VL VH 三、名词解释

51.免疫球蛋白: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 52.抗体:B淋巴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所产生的糖蛋白,主要存在于血清等体液中,通过与与相应抗原生特异性结合,发挥体液免疫功能。

53.单克隆抗体:由一个B细胞杂交瘤克隆产生的、只针对于单一抗原表位的高度特异性抗体。

54.抗体的调理作用:IgG的Fc段与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上的FcγR结合,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55.ADCC作用: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指具有杀伤活性的细胞如NK、Mφ通过其表面表达的FcγR识别包被于靶抗原上抗体的Fc,直接杀伤靶细胞。

56.独特型:同一个体体内不同B细胞克隆产生的IgV区的免疫原性亦不尽相同,称为独特型,是每个Ig分子所特有的抗原特异性标志。 四、简答题

57.试述Ig的生物学功能。

(1)特异性结合抗原:抗体的CDR(HVR)能与抗原表位特异性结合。Ig与抗原结合,可产生中和效应,并激发体液免疫应答,还也进行抗原抗体检测。

(2)激活补体:IgG1、IgG2、IgG3、IgM可通过经典途径激活补体,凝聚的IgA、IgG4和IgE可通过替代途径激活补体。 (3)通过与细胞Fc受体结合发挥生物效应:

① 调理作用:IgG的Fc段与吞噬细胞表面的FcγR结合,促进吞噬细胞吞噬作用。

② ADCC作用: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IgG与靶抗原结合后,其Fc段可与NK、Mφ的FcγR结合,直接杀伤靶细胞。 ③ IgE介导Ⅰ型超敏反应。

(4)通过胎盘与黏膜: IgG能借助Fc段选择性与胎盘微血管内皮细胞结合,主动穿过胎盘。SIgA可经黏膜上皮细胞进入消化道及呼吸道发挥局部免疫作用。

58.为什么血清中检出病原体特异性IgM类抗体,可用于感染的早期诊断?

(1)初次受病原体感染时,机体体液免疫应答最早合成并分泌的免疫球蛋白是IgM。

(2)IgM的半衰期为5天,很短。

由于IgM受抗原刺激产生早,消失快,所以血清检出病原体特异性IgM类抗体,可用于感染的早期诊断。 59.人IgG免疫羊,可获得哪几种抗体? 人IgG免疫羊,可获得:

(1)羊抗人IgG同种型抗体,包括①抗γ重链的同种型抗体,②抗κ型轻链的同种型抗体,③抗λ型轻链的同种型抗体; (2)羊抗人IgG同种异型抗体 (3)羊抗人IgG独特型抗体 60.何为单克隆抗体,有何特点?

由一个B细胞杂交瘤克隆产生的、只针对于单一抗原表位的高度特异性抗体称为单克隆抗体(mAb)。 mAb的特点:

(1)结构均一,一种mAb分子的重链、轻链及独特型结构完全相同,特异性强,避免(或减少)血清学的交叉反应。 (2)mAb纯度高,效价高。

(3)mAb可经杂交瘤传代大量制备,制备成本低。

第五章 补体系统 一.选择题 【A型题】 1.补体系统是:

A.正常血清中的单一组分,可被抗原-抗体复合物激活 B.存在正常血清中,是一组对热稳定的组分

C.正常血清中的单一组分,随抗原刺激而血清含量升高D.由30多种蛋白组成的多分子系统,具有酶的活性和自我调节作用 E.正常血清中的单一组分,其含量很不稳定 2.关于补体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参与凝集反应 B.对热稳定

C.在免疫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D.有免疫调节作用,无炎症介质作用 E.补体只在特异性免疫效应阶段发挥作用

3.关于补体三条激活途径的叙述,下列哪项叙述是错误的? A.三条途径的膜攻击复合物相同 B.旁路途径在感染后期发挥作用 C.经典途径从C1激活开始 D.旁路途径从C3激活开始

E.经典途径中形成的C3转化酶是C4b2a

4.补体系统3条激活途径均必须有哪种成分参加? A.C1q B.C4和C2 C.C5~9 D.B因子 E.D因子 5.补体替代(旁路)途径的“激活物”是

A.免疫复合物 B.细菌脂多糖 C.病原体甘露糖残基 D.MBL E.以上均不对

6.正常人血清中含量最高的补体成分是 A.C1 B.C4 C.C3 D.C5 E.C2

7.与抗原结合后,可激活补体经典途径的Ig是 A.IgM和IgE B.IgD和IgM C.IgA和IgG D.SIgA和IgG E.IgG和IgM 8.具有调理作用的补体活性片段是 A.C3b和C4b B.C2b和C4b C.C3b和C5b D.C3a和C3b E.C3a和C5a

9.补体经典激活途径中形成的C3转化酶是

A.C4b2a B.C3bBb C.C4b2a3b D.C3bnBb E.C3bBbp 10.同时参与经典、旁路及MBL三条激活途径的补体成分是 A.C1 B.C2 C.C3 D.C4 E.B因子

11.经典途径中,激活补体能力最强的免疫球蛋白是: A.IgG B.IgE C.IgA D.IgM E.IgD

12.既有趋化作用又可激发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的补体裂解产物是: A.C3b B.C4b C.C4a D.C 2a E.C 5a 13.下列哪种成分是旁路激活途径的C5转化酶? A.C3bBbP B.C4b2a C.C3bBb D.C3bBb3b E.C5b~9 14.三条补体激活途径的共同点是: A.参与的补体成分相同 B.所需离子相同 C.C3转化酶的组成相同 D.激活物质相同 E.膜攻击复合物的形成及其溶解细胞效应相同

15.关于补体经典激活途径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抗原抗体复合物是其主要激活物

B.C1q分子有六个结合部位,必须与Ig结合后才能激活后续的补体成分

C.C4和C2是C1s的底物

D.激活顺序为C1,2,3,4,5,6,7,8,9 E.是三条激活途径中发挥作用最晚的。 16.下列哪种补体成分与C5转化酶形成无关? A.C3 B.C2 C.C4 D.C5 E.B因子

17.能协助清除免疫复合物的补体裂解片段是: A.C3a B.C3b C.C5a D.iC3b E.C3d 18.C1q能与哪些Ig的Fc段结合? A.IgG1、IgG2、IgG3、IgM B.IgG1、IgG2、IgG3、IgA C.IgG1、IgG2、IgD、IgM D.IgG2、IgG3、IgG4、IgM E.IgG、IgA、IgM、IgG4

19.参与溶细胞效应的补体成分是:

A.C3b B.C4b2b C.C5b~9 D.C5b67 E.C4b2b3b 20.能抑制C1r和C1s酶活性的物质是: A.C8bp B.DAF C.C1INH D.S蛋白 E.C4bp 21.可协助I因子裂解C3b作用的是:

A.H因子 B.DAF C.C4bp D.P因子 E.HRF

22.在抗感染过程中,补体发挥作用依次出现的途径是: A.经典途径→MBL途径→旁路途径 B.旁路途径→经典途径→MBL途径 C.旁路途径→MBL途径→经典途径 D.经典途径→旁路途径→MBL途径 E.MBL途径→经典途径→旁路途径

23.补体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被称为补体的: A.炎症介质作用 B.中和及溶解病毒作用 C.免疫粘附作用 D.溶菌和细胞毒作用 E.调理作用

【X型题】

24.关于补体系统的叙述下列哪些是正确的? A.补体成分大多数以非活性的酶前体存在于血清中 B.补体系统激活的三条途径均是酶的级联反应 C.补体系统在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 D.补体系统的激活具有放大效应 E.激活的补体具有生理作用和病理作用 25.能通过旁路途径激活补体的物质包括:

A.细菌脂多糖 B.酵母多糖 C.葡聚糖 D.凝聚的IgA E.IgM 26.能裂解C3的复合物包括:

A.C5b~9 B.MAC C.C3bBb3b D.C3bBbP E.C4b2a 27.C5a的生物学效应包括:

A.介导细胞溶解 B.趋化作用 C.ADCC D.调理作用 E.过敏毒素 28.补体系统的组成包括: A.参与经典途径的C1~C9 B.参与旁路途径的B、D、P因子

C.参与MBL途径的MBL、丝氨酸蛋白酶、C反应蛋白 D.补体调节蛋白I因子、H因子、C4bp等 E.CR1、CR2、CR3等补体受体 29.补体的生物学作用包括:

A.溶细胞效应 B.调理作用 C.引起炎症作用 D.免疫粘附作用 E.ADCC 30.补体系统的调节因子包括:

A.I因子 B.D因子 C.B因子 D.H因子 E.衰变加速因子(DAF) 31.能裂解C5的复合物包括:

A.C4b2a B.C4b2a3b C.C3bBb3b D.C3bBb E.MAC 32.关于旁路激活途径的叙述,下列哪些是正确的? A.激活物质是细菌的内毒素 B.可以识别自己与非己

C.旁路激活途径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

D.旁路激活途径发挥效应比经典途径晚 E.是补体系统重要的放大机制

二.填空题

33.补体的主要产生细胞是 和 。

34.补体的激活过程有 _____、 和 三条途径。 35.补体系统由 、 和 三大部分组成。 36.具有调理作用的补体活性片段有 、 和 。 37.被称为过敏毒素的补体活性片段有 和 。 38.经典激活途径的C3转化酶是 ,C5转化酶是 。 39.旁路激活途径的C3转化酶是 ,C5转化酶是 。 40.经典激活途径的激活物是 。

41.经典激活途径的激活是从补体系统的 成分开始,旁路激活途径的激活是从补体系统的 成分开始。

42.在补体的三条激活途径中,不依赖于抗体的是 和 。 三.名词解释 43.补体系统

44.补体活化的经典途径(classical pathway) 45.补体活化的MBL途径(MBL pathway) 46.补体活化的旁路途经(alternative pathway) 47.过敏毒素

四.问答题

48.试述补体系统的组成。

49.试比较三条补体激活途径的主要差异。 50.简述补体的生物学作用。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A型题

1.D2.C3.B4.C5.B6.C7.E8.A9.A10.D11.D12.E13.D14.E15.D16.D17.B18.A19.C20.C21.A22.C23.E X型题 24.ABCDE 25.ABCD 26.DE 27.BE 28.ABCDE 29.ABCD 30.ADE 31.BC 32.ABCE 二.填空题

33. 肝细胞 巨噬细胞

34. 经典途径 MBL途径 旁路途经 35. 固有成分 补体调节蛋白 补体受体 36. C3b C4b iC3b 37. C3a C5a 38. C4b2a C4b2a3b 39. C3bBb C3bBb3b

40. 抗原抗体复合物(或免疫复合物IC) 41. C1 C3

42. MBL途径 旁路途经 三.名词解释 43.补体系统:

补体系统包括30余种组分,是广泛存在于血清、组织液和细胞膜表面,是一个具有精密调控机制的蛋白质反应系统。 44.补体活化的经典途径(classical pathway):

由IgM和IgG1,2,3与抗原形成的复合物结合C1q启动激活的途径,依次活化C1q、C1r、C1s、C4、C2、C3,形成C3与C5转化酶,这一途径最先被人们所认识,故称为经典途径。 45.补体活化的MBL途径(MBL pathway):

MBL与细菌的甘露糖残基结合,然后与丝氨酸蛋白酶结合,形成MBL相关的丝氨酸蛋白酶(MASP1,MASP2)。MASP2具有与活化的C1s同样的生物学活性;MASP1能直接裂解C3生成C3b,形成旁路途径C3转化酶。这种补体激活途径被称为MBL途径

46.补体活化的旁路途经(alternative pathway):

由病原微生物等提供接触表面,不经C1、C4、C2激活过程,而直接由C3、B因子、D因子参与的激活过程,称为补体活化的旁路途径 47.过敏毒素:

C3a和C5a被称为过敏毒素,它们作为配体与细胞表面相应受体结合后,激发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之类的血管活性物质,介导局部炎症反应。 四.问答题

48.试述补体系统的组成。

(1)补体的固有成分:包括经典激活途径的C1q、C1r、C1s、C4、C2;MBL激活途径的MBL(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丝氨酸蛋白酶;旁路激活途径的B因子、D因子;三条途径的共同末端通路的C3、C5、C6、C7、C8和C9。

(2)以可溶性或膜结合形式存在的补体调节蛋白:包括备解素、C1抑制物、I因子、C4结合蛋白、H因子、S蛋白、Sp40/40、促衰变因子、膜辅助因子蛋白、同种限制因子、膜反应溶解抑制因子等。 (3)介导补体活性片段或调节蛋白生物学效应的受体:包括CR1~CR5、C3aR、C2aR、C4aR等。

49.试比较三条补体激活途径的主要差异。 区别点 经典途径 MBL途径 旁路途径

激 活 物 抗原抗体复合物 炎症期产生的蛋白 某些细菌、革兰氏 与病原体的结合 阴性菌的内毒素、酵母多糖、葡聚糖、

凝聚的IgA和IgG4等

参与的补 C1~C9、 C2~C9、丝氨酸 C3、C5~C9 体成分 蛋白酶、MBL B因子、D因子 C3转化酶 C4b2a C4b2a, C3bBb C3bBb C5转化酶 C4b2a3b C4b2a3b, C3bnBb C3bnBb

作用 参与特异性体液 参与非特异性免疫, 参与非特异性免疫 免疫的效应阶段 在感染早期发挥作用 在感染早期发挥作用 50.简述补体的生物学功能。

(1)溶菌、溶解病毒和细胞的细胞毒作用。

(2)调理作用:C3b(或C4b、iC3b)一端附着于细菌或其他颗粒表面,另一端与吞噬细胞表面CR1(或CR3、CR4)结合,促进吞噬细胞吞噬细菌。

(3)免疫粘附:可溶性抗原-抗体复合物激活补体,产生的C3b一端与IC结合,另一端与表达于数量巨大的红细胞、血小板表面的相应受体CR1结合(粘附),通过运输转移给肝脾,被其中巨噬细胞等吞噬而清除免疫复合物(IC),以维护内环境稳定。

(4)炎症介质作用:①C3a、C5a称为过敏毒素;②C5a有趋化作用

第六章 细胞因子 一.选择题 【A型题】

1. 关于细胞因子的共性,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无MHC限制性 B. 特异性 C. 高效性 D. 网络性 E. 作用多向性 2. 细胞因子不包括: A. 淋巴毒素 B. 过敏毒素 C. IL-2 D. 集落刺激因子 E. 干扰素

3. 关于IL-2的生物学作用,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以自分泌和旁分泌发挥作用 B. 能促进T、B淋巴细胞增殖与分化 C. 能增强NK细胞活性 D. 抑制Th1细胞的分化

E. 能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杀伤功能

4. 主要由单核/巨噬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是: A. TNF-α B. IFN-γ C. IL-2

D. IL-3 E. IL-4

5. 直接能杀伤靶细胞的细胞因子有: A. IL-1 B. IL-2 C. IL-4 D. IFN-γ E. TNF-α

6. IFN-γ主要由下列那种细胞产生? A. 活化的T细胞 B. 巨噬细胞 C. 树突状细胞 D. 成纤维细胞 E. B淋巴细胞

7. 能增强MHC-I/II类分子表达、促进APC提呈抗原作用的细胞因子是: A. IFN-γ B. TGF C. CSF D. IL-1 E. IL-2

8. 促进Th0细胞分化成Th1细胞的主要细胞因子是:

A. IL-1, IL-8 B. IL-3,GM-SCF C. IL-4,IL-5 D. IL-5,IL-6 E. IL-12,IFN-γ

9. 促进Th0细胞分化成Th2细胞的主要细胞因子是: A. IL-3 B. IL-5 C. IL-2 D. IL-4 E. IL-12

10.对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具有抑制作用的细胞因子是: A. IL-1 B. IL-2 C. IL-12 D. TGF-β E. GM-CSF

11.刺激B细胞产生IgG2a的细胞因子是: A. TNF B. IL-4 C. IL-2 D. TGF-β

E. IFN-γ

12.下列哪组细胞因子具有趋化作用? A. IL-1,IL-8 B. IFN,MCP-1 C. IL-8,MCP-1 D. TNF,IL-4 E. IL-1,IL-6

13.Th1细胞与Th2细胞之间主要分别通过分泌什么细胞因子而相互抑制?

A. IFN-γ,IL-4 B. IL-4,IFN-γ C. TNF,IL-1 D. IL-4,IL-5 E. GM-SCF,TNF

14.刺激多种造血细胞分化成熟的细胞因子是: A. TNF B. SCF C. IL D. TGF E. IFN

15.可用于治疗白细胞减少症的细胞因子是: A. IL-2

B. IL-11 C. IFN-γ D. EPO E. M-CSF

16.可刺激NK细胞、增强其杀伤活性的IL是: A. IL-3,IL-5 B. IL-2,IFN-γ C. EPO,M-CSF D. IL-1,IL-4 E. IL-4,IL-7

17.在Ig类别转换中,能促进IgM转换为IgE和IgG1的细胞因子是: A. IL-1 B. IL-2 C. IL-4 D. IL-6 E. TNF

18.促进肝细胞产生急性期蛋白的细胞因子是: A. IL-2,IL-3 B. IL-1,IL-6 C. IL-4,IL-5 D. IL-7,IL-10 E. IL-8,IL-13

【X型题】

1. 巨噬细胞的活化因子包括: A. IL-2 B. IFN-γ C. GM-SCF D. MCP E. IL-10

2. Th2细胞主要通过分泌哪些细胞因子辅助B细胞的体液免疫应答? A. IL-4 B. IL-5 C. IL-6 D. IL-10 E. IL-13

3. Th1细胞主要通过分泌哪些细胞因子介导细胞免疫应答? A. IL-2 B. TNF C. IFN-γ D. IL-10 E. IL-13

4. 对NK细胞的活化、分化具有正调节作用的CK是: A. IL-2

B. IL-12 C. IFN-γ D. IL-18 E. CSF

5. 促炎症细胞因子包括: A. TNF B. IL-1 C. IL-8 D. IL-6 E. IFN-γ

二.填空题

1.细胞因子按结构和功能可被分为 _____、_____ 、_____ 、_____ 、_____ 等六类。

2. I型干扰素主要由 ______、_____ 和_____ 细胞产生,II型干扰素主要由_________ 和________ 细胞产生。

3.细胞因子的主要生物学活性包括_____ 、¬¬____ 、______ 、_____ 、_____ 、______ 。

4. 细胞因子通常以__________ 或_____ 形式作用于邻近细胞或细胞因子产生细胞本身,也可通过_____ 方式作用于远处的细胞。 5. 可直接杀伤肿瘤细胞或病毒感染细胞的细胞因子有_____ 和_____ 。

6. 介导炎症反应的细胞因子主要包括 _____、_____ 、_____ 、_____ 和_____ 。 三.名词解释

1. 细胞因子(cytokine,CK) 2. 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 3. 干扰素(interferon, IFN)

4. 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 5. 集落刺激因子(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 CSF) 四.问答题

1. 细胞因子有哪些共同特性?

2. 细胞因子的分类及生物学活性有哪些? 3. 试述细胞因子是如何调节B细胞和T细胞的?

4. 试举出细胞因子及其相关制剂对其有治疗或预防价值的六类疾病。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A型题】

1.B2.B3.D4.A5.E6.A7.A8.E9.D10.D11.E12.C13.A14.B15.E16.B17.C18.B 【X型题】

1.ABC 2.ABCDE 3.ABC 4. ABCD 5. ABCD

二、填空题

1. 白细胞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集落刺激因子、生长因子、趋化性细胞因子

2. 白细胞、成纤维细胞、病毒感染的组织细胞、活化T细胞、NK细胞

3. 调节固有免疫应答、适应性免疫应答、刺激造血、诱导细胞凋亡、直接杀伤靶细胞、促进损伤组织的修复 4. 旁分泌、自分泌、内分泌 5. TNF- α、LT-α

6. IL-1、IL-6、TNF、趋化性细胞因子 三、名词解释

1. 是由免疫原、丝裂原或其它因子刺激细胞分泌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小分子蛋白物质,具有调节免疫应答、刺激造血、杀伤靶细胞和促进损伤组织的修复等生物学活性。

2. 主要由白细胞分泌及介导白细胞及其它细胞间相互作用的细胞因子,主要作用是调节细胞生长分化、参与免疫应答及介导炎症反应。 3. 由Mo-MΦ、成纤维细胞、病毒感染细胞及活化的T细胞和NK细胞等产生的细胞因子,具有干扰病毒感染和复制的能力而得名,此外还具有抗肿瘤和免疫调节作用。干扰素可分为α、β和γ三种类型。IFN-α/β也称为I型干扰素,IFN-γ也称为II型干扰素。 4. 是一种能使肿瘤发生出血坏死的细胞因子,分为TNF-α和TNF-β(LT)两种,前者主要由活化的单核-巨噬细胞产生,TNF-β主要由

活化的T细胞产生。主要有抗肿瘤、抗病毒、免疫调节、促炎作用及致热等作用。

5. 指能够刺激多能造血干细胞和不同发育分化阶段的造血干细胞进行增殖分化,并在半固体培养基中形成相应细胞集落的细胞因子。主要有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单核-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干细胞因子(SCF)等。 四、问答题

1.①多为小分子多肽。②高效性:微量(pM)就可对靶细胞产生显著的生物学作用。③须与相应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④可以旁分泌、自分泌或内分泌的方式发挥作用。⑤多效性、重叠性、拮抗效应和协同效应。⑥ 网

络性:相互促进或制约。⑦以非特异方式发挥作用,即细胞因子对靶细胞作用无抗原特异性,也不受MHC限制。

2. 按照结构与功能,细胞因子可被分为六类:白细胞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集落刺激因子、生长因子和趋化性细胞因子。 细胞因子的生物学活性:调节固有免疫应答、适应性免疫应答、刺激造血、诱导细胞凋亡、直接杀伤靶细胞、促进损伤组织的修复。 3.细胞因子调控B细胞和αβT细胞的活化、增殖、分化和效应。 对B细胞的作用:主要为Th2细胞分泌的IL-4,5,6,10,13可促进B细胞的活化、增殖和分化,调控B细胞分泌Ig的类别转换,如IL-4可诱导IgG1和IgE产生,IFN-γ诱导产生IgG2a和IgG3,TGF-β

可诱导IgA的产生。

对T细胞的作用:IL-2,7,18等可活化T细胞并促其增殖。IL-12和IFN-γ诱导Th0分化为Th1,IL-4诱导Th0分化为Th2,IL-1,6促进分化为Th17,TGF-β促进分化为Treg。IL-2,6和IFN—γ明显促进CTL的分化并增强其杀伤功能。

4.感染性疾病;肿瘤;移植物的排斥;血细胞减少症;超敏反应;自身免疫性疾病。

第七章 白细胞分化抗原和粘附分子 一、单选题

1. T细胞所不具备的CD分子是: A. CD2 B. CD3 C. D4 D. D8 E. CD19

2. B细胞不表达以下哪种CD分子? A. CD19

B. CD154(CD40L) C. CD79a/CD79b D. CD80/CD86 E. CD40

3. 通过E花结形成实验可分离T、B淋巴细胞是因为前者表达: A. CD2 B. CD3 C. CD4 D. CD8 E. CD28

4. CD4分子主要表达在哪种细胞上? A. 辅助性T细胞(Th) B. 细胞毒T细胞(CTL或Tc) C. NK细胞 D. B细胞 E. E.中性粒细胞

5. CD8分子主要表达在哪种细胞上? A. 单核细胞 B. 巨噬细胞(MΦ) C. Th细胞 D. Tc细胞 E. B细胞

6. CD28分子主要表达在哪种细胞上? A.T细胞 B.单核细胞 C.NK细胞

D.MΦ E.肥大细胞

7. CD28分子和CTLA—4的共同配体是: A. LFA—1 B. LFA—2

C. B7—1(CD80)/ B7—2(CD86) D. Igα/Igβ E. ICAM—1

8. 与配体结合后,对T细胞活化有负调节作用的CD分子是: A. CD2 B. CD4 C. CD8

D. CD152(CTLA-4) E. CD28

9.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受体是: A. CD2 B. CD3 C. CD4 D. CD8 E. CD28

10. 关于CD21分子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 表达于成熟的B细胞上,是B细胞重要的膜分子

B. 又称CR2,能与iC3b和C3d(或C3dg)结合 C. 与BCR构成复合物,参与B细胞对抗原的识别 D. 是EB病毒的受体

E. 与CD19、CD81等共同构成B细胞的辅助受体 11. 介导NK细胞发挥ADCC的分子是: A. CD16 B. CD32 C. CD64 D. CD23 E. CD89

12. CD分子与下列哪项作用无关? A. 免疫应答 B. T、B细胞的活化 C. 补体攻膜复合体的形成 D. AIDS的发生

E. EB病毒对B细胞的感染

13. 以下所列IgSF成员的配受体关系,哪组是正确的?A. LFA—2/LFA—3 B. CD4/MHC—Ⅰ类分子 C. CD8/MHC—Ⅱ类分子 D. ICAM—1/ICAM—2 E. VCAM—1/VCAM—2

14. 介导血流中的中性粒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初始粘附的是: A. 整合素家族 B. IgSF C. 选择素家族 D. 钙粘蛋白家族 E. Ⅰ型细胞因子受体家族

15. E—选择素主要表达在哪种细胞上? A. 中性粒细胞 B. 红细胞 C. 单核细胞 D. 淋巴细胞 E. 活化内皮细胞

16. 选择素分子识别的配体主要是: A. CD21 B. CD31 C. 钙粘蛋白 D. CD15s(sLex) E. CD44

17. 既作为淋巴细胞归巢受体,又与肿瘤转移有关的是: A. CD2 B. CD3 C. CD16

D. CD32 E. CD44

18. 在T细胞的活化中,最重要的协同刺激信号是通过下列哪组粘附分子的相互作用所提供? A. CD4/MHCⅡ类分子 B. CD8/MHCⅠ类分子 C. CD28/CD80或CD86 D. CD2/CD58 E. LFA—1/ICAM—1

19. 参与淋巴细胞归巢的粘附分子不包括: A. L—选择素 B. CD28 C. CLA D. VLA—4 E. CD44

20. 下列哪项不是粘附分子的作用? A. 参与淋巴细胞归巢 B. 参与免疫应答 C. 参与炎症的形成 D. 参与补体系统的激活 E. 参与血栓的形成 二、多选题

1.CD分子分布于下列哪些细胞表面? A. T细胞 B. B细胞 C. NK细胞 D. 髓系细胞 E. 血小板

2.人T细胞均具有的CD分子是: A. CD2 B. CD3 C. CD4 D. CD8 E. CD16

3.B细胞表达的CD分子包括: A. CD79a/CD79b B. CD19 C. CD21 D. CD80/CD86 E. CD40

4.粘附分子参与下列哪些生理和病理过程? A. 细胞的识别、信号转导与活化 B. 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C. 炎症发生

D. 创伤愈合 E. 肿瘤转移

5.参与淋巴细胞归巢的粘附分子是: A. CD44 B. L—选择素 C. CLA D. LFA—1 E. VLA—4

6.在免疫应答中,APC与T细胞相互作用的粘附分子包括: A. MHCⅡ类分子/CD4 B. MHCⅠ类分子/CD8 C. CD80(或CD86)/CD28 D. ICAM—1/LFA—1 E. LFA—3/LFA—2 三、 填空题

1. MHCⅠ类分子的配体是_______;MHCⅡ类分子的配体是_______。 2. 在TCR和BCR识别抗原的信号转导过程中起作用关键的CD分子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3. 辅助TCR识别抗原的CD分子是______或_______;B细胞的辅助受体由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分子构成。其中________是EB病毒的受体。

4. 在T细胞活化过程中,所需协同刺激信号主要是通过T细胞表面

的________分子与APC表面的_______分子结合而提供;在B细胞活化过程中,所需协同刺激信号主要是通过B细胞表面的________分子与Th细胞表面的_______分子结合而提供。

5.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受体是_______;EB病毒的受体是______。

6. 属于FcγR(IgG Fc受体)的CD分子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7. 可作为LFA—1的配体的粘附分子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8. 淋巴细胞归巢的分子基础是表达在________细胞上的归巢受体与表达在________细胞上的地址素配体分子的相互作用。

9. 粘附分子根据其结构特点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尚未归类的粘附分子等六类。

10. 选择素家族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成员,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发挥重要作用。 四、 名词解释

1. 白细胞分化抗原(Leukocyte differentiation antigen) 2. CD(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3. 粘附分子(adhersion molecules) 4. 整合素家族(intergrin family) 5. 选择素家族(Selction family) 五、问答题

1. 简述与T细胞识别、粘附及活化有关的CD分子、相应配体及主要功能。

2. 简述与B细胞识别、粘附及活化有关的CD分子、相应配体及主要功能。

3. IgFc受体可分为哪几类?主要有哪些功能? 4. 粘附分子可分为哪几类?主要有哪些功能?

5.CD分子和粘附分子及其单克隆抗体在临床中有何应用性? 第七章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A型题】

1.E2.B3.A4.A5.D6.A7.C8.D9.C10.C11.A12.C13.A14.C15.E16.D17.E18.C19.B20.D 【X型题】

1.ABCDE 2.ABCD 3.ABCDE 4.ABCDE 5.ABCDE 6.ABCDE 二、填空题 1. CD8 CD4

2. CD3 CD79a/CD79b(Igα/Igβ) 3. CD4或CD8 CD19/CD21/CD81 CD21 4. CD28 B7-1/B7-2(CD80/CD86) CD40 CD40L 5. CD4 CD21(CR2) 6. CD64 CD32 CD16

7. ICAM—1 ICAM—2 ICAM—3

8. 淋巴 内皮

9. 免疫球蛋白超家族(IgSF) 整合素家族 选择素家族 粘蛋白样血管地址素 钙粘蛋白家族

10. L—选择素 P—选择素 E—选择素 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粘附 炎症发生 淋巴细胞归巢 三、名词解释

1. 白细胞分化抗原(Leukocyte differentiation antigen):是指造血干细胞在分化成熟为不同谱系、谱系分化的不同阶段及成熟细胞活化过程中,出现或消失的细胞表面分子,广泛表达在白细胞、红系和巨核细胞/血小板谱系及许多非造血细胞上。

2. CD(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应用以单克隆抗体鉴定为主的方法,将来自不同实验室的单克隆抗体所识别的同一分化抗原称CD。CD具有参与细胞的识别、粘附和活化等功能。

3. 粘附分子(adhersion molecules):介导细胞间、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接触和结合(或粘附)的膜表面糖蛋白。分布于细胞表面或细胞外基质中,以配体-受体相对应的形式发挥作用。

4. 整合素家族(intergrin family):为一组细胞表面糖蛋白受体,因主要介导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的粘附,使细胞得以附着而形成整体而得名,此外还介导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的粘附。

5. 选择素家族(Selction family):为一类跨膜分子,胞外区由C型凝集素(CL)结构域、表皮生长因子(EGF)样和补体调控蛋白(CCP)结构域组成,识别的配体主要是唾液酸化的路易斯寡糖或类似结构分

子,在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粘附、炎症发生及淋巴细胞归巢中发挥重要作用。 四、问答题

1.与T细胞识别、粘附及活化有关的CD分子、相应配体及主要功能: 1)CD2(LFA-2):配体主要是CD58(LFA-3),结合后能促进T细胞与APC或靶细胞的粘附,并为T细胞提供活化信号。 2)CD3:转导TCR识别抗原后产生的第一活化信号。

3)CD4/CD8:分别与配体MHC-Ⅱ类分子和MHC-Ⅰ类分子结合,辅助TCR识别抗原及参与信号转导。

4)CD28:与配体B7-1(CD80)和B7-2(CD86)结合,提供T细胞活化最重要的协同刺激信号(第二活化信号)。

5)CD58(LFA-3):与配体LFA-2结合后,可参与T细胞信号的转导。 6)CD152(CTLA-4):与配体CD80/CD86结合后,抑制T细胞活化信号的转导。

7)CD154(CD40L):与B细胞表面的配体CD40结合,提供B细胞活化最重要的协同刺激信号(第二活化信号)。

2.与B细胞识别、粘附及活化有关的CD分子、相应配体及主要功能: 1) CD79a/CD79b:转导BCR识别抗原后产生的第一活化信号。 2)CD19:是CD19/CD21/CD81信号复合物中的一个成分,可与多种激酶结合,促进B细胞激活。

3)CD21(CR2或EB病毒受体):与配体iC3b和C3d相结合,能增强B细胞对抗原的应答,也参与免疫记忆过程。

4)CD80/CD86:与配体CD28或CD152(CTLA-4)结合,为T细胞的活化途经提供重要的协同刺激信号或抑制活化信号的转导。

5)CD40: CD40 与T细胞上的CD40L结合能提供B细胞所需的最重要的协同刺激信号。

3.IgFc受体的类型及其功能如下: 1〉FcγR:

⑴FcγRI:又称CD64,是高亲和力IgGFc受体。功能:介导ADCC,清除免疫复合物,促进吞噬作用,促进吞噬细胞释放IL-1、IL-6和TNF-α等介质。

⑵FcγRⅡ:又称CD32,是低亲和力IgGFc受体。功能:介导吞噬作用和氧化性爆发。CD32中的FcγRⅡ-B介导免疫抑制作用。 ⑶FcγRⅢ:又称CD16,是低亲和力IgGFc受体。功能:传递活化信号,介导吞噬和ADCC作用。

2〉FcαR:又称CD89。功能:介导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超氧产生、释放炎症介质以及发挥ADCC作用。 3〉FcεR:

⑴FcεRⅠ:是高亲和力IgEFc受体。功能:介导Ⅰ型超敏反应。 ⑵FcεRⅡ:又称CD23,是低亲和力IgEFc受体。功能:参与IgE合成的调节。

4.粘附分子的类型及其功能如下: 1〉粘附分子可分为五类:

⑴免疫球蛋白超家族;⑵整合素家族;⑶选择素家族;⑷粘蛋白样血

管地址素;⑸钙粘附素家族;⑹其它粘附分子。 2〉粘附分子的主要功能为:

⑴作为免疫细胞识别中的辅助受体和协同活化或抑制信号; ⑵介导炎症过程中的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粘附; ⑶参与淋巴细胞归巢。

5.CD分子和粘附分子及其单克隆抗体在临床中应用是:

⑴ 阐明某些疾病的发生机制:例如HIV通过与CD4结合选择性感染CD4+细胞(主要为Th细胞),从而导致AIDS。CD18基因缺乏导致LFA-1和Mac-1等整合素功能不全,引起靶细胞粘附缺陷症(LAD)。 ⑵在疾病诊断中的作用:例如应用抗CD的单克隆抗体检测外周血CD4+/CD8+细胞比值和CD4+细胞的绝对值,对AIDS的辅助诊断和判断病情有重要作用。此外,抗CD的mAb也可用于白血病、淋巴瘤的免疫学分型及辅助诊断。

⑶疾病治疗和预防中的应用:如抗CD3的mAb可与T细胞CD3结合激活补体而溶解T细胞,用于防治移植排斥反应;抗CD20的mAb与毒素交联形成的免疫毒素,可用于淋巴瘤的治疗。

第八章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及其编码分子 一.选择题

1. 不是由HLA基因编码的产物是:

A. β2微球蛋白(β2m) B. HLA-Ⅰ类分子α链 C. HLA-Ⅱ类分子α链 D. HLA-Ⅱ类分子β链 E. 低分子量多肽(LMP)

2. HLA-II类基因的表达产物主要分布于: A. 所有白细胞胞表面

B. 专职性APC、胸腺上皮细胞和活化T细胞表面 C. 所有有核细胞和血小板表面 D. 淋巴细胞表面 E. 所有血细胞表面

3. 不表达HLA-I类分子的细胞是: A. T淋巴细胞 B. B淋巴细胞 C. 非专职性APC D. 中性粒细胞 E. 成熟红细胞

4. 构成HLA- I类分子抗原肽结合槽的部位是: A. α1结构域和β2m B. α1和α2结构域 C. α2和α3结构域 D. α3结构域和β2m

E. β2m

5. 关于HLA-I类分子的叙述,哪项是错的? A. 几乎分布于所有有核细胞表面

B. 由α链和β2m组成,分别由第6号和15号染色体编码 C. 是提呈内源性抗原肽的关键性分子 D. 能与辅助受体CD8分子结合 E. 对Th的识别起限制作用

6. 专职性APC提呈外原性抗原的关键性分子是: A. MHC-I类分子 B. MHC-II类分子 C. MHC-III类分子 D. CD1分子 E. 粘附分子

7. 关于HLA-II类分子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 主要分布于专职性APC和活化T细胞等细胞表面 B. 是提呈外源性抗原的关键性分子

C. 由α.β两条肽链组成,分别由不同染色体编码 D. 对Th的识别起限制作用 E. 能与辅助受体CD4分子结合 8. 不表达HLA-II类分子的细胞是: A. 正常胰岛β细胞 B. B淋巴细胞

C. 活化的Th细胞 D. MΦ E. 树突状细胞

9. 决定HLA分子多态性的因素是: A. HLA复合体基因易发生随机组合 B. HLA基因连锁不平衡 C. HLA复合体以单元型遗传 D. HLA基因具有人种和地理族特点 E. HLA基因是复等位基因,均为共显性 10. HLA的单体型是指:

A. 同一条染色体上HLA复合体不同座位等位基因的特定组合 B. 两条染色体上HLA等位基因的组合 C. 一条染色体上基因的组合 D. 两条染色体上基因的组合 E. 某一个体HLA分子的特异性型别

11. 下列哪种HLA分子能与NK细胞的杀伤抑制受体(KIR)结合? A. HLA-DR B. HLA-DP C. HLA-DQ D. HLA-G E. HLA-DM

12. 下列哪种细胞的作用受MHC-I类分子限制?

A. B细胞对非己抗原的特异性识别 B. Th细胞对非己抗原的特异性识别

C. Tc(CTL)细胞对靶细胞的特异性识别和杀伤 D. MΦ对靶细胞的吞噬与杀伤 E. NK细胞杀伤肿瘤细胞

13. 下列哪种细胞的作用受MHC-II类分子限制? A. NK细胞杀伤病毒感染细胞 B. APC提呈抗原给Th细胞 C. B细胞对非己抗原的特异识别 D. Tc细胞杀伤肿瘤细胞 E. MΦ吞噬靶细胞

14. MHC分子最重要的功能是:

A. 提呈抗原肽,激活T细胞,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 B. 诱导T细胞分化 C. 引起移植排斥反应 D. 限制免疫细胞间的相互作用 E. 诱导免疫耐受 15. MHC限制性表现于: A. NK细胞的杀伤作用 B. ADCC作用

C. T细胞对抗原的识别 D. B细胞对TI-Ag的识别

E. 补体依赖的细胞毒作用

16. 肿瘤细胞HLA-I类分子的表达减弱或缺失时,不能有效地激活下列哪种细胞? A. CD4+Th细胞 B. CD8+CTL细胞 C. B细胞 D. NK细胞 E. MΦ细胞

17. 与强直性脊柱炎相关联的HLA分子是: A. HLA-A4 B. HLA-B27 C. HLA-B17 D. HLA-DR2 E. HLA-DR3

18. 器官移植中的最佳供者是: A. 受者父母 B. 受者同胞兄弟姐妹 C. 受者妻子

D. 受者单卵孪生同胞兄弟姐妹 E. 受者子女

19. 下列哪种疾病与HLA分子无关联性? A. 强直性脊柱炎

B. 重症肌无力 C. 血清病 D. 类风湿性关节炎 E. 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20. HLA抗原所不具备的功能是: A. 诱导移植排斥反应 B. 参与自身免疫耐受的形成 C. 参与抗原提呈 D. 参与T细胞分化发育 E. 参与调理吞噬 X型题

1. HLA-II类分子分布于: A. 活化T细胞 B. B细胞 C. 巨噬细胞 D. 胸腺上皮细胞 E. 树突状细胞 2. MHC的特点是: A. 由多基因组成 B. 以单体型遗传

C. MHC的各座位等位基因在群体中具有多态性

D. MHC各座位等位基因在群体中均遵循随机分配的规律 E. 基因产物的表达具有共显性 3. 抗原加工提呈相关基因包括: A. LMP基因 B. TAP基因 C. HLA-DM基因 D. HLA-DO基因 E. TAP相关蛋白基因

4. MHC-I、II类分子的共同作用是: A. 参与同种移植排斥反应 B. 参与T细胞在胸腺内的发育 C. 参与APC提呈抗原 D. 限制APC-Th间的相互作用 E. 限制Tc对靶细胞的杀伤

5. HLA与下列哪些疾病的发生有关? A. 移植排斥反应 B. 肿瘤的发生与发展 C. 类风湿性关节炎 D. 血清病

E. 移植物抗宿主反应

二、填空题

1. 小鼠的MHC称为________,定位于第________号染色体上;人的MHC称为________,定位于第________号染色体上。

2. 经典的HLA-I类基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座位;经典的HLA-II类基因由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三个亚区组成。

3. HLA-I类分子由________和_________两条肽键组成;前者由第________号染色体编码,后者由第_________号染色体编码。 4. HLA-I类分子的抗原结合槽由_________和________结构域构成;可容纳_______个氨基酸残基。HLA-II类分子的抗原结合槽由________和________结构域构成;可容纳_________个氨基酸残基。 5. MHC-I类分子的主要功能是提呈__________,供__________细胞识别;MHC-II类分子的主要功能是提呈________,供__________细胞识别。

6. HLA的多态性主要表现在构成__________的氨基酸在组成和序列的不同。

7. 人类器官移植的成败关键在于供、受者间__________等位基因的匹配程度。

8. 与移植排斥反应有关的MHC分子主要是_________和_________分子。

9. MHC结构十分复杂,其多样性由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方面构成。

三.名词解释

1.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 2. HLA复合体

3. 人类白细胞抗原(HLA) 4. MHC限制性 四.问答题

1. 简述经典HLA-I、II基因组成及表达产物的分子结构。 2. HLA-I、II类分子的分布及功能有哪些不同? 3. MHC编码产物的主要生物学功能有哪些? 4. HLA与临床医学有什么关系?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A型题】

1.A2.B3.E4.B5.E6.B7.C8.A9.E10.A11.D12.C13.B14.A15.C16.B17.B18.D19.C20.E 【X型题】

1.ABCDE 2.ABCE 3.ABCDE 4.ABC 5.ABCE 二、填空题

1. H-2复合体(H-2) 17 HLA复合体 6 2. HLA-A HLA-B HLA-C;HLA-DR HLA-DQ HLA-DP

3. 重链(α链) β2微球蛋白(β-2m) 6 15 4. α1 α2 8~12; α1 β1 13 ~17

5. 内源性抗原肽 CD4+Th 外源性抗原肽 CD8+CTL 6. 抗原结合槽 7. HLA

8. MHC-I类 MHC-II类 9. 多基因性 多态性 三.名词解释

1.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系位于脊柱动物某一染色体上一组编码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的紧密连锁的基因群,其主要功能是通过编码产物提呈抗原启动免疫应答、免疫调节和控制同种移植排斥反应等。

2. HLA复合体:即人的MHC,定位于人第6号染色体短臂上,由一群紧密连锁的基因组成。其主要功能通过编码的HLA抗原提呈抗原启动免疫应答、免疫调节和控制同种移植排斥反应等。

3. 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系人类的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是存在于人有核细胞、血小板等表面的一类糖蛋白分子,因其首先自人白细胞中发现故名。HLA的主要功能是提呈抗原肽,启动和调控免疫应答,也是决定人类同种异型排斥反应发生的主要抗原。

4. MHC限制性:指T细胞的TCR在识别特异性抗原肽的同时,必须识别提呈抗原肽的自身的MHC分子,即TCR只能识别APC或靶细胞表面的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pMHC),即T细胞对抗原肽的识别受

MHC的限制,故Th-APC、Tc-靶细胞间只有MHC表型相同,才能有效的相互作用。MHC限制性也可体现在其他免疫细胞的相互作用之中。 四. 问答题

1. 经典的HLA-I类基因包括HLA-A、B、C位点的等位基因,编码HLA-I类分子异二聚体中的重链(α链),由α1、α2、α3三个结构域组成,其中α1、α2构成抗原结合槽,能选择性容纳约含8~12个氨基酸残基的抗原肽,α3结构域可被T细胞CD8分子识别;经典的II类基因包括HLA-DP、DQ、DR三个亚区,编码II类分子的α链和β链,后两者分别由α1、α2和β1、β2结构域组成,其中α1、β1构成抗原结合槽,能选择性容纳约含13~17个氨基酸残基的抗原肽;β2结构域可被T细胞CD4分子识别。

2. (1)HLA-I类分子分布于所有有核细胞及血小板和网织红细胞表面;HLA-II类分子仅表达于某些细胞表面,如专职性APC(DC、MΦ、B细胞)、胸腺上皮细胞和活化T细胞等。HLAI、II类分子主要分布在细胞表面,但也以可溶性状态存在于体液中,如血清、尿液、唾液、精液及乳汁。

(2)HLA-I类分子的功能主要是识别和提呈内源性抗原肽,进而激活CD8+CTL,其α3结构域又能与CTL的辅助受体CD8分子结合,可增强活化信号的转导,同时,HLA-I类分子对CTL识别和杀伤靶细胞起限制作用。HLA-II类分子的功能主要是识别和提呈外源性抗原肽,进而激活CD4+Th,其β链的β2结构域能与Th的辅助受体CD4分子结合,能加强活化信号转导。HLA-II类分子还对Th与APC,Th与

其它T细胞亚群之间的相互作用起限制性。 3. (1)在适应性免疫应答中的作用:

1)经典的MHC I、II类分子分别提呈内源性抗原和外源性抗原,分别给CD8+CTL和CD4+Th细胞识别,从而启动适应性免疫应答,这是MHC分子的最主要功能。

2)约束免疫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即MHC限制性:如HLA-I类分子对CTL识别和杀伤靶细胞起限制作用;HLA-II类分子对Th与APC之间的相互作用起限制作用。

3)参与T细胞在胸腺内的选择及分化。 4)决定个体对疾病易感性的差异。 5)参与构成种群基因结构的异质性。 (2)在固有免疫应答中的作用:

1)经典III类基因编码的补体成分参与炎症反应、杀伤病原体及免疫性疾病的发生。

2)非经典I类基因和MICA基因产物可调节NK细胞和部分杀伤细胞的活性。

3)炎症相关基因产物参与启动和调控炎症反应,并在应激反应中发挥作用。

4. (1)HLA与器官移植:器官移植的成败主要取决于供、受者HLA等位基因的匹配程度,故移植前,需对供、受体间进行HLA分型和交叉配型。

(2) HLA分子的异常表达与临床疾病:如恶变细胞I类分子的表达

往往减弱甚至缺如,

不能有效激活CD8+CTL,逃脱免疫监视;本不表达HLA-II类分子的组织细胞,可被诱导表达II类分子,从而启动自身免疫应答,导致自身免疫病。

(3)HLA与疾病的关联:很多人类疾病有遗传倾向,可能与HLA关联,常用相对风险率(RR)表示关联程度,阳性关联表示某个体易患某一疾病,阴性关联表示对该疾病有抵抗力。

(4)HLA与法医学:用于亲子鉴定和确定死亡者身份。

第九章 B淋巴细胞 一、选择题 A型题

1、BCR复合物的组成成分为( ) A. mIg ,CD3 B. IgM, CD79a/CD79b C. IgD, CD79a/CD79b D. mIg, Igα和Igβ E. mIg, IgA和IgG

2、成熟B细胞表达的mIg主要为( ) A. mIgM B. mIgD C. mIgG

D. mIgM和 mIgG E. mIgM和mIgD

3、传递B细胞活化信号1的信号转导分子为( ) A. CD79a和CD79b B. CD19和CD21 C. CD3和CD4 D. CD4和CD8 E. CD40和CD40L

4、BCR与抗原结合后不能直接传递抗原刺激信号,原因是(A. mIg与抗原结合的亲和力不高 B. mIg的L链胞内部分很短 C. mIgM的H链胞内部分很短 D. mIgD的H链胞内部分很短

E. mIgM 和mIgD的H链胞内部分均很短 5、关于BCR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A. 其化学本质是mIg B. 能有效地摄取可溶性抗原 C. 识别抗原有MHC限制性

D. 与抗原结合后产生B细胞活化信号1 E. B细胞活化信号1经Igα和Igβ传至胞内 6、 B细胞的表面受体不包括( ) A. BCR

) B. HIV受体 C. EB病毒受体 D. CR1和 CR2 E. FcγRⅡ

7、下列哪种组合是B 细胞活化的第二信号?( ) A. CD80(B细胞) ——CD28(T细胞) B. CD86(B细胞)——CD28(T 细胞) C. CD40L(B细胞)——CD40(活化的T细胞) D. CD40(B细胞)——CD40L(活化的T细胞) E. B7(B细胞)——CD28(T细胞)

8、下列哪种组合可抑制T细胞的活化?( ) A. CD80(B细胞) ——CD28(T细胞) B. CD86(B细胞)——CD28(T 细胞) C. B7(B细胞)——CTLA-4(活化的T细胞) D. CD40(B细胞)——CD40L(活化的T细胞) E. CD40L(B细胞)——CD40(活化的T细胞) 9、关于B1细胞,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表面表达CD5和mIgM

B. 其BCR/所产生的抗体与抗原结合的特异性高 C. 产生于个体发育的早期 D. 倾向于定位在肠道和腹膜腔 E. 倾向于产生抗细菌多糖抗原的抗体

10、关于B2细胞,叙述正确的是( ) A. 产生于胎儿期

B. 可与多种不同的抗原表位结合,表现为多反应性 C. 对蛋白质抗原的应答能力强 D. 主要产生低亲和力的IgM

E. 可产生致病性自身抗体而诱发自身免疫病 11、B1细胞的主要功能不包括( )

A. 产生抗细菌多糖抗原的抗体而抗微生物感染 B. 产生抗病原体蛋白质的抗体而抗微生物感染 C. 产生多反应性自身抗体而清除变性的自身抗原 D. 产生致病性自身抗体而诱发自身免疫病 E. 在肠道抗病原体的粘膜免疫中起重要作用 12、哺乳动物B细胞发育成熟的场所为( ) A. 骨髓 B. 胸腺 C. 淋巴结 D. 脾脏

E. 粘膜伴随淋巴组织

13、关于B细胞,下列哪种说法不正确?( ) a) 骨髓中的淋巴细胞主要为B细胞

b) B细胞表面表达的mIg,是B细胞的抗原受体

c) B细胞的抗原受体库能对众多的、无限的非己抗原产生应答

d) 某个B细胞产生的抗体所结合的抗原与该B细胞BCR结合的抗原相同

e) B1细胞和B2细胞产生的抗体均有高度的特异性 14、B细胞活化的辅助受体是指( ) a) CD79a/CD79b b) CD40——CD40L c) CD80——CD28 d) CD86——CD28

e) CD19—CD21—CD81—Leu 13 15、关于B1和B2细胞,错误的是( ) a) B1细胞初次产生于胎儿期 b) B2细胞出生后才产生

c) B2细胞的BCR与抗原结合的特异性低,具有多反应性 d) B2细胞主要对蛋白质抗原产生应答 e) B1细胞主要对多糖抗原产生应答 16、抗体的调理作用是指( )

a) 抗体与病毒表面抗原结合后,阻止病毒与靶细胞结合 b) 抗体与胞内菌结合后,阻止胞内菌与靶细胞结合 c) 抗体与细菌毒素结合后,阻止细菌毒素发挥作用

d) 与病原体结合的抗体,其Fc段与吞噬细胞的Fc受体结合,促进病原体被吞噬

e) 抗体与病原体表面抗原结合,直接导致病原体死亡

17、抗体的中和作用是指( )

a) 抗体与病原体结合后,阻止病原体与靶细胞的结合 b) 抗体与病原体结合后,直接导致病原体死亡

c) 抗体与病原体结合后,促进吞噬细胞对病原体的吞噬清除 d) 形成病原体-抗体-补体复合物,促进吞噬细胞对病原体的吞噬清除

e) 抗体与可溶性抗原结合,从而阻止可溶性抗原与BCR结合 18、B 细胞作为专职性APC,正确的表述是( ) A. B细胞通过BCR结合颗粒性抗原

B. B细胞的抗原提呈作用在自然免疫应答中十分重要 C. B细胞组成性地表达协同刺激分子 D. 只有活化的B细胞才是抗原提呈细胞

E. 正常情况下,B细胞也能把可溶性自身抗原提呈给T细胞 19、B细胞的BCR 结合的抗原为( ) A. TD抗原 B. TI 抗原 C. 颗粒性抗原 D. 可溶性抗原

E. 外源性抗原和内源性抗原

20、正常情况下,B细胞不能把可溶性自身抗原提呈给T细胞而诱导自身免疫应答的原因是( ) A. B细胞不能有效地摄取可溶性抗原

B. B细胞不能有效地加工、处理可溶性抗原 C. 未活化的B细胞不能表达协同刺激分子 D. 未活化的B 细胞不产生细胞因子 E. B细胞只能提呈颗粒性抗原 X型题

1、BCR复合物的组成成分包括( ) A. MIgM B. MIgG C. Igα D. Igβ E. IgG

2、传递B细胞活化信号1的信号转导分子为( ) A. CD3 B. CD19 C. CD21 D. CD79a E. CD79b

3、B1细胞的主要功能为( ) A. 产生抗细菌抗体而抗微生物感染

B. 产生特异性高、亲和力强的抗体,阻止病原体与靶细胞的结合 C. 产生特异性高、亲和力强的抗体,促进吞噬细胞对病原体的吞噬

清除

D. 产生多反应性自身抗体,清除变性的自身抗原 E. 产生致病性自身抗体,诱导自身免疫病 4、B细胞的主要功能包括( ) A. 产生抗体介导体液免疫应答 B. 提呈颗粒性抗原给T细胞 C. 提呈可溶性抗原给T细胞 D. 分泌细胞因子参与免疫调节

E. 组成性地表达协同刺激分子,提呈自身抗原,参与自身免疫应答

二、填空题

1、 B细胞表面的抗原受体为_____ ,它的化学结构为_____ ,其作用是_____ 。

2、 BCR复合物的组成成分为_____、_____ 和______ 。

3、 哺乳动物的B细胞在_____ 发育成熟,它的主要功能是产生______ 、_____ 及分泌______ 参与免疫调节。

4、 B细胞是一类专职____ ,借其表面的BCR结合___ 抗原,通过内吞和加工后,以_____ 形式提呈给T细胞。

5、 B细胞有异质性,根据是否表达_____ 分子,可分成______ 细胞和_____ 细胞。

6、 B细胞并不组成性地表达____ 分子,但在某些微生物组分的诱导下可表达这些分子,因此只有___ B细胞才是抗原提呈细胞。

三、名词解释

1、BCR复合物( BCR complex)

2、 抗体的调理作用(the opsonization of antibody) 3、 多反应性(polyreactivity) 4、 mIg(membrane Ig) 四、简答题

1、 试比较B1细胞与B2细胞的异同。 2、 试述B 细胞的主要功能。

3、 简述抗体参与体内免疫反应的主要方式。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A型题

1D2E3A4E5C6B7D8C9B10C 11B12A13E14E15C 16D17A18D19D20C X型题

1ACD 2DE 3ADE 4ACD 二、填空题

1. BCR/B细胞受体,mIg/ 膜表面免疫球蛋白,结合特异性抗原 2. BCR, CD79a/Igα, CD79b/Igβ 3. 骨髓,抗体,提呈抗原,细胞因子

4、 APC/抗原提呈细胞,可溶性,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

5、 CD5, B1, B2 6、 协同刺激,活化的 三、名词解释

1. BCR复合物(BCR complex): 由BCR和CD79a(Igα)/CD79b(Igβ)组成。BCR(mIg)能特异性结合抗原,但不能传递抗原刺激信号。Igα 和Igβ作为主要的信号转导分子,可转导抗原与BCR结合所产生的B细胞活化信号1,还参与mIg的表达与转运。

2、抗体的调理作用(the opsonization of antibody):与病原体结合的抗体(如

IgG),其Fc段又与吞噬细胞表面的Fc受体结合,将病原体带至吞噬细胞表面,使之易被吞噬,此即抗体的调理作用。此外,AgAb复合物与补体结合,补体再与吞噬细胞表面的补体受体结合,促进AgAb复合物被吞噬细胞吞噬,这也属于抗体的调理作用。

3、 多反应性(polyreactivity):B1细胞产生于个体发育早期,其BCR与所产生的抗体能够以相对低的亲和力与多种不同的抗原表位结合,这种现象称为多反应性。

4、 mIg(membrane Ig):膜表面免疫球蛋白,属于Ig超家族原型,为单体,由二条重链和二条轻链组成。成熟B细胞的mIg主要为mIgM和 mIgD,即B细胞受体(BCR),其作用是结合特异性抗原。mIg的抗原结合点位于VH和VL的高变区内, mIgH链的胞内部分很短,不能传递抗原刺激信号。 四、简答题

1、 试比较B1细胞与B2细胞的异同。

初次产生的时间:B1细胞为胎儿期,B2细胞为出生后;更新的方式:B1细胞进行自我更新,B2细胞由骨髓产生;自发性Ig的产生:B1细胞产生多,B2细胞产生少;B1细胞的BCR及所产生的抗体特异性低,表现为多反应性,而B2细胞为单特异性,尤其在免疫后;B1细胞分泌IgM多于IgG,而B2细胞分泌IgG多于IgM;体细胞高频突变:B1细胞低/无,B2细胞高;B1细胞主要对多糖类抗原应答,而B2细胞主要对蛋白质抗原应答。 2、 试述B细胞的主要功能。

①产生抗体,参与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受抗原刺激及细胞因子等的作用,B细胞活化、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分泌特异性Ig。②作为专职性APC,参与抗原提呈。B细胞借其表面的BCR 结合可溶 性抗原,通过内吞和加工后,以Ag肽:MHC分子复合物的形式提呈给T细胞。③分泌细胞因子,参与免疫调节。静息的B细胞不产生细胞因子,但激活的B细胞能产生大量细胞因子,参与免疫调节、炎症反应及造血过程。

3、 简述抗体参与体内免疫反应的主要方式。

①中和作用:抗体与病毒或胞内菌的表面抗原结合,阻止病毒或胞内菌与靶细胞表面的相应受体结合,从而阻止病毒或胞内菌与靶细胞结合;此外,抗体还可以中和相应细菌外毒素的毒性。②调理作用:抗体通过Fab段与病原体表面抗原结合,其Fc段又可与吞噬细胞表面的Fc受体结合,将病原体带至吞噬细胞表面,使之易被吞噬清除。

③抗体与病原体表面抗原结合后,激活补体,形成病原体-抗体-补体复合物,再与吞噬细胞表面的补体受体结合,使病原体易被吞噬清除。

第十章 T淋巴细胞 一、选择题 A型题

1.区别T细胞与B细胞的依据是: A. 形态的差异 B. 大小的差异 C. 胞浆内颗粒的差异 D. 细胞核的差异 E. 膜表面标志的差异

2.T淋巴细胞不具备的表面标志是: A. CD2 B. CD3 C. CD4/CD8 D. CD80(B7) E. TCR

3.全体T细胞特有的表面标志是: A.CD21 B.CD32 C.CD4/CD8

D.CD28 E. TCR

4.关于TCR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是T细胞识别抗原的受体 B. 有αβ和γδ两型

C. 组成的两条肽链均含可变区和稳定区 D. 是T细胞表面的特有标志 E. 主要识别游离可溶性抗原

5.具有稳定TCR结构及转导T细胞活化信号作用的是: A. CD2 B. CD3 C. CD4 D. CD8 E. CD28

6.大多数CD3分子的组成形式是: A. αβ、γδ、εε B. γδ、εζ、ηη C. γε、δε、ζζ D. γε、δε、ζη E. γγ、δε、ζη

7.表达于所有成熟T细胞表面的CD分子是: A. CD3

B. CD4 C. CD8 D. CD16 E. CD19

8.绵羊红细胞能与人成熟T细胞形成E花环是由于后者表达: A. CD2 B. CD3 C. CD4 D. CD8 E. CD28

9.关于CD8分子的作用,叙述错误的是: A. 能与MHC-Ⅰ分子非多态区结合 B. 增强Th细胞与靶细胞的结合 C. 参与抗原刺激TCR-CD3信号转导 D. 参与T细胞在胸腺内的分化 E. 与抗原识别无关

10. 可用于鉴定Th1/Th2细胞的单克隆抗体是: A. 抗CD2 B. 抗CD3 C. 抗CD4 D. 抗CD8 E. 抗CD28

11. T、B细胞表面共同的有丝分裂原受体是: A. PHA-R B. ConA-R C. LPS-R D. SPA-R E. PWM-R

12. CD4+T细胞的表型是: A. TCRαβ+CD2-CD3+CD4+CD8- B. TCRαβ+CD2-CD3-CD4+CD8- C. TCRγδ+CD2-CD3-CD4+CD8- D. TCRγδ+CD2+CD3+CD4+CD8- E. TCRαβ+CD2+CD3+CD4+CD8-

13. 初始T细胞和记忆性T细胞的区别是初始T细胞表达: A. CD2 B. CD3 C. CD45RO D. CD45RA E. CD45RB

14.T细胞活化的第一信号是通过T细胞与APC间的哪组分子的相互作用:

A. TCR-CD3复合物与抗原肽-MHC复合物 B. CD28与B7(CD80)

C. LFA-1与ICAM-1 D. LFA-2(CD2)与LFA-3 E. CD40L与CD40

15. T细胞活化的第二信号是指: A. CD4与MHC-Ⅱ分子间的互相作用 B. CD8与MHC-Ⅰ分子间的互相作用

C. TCR-CD3复合物与抗原肽-MHC复合物间相互作用 D. IL-2与相应受体间的相互作用 E. 协同刺激分子与相应受体间的相互作用

16.分泌IL-2、IFN-γ、TNF-β等细胞因子,促进细胞免疫应答的是: A. Th1细胞 B. Th2细胞 C. Tc细胞 D. Ts细胞 E. NK细胞

17. 不是Th2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是: A. IL-4 B. IL-5 C. IL-6 D. IL-10 E. IFN-γ

18. CD4+T细胞数与CD8+T细胞数的正常比值为:

A. <0.5 B. 0.5~1.0 C. 1.7~2.0 D. 2.0~2.5 E. >2.5

19. Th0细胞主要在下列哪种细胞因子的作用下向Th1细胞分化: A. IL-4 B. IL-5 C. IL-6 D. IL-10 E. IL-12

20. Th0细胞主要在下列哪种细胞因子的作用下向Th2细胞分化: A. IL-4 B. IL-5 C. IFN-γ D. IL-12 E. TNF-α X型题

1. 具有抗原识别受体的免疫细胞包括: A. 中性粒细胞 B. T细胞 C. B细胞

D. NK细胞 E. 巨噬细胞

2. T细胞表面表达的协同刺激分子包括: A. B7 B. LFA-1 C. ICAM-1 D. LFA-2 E. LFA-3

3. Th1细胞和Th2细胞共同分泌的细胞因子是: A. IFN-γ B. IL-3 C. GM-CSF D. TNF-α E. TNF-β A. PWM

4. 非特异性杀伤靶细胞的是: A. LAK细胞 B. 巨噬细胞 C. NK细胞 D. 效应Tc细胞 E. 中性粒细胞

二、填空题

1.根据TCR异二聚体的组成不同,T细胞可分为_____ 和_____ 两种类型,外周血中T细胞绝大多数为____ 型,参与免疫应答的主要是_____ 型。

2.CD3分子的主要作用是_____ 和_____ 。

3. 提供T细胞活化的第二信号主要是通过T细胞表面的_____ 和APC或靶细胞表面的______ 之间的相互作用。

4.按功能不同,调节性T细胞可分为________ 、______ 细胞;效应性T细胞可分为_________ 和_______ 细胞。

5.Th1细胞主要通过释放______ 、_____ 、______ 等细胞因子而促进细胞免疫应答。

6.Th2细胞主要通过释放________ 、______ 、_____ 及________ 等细胞因子而促进体液免疫应答。

7.CTL杀伤靶细胞的机制主要是通过释放______ 引起靶细胞裂解、或CTL活化后大量表达______ 而引起靶细胞凋亡。

8.具有杀伤作用的淋巴细胞有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 。 三、名词解释 1.T细胞受体(TCR) 2.协同刺激信号

3.CTL(cytotoxic T lymphocyte) 4.Th细胞

四、简答题

1. T细胞表面有哪些重要膜分子?它们的功能是什么?

2. T细胞表面主要的协同刺激分子受体有哪些?其配体各是什么? 3. CD8+杀伤性T细胞是怎样破坏靶细胞的?

4. Th1细胞和Th2细胞各分泌哪些主要细胞因子?其主要作用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A型题

1E 2D 3E 4E 5B 6C 7A 8A 9B 10C 11E 12E 13D 14A 15E 16A17E18C 19E 20A X型题

1BC 2BDE 3BCD 4ABCE 二、 填空题

1.TCRαβ 、TCRγδ、TCRαβ、TCRαβ 2.稳定TCR结构、传导T细胞活化信号 3.CD28、B7 4.Th、Ts、Tc、TDTH 5.IL-2、IFN-γ、TNF-β 6.IL-4、IL-5、IL-6、IL-10

7.穿孔素、丝氨酸蛋白酶(颗粒酶)、FasL

8.CTL、NK、LAK、TIL 三、名词解释

1.T细胞受体(TCR):简称T细胞抗原受体,是位于T细胞表面的能

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分子结构,通常与CD3分子呈复合物形式存在。大多数T细胞的TCR由α与β链组成,少数由γ与δ链组成。 2.协同刺激信号:是T细胞和B细胞活化需要的第二活化信号,通过APC表面的协同刺激分子与T细胞或B细胞表面相应的协同刺激分子受体的相互作用而产生。

3.CTL:即Tc,细胞毒性T细胞,也称杀伤性T细胞。表达CD8分子或CD4分子,主要功能是通过特异性识别靶细胞,释放穿孔素、颗粒酶或表达FasL而导致靶细胞裂解或凋亡。

4.Th细胞:即辅助性T细胞,主要表达CD4分子,分Th0、Th1和Th2三亚型,Th0受抗原、细胞因子等作用后向Th1或Th2分化,Th1产生IL-2、IFN-γ、TNF-β等促进细胞免疫应答,Th2产生IL-4、IL-5、IL-6等促进体液免疫应答。 四、简答题:

1.T细胞表面的重要膜分子及其功能是:①TCR-CD3复合物:TCR特异性识别由MHC分子提呈的抗原肽,CD3稳定TCR结构和转导T细胞活化的第一信号;

②CD4和CD8分子:能分别与MHC-Ⅱ类和MHC-Ⅰ类分子的非多态区结合,既加强T细胞与APC或靶细胞的相互作用,又参与抗原刺激

TCR-CD3信号转导,还参与T细胞在胸腺内的发育成熟及分化;③协同刺激分子:主要有CD28、LFA-1、LFA-2(CD2)、CD40L等受体,与相应配体结合后提供T细胞的活化的第二信号;④结合丝裂原的膜分子:主要有PHA、ConA、PWM等丝裂原的受体,丝裂原与相应受体结合可直接使静止状态的T细胞活化、增殖、分化为淋巴母细胞。 2.T细胞表面主要的协同刺激分子受体有CD28、LFA-1、LFA-2(CD2)、CD40L(CD154)等受体,其相应配体分别为B7、ICAM-1(CD54)、 LFA-3(CD58)、CD40。

3.CD8+杀伤性T细胞(CTL)通过TCR识别靶细胞表面的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在协同刺激分子等参与下,与靶细胞紧密接触,通过两种机制杀伤靶细胞:①细胞裂解:活化后的CTL通过颗粒胞吐释放穿孔素,后者插入靶细胞膜内形成空心管道出现小孔,水分通过小孔进入细胞浆,靶细胞胀裂而死亡。②细胞凋亡:活化后的CTL通过颗粒胞吐释放颗粒酶(丝氨酸蛋白酶),后者进入靶细胞,通过一系列酶的级联反应,最终激活靶细胞内源型DNA内切酶而导致靶细胞凋亡;活化后的CTL大量表达FasL(配体),与靶细胞表面Fas(受体)结合,通过一系列酶的级联反应,最终激活靶细胞内源型DNA内切酶而导致靶细胞凋亡。

4.活化的Th1细胞主要分泌IL-2、IFN-γ、TNF-β等细胞因子,使局部组织产生以淋巴细胞和单核吞噬细胞浸润为主的慢性炎症反应或迟发型超敏反应;活化的Th2细胞主要产生IL-4、IL-5、IL-6、IL-10等细胞因子,诱导B细胞增殖与分化,合成和分泌抗体,引起

体液免疫应答或速发型超敏反应。

第十一章 抗原提呈细胞与抗原的处理及提呈 一 选择题 【A型题】

1.目前所知机体内功能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是 ( ) A.B淋巴细胞 B.NK细胞 C.树突状细胞(DC) D.巨噬细胞 E.内皮细胞

2.与内源性抗原提呈密切相关的分子是 ( ) A.MHCⅠ类分子 B.MHCⅡ类分子 C.FcγR D.mIg E.C3bR

3.与外源性抗原提呈密切相关的分子是 ( ) A.MHC Ⅰ类分子 B.MHCⅡ类分子 C.FcγR D.mIg E.C3bR

4.下列哪一种细胞是机体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始动者 ( ) A.巨噬细胞 B.DC C.B淋巴细胞 D.内皮细胞 E.以上均不是

5.B淋巴细胞摄取抗原与下列哪一种膜分子有关 ( ) A.mIg B.FcR C.MHC I类分子 D.黏附分子 E.以上均不是

6.DC细胞通过分泌下列哪一种细胞因子促使T细胞分化为Th l细胞 ( )

A.IL-l0 B.IL-4 C.IL-1 D.IL-12 E.IL-15

7.在DC细胞内抗原肽与MHCⅡ类分子的结合部位主要是 ( ) A.吞噬小体 B.MCⅡ C.溶酶体 D.内质网 E.蛋白酶体

8.与MHCⅠ类分子提呈内源性抗原肽转运有关的分子主要是 ( ) A.HLA-DM分子 B.TAP C.蛋白酶体 D.ER E.Ia相关恒定链(Ii)

9.与内源性抗原降解为多肽有关的分子是 ( ) A.HLA-DM分子 B.TAP C.蛋白酶体 D.ER E.Ia相关恒定链(Ii)

l 0.内源性抗原肽与MHC Ⅰ类分子结合的部位是在 ( ) A.内质网 B.高尔基体 C.蛋白酶体 D.内体腔 E.溶酶体

11.主要在再次体液免疫应答中起抗原提呈作用的细胞是 ( ) A.巨噬细胞 B.树突状细胞 C.NK细胞 D.B淋巴细胞 E.中性粒细胞

【X型题】

1.巨噬细胞的表面分子包括 ( ) A.MHC分子 B.FcγR C.CD14 D.CKR E.C3bR

2.参与DC摄取抗原的细胞表面分子有 ( ) A.CKR B.抗原特异性受体 C.FcR D.甘露糖受体 E.补体受体 3.DC的功能有:

A.诱导Ig的类别转换 B.调节B细胞增殖分化 C.参与诱导免疫耐受 D.抗原处理与提呈 E.在T细胞阴性选择中起重要作用 二、填空题

1.专职性抗原提呈细胞包括________ 、________ 、______ 。 2.树突状细胞 (DC) 能够显著刺激_______ 细胞增殖,而巨噬细胞、B细胞仅能刺激________ 或________ 细胞。

3.APC进行抗原加工、处理和提呈的途径有______ 、_____ 、_______ 和________ 。

4.MHCⅠ类分子途径主要提呈________ 抗原,MHCⅡ类分子途径主要提呈_____ 抗原。 三、名词解释

1.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A PC) 2.抗原提呈

3.外源性抗原(exogenous antigen) 4.内源性抗原(endogenous antigen) 四、简答题

1.试述MHCⅠ类分子提呈内源性抗原的简要过程。

2.试述MHCⅡ类分子提呈外源性抗原的简要过程。

3.试对MHCⅠ类分子抗原提呈途径和MHCⅡ类分子抗原提呈途径进行比较。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A型题

1C2A3B4B5A6D7B8B9C10A11D X型题

1ABCDE 2CDE 3ABCDE 二、填空题

1.树突状细胞、单核/巨噬细胞、B淋巴细胞。 2.初始T,活化T细胞,记忆性T细胞。

3.MHCⅠ类分子途径,MHCⅡ类分子途径,非经典的抗原提呈途径(MHC分子对抗原的交叉提呈),脂类抗原的CD1分子提呈途径 4.内源性;外源性。 三、名词解释

1.能摄取、加工、处理抗原并将抗原信息提呈给T淋巴细胞的这一类细胞称抗原提呈细胞(APC),在机体的免疫识别、免疫应答和免疫调节中起重要作用。

2.抗原提呈是指APC与T细胞接触过程中,表达于细胞表面的pMHC被T细胞识别,形成TCR-抗原肽-MHC三元体,从而活化T细胞的全

过程。

3.外源性抗原是指来源于APC细胞外的抗原,如被吞噬的细胞、细菌、蛋白质抗原等。

4.内源性抗原是指细胞内合成的抗原,如被病毒感染细胞合成的病毒蛋白和肿瘤细胞内合成的肿瘤抗原等。 四、问答题

1.试述MHCⅠ类分子提呈内源性抗原的简要过程。

内源性抗原被蛋白酶体降解为多肽,与TAP结合并由TAP转运至内质网内,与内质网组装的MHCⅠ类分子结合形成抗原肽-MHCⅠ类分子复合物,然后经高尔基体转运至细胞膜上,供CD8+T细胞识别。 2.试述MHCⅡ类分子提呈外源性抗原的简要过程。

外源性抗原被APC识别和摄取,在胞内形成内体,内体转运至溶酶体或与溶酶体融合,抗原被降解为多肽而转运至MⅡC中, MⅡC中含有在内质网中合成并与Ii链结合形成复合物而经高尔基体转运过来的MHCⅡ类分子;在MⅡC中,Ii链被降解而将CLIP残留于MHCⅡ类分子的抗原肽结合槽中,在HLA-DM分子的作用下CLIP与抗原肽结合槽发生解离,被待提呈的抗原肽所置换,形成稳定的抗原肽-HCⅡ类分子复合物,转运至APC膜表面,提呈给CD4+T细胞。

3.MHCⅠ类分子抗原提呈途径和MHCⅡ类分子抗原提呈途径的比较:

MHCⅠ类分子途径 MHCⅡ类分子途径Ag来源 内源性Ag 外源性Ag Ag降解的胞内

位置 蛋白酶体 内体、溶酶体 处理和提呈

Ag的细胞 所有有核细胞 专职性APC Ag与MHC分子

结合部位 内质网 溶酶体及内体中MⅡC 提呈抗原的 MHC分子 MHCⅠ类分子 MHCⅡ类分子

识别和应答细胞 CD8+T(主要为Tc) CD4+T(主要为Th) 伴侣分子 TAP、钙联素 Ii链、钙联素 第十二章 T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 一、选择题 【A型题】

1. TCR识别抗原的信号传递是通过下列哪个分子? A. CD2 B. CD3 C. CD4 D. Igα、Igβ E. CD8

2. 下列哪些细胞间作用时不受MHC限制:( ) A.CTL细胞与肿瘤细胞 B.NK细胞与肿瘤细胞 C.巨噬细胞与Th细胞 D.Th细胞与B细胞 E.朗格汉斯细胞与Th细胞 3. TCR的双识别是指

A. 同时识别MHCⅠ类分子和MHCⅡ类分子 B. 同时识别抗原分子的T细胞表位和B细胞表位 C. 同时识别抗原肽和mIg的复合物

D. 同时识别抗原肽和MHC分子 E. 同时识别Igα和Igβ

4. CD4+T细胞活化时,第二信号中最重要的一对分子是下列哪一对? A. CD2与LFA-3 B. CD8与MHCⅠ类分子 C. CD4与MHCⅡ类分子 D. CD28与B7-1 E. TCR与CD3

5. T细胞活化时,只有第一信号,缺乏第二信号,其结果是: A.导致T细胞分裂 B.T细胞立即死亡

C.T细胞处于免疫应答无能状态 D.导致T细胞克隆扩增 E.以上都不是

6. Th细胞在CTL细胞的活化过程中的作用主要是 A. 协助传递第一信号

B. Th细胞分泌促进增殖、分化的细胞因子 C. Th细胞能促进CTL细胞的TCR表达 D. Th细胞促进CTL细胞表达MHCⅡ类分子 1 医学免疫学复习思考题

E. Th细胞促进CTL细胞释放穿孔素

7. CTL细胞杀伤靶细胞时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 CTL细胞无需与靶细胞接触 B. 靶细胞被溶解时,CTL细胞同时受损 C. CTL细胞具特异性杀伤作用 D. 穿孔素诱导靶细胞凋亡

E. 一个CTL细胞只能杀伤一个靶细胞

8. 能通过自分泌和旁分泌形式促进T细胞增殖的细胞因子是 A. IL-1 B. IL-2 C. IL-4 D. TNF-β E. TNF-α

9. 活化的CD4+ Th1细胞释放的TNF-α的作用是 A. 促进抗原提呈细胞表达MHCⅠ类分子 B. 促进骨髓干细胞分裂

C. 促进血管内皮细胞高表达黏附分子

D. 促进IL-2的进一步释放从而促进T细胞增殖 E. 加强IFN-γ的作用

10. 下列哪种受体的表达是Th细胞活化的标志? A. IL-1R B. IL-2R C. TNFR D. IFN-γR E. IL-3R

【X型题】

1. 与T淋巴细胞识别活化有关的CD分子是 A. CD2 B. CD3 C. CD4 D. CD8 E. CD28

2. CTL细胞活化的双信号来自: A. TCR识别抗原肽-MHCⅠ类分子复合物 B. TCR识别抗原肽-MHCⅡ类分子复合物 C. TCR识别抗原肽-MHCⅢ类分子复合物

D. CD28与B7结合 E. mIg与抗原肽结合

3.下列哪些属于T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现象? A. 对胞内寄生微生物的抗感染作用 B. 抗肿瘤免疫 C. 调理作用 D. 移植物抗宿主反应 E. 迟发型超敏反应

二、填空题

1.抗原识别是指初始T细胞表面的 与抗原提呈细胞表面的 的特异结合过程。

2.T细胞识别抗原后,通过 将信号传至细胞内部,并首先活化 ,继而启动胞内信号转导的级联反应。

3.CD4+T细胞活化第二信号,主要是通过抗原呈递细胞表面的 与T细胞表面的 结合产生的。

4.Th1细胞分泌的 和表达的 是活化巨噬细胞细胞最重要的效应分子。

5.CTL活化后可通过脱颗粒,释放 和 ,导致靶细胞坏死。 6.参与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的效应细胞主要包括 细胞和 细胞。 三、名词解释

1.MHC限制性(MHC restriction) 2.免疫突触 四、问答题

1.T细胞识别抗原的特点是什么? 2.效应T细胞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A型题

1B2D3D4D5C6B7C8B9C10B X型题

1ABCDE 2AD 3ABDE 二、填空题

1.TCR,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 2.CD3,PTK 3.B7,CD28 4.IFN-γ,CD40L 5.穿孔素,颗粒酶

6.CD4+ Th1细胞,CD8+ CTL细胞 三、名词解释

1.MHC限制性:T细胞在特异性识别APC所提呈的抗原肽的过程中,必须同时识别与抗原肽形成复合物的MHC分子。

2.免疫突触:T细胞与APC相互作用时在细胞与细胞接触部位形成的一个特殊结构:TCR-pMHC位于中央,周围形成由LFA-1和ICAM-1等分子相互结合的环状结构。

四、问答题

1.T细胞识别抗原的特点是什么?

T细胞只能特异性识别表达于APC表面并与MHC分子结合成复合物的抗原肽-MHC分子,此即TCR的双识别。即TCR在特异性识别APC所提呈的抗 4

医学免疫学复习思考题

原肽的过程中,必须同时识别与抗原肽形成复合物的MHC分子。也就是说,T细胞对抗原的识别受MHC分子种类的限制。 2.效应T细胞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特异性细胞免疫的效应T细胞主要有两类:CD4+ Th1细胞和CD8+ CTL细胞。CD4+Th1细胞活化后,可通过释放包括IL-2、IL-3,IFN-γ、GM-CSF等多种细胞因子,活化巨噬细胞,在宿主抗胞内病原体感染中起重要作用;此外产生以单核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为主的免疫损伤效应。CD8+CTL细胞则主要通过穿孔素/颗粒酶途径及Fas/Fas途径杀伤靶细胞。

第十三章 B细胞对抗原的识别及应答 一、选择题 [A型题]

1. B细胞作为抗原提呈细胞,其表面主要具有的第二信号作用的分子是: A.CD28

B.CD40 C.CD40L D.B7

E.MHC-II类分子

2. 活化的Th细胞活化B细胞时,B细胞表面主要产生第二信号的分子是: A.CD28 B.CD40 C.CD40L D.B7

E.MHC-II类分子

3. B细胞活化所需的活化信号1由下列哪种分子传入细胞内? A.CD2 B.CD3 C.CD4 D.Igα、Igβ E.CD8

4.初次应答时,B细胞活化的第二信号产生主要是: A.BCR识别抗原肽-MHC I类分子复合物 B.BCR识别抗原肽-MHC II类分子复合物 C.B细胞上的CD40与Th细胞上的CD40L结合 D.B细胞上的B7与Th细胞上的CD28结合

E.BCR与抗原结合

5.再次免疫应答的特点是: A.抗原提呈细胞是巨噬细胞 B.抗体产生快,维持时间短 C.抗体主要是IgM和IgG D.抗体为高亲和性抗体

E.TD抗原和TI抗原都可引起再次免疫应答 6.初次免疫应答的特点是: A.抗原呈递细胞是B细胞 B.抗体产生慢,维持时间短 C.抗体滴度较高 D.所需抗原浓度低

E.TI抗原可引起初次和再次免疫应答

7. TI-Ag激活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需要哪种细胞参与? A.巨噬细胞 B.Th细胞 C.NK细胞 D.TDTH细胞 E. 以上均不需要 8. BCR能识别:

A. 天然蛋白质抗原决定簇 B. 线性决定簇

C. 连续决定簇 D. Ag肽-MHC复合物 E.特异性坑原

9. Th细胞的TCR能识别: A. 天然蛋白质抗原决定簇 B. TI-Ag C. 外源性抗原

D. 抗原肽-MHC I类分子复合物 E. 抗原肽-MHC II类分子复合物 10. BCR识别抗原的特点是: A. 受MHC-I类分子的限制性 B. 受MHC-II类分子的限制性 C. 识别抗原的线性决定簇 D. 直接捕获外源性抗原 E. 受MHC样分子的限制

11. 初次体液免疫应答产生的抗体主要是: A.IgG B.IgA C.IgE D.IgM E.IgD

12. 再次体液免疫应答产生的抗体主要是:

A.IgG B.IgA C.IgE D.IgM E.IgD

13.免疫应答过程不包括: A.APC对抗原的处理和提呈

B.免疫活性细胞对抗原的特异性识别 C.T细胞在胸腺内分化成熟

D.T细胞和B细胞的活化、增殖与分化 E.效应细胞和效应分子的产生和作用 14.在抗体产生过程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Th与B细胞的相互作用受MHC限制 B.B细胞是产生抗体的细胞

C.APC表面的协同刺激分子与T细胞上的相应受体结合是启动TH活化的信号之一

D.MHC分子与外来抗原肽复合物是启动TH活化的信号 E.Ig的类别转换不需要细胞因子的参与 [X型题]

1.抗体的中和作用是指: A.抗体能中和抗原

B.抗体中和外毒素的毒性作用 C.抗体阻止病毒吸附和穿入易感细胞 D.抗体中和病毒的毒素 E.抗体对免疫应答的抑制作用

2. 体液免疫的初次应答与再次应答的不同点是: A. 初次应答产生的抗体主要是IgM,再次应答的是IgG B. 再次应答有抗体亲和力成熟 C. 再次应答产生IgG的潜伏期明显缩短 D. 初次应答的抗原提呈细胞是巨噬细胞 E. 再次应答的抗原提呈细胞是记忆B细胞 3. TI-Ag诱导的体液免疫应答的特点是: A. 所产生的抗体是IgG B. 无类别转换 C. 无抗体亲和力成熟 D. 不需要Th细胞的辅助 E. 无免疫记忆

4. BCR对抗原的识别特点是: A. 能识别蛋白质抗原 B. 不需APC摄取、处理抗原 C. 能识别多肽、核酸、蛋白质、多糖 D. 无MHC限制性 E. 识别的是构象决定簇

5.关于免疫应答,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能识别异己 B.有记忆性 C.有特异性 4

D.有MHC限制性 E.有多种细胞参与

6.体液免疫的效应作用包括: A.中和作用 B.ADCC C.调理作用

D.补体介导的细胞毒作用 E.迟发型超敏反应

7.抗体产生的再次应答的特征是: A.以IgM为主,可产生免疫记忆 B.可发生Ig的类别转换 C.为高亲和性抗体 D.抗体效价低 E.产生抗体的潜伏期短

二、填空题

1.机体的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主要由____介导。体液免疫应答的第

一步是______对抗原的特异性识别及两者的结合。

2.B细胞作为抗原呈递细胞,其表面主要的协同刺激分子是______;作为免疫效应细胞,其表面主要的协同刺激分子是______。 3.B细胞识别的抗原主要是_______还有____ 。

4.在TD抗原诱导的初次应答中,血清抗体持续时间相对______,抗体类型主要为_____;而二次应答中,_____ 类抗体含量较初次应答时显著增高。 三、名词解释 1.初次应答 2.再次应答 四、简答题

1.体液免疫应答的一般规律包括那两个方面,各有何特点? 2.Th细胞如何辅助B细胞的免疫应答?

3.B细胞对TD、TI-1及TI-2抗原免疫应答的异同。 参考答案 [A型题]

1D2B3D4C5D6B7E8A9E10D DACE [X型题]

1 BC 2ABCDE 3BCDE 4ABCDE 5ABCDE 6ABCD 7BCE 二、填空题 1.B细胞、BCR、

2.B7-1、CD40

3.T细胞依赖性抗原、T细胞非依赖性抗原 4.较短、IgM、IgG 三、名词解释:

1.B细胞在初次接受TD抗原的刺激所产生的应答过程称为初次应答。初次应答产生的抗体浓度通常较低,并主要是IgM类抗体,亲和力较低。

2.当B细胞第二次接受相同的TD抗原刺激后所产生的应答过程为再次应答,又称回忆应答。与初次应答相比,产生再次应答所需的抗原剂量小,抗体浓度高,持续时间长,主要为IgG类抗体,且亲和力高。 四、简答题

1 体液免疫应答过程中,B细胞对抗原刺激的应答可分为两种不同的情况,即在初次接受抗原刺激时,机体发生初次应答;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机体产生再次应答或称回忆应答。初次应答与再次应答的特点如下:

特点 初次应答 再次应答 抗原提呈细胞 非B细胞 B细胞 抗原浓度 高 低 抗体产生

延迟相 5-10天 2-5天 高峰浓度 较低 较高 Ig类别 主要为IgM IgG、IgA等

亲和力 低 高 无关抗体 多 少 Ig维持时间 短 长

2 (1)Th细胞提供B细胞活化的第二信号,活化的T细胞表达的CD40L与B细胞表面CD40分子结合产生第二活化信号。(2)Th细胞产生细胞因子的作用:激活Th细胞产生多种细胞因子,如IL-4,IL-5,IL-6等,可辅助B细胞活化、增生与分化。 第十四章 固有免疫系统及其应答 一、选择题 A 型题

1.下述关于NK 细胞的正确叙述是

A.IL-3 能增强其杀菌活性 B.来源于骨髓的髓样细胞系 C.可通过ADCC 效应杀伤靶细胞 D.表面具有mIg E.发挥作用具有特异性

2.发育早期的NK 细胞的特有标志是 A.CD3 分子 B. IKAROS 基因 C.CD16 分子 D. CD56 分子 E.CD15 分子

3.促进NK 细胞杀伤活性的是 A.KIR B.KAR C.CSF D.TCR E.CDR 4.天然免疫系统免疫细胞包括

A.树突状细胞 B.B 细胞 C.T 细胞 D.造血干细胞 E.NK 细胞

5.吞噬细胞主要包括 A.NK 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 B.单核-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 C.中性粒细胞和树突状细胞 D.NK 细胞和中性粒细胞 E.中性粒细胞和APC

6.作为组织中的巨噬细胞的是

A.内皮细胞 B.NK 细胞 C.Kupffer 细胞 D.APC E.肥大 细胞

7.巨噬细胞的免疫学功能包括 A.分泌特异性抗体 B.抗原提呈作用 C.介导Ⅲ型超敏反应 D.介导Ⅰ型超敏反应 E.特异性细胞毒作用

8.关于中性粒细胞正确的叙述是

A.来源于淋巴样前体细胞 B.含有嗜天青颗粒

C.主要功能为巡视、清除病原微生物 D.在慢性炎症中起关键作用 E.可与IgE结合

9.关于巨噬细胞的正确叙述是

A.来源于淋巴样前体细胞 B.具有特异性吞噬杀伤作用 C.静止时表达高水平MHC-Ⅱ类分子 D.具有ADCC效应 E.介导Ⅰ型超敏反应的发生 10.NK细胞的受体包括

A.KAR和KIR B.TCR和CR C.KAR和BCR D.KIR和CR E.CDR和KIR

11.关于NK细胞正确的叙述是

A.与T、B细胞来源于共同前体细胞 B.个体发育上更接近B细胞 C.CD3为早期发育的特有标志 D.具有特异性杀伤作用 E.由髓样前体细胞分化而来 12.NK细胞的生物学作用包括 A.特异性杀伤作用 B.ADCC作用 C.免疫复合物清除作用 D.吞噬靶细胞 E.诱导急性变态反应的发生 13.具有非特异性杀伤作用的细胞是

A.Th细胞 B.CTL细胞 C.TCRαβT细胞 D.NK细胞 E.Ts细胞 14.NK细胞通过ADCC作用杀伤靶细胞需要 A.补体 B.抗体 C.细胞因子 D.MHC分子 E.TCR 15.既具有吞噬杀菌作用又具有抗原加工提呈作用的细胞是 A.中性粒细胞 B.巨噬细胞 C.树突状细胞 D.B细胞 E.NK细胞 X型题

1.巨噬细胞表达的受体包括

A.清洁受体 B.FcγR C.TLR D.补体受体

2.中性粒细胞表达的受体包括: A.补体受体 B.Fc受体 C.LFA受体 D.KAR

3.活化的巨噬细胞产生与杀菌作用有关的物质是 A.一氧化氮NO B.过氧化氢H2O2 C.超氧阴离子O2- D.防御素 4.巨噬细胞的免疫学功能包括 A.ADCC作用 B.抗原提呈作用 C.免疫调节作用 D.吞噬杀伤作用 5.具有ADCC效应的细胞是 A.NK细胞 B.巨噬细胞 C.树突状细胞 D.中性粒细胞 6.单核吞噬系统包括 A.单核细胞 B.Kupffer细胞 C.巨噬细胞 D.中性粒细胞 7.关于NK细胞的正确叙述是 A.与T、B细胞来源于共同前体细胞 B.由淋巴样前体细胞分化而来 C.CD56为早期发育的特有标志 D.TCR为NK细胞的特有标志

二、填空题:

1.天然免疫细胞中,具有ADCC作用的是 、 和 。

2.参与Ⅰ型超敏反应的天然免疫细胞为 和 ;对Ⅰ型超敏反应起负调节作用且对寄生虫和微生物具有杀伤作用的天然免疫细胞是 。 3.巨噬细胞主要的免疫学功能包括: 、 和 。

4.介导巨噬细胞吞噬摄取微生物的主要受体有: 、 、 、 和 等。 5.通过表达FcγR而发挥免疫监视功能的天然免疫细胞有 、 和 。 6.NK通过释放 和 致细胞裂解。其杀伤特点为: 抗原刺激,识别靶细胞 MHC分子限制。 三、名词解释 1.免疫细胞 2.巨噬细胞 四、简答题

1.简述NK细胞的杀伤机制。

2.单核-巨噬细胞主要表哪些受体?其功能如何? 3.试述单核-巨噬细胞主要的生物学功能。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A型题

1C2D3B4E5B6C7B8C9D10A11B12B13D14B15B

X型题

1ABCD 2ABC 3ABCD 4ABCD 5ABD 6ABC 7ABC 二、填空题

1.巨噬细胞、NK细胞、中性粒细胞 2.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3.非特异性吞噬杀伤作用、抗原提呈作用、免疫调节作用 4.清洁受体、LPS受体、甘露糖受体、补体受体、FcγRⅢ 5.巨噬细胞、NK细胞、中性粒细胞 6.穿孔素、颗粒酶、无需、不受 三、名词解释

1.免疫细胞:是指所有参与免疫应答及与免疫应答有关的细胞及其前身,主要包括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及其他抗原提呈细胞、粒细胞、肥大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等。

2.巨噬细胞:由单核细胞分化而成的天然免疫细胞。巨噬细胞寿命较长,形体较大,内含溶酶体,具有粘附能力和强大的吞噬功能。通过表面表达的多种受体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在免疫系统中主要发挥非特异性吞噬杀伤作用、抗原提呈作用和免疫调节作用。 四、简答题

1.简述NK细胞的杀伤机制。

NK细胞杀伤靶细胞有两种方式:其一是通过NK细胞与靶细胞的直接接触作用,依赖细胞表面分子的粘附分子(如NK细胞上的CD2、LFA-1和靶细胞上的CD58、ICAM-1)相互结合,释放穿孔素、颗粒酶等破

坏靶细胞。其二是通过ADCC效应杀伤靶细胞,即靶细胞膜抗原与特异性IgG类抗体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IgG的Fc段与NK细胞表面的FcγRⅢ(CD64)结合,使NK细胞活化,杀伤靶细胞。 2.单核-巨噬细胞主要有哪些受体?其功能如何?

巨噬细胞可表达多种包括受体分子在内的重要的膜分子,受体主要有:(1)介导巨噬细胞吞噬摄取微生物等抗原的受体,如清洁受体(scavenger receptor)、LPS受体(CD14)、甘露糖受体、补体受体(complement receptor,CR)和FcγRⅢ等,具有免疫调理和免疫调节作用;(2)为巨噬细胞提供活化信号的受体,如TLR-4(toll-like receptor-4)和TLR-2等;(3)提呈抗原和协同刺激T细胞活化的分子,即MHC Ⅰ类分子和MHC Ⅱ类分子和B7分子。静止巨噬细胞表面很少或无MHC Ⅱ类分子表达,也无B7分子表达。MHC Ⅱ类分子为CD4分子的受体,具有对外源性抗原递呈作用,可引起单核-巨噬细胞与CD4+T细胞相互作用的MHC限制性。MHC Ⅰ类分子,为CD8分子的受体,具有对内源性抗原递呈作用,可引起单核-巨噬细胞与CD8+T细胞的MHC限制性。(4)IFN-γ受体,与IFN-γ结合后,可增强单核-巨噬细胞吞噬消化细胞内寄生物的功能和促进细胞因子的产生。

3. 试述单核-巨噬细胞主要的生物学功能。

(1)非特异吞噬杀伤作用:吞噬和杀灭病原微生物和处理清除损伤及衰老的细胞,发挥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受刺激活化后产物如下:毒性物质如过氧化氢(H2O2)、氧离子(O2-)和一氧化氮(NO)等;

抗微生物肽如防御素(defensin),阳离子蛋白;酶类,辅助杀伤被吞噬的微生物。

(2)抗原递呈作用:摄取、处理抗原并递呈给T细胞识别,使T细胞活化,介导特异性免疫应答。

(3)免疫调节作用:巨噬细胞吞噬抗原活化后,可合成分泌多种细胞因子:IL-1、IL-6、IL-8、IL-12和TNF-α。可介导炎症性反应;活化NK细胞和促进Th1细胞分化等。 第十五章 免疫耐受 一、 选择题 【A 型题】

1. 最易诱导耐受的时期是 ( )

A.胚胎期 B.新生儿期 C.儿童期 D.青年期 E.老年期 2. 首先发现天然免疫耐受现象的是 ( ) A.Richard B.Jerne C.Medawar D.Owen E.Burnet 3. 下列哪一项属于天然耐受现象 ( ) A.机体对改变的自身组织成分不发生免疫应答 B.机体对任何抗原不发生免疫应答 C.机体对自身组织成分不发生免疫应答 D.机体对非己抗原不发生免疫应答 E.机体对抗原免疫应答的能力下降 4. 最易诱导免疫耐受的抗原是 ( )

A.大分子聚合状态抗原 B.颗粒性抗原 C.可溶性抗原

D.可溶性抗原致敏免疫惰性颗粒后 E.细菌、细胞 5. B 细胞耐受有何特点 ( )

A.产生速度快 B.持续时间短 C.需TD-Ag 诱导 D. 为低带耐受 E.需TI-Ag 诱导

6. 在I 型超敏反应中,皮下多次注射小剂量变应原,可诱导下列哪一种细胞因

子产生,以达脱敏目的 ( )

A.IL-2 B.IL-4 C.GM-CSF D.IFN-γ E.IL-10 7. 关于免疫耐受的描述,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 ( ) A. 可由放射线照射引起 B.B 细胞较T 细胞易诱导耐受 C.成年机体易诱导耐受

D.是因免疫系统先天发育缺陷引起的免疫无应答 E.由某种抗原诱导的特异性无应答状态

8.在骨髓中,自身反应性B 细胞克隆被消除是由于 ( ) A.自身反应性B 细胞发生了程序性细胞死亡 B.自身反应性B细胞缺乏辅助细胞而不能激活 C.大量多价抗原使未成熟B细胞表面受体交联“冻结” D.细胞表面受体封闭 E.缺乏协同刺激信号

9.哺乳动物自身反应性B细胞克隆消除主要发生在 ( ) A.胸腺 B.骨髓 C.淋巴结 D.脾脏 E.黏膜淋巴组织 10.在胸腺中,自身反应性T细胞通过哪一种机制被消除 ( )

A.阴性选择 B.阳性选择 C.MHC限制性 D.免疫忽视 E.受体交联

11.胚胎期易于诱导免疫耐受,其原因是 ( ) A.免疫系统处于免疫抑制状态 B.免疫系统处于异常活跃状态 C.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 D.具有从母体获得的IgG抗体 E.免疫系统已发育成熟

12.T细胞形成免疫耐受的特点是 ( ) A. 所需诱导时间长 B.耐受持续时间短

C.可由高剂量TI-抗原诱导 D.可由低剂量TD-抗原诱导 E.所有抗原不易诱导

13. 最易引起免疫耐受的途径是 ( ) A.静脉注射 B.腹腔注射 C.皮下注射 D.口服 E.肌内注射

14.不能通过诱导免疫耐受进行治疗的疾病是 ( ) A.花粉过敏症 B.肝癌患者 C.系统性红斑狼疮 D.同种异体皮肤移植 E.骨髓移植 15.下述哪种方法可以打破免疫耐受 ( ) A.X线照射 B.注射大量耐受原 C.对瘤细胞转染B7基因 D.口服免疫原 E.注射TGF-β

16.在胸腺中,T细胞的TCR与微环境基质细胞表面表达的自身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呈高亲合力结合时,启动细胞程序性死亡,导致克隆消除。这个过程是细胞的 ( ) A.外周耐受 B.中枢耐受 C.克隆无能 D.克隆清除 E.免疫抑制

【X型题】

1. 影响免疫耐受形成的因素包括 ( ) A.抗原的类型及剂型 B.动物年龄

C.抗原进入机体的途径 D.免疫系统发育的程度 E.抗原的剂量

2. 目前认为,T细胞外周免疫耐受形成的机制包括 ( ) A. 克隆清除 B.克隆无能 C.免疫忽视 D.Treg细胞的作用 E.通过阴性选择被排除 3. 免疫耐受的特点 ( )

A.特异性免疫无应答状态 B.除耐受原外,对其他抗原仍可产生应答

C.先天或后天获得 D.易发生机会感染 E.胚胎期或新生期易形成

4.诱导和维持机体免疫耐受将有利于哪些疾病的防治 ( ) A.肿瘤 B.自身免疫病 C.某些病毒感染性疾病 D.超敏反应 E.移植排斥反应

5.后天接触抗原导致免疫耐受的可能原因有 ( ) A.抗原剂量不适宜

B.特殊的抗原表位及抗原表位的变异 C.缺乏协同刺激信号,T细胞不能充分活化

D.缺乏生长因子及分化因子,活化的T及B细胞均不能进行克隆扩增,不能分化为效应细胞 E.免疫佐剂的使用 二、填空题

1. 免疫耐受具有免疫______ 性,即只对特定的抗原不应答,对不引起耐受的

抗原,仍能进行良好的免疫应答。

2. 免疫耐受按其形成时期的不同,分为______ 耐受和______ 耐受。 3.口服耐受原,可导致局部______ 特异免疫,而抑制______ 免疫应答。

4.后天接触抗原导致的免疫耐受影响因素包括 因素和 因素。 5.打破免疫耐受,恢复免疫应答,在抗 、抗 免疫中具有重要作 用。

三、名词解释1. 免疫耐受 2. 中枢耐受 3. 外周耐受 4. 克隆无能 5. 免疫忽视

四、简答题

1. 简述免疫耐受的特点及生物学作用。 2.简述免疫耐受形成的主要机制。

3.试举例说明人工建立或打破免疫耐受的临床意义。 参考答案 一 . 选择题 【A型题】

1.A2.D3.C4.C5.B6.D7.E8.A9.B10.A11.C12.D13.A14.B15.C16.B 【X型题】

1.ABCDE 2.ABCD 3.ABCE 4.BDE 5.ABCD 二、填空题 1.特异性 2.中枢 外周 3.肠道黏膜 全身 4.抗原 机体方面 5.感染 肿瘤 三、名词解释

1.免疫耐受是指机体对抗原刺激表现为特异性免疫不应答现象。免疫耐受

具有特异性,既只对特定的抗原不应答,对未引起耐受的抗原,仍能进行良好的免疫应答。它是免疫应答的另一种重要类型,其表现与正

相免疫应答相反,亦与各种非特异性的免疫抑制不同,后者无抗原特异性,对各种抗原均呈无应答或低应答。

2.中枢耐受是指在胚胎期及T、B细胞分别在胸腺及骨髓环境内发育过程中,遇自身抗原所形成的耐受。

3.外周耐受指外周免疫器官内的T、B细胞遇自身抗原和非自身抗原所形成的耐受。

4.克隆无能是指大多数组织特异性自身抗原浓度太低,不足以活化相应的T/B细胞(无第一信号);而当浓度适宜时,组织细胞不表达协同刺激分子,APC不活化,无法产生第二信号,此时细胞内的信号转导途径在早期被中断,细胞不能活化,呈克隆无能状态。部分无能细胞易发生凋亡,而被克隆消除。

5.有一类组织特异性抗原,T细胞克隆的TCR对其亲和力低,或这类自身抗原浓度很低,虽由活化的APC提呈,因缺乏第二信号,不足以活化相应的初始T细胞,这种自身应答T细胞克隆与相应组织特异性抗原并存,在正常情况下,不导致自身免疫病,称为免疫忽视。 四、简答题

1. 免疫耐受是指机体对特异性抗原刺激表现为免疫不应答现象。免疫耐受具有特异性,既只对特定的抗原不应答,对未引起耐受的抗原,仍能进行良好的免疫应答。免疫耐受的作用与正免疫应答相反,但两者均为免疫系统的重要功能组成。按照免疫耐受形成的特点,可分为天然与获得两种。天然的生理性免疫耐受对自身抗原不应答,不发生自身免疫病。同时还可以通过人工建立或恢复免疫耐受来帮助治疗某

些疾病,如减少器官移植中的排斥反应;脱敏治疗Ⅰ型超敏反应疾病等。另一方面,对于通过打破某些病理性免疫耐受,使适宜的特异性免疫应答得以进行,则能起到抗感染及抗肿瘤的作用。

2.对自身抗原的免疫耐受是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其形成的主要机制是:

(1)在T及B细胞发育过程中,对自身抗原应答的细胞被克隆消除(中枢耐受)。

(2)在外周,对组织特异自身抗原应答的T及B细胞,因克隆无能、克隆

不活化、免疫忽视及免疫抑制细胞作用,不能执行免疫应答(外周耐受)。

(3)免疫隔离部位的抗原,生理状态下不致免疫应答。此外,对非自身抗原的耐受是由于抗原剂量太低,不足以活化APC和淋巴细胞;或抗原浓度太高,致细胞凋亡及诱导Treg细胞活化;抗原的单体形式不被巨噬细胞吞噬处理;抗原的特殊表位活化Treg细胞。 3.免疫耐受的诱导、维持和破坏影响着许多临床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一方面,人们可以通过诱导和维持免疫耐受性来防治超敏性疾病、自身反应性疾病以及移植排斥反应。例如在Ⅰ型速发型超敏反应中,皮下多次注射小剂量变应原,可诱导IFN-γ及TGF-β产生,抑制IgE型Ab产生,促进IgG的产生,达脱敏目的。又如,对同种异体器官或异种器官的移植,若能使受者的T及B细胞对供者的的器官组织特异抗原不发生应答,则移植物可长期存活。另一方面,在某

些感染性疾病以及肿瘤生长过程中,设法解除免疫耐受、激发免疫应答将有利于对病原体的清除及对肿瘤的控制。有报道将协同刺激因子B7的基因转染黑色素瘤细胞,并用这种转染细胞进行防治黑色素瘤的试验性研究,获得可喜的成功。

第十六章 免疫调节 一、选择题 【A型题】

1.T细胞表面的抑制性受体是 ( )

A. TCR B. CD28 C. CD2 D. CD3 E. CTLA-4(CD152) 2.B细胞表面的抑制性受体是 ( ) A.BCR B. FcγRⅡ-B(CD32) C. FcγRⅡ-A D.C3bR(CD35) E. CD40 3.CD28是 ( )

A.T细胞表面的抑制性受体 B. B细胞表面的抑制性受体 C. T细胞表面的激活性受体 D. B细胞表面的激活性受体 E. NK细胞表面的激活性受体

4.哪些受体同时被交联可被抑制B细胞的增殖 ( ) A.TCR和BCR B. BCR和FcαR C. BCR和CR2 D. BCR和FcγRⅡ-B E. TCR和FcγR 5. 抑制Th2细胞的功能的细胞因子是 ( ) A. IL-2 B. IFN-γ C. IL-4 D. IL-5 E. IL-10

6. 抑制Th1细胞的功能的细胞因子是 ( ) A. IL-10、IL-4 B. IFN-γ、IL-4 C. IL-4、IL-7 D. IL-8、IL-10 E. IL-2、IL-10

7.下列哪一组细胞因子对免疫应答起负调节作用 ( ) A. IL-2、IL-4、IL-5 B.IL-2、IL-8、IL-10 C.IL- 1、IL-6、TGF-β D.IL-10、TGF-β E.INF-γ、TNF-β

8.关于细胞凋亡对免疫应答的调节作用下列那一项是错误的 ( ) A.活化的CTL表达FasL

B. Caspase的级联反应导致细胞凋亡 C.AICD可促进效应细胞的短寿性 D.Fas和FasL基因突变可导致自身免疫病 E.Fas启动的AICD上调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答

9.关于细胞因子对Th1、Th2细胞的调节作用,下列那一项是错误的( )

A.IL-12促进Th0分化为Th1细胞 B.IL-10促进Th0分化为Th2细胞 C.IL-4促进Th0分化为Th1细胞 D.IL-4促进Th0分化为Th2细胞 E.IFN-γ促进Th0分化为Th1细胞

10.肥大细胞参与免疫应答发挥负调节作用是通过与下列哪一种受体结合而实现的 ( )

A.BCR B.FcγRⅡ-B C.KIR D.KAR E. FcεRⅠ 11.关于AICD,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 ) A.AICD是指Fas启动的效应细胞的凋亡 B.AICD参与活化的CTL等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 C.AICD在免疫调节中主要起正反馈作用

D.AICD能够抑制受到抗原活化并发生克隆扩增的T淋巴细胞 E.AICD可以使特异性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答同时受到下调 12.关于抗原-抗体复合物的调节作用,下列哪一项使错误的 ( )A.抗原-抗体复合物可以使BCR与FcγRⅡ-B交联

B.所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中抗体是IgG,才能起免疫抑制作用 C.反应早期产生的抗体类别是IgM,故所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无免疫抑制 作用

D.抗原-抗体复合物使BCR交联,故无免疫抑制作用 E.抗原-抗体复合物参与免疫调节是通过抗体Fc段实现的 13.Th1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是 ( )

A.产生Th1型细胞因子介导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B.产生Th1型细胞因子抑制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C.产生Th1型细胞因子介导细胞免疫和下调体液免疫 D.产生Th1型细胞因子抑制细胞免疫和上调体液免疫 E.产生Th1型细胞因子介导体液免疫和下调细胞免疫 14.免疫细胞表面抑制性受体作用原理是 ( )

A.在细胞内激活PTK酶 B.产生ZAP-70 C.产生SyK酶 D.激活PTP酶 E.通过ITIM传递抑制信号

15.应用独特型网络学说,对于类风湿关节炎宜采用的治疗方法是 ( )

A.皮内注射抗原 B.静脉内注射抗原

C.应用α型抗独特型抗体 D.应用β型抗独特型淋巴细胞 E.应用β型抗独特型抗体

16.增强杀伤细胞内寄生病原体,采取的免疫调节策略是 ( ) A.使用IL-10 B.使用IL-4 C.使用IFN-γ D.使用IL-13 E.使用IL-1 【X型题】

1. 独特型决定簇存在于 ( )

A. Ig的V区 B.TCR的V区 C.BCR的V区 D.Ig的C区 E. Ig的CH1区

2. 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调节作用是因为 ( ) A.神经细胞分泌神经递质 B .内分泌细胞分泌激素 C.免疫细胞分泌细胞因子

D.神经内分泌细胞上有细胞因子、激素和神经递质受体 E.免疫细胞上有激素、神经递质、细胞因子受体 3. 独特型网络学说的要点是 ( ) A.任何BCR或TCR上都存在着独特型决定基

B.独特型决定基能被体内另一些淋巴细胞识别并产生抗独特型抗体 C.独特型决定基具有自身免疫原性

D.独特型决定基和抗独特性抗体形成网络,对免疫应答进行调 节 E.独特型网络主要是负调节作用,最终抑制免疫应答 4. 免疫细胞表达的抑制性受体包括 ( ) A.TCR-CD3 B. BCR-Igα/Igβ C. CTLA-4(CD152) D. CD94/NKG2A E. FcγRⅡ-B

5. 免疫细胞表达的激活性受体包括 ( ) A.TCR-CD3复合物 B. BCR-Igα/Igβ C. CD28 D. CD94/NKG2A E. FcγRⅡ-B

二、填空题

1.抗独特型抗体能与_______ 、_______ 的可变区结合。

2.免疫细胞表面的激活性受体与抑制性受体的胞浆区分别含有_____ 和____

3. B细胞表面的FcγRⅡ-B为 受体,IgG类抗体与相应多价抗原结合成复合物,通过抗体的 与FcγRⅡ-B结合,通过 与BCR结合,使FcγRⅡ-B与BCR交联,从而产生 信号,发挥 调节作用。 4.抗独特型抗体介导的BCR与FcγRⅡ-B交联是通过抗独特型抗体的 与B细胞的 结合和抗独特型抗体的 与B细胞的 结合来完成的。 5. AICD又称为 ,在此过程中,活化的CTL通过 途径,即可杀伤 ,也可杀死 。对特异性的细胞免疫应答进行负反馈调节。 6.自然调节T细胞的表型特征是 。

7.Th1和Th2分泌的细胞因子不同,其中关键性细胞因子是Th1分泌 ,

Th2分泌 。

8.B细胞表面的 、T细胞表面的 与 等为激活性 受体,而B细胞表面的 、T细胞表面的 为抑制性受体。

9.结构上,独特型主要位于抗体分子或BCR分子的抗原结合部位即 区。 三、名词解释 1. 独特型网络 2. AId 3. 抗原内影像 4. 活化诱导的细胞死亡 四、简答题

1. 简述Th1/Th2亚群分泌的细胞因子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2. 简述独特型网络的免疫调节及临床应用。 3. 何为AICD?AICD在免疫调节中的作用如何?

4. 为什么抑制性受体能在信号转导水平抑制免疫细胞的激活? 试举例说明抑制

性受体是如何参与免疫应答的调节作用的。 5. 试述抗体参与免疫调节的负反馈调节机制。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A型题】

1.E2.B3.C4.D5.B6.A7.D8.E9.C10.B11.C12.D13.C14.E15.E16.C

【X型题】

1. ABC 2. ABCDE 3. ABCDE 4.CDE 5.ABC 二、填空题 1.BCR 独特型抗体 2.ITAM ITIM

3.抑制性 Fc段 抗原表位 抑制 负 4.Fab段 BCR Fc段 FcγRⅡ-B

5.活化诱导的细胞死亡 Fas/FasL 自身 其他淋巴细胞 6. CD4+CD25+Foxp3+ 7.IFN-γ IL-4

8.BCR TCR CD28 FcγRⅡ-B CTLA-4(CD152) 9.互补决定区(CDR) 三、名词解释

1.独特型网络是指免疫系统内所有抗体分子或T/B淋巴细胞的抗原受体上都存在着独特型抗原决定基,它能被体内另一些淋巴细胞所识别并产生抗独特型抗体.当外来抗原刺激机体发生应答时,Id决定基数量增加,刺激产生AId抗体,进而又刺激产生AId抗体.这种由Id与AId相互作用形成的网络,通过Id和AId相互识别,相互制约,对免疫应答进行调节。

2.AId即抗独特型抗体,是针对抗体分子的抗原结合部位(β型,Ab2β)及V区支架部分(α型,即Ab2α)的独特型抗原表位群的抗抗体.由独特型和抗独特型抗体组成的网络(Id-AId网络)在免疫应答

的调节中具有重要作用。

3.抗原内影像即为β型的抗独特型抗体(Ab2β).Ab2β因其结构和抗原表位相似,并能与抗原竞争性地和Ab1结合,因而被称为抗原内影像.Ab2β作为原来抗原决定基”内影像”,有模拟抗原结构和功能的作用。

4.由Fas/FasL启动的效应细胞的凋亡称为活化诱导的细胞死亡(activation induced cell death,AICD )。活化T细胞表面可高表达FasL,通过FasL与自身细胞表达的Fas或其它活化的T、B细胞所表达的Fas结合,激活细胞凋亡机制,不仅导致自身和邻近T细胞发生凋亡,还可使被活化的B细胞凋亡。AICD造成效应性淋巴细胞短寿性,形成对特异性免疫应答的负反馈调节作用. 四、简答题

1.Th细胞因分泌细胞因子种类不同而分为Th1和Th2两类,Th1分泌IL-2,IFN-r和TNF-β,主要参与细胞免疫;Th2分泌IL-4,IL-5,IL-10和IL-13,主要参与体液免疫。在免疫应答过程中,Th1和Th2可通过各自分泌的细胞因子相互制约。例如Th1细胞主要产生IL-2和IFN-r,后者可抑制Th2增殖和功能,而Th2产生IL-4,IL-5,IL-10,特别是IL-10是个重要的免疫抑制因子,它可抑制Th1分泌IL-2和IFN-R,抑制MHCⅡ类分子的表达,并可抑制MØ产生IL-1,IL-6等。Th1和Th2细胞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在免疫调节中相互拮抗,维持正常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Th1和Th2各自分泌的细胞因子在功能上的差异,为免疫干预和改变特定疾病状态下的Th细胞类型,提供有效的手段。

例如,麻风病患者体内特异性Th2往往大量增殖,产生IL-4,IL-10,阻止Th0向Th1分化.但巨噬细胞只有在Th1作用下,才能有效激活胞内溶酶体,杀灭麻风杆菌.若应用IFN-r,可抑制Th2而上扬Th1,从而使巨噬细胞被有效地激活,并杀灭麻风杆菌。

2.独特型网络学说的要点是:免疫系统内所有抗体分子或T/B淋巴细胞的抗原受体分子都存在着独特型抗原决定基,它能被体内另一些淋巴细胞所识别并产生抗独特型抗体。Id不同于一般的抗原,它具有自身免疫原性,当外来抗原刺激机体发生免疫应答时,产生大量的抗体(Ab1),其抗体(Ab1)上的Id决定基可诱导相应B细胞克隆产生抗Id抗体。进而又刺激产生抗抗Id抗体。这种由

Id和抗Id相互作用形成的网络,通过Id和AId相互识别、相互制约,对免疫应答进行调节。

独特型既包括抗独特型抗体和相应的B细胞;也包括抗独特型调节性T

细胞,两面皆可构成有效的反馈成分,调节抗体及效应T细胞介导的特异性免疫应答,并为免疫干预提供手段。这一干预包括两方面。一是应用抗原的内影像(Ab2β)所具有的结构特点,通过Ab1(或Ab3)增强机体对抗原的特异性应答。二是在体内诱导Ab2(或抗独特型调节性T细胞)的产生,以最终减弱或去除体内原有Ab1(或相应的细胞克隆)对抗原的特异性应答,主要用于防治自身免疫病,以抑制自身反应性抗体或自身反应性T细胞的产生。

3.AICD又称活化诱导的细胞死亡,既由Fas/FasL启动的效应细胞

的凋亡。活化T细胞表面可高表达Fas及FasL,通过AICD效应,不仅导致自身和邻近T细胞发生凋亡,还可损伤被活化的B细胞。因此,AICD不仅参与CTL等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该效应还可有效控制激活T细胞和B细胞的数量,使特异性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当同时受到下调,从而构成机体负免疫调节的重要机制之一。

4.免疫细胞表达两类功能相反的受体,参与免疫调节。一类是激活性受体,如B细胞的BCR、T细胞的TCR、NK细胞的KAR等。这些受体具有ITAM结构,该结构的酪氨酸发生磷酸化后,可被PTK分子或连接蛋白上的SH2结构域所结合,被招募的PTK和连接蛋白活化后,参与激活信号的转导;另一类是抑制性受体,如B细胞的FcγRⅡ-B,T细胞的CTLA-4及NK细胞的KIR等。这类受体带有ITIM结构域,该结构中的酪氨酸磷酸化后,被带有SH2结构的PTP所结合,PTP被招募并进一步活化,从而抑制由PTK介导的激活信号,发挥负调节作用。

T细胞的免疫抑制性受体有两类,一类是参与协同刺激的CTLA-4受体,在T细胞活化过程中,与B7结合,提供抑制信号,抑制特异性免疫应答。另一类是表达在CTL表面的杀伤性细胞抑制性受体KIR,从而抑制CTL的细胞毒效应。而B细胞表面可表达FcγRⅡ-B,该受体含有ITIM,IgG的Fc段与FcγRⅡ-B结合后,可通过ITIM传递抑制性信号,抑制B细胞发育,降低体液免疫应答效应。还有NK细胞表达KIR,通过与自身HLAⅠ类分子结合而产生抑制性 信号,发挥负调节作用。

5.抗体参与免疫调节的负反馈机制有:一是抗体可以结合抗原,消耗抗原量,而抗原决定免疫应答的强弱,所以抗体与抗原结合后,免疫应答强度降低,从而发挥了抗体的负反馈调节作用;二是大量产生的Ab1能刺激机体产生针对其V区的抗独特型抗体(Ab2),此抗体为IgG抗体。Ab2的抗原结合部位可与B细胞上的BCR分子的V区结合,Ab2的Fc段则可与同一B细胞表面的FcR结合Fc(γRⅡ-B),结果通过Ab2使B细胞表面的BCR和FcγRⅡ-B交联,再由后者引发抑制性信号。

第十七章 超敏反应 一、选择题 【A型题】

1. 介导Ⅰ型超敏反应的生物活性物质主要是由下列哪一种细胞释放 ( )

A.巨噬细胞 B.单核细胞 C.肥大细胞 D.B细胞 E.中性粒细胞 2.介导I型超敏反应晚期相的最主要介质是 ( ) A.组胺 B.白三烯(LTs) C.肝素 D.腺苷酸环化酶 E.前列腺素

3.哪些细胞表达高亲和力的FcεRⅠ ( ) A.单核细胞、巨噬细胞 B.中性粒细胞、肥大细胞 C.中心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 D.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

E.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 4. 参与I型超敏反应的抗体是 ( ) A.IgE B. IgD C. IgM D. IgA E. IgG

5.I型超敏反应可通过下列哪一种成分被动转移 ( ) A.致敏淋巴细胞 B.患者的血清 C.特异性转移因子 D.生物活性介质 E.特异性IgE形成细胞 6. 关于Ⅳ超敏反应,下列哪一种是正确的 ( )

A. 以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 B .抗原注入后4小时达到反应高峰

C.补体参与炎症的发生 D.能通过血清Ig被动转移 E.以单核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

7.下列哪一种属于Ⅳ型超敏反应的机制 ( ) A.过敏性休克 B. 血清病 C.类风湿关节炎 D.结核菌素皮肤试验阳性 E.系统性红斑狼疮 8.属于Ⅲ型超敏反应的疾病是 ( )

A. 新生儿溶血症 B. 肺出血-肾炎综合征 C .血清病 D. 接触性皮炎 E. 过敏性哮喘

9.Ⅳ型超敏反应可经过下列哪一种成分被动转移 ( ) A.巨噬细胞 B.致敏淋巴细胞 C.血清Ig D.血清补体 E.中性粒细胞

10.下列哪一种物质可以引起Ⅲ型超敏反应 ( ) A . 细胞因子 B.单核吞噬细胞 C.补体

D.免疫球蛋白 E.免疫复合物 11.属于I型超敏反应的疾病是 ( )

A.新生儿溶血症 B . 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 C.接触性皮炎 D.青霉素过敏性休克 E.输血反应 12.属于Ⅱ型超敏反应的疾病是 ( )

A.新生儿溶血症 B.系统性红斑狼疮 C.血清病 D.接触性皮炎 E.青霉素过敏性休克 13. 属于Ⅳ型超敏反应的疾病是 ( )

A.输血发硬 B.支气管哮喘 C.类风湿性关节炎 D.接触性皮炎 E.青霉素过敏性休克 14.抗体介导的超敏反应有 ( )

A. Ⅰ、Ⅱ、Ⅳ型超敏反应 B.Ⅰ、Ⅱ、Ⅲ型超敏反应 C.Ⅰ、Ⅲ、Ⅳ型超敏反应 D.Ⅱ、Ⅲ、Ⅳ型超敏反应 E.Ⅱ、Ⅳ型超敏反应

15.预Rh血型不符的新生儿溶血症的方法是 ( ) A.用抗Rh血清给新生儿进行人工被动免疫 B.给胎儿输入母亲的红细胞

C.用过量的抗原中和母亲的抗Rh球蛋白 D.用免疫抑制剂抑制母亲产生抗Rh抗体 E.分娩72小时内给产妇注射抗Rh免疫血清 16.脱敏治疗可用于 ( )

A.冷空气过敏 B.食物过敏 C.血清病

D.接触性皮炎 E.血清过敏性休克

17. 免疫复合物沉积引起血管炎的主要原因是 ( ) A.组胺和白三烯 B.攻膜复合体 C.细胞毒性T细胞 D.细胞因子 E.中性粒细胞的溶酶体酶 18.Ⅱ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是 ( )

A.Mφ直接吞噬靶细胞 B.CTL特异性杀伤靶细胞 C.补体依赖的细胞毒作用 D.中性粒细胞释放溶酶体酶 E.嗜酸性粒细胞介导的ADCC

19.青霉素可以引起哪些类型超敏反应 ( ) A. Ⅰ、Ⅱ型超敏反应 B.Ⅰ、Ⅱ、Ⅲ型超敏反应 C.Ⅱ、Ⅳ型超敏反应 D.Ⅰ、Ⅱ、Ⅲ、Ⅳ型超敏反应 E.Ⅰ、Ⅱ、Ⅳ型超敏反应

20.下列哪种因素出现时可能发生血清病 ( ) A.存在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 B.大量IgE产生 C.补体水平升高 D.中等大小可溶性免疫复合物形成 E.巨噬细胞功能亢进

21.引起Arthus反应的主要原因是 ( )

A.Th1释放的淋巴因子的作用 B. 单个核细胞浸润引起的炎症 C.肥大细胞脱颗粒 D.IgE抗体大量产生 E.IC引起的补体活化

22.在免疫复合物引起的组织损伤中,起主要作用的细胞是 (A.Mφ B.血小板 C.淋巴细胞 D.中性粒细胞 E.NK细胞

) 23.下列哪一种因素与免疫复合物性疾病发病无关 ( ) A. 大量淋巴细胞局部浸润 B.免疫复合物在血管壁沉积 C.激活补体产生大量C3a、C5a D.大量IC形成 E. 血管活性物质的释放

24.能使胎儿Rh+红细胞发生溶解破坏的抗体是 ( ) A.IgM B.IgA C.IgD D.IgG E.IgE

25.下列哪一种物质与Ⅲ型超敏反应的炎症无关 ( ) A.蛋白水解酶 B.弹性纤维酶 C.IL-4 D.胶原酶 E.血管活性胺类物质

26.一般不引起迟发型超敏反应的物质是 ( )

A.豕草花粉 B.油漆 C.化妆品 D.青霉素 E.结核菌素 27.下列哪一种物质与I型超敏反应无关 ( ) A.组胺 B.备解素 C.激肽 D.白三烯 E.前列腺素 28.Ⅲ型超敏反应的重要病理学特征是 ( )

A.巨噬细胞浸润 B.淋巴细胞浸润 C.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D.中性粒细胞浸润 E.红细胞浸润

29.与Ⅱ型超敏反应发生无关的成分是 ( ) A.补体 B.吞噬细胞 C.肥大细胞 D.IgG E. IgM

30.关于I型超敏反应皮肤实验,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 ) A.一般在15~20min观察结果

B.局部皮肤出现红晕,风团直径>1㎝,皮试为阳性 C.受试者前臂内侧皮内注射

D.可检测到引起I型超敏反应的变应原 E.可有单个核细胞

【X型题】

1. 抗毒素脱敏疗法的机制是 ( )

A.小剂量变应原只引起微量的生物活性介质的释放 B.少量介质作用时间短不引起明显的临床症状 C.短期内小剂量、多次注射逐渐消耗肥大细胞上的IgE D.IgE耗尽,机体处于暂时脱敏状态

E.脱敏治疗后接受大量变应原,不引起超敏反应

2. 在I型超敏反应防治中,最常使用的肾上腺素具有的主要作用是 ( )

A. 稳定肥大细胞胞膜 B.解除支气管平滑肌痉挛 C.提高胞内cAMP浓度 D.减少腺体分泌 E.抑制磷酸二脂酶

3. 有IgE抗体参与的免疫过程是 ( ) A.血清病 B.Arthus反应 C.过敏性鼻炎 D.过敏性胃肠炎 E.支气管哮喘

4.T细胞介导的超敏反应结果可以是 ( )

A.肉芽肿形成 B.皮肤局部红肿、硬结 C.移植排斥反应 D.剥脱性皮炎 E.支气管哮喘

5.参与Ⅲ型超敏反应的细胞和分子是 ( )

A.血小板 B.IgG和IgM C.补体 D.NK细胞 E.中性粒细胞 6. 与补体有关的超敏反应性疾病是 ( )

A.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B.新生儿溶血 C.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

D.甲状腺功能亢进 E.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7. 与免疫复合物型超敏反应发病有关的因素是 ( ) A.血管活性物质的释放 B.沉积的IC激活补体 C.吞噬细胞释放过敏毒素 D.中等大小循环IC的形成 E.可通过攻膜复合物加重组织损伤

8.具有IgE Fc受体的细胞是 ( )A.巨噬细胞 B.B细胞 C.嗜碱性粒细胞

D.树突状细胞 E.肥大细胞

9.介导I型超敏反应的预先形成储备的介质是 ( ) A.组胺 B.激肽原酶 C.PAF D.PGD2 E.LTs 10.能引起速发型超敏反应的物质是 ( )

A.破伤风抗毒素 B.青霉素 C.屋尘 D.牛奶 E.豕草花粉 11. 属于I型超敏反应的疾病是 ( )

A.ABO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症 B.支气管哮喘 C.接触性皮炎 D.初次注射血清病 E.青霉素过敏症 12.以下哪些疾病属于免疫复合物病 ( ) A.甲状腺功能亢进 B.链球菌感染后的肾小球肾炎 C.血清病 D.变应性鼻炎 E.传染性变态反应

13.参与Ⅱ型超敏反应的细胞与分子是 ( )A. 补体 B.巨噬细胞 C.NK细胞 D. IgG E.IgM

14.发病机制属于Ⅲ型超敏反应的疾病是 ( ) A.系统性红斑狼疮 B.链球菌感染后的肾小球肾炎 C.再次注射血清病 D.Arthus反应 E.类风湿关节炎 15. 参与Ⅳ型超敏反应的成分是 ( )

A. T细胞 B.巨噬细胞 C.淋巴细胞 D.单核细胞 E.补体

16. 与Ⅰ型超敏反应的有关的细胞是 ( )A.血管内皮细胞 B.嗜碱性粒细胞 C. 肥大细胞 D.成纤维细胞 E . 嗜酸性粒细胞

17.Ⅰ型超敏反应中肥大细胞释放的活性介质可引起 ( ) A.趋化作用 B.毛细血管扩张 C.血管通透性增加 D.平滑肌收缩 E.黏膜腺体分泌增加

18. Ⅰ型超敏反应的特点有 ( )A. 发生快 B. T细胞介导 C. 细胞溶解 D.IgE介导 E. 无后遗症 二、填空题

1. 超敏反应是一种以机体 或 的异常适应性免疫应答。 2.Ⅰ型超敏反应的主要由 介导产生,可发生于 。 3.参与Ⅱ型超敏反应的的Ab主要是 和 类Ab。

4.诱发超敏反应的Ag称为 ,可以是 也可以是完全Ag。 5.Ⅱ型超敏反应又称为 或 超敏反应。

6.Ⅰ、Ⅱ、Ⅲ型超敏反应由 介导,可由 被动转移。

7.Ⅳ型超敏反应由 介导,可由 被动转移。 8.表面具有FcεRⅠ的细胞主要有 和 。

9.为预防Rh血型不符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症,通常可于分娩后 小时内给母 体注射 。

10.血清病属于 型超敏反应,血清过敏性休克属于 型超敏反应。 11.在注射 时,如果遇到皮肤反应阳性但又必须使用者,可采用小剂量、

短间隔、多次注射的方法,称为 。 三、名词解释

1.超敏反应(hypersensitivity) 2.变应原(allergens) 3.类风湿因子(RF) 四、简答题

1. 简述Ⅰ型超敏反应的特点及其防治原则。 2. 简述Ⅱ型超敏反应的特点。 3 简述Ⅲ型超敏反应的特点。 4. 简述Ⅳ型超敏反应的特点。

5. 以青霉素引起的过敏性休克为例,说明Ⅰ型超敏反应的机制。 6. 以新生儿溶血症为例,说明Ⅱ型超敏反应的机制。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A型题】

1.C2.B3.D4.A5.B6.E7.D8.C9.B10.E11.D12.A13.D14.B15.E16.E17.E18.C19.D20.D21.E22.D23.A24.D25.C26.A27.B28.D29.C30.E 【X型题】

1.ABCD2.BCD3.CDE4.ABCD5.ABCE6.ABCE7.ABD8.CE9.AB10.ABCDE11.BE12.BC13.ABCDE14.ABDE15.ABCD16.BCE 17.ABCDE18.ADE 二、填空题

1. 生理功能紊乱 组织损伤 2. 特异性IgE 局部或全身 3. IgG IgM 4.变应原 半抗原 5. 细胞毒型 细胞溶解型 6. Ab 血清

7. T淋巴细胞 淋巴细胞 8.肥大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9.72 10.Ⅲ Ⅰ

11.抗毒素 脱敏疗法 三、名词解释

1.超敏反应是指机体对某些Ag抗原初次应答后,再次接触相同Ag

刺激时发生的一种以机体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为主的特异性免疫应答,又称为变态反应或过敏性反应。

2.变应原是指能选择性地激活CD4+Th2细胞及B细胞,诱导产生特异性IgE抗体应答,引起超敏反应的抗原性物质。

3.类风湿因子(RF):是抗变性IgG的自身抗体,以IgM为主,也可是IgG或IgA类抗体,最常见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中。它可与变性IgG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反复沉积于小关节滑膜,引起进行性关节炎。 四、简答题

1.Ⅰ型超敏反应的特点及其防治原则 (1)特点

①反应发生快、消退也快;②主要由IgE类抗体介导;③主要表现为生理功能紊乱,无明显的组织损伤;④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和遗传背景;⑤没有补体参与。 (2)防治原则

①变应原检测:可通过皮试查明变应原,避免与之接触。

②脱敏治疗:适合于抗毒素皮试阳性的白喉、破伤风患者和已查明而又难以避免接触的变应原。

③药物防治:抑制生物活性介质合成和释放的药物,如肾上腺素;生物活性介质拮抗药;改善效应器官反应性的药物。

2.Ⅱ型超敏反应的的特点:(1)Ag在细胞膜表面;(2)参与Ab为IgM、IgG,Ag

与Ab在细胞表面结合;(3)需要补体、巨噬细胞、NK细胞参与;(4)结果造 成靶细胞融解破坏。

3.Ⅲ型超敏反应的特点:(1)Ag、Ab均在血循环中,形成IC沉积于毛细血管

基底膜;(2)参与Ab以IgG为主,也有IgM、IgA;(3)需要补体参与;(4)

以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5)血小板、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参与反应。

4.Ⅳ型超敏反应的特点:(1)细胞免疫为基础的超敏反应;(2)迟发型;(3)

个体差异小;(4)引起单核-巨噬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5)无补体、抗体参与。

5.青霉素具有抗原表位,本身无免疫原性,但其降解产物青霉噻唑醛酸或青霉

烯酸,与体内组织蛋白共价结合形成青霉噻唑醛酸蛋白或青霉烯酸蛋白后,可刺

激机体产生特异性IgE抗体,IgE的Fc段与肥大细胞或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的

FcεRⅠ结合,使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致敏。当再次接触与青霉噻唑醛酸或青

霉烯酸共价结合的蛋白时,即可通过结合靶细胞表面特异性IgE分子

致使膜表面

的FcεRⅠ交联,而触发过敏反应,重者可发生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 6.血型为Rh-的母亲由于输血、流产或分娩等原因接受红细胞表面Rh Ag刺激

后,可产生抗Rh Ab,此类抗体为IgG类抗体,可通过胎盘。当体内产生抗Rh Ab

的母亲妊娠或再次妊娠且胎儿血型为Rh+时,母体内的抗RhAb便可通过胎盘进

入胎儿体内,与胎儿红细胞结合使之溶解破坏,引起流产或新生儿溶血症。

第十八章自身免疫性疾病 一、选择题 A型题:

1.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患者血清中的抗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的类别是:

A.IgA B.IgG C.IgM D.IgD E.IgE 2.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生机制主要是: A.Ⅰ型超敏反应 B.Ⅱ型超敏反应

C.Ⅲ型超敏反应 D.Ⅳ型超敏反应 E.以上都不是 3.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发生机制是 A.Ⅰ型超敏反应 B.Ⅱ型超敏反应

C.Ⅲ型超敏反应 D.Ⅳ型超敏反应 E.以上都不是 4.携带DR3的个体易患下列哪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A.类风湿性关节炎 B.肺出血肾炎综合征 C.多发性硬化症 D.桥本甲状腺炎 E.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5.携带DR5的个体易患下列哪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A.类风湿性关节炎 B.重症肌无力 C.多发性硬化症 D.桥本甲状腺炎 E.系统性红斑狼疮 X型题:

1.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基本特征包括:

A.患者血液中可检测到高效价的自身抗体或(和)自身应答性T淋巴细胞

B.免疫应答产物作用于表达相应抗原的组织细胞,造成其损伤或功能障碍

C.在动物实验可复制出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相似的动物模型 D.患者的免疫应答产物可使疾病被动转移 E.反复发作和慢性迁移 2.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特点有: A.男性与女性发病率几乎相同 B.男性发病率大于女性发病率 C.男性发病率小于女性发病率

D.是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成分发生免疫应答的现象 E.自身免疫病发生机制类似于超敏反应 3.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 A.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B.类风湿性关节炎 C.多发性硬化症 D.系统性红斑狼疮 E.重症肌无力

4.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机制有: A.Ⅰ型超敏反应 B.Ⅱ型超敏反应

C.Ⅲ型超敏反应 D.Ⅳ型超敏反应 E.以上都不是 5.由II型超敏反应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 A.自身免疫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B.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 C.药物引起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D.重症肌无力 E.甲状腺功能亢进

6.通过哪些途径可引起自身抗原的产生: A.手术 B.感染 C.外伤 D.输精管结扎 E.眼睛穿透性外伤 7.决定基扩展与下列哪些疾病相关 A.系统性红斑狼疮 B.类风湿性关节炎

C.多发性硬化症 D.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E.Grave病 8.下列哪些药物可治疗自身免疫病: A.环孢菌素A B.FK506 C.皮质激素 D.前列腺素 E.水杨酸制剂

9.下列哪些抗原属于自身抗原:

A.精子蛋白 B.眼晶状体蛋白 C.神经髓鞘磷脂碱性蛋白 D.甲状腺微粒体 E.类风湿因子 10.类风湿因子可存在于:

A.部分正常人 B.梅毒患者 C.结核患者 D.乙型肝炎患者 E.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 二、填空题:

1、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分为————和————两大类。

2、自身免疫病的组织损伤是因————而引起的,其发病机制相似于————的发病机制。

3、自身抗原抗体免疫复合物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属于————超敏反应性疾病,————是这类疾病的典型代表。

4、T细胞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应答可引起————、————、和————等疾病。

5、自身免疫病的发生与————、————、————、————、————、————、————、————和————等因素有关。 6、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用————、————、————、————、————和————等方法进行治疗。 三、名词解释:

1、自身免疫; 2、自身免疫病; 3、隐蔽抗原; 4、决定基扩展 四、问答题:

1、试述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致病相关因素。

2、简述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基本特征。 3、简述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防治原则。 4、试述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免疫损伤机制。

5、为什么反复注射CTLA-4 Ig可以抑制由髓鞘碱性蛋白诱发的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膜炎的发生?

6、举例说明Fas/FasL的表达异常与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生的相关性。 参考答案 一、多选题: A型题:

1、B 2、C 3、D 4、E 5、D 6、B X型题:

1、ABCDE 2、CE 3、ACE 4、BCD 5、ABCDE 6、ABCDE 7、ABCD 8、ABCE 9、ABCD 10、ABCDE 二、填空题

1、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非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

2、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应答;II、III、IV型超敏反应

3、III型、SLE

4、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多发性硬化病症;风湿性关节炎? 5、隐蔽抗原的释放;自身抗原发生改变;分子模拟;决定基扩展、多克隆刺激旁路活化;协同刺激因子表达异常;Th1和Th2细胞功能

失衡;Fas/FasL表达异常;遗传因素

6、控制病原体感染;使用免疫抑制剂;抗炎药物、细胞因子、特异性抗体、口服自身抗原 三、名词解释

1、自身免疫:是指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抗原成分发生免疫应答的现象。

2、自身免疫病:是指因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成分发生免疫应答而导致的疾病状态。

3、隐蔽抗原:是指体内某些与免疫系统在解剖位置上隔绝的抗原成分。

4、决定基扩展: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生的过程中,机体的免疫系统针对自身抗原的自身应答性淋巴细胞克隆首先识别自身抗原的优势决定基,会相继而不断识别自身抗原的隐蔽抗原决定基,使疾病迁延不愈并不断加重,这种现象称为决定基扩展。 四、问答题

1、答:⑴自身抗原的出现

① 在手术、外伤或感染等情况下,隐蔽抗原释放入血液或淋巴液,得以与免疫系统接触,从而引发针对隐蔽抗原的自身免疫应答和自身免疫性疾病;

② 生物、物理、化学以及药物等因素可以使自身抗原发生改变,改变的自身抗原可引起自身免疫病;

③ 多种病毒与正常宿主细胞或细胞外成分有相类似的抗原决定基,

针对这些病毒抗原决定基的免疫应答可引起自身免疫病;

④ 机体免疫系统首先识别自身抗原优势决定基,继而不断识别自身抗原的隐蔽性决定基,产生免疫应答,致使自身免疫病迁延不愈,这种现象称为决定基扩展。 ⑵免疫调节异常

① 多克隆刺激剂和超抗原可激活处于耐受状态的T细胞或向B细胞发出辅助

信号刺激其产生自身抗体,引发自身免疫病;

② 辅助刺激因子表达异常,可激活自身应答T细胞,引起自身免疫性疾病;

③ Th1和Th2细胞功能失衡 ⑶ Fas/FasL表达异常

⑷ 遗传因素 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与个体的MHC基因型有关。 2、答:

⑴ 患者血液中可测到高效价的自身抗体和(或)自身应答性T淋巴细胞;

⑵ 自身抗体和(或)自身应答性T淋巴细胞作用于表达相应抗原的组织细胞,造成其损失或功能障碍;

⑶ 在动物实验可复制出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相似的动物模型,用患者的血清或淋巴细胞可使疾病被动转移,某些自身抗体可通过胎盘引起新生儿自身免疫病;

⑷ 病情的转归与自身免疫应答强度密切相关;

⑸ 反复发作和慢性迁延; ⑹ 有遗传倾向;

⑺ 部分自身免疫性疾病易发于女性。 3、答:

⑴ 预防和控制病原体的感染 多种病原体的感染可通过抗原模拟的方式诱发自身免疫病,所以采用疫苗和抗生素控制病原体的感染可降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率;

⑵ 使用免疫抑制剂 可抑制自身免疫反应,对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有明显的临床疗效;

⑶ 抗炎疗法 采用皮质激素、水杨酸制剂、前列腺素抑制剂及补体拮抗剂等抑制炎症反应,可减轻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症状;

⑷ 细胞因子治疗调节 如用细胞因子调节Th1和Th2细胞功能的平衡;

⑸ 特异性抗体治疗

⑹ 口服自身抗原 采用口服抗原的方法可诱导特异性的免疫耐受,可能预防或抑制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 4、答:

自身免疫性疾病由自身抗体和(或)自身应答性T淋巴细胞介导的对自身抗

原发生的免疫应答引起,其发病机制相似于II、III、IV型超敏反应。 ⑴ 由II型超敏反应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在这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过程中,由针对自身细胞表面或细胞外

基质抗原物质的自身抗体IgG和IgM启动细胞和组织的损伤,如抗血细胞表面的抗体引起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抗细胞表面受体抗体引起的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重症肌无力;细胞外抗原的自身抗体引起的肺出血肾炎综合征。 ⑵ 自身抗体-免疫复合物引起的自身免疫病

在有些情况下,机体有核细胞普遍表达的抗原可刺激自身抗体的产生,这种自身抗体和相应抗原结合形成的免疫复合物可引起自身免疫病,此类疾病属于III型超敏反应引起的免疫复合物病,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此类疾病的代表。

⑶ T细胞对自身抗原应答引起的炎症性伤害

T细胞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应答,可引起自身免疫性疾病,CD8+CTL和Th1都可造成自身细胞的免疫损伤,引起自身免疫病,如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即由患者体内的CD8+CTL对胰岛的β细胞发生免疫应答,并将其特异性杀伤引起。

5、答:T细胞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应答,可引起自身免疫性疾病,髓鞘碱性蛋白是一自身隐蔽抗原,针对髓鞘碱性蛋白的特异性Th1细胞在小鼠可引起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膜炎。Th1细胞的活化除了需要TCR双识别抗原肽:MHC复合物以及细胞因子的作用外,还需要抗原提呈细胞上的B7与T细胞上的CD28等相应的黏附分子的相互结合以形成协同刺激信号。CTLA-4与免疫球蛋白形成的可溶性融合蛋白(CTLA-4 Ig)可以和B7相互作用,从而阻止B7与CD28的相互作用,抑制T细胞的激活,使T细胞处于无能状态。因此反复注射CTLA-4

Ig可以抑制由自身抗原髓鞘碱性蛋白诱发的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膜炎的发生。

6、答:免疫调节中活化诱导的细胞死亡(activation-induced cell death, AICD)是指活化的CTL细胞表达FasL,通过与已经被激活的效应T细胞或B细胞以及自身细胞所表达的Fas的结合,激活细胞内凋亡信号转导通路,导致效应免疫活性细胞的凋亡,造成反应性淋巴细胞的短寿性,形成对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反馈调节。

有报道Fas/FasL表达异常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有关。例如正常胰岛细胞不表达Fas,在IDDM(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发病的过程中,局部APC和CTL相互作用所产生的IL-1β和NO可选择性地使β细胞表达Fas,而激活的CTL表达FasL,进而通过细胞间的相互作用或释放可溶性FasL使表达Fas的β细胞发生凋亡。因此提示Fas/FasL的表达异常与自身免疫性疾病如IDDM的发生有关。

第十九章免疫缺陷病 一、选择题: A型题:

1.原发性免疫缺陷病中比例最高的是:

A.体液免疫缺陷 B.联合免疫缺陷 C.细胞免疫缺陷 D.吞噬细胞缺陷 E. 补体缺陷

2.发生毛细血管扩张性共济失调综合征的主要免疫学表现是: A.B细胞减少 B.T细胞减少 C.补体减少

D.白细胞粘附功能降低 E.红细胞易被溶解 3.遗传性血管神经性水肿的发生机制是: A.C2a过多 B.C3a过多 C.C3转化酶过多 D.C5转化酶过多 E.C4a过多

4.性联高IgM综合征的发生是由于下哪种因素导致B细胞处于无能的状态

A.B细胞活化缺乏信号1 B. B细胞活化缺乏信号2 C.B细胞活化缺乏细胞因子 D. B细胞活化缺乏辅助受体 E.B细胞活化缺乏APC的辅助

5.DiGeorge综合征细胞免疫功能缺陷的原因是:

A.胸腺细胞没有经过阴性选择 B. 胸腺细胞没有经过阳性选择 C.在骨髓中淋巴干细胞分化发育发生障碍 D. T细胞内在缺陷 E.T细胞活化调控机制异常

6.引起继发性免疫缺陷的最常见的因素是: A.营养不良 B.感染 C. 某些药物 D.肿瘤 E.手术、创伤、烧伤、脾脏切除以及射线辐射 7.AIDS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

A.机会感染 B.Kaposi肉瘤 C.B细胞淋巴瘤 D.艾滋病性痴呆 E.Hodgkin病 8.AIDS患者常见的死亡原因是:

A.真菌感染 B.Kaposi肉瘤 C.卡氏肺囊虫感染 D.艾滋病性痴呆 E.Hodgkin病

9.免疫缺陷病患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是 A.肿瘤 B.自身免疫病 C.超敏反应 D. 感染 E. 以上都不是

10.选择性IgA患者一般不采用下列治疗方法: A.骨髓移植 B.基因治疗 C.输入免疫球蛋白 D.用抗生素治疗感染 E.长期预防感染的发生 11.性联无丙种球蛋白血症的发病机制是( ) A.BtK缺陷 B.CD40L缺陷 C. ZAP-70缺陷 D.ADA缺陷 E.PNP缺陷

12. 性联无丙种球蛋白血症是属于( ) A.T细胞缺陷 B.B细胞缺陷 C.补体缺陷 D.吞噬细胞缺陷 E.联合免疫缺陷 13. 免疫缺陷是( )

A.免疫系统中任何一个成分的缺失或功能不全而导致的免疫功能障碍;

B.机体经某种抗原诱导后形成的特异性免疫无应答状态; C.机体对某些抗原所产生的非正常生理性免疫应答; D.应用免疫抑制剂导致的免疫无应答状态; E.免疫隔离部位的抗原在生理条件下不致免疫应答 14. 免疫缺陷病按发病原因机制可分为( )

A.T细胞缺陷、B细胞缺陷 B. 补体缺陷、吞噬细胞缺陷 C.联合免疫缺陷、补体固有成分缺陷

D.原发性免疫缺陷、继发性免疫缺陷 E.白细胞黏附缺陷、慢性肉芽肿病

15. 以下哪类疾病是由于CD40L缺陷引起的( ) A. 性联无丙种球蛋白血症 B. 重症联合免疫缺陷 C. 性联高IgM综合征 D. DiGeorge综合征 E. 慢性肉芽肿病

16. 下哪类疾病是由于TAP基因突变引起的( ) A.MHC- I类分子缺陷病 B. MHC-II类分子缺陷病 C . ZAP-70缺陷病 D. 白细胞黏附缺陷病 E. 选择性IgA缺陷病

17. 慢性肉芽肿病(CGD)属于哪类免疫缺陷病( ) A.补体缺陷病 B. 吞噬细胞缺陷病 C . T淋巴细胞缺陷病 D. B淋巴细胞缺陷病 E. 联合免疫缺陷病

18. 白细胞黏附缺陷病的发病机制是( ) A.DAF和CD59缺陷 B. β2链(CD18)缺陷 C . 同源P1-3激酶基因异常 D. BtK缺陷 E. TAP基因突变

19. DiGeorge综合征属于( ) A.B细胞缺陷病 B. T细胞缺陷病 C . 补体缺陷病 D. 联合免疫缺陷病 E. 吞噬细胞缺陷病

20. 最常见的选择性Ig缺陷是( ) A.选择性IgG缺陷 B.选择性IgM缺陷 C .选择性IgA缺陷 D.选择性IgE缺陷 E. 选择性IgD缺陷

21. 血清中免疫球蛋白的含量缺乏需考虑哪种疾病( ) A.自身免疫病 B.免疫缺陷病 C . 轻链病 D.重链病

E. 甲状腺功能亢进(Graves病) 22. HIV感染导致( )

A. CD4+T细胞减少 B. CD8+T细胞减少 C. CD4+T细胞增加 D. CD8+T细胞增加 E. CD4+T细胞、CD8+T细胞均减少 23、HIV攻击的主要靶细胞为( ) A. CD4 +T细胞 B.CD8+T细胞 C. CD4-T细胞 D. CD8-T细胞 E. CD4+T细胞、CD8+T细胞 24、AIDS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

A.性接触、呼吸道传播、消化道传播 B.性接触、垂直传播、注射传播

C.性接触、注射传播、呼吸道传播 D.性接触、消化道传播、注射传播、

E.性接触、垂直传播、呼吸道传播

25、遗传性血管神经性水肿是由于哪类补体分子缺陷引起的( ) A. C3缺陷 B. C4缺陷 C. C9缺陷 D. C1INH缺陷 E. C1q缺陷 26、PNP和ADA缺陷可导致( )

A. 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 B. 慢性肉芽肿病 C. 白细胞黏附缺陷病 D. 遗传性血管神经性水肿 E. 性联无丙种球蛋白血症 X型题:

1. ZAP-70缺陷的表现有: A. ZAP-70缺乏 B. CD4+T细胞减少

C. 属继发性免疫缺陷病 D. 缺陷基因定位于16号染色体上 E. CD8+T细胞减少

2.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的发生有下列几种机制: A. ADA缺陷 B. PNP缺陷

C. 常染色体SCID:DNA修复缺陷 D. XSCID:γc缺陷 E. RFXAP缺陷

3.II型裸淋巴细胞综合征的发生有下列哪些机制: A. MHC II类分子缺陷 B. CIITA缺陷 C. RFX5缺陷 D. RFXAP缺陷 E. 无CD4+T细胞 4.Wiskott-Aldrich综合征的表现是:

A.对多糖的抗体应答缺陷 B.对有荚膜的胞外菌易感 C. T细胞缺陷 D.巨噬细胞缺陷 E. B细胞缺陷

5.易发生胞外菌和真菌感染的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有: A.白细胞粘附缺陷 B.遗传性血管神经性水肿 C.性联无丙种球蛋白血症 D.阵发性夜间血红蛋白尿 E.艾滋病

6.免疫缺陷发生的原因有:

A. 性连锁遗传基因突变 B. 常染色体遗传基因异常 C. 中枢免疫器官发育障碍 D. 免疫活性细胞本身有缺陷 E. 免疫活性细胞间调控机制异常

7.由MHC II类分子缺陷所致SCID的特点有: A. T细胞阳性选择受阻 B. T细胞阴性选择受阻 C. CD4+T细胞分化障碍 D. CD8+T细胞分化障碍 E. B细胞数正常

8.HIV感染导致CD4+T细胞减少的机制可能有: A. HIV感染引起细胞发生病变而直接杀死感染的T细胞 B. gp120与CD4结合直接诱导CD4+T细胞凋亡 C. gp120与抗体的复合物直接诱导CD4+T细胞凋亡 D. 识别病毒肽的CD8+ CTL通过AICD杀死CD4+T细胞

E. 识别病毒肽的CD4+T细胞通过旁观者效应杀伤感染或未被感染的CD4+T细胞

9.免疫缺陷病的治疗原则有: A.骨髓或胸腺移植

B.对于因遗传基因异常所致免疫缺陷病者可采用基因治疗的策略

C.输入免疫球蛋白或免疫细胞 D. 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E. 预防感染 二、填空题:

1、IDD按其发病原因可分为¬_______和¬_______两大类;根据主要累及的免疫成分不同,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2、PIDD可以分为¬_______和¬_______

3、性联无丙种球蛋白血症(XLA)为最常见的¬_______免疫缺陷病。血清中¬_______明显降低或缺失,对抗原刺激不能产生¬_______应答,血循环中¬_______数目减少,淋巴结及淋巴组织缺乏¬_______和淋巴滤泡,骨髓中无¬_______但¬_______数目正常,¬_______数量及功能亦正常。

4、XLA为¬_______遗传,¬_______为携带者,¬_______发病。 5、XLA的发病机制是位于X染色体上的¬_______基因缺陷,不能转导信号,而使B细胞发育停滞于¬_______阶段,导致¬_______数目减少或缺失。

6、普通变化型免疫缺陷病为¬_______缺陷,2%¬_______缺陷者同时有¬_______缺陷,患 者反复出现————感染。

7、性联高IgM综合征(HIM)的发病机制是X染色体上————基因突变,活化的————T细胞不表达————,T细胞与B细胞协同作用受阻,不能诱导B细胞进入增殖,导致————障碍,不能产生

————抗体。

8、CD3γ链缺陷导致细胞表面————表达水平降低,————应答缺陷。

9、ZAP-70缺陷患者————细胞数量正常而————细胞缺失。 10、联合免疫缺陷通常指————及————均缺陷导致的————和————联合缺陷。

11、性联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XSCID)的发病机制是————基因突变。

12、HIV的包膜糖蛋白————可与————高亲和性结合,主要导致————数量减少和功能缺陷,引起以————为主的免疫功能严重障碍。 二、名词解释

1、免疫缺陷病(IDD); 2、原发性免疫缺陷病(PIDD); 3、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 4、继发性免疫缺陷病(SIDD); 5、联合免疫缺陷病 三、问答题

1、简述IDD的临床类型及共同特点。 2、试述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可能机制。 3、简述AIDS的发病机制。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A型题:

1、A 2、 B 3、A 4、 B 5、 B 6、 A 7、A 8、B 9、D 10、C 11、A 12、 B 13、A 14、D 15、C 16、A 17、 B 18、B 19、B 20、C

21、B 22、A 23、A 24、B 25、D 26、A X型题:

1、ADE 2、ABCD 3、ABCDE 4、AB 5、ABD 6、ABCDE 7、ACE 8、ABCDE 9、ABCDE 二、填空题:

1、PIDD;SIDD;体液免疫缺陷;细胞免疫缺陷;联合免疫缺陷;吞噬细胞缺陷;补体缺陷

2、特异性免疫缺陷;非特异性免疫缺陷

3、先天性B细胞;各类Ig水平;抗体;B细胞;生发中心;淋巴滤泡;浆细胞;前B细胞;T细胞 4、X连锁隐性;女性;男性 5、BtK;前B细胞;成熟B细胞

6、IgA和IgG;IgA;IgG2、IgG4;化脓性细菌 7、CD40L;CD4+;CD40L;Ig类别转换;IgG、IgA、IgE 8、TCR-CD3复合物;T细胞 9、CD4+;CD8+

10、T细胞;B细胞;体液免疫、细胞免疫 11、IL-2受体γ链

12、gp120;CD4分子;CD4+T细胞;细胞免疫 二、名词解释

1、免疫缺陷病:是免疫系统中任何一个成分的缺失或功能不全而导致免疫功能障碍所引起的疾病,其涉及免疫细胞、免疫分子或信号转导的缺陷。

2、原发性免疫缺陷病(PIDD):是由于免疫系统先天性(多为遗传性)发育缺陷而导致免疫功能不全。根据所累及的免疫细胞或免疫分子,PIDD可以分为特异性免疫缺陷和非特异性免疫缺陷。 3、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由于感染HIV而引起的免疫功能(主要是细胞免疫功能)缺陷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

4、继发性免疫缺陷:是由于某些后天因素如营养不良、感染、药物、肿瘤等影响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导致免疫功能低下所引起的疾病。 5、联合免疫缺陷病:通常是指T细胞及B细胞均缺陷导致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联合缺陷,可引起多种疾病。 三、问答题

1、IDD按其发病原因可分为原发性(先天性)免疫缺陷病(PIDD)和继发性(获得性)免疫缺陷病(SIDD)两大类;根据主要累及的免疫成分不同,可分为体液免疫缺陷、细胞免疫缺陷、联合免疫缺陷、吞噬细胞缺陷和补体缺陷。

IDD的共同特点是:对各种感染的易感性增加,患者可出现反复的、持续的、严重的感染,感染的性质和严重程度主要取决于免疫缺陷的成分和程度;IDD患者尤其是T细胞免疫缺陷者,恶性肿瘤的发病率

比同龄正常人群高100~200倍;IDD伴发自身免疫病者可高达14%,以SLE、类风湿性关节炎多见。

2、原发性免疫缺陷病(PIDD)是由于免疫系统先天性(多为遗传性)发育缺陷而导致免疫功能不全所引起的疾病。其发病机制根据其所累及的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不同而不同。

⑴ 原发性B细胞缺陷 如性联无丙种球蛋白血症是X连锁隐性遗传病,为最常见的先天性B细胞免疫缺陷病,该病的发病机制是位于X染色体上的Bruton酪氨酸激酶(BtK)基因缺乏,B细胞发育停滞于前B细胞阶段,导致成熟B细胞数目减少或缺乏;而选择性IgA缺陷是最常见的一种选择性Ig缺陷;普通变化型免疫缺陷病为IgG和IgA同时缺陷;性联高IgM综合征(HIM)的发病机制是X染色体上CD40L基因突变,活化的CD4+T细胞不表达CD40L,不能诱导B细胞进入增殖,导致Ig类别转换障碍,不能产生IgG、IgA、IgE类抗体。 ⑵ 原发性T细胞缺陷 DiGeorge综合征(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是由于妊娠早期第III、IV咽囊神经嵴发育障碍,致使来源于它的器官如胸腺、甲状旁腺、主动脉弓等发育不全,胸腺发育不全,导致T细胞发育障碍;而T细胞信号转导的缺陷可导致T细胞应答缺陷。 ⑶ 联合免疫缺陷 是指T细胞和B细胞均缺陷导致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联合缺陷。它包括多种不同的疾病: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SCID)包括性染色体遗传缺陷导致的性联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腺苷脱氨酶(ADA)和嘌呤核苷磷酸化酶(PNP)缺陷引起的SCID及MHC- I类分子/MHC-II类分子缺陷引起的SCID;毛细血管扩张性共济失调综合征

(AT)的发病机制可能为DNA修复缺陷,特别是TCR基因和编码Ig重链的基因,可同时伴有信号转导相关基因异常;伴湿疹血小板减少的免疫缺陷病(WAS)是位于X染色体上编码WAS蛋白的基因缺陷导致的遗传病,该病患者T细胞、B细胞和血小板均受影响。 ⑷ 补体系统缺陷 包括补体固有成分缺陷、补体调节分子缺陷和补体受体缺陷导致的免疫缺陷病。

⑸ 吞噬细胞缺陷 如白细胞黏附缺陷病、吞噬细胞活化缺陷导致的慢性肉芽肿病、吞噬细胞功能缺陷导致的Chediak-Higashi综合征。 3、AIDS的病原体是HIV,患者通过接触HIV污染的体液而感染。HIV的包膜糖蛋白gp120可与CD4分子高亲和性结合,同时也与表达在T细胞、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表面的辅助受体CXCR4和CCR5结合,然后gp41介导病毒包膜与细胞膜融合,使HIV的基因组和相关病毒蛋白进入细胞,HIV感染可损害体内多种免疫细胞。 ⑴ CD4+T细胞

a) HIV感染导致CD4+T细胞减少;

b) gp120与CD4分子结合,可干扰CD4+T细胞与APC的相互作用,患者表现为对破伤风类毒素等抗原无应答;

c) Th1细胞与Th2细胞平衡失调,从而减弱CD8+CTL细胞的细胞毒作用;

d) HIVLTR的V3区同宿主细胞NF-κB结合,使NF-κB不能与相应基因结合,从而影响T细胞增殖及细胞因子分泌;

⑵ 巨噬细胞 HIV感染巨噬细胞后在胞内复制,但不杀死细胞,因此,

巨噬细胞可作为HIV的重要庇护所,并将病毒播散到其它组织,HIV感染的巨噬细胞是晚期AIDS患者血中高水平病毒的主要来源。 ⑶ 树突状细胞也是HIV感染的重要靶细胞和病毒的主要庇护所,感染HIV的成熟树突状细胞可与CD4+T细胞结合并传播HIV,导致CD4+T细胞的感染,感染HIV的某些树突状细胞功能下调,导致记忆性T细胞缺乏,再次免疫应答能力降低。

⑷ B细胞 HIV可多克隆激活B细胞,患者表现为高免疫球蛋白血症并产生多种自身抗体。

第二十章肿瘤免疫 一、选择题 A型题

1.最早发现的人类肿瘤特异性抗原是 A.MAGE-蛋白 B.T抗原 C.CEA D.E1A抗原 E.EBV蛋白

2.机体的抗肿瘤免疫效应机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A.体液免疫 B.细胞免疫 C.巨噬细胞杀伤肿瘤 D.NK细胞杀伤肿瘤 E.细胞因子杀瘤作用 3.介导补体溶解肿瘤的主要抗体是 A.IgA B.IgM C.IgE D.IgG E. IgD 4.介导ADCC杀伤肿瘤细胞的抗体主要是

A.IgA B.IgM C.IgE D.IgG E. IgD 5.能直接杀伤肿瘤细胞的细胞因子是

A.INF-γ B.TNF-α C.TGF-β D.IL-2 E.CSF

6.在维持对肿瘤细胞免疫应答的免疫记忆中起重要作用的是 A.IgG NK细胞 B. CD4+T细胞 C. IgM巨噬细胞 D.CD8+T细胞 E.LAK 7.抗体抗肿瘤的机制不包括 A.CDC B.ADCC C.调理作用

D.增强抗体 E. 封闭肿瘤细胞上的转铁蛋白受体 8.NK杀伤瘤细胞的机制不包括

A.ADCC B.释放穿孔素 C.诱导瘤细胞凋亡 D.CDC E. 释放IL-1、IL-2、IFN-γ

9. 以下关于肿瘤的免疫诊断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是 ?

A.检测血清抗AFP抗体,协助诊断原发性肝细胞癌(此项也是错的) B.检测抗EBV抗体有助于鼻咽癌诊断 C.用放射免疫显像诊断肿瘤所在部位 D.检测CEA有助于诊断直结肠癌 E.检测CA199有助于B淋巴细胞瘤诊断 10. 下列关于肿瘤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免疫是抗肿瘤免疫的主要机制 B.抗体在抗肿瘤中并不发挥主要作用 C.NK细胞是抗肿瘤的第一道防线

D.静止和活化的巨噬细胞均能杀瘤细胞 E.嗜酸性粒细胞参与抗肿瘤作用

11. 有关化学致癌剂诱导实验动物发生肿瘤的叙述,其错误的是 A.抗原具有个体特异性 B. 同一宿主不同部位肿瘤具有相同抗原性 C.人类肿瘤中较少见 D. 抗原性弱 E.免疫学诊断困难 12.以下对NK细胞杀瘤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无特异性 B.无需预先活化, 即可直接杀瘤

C.可依赖抗体通过ADCC方式杀瘤 D.依赖补体,通过CDC方式杀瘤 E.无MHC限制性

13.与宫颈癌发病有关的病原是: A.EBV B.HTLV-1 C.HPV D.HCV E. HIV 14.HTLV-1与下列哪种疾病有关: A.B细胞淋巴瘤 B.鼻咽癌 C.原发性肝癌 D.成人T细胞白血病 E.胰腺癌

15..关于肿瘤逃避免疫监视的机制,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瘤细胞表面的转铁蛋白被封闭 B.增强抗体 C.瘤细胞的“漏逸” D.宿主抗原提呈细胞功能低下 E.某些细胞因子对机体免疫应答的抑制 16.由病毒编码的肿瘤抗原是:

A.CEA B.E1A抗原 C.MAGE-1 D.AFP E.P53蛋白 17.肿瘤发生的主要机制是:

A.免疫防御功能的障碍 B.免疫监视功能的障碍

C.免疫自稳功能的障碍 D.免疫调节功能的障碍 E.免疫功能亢进

18.可特异性直接杀伤肿瘤细胞的是: A.NK细胞 B.巨噬细胞 C.CTL D.TCRγδ+细胞 E.CD4+T细胞 19.用于主动特异免疫治疗肿瘤的是: A.独特型抗体瘤苗 B.短小棒状杆菌 C.IL-2、INF-α D.放射免疫疗法 E.输入肿瘤特异性T淋巴细胞 20.癌胚抗原:

A.只存在于某种肿瘤细胞表面 B.可以用作肿瘤的特异性诊断标志 C.在所有的肿瘤中均可检查到 D.结合在细胞表面不易脱落 E.对宿主无免疫原性

21.已检出特异性抗原的肿瘤细胞是: A.宫颈癌细胞 B.胰腺癌 C.肝癌 D.黑色素瘤细胞 E.鼻咽癌细胞 X型题

1.巨噬细胞可通过分泌哪些因子促进肿瘤细胞生长 A.IL-12 B.IL-10 C.EGF D. TGF-β E. IL-4 2.巨噬细胞可通过哪些途径杀瘤细胞 A.溶酶体酶 B. ADCC C.分泌TNF D.激活T淋巴细胞 E.通过补体调理作用

3.参与ADCC杀肿瘤细胞的有

A.CTL细胞 B.树突细胞 C.巨噬细胞 D.NK细胞 E.中性粒细胞

4.CD4+T细胞杀瘤细胞的途径正确的有

A.辅助CTL细胞杀瘤 B.激活Mφ、NK细胞杀瘤

C.辅助B细胞产生抗瘤抗体 D.分泌IL-2、TNF等细胞因子杀瘤 E.亦可直接杀瘤细胞 5.参与抗肿瘤作用的细胞有 A.CTL B.NK细胞 C.中性粒细胞 D.嗜酸性粒细胞 E.巨噬细胞 6.CTL杀伤肿瘤的机制有

A.分泌INF-γ、TNF杀瘤 B.分泌穿孔素 C.释放颗粒酶 D.分泌NO E.诱导瘤细胞凋亡

7.肿瘤细胞产生的免疫抑制性物质有: A.IL-4 B.IL-12 C. IL-10 D.FGF E.TGF-β 8..关于肿瘤的逃逸机制下列哪项正确?

A. 肿瘤细胞表面MHC-Ⅰ或Ⅱ类分子缺失 B. 增强抗体 C. 瘤细胞抗原调变 D.宿主免疫功能低下 E.瘤细胞缺乏B7协同刺激分子 9.实验诱发肿瘤的特点是:

A.化学致癌剂诱发的肿瘤抗原特异性高

B.物理因素诱发的肿瘤抗原性较强 C.化学致癌剂诱发的肿瘤抗原性较弱

D.同一种病毒诱发的肿瘤可具有种属及组织特异性 E.化学、物理因素诱发的肿瘤抗原有明显个体差异 10.关于TSA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胚胎性抗原主要为TSA B.MAGE-1蛋白是TSA

C.自发性肿瘤主要为TSA D.TSA主要诱导机体产生细胞免疫应答 E.病毒诱发的肿瘤抗原多为TSA

11.下列哪种肿瘤细胞表面分子表达降低可使其逃避机体免疫监视: A.B-7 B.MHC-Ⅱ C.MHC-Ⅰ D.FasL E.CD40L 12.下列哪种属于肿瘤的被动治疗: A.肿瘤DNA疫苗 B.短小棒状杆菌 C. LAK D.卡介苗 E.放射免疫疗法 二、填空题

1.根据根据肿瘤抗原特异性,可将肿瘤抗原分为: 和 。 2.根据肿瘤诱发和发生情况可将肿瘤抗原分为 、 、 和 四种类型 3.胚胎抗原可分为两种:一种是 ,如 ;另一种是 ,如 。 4.肿瘤的免疫治疗主要分为 和 两大类。

5.肿瘤的免疫治疗作为一种辅助手段,与 、 和 等常规疗法联合应用。

6.SV40病毒转化细胞表达的抗原是 ,人腺病毒诱发肿瘤表达的抗原是 。

三、名词解释

1.肿瘤抗原(tumor antigen)

2.肿瘤特异性抗原(tumor specific antigen,TSA) 3.肿瘤相关性抗原(tumor associated antigen,TAA) 4.胚胎抗原

5.增强抗体(enhancing antibodies) 6.抗原调变(antigenic modulation) 四、问答题

1.试述机体抗肿瘤免疫效应机制有哪些?

2.目前认为肿瘤细胞是通过什麽方式逃避免疫系统的监视和杀伤? 3.简述巨噬细胞介导的抗肿瘤免疫作用。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A型题

1 A 2 B 3 B 4 D 5 B 6 B 7 D 8 D 9 E 10 D 11 B 12 D 13 C 14 D 15 A 16 B 17 B 18 C 19 A 20 E 21 D 注解:

12.NK细胞可通过ADCC杀伤瘤细胞

16.CEA、AFP是胚胎抗原;MAGE-1、P53蛋白是“沉默”基因编码的抗原,在正常组织中可少量表达。当机体癌变时,CEA、AFP、MAGE-1、P53蛋白表达大大升高。E1A抗原是人腺病毒诱发的肿瘤抗原

X型题

1 CD 2 ABCDE 3 CDE 4 ABCDE 5 ABCDE 6 ABCE 7 CE 8 ABCDE 9 ACE 10 BCDE 11 ACDE 12 CE 注解:

3.巨噬细胞、NK细胞、中性粒细胞表面均有FcγR受体可与IgG的Fc段结合以ADCC方式杀瘤

11.B-7、LFA-3、VACM-1、均是激活T淋巴细胞的辅助刺激信号,当其下调时则不能提供T细胞活化的第二信号,也就无法有效诱导免疫应答,MHC-Ⅰ下调则无法有效提呈抗原无法有效提呈肿瘤抗原,T淋巴细胞缺乏激活的第一信号。 二、填空题

1.肿瘤特异性抗原、肿瘤相关抗原

2.化学和物理因素诱发的肿瘤抗原、病毒诱发的肿瘤抗原、自发性肿瘤抗原、胚胎抗原

3.分泌性抗原、AFP、与肿瘤细胞膜有关的抗原、CEA 4.主动免疫治疗、被动免疫治疗 5.手术、化疗、放疗 6.T抗原、E1A抗原 三、名词解释

1.肿瘤抗原(tumor antigen)泛指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新出现或过度表达的抗原物质。

2.肿瘤特异性抗原:指仅表达于肿瘤组织,而不存在于正常组织的

肿瘤抗原。也被称为肿瘤特异性移植抗原(tumor specific transplantation antigen,TSTA)或肿瘤排斥抗原(tumor rejection antigen,TRA)。化学或物理因素诱生的肿瘤抗原、自发肿瘤抗原和病毒诱导的肿瘤抗原等多属此类。

3.肿瘤相关性抗原:只存在于肿瘤组织或细胞,同时正常组织或细胞也可表达的抗原物质。此类抗原在肿瘤细胞上的表达量远远超过正常细胞。胚胎抗原、分化抗原和过度表达的癌基因产物等属此类抗原。 4.胚胎抗原是在胚胎发育阶段由胚胎组织产生的正常成分,在胚胎后期减少,出生后逐渐消失,或仅存留极微量,当细胞癌变时,此类抗原可重新合成,体内可检测出,其水平大大提高。

5.在某些情况下,肿瘤特异性抗体非但不能杀伤瘤细胞,反而会干扰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这种具有促进肿瘤生长作用的抗体被称为增强抗体

6.抗原调变是指由于宿主免疫系统攻击肿瘤细胞致使其表面抗原表位减少或丢 失,从而避免杀伤。 四、问答题

1.机体抗肿瘤免疫效应机制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两方面,一般认为细胞免疫是抗肿瘤的主力,体液免疫通常仅在某些情况下起协同作用。对于大多数免疫原性强的肿瘤,特异性免疫应答是主要的,而对于免疫原性弱的肿瘤,非特异性免疫应答可能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机体抗肿瘤的体液免疫机制有⒈激活补体系统溶解肿瘤细胞:主要通

过补体的细胞毒和调理作用杀瘤;⒉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IgG可介导巨噬细胞、NK细胞、中性粒细胞发挥ADCC效应;⒊抗体的调理作用;⒋抗体封闭肿瘤细胞上的某些受体:如封闭瘤细胞表面转铁蛋白受体,抑制肿瘤细胞生长;⒌抗体使肿瘤细胞的粘附特性改变或丧失,从而抑制癌细胞生长和转移。

机体抗肿瘤的细胞免疫机制有:⒈T细胞介导的特异性细胞免疫:目前认为CTL细胞是抗肿瘤免疫的主要效应细胞,CTL可直接特异性杀伤瘤细胞,也可通过分泌细胞因子(TNF、INF-γ)间接杀瘤;CD4+T细胞在CD8+CTL激活中起重要辅助作用,在很多情况下CD4+Th细胞抗肿瘤免疫应答的诱导和免疫记忆的维持是必不可少的,其主要通过分泌细胞因子间接参与抗肿瘤的免疫效应;⒉NK细胞是早期抗肿瘤的重要免疫细胞,处于抗肿瘤的第一道防线。可非特异直接杀伤肿瘤细胞;⒊巨噬细胞①可通过处理、提呈肿瘤抗原诱导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应答,②活化的巨噬细胞可非特异吞噬肿瘤细胞后,通过溶酶体酶、髓过氧化物酶等直接杀伤肿瘤细胞,③也可通过ADCC杀瘤,④活化的巨噬细胞通过分泌TNF、NO等细胞毒性因子间接杀肿瘤细胞。 2.肿瘤的免疫逃逸机制:一、与肿瘤细胞有关的因素:⒈肿瘤细胞的抗原缺失和抗原调变;⒉肿瘤细胞的“漏逸”,机体无法有效清除大量生长的肿瘤细胞;⒊肿瘤细胞MHC-Ⅰ类分子表达低下,无法提呈瘤细胞内抗原,激活CTL细胞;⒋肿瘤细胞分泌TGF-β、IL-10等抑制因子抑制免疫应答的产生;⒌肿瘤细胞缺乏B-7等协同刺激分子无法提供第二活化信号。二、与宿主免疫系统有关的因素:宿主处于

免疫功能低下的状态或免疫耐受;宿主抗原提呈细胞功能低下或缺陷;宿主体内存在一定量的“增强抗体”或免疫抑制因子。这些都有助于肿瘤逃避宿主免疫系统的攻击。 3.见问答题1

第二十一章移植免疫 一、选择题 A型题

1.介导同种异体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的抗原主要是

A.MHC抗原 B.Rh抗原 C.组织特异性抗原 D. 次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E.ABO血型抗原

2.参与同种异体移植排斥反应的关键效应细胞是

A.同种反应性B细胞 B.NK细胞 C.同种反应性T细胞 D.巨噬细胞 E.树突状细胞

3.T细胞对同种异型MHC分子的直接识别特点不包括

A.由受者同种反应性T细胞直接识别供者APC表面抗原肽-供者同种异型MHC分子复合物

B. 参与直接识别的APC是供者来源的APC

C.直接识别机制在移植早期急性排斥反应中起重要作用

D. 直接识别有自身MHC限制性,即供者APC表达的MHC必须与受者T细胞相同

E.供者MHC抗原需经受者APC处理才能被受者T细胞识别 4.防治移植排斥反应最理想的方法是

A.移植前对供、受者进行HLA配型 B.应用环孢素A治疗 C.应用抗CD3抗体治疗 D.诱导移植耐受 E.加强移植后的免疫监测

5.在ABO血型不符的供、受者间进行肾移植时,易发生 A.超急性排斥反应 B.急性排斥反应 C.慢性排斥反应 D.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VHR) E.迟发性排斥

6. 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VHR)的发生情况不包括 A.受者与供者间HLA型别不相配合

B.移植物中含足够的免疫细胞,尤其是成熟的T细胞 C. 受者处于免疫功能极度低下的状态 D. 受者与供者间ABO血型不相配合 E.新生儿接受大量输血也可能发生 7.GVHR最常见于

A.骨髓移植 B.肾移植 C.心脏移植 D.肝移植 E.角膜移植 8.环孢素A(CsA)抑制排斥反应的机制主要是通过 A.抑制T细胞产生IL-2,并抑制活化T细胞表达IL-2受体 B.抑制APC的抗原提呈功能 C.抑制B细胞对移植物的免疫应答 D.抑制CTL细胞对移植物的损伤

E.抑制NK细胞对移植物的损伤 9. 下列哪种移植后无需使用免疫抑制剂 A.同种皮肤移植 B.同种异基因骨髓移植 C,异种心脏移植 D.同卵双生肝移植 E.亲子间的肾移植

10.在移植排斥反应中,受者T细胞对同种异型MHC分子的识别特点不包括

A.有直接识别和间接识别两种方式 B.直接识别不受自身MHC分子的限制性

C.间接识别有自身MHC限制性 D.间接识别较直接识别速度快 E.直接识别机制引发的排斥反应先于间接识别机制 11.在超急性排斥反应中发挥效应的主要是

A.特异性抗体 B.CD8+CTL细胞 C.NK细胞 D.CD4+Th1细胞 E.γδT细胞

12. 临床上最常见的移植类型是 A.自体移植 B.同种同基因移植 C.同种异基因移植 D.异种移植 E.以上均不是

13. 肾移植时,HLA配型最为重要的是 A.HLA-DP B.HLA-DR C.HLA-A D.HLA-B E.HLA-C

X型题

14.同种异体器官移植排斥反应可有哪几种类型

A.超急性排斥 B.急性排斥 C.慢性排斥 D.迟发性排斥 E.GVHR 15.患者何×,女,45岁,因慢性肾功能衰竭出现尿毒症,入院接受同种异体肾移植手术.入院前曾接受多次输血和血液透析.患者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右侧同种异体肾移植术,手术过程顺利,但在作肾动、静脉吻合并开放血流15分钟后,被移植的肾脏即开始呈现花斑状,张力逐渐减退,搏动减弱。25分钟后肾脏呈紫色,尿流减少,主治医师考虑为超急性排斥反应,即行移植肾摘除术。

摘除肾病理检查结果确诊为超急性排斥反应。该患者发生超急性排斥反应的可能原因是其体内预先存在 A.抗HLA抗体 B.特异性CTL细胞 C.ABO天然血型抗体 D.抗血管内皮细胞抗体 E.抗血小板抗体

16.移植物中残留的可作为APC的过客白细胞是指 A.成熟树突细胞 B.T淋巴细胞 C.巨噬细胞 D.NK细胞 E.中性粒细胞

17.关于直接识别正确的是 A.APC来自于供者

B.供者APC表面的MHC分子必须与受者T细胞相同

C.受者T细胞主要识别供者APC表面抗原肽-供者MHC分子复合物 D.作为APC的过客白细胞主要是成熟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 E.在移植早期急性排斥反应中期重要作用 二、填空题

1.根据受体和供体的组合,把移植分为四种类型: 、 、 和 。 2.介导同种移植排斥反应的抗原有 、 、 和 。

3.同种异体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的本质是 , 受者 细胞在移植排斥反应中起关键作用。

4.移植物细胞表面的同种异型MHC分子可以通过 和 途径提供给受者T细胞识别

5.根据移植排斥反应发生的快慢和病理特点,宿主抗移植物反应可分为: 、 和 。

6.超急性排斥反应主要由 介导。 三、名词解释

1.宿主抗移植物反应(host versus graft reaction,HVGR) 2.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raft versus host reaction,GVHR) 3.直接识别 4.间接识别

四、问答题

1.同种异型的直接与间接识别的区别在哪里? 2.何谓GVHR?其发生与哪些因素有关?。 3.简述移植排斥的防治原则。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A型题

1.A 2.C 3.D 4.D 5.A 6.D 7.A 8.A 9.D 10.D 11.A 12.C 13.B X型题

14. ABC 15.ACDE 16.AC 17.ACDE 二、填空题

1.自体移植 同系移植 同种异体移植 异种移植

2.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MHC抗原 次要组织相容性抗原/mH抗原 ABO血型抗原 组织特异性抗原 3.直接识别 间接识别

4.受者免疫系统针对供者移植物抗原的免疫应答 T细胞 5.超急性排斥反应 急性排斥反应 慢性排斥反应 6.抗体 三、名词解释

1.指移植术后,受者免疫系统识别移植物抗原并发生免疫应答,对移

植物发动攻击,导致移植物被排斥。

2. 指移植术后,移植物中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识别受者/宿主组织抗原并发生免疫应答所致的排斥反应。不仅导致移植失败,甚至威胁受者生命。

3. 直接识别是指受者同种反应性T细胞直接供者APC表面抗原肽-供者同种异型MHC分子复合物,并产生免疫应答。

4.间接识别指供者移植物的脱落细胞或MHC抗原经受着APC摄取、加工、处理,以供者MHC来源的抗原肽-受者MHC分子复合物的形式提呈给受者T细胞,使其识别、活化并产生免疫应答。 四、问答题

1. 同种异型的直接与间接识别的区别比较如下表 直接识别 间接识别

被识别分子的 未经加工的同种异型 经加工的同种异型 形式 MHC分子-肽复合物 MHC抗原 抗原提呈细胞 供者APC 受者APC 被激活的T细胞 CD4+Th1、CD8+CTL CD4+Th为主 排斥反应强度 非常强烈 较弱

参与排斥反应 急性排斥反应(早期) 急性排斥反应(中、 的类型 晚期)慢性排斥反应

对环孢素的敏 敏感 不敏感 感性

2..GVHR即移植物抗宿主反应,指移植术后,移植物中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识别受者/宿主组织抗原并发生免疫应答所致的排斥反应。GVHR发生与下列因素有关:(1)供、受者间HLA型别不符;(2)移植物中含足量免疫细胞,尤其是成熟T细胞;(3)受者处于免疫无能或免疫功能极度低下的状态。

3. (1)选择合适的供者。对供、受者进行正确合理的组织配型,是移植成功的关键,包括有ABO血型、HLA型别鉴定、预存抗体的鉴定和交叉配型等;

(2)对移植物和受者进行预处理; (3)合理使用免疫抑制疗法; (4)做好移植后的免疫监测。

第二十二章免疫学技术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 一、选择题 A型题

1.免疫学诊断的依据是

A.抗原抗体结合的可逆性 B.抗原抗体的浓度

C.抗原抗体结合的高度特异性 D.抗原抗体反应的阶段性 E.抗原抗体的比例

2. 影响抗原抗体反应的因素有: A.电解质、pH值和反应体积 B.温度、pH值和反应体积

C.温度、电解质和反应体积 D.电解质、pH值和温度 E.电解质与温度

3. 双向免疫扩散试验中,如抗体浓度大于抗原浓度,则沉淀线: A.靠近抗原孔 B.靠近抗体孔 C.在两孔中间 D.呈多条沉淀线 E.以上均不是

4.下列免疫学测定方法敏感性最高的是:

A.沉淀反应 B.直接凝集反应 C.ELISA D.放射免疫测定 E.间接凝集反应

5.临床诊断伤寒或副伤寒所用的肥达反应(Widal,s test)属于 A.玻片凝集反应 B.试管凝集反应 C.间接凝集反应 D. 沉淀反应 E.反向间接凝集反应

6.T细胞功能的体内检测试验是 A.形态计数法

B.迟发型超敏反应(DTH)的检测 C.MTT比色法 D.3H-TdR掺入法 E.凋亡细胞检测法

7.反向间接凝集试验是检测标本中哪种成分? A.抗体 B.补体 C.抗原

D.抗原抗体复合物 E.以上均不是

8.溶血空斑试验检测的是哪类细胞的功能? A.T细胞 B.巨噬细胞 C.NK细胞 D.B细胞 E.树突状细胞

9.常用的检测细胞毒效应的方法是: A. 31P掺入法 B. 125I释放法 C. 51Cr释放法 D. 移动抑制试验 E.形态学检测法

10.用免疫荧光技术间接法检测组织中的抗原,应将荧光素标记: A.抗原 B.相应抗体 C.抗免疫球蛋白抗体 D.抗原抗体复合物 E.抗C3抗体

11.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抗原A时,固相载体的包被物是: A.酶标抗A抗体

B.未标记的抗A抗体 C.酶标抗原A

D.未标记的抗球蛋白抗体 E.酶标记的抗球蛋白抗体 12.ABO血型的鉴定方法常用 A.玻片凝集反应 B.间接凝集反应 C. 试管凝集反应 D.抗球蛋白试验 E.反向间接凝集反应

13. 沉淀反应与凝集反应相比较,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都是抗原抗体的反应 B.都需要电解质参与

C.沉淀反应的抗原是可溶性抗原或颗粒性抗原 D.凝集反应的抗原是颗粒性抗原

E. 两种反应均可用来定性或定量检测抗原或抗体 14. 列哪项指标可以评价AIDS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 A.CD2+/CD3+细胞比值 B.CD3+/CD4+细胞比值 C.CD3+/CD8+细胞比值 D.CD4+/CD8+细胞比值 E.CD2+/CD4+细胞比值

15. 检测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的方法是: A.硝基蓝四氮唑氮(NBT)试验 B.白细胞计数

C.溶血空斑试验 D.细胞毒试验 E.移动抑制试验

16. 下列哪种试验不能用于可溶性抗原的检测? A.间接凝集试验 B.反向间接凝集试验 C.间接凝集抑制试验 D.直接凝集试验 E.单向琼脂扩散试验 17. E花环试验可用于:

A.T细胞功能测定 B. T细胞的分离 C. B细胞功能测定 D. CD4+T细胞计数 E.NK细胞功能测定

18. T细胞能形成E花环是因为其细胞膜上具有: A.CD2 B. CD3 C. CD4 D.CD5 E.CD8

19. 对流免疫电泳中,抗体向负极移动的原因是: A.抗体带正电 B.抗体带负电 C.电渗作用 D.电泳作用 E.抗体不带电荷

20. 目前使用最广泛的荧光素为:

A.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 ) B.罗丹明荧光素(RB200) C.伊文思蓝 D.藻红蛋白 E.金胺 X型题

21. 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是: A.具有特异性

B.为分子表面的结合 C.为不可逆结合

D.比例适当时出现可见反应 E.结合反应分两阶段进行

22. 关于间接免疫荧光技术,哪些是正确的? A.可以检测抗原 B.可以检测抗体

C.敏感性较直接法明显提高

D.用一种标记的抗球蛋白抗体,能检查多种以球蛋白作为作为抗体的复合物

E.易出现非特异性荧光

23. 用已知抗体检测抗原的方法有: A.免疫荧光技术(直接法) B.免疫荧光技术(间接法) C.ELISA(夹心法) D.ELISA(间接法) E.反向间接血凝反应

24.细胞免疫功能的测定包括以下哪些? A.T细胞数量测定 B.B细胞数量测定 C.T细胞功能测定

D.CTL/Tc细胞的效应功能测定

E.细胞因子的测定 二、填空题

1. 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和 _________。

2.凝集反应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大类。

3.免疫标记技术是用_______、 _________ 或__________等标记物,标记抗原或抗体,进行抗原抗体反应的检测技术。

4. 酶免疫技术将抗原抗体反应的_________和酶催化作用的_________相结合,通过酶作用于_______显色来判定结果,既可定性。 5. ELISA 的基本方法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等。 6. 酶免疫技术常用的方法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前者测定___________,后者测定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是酶免疫测定技术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技术,其基本方法是将____________吸附在固相载体表面,使抗原抗体反应在固相表面进行,通过_________方法去除游离的成分。

8.流式细胞术可对被检测的细胞做进行________ 测定和综合分析。 三、名词解释题 1.沉淀反应 2.凝集反应 3.ELISA 4.免疫印迹技术 四、问答题

1.比较沉淀反应和凝集反应的异同。 2. 可用哪些方法定量检测血液标本中的抗原? 3.可用哪些方法检测组织中的抗原?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A型题

1.C 2.D 3.A 4.D 5.B 6.B 7.C 8.D 9.C 10.C

11.B 12.A 13.C 14.D 15.A 16.D 17.B 18.A 19.C 20.A X型题

21.ABCDE 22.ABCDE 23.ABCE 24.CDE 二、填空题

1.高度特异性 表面化学集团之间的可逆性结合 适宜的浓度和比例 反应分两个阶段

2.直接凝集反应 间接凝集反应 3.荧光素 酶 放射性核素 4.高度特异性 高效性 底物 5.双抗体夹心法 间接法

6.酶联苗裔吸附试验/ELISA 酶免疫组化技术 7. 酶联苗裔吸附试验/ELISA 抗原或抗体 洗涤 8.多参数定量 三、名词解释题

1. 血清蛋白质、细胞裂解液或组织浸出液等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后出现沉淀物的现象称为沉淀反应。

2. 细菌、红细胞等颗粒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后出现凝集团块的现象,称为凝集反应。

3.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其基本方法是将已知的抗原或抗体吸附在在固相载体的表面,加入含未知抗原或抗体的标本和酶标的抗原或抗体,使抗原抗体反应在固相表面进行,通过洗涤的方法去除液相中的游离成分。然后,通过酶催化底物显色来定性或定量地检测待测的抗原或抗体。

4.又称Western blotting(WB法),是将十二烷基磺酸钠(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分离得到大按分子量大小排列的蛋白质转移到固相载体膜上,再用标记的特异性的抗血清或单克隆抗体对蛋白质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的技术。 四、问答题

1. 沉淀反应和凝集反应的相同之处:都是经典的抗原抗体反应,均需在电解质的参与下,

在一定pH,一定温度下才能形成可见反应。

不同点:① 参与抗原的物理性质不同:沉淀反应为可溶性抗原,凝集反应为颗粒性抗原。

② 可见反应产物不同:沉淀反应为出现沉淀物,凝集反应为出现凝集块。

2. 用于定量检测血液标本中抗原的方法有:① 单向琼脂扩散试验;

② 免疫比浊法 ;③ ELISA;。④ 放射免疫测定:⑤化学发光免疫分析。

3. 检测组织中抗原的方法主要是免疫组化技术:① 酶免疫组化技术② 免疫金银技术 ③ 免疫电镜技术

第二十三章免疫学防治 一、选择题 单选题

1.下列哪项属于人工主动免疫?

A.注射丙种球蛋白预防麻疹 B. 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 C.注射胸腺肽治疗恶性肿瘤 D.静脉注射CIK细胞治疗肿瘤 E.注射风抗毒素治疗白喉

2.有关活疫苗的特点哪项是错误的?

A.接种量少 B.接种次数少 C.易保存 D.免疫效果好 E.有效免疫力维持时间长

3.肿瘤疫苗与传统疫苗的主要区别是:

A.肿瘤疫苗主要用于肿瘤的预防 B.传统疫苗主要用于疾病的治疗 C. 肿瘤疫苗主要用于肿瘤的治疗 D. 肿瘤疫苗是人工被动免疫疗法 E.肿瘤疫苗属于过继性免疫 4. 下列哪项不是死疫苗的特点?

A.接种剂量较大 B.免疫效果好 C.一般需接种2-3次 D.疫苗较易保存 E.不能诱导局部免疫 5.下列情况属于人工主动免疫 A.通过胎盘、初乳获得的免疫 B. 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的免疫 C.通过注射类毒素获得的免疫 D.通过注射丙种球蛋白获得的免疫 E.通过患感染性疾病获得的免疫 6. 下列情况属于人工被动免疫 A.通过胎盘、初乳获得的免疫 B. 通过患感染性疾病获得的免疫 C.通过注射疫苗获得的免疫 D.通过注射抗毒素获得的免疫 E.通过注射类毒素获得的免疫

7.关于抗毒素的使用,哪项是错误的? A.可能发生过敏反应 B.治疗时要早期足量

C.可作为免疫增强剂给儿童多次注射 D.对过敏机体应采取脱敏疗法

E.注射前应做皮试

8.下列不属于人工主动免疫特点的是: A.接种物常为抗原性物质 B.发挥作用较快 C.免疫力维持时间较长 D.主要用于预防

E.也可以用于肿瘤的免疫治疗

9.下列哪种不是人工被动免疫的生物制品? A.抗毒素 B.单克隆抗体 C.丙种球蛋白 D.类毒素 E.基因工程抗体

10. 未来疫苗的首要任务是: A. 抗感染 B.抗肿瘤 C.计划生育 D. 防止病理损伤 E.脱敏治疗

11.通过理化方法去除病原体中与激发保护性免疫无关的甚至有害的成分,保留有效免疫原成分制作的疫苗,称为

A.合成肽疫苗 B.结合疫苗 C.亚单位疫苗 D.重组抗原疫苗 E.亚细

胞疫苗

12.分子疫苗不包括

A.合成肽疫苗 B.重组载体疫苗 C.DNA疫苗 D.卡介苗 E.重组抗原疫苗

13.用于肿瘤靶向治疗的免疫毒素是指

A.抗肿瘤的单克隆抗体(单抗) B.抗肿瘤单抗与放射性核素的交联物

C.抗肿瘤单抗与抗癌化疗剂的交联物 D.抗肿瘤单抗与毒素的交联物 E.抗肿瘤单抗与酶的交联物 14.免疫抑制剂不能用于治疗

A.自身免疫病 B.免疫缺陷病 C.超敏反应 D.移植排斥反应 E.炎症 X型题

15. 下列哪些是人工主动免疫的生物制品? A.疫苗 B.抗毒素 C.类毒素 D.瘤苗 E.丙种球蛋白

16. 目前使用或研制的新型疫苗有 A.死疫苗 B.合成肽疫苗 C.转基因植物疫苗

D.亚单位疫苗 E.DNA疫苗

17. 疫苗的基本要求是: A. 安全 B. 有效 C. 实用 D. 价廉 E. 易被接受 18. 疫苗可应用于: A. 抗感染 B. 抗肿瘤 C. 计划生育 D. 防止病理损伤 E. 治疗某些感染性疾病 19. 抗肿瘤的靶向治疗包括: A.放射免疫治疗 B.抗体导向化学治疗 C.细菌毒素免疫疗法 D.输入淋巴细胞 E.植物毒素免疫疗法 20. BRM包括; A.治疗性疫苗

B.单克隆抗体 C.细胞因子 D.胸腺素 E.左旋咪唑

21. 骨髓移植可用于治疗哪些疾病: A.超敏反应 B.造血系统疾病 C.癌症

D.某些免疫缺陷病 E.自身免疫病

22. 属于微生物代谢产物的免疫抑制剂有哪些? A.环磷酰胺 B.环孢素A C.FK-506 D.雷帕霉素 E.糖皮质激素 二、填空题

1. 特异性免疫获得的方式有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两种。

2. 疫苗的基本要求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3. 减毒活疫苗除能诱导机体产生________免疫外,还可产生__________ 免疫,经自然感染途径接种还有 ___________ 免疫形

成。

4. 近年来发展的新型疫苗有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等。

5. 人工主动免疫的常规(或传统)制剂主要包括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等。

6. 人工被动免疫是给人体注射_____________或者___________等制剂,以治疗或紧急预防感染的措施。

7.用于治疗的抗体主要包括__________ 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 。

8.常用的骨髓移植主要的三种类型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 。 三、名词解释题 1. 人工主动免疫 2. 人工被动免疫 3. 计划免疫 4. DNA疫苗 5. 亚单位疫苗 6. 抗体靶向疗法 7. 过继免疫治疗 8. 生物应答调节剂 四、问答题

1.常用的人工免疫制剂有哪些?

2.简述计划免疫的含义及意义。

3.免疫分子治疗和免疫细胞治疗各有哪些措施?? 4.何谓生物应答调节剂?其主要包括哪些制剂?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A型题

1.B 2.C 3.C 4.B 5.C 6.D 7.C 8.B 9.D 10.A 11.C 12.D 13.D 14.B X型题

15.ACD 16.BCDE 17.ABC 18.ABCDE 19.ABCE 20.ABCDE 21.BCDE 22.BCD 二、填空题

1.自然免疫 人工免疫 2.安全 有效 实用 3.体液 细胞 黏膜

5.灭活疫苗/死疫苗 减毒活疫苗 类毒素 6.特异性抗体 细胞因子

7.多克隆抗体 单克隆抗体 基因工程抗体 8.自体骨髓移植 异体骨髓移植 脐血干细胞移植 三、名词解释题

1.人工主动免疫是用疫苗接种机体,使之产生特异性免疫,从而预防

感染的措施。

2.人工被动免疫是给人体注射含特异性抗体或细胞因子的制剂,以治疗或紧急预防感染的措施。

3. 计划免疫是指根据某些特定传染病的疫情监测和人群免疫状况分析,按照规定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进行人群预防接种,提高人群免疫水平,达到控制以至最终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而采取的重要措施。 4.DNA疫苗是 用编码病原体有效免疫原的基因与细菌质粒构建的重组体直接免疫机体,转染宿主细胞,使其表达保护性抗原,从而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的疫苗。

5. 去除病原体中与激发保护性免疫无关的甚至是有害的成分,保留有效免疫原成分制作的疫苗。

6.指用肿瘤特异性单抗为载体,将放射性核素、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化疗剂以及毒素等细胞毒性物质靶向携带至肿瘤病灶局部,可特异性杀伤肿瘤细胞,而对正常细胞的损伤轻微。

7.过继免疫治疗是取自体淋巴细胞经体外激活、增殖后回输给患者,直接杀伤肿瘤或激发机体抗肿瘤免疫应答,以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8.指具有促进或调节免疫功能的制剂,通常对免疫功能正常者无影响,而对免疫功能异常,特别是免疫功能低下者有促进或调节作用。 四、问答题

1.(1)常用的人工主动免疫制剂有:①常规疫苗:包括灭活疫苗、减毒活疫苗、类毒素;②新型疫苗:包括亚单位疫苗、结合疫苗、合成肽疫苗以及基因工程疫苗等。

(2)常用的人工被动免疫制剂有抗毒素、人免疫球蛋白制剂、细胞因子与单克隆抗体等。

2. 计划免疫是指根据某些特定传染病的疫情监测和人群免疫状况分析,按照规定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进行人群预防接种,提高人群免疫水平,达到控制以至最终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而采取的重要措施。其意义在于通过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严格按照程序实施接种,提高接种率,充分发挥疫苗的效果,使人群达到和维持较高的免疫水平,有效控制传染病的流行。

3.免疫分子治疗指给机体输入分子制剂,以调节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应答。所用措施包括使用分子疫苗、抗体、细胞因子以及微生物制剂等。 免疫细胞治疗指给机体输入细胞制剂,以及或或增强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应答。所用措施包括使用细胞疫苗、过继免疫治疗、干细胞移植等。 4.生物应答调节剂(BRM)指具有促进或调节免疫功能的制剂,通常对免疫功能正常者无影响,而对免疫功能异常,特别是免疫功能低下者有促进或调节作用。BRM制剂包括治疗性疫苗、单克隆抗体、细胞因子、微生物及其产物、人工合成分子及某些中药及其提取物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