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傍山公路隧道洞口设计

2021-07-23 来源:好走旅游网
公路隧道 2011年第1期(总第73期) 傍山公路隧道洞口设计 高珍忠 郭小红 柯小华 贾瑞华 (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武汉430052) 摘 要 本文结合宁淮高速公路老山二号隧道和包茂高速公路芭蕉隧道,提出了傍山公路隧道的另外两种成洞 方式,并从环保和安全方面进行了比较,找出了各种成洞方式的适用条件,供相关设计参考。 关键词 傍山隧道洞口设计棚洞盖挖法半明半暗结构 1 引 言 近年来,我国公路建设得到了迅猛发展,高等级 公路建设正从东部平原地区向西部山区延伸,山区 高速公路通常傍山沿河而行;山区河流的特点是河 床狭窄、弯曲,经过常年的河水侵蚀和风化作用,地 势往往变得陡峻;为改善公路线形,常常要修建傍山 公路隧道,路线沿河傍山地段,当以隧道通过时,其 位置宜向山侧内移,避免出现隧道一侧洞壁过薄、河 图2偏压明洞式 流冲刷和不良地质的不利影响,傍山公路隧道一般 造价也最高。经济适用性上差,此结构偏压明洞的 洞口段埋深较浅,出现长偏压地段,地质条件比较复 外挡墙裸露在外,很难通过绿化手段改善景观,与周 杂,如有山体崩塌、滑坡、松散堆积体等不良现象,施 围自然环境很不协调。 工中会破坏山体平衡,造成各种病害。 传统的设计形式具有一定的优点同时也日益暴 针对傍山隧道洞口特点,传统的设计形式是采 露出缺陷,尤其在提倡环境保护,提倡与自然环境相 用路堑形式(图1)和偏压明洞式(图2)。 协调的今天,传统的设计形式与周围环境之间的不 协调表现得更加突出。因此,本文又介绍两种傍山 隧道洞口设计形式,即采用景观洞门形式一棚洞和 采用半明半暗的洞门形式一盖挖法。 2棚洞设计 2~3Sm 棚洞洞口具有美观大方,结构轻巧,与环境协调 良好等特点。采用棚洞洞门,在设计上除了考虑其 造型,景况等因素外(建筑设计部分),仍考虑山体与 结构受力稳定的因素(结构设计部分)。 图1路堑形式 老山二号隧道是江苏宁(南京)淮(安)高速公路 采用路堑形式:对边坡进行刷坡处理,并做护面 上一座上、下行分离的6车道隧道。位于南京江北 墙进行防护,采取抗滑桩或锚索加固。此方案以破 段,隧址区属南京浦口区老山林场。二号隧道出口 坏自然环境为代价。 穿越山体中间的低洼处,其中右线延山伸长,地形较 采用偏压明洞式:对边坡进行锚喷支护处理。 陡。隧道岩层为0.5~2.8m不等的矿石层,中密, 此方案经常在洞口偏压情况下使用,由于可以直接 其下为强风化灰岩,层厚0.5~2.5m,其下为弱风化 利用隧道衬砌模板台车,而具有易施工的特点,在安 灰岩,为1.0~2.Omm,充系松散层中。老山二号隧 全性能上也很好,不过混凝土用量也是最多的,当然 道过老山森林公园,本着“以人为本、节省能源、可持 ・ 28 ・ 高珍忠,等傍山公路隧道洞口设计 续发展”的建设理念,实现“生态环保目标”,根据地 质和环境地质条件,右线出口YK6+524~YK6+ 900为全长376m的平顶斜腿支承棚洞景观结构。 凝土较少,棚洞顶还可以进行绿化,从而使棚洞能很 好与山体相协调和平衡。 棚洞靠山侧结构内轮廓与暗洞隧道完全相同, 主要承载结构为钢筋混凝土棚作拱形结构,该侧下 部采用扩大基础形式;结构与边坡间采用钢筋混凝 土暗拱和浆砌片石回填,下部基础设锁脚锚杆。左 侧采用平板、托梁、斜柱支撑体系,基础采用桩基础, 也可采取扩大基础或深长腿基础,并在斜对应位置 3盖挖法半明半暗结构设计 采用半明半暗的洞门形式一盖挖法,隧道洞门 选取应以保护环境,减少开挖,保持原有地貌为原 则,洞门的选取应尽量轻巧,简单。所以,在重视洞 口安全性的同时,还应考虑洞门与周边自然环境的 有机结合,强调二者的协调性,突出景观因素。 设横向地基梁,连接左右侧基础。棚洞底部不设仰 拱,如图3。 图3棚洞形式 公路棚洞避免了高大边坡的运营安全隐患,运 营安全性高;采用回填绿化,最大限度地恢复了环 境,景观较好,提高了运营舒适性;但棚洞施工难度 较高,对施工人员及技术要求严格。棚洞可以减小 公路开挖范围,较少公路用地,减少公路建设对周围 环境的破坏,注重了环境保护, 而且棚洞本身利用回填耕植土进行生态绿化, 最大限度地恢复原有植被,运营景观较好。棚洞的 社会效益明显,在山区公路建设中可以大量采用,具 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通过接长棚洞,可减少路基开挖数量及开挖高 度;在美观环保上,通过棚洞顶回填植草,可有效绿 化洞口边仰坡,减少了刷坡范围,并且棚洞结构美观 大方,结构轻巧,与环境协调性好。 采用棚洞,棚洞的结构形式颇多,如悬臂棚洞, 柱式棚洞等,可有效地保护洞口自然景观,最大限度 地减少对原始地貌的破坏。此结构形式美观,线条 明快,空灵。外侧的柱子使隧道与外界的开阔地融 为一体,没有了厚重的大体积混凝土给人的压抑和 空间上的隔阂。棚洞一是能防止落石滚到路面,影 响行车安全;二是可以起增光作用;三是车行棚洞 内,人向外眺望,感到心旷神怡,望之尽头又是深洞, 给人以深不可测之意境;四是棚洞结构由于外露混 芭蕉特长隧道是包茂高速公路上一座上、下行 分离的4车道隧道。隧道出口位于紫阳县芭蕉乡鸡 鸣村,洞口位于任河左岸,隧底与河床高差约40m。 洞口原地表坡度45。~6O。,地表碎石土外露,植被稀 疏。隧道左线出口约70m地形严重偏压,沿线路方 向左侧洞身覆盖层厚度较薄,特别是ZK274+633 ~+623段洞身局部外露。根据现场实际地形、地 质情况,对芭蕉隧道左线出口V级围岩地段ZK274 +633~+613段洞身局部外露或覆盖层较薄,暗洞 成洞困难,采用明洞形式边坡过高,将带来更大的安 全风险。根据以往的成功_丁程经验,采用半明半暗 结构形式可显著降低边坡开挖高度,通过挡墙和套 拱反压回填有助于增加坡体整体稳定性。因此,该 段沿线路左侧设置挡墙和套拱,采用半明半暗结构 进洞,如图4。 壤 图4盖挖法半明半暗形式 芭蕉隧道左线出口施T步骤如下: (1)进行ZK274+633+613段挡墙和套拱开 挖防护,开挖应避开雨季,边开挖边防护(图5)。 (2)施作ZK274+613处半幅长管棚。 (3)施作挡墙和套拱,待挡墙和套拱达到设计强 度后进行反压回填(图6)。 (4)施作ZK274+633处另半幅长管棚。 (5)进行暗洞开挖和支护,暗洞开挖按CD法施 工(图7)。 ・ 29 ・ 公路隧道 2011年第1期(总第73期) 置过于靠河而造成,若岩质及其结构较好,则不易产 生偏压。偏压多出现在隧道通过地质不良地段,如 岩层软硬不均和松散堆积层;第四系残坡积层等;傍 山隧道洞口段往往要设计为偏压衬砌,有时采取 CD法和CRD法施工。洞口外由于偏压地质构造 可能出现顺层滑动以及断层破碎带造成不对称荷 载,采取半明半暗的洞门形式,施工采取盖挖法,能 图5盖挖法半明半暗形式施工工序1 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外侧基础必须落在基岩上,所以 外侧有时做长腿扩大基础,有时需做成抗滑桩基础; 抗滑桩的悬臂长度应该从土石交接面一直到耳墙的 顶部,因为抗滑桩和隧道耳墙已经形成一个整体,来 抵抗山体的主动土压力。这样往往由于悬臂长度过 长,嵌入基岩长度过短而需在抗滑桩的上部加设锚 索。 如果洞口局部地段外侧挡墙基础悬空或处于坡 积层上,建议设置抗滑桩,以保证边坡稳定。采取盖 图6盖挖法半明半暗形式施工工序2 挖法施_T的地段,在套拱完成后,进行洞内施工时, 建议采用CD法或CRD法施工,首先施工浅埋侧, 步骤三: K 7d一曩; ~ 一j段琦满譬 、0洼进{亍麓工 再施工深埋侧,以结构偏压消除部分地形偏压。 4 4种方案比较 傍山隧道采取路堑方案,往往需要多级防护,边 坡为永久边坡,有时采取锚索主动防护,有时采取抗 滑桩被动防护,但这些支护措施效果年久会慢慢减 图7盖挖法半明半暗形式施工工序3 弱。采取偏压明洞方案,边坡也要采取锚喷网临时 步骤1:边坡开挖和防护应避开雨季,开挖一级 防护,边坡高度相对路堑方案要低一些,偏压明洞能 防护一级,边坡开挖纵向长度不宜过长,建议以10m 抵抗较大的偏压荷载,但偏压明洞不易绿化。采取 控制。 棚洞方案,边坡也要采取锚喷网临时防护,边坡更 步骤2:挡墙和套拱施作前应核查地基承载力, 低,棚洞本身不能抵抗太大的偏压荷载,但可以防止 保证[d]≥250KPa,套拱端头部位应扩大置于稳固 落石,也利于景观绿化。采取半明半暗的洞门形式 的基础上。 盖挖法,边坡最低,基本上不伤坡,也利于景观绿 步骤3:傍山隧道中浅埋与偏压两者不是在一 化,只是施工工艺复杂一些。下面从环保(表1)和 切情况都侧同时存在,浅埋多由于隧道依山傍河,位 施二r安全(表2)方面分别作比较。 表1 4种方案环保比较表 比较项目 路堑 偏压明洞 棚洞 盖挖法半明办暗 边坡高度 永久边坡很高 临时边坡较高 临时边坡较低 临时边坡最低 边坡坡率 小 小 小 较大 破坏植被面积 特大 较大 较少 最少 社会意义 严重破坏自然景观 不利于环保 利于环保 利于环保 优劣 劣 劣 优 优 ・ 3O ・ 高珍忠,等傍山公路隧道洞口设计 表2 4种方案施工安全比较表 比较项目 路堑 偏压明洞 棚洞 盖挖法半明办暗 边坡最大高度(m) 70~8O 30 20 1O 边坡坡率 小 小 小 较大 施工工期 长 较短 长 短 施T范围 大 较大 较小 小 施工风险 大 较大 较小 小 优劣 劣 劣 优 优 5认识与体会 坡,协调周边环境的目的。 (4)采用边仰坡锚喷支护与棚洞结构相结合的 (1)洞口工程是确保整个隧道施工顺利的关键, 傍山隧道结构形式,既能发挥锚杆喷射混凝土护面 傍山隧道洞口常常浅埋偏压,在进行隧道开挖时,应 的作用,减少刷方,又能发挥棚洞结构的支挡作用, 对隧道洞体边坡的岩体结构特征及稳定性进行全面 形成一个互为补充的完整受力体系和边坡防护工 评价,当稳定性较低时,采取抗滑桩或锚索加固山 程。通过棚洞洞顶回填绿化,能使棚洞结构更好地 体,确保山体稳定后,采取盖挖法施工是可行的。 与周边自然环境相协调。 (2)对于极浅埋偏压条件下的地段,由于开挖后 周边围岩与支护不能形成完整的承载体系,往往产 参考文献 生下沉过大或在偏压作用下而上鼓。为限制围岩松 E12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 弛趋势采取在耳墙与山体之间设置套拱,同时在套 2004[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拱上部反压浆砌片石,这种山体与套拱以及耳墙形 E23蒋树屏,刘元雪.傍山隧道的一种新型结构研究EJ2.现 成整体的加固方式,能增加围岩的抗剪能力,同时可 代隧道技术,2004年增刊. 以防止地层塌陷。 E33李希胜,赵尘傍.傍山公路隧道棚洞设计与施T ̄EJ].森 (3)在路线沿河岸谷地及路线傍山地段,为控制 林工程,2005年第6期. 边坡开挖高度,减少对原生植被的破坏,或降低傍山 E4]黄鸿健.狗磨湾隧道大跨、浅埋、软岩、偏压地段施丁方 法【J].隧道及地下工程,1993. 公路高、陡边坡的滚石、碎落,提倡设置棚洞,以确保 结构安全和稳定,同时兼顾美观及经济,达到保护边 ・ 31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