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论融合新闻对新闻报道方式的影响

2023-05-29 来源:好走旅游网
2016.4新闻传播NewsDissemination媒介融合论融合新闻对新闻报道方式的影响

胡金春

(德州晚报社山东253000)

【摘要】近年来,新媒体的强势发展,对传统媒体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在这种情况下,传统媒体也开始寻求突破瓶颈的方法,比如媒介融合,而融合新闻就是这种方法下的产物。本文就深度解答了融合新闻产生的条件,并且阐述了融合新闻对新闻报道方式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融合新闻;报道方式;传播影响

入21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的进步带动了传媒行业的发展,使新闻传播的媒介变得多元化,特别是互联

网的出现。早在1998年,联合国新闻委员会就已经提出,互联网是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大媒体。而现在,网络已经开始显现出它的优势,延伸出许多的新兴媒体,并对传统媒体造成了冲击。在这种形势下,为了能够继续在信息化时代生存下去,各种媒体开始进行交叉融合,于是融合新闻顺势产生了。

一、融合新闻产生的条件

融合新闻最早是由美国的两家媒体公司率先进行实践的,并探索出了不同的发展模式。但是对于融合新闻至今还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有人认为它是一种多样性新闻,也就是利用多种媒体手段进行新闻传播活动,也有人认为融合新闻就是新闻从业者为多媒体平台生产的多样化新闻产品。无论是哪种观点,都已经在强调多种新闻媒体、信息的融合,所以可以预见融合新闻在未来的传媒行业中必定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新技术的出现

现在的新闻传播工作中,网络技术、数字技术、卫星技术已经开始全面渗透和应用,这使得新闻传播载体也变得越来越多样,从传统的书籍、报刊、广播、电视到现在的电脑、手机。从这些传播载体的变化中就可以看出,每一种新事物的出现,必定带出一场技术风暴。以计算机技术为例,因为电视新闻都有突发性的特点,有时候新闻记者和摄像机很难进行视频画面的捕捉。这时候就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数字动画的模拟和还原,为新闻传播进行画面和素材补偿。例如,在报道5·12大地震时,对于一些新闻画面,就进行了数字动画的补充运用。又比如2015因为沉船事故发生突然,不可能捕捉到实时的视频信息,年6月“东方之星”号客轮在长江湖北监利段沉没,因此在做新闻报到时,就可以进行数字动画模拟,帮助人们了解沉船真相。由此可见,新技术的产生是新闻传播手段完善和革新的基础,自然新技术也就是融合新闻能够产生的技术保障了。

(二)受众需求的改变

在信息贫乏的时代,受众是自己主动去找新闻。而到了现在,因为信息传播渠道的多样化,受众每天都能得到了。新闻“物以稀为贵”的“特权”已经没有了,取而代

46之的是受众的需求越来越精细化、个性化。因为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不可能接受所有的信息。所以这时候,受众就变成了“新闻用户”,也就是自己可以定制自己想要接受的新闻内容。以受众的年龄为划分标准,年纪大者,可能更倾向于电视和政治新闻,年轻者,可能更欣赏网络和娱乐新闻。以受众的兴趣爱好为划分标准,文化者可能更喜欢文化历史和纪录片,体育爱好者可能更喜欢体育内容,等等。所以现在大多数的媒体已经改变了过去广撒网多打鱼的盲目做法,而是把有限的市场进行精细化划分,也就是把市场这块大蛋糕进行更多的切块。比如网络媒体上,划分已经越来越细:比如体育、娱乐、科技、教育等,还有视频新闻和图片新闻,以及博客、论坛、手机APP众需求;

下载等多种新形式的新闻传播方式,以满足不同的受(三)市场竞争的需要

前文就已经说到,传统媒体正面临着新媒体的强势冲击,如果想在市场中占得一席之地,必须求新求变,而融合新闻就是这种革新下的产物。在数字技术还未成为传媒行业的新血液之前,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可以说是三足鼎立,平分天下。各个媒体之间虽然有竞争,但是也有各自固定的受众群体,所以还不至于威胁到自己的生存。但是网络技术的进步,促使了新媒体的产生和发展。这些新媒体不仅拥有传统媒体的基本功能,也有网络技术的新优势。由此,新媒体开始冲击传统媒体的生存环境。于是,为了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许多传统媒体开始和新媒体进行协调合作,并组成了新型的新闻传播媒体。比如2006年《重庆商报》与腾讯公司合作创立了大渝网,实现了报纸与网络的完美对接;而在2009年势。由此可以看出,融合新闻的产生和激烈的媒体市场竞CNTV正式开播,实现了电视和网络双平台的同步传播优

争有直接的关系。

二、融合新闻对新闻报道方式的影响(一)报道方式更加多样化

融合新闻产生的基本条件就是传播媒介的多样化,因此就一条新闻而言,它既可以通过传统的报纸、电视进行传播,也可以通过网络、手机进行快速传递,因此融合新闻的第一个影响就是实现报道方式多样化。以每年的“两会”新闻为例,作为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头等大事,“两会”新闻每年必定会呈现出井喷的态势。(下转第48页)“爆炸式”的新闻量。显然,现在的供需关系已经颠倒种作用是其他的镜头不能代替的,而且具有很强的现场感。长镜头的性质决定了其可以最大限度地将真实性的新闻事件过程完整地展现出来,从而增强了新闻的可信度。长镜头在电视新闻中使用的最明显的优势,就是它可以连续地播放现场的图像,从而给观众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置身于新闻发生的现场,从而保证了新闻报道的真实感。现场感以及真实感是一条成功的电视新闻报道应具备的,长镜头下的新闻比现实更加的集中、细腻、深刻。

然而在我国的电视新闻实际制作中,很少使用长镜头,主要原因就是一些编辑记者没有深刻地认识到长镜头在写实方面的作用,他们普遍认为一组镜头要远比一个长镜头有强大的表现力,而且信息量也很大,在这种错误的思想下,就导致他们觉得使用长镜头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而从客观方面来说,就是由于新闻素材有很弱的动态性,因为本身现场报道就比较少,因此就不要说现场直播了,很多社会新闻都是在后期制作之后才播出来的,因此长镜头在我国电视新闻中没有普遍的使用,然而在一些发达国家,却是很常见,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新闻的质量,还可以提高收视率,从而使电视新闻变得更真实、可感、生动,更加具有现场感。

四、非线性编辑人员与电视新闻

非线性编辑与传统的线性编辑不同,它与电视新闻数字化之间的紧密结合,给相关的编辑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工作人员不只要具备相应的专业理论知识,以及相应的十分熟练的编辑技术,更重要的是它要求工作人(上接第46页)

在过去,人们要了解两会,只有通过报纸、电视和广播进行关注,现在网络上进行了视频、图片、文字等多方面的报道。除此之外,在网络上除了传统严肃的政治话题,还能够捕捉到一些令人娱乐的小新闻,当然这些新闻可不能盖过主题的风头。但是却能让人们更多地了解“两会”细节,拉近人们与“两会”的距离。

(二)报道方式更加人性化

在长期以来,新闻受众都处在被动的位置上。但是随着新媒体的出现,公众有了更加自由的话语权,甚至出现了所谓的“自媒体”。每个人都可以自己的博客、微博、手机终端等来进行新闻信息的传播。特别是在2014年启动的微博自媒体计划,目的就是召集优秀的自媒体人,实现品牌广告的传播营销。而在这些自媒体人中,自己可以选择想要传播的新闻内容。比如2013年资深媒体人石扉客注册了一个微信公众账号“石扉客-法政观察”,就是石扉客出于自己的兴趣爱好,写出的一些时政观察评论文章。而他也正是通过微信这一平台,不知不觉间开始了信息传播。同样是出于兴趣爱好,微信公众账号“深夜谈吃”在短短四个月就吸引了近两万粉丝。由此可以看出,自媒体最大的特点就是自由,因为完全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因此报道方式更加人性化。

(三)报道方式更加立体化

在同一新闻的报道中,单一的媒体可能因为自身因素的限制无法做到全面的信息传播。比如报纸在报道一个现

2016.4新闻传播NewsDissemination声屏视野员要有良好的协调能力。在制作电视新闻的时候,相关的

工作人员必须要了解外场的各种情况,从而更好地把握新闻事件,从而合理地制作,合理地对构图、色彩、节奏进行特技制作,从而达到比较优质的视觉效果。摄像、撰稿、制作是编辑电视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电视新闻有新闻的一般特质,即实时性、记录性、跟踪性,因此制作电视新闻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只有提高非线性编辑人员的素质,才能提供真实的生动的电视新闻。

结语

电视新闻是最常见,也是认可度最高的一种媒体形式,它是人们了解国内外事件和新闻的主要途径,随着非线性编辑系统的进步与发展,逐渐与电视新闻数字化结合在一起,它们之间的完美结合,有效地提高了电视数字化新闻的真实性、生动性、现场感,也更好地促进了长镜头的使用,提高了镜头取舍的水平,有利于提高新闻的质量以及收视率。■

参考文献:

[1]王晓琴.非线性编辑系统与电视新闻数字化的结合[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4,01:12-14.

[2]单文慧.非线性编辑系统与电视新闻数字化的结合[J].传播与版权,2014,09:64.

[作者简介:吴晓虎(1974-),男,河南南阳,汉,本科,河南电视台法治频道,助理编辑;研究方向:电视新闻编辑。]

场的车祸新闻时,长篇累牍地描写“车祸惨烈”,也不可能有图片新闻和视频新闻带来的直观感受强烈,这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媒体自身的不足,因此融合新闻可以使新闻的报道方式更加立体化。同样是车祸事故新闻,融合新闻的报道方式可能是集音视频、文字、图片为一体,能够将信息更加快速直观地展示在受众面前。因此,这种立体化的报道方式无疑是一种更加富有表现力和竞争力的传播模式。

结语

融合新闻是新形势下传媒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它的发展必然会对新闻传播产生一定的影响,它会使报道方式更加多样化、立体化、人性化,这无疑增强了新闻信息的传播效果。当然,融合新闻的发展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它还要受到多方面的限制,所以要想使融合新闻得到长远发展,对于新闻工作者而言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参考文献:

[1]李桂萍.论融合新闻对新闻报道方式的影响[J].中国[2]俞亦赟.浅论微信对新闻报道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3]时郁婷.论媒介融合对新闻传播的影响研究[J].大众[4]汪震宇,张小强.论媒介融合对电视新闻节目的影响

报业,2013,04:53.

中国报业,2015,02:17-18.文艺,2011,07:171.

及其应对[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3:119-122.

4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