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建设研究
2024-03-29
来源:好走旅游网
第24卷第3期 2009年6月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Luoyang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 Vol,24 No.3 Jun.2009 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建设研究 李 文 君 (洛阳理工学院社会科学系,河南洛阳471023) 摘要:立足于我国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建设与发展的现状,分析了该专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社区管理 与服务专业的特色定位。建议该专业必须打破传统,开拓创新,从理论教学体系到实践教学体系等方面进行改 革,全面加强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的建设与改革,建立全新的专业教学模式。 关键词: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建设;教学改革 DOI:10.3969/j,issn.1674~5035.2009.3.087 中图分类号:CA23.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5035(2009)03—0087—04 1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建设与发展的 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日益推进,中国社会 结构的急剧变革,单位制的解体,老龄化社会的到 范围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实际,提出了民政系统 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目标和具体任务,其 中,加强社区管理人才建设是重要内容。随着我国 政府对社会事业和社会建设问题越来越重视,社会 对社区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量正在不断增加。社区 管理专业在若干年后将会成为从业热点,大学毕业 来,城市流动人口的增加,城市人民生活需求的变 化,城市社区建设日益迫切。在社区建设上,理论 的专业社区管理人才,一定会有自己的用武之地。 与实际工作者都予以了诸多的关注。但是,我国的 城市社区建设起步较晚,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人员 缺乏,整体素质不高。其主要原因,一是这方面的 2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建设的现状 我国恢复社会工作专业教育至今已经l5余年, 开设社区管理和服务专业也已经超过10年。总体 培训太少,二是受过专门训练的本科生、研究生大 多不愿下基层。在街道社区第一线工作的干部职 工,多数未经过社区工作的专门培训,许多人还是 上说,这些专业建设的成绩是显著的,其潜在的、 巨大的社会需求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是毋庸置疑的, 沿用政府行政管理的手段从事社区管理,难以胜任 但是,随着这些专业的高速发展,其中存在的问题 也逐渐暴露出来。 社区建设和发展的需要。尤其是居委会层面的工作 人员,普遍存在年龄偏大,学历、能力和工作效率 偏低的情况。 2.1专业名称混乱,内涵不清 在对开设社区类专业的高校进行调查之后,笔 者发现这类专业名称很多,如:社区管理专业、社 区服务专业、社区与物业管理专业、网络信息与社 区管理专业、社区工作与管理专业、家政和社区服 务专业等。总体来看,在专业定位上还没有形成统 一近年来政府主管部门已经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 重性,为深入贯彻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六中全会中提 出的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指示精神, 2007年l2月12日,民政部在深圳市召开全国民政 系统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推进会,会议结合民政 收稿日期:2009—03—15 的认识。同时,专业名称同培养目标还有一定出 入。从表面来看,有些专业确实具有涵盖面宽的特 大的出入,很难体现社区管理的专业特色。 作者简介:李支君(1982一),男,甘肃临洮人,在读硕士,主要 点,但是和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的名称、内涵有很 从事社会工作与社区管理研究. 基金项目:河南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社区管理与服务 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2006—102 —2.2专业课程设置不科学 首先,课程设置比较宽泛,缺乏针对性。社区 487)的部分成果. 88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24卷 管理与服务专业的课程设置应该有很强的针对性和 务的特色。同时,这种专业教学模式体现理论够用 应用性,以适应社会对专业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但 是,目前大多数院校开设的社区管理类专业的针对 性不强,缺乏方向性。 其次,在专业必修课与专业选修课的配置上存 在问题。有的课程应该纳入必修课,但却被放在选 为度,特别注重学生专业综合技能的培养和训练, 注重人文社会科学与应用技术教育相结合。培养具 有公共管理的专业背景、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社 区服务的专业技能相结合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2)专业核心能力培养——伦理、知识、技术 相结合 修课里;相应地,有的课程可以做选修课,但是却 被作为必修课。 2.3专业实践、实习方面存在问题 有些院校比较注重理论教学,而忽视实践教 学。在课程体系中,理论教学一直处于主导地位, 而实践教学处于从属地位,有时甚至被“精简” 掉。过分注意理论的培养,忽略学生技能的培养, 其结果是,培养出的学生基础理论知识普遍比较 “完善”,而创新和动手实干能力大多较弱。 社区相关专业的实习,也缺乏专门的实习基 地。实习时间的安排上也不具体,实习往往只是走 马观花地看看,简单地了解工作程序,缺乏与实习 单位的有效互动。这样以来,学生既不能有效地消 化所学知识,也不能很好地提高实践技能。 2.4教材建设大大落后于专业教育的发展 迄今为止,国内还没有一套成熟的社区管理与 服务类的专业教材。目前,社区管理、社区服务、 社区文化、社区规划、社区教育方面的教材五花八 门,但大多是为了培训出版的“应急之作”,还没 有一套真正既有学术含量又适合学生阅读的教材。 3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改革的基本 思路与方法 3.1规范专业名称 高校在设置社区管理与服务类专业的时候,更 多地考虑了本校的情况,所以专业名称也往往各具 特色。笔者建议按照教育部相关专业目录,规范专 业名称。 3.2调整专业培养方案 1)专业特色定位——公共管理的专业背景、 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和社区服务的专业技能 这种专业教学模式打破传统,大胆地将社会工 作的价值、理论和技巧引入社区管理专业,力求使 本专业在强调社区管理的基础上,更能体现社区服 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培养的学生首先应该具有 社会工作和社区工作的价值理念,即个人的价值和 尊严,尊重案主的自决权,提供给案主认识自身潜 力的机会,尊重个人的独特性、个人的隐私和意 愿等。 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的学生应掌握本专业必须 的文化科学基础。包括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社会 学、社会工作、社区概论、公共行政管理等基础知 识,社区物业管理、社区服务、居委会工作、社会 保障、社会调查、社区卫生与医疗、社区教育、家 政实务、社区法规等核心专业知识和应用文写作、 文书与档案管理、公共关系等相关知识。 社区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能力或技能 可以分解为八个方面:社区宣传与教育技能、社区 物业管理技能、社区调解技能、社区社会保障技 能、社区服务技能、社区日常行政性事务处理技 能、沟通协调技能、社区建设技能等。 3)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模块整合和知识打 通相结合 为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适应职业岗位的变化,理论教学体系应由四个模块 组成,即公共基础模块、专业基础模块、专业必修 模块和选修模块。 在公共基础课的改革上,强调德育为本,加强 素质教育;在专业基础模块的改革上,按岗位实际 工作需要,调整知识结构,理论知识以够用为度, 强化岗位实用知识的学习,将素质教育贯穿于教学 的全过程;在专业必修模块的改革上,要调整专业 技能课程的设置,增加相应的专业实务课;在选修 模块的改革上,增加选修课,增宽选修范围,拓宽 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构建学生的立体式知识结构。立体式知识结构 包括基础知识、中间知识和最高知识。它们之间相 互联系,相互作用,从而发挥整体功能。基础知识 第3期 李文君: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建设研究 89 指适应社区职业岗位所必需的知识,如社会学、办 公室自动化、社会工作、社区概论、公共行政管 理。基础知识越丰富雄厚,获取专业知识就越有 个专门用于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实验教学、社会实 践及社会服务的多功能社会工作实习基地。该实习 基地配备有多种先进的教学和实验设施,内设个案 工作模拟室、小组工作模拟室、社区居委会模拟 室、社区服务中心模拟室。社会工作实验基地建设 的主要宗旨是利用和依托实验室的各种设施条件, 促使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实验教学的发展,加强社 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力,发挥创造性的潜力就越大;中间知识指虽非社 区管理与服务专业知识却又与其密切相关的那部分 知识,如应用文写作、办公室管理、公共关系等相 关知识。这些知识有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和社 区业务的有效开展;最高知识是从事社区工作的专 门业务知识,是核心部分,包括社区管理、社区物 业管理、社区服务、社会保障、社会调查、社区卫 生与医疗、社区教育、家政实务、社区法规等核心 专业知识。立体式知识结构是以最高知识为核心, 以基础知识和中间知识为两翼,从而形成的完整、 统一的知识结构体系。 3.3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与改革 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是一个理论性和实践性都 比较强的专业,根据国外同行对从业人员的要求来 看,他们尤其注重实践锻炼。为此,实践教学体系 应从培养目标出发,以岗位操作技能训练为基础, 以社区工作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具体做法是根据 专业要求,建立实习基地,完善实习方案,落实实 习计戈 ,强化实习效果。 1)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以职业岗位 的需要安排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要根据职业岗位群或技术领域的发展 需要来安排。社区工作职业岗位群主要有:各级民 政机关的社区建设管理岗位、街道办事处社区管理 岗位、社区居委会主任助理和委员岗位、社区服务中 心主任助理、社区福利机构管理岗位、家政服务机构 管理岗位。洛阳理工学院社会科学系社区管理与服 务专业在安排实践教学的时候,根据这些岗位群的 性质,从一年级第二学期开始,让学生分别在农村社 区、城市街道社区、物业管理公司、洛阳市救助保护 流浪少年儿童中心、洛阳市社会福利院见习、实习。 通过这些实习单位岗位群的锻炼,学生毕业后有比 较开阔的视野、比较扎实的专业实践知识。 2)校内外实训实习相结合,加大岗位实训。 强化岗位职业能力 一是加大校内实习基地的投入力度,建设标准 化的校内社会工作实习基地。2005年,洛阳理工学 院社会科学系投入近2O万圆,建成了洛阳市第一 二是加强与社会的联系,建立充足的校外实习 基地。从2003年招收第一届学生开始,洛阳理工 学院社会科学系就与附近的街道办事处签订了实习 协议,建立了第一批校外实习基地。随着实践教学 的需要,笔者所在的社会科学系又在洛阳市救助保 护流浪少年儿童中心、洛阳市儿童福利院、洛阳市 第五精神病院、洛阳市物业公司,相继建立了第二 批、第三批实习基地。这样,洛阳理工学院社会科 学系的实习基地基本上涵盖了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 的岗位群。 三是发挥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在校期间利 用业余时间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洛阳理工学院社会 科学系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的学生成立了“社区义 工队”等专业团体,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开展持续 性的社会帮扶和社会救助活动,锻炼学生用专业社 会工作者的眼光、思维和技巧去解决社会问题的能 力。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学生和多个社区建立了长 期联系,在社区中开展“四进(科教、法律、文 体、卫生)社区”等科普宣传活动、文艺表演活 动和慰问活动,增强了学生们的实践能力和专业运 用能力。洛阳理工学院社会科学系“社区义工队” 先后获得“河南省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团 队”、“洛阳市优秀青年志愿者集体”和“思想政 治工作先进群体”等荣誉称号。 3)毕业生实行多证帝】,重视市场准入条件的 满足 本专业人才培养的目的是为了满足社会、市场 的需要,因此学生除了具备相当的基础素质和一定 的实践能力之外,还应当根据社会和市场对人才的 需要,在满足市场准入条件上下工夫。 一是要求学生必须获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洛 阳理工学院社会科学系要求本专业学生毕业时必须 获得物业管理员资格证。为了做好这项工作,系里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24卷 指定专门人员对学生进行考前辅导和实践指导,联 参考文献: 系主考单位,使得最近三届毕业生大部分取得了物 [1]战晓华.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高职教学改革初探【J].辽 业管理员资格证书,加重了学生就业的砝码。 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8). 二是引导学生取得相关技能证书。除了要求学 [2]马天芳.高职院校社区管理专业建设探微——以广东女 生必须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外,系里还根据社会的需 子职业技术学院为个案[J].职教论坛,2006,(2). 要,引导一些有条件的学生参加现代社会需要的基 [3]于雷,武新,宋官东.社区工作与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研究 与实践[J].辽宁高职学报,2001,(5). 本工作技能的培训,如办公自动化技术、速录技 术、营销技能等,拓宽了学生的就业渠道。 Construction and Reform in the Subject Course of Community Management and Service LI Wen-jun (Dept.of Social Science,Luoyang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Luoyang 47 1 023,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present teaching practice of the course Community Management and Service in our country, the paper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rojects the characteristic localization of this subject.It is suggested that this subject course should break with traditional practice and innovate a new approach to reform the teaching in terms of both theory and practice.We should advance the construction and reform of this subject in the comprehen— sive way SO as to set up a brand—new subject teaching mode. Key words:community management and service;subject construction;teaching reform (责任编辑王治涛) (上接第13页) The Effects of College Students Phonetic Coding Ability,Grammatical Sensitivity and Rote Learning Ability on Their English Achievements LI Yu.xin .QIU Tian he (1.Foreign Language College,He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Luoyang 47 1003,China; 2.Dept.of Foreign Languages,Luoyang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Luoyang 471023,China) Abstract:Based on Carole S Modern Language Aptitude Test,this paper explores the effects of the three language aptitude components,namely,phonetic coding ability,grammatical sensitivity,rote learning ability on English achievements for Chinese learners in college,with the aim to probe into the gender differences and grade differences on language aptitude components.Results show that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three aptitude components and the study achievements has a descending trend respectively;there are no obvious differences between males and fe· males,between 1 st and 3 rd—year students in terms of the three language aptitude components,though their study achievements are apparently apan.This research might be theoretically helpful to both teachers and language learn· ers for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 Key words:phonetic coding ability;grammatical sensitivity;rote learning and memory ability (责任编辑王治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