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和蝈蝈教学反思(一):
《蚂蚁和蝈蝈》是苏教版第七单元中的一篇短小却富有教育好处的童话故事。讲的是蚂蚁由于辛勤劳动而得以安然过冬,蝈蝈由于懒惰而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课文中既有蚂蚁和蝈蝈之间的比较,也有蝈蝈本身前后状况的比较。寓褒贬于比较之中,含讽刺于描述之内,两种昆虫、两种结局,说明了只有勤劳的人才能拥有幸福。童话故事贴合低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在学习过程中孩子们能够很自然地与现实生活相联系,配合上直观的图片从而更有助于学生观察想象,理解课文资料。
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要创设自主学习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本课的开头我设置了两则谜语导入,谜底分别是:蚂蚁和蝈蝈,揭示了本文的课题,并请他们发现这四个字有什么特点。学生首先对谜语很感兴趣,猜完再观察这几个字都有虫字旁,说明都是昆虫,增加他们的成就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在课堂的开始就将学生的学习心理调到了最佳状态,产生主动阅读的要求。
在初读课文的环节,我主要是透过多种方式朗读,让学生熟知课文资料。首先我让学生先看课文配套的光盘,既听了一遍课文,又对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因为低年级学生很容易被吸引,在他们被光盘上的动画吸引了时,再去读课文就会很主动的了,不会很被动的、机械的去读。读完课文,我首先采用的是指名分段朗读,把课文先疏通一遍。读的时候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之后就是让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段落再读,并把它读好,其他同学当小评委。这样读书就不会太单一,大家能够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取自己想读的段落。而且在别人读的时候,其他人也不会没事做,想着怎样评价,同时也是在锻炼他们的口语表达潜力。在这其中,我渗透着指导学生朗读,帮忙学生读好长句子、难读的句子。把课文读好了,才是学课文的前提条件。
精读课文我主要是让学生透过朗读表演和充分想象来完成对课文的学习和理解的。比如第一段:我先是出示夏天火热的骄阳,让学生感受到热,之后读好夏天真热。由这么热的天,一群蚂蚁在干什么呢?这个问题切入到第一段的教学中去。指导学生看图,明白蚂蚁在背粮食,有的背,有的拉,个个满头大汗。之后让学生来做做勤劳的小蚂蚁,也来背背粮食,也就是朗读并表演。因为表演使情景更丰富而逼真,使第一感知获得了鲜明的印象,把握住了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生动性,有机突破教学重难点。学生透过自己主体体验,感受到炎热的夏天,蚂蚁搬粮食的辛苦哭,加深读作品语言的理解,深受感染,对勤劳的蚂蚁发出由衷的赞扬,从而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而且表演能够调节课堂气氛,使课堂更加的活跃。在读到个个满头大汗的时候,老师适时教学满头大汗这个词。能够问什么状况下会满头大汗?透过学生自己举例,既理解了这个词,又做了说话练习。第二段我是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因为低年级的教学不适合用一个问题套着一个问题下来,那样会太烦琐,而且会减少学生读的时间。所以,一年级的课文都十分的简单,直接能够从读中去理解,去感悟。这一段我主要是让学生读和想象蝈蝈可能会小蚂蚁什么?让学生充分
发挥想象。因为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潜力。在发展语言潜力的同时发展思维潜力,激发想象和创造潜力。这个问题为学生带给了丰富的想象空间,能够边看图边做动作,配合着想象。学生说得很好,充分的发挥了想象。在读到自由自在的时候,重点讲一下这个词。问学生是否明白自由自在的意思,就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所以,蝈蝈想乘凉就乘凉;想唱歌就唱歌;想睡觉就睡觉,真是自由自在。引导学生把这一段又记忆的一遍,加深印象,明白蝈蝈过得很舒服。这个故事的结局:冬天到了,蝈蝈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也给学生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我也出示了画面,请学生观察蝈蝈此时的表情和动作,稍加提示:这时,蝈蝈又会做什么?说什么呢?学生便会对结局再创想象。学生的想象既有蝈蝈的直接感受,又有蝈蝈的内在心理。两次想象比较,突出了文章的主题,
使学生明白只有辛勤劳动,才能创造幸福生活,同时也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口头表达潜力。
本课的教学中也有遗憾:
(1)、教学中,我虽然注重了朗读的指导,留出了超多的时间让学生朗读,但如何让他们去观察、去体会,从而使学生能够融入文本,入情入境地朗读,切实把要我读变为我要读,这方面做得还不够,这也上我今后要努力去探索的。
(2)、写字教学和阅读教学联系得不够紧密。我教的是粮和呼两个字,在阅读到写字的环节中没有很好的过渡,感觉有点突兀。
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只有不断有遗憾才会有不断的进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必须要不断地吸取更多的经验,争取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有更进一步地提高。
蚂蚁和蝈蝈教学反思(二):
《蚂蚁和蝈蝈》是一篇短小却富有教育好处的童话故事。讲的是蚂蚁由于辛勤劳动而得以安然过冬,蝈蝈由于懒惰而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课文中既有蚂蚁和蝈蝈之间的比较,也有蝈蝈本身前后状况的比较。寓褒贬于比较之中,含讽刺于描述之内,两种昆虫、两种结局,说明了只有勤劳的人才能拥有幸福。童话故事贴合低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在学习过程中孩子们能够很自然地与现实生活相联系,配合上直观的图片从而更有助于学生观察想象,理解课文资料。
课标强调,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潜力。本课透过创设情境、图文结合,朗读品悟,去理解人物的形象,去评价人物的优和劣。同时新标准强调低年级的阅读主要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这一点出发,我激发学生的生活经验,调动学生的表达欲望,悟读、演读文本。学生始终兴趣盎然,而且读出人物不同的表现,不同的结果。在本设计中我抓住了文本中的空白部分,大胆设计,让学生扮演花儿采访、老师扮演草儿采访,感悟人物形象。还让学生发挥想象,模拟蝈蝈神态、语气,演绎一段精彩的生活。
上这节课时,我觉得学生兴趣很高,在读读、写写、演演、说说中,学的比较扎实,比较简单。最大的收获是既发展了学生的语言潜力,发展了学生的思维潜力,还培养了学生的想象潜力。以下是我这节课的几点收获和体会:
一、创设自主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取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我在教学《蚂蚁和蝈蝈》这一课时,第一步就是激趣:透过现代教育的多媒体手段展示全课文的动态画片,设置了新异的情境,到达声光同步,视听结合,给学生的感官以多角度、多方面的刺激,把学生带入生动的意境中,获取丰富的表象,激发了学生的热情。在课堂教学之始就将学生的学习心理调整到最佳状态。产生主动阅读的要求;第二步:将夏天蚂蚁劳动、蝈蝈休息;冬天各自得到不同结局的画面,配合课文出示,激发学生进一步观察比较。
二、灵活运用教学策略,引导自主探究。
我在指导学生理解蚂蚁是怎样搬粮食时,首先请学生自读课文,说说小蚂蚁怎样搬粮食?再出示句子他们有的背,有的拉,个个满头大汗。请学生观察画面上的,边读边指出画面上蚂蚁的背、拉动作。再让学生边做小蚂蚁搬粮食的动作边读句子。在学生反复练读的基础上,给一部分学生戴上了蚂蚁的头饰,请他们上台来学一学,演一演小蚂蚁搬粮食的样貌。学生
进行表演体,情境丰富而逼真,使第一感知获得了鲜明的印象,把握住了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生动性,有机突了破教学重点。透过自己的主体体验,学生感受到在炎热的夏天,蚂蚁搬着重重的粮食十分辛苦,加深了对作品语言的理解,深受作品的感染,对勤劳的蚂蚁们发出由衷的赞扬。从而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培养了学生的综合潜力,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探求拓展学习方法,培养创新思维。
语文课程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潜力方面,担负着重要的主角。课程标准总目标之一就是:在发展语言潜力的同时,发展思维潜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创造性想象对于小学生具有必须的优势,他们思维的具体性、形象性,具备了良好的基础,而语文教材的情境更识于学生发展想象。《蚂蚁和蝈蝈》一课中几只蝈蝈看到了,都笑蚂蚁是傻瓜。蝈蝈会怎样嘲笑蚂蚁?那里带给了丰富的创造性想象的余地。教师抓住契机,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蝈蝈的表情、动作,启发想象。学生根据课文已有的线索,将片断和隐含的东西连接在一个场面中,从场面出发来创造组合出新的视野。有的说:蝈蝈会边打哈欠边对蚂蚁说:你们,大热天还搬粮食,不明白休息,真是傻瓜。有的说:蝈蝈会指着蚂蚁笑:真是一群傻瓜,搬粮食多累,瞧,我们在大树下乘凉、唱歌,多快乐啊!这个故事的结局:冬天到了,蝈蝈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也给学生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我也出示了画面,请学生观察蝈蝈此时的表情和动作,稍加提示:这时,蝈蝈又会做什么?说什么呢?学生便会对结局再创想象。学生的想象既有蝈蝈的直接感受,又有蝈蝈的内在心理。两次想象比较,相异而丰富。突出了文章的主题,使学生受到自主教育求得真善美的和谐统一,这类发展
创造想象训练,促使学生的思维纵深发展,有益于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口头表达潜力。
四、积累运用语言文字,加深内心体会
教学到最后的环节,我根据课文资料自编了一篇三字经,资料如下:
烈日下,小蚂蚁,搬粮食;绿蝈蝈,忙乘凉。
北风吹,勤蚂蚁,多幸福;懒蝈蝈,被饿死。
小朋友,学蚂蚁,爱劳动;展未来,生活美。
学生在学习三字经的同时再次从整体把握了课文。在最后的环节,我还注重成语的积累,借助生动搞笑的童话故事,我结合《练习七》教学了几条成语,有备无患,防患未然、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利用故事情节,学生简单地懂得了成语的意思,也加深了对课文内涵的理解。如果平时的教学注重语言积累,对于学生说话、写作都是有帮忙的。
随着课程标准颁布和实施,我深切地感受到,语文教学中,我们应尽其所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乐学、善学,在课堂上透过师生交往,构建平等的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敢于发表自己独立见解的氛围,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蚂蚁和蝈蝈教学反思(三):
苏教版《蚂蚁和蝈蝈》教学反思
对本文的教学中我仍采用了读写的方式去进行,因为任何的一篇文章都是先要去阅读才能对资料有所了解所以根据先学后教的课堂模式,给出学习目标和要求,让学生根据目标与要求自学读书,透过自读自找,学会划出文中的重要词句去理解,在大家的互帮的学习下达
成共识,并转为自己所用,比如文中出现:有的有的还有的这样的句子,我鼓励学生学以致用,自己在旁边也来写一写,这也是培养孩子学习积累的方式,还有就是到了结尾,我还做了一个小改变,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冬天的蝈蝈是这样的结果,那么蚂蚁又是怎样过冬呢?大家讨论说一说,再把它写在课文中。
有读有说有写这样更好的去理解故事的寓意让我深切的感受到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应用对于课堂教学是十分有用的。真正高效的教学就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思考、实践、讨论、再实践。
蚂蚁和蝈蝈教学反思(四):
《蚂蚁和蝈蝈》是一篇富有教育好处的童话故事。讲的是蚂蚁由于辛勤劳动而得以安然过冬,蝈蝈由于懒惰而又冷又饿的故事。课文中既有蚂蚁和蝈蝈之间的比较,也有蝈蝈本身前后状况的比较,使学生懂得只有勤劳才能换来幸福的生活。课堂上本人注意实践以下几点。
一、采用随文识字教学常模的四组织教学,将词语的教学贯穿于整个阅读教学过程中,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
课堂上,本人注意用多种形式引出段落和词语,如夏天是透过看夏日图引出,冬天是看图听北风的声音引出,个个是透过评价学生的朗读引出,自由自在、幸福、痛苦是透过总结性谈话引出。第一小节和第二小节是透过谈话引出,第三小节透过看图引出。同时本人注意将理解词语分析字形融合在阅读教学中。如汗和粮的字形记忆就融在教学过程中进行。
二、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形象。
由于低年级儿童形象思维占优势,对于鲜明、生动的形象易于理解,因而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形象,学生对生动形象的画面十分感兴趣,兴趣浓,注意力集中,朗读声情并茂。
三、注意教学资料、教学过程的整合。
为了防止教学资料,教学过程过于零散,本人采用以一个词为线索,组织教学。本人围绕傻瓜一词引导学生读课文,找句子,理解词句。围绕傻瓜从释义到谁是说谁是傻瓜,蝈蝈为什么说蚂蚁是傻瓜?蝈蝈认为怎样做才不是傻瓜?到底谁才是傻瓜?认识到错误并打算改正还是傻瓜吗?展开讨论,一以贯之,从而实现了对教学资料、教学过程的有效整合。
四、谜语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课伊始,我设计了谜语的导入,自然地引出蝈蝈和勤劳的蚂蚁,学生很自然地认识了本篇课文的主角,起到课开始趣即生的效果。同时蚂蚁的谜语激发了学生对蚂蚁的喜爱,为学生懂得只有勤劳才能换来幸福的生活。做了必须的铺垫。
五、多种形式朗读,培养学生喜爱阅读的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中把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作为低年级阅读教学目标的第一条。为此,让每个学生都喜欢读书,主动地要读书,这是实施教学的首要目标。朗读是语言训练,陶冶情操,体会感情,积淀语感的重要方法。在教学中,我给学生充分朗读的机会,采用范读,品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引读,分组读、表演读等各种朗读形式,透过反复诵读,细心品位,加深学生对课文的词句理解,感受了蚂蚁搬粮食的辛苦,蝈蝈的悠闲自得,再把
理解到的意思和体会到的情感,透过朗读表达出来,从而激发学生喜爱阅读的情感,对学生的朗读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让学生在整堂课中始终持续着那份读的热情和渴望。。
六、挖掘教材资源,适度拓展,想象说话。
想象是智慧的翅膀。在教学中,我利用教材中的想象点,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如课文中蚂蚁躺在装满粮食的洞里过冬了。只是一语带过,没有具体描述,我启发学生透过想象,适度拓展,说说蚂蚁们有的(),有的()。并加上动作。这样做,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潜力和想象潜力,又大大调动了学生表达的欲望。
七、前后衔接,注重积累。
大纲在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中几处强调,要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课堂上,本人注重成语的积累。在看夏天图时,我补充了骄阳似火、烈日炎炎,学习完童话故事,总结时我结合《练习七》教学了几条成语,有备无患,防患未然、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利用故事情节,学生简单地懂得了成语的意思,也加深了对课文内涵的理解。
八、重新解读文本,实现人文关怀,教书育人。
本课篇幅短小却富有教育好处。课堂上,我注意引导学生透过朗读体会蚂蚁的勤劳,同时注意创设情境实现人文关怀,改变了以往将蝈蝈当成反面典型的教学模式,将蝈蝈当成是一个犯了错误的孩子,引导学生明白,犯了错误没关系,只要认识到错误,并决心改正,就是好孩子。这样不仅仅教了书还育了人。
总之,在教学中本人采用了直观教学法、多媒体演示教学法、情景教学法、谜语激趣法等多种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透过合作讨论的形式来学习,重视朗读和说话训练,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使学生喜欢阅读,获得学习的快乐,从而成为学习的主人。
蚂蚁和蝈蝈教学反思(五):
《蚂蚁和蝈蝈》是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的第二十课。我在成贤街小学分校实习期间上的汇报课,就是这篇课文的第二课时。这节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蚂蚁和蝈蝈》是一篇短小的童话故事。讲的是蚂蚁由于辛勤劳动而得以安然过冬,蝈蝈由于懒惰而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课文中既有蚂蚁和蝈蝈之间的比较,也有蚂蚁、蝈蝈本身前后状况的比较。寓褒贬于比较之中,含讽刺于描述之内,两种昆虫、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态度,两种截然不同的结局。文章不仅仅说明了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拥有幸福这一亘古不变的道理,而且还昭示了蚂蚁未雨绸缪,防患未然的远见,赞扬了蚂蚁的聪明才智,极富教育好处。这篇童话故事贴合一年级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我力求在充满童真、童趣、浓浓童话味儿的教学过程中,让孩子们领悟一些文字背后的道理,真正学到点什么,明白点什么。
课标强调阅读教学的重要性。阅读教学的重点就在于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潜力。结合课标要求,本课透过创设情景、图文结合、朗读品悟,去理解形象,评价优劣。同时在教学中,我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的表达欲望,让学生悟读、演读文本。整堂课,孩子们始终兴趣盎然,读出两只昆虫不同的态度,不同的结果。除此以外,我还抓住文本中的空白部分,适时进行拓展,训练孩子们的语言表达潜力,想象力,发展了孩子的思维潜力。由于课前在指导老师徐琴老师的帮忙下做了充分的准备,加上孩子们的用心配合,整堂课得以有序、顺利的完成教学任务。我对这节课还是很满意的,对帮忙我的老师,配合我的孩子们充满感激。
这节课我上的很平常,很普通,可这节课却让我充满感动,充满感激。
课前、课后的种种让我体会到个人力量的单薄,体会到群众力量的重要,体会到他人给予的温暖,体会到很多很多。我没在小学实习过,能够说这是我正儿八经上的第一节课,也是像模像样的第一节课,也是至今上得最顺的一节课,这节课让我看到了自己的进步,也尝到了辛苦付出后的回报,虽然平凡,甚至还有很多很多的不足,但这些都是收获。我的收获,不是靠我的个人奋斗而得,而应归功于身边很多让我感动、感谢的人。学校为我们解决不便,个人困难,给我们带给了实习的机会,带给提高,成长的平台。我能进步,首先得感谢学校。
徐老师最让我感动,能够说,我上课,她付出的比我更多,她比我更紧张。课前她精心指导我准备,为我出谋划策。上课前一个晚上,她陪着我磨课,不停地指导我修改,直到我上通上顺,很晚才回家。而且还不断的鼓励我,为我打气,让我别紧张。我上课时,她坐在后面,仍不忘适时给我一个眼神,一个微笑,这些都给了我极大的帮忙,让我感动,用谢谢来表示我对她的感激已经苍白无力了,但我还是要借此对她说声谢谢你,徐老师!还有我们班那群可爱的小孩,整节课,特乖,特配合,真是一群好孩子,打心眼儿里喜欢他们!教研李老师深邃的眼力,精辟的点评,句句切中要害,句句拨正我们的步伐,少走弯路,句句饱含对我们的期望,让我由衷的佩服、感谢,受益匪浅还有很多很多,很多老师的鼓励,总而言之,收获颇丰。
课上的顺,可毛病也很多。有:1、解读文本功力不够。2、ppt制作未能有的放失,不能更好地辅助教学。3、教学设计不够严密,有些地方欠合理。4、课上得不够灵动,余味不足初出茅庐,功力还很浅,还嫩的很。相信在这样一个宽广的平台,这样一个和谐的氛围,再加上我自己的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我必须能改掉毛病,不断的积累经验,从而逐步提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