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690104)
专业名称 社区管理与服务
专业代码690104
招生对象
高中阶段教育毕业生或同等学力人员
学制与学历
三年制,专科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社区建设与管理行业、广西及其它地区社区建设、管理与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具有较强综合职业能力、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能够熟练运用社区调解等基本专业技能,在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等社区公益性机构,向社区弱势人群及一般居民提供社区管理及专业服务的服务性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人才培养规格
1
(一)综合素质
1.思想政治素质
信仰马克思主义,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坚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解决中国问题的科学理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爱祖国、爱人民,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遵纪守法和良好道德品质。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做“四有新人”,具备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
2.身心素质
身心健康,能调控自身心理情趣;具有体育卫生和运动保健素养;树立自觉锻炼、终生锻炼身体的意识;体魄良好,体能达到规定标准。
3.人文素养与科学素质
应用语言文字,清晰地进行信息、思想、感情的传递、表达和交流;具有文学艺术美学修养;能够正确认识和分析当今时代有关问题;具有良好的共情与人际沟通能力,能够较快地与社区工作对象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
4.职业素质
2
具有良好的职业态度和职业道德修养;具有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精神和严谨求实的作风;具有从事职业活动所必需的基本能力以及管理和创新素质。熟悉社区建设、社区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掌握社区建设与管理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管理规范和业务操作技能。
(二)职业能力
1.职业通用能力——从事社区管理与服务、社区规划及相关专业工作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
(1)英语应用能力。具备阅读和翻译本专业一般性英文资料的能力,具备基本的日常口语交流的能力。
(2)计算机应用能力。①具备熟练地应用计算机操作系统的能力,加强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训练,要求能够熟练使用计算机进行学习和工作;②具有利用计算机网络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3)写作能力。具备较强的写作能力,文章语言要规范、准确、连贯,用词准确,有逻辑,会常用应用文体的写作。
(4)能够快速适应环境并具备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学习能力。
2.职业专门技术能力——从事社区管理与服务、社区规划等工作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
(1)社会分析能力。具有分析现代社会现象的能力。
3
(2)社会调查能力。具有收集、处理、分析及利用信息的能力。
(3)特殊人群心理分析能力。具有对社区内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儿童、残疾人、低保户等)的心理分析及应对能力。
(4)社区财务管理基本能力。具备分析社区经济业务、确认会计事项、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组织资产清查和编制会计报表等基本能力。
(5)社会工作方法与技巧。掌握社区中运用社会工作基本的方法与技巧。
(6)社区建设业务能力。掌握街道、居委会和社区服务机构的管理规范和工作方法,具有从事社区组织建设、社区建设规划、为不同群体设计提供相应服务项目和较强的社区资源策动能力。
(7)社区民间组织的建设与管理能力。具有社区民间组织的建设与管理的基本能力。
3.职业拓展能力——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毕业生进行职业的横向和纵向发展需要具备的一些能力。
(1)行政事务处理能力:如日常办公室事务处理能力,现代办公设备使用与维护的能力,社区会议与接待活动的组织与管理能力等;
(2)公共关系能力:与政府、人才中介、培训机构、咨询公司、高校建立良好关系的能力;
(3)社区行政与管理、社区规划与设计能力。具有社区行政管理、规划、设计社区发
4
展的能力。
(4)心理咨询与治疗技能。掌握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各种方法及技巧,能初步运用各种治疗方法和交谈技巧对咨询对象进行心理辅导。
三、就业面向
1. 初始就业岗位
社区行政服务人员、基层物业管理人员、社会工作人员、基层政府和事业单位普通工作人员。
2. 目标就业岗位
社会管理或服务机构管理人员、基层政府和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社会与社区志愿者管理人员。
3. 就业范围(初始)
乡镇街道居委、社区服务与管理组织、非营利组织(NGO或NPO)、中小型企业、人力资源服务公司等。
四、课程体系与核心课程(教学内容)
(一)课程体系
5
该专业课程旨在培养社区管理与服务领域高素质技能型服务与管理人才,课程设置综合考虑学生基本素质、职业能力培养与可持续发展,参照社区管理与服务类岗位任职资格要求,引入国家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社区管理与服务师资格鉴定标准,体现社区管理与服务类岗位(群)的任职资格要求,紧贴经济与社会发展对社区管理与服务与服务人才需求的最新变化。具体课程构成与课时数及教学进度安排详见附件(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
(二)核心课程
1.社区建设理论与实务
课程能力目标:通过课程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掌握社区建设的涵义、原则、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掌握社区建设所需的工作方法、技巧。
课程主要内容:社区组织建设、社区队伍建设、社区服务建设、社区文化建设、社区卫生建设、社区治安建设、社区环境建设和社区社会保障建设。
2.社区服务
课程能力目标:通过课程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社区服务的涵义、特点、内容、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掌握社区服务所需的方法和技巧。
课程主要内容:社区服务项目设计、资金筹集、队伍建设、服务规划、服务评估。
3.社会调查方法
6
课程能力目标:通过课程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社会调查的一般程序与具体操作。
课程主要内容:抽样方法、调查问卷设计,问卷法、访谈法等资料收集方法,资料的审核、复查、编码、录入、清理等初步处理技术,单变量的描述统计与双变量的交互分析,以及简易调查报告的撰写。熟悉社会科学统计分析软件包(SPSS)的基本操作。
4.社会工作方法
课程能力目标:通过课程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的理论与方法,并能将之运用于社区建设与管理工作的实践中,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
课程主要内容:社会工作伦理价值、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社会工作行政。
5.社区行政与管理
课程能力目标:通过课程学习,要求学生理解社区行政、社区管理的涵义,掌握街道办事处、居委会在社区管理中的角色与任务。
课程主要内容:社区行政、社区管理、社区治理模式。
6.社区政策法规
课程能力目标:通过课程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社区建设的常用政策法规及其制定过程。学会运用相关政策与法规处理社区建设工作中的问题,维护社区居民的合法权益,更好地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
7
课程主要内容:社区服务、社区卫生、社区文化、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社区环境、社区治安等方面政策与法规的内容。
7.社区活动策划与实施
课程能力目标:通过课程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社区活动策划及实施的基本技巧。
课程主要内容:社区活动方案的策划、与社区建立关系、动员和组织社区居民、社区活动评估等内容。
8.顶岗实习和毕业实习
课程能力目标:通过实习使学生了解所从事行业和企业的工作氛围,熟悉社区管理与服务的模块内容和工作流程,掌握社区管理与服务的一般操作技能,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与工作实践,强化专业技能的训练,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主要内容:岗位工作分析、社区建设规划、社区低保、人口与计划生育、社区卫生、和谐社区建设等。
五、职业资格证书要求
1.获得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B级
2.获得以下三种计算机证书之一
(1)“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课程水平考试——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考试”证书;
8
(2)教育部组织的“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NCRE)一级——MS OFFICE”证书;
(3)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厅)组织——“计算机办公软件”四级(员级)及以上证书。
3.获得灾害信息员或社会工作员等职业资格证书
4.获得普通话二级(乙)等证书
六、毕业要求及毕业
(一)学生修完所有课程,成绩合格;
(二)学生在校期间应获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选修);
(三)学生应完成六个月的顶岗实习并合格;
(四)学生应完成毕业设计或论文并合格,接受相应课时的就业指导培训课程。
学生修完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并达到毕业要求的,由学校统一颁发大学专科毕业证书(毕业证书实行国家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制度)。
七、专业办学基本条件
(一)专业教学条件
9
1、师资队伍
为了保证教学内容的实施,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必须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本专业生师比1不能超过18:1,专业带头人具有中级职称及以上,行业兼任教师专业对口、具有较高的专业技能水平,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中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50%以上。通过人才引进和培训开发,不断优化教师的职称结构、行业经验结构、年龄结构,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设施
1、校内实训室
为了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训练,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需要建设好比较系统、完善的校内实训室,校内实训室主要满足学生的课内专业模块教学、综合项目实训和部分技能课的独立教学要求;校内实训室尽可能采取开放式管理,学生在课余时间随时得到实践训练。
(1)社区工作软件实训室
规模:可供50名学生同时上机学习;
功能:社区办公软件及其他管理系统的使用、其他模拟性练习;
主要设备装备:服务器一台、电脑50台、白板、音响系统、功放系统。
10
(2)社区工作实训室
规模:可供50学生同时使用;
功能:社区办公情景教学(如社区会议模拟、社区办公流程模拟、社区调解模拟、案例研讨等)、资格考证辅导;
主要设备装备:带电脑的演播系统、投影仪及投影幕布、功放及扩音设备、视频展台、数码摄像机、100套桌椅。
2、校外实训基地
为了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训练,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需要建设信誉高、专业对口、实训方便的校外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主要满足学生感性认识、岗位技能和毕业实习的教学要求。
八、课程设置
(见附表)
1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