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了解蒲松龄的生平。
教学重点:通过讲述蒲松龄的故事,了解蒲松龄的一生及其思想。 教学难点:蒲松龄的生平对其创作的影响。
教学过程:
(教师讲解,学生提问、讨论) 我想大家都喜欢看小说,如果我问大家一个问题,中国最好的小说是哪一部?毫无疑问白话长篇小说《红楼梦》,如果我再问有那一部小说在艺术形式上和《红楼梦》不同,但是成就可以媲美?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聊斋志异》、《红楼梦》一短一长,一文一白,形成中国古代小说的双峰。《聊斋志异》不仅是咱们中国文学的骄傲,它还是世界文学当中非常有影响的作品,它经常让研究中国文学的汉学家感到很惊奇。20世纪80年代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九迪·蔡他是一位犹太女士,她曾经说,她说现在我们美国的报纸杂志上铺天盖地都是这样的文章,就是教给女人怎么样在男人的跟前保持性的魅力,而三百年前,在那么封建那么闭塞的中国,蒲松龄竟然写了一篇小说《恒娘》,就是写做妻子的怎么样利用自己性的魅力打败竞争对手,把丈夫牢牢地掌握在手心里。17世纪的中国作家竟然写出供20世纪美国妇女做行为参考的小说,这太神奇了。
《聊斋志异》它是一部很神奇的小说,而《聊斋志异》作者本身的出生就带有几分神奇的色彩。在明代最后一个皇帝崇祯皇帝13年,也就是公元1640年,农历四月十六日的夜间,山东淄川蒲家庄的商人蒲磐做了一个很奇怪的梦。他看到有一个和尚披着袈裟的和尚,瘦骨嶙峋的,病病歪歪的,走进了他妻子的内室,这个和尚裸露的胸前有一块铜钱大的膏药,蒲磐惊醒了。他听到了婴儿在啼哭,原来是他的第三个儿子出生了,“抱儿洗榻上,月斜过南厢”,在月亮的照耀下,蒲磐很惊奇的发现,他的新生的三儿子的胸前有一块清痣,而这块痣的大小,位置,和他梦中所见的那个病病歪歪的和尚的膏药完全相符。病和尚入室,这是蒲松龄在四十岁的时候对自己出生的描写。我们中国古代作家很喜欢把自己的出生说的很神秘,李白大诗人他说他是他母亲梦到太白金星入怀而生,而蒲松龄是他的父亲梦到病和尚入室而生,而且他还解释,我这一辈子这么不得志这么穷困很可能就是因为我是苦行僧转世,苦行僧转世这是蒲松龄在《聊斋自志》当中杜撰的一个故事,但是我们看蒲松龄的一生他确实是很苦。他生活很贫苦,他始终在贫困线上挣扎,他为了温饱要挖空心思;他一辈子用了几十年的时间去参加科举考试,屡战屡败,屡败屡战,非常地痛苦;他为了写《聊斋志异》,受了很多的苦。所以我们说蒲松龄三苦并存,生活苦,考试考得苦,写书写得苦,我们现在就看看他这三苦究竟是怎么个苦法。
我们先看他的生活是怎么样苦。蒲松龄在年轻的时候,生活不是很苦,因为他的父亲是一个弃儒经商的人,家里是小康之家,在父亲的保护下,年轻的蒲松龄可以安心地读书,可以跟朋友搞诗社,但是这个好日子没有过多久,因为他分家了。他为什么分家,因为家庭矛盾,蒲松龄的两个哥哥都是秀才,但是两个嫂子都是泼妇,蒲松龄曾经在他的书里面说过这样的话,他说“家家床头有个夜叉在”。他这两个嫂子真是典型的夜叉,她为了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经常把家里边闹得鸡犬不宁,这样蒲松龄的父亲只好给儿子分家了。分家又分得很不公平,因为这两个嫂嫂又能打又能叫又能抢,而蒲松龄的妻子刘氏非常地贤慧,沉默寡言躲在一边。这样分家分的结果蒲松龄分到了农场老屋三间,破得连门都没有,蒲松龄只好借了门板安上,二十亩薄田,二百四十斤粮食。二百四十斤粮食蒲松龄有妻子有儿子,只够吃三个月,这样蒲松龄就要自谋生路了,他就开始了长达45年之间的私塾教师生涯。私塾
教师就是咱们现在边远乡村的小学教师,而且是私塾,给私人家里面去教书。这个私塾教师的待遇是非常低微的,蒲松龄在《闹馆》里面曾经写到这样一个老师,他叫和为贵,他为了请求你接受我做私塾教师,他向东家许诺,我是你的孩子的老师,但是蒲松龄还写了一篇文章叫做《祭穷神文》他就说“穷神穷神,我和你有什么亲,你怎么整天寸步不离地跟着我,我就是你一个护院的家丁,我就是你的护驾的将军,你也得放我几天假呀,但是你一步不放松,好像是两个缠热了的情人”,这是我们说的蒲松龄的生活之苦。我们要是算算具体的帐,做个私塾老师可以拿多少的工资,最多八两,八两银子是个什么概念?在当时一个农村的三四口之家维持一年的生活二十两,这个帐是咱们《红楼梦》里面刘姥姥算出来的,所以咱们的大作家蒲松龄他去辛辛苦苦教一年书,他挣的钱不够大观园的半顿螃蟹宴,所以蒲松龄很穷。他到了30岁以后因为他父亲去世了,他还要承担他的老母,他穷到什么程度呢,他穷到“家徒四壁妇愁贫”,没法过了。他有一首诗,叫《日中饭》就是写到了快收麦子的时候,家里已经没有粮食吃了,就只好煮了一锅稀饭来看,他那时候有三个儿子了,大儿子一看煮好了稀饭抢先把勺子抢到手里面,就到锅底下找那个最稠的往自己的碗里边放,小儿子不干了,上去跟哥哥抢,他的女儿就很可怜地远远地站在那儿看着自己的父亲。蒲松龄非常心疼,我怎么样养活我这些可怜的孩子啊。蒲松龄还写了一篇文章叫做《祭穷神文》他就说“穷神穷神,我和你有什么亲,你怎么整天寸步不离地跟着我,我就是你一个护院的家丁,我就是你的护驾的将军,你也得放我几天假呀,但是你一步不放松,好像是两个缠热了的情人”,这是我们说的蒲松龄的生活之苦。 我们再看蒲松龄的科举考试之苦,蒲松龄一生不得志,但是他这个不得志恰好从他的少年得志开始。蒲松龄在19岁的时候,参加秀才考试,他在淄川县济南府山东省,三试第一,成了秀才,录取蒲松龄的山东学道施闰章。施闰章是个大诗人,在清初号称诗坛“南施北宋”,“南施”就是安徽人施润章,“北宋”是山东人宋琬,施闰章给山东秀才考试出的第一道考题叫做《蚤起》,如果大家拿笔记下来这个蚤不要记早上的早,要跳蚤的蚤,这是那种传统的写法。这个《蚤起》的题目是从哪儿来的呢?从《孟子》“齐人有一妻一妾”来的,科举考试考八股文,他的要求是你得揣摩圣贤语气,就是你得模仿这个话孔子会怎么说,孟子会怎么说,然后你代圣贤立言,你代替孔子代替孟子来阐述这些大道理。既然题目叫《蚤起》,顾名思义,你就要阐述孟子在《蚤起》里面所讲的那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蒲松龄怎么写的呢,他是用文言文写的,我们用白话文把它说出来,蒲松龄说“我曾经观察过那些追逐富贵的人,君子追求金榜题名,小人追求蝇头小利,至于那些本身并没有富贵,但是他经常迫不及待地守在那些富贵人的门前,也大有人在,只有对功名不感兴趣,只有那些深闺的女子,她们才可以悠然自在地睡个懒觉,不去追名逐利”,这样的写非常生动的,这是描写人情世态的一个小品文,这样的写法,不符合八股文的要求,但是蒲松龄遇到了考官是谁呢?他是个大文学家,他是个爱才如命的学道,他非常欣赏蒲松龄写的这个文章,他拿起笔来就写批语,他说蒲松龄的文章“将一时富贵丑态毕露于二字之上”,把人们那种追名逐利的那种丑态通过《蚤起》这两个字写绝了,写活了,接着又写了八个字的评语,叫做“观书如月,运笔如风” ,“观书如月”,就是他看前人的作品,看得明明白白透透彻彻,“运笔如风”,就是他写起文章来轻松愉快,写得非常流畅,然后施闰章大笔一挥,蒲松龄山东秀才第一名,蒲松龄县、府、道三试第一,以后名气很大。他自己也是踌躇满志,就义无反顾地踏上了追求下一步功名的地步,下一步功名要考举人了。
蒲松龄三试第一后,连续四次举人考试全部落榜,蒲松龄文章写得这么好,为什么他还会四次落榜?我们现在反过头来看,施闰章录取蒲松龄根本就是一种误导和误判,因为蒲松龄他并没有按照八股文那种严格的要求来写文章,施闰章因为爱才把他录取为第一名。蒲松龄就以为我这样写,我就能够取得更高的功名了,但是蒲松龄没有想到其他的考官他们是拿着那种刻板的腐朽的毫无文采绳捆索绑的那种八股文,当个敲门砖,取得了功名,他自己就
是会写这样的文章,他喜欢的也是这样的文章,你这种才气横溢的文章,他怎么会欣赏呢。所以蒲松龄从考秀才一开始就偏离了跑道了,但是蒲松龄他还是执著地继续追求功名。 蒲松龄做了多长时间秀才,半个多世纪,秀才是科举考试当中最低的功名。但是秀才最辛苦,秀才是年年考试,根据朝廷的制度,一个省的学道他的任期是三年,学道一到,先把秀才组织来考试,这叫做什么呢?叫岁试,秀才岁试要分成几等,考到第一等就成为廪生,廪生是个什么事呢?廪生你是个秀才,但是朝廷每个月给你一定的钱,补助你的生活,但是你考到了一等是不是就是个廪生呢?也不是,因为廪生它是有名额限制的,你要了考了一等,要等空了名额,你才可以补廪,所以蒲松龄考中秀才之后,在一等考了很多次。但是他等了27年,才成为廪生,朝廷才给他那点补助。而岁试以后第二年,要考科考,科考就是给举人考试做准备了,把秀才的考试分成六等,考前两等可以参加举人考试,考后两等就得降级了,就是叫降成青衣,蒲松龄总是去参加考试,总是考得很好,然后他就去参加乡试,举人考试,三年一次,蒲松龄考了多少次?十次左右,有的专家说十几次。这样一来,蒲松龄就是有三十年的时间年年考,在他48岁的时候,参加考试,他自己觉得他那个文章写得非常好,写得也很快,拿到考题唰唰就写下来了。但是一写完回头一看坏了坏了,为什么呢?越幅了,这是一个科举的名词,什么叫越幅了,就是违反了书写的规则,因为科举考试它对文字那种形式它有非常严格的要求,它要一页只能写十二行,一行只能写25个字,而且你得写完第一页写第二页,写完第二页写第三页,蒲松龄因为写得快,第一页写完飞快的一翻把第二页翻过去了,写到第三页上了,这就隔了一幅这就叫越幅,我们现在看太可笑了,文章写得好,就越幅,就隔了一页,这就要取消资格。蒲松龄自己的一首词他就写到,他是个什么感受呢,他说“得意疾书,回头大错,此况何如,觉千瓢冷汗沾衣,一缕魂飞出舍” ,吓得呆了。所以蒲松龄在这条路上拼搏到50岁之后,他的妻子就来劝他了,他妻子说算了,别考了,如果你命中注定有功名,你现在连宰相都做上了,你何必一定得去考呢?咱们在村里住着,这不也挺好吗!你何必一定得像县官一样去听那个打着板子找老百姓催税的声音呢,蒲松龄觉得他妻子说得很有道理。但是有些专家考证,就在他妻子劝了他之后,他还参加过考试,他还是失败了。因为科举制度是蒲松龄这样的穷知识分子改变命运的惟一的出路,所谓“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他就要不遗余力地考下去。 蒲松龄19岁当了秀才,到了72岁他成了贡生。贡生是什么概念呢?贡生就是举人的副榜,蒲松龄是因为做秀才做的时间长了,排队挨号挨上了这个贡生,做了贡生以后有什么待遇呢,你理论上可以当官了,所以蒲松龄就得到了一个虚衔,叫做儒学训导。儒学训导是个什么意思呢?就是当时封建社会它是分好几级的学校,国家一级的国子监,省里面府学,县里面叫县学,这个儒学训导就是县学的副长官,就相当于咱们现在的一个中学副校长了,但是蒲松龄儒学训导前边还加了两个字,叫做候补,就是你虽然有这个资格,但是你还得看山东省除了淄川县以外,其他的县有没有空出这么一个名额来,空出来才可以去。对于72岁的蒲松龄来说,没有任何的价值了,这个贡生只是给他带来一点安慰,只是给他带来一点很实际的利益。这个利益是什么呢?朝廷要给贡生四两银子,而这个县官他偏偏既不去给蒲松龄树匾,树旗,这就是蒲松龄在科举考试当中所受的痛苦。我们现在看觉得他是非常可笑,非常可悲,非常可怜,但是在当时他只能求这么一条出路。
蒲松龄为什么总是考不上呢?这就和他的一直在很艰苦地写《聊斋志异》有关系,蒲松龄是山东淄川人。淄川这个地方,离着齐国的故都临淄数十里,这个地方有很多非常优美的民间传说,蒲松龄从小就听到很多的传说,而蒲松龄5岁的时候,改朝换代,满清入关,在扬州屠城,在山东镇压农民起义,也产生了很多的稀奇事,这些都影响到《聊斋志异》,《聊斋志异》都写了这些东西。所以蒲松龄大概他分家以后,大概他开始做这个私塾教师就在开始写《聊斋志异》了,他的一个很好的朋友也是个秀才,叫张笃庆。张笃庆发现蒲松龄以为写《聊斋志异》影响到他考举人,张笃庆就写了一首诗劝他的朋友,里面有这样一句话,叫
“聊斋且莫竞谈空”,别写小说了,专心去考试吧,但是蒲松龄不听,还是写,不管哪个朋友听到什么奇闻异事他都要了解一下写到自己的作品里头。
关于《聊斋志异》大家可能听到传得很广的一个说法,说蒲松龄为了写《聊斋志异》,在他的家乡旁边在柳泉那儿摆了一个茶摊,请过路的人讲故事,讲完了回家加工就成了《聊斋志异》。这个说法是《三借庐笔谈》这本书里说的,但是鲁迅先生早就分析了,不对,不会是这样一回事,我们现在琢磨一下,蒲松龄穷到那种程度,45年在外边当私塾老师,家里有时候连锅都揭不开,怎么样有闲空跑到那个地方优哉游哉摆上茶,摆上烟你给我讲故事我写小说,不可能,但是蒲松龄不管请到什么人,一些稀奇的事他都收集来写小说,这是肯定的。但是他还有一个取材的途径,他到古人的书里边找素材,我们现在看的这个《聊斋志异》,大概有一百篇的小说,他就是改写的前人的作品,前人的作品有的时候记得就非常简单了。比如说在六朝小说和唐传奇当中,记了这么三个小故事,叫做《纸月》《取月》 《留月》,纸月就是有一个人,能够剪个纸的月亮照明,另一个人呢,能够把月亮拿下来放在自己怀里,然后没有月亮时候照照,第三个人呢,把月光放在自己的篮子里边,黑天的时候拿出来照照,都是很简单,一百来个字,几十个字,但是蒲松龄拿来写了,《劳山道士》,这是大家很熟悉的一个故事了。一个王生到劳山向道士学道,但是不能够吃苦,也不愿意砍柴,总是想学点好的技巧,最后学了一个穿墙术,回家表演自己的妻子看一头撞在墙上撞了个大包。
我们要看蒲松龄他的感情经历是个什么样。蒲松龄的妻子非常贤慧,贤慧到什么程度呢?蒲松龄外出打工给人当家庭教师的时候,他妻子在家里面上养老,下育小,住在荒凉的农场老屋里面,夜里头荒凉到狼都可能跑到院子里,她就连夜都不睡觉在那儿纺线,但是有一点好吃的给蒲松龄留着,留的时间长了坏了,这么好的一个妻子,但是这个妻子是个柴米油盐的妻子,糟糠之妻。所以有些研究的专家他就发现一个线索,他说蒲松龄有第二夫人,什么根据呢?蒲松龄文集里面有一篇《陈淑卿小像题辞》这篇文章就是写的文章的作者和陈淑卿自由恋爱,父母不同意,最后两个人私奔了,然后是一个悲剧,但是很快就有专家又考证出来了,陈淑卿是蒲松龄从南方归来在淄川丰泉乡王家坐馆给一个叫王敏入的人代写的文章,这样一来蒲松龄的所谓第二夫人不复存在了。大家就要问了,那他为什么能够这么多这么优美的爱情故事?台湾的著名作家林语堂曾经推测过,我也推测过,我是这样推测的,蒲松龄白天教完了学生,晚上自己坐在那个荒凉的书斋里,外面是月色朦胧,树叶在那儿哗啦哗啦响,远处传来狐狸的叫声,那个时候狐狸很多,这个时候蒲松龄就很容易产生幻想了,他就想像有一个书生就和他一样,是一个很穷困得很不得志的,但是又很有才华,情感很丰富的书生,他就坐在一个荒屋里面,这个时候有一个美女推门而入,这个美女来,你在这儿读书吗?我和你一块读书,我和你一块写诗,填词,我跟你下围棋,我安慰你这个贫困当中寂寞当中的书生,你需要功名吗?我帮助你金榜题名。你家里老婆不是不生孩子吗?我给你生个传宗接代的孩子,而且这个女的不需要父母之命,不需要媒妁之言,不要妻子的名分,也不要这个书生的金钱,甚至我还倒过来给你钱。在那个社会男女结合那是要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像这个什么都不要的,对男人无条件奉献的女人有吗?不可能有,他只能是脑子里想出来的,只能是作者想像,她是从天上下来的,她是从海底出来的,她是从深山洞府过来的,她甚至是阴曹地府出来的,她可能是小鸟变的,她可能是鲜花变的,甚至可以,书生不是在那儿看书吗?从书架上搬下一本书摆在这儿《汉书》,翻开第八卷夹着一个小美人在里边,锦帛剪的,背后写了四个小字,“天上织女”突然这个纱剪的小美人,就折腰而起,飘然而下,然后就来给书生当妻子,长得是花容月貌,善解人意,跟书生自我介绍,我叫颜如玉,《汉书》出来的颜如玉,这真是“书中自有颜如玉”。
咱们西方的理论家弗洛伊德说,“梦是愿望的达成”,《聊斋志异》里面这些花妖狐魅变成的美女就是穷秀才蒲松龄的白日梦,他做这种梦,就是表达那种一厢情愿的男性的幻想,
就是穷秀才的幻想。法国有一位著名的大作家雨果,就是我们看过的《悲惨世界》的作者,他曾经说过,“想像是伟大的潜水者”。一个作家一个小说家能写出引人入胜的作品,要靠他的想像,他虽然那样贫困,那样不得志,他也写了和自己生平有关的一些东西,但是他特别善于想像,《聊斋志异》是一个作家的天才的想像才能和艺术才能的集中表现。咱们的大作家蒲松龄就这样苦了一辈子,就这样在贫困线上挣扎了一辈子,在科举考试的路上落魄了一辈子,在写小说的路上奋斗了一辈子。到了康熙54年,正月二十二日酉时,这位大作家坐在他清冷的聊斋的窗前永远地离开了人世,蒲松龄穷秀才出将入相飞黄腾达这个梦想终于成为泡影,而用中国优秀的文化哺育起来的,又成为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代表的《聊斋志异》光芒四射,历史是公正的。
关于恒娘的故事,我们可以用“夺宠三十六计”来概括。夺宠?夺谁的宠?当然是从小妾手里夺回丈夫的宠爱。三十六计?自然也不用那么多计策,女人们学会关键几条就可以了。 故事的开始,要从京都人洪大业家说起。洪大业的妻子朱氏,姿色颇佳,与丈夫也恩爱无比,感情笃厚。可是后来,洪大业却将婢女宝带纳为小妾。这个宝带的长相是远不如朱氏好看,可是人家洪大业却格外喜欢宝带,进而就疏远了朱氏。朱氏自然醋海荡漾了,常常和宝带争风吃醋。洪大业呢,虽然尊重朱氏,不敢公开睡在宝带房里,但心已经完全属于宝带了,对朱氏更是疏远。
看到这里,我们可以确定的是,这个朱氏是本故事的主角。与她感情深厚的丈夫移情于小妾,而她却束手无策,命运堪忧啊。朱氏不似我们的才女卓文君,在老公司马相如要纳妾时能玩弄文字游戏,或写家书、或作《白头吟》来讽刺负心汉。朱氏什么也做不了,平常人家的平常人妇,朱氏只能隐忍了。
朱氏的悲剧,来源于古时封建的腐朽的一夫多妻制。万恶的一夫多妻制给了男人们任意花心、任意移情、任意娶妾的机会,并且可怜的女人们也自甘情愿套上了一夫多妻的枷锁。其实,解开这枷锁的钥匙就握在她们的手里。朱氏没有看见,古时受迫害的广大妇女们大都没有看见,而故事的另一个主人公——恒娘,她看见了,打开了自己的枷锁。
恒娘是谁呢?是洪大业家搬家后的邻居。她的老公姓狄,做丝帛生意。作为邻居,朱氏一家搬来后恒娘就过来拜访,朱氏喜欢伶牙俐齿的恒娘,转天又到她家回访。一来二去,两个人就亲如姐妹了。并且,就是这次回访,朱氏得以发现原来恒娘的老公也纳了妾,还是个美艳动人的小妾。可两家相邻住了半年,朱氏从未听见恒娘与小妾吵过架或是产生过矛盾,而恒娘的老公,似乎格外喜欢自己的老婆,完全无视小妾的存在。看到此情此景,朱氏就开始纳闷了,纳闷之后就动了心思,来向恒娘请教了。看来,朱氏还算是个聪明的女人。
下面便是恒娘的锦囊妙计了。 第一步:欲擒故纵。
朱氏说:“男人爱妾,多数是因为怜悯妾所处的地位,所以总想着把妾扶正,让妻子当小妾。可是如今我见了你,才知道不是这样的。”之后,她诚心向恒娘请教,甘愿当恒娘的弟子。
恒娘嫣然一笑,缓缓道来:“你自己疏远了丈夫,却归咎于他。想想你早晚在他耳边唠唠叨叨的,时间长了,他心生厌恶是正常的,所以才会把心放在小妾身上。你这么做无异是为丛驱雀,倒不如放开他,让他随意去小妾房里,即便是他来亲近你,你也别接纳他。你这样试试,一个月后,我再为你出主意。”
朱氏很乖,认真听从了恒娘的话。她不仅送给小妾宝带许多首饰和衣物把宝带打扮得十分艳丽,还让她每晚都与自己的丈夫同房住,并且,她还允许宝带上桌吃饭。如此宽宏大量,想必朱氏的老公洪大业也过意不去了,时不时要求与朱氏共寝,但朱氏全部婉言拒绝了。朱氏这么做还产生了额外收入,那就是街坊四邻人人称颂她的贤惠。
恒娘支的这第一招,看似简单,做起来却困难重重。首先,我们说这个朱氏,她很容易就醋海翻波,所以不难看出要她接纳小妾的存在,无异于要她接受双人床上躺三个人。不大的床上躺三个人,挤不挤?肯定挤。既然那么挤,既然挤得没有自己的地方,那就不如自己换一张床,索性自在。恒娘的用意,想必是让怒火中烧的朱氏自己静一静。其次,朱氏静是静了,可是时间长了,怎么办?每每夜深人静的时候,如花少妇独守空闺,而丈夫却在小妾的房里快活似神仙,这种煎熬,无时无刻不在吞噬着朱氏的耐心。但是,要么说女人为了爱可以不顾一切呢,这些困难朱氏却都忍下来了。我认为,朱氏升华了,她到达了女人们百忍成金的最高境界。
就这样,一个月后,朱氏去找恒娘讨教接下来该怎么办。
第二步:荆钗布裙。之前说过,朱氏的美名四邻皆晓,所以见到朱氏来拜访,恒娘喜笑颜开,力赞她这第一步走得风生水起,不住夸赞她的绝顶聪明,并说:“这次你回家后,不要涂脂抹粉、不要衣饰华丽,而是蓬头垢面、敝衣旧鞋,并且,你还要和家中的下人一起劳作。如此这般,一个月后,姐姐可再来。”
朱氏又很乖,她按照恒娘所说素装素服,并且下厨与仆人一起干活。衣服破了她补上补丁,衣服脏了她也不换洗,每天除了纺纱织布以外,别的事一概不闻不问。老公洪大业见她这般模样,不仅没有嫌弃她,反而心生怜悯,便让宝带去帮朱氏干活,可朱氏执意不肯,总是借故支开宝带,自己独自干活。
毫不夸张地说,朱氏是聪明绝顶的。恒娘的这两招,看起来并不生猛,而朱氏做起来肯定也是心不甘情不愿的,但却不得不承认,这两招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老公的过意不去与心生怜悯,这无疑赶走了老公以前的厌恶情绪,所以尽管朱氏做贤妻做得皮笑肉不笑,但她明白,成功就在不远处了,忍两个月又算什么。
所以,又是一个月过去了,朱氏又去拜访了恒娘。 第三步:焕然一新。
恒娘取笑来拜访的朱氏孺子可教,随后又正色道:“后天的三月三上巳节,你丈夫必会带你去踏青。那时,你便脱掉这身旧衣服,全换上新衣服,然后先过来让我看看,我自有安 排。”朱氏自是答应。
上巳节那天,朱氏起个大早,按照恒娘所说,那是对镜贴花黄般的认真打扮了自己,然后偷偷来到恒娘家。恒娘细细打量朱氏,之后,为她梳了个凤髻、为她裁剪不合适的衣袖、为她剪出个精巧的鞋样,两人一道做出一双精巧的绣鞋。一番打扮,恒娘取笑说这下准保把你丈夫勾引得灵魂出窍,但又叮嘱说:“你回家后,故意让你丈夫看见你,然后你便回房闭门睡觉,他来敲门你也要装作听不见。喊你三次,你方可让他进来,但并不能与他亲热。你若照办,半个月后再来。”
朱氏依言而做,盛装去见丈夫洪大业,洪大业不胜惊讶,进而笑逐颜开。朱氏撂下几句游览的话语,用手托腮,一副慵懒之象,所以就回房睡觉了。果然,不一会洪大业就来敲门,朱氏装作熟睡并不理他。第二天又是如此。到了第三天,洪大业责备朱氏不理自己,朱氏正色道自己早已习惯独自睡觉,不喜打扰。可洪大业不干,太阳偏西后就赖在朱氏房中不走。掌灯后,他们二人坐着聊了一会。真的只是一会,因为这也算小别胜新婚,洪大业早就蠢蠢欲动了。所以这一夜,只能抛开脸面说春色无边了。但朱氏师承恒娘,自是很有分寸,只允许老公每隔三天到房中一次。
事情发展到了这里,我们可以说朱氏等待的万里长征是结束了,老公跟自己甜蜜似新婚,她也算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但她并没有就此结束战斗,祖国的大好河山并没有全数收回,所谓革命尚未成功,朱氏仍需努力,所以朱氏没有忘记自己的师傅恒娘的叮嘱。
半个月后,她又来拜访恒娘。 第四步:媚眼如丝。
听了朱氏的讲述,恒娘告诉朱氏自此可以专房了,但恒娘又说朱氏虽然生得美,但缺少娇媚之态。如花的姿色加上十分的娇媚,都可以夺西施之宠了,更不用说区区一个姿色平庸的小妾宝带了。于是,恒娘指点着朱氏递送媚眼,无论是眼角还是腮帮,全都要兼顾到,这样认真练了十几遍,朱氏才算出师。这时的朱氏,眼中秋波送娇又微露皓齿,笑意频频让人神魂颠倒。恒娘最后嘱咐朱氏,这时的你大可放心,只要投其所好,其他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朱氏会意一笑,回家对着镜子勤练媚眼如丝的功夫。笑靥动人、秋波暗送的朱氏果然把老公迷得心花怒放,现在的洪大业是唯恐被朱氏疏远或是拒绝。自此,洪大业每到天黑时便寸步不离朱氏左右,赶也赶不走。可越是这样,学聪明了的朱氏便越是善待宝带,房中大小宴席必叫上宝带一起。这时,同一个榻上的朱氏是容貌艳丽、风流娇媚,而宝带却是相貌平平、毫无风韵而言,相形之下,洪大业看着丑陋的宝带自是心生厌恶,往往酒席还没散去,就遣宝带回屋。贤惠的朱氏不会作罢,她赶老公去宝带房中,关好门窗自己便离去。而这时的洪大业心已经全部朱氏俘虏,整晚不理会宝带。愤怒的宝带因为痛恨洪大业的无情无义,便四处与人抱怨。这抱怨的话传到了洪大业耳中,他便恼羞成怒,渐渐竟对宝带施以拳脚和皮鞭。忿恨的宝带自此是不梳头也不洗脸,破衣服脏鞋,蓬头垢面,没了人样。
到了这里,朱氏的夺夫征程算是顺利结束了,她收复了全部江山,得胜归巢,好不痛快。与她争宠的小妾宝带现已沦落至乡间农妇般的状态,再无还击之力。再看朱氏的双人床,与老公一起享用的有滋有味。还会有谁来挤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