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23山东省高考模拟 语文试题

2020-07-10 来源:好走旅游网
绝密★启用前

2023届山东省高三第三次学业质量联合检测

语 文

本试卷8页。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站在时代前沿观察思考问题,把谋事和谋势、谋当下和谋未来统一起来,对趋势性问题具有前瞻性和预见性,才能未雨绸缪、提前谋划、牢牢把握战略主动权。党的十八大以来,提出高质量发展引领经济转型升级,提出科技自立自强破解“卡脖子”问题,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应对外部环境变化……正是战略上的前瞻性思考,使我国在面对不确定性因素时总能收放自如、应对裕如。因此,要增强战略的前瞻性,准确把握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敏锐洞悉前进道路上可能出现的机遇和挑战,科学地预见未来、引领未来。

策略是战略实施的科学方法。要取得各方面斗争的胜利,我们不仅要有战略谋划和坚定意志,还要有策略、有智慧、有方法。应该看到,实施战略的环境条件随时都在发生变化,每时每刻都会遇到新情况新问题。这就需要把战略的原则性和策略的灵活性有机结合起来,灵活机动、随机应变、临机决断,在因地制宜、因势而动、顺势而为中把握战略主动。各地区各部门一方面要恪守战略的原则性,确定工作思路、工作部署、政策措施,要自觉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对标对表、及时校准偏差;另一方面也要善于把握策略的灵活性,制定符合实际的工作策略和方法,以创造性贯彻落实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

(摘编自《处理好战略与策略的关系》,《人民日报》2023年02月22日)

材料二:

要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特别是基于我国比较优势变化,审时度势做出的重大决策,是一项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从全局高度准确理解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内涵要义,对以高质量发展为首要任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大意义。

从时间维度看,构建新发展格局既不是短期之策,也不是权宜之计,而是把握发展主动权的中长期发展战略调整。我国已十余年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制造业第一大国。数据显示,2013年到2021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到38.6%,超过G7国家贡献率的总和。同时,我国拥有14亿多人口和超过4亿人的中等收入群体,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达1.27万美元,是全球最大规模和最有潜力的消费市场。我国拥有1.69亿户市场主体和1.7亿多受过高等教育或拥有各种专业技能的人才,研发能力不断提升,具有坚实而强大的供给基础。如此一个具有巨大增长空间和潜力的市场决定了我们始终具有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优势条件和内在能力。因此,根据我国自身发展需要进而适时调整国内经济循环同国际经济循环的关系,是我们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首要考虑。构建新发展格局顺应了中国经济结构调整、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要。

从空间维度看,构建新发展格局并非故步自封,也非各自为政,而是全国统一大市场基础上的大循环。首先,“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绝不是国内单循环。从国际比较看,大国经济的特征都是内需为主导、内部可循环。之所以明确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是通过发挥内需潜力,构建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产业链供应链,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以国内

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更好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高在全球配置资源能力。其次,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是针对全国而言的,是建立在全国统一大市场基础上的大循环。各地区要找准自己在新发展格局中的定位和比较优势,把构建新发展格局同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等有机衔接。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这就要求进一步破除地方保护主义和市场分割壁垒,共同构建高效规范、公平竞争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在积极参与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彰显各地区各行业各企业的竞争优势。

从特征维度看,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最本质特征不是搞盲目借贷扩大投资,过度刺激消费,而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随着我国劳动力成本优势逐渐褪去,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接近上限,传统的依靠强力政策刺激、透支或前置需求从而抬高速度的增长模式已难以为继。我们只有立足自身,更加强调自主创新,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以更高水平和更加安全的产业链供应链改善供给体系和质量,同时升级传统需求,培育新兴需求,激发潜在需求,以更高水平的国内大循环巩固和增强我国在国际大循环中的优势和地位。以自身不断提升的确定性稳定性对冲外部日益增多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所以说,推动科技创新,抓住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这个最本质特征,就是牵住了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牛鼻子”。

(摘编自郭威《准确理解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内涵要义》,《光明日报》2023年02月28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对事物的前瞻性思考能够减少不确定因素带来的负面影响,而应对新情况和新问题,则不能拘泥于战略的原则性,要随机应变。

B.建构新发展格局是立足于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趋势所做出的战略调整,参考的主要因素包括经济规模、人口和市场供给等。

C.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需要破除地方保护主义和市场分割壁垒,建立在全国统一大市场基础上的大循环,但它并不排斥国际市场。 D.劳动力成本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构建新发展格局要依靠科技创新,实现更高水平的自强自立。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与材料二的论述都涉及了战略和策略的关系,不过二者的重心并不相同。 B.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决议,是一种战略思考。 C.为了鼓励科技创新,我国近年出台的培养科技领军人才的各种措施属于策略范畴。 D.确定一项战略或策略一般要从时间、空间、特征三个方面去分析事物发展的趋势。 3.下列选项,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 A.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孙子兵法·谋攻篇》

B.攻人以谋不以力,用兵斗智不斗多。——欧阳修《准诏言事上书》 C.只因一着错,输了半盘棋。——李元蔚《将神灵应》

D.什么是路?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鲁迅 4.战略和策略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一加以分析。(4分)

5.材料二中说“准确理解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内涵要义,对以高质量发展为首要任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大意义”,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分析“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内涵要义”。(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白 发 李利君

“你呀!染一下嘛,花不了几个钱!”曹凤同啜饮了一口茶,说,“看着那么凄凉。’ 张严立笑了笑:“总是觉得没有时间。”说完了,张严立马上觉得这理由很站不住脚,又补充道:“不想遮遮掩掩了。年轻时很喜欢美化自己。再有五年就退休了,就这样吧。”

曹凤同:“没追求,放弃自我管理,就是放弃人生。” 张严立说:“没有吧,我每天要看的材料还是堆成山。毕竟年纪大了,速度比过去慢了不少。不过,还好吧,一样也没漏。我的人生还‘在线’啊!”

曹凤同:“你这个样子,要是退了休,估计很快就会进大妈大爷的队伍里去。——你的人生太干瘪了,没有一点儿亮色。”“到那个年纪,就去吧。”

“我才不会呢!我退休以后至少保证三年内继续染头发。喝茶、谈事、应酬……还是挺精彩的。”

“喝茶容易。”

“你理解的喝茶,是‘干喝’。” “那还有什么喝法?” “得有内容。”曹凤同笑了,然后,起身下楼,出门。

一辆宝马轻快地停在曹风同身边,他拉开门上去。曹凤同降下车窗玻璃,向张严立挥了挥手:“去染吧,大德路那家。你要是去,给我个电话,染发的钱我出啊!”看着那辆车绝尘而去,张严立若有所失,叫了辆的士,回家了。

张严立和曹凤同是老同事。准确地说,曹凤同是张严立的老上级。张严立进机关时,他当科长。张严立当科长时,他当处长。张严立当处长时,他是厅长。后来他退休了,张严立还是处长,估计以后也就这样了。与他在一起,张严立的人生总是处在一个追赶的状态。他开始喝茶、谈事、应酬时,张严立还只能改材料,满头的白发也顾不得理会。其实,也没人太在意。如张严立这般,老处长了,生活也不能说不公平。人在机关,出来总还是有人觉得你不错。张严立就甘于这样了。老婆倒是满足得很:“这样挺好的。”张严立看着她每日忙着买菜做饭、上班下班,完全是一个普通的妇人。也许她也曾梦想过荣华富贵,可是,张严立没有带给她,她也认了。

回到家,她知道张严立和曹凤同刚才在一起,略有一点儿不悦:“你少和人家掺和。老是跟在厅长屁股后面,你不觉得别扭吗?”

“那么多年的老同事了,别扭啥?”张严立打开电脑,登上微信,调出明天开会要用的材料,开始了大修。

“哈同事啊!人家是厅长,你是处长,知道不?”她打开吸尘器,推着在房间里转,“咱们呀,不贪图那个,也不用去凑他的热闹。你自己觉得是同事,人家可不一定那么想。更何况,别的人看了,还以为你拍马屁呢!\"她的声音被吸尘器的嗡嗡声盖住了。

张严立并没有听清她唠叨啥。他想起了自己的头发,自问:\"要不要染呢?\"古人云:\"白头搔更短。\"张严立的头发倒是没短,还是那么密密实实的,只是——白。\"白了少年头\"不免\"空悲切”,如今,张严立白的是“中年头”,也就没有什么悲伤的了。

张严立没有去染头发。后来曹凤同几次给他打电话约着吃饭,张严立担心他再提染头发的事,就借故推辞了。又过了一段时间,某一天,张严立突然在\"清风网\"上看到一则短讯:《曹凤同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正在接受组织审查调查》。

张严立一下子就蒙了:“怎么会这样?”

这个时候也不宜给任何人打电话。晚上,张严立没有改材料,只是一个人坐在阳台上,看着马路上的车流——真像一条河啊,哗哗啦啦地流向夜色深处。张严立想起了很多往事,一幕一幕,生动却又模糊。张严立从小就是一个木讷的人,工作以后也如此。曹凤同就笑过张严立“笨”,不会利用资源。张严立确实不知道如何利用资源,或者用资源来干什么。曹凤同说过:“正是因为如此,所以,你没有朋友。”的确,除了有数的几个人,张严立真的没有热热闹闹、前呼后拥的朋友。对这座城市,除了上班的机关大楼和家附近的几个公园、菜市场以及医院,他就不怎么熟悉别的地方,不像曹凤同,熟知咖啡厅、茶楼、大酒楼和小资的一些“吧”。作为师弟,张严立的确和他相去甚远。张严立的同学来了,也都是找曹凤同,由他来约张严立,原因当然是张严立“不咋的”的实际情况。

晚风吹过来,张严立长长地呼出一口气。

风吹过,张严立的头发耷拉下来几根。快三个星期没理发了,有点儿长,他用手往上梳了一下。这时,张严立突然想到,曹风同今后应该也会回归本色生活了,头发也不会染了。张严立不知道一头白发的曹凤同会是什么样子,他会剪短发吗?

至于自己的白发,张严立想,就这么个样子吧。那是岁月的馈赠,不强求,也不可强求。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曹凤同吸饮了一口茶,说“看着那么凄凉”,这说明他似乎预感到了步人白发 之年的凄凉结局。

B.每当有同学来访,曹凤同总是找张严立作陪,是因为张严立是他的下属,用张严立来陪衬自己的权势风光。

C.张严立老婆这个普通妇女形象,着墨不多,却具有鲜明的特征,她知足、朴实、勤劳,能够洞察世事人情。

D. 小说取材于当今社会现实生活,在描写正面人物弘扬正气的同时,也涉及了社会现实中 存在的问题。

7.小说多处采用对比,下列对小说对比艺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曹凤同与张严立的生活日常构成对比,曹凤同“喝茶、谈事、应酬”,张严立“改材料”,表现了二人不同的处世态度。

B.曹凤同与张严立的交通工具构成对比,曹凤同乘坐“宝马”绝尘而去,张严立“叫了辆的 士\"回家,表现了二人不同的爱好。 C.曹凤同与张严立“资源”(朋友)多少、采取的态度构成对比,曹凤同“资源”多,会利用,张严立则相反,表现了二人不同的人格。

D.曹凤同前后两种生活状态构成对比,先前生活的排场、热闹与接受审查、调查的结局形成对比,具有警示教育意义。

8.这篇小说在叙述故事方面有哪些特色?请简要分析。(6分)

9.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广大文艺工作者要“用栩栩如生的作品形象告诉人们什么是应该肯定和 赞扬的,什么是必须反对和否定的,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请结合小说中对张严立(或曹凤同)的描写,谈谈“告诉人们什么是应该肯定和赞扬的”(或“什么是必须反对和否定的\")具体体现。(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大父开地,相韩昭侯、宣惠王、襄哀王。父平,相羞王、悼.惠王。秦灭韩,良年少,未宦事韩。韩破,良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圮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鄂然,欲殴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后十年,陈涉等起兵,良亦聚少年百余人。景驹自立为楚假王,在留。良欲往从之,道遇沛公。沛公将数千人,略地下邳西,遂属焉。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及沛公之薛,见项梁。项梁立楚怀王。良乃说项梁曰:“君已立楚后,而韩诸公子横阳君成贤,可立为王,益树党。”项梁..使良求韩成立以为韩王沛公乃令韩王成留守阳翟与良俱南攻下宛西入武关沛公欲以兵二万人击秦晓下军,良说曰:“秦兵尚强,未可轻。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秦将果畔,欲连和俱西袭咸阳,沛公欲听之。良曰:“此独其将欲叛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沛公乃引兵击秦军,大破之。

(节选自《史记·留侯世家》)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项梁使良求韩成/立以为韩王/沛公乃令韩王/成留守阳翟与良俱/南攻下宛/西人武关/ B.项梁使良求韩成/立以为韩王/沛公乃令韩王成留守阳翟/与良俱南/攻下宛/西人武关/ C.项梁使良求韩成/立以为韩王/沛公乃令韩王/成留守阳翟/与良俱南/攻下宛/西人武关/ D.项梁使良求韩成/立以为韩王/沛公乃令韩王成留守阳翟与良俱/南攻下宛/西人武关/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相是古代官名,先秦诸侯国的相是百官之长。这里用作动词,意为“做……的相国”。 B.褐指粗布或粗布衣服,常用葛、大麻、兽毛等经粗加工制成,是古时贫贱者所服。 C.长跪指直身而跪。古时席地而坐,两膝据地,臀部着足跟。若伸直腰股即为长跪。 D.公子是对有权势地位者的尊称,也可称富贵人家的子弟,后用来敬称别人的儿子。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韩国为秦国所灭,张良谋刺秦始皇,为韩国报仇,是因为他出身于韩国贵族,祖上五代人做过韩国的相国。

B.张良在下邳为一位老人捡起了丢在桥下的鞋子,并给老人穿上,老人后来送给他一部《太公兵法》。

C.陈涉起义后,张良也聚集了一支队伍,后来跟随刘邦,多次根据《太公兵法》向刘邦献策,刘邦常常采纳。

D. 刘邦听从张良的建议,用贵重的宝物利诱敌军将领倒戈,又趁敌军懈怠时发动进攻,把 敌军打得大败。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4分)

(2)沛公将数千人,略地下邳西,遂属焉。(4分)

14.张良为什么建议沛公用重宝利诱秦军在晓关的守将?请简要说明。(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小 至 杜 甫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②③④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琯动浮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注】①本诗作于唐大历元年(公元 766年),当时诗人漂泊在夔州。小至:冬至前一日。②添弱线:古代因冬至后白天渐长,刺绣女工每日的工作量要比前一日增加,即“添弱线”。③六琯:用玉制成的确定音律的律管,共十二支,分六律。④动浮灰:古人将芦苇内膜制成灰,放在十二玉管(分别代表十二个月)内预测时令,每月节气到来,律管里的灰就相应飞出。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篇感叹天时人事交相催逼和时光飞逝,给人造成紧迫感,总起下文。 B.颔联用刺绣添线、葭管飞灰习俗再次强调季节变化,有勉人奋进之意。 C.景色变化引发诗人的思乡情怀,但劝人举杯畅饮是其乐观向上的表现。 D.全诗围绕冬至前后的时令变化叙事、写景,情感逐渐演进得较为舒缓。 16.颈联写景用词精准贴切。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自己写《史记》的目的是“ , ”最终成就“一家之言”。

(2)杜甫的《登岳阳楼》中,“_ , ”两句描绘出洞庭湖的壮 阔景象,也表现出诗人广阔的人生视野。

(3)古人常用“沧海”这一意象或展现宽阔胸襟,或寄托忧思情怀,或抒发离情别绪。如 “_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我的故乡在东南沿海的一个渔村。小时候,最喜欢和伙伴们爬到村后的山上,眺望① 的房屋上冒出的袅袅炊烟。那欢快、朴素的炊烟,从家家户归烟囱里徐徐而出,飘舞如轻纱,斜飞似绸带。

炊烟袅袅,年复一年,在大海上辛勤劳作的人们,目的就是为了让渔获满满、炊烟不断。可是听老人讲,过去故乡紧缺柴火,人们得去外县山区找柴砍柴,而后雇船回乡,而找一次柴仅能应付两三个月,一年得往返三四次,历经千辛万苦。改革开放后,渔村的生产生活发生了 ②的变化,渔民收入有了显著提高,许多人家都摆脱了贫困。于是,渔家灶膛的火苗愈燃愈旺了,升腾的炊烟居然也现出一副 ③ 的身姿,轻拂着一家家厅堂,喜跃马鞍墙,俯瞰遍野的梅花……在渔村上空轻舞出幸福的味道。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2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我们身边不少人有过失眠的经历。如果只是偶尔一两天晚上睡不着并无大碍,但如果长期失眠,就会危害身体健康了。____①_______,其中最常见的是心理压力。可能因为临近考试,你担心没有复习充分;也可能因为你的生活太忙碌,比如放学之后参加体育训练,然后又赶去上音乐课,却没有时间充分休息;还可能你刚跟朋友吵过架,心情很不平静:这些情况都可能导致失眠。 ② 。抑郁症不同于正常的心情沮丧,正常的心情沮丧往往是暂时的,而抑郁症患者通常会长期地感到悲伤绝望。他们每天很早就会醒来,之后就无法再进入睡眠。还有许多其他原因会导致失眠:比如,你从学校或工作单位回来时感到特别疲惫,就打了个盹儿,当夜晚来临时,却发现自己无法像往常那样准时入睡;再比如你在睡前做了剧烈运动,睡觉时会觉得头脑特别清醒,以至于在床上翻来覆去几个小时也无法入睡。 ③ 也会让我们难以入睡,例如太油腻的东西,咖啡、茶和某些软饮料(最常见的是可乐)中都含有咖啡因,这是一种兴奋剂,晚饭后喝这些饮料会延迟困倦出现的时间。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22.下列句子中的冒号和文中画横线处的冒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有句农谚说得好: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

B.各位游客,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欢迎大家来到杜甫草堂! C.行动靠思想指导,思想靠行动证明:思想和行动是紧密相连的。 D.小儿狂犬病患者有三怕:怕水声,怕光,怕风。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里程碑原指建立在道路旁边刻有数字作为里程标志的石碑,公路、铁路旁均可能设有,现在大多改用金属板。里程碑上的数字能展示该处的位置及与特定目的地之间的距离,人们经常使用它的比喻义,即指个人、国家所经历的某种重大标志性事件,或某种特定意义的典型事件,或具有开创性意义的重大事件等。

你在成长的过程中是否经历过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它是怎样影响你从而使你融入时代洪流的?请结合材料和现实生活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3届山东省高三第三次学业质量联合检测·语文

参考答案及解析

1.A 【解析】“不能拘泥于战略的原则性”有误,材料一第二段表述为“需要把战略的原则性和策略的灵活性有机结合起来\"\"要恪守战略的原则性,确定工作思路、工作部署、政策措施\"。

2.D 【解析】\"一般要从时间、空间、特征三个方面去分析事物发展的趋势”有误,“准确理解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内涵要义\"可以从时间、空间、特征三个方面入手,但不代表其他战略或策略的制定都要从这几个方面入手。

3.D 【解析】D项强调的是勇气的重要作用。

4.①战略是站在时代前沿观察思考问题,准确把握事物的发展趋势,并根据这种趋势做出前瞻性和预见性的规划。②策略是在恪守战略原则性的前提下,制定的符合实际的工作思路、工作部署和政策措施。(每点2 分,意思对即可)

5.①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为了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特别是基于我国比较优势变化做出的战略调整,具有前瞻性和预见性。②构建新发展格局确立了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符合实际的工作策略和方法,具有灵活性。(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6.A 【解析】“看着那么凄凉”是曹凤同对张严立白发的感受,也体现出他十分注重外表的生活观念。从原文\"我退休以后至少保证三年内继续染头发。喝茶、谈事、应酬……还是挺精彩的\"可以看出曹凤同并没有预感到自己步入白发之年的凄凉结局。 7.B 【解析】“表现了二人不同的爱好”理解错误,交通工具的对比意在表明二人生活态度的不同,曹凤同乘坐“宝马”追求享乐,张严立“叫了辆的士”回家,较为简朴。

8.①小说采用第三人称叙述故事,为叙事写人提供了广阔自由的空间,得以在叙述过程中引入丰富的生活场景。②小说以\"白发\"为切入点叙述故事,将曹凤同、张严立的故事组合在一篇之中,叙述呈现自然、紧凑的特点。③小说借助人物独白、对话等语言描写,不断拓展小说内容,深刻展示人物心理。④小说采用陡转之法,\"清风网”上的短讯,表明曹凤同的人生急转直下,既出人意料,也在情理之中。(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9.答案一:作者告诉读者,张严立是个值得肯定和赞扬的人物,具体表现在①生活朴实,认为长白发是自然现象,坚持不染发,日常生活也非常简单。②恪尽职守,长年累月、默默无闻地修改材料。③清正廉洁,身为干部,家庭日常生活非常普通,自己也不去茶楼、酒楼。④作风正派,不利用职位、朋友谋取私利。(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答案二:作者告诉读者,曹凤同是必须反对和否定的人物,具体表现在①生活浮华,注重外表,自己染发,还催促张严立染发,出行乘坐豪车。②玩忽职守,忙于喝茶、谈事、应酬,熟知咖啡厅、茶楼、大酒楼和小资的“吧”。③目无法纪,身为干部,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最终难逃组织的审查调查。④作风不正,损公肥私,利用职位、朋友谋取私利。(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10.B 【解析】略 11.D 【解析】“公子是对有权势地位者的尊称”有误,公子在先秦时期特指诸侯的儿子。 12.A 【解析】A项“祖上五代人做过韩国的相国”有误,原文中\"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的意思是张良的祖父、父亲做过五代韩王的相国。

13.(1)五天后天刚亮时,张良去了。老人已经先在那里,生气地说:\"跟老人约会,却后到,为什么?\"(\"平明\"“期”“后”各1分,句意1分)

(2)沛公率领几千人,攻占下邳以西的地方,张良便归附了他。(“将”“略”“属”各1分,句意1分)

14.①秦军力量尚强,不宜硬攻;②秦守将是屠夫的儿子, 商人容易以利相诱。(每点1分,答出两点得3分) 【参考译文】

留侯张良,他的祖先是韩国人。祖父张开地,做过韩昭侯、宣惠王、襄哀王的相国。父亲张平,做过鳌王、悼惠王的相国。秦国灭掉了韩国,张良年轻,没有在韩国做官。韩国灭亡后,张良用全部财产寻求勇士谋刺秦王,替韩国报仇,这是他的祖父、父亲做过五代韩王

相国的缘故。张良曾在闲暇时悠然漫步在下邳桥上,有一个老人,穿着粗布衣裳,来到张良跟前,故意把他的鞋掉到桥下,回过头来对张良说:“小子,下去把鞋捡上来!\"张良有些惊讶,想打他。因为见他年老,强力忍怒,就下去捡来了鞋。老人说:\"替我把鞋穿上!\"张良心想既然已经替他把鞋捡了上来,就直身而跪替他穿上鞋。老人伸出脚来穿上鞋,笑着离去了。老人离开了约有一里路,又返回来,说:\"你这小子还值得教导的啊。五天以后天刚亮时,跟我在这里相会。”五天后天刚亮时,张良去了。老人已经先在那里,生气地说:\"跟老人约会,却后到,为什么?\"老人离去,并说:\"五天后早点儿来会面。\"五天后鸡一叫,张良就去了。老人又先在那里,又生气地说:“又来晚了,为什么?\"老人离去,并说:\"五天后再早点儿来。\"五天后,张良不到半夜就去了。过了一会儿,老人也来了,高兴地说:\"就应当这样。\"老人拿出一部书,说:“读了这个就可以做帝王的老师了。”第二天天亮时一看老人送的书,原来是《太公兵法》。张良因而觉得这部书非同寻常,经常学习诵读它。十年后,陈涉等人起兵反秦,张良也聚集了一百多个年轻人。景驹自立为楚国代理君王,驻扎在留县。张良打算前去跟随他,半道上遇见了沛公。沛公率领几千人,攻占下以西的地方,张良便归附了他。张良多次根据《太公兵法》劝说沛公,沛公很赏识他,经常采用他的计谋。等到沛公到了薛县,会见项梁。项梁拥立了楚怀王。张良于是劝说项梁道:“您已经拥立了楚王的后人,而韩国诸公子中横阳君韩成贤能,可以立为王,增建同盟者。\"项梁派遣张良寻找到韩成,把他立为韩王。沛公于是让韩王韩成留守在阳翟,自己和张良一起南下,占领宛县,向西进入武关。沛公想用两万人攻打秦朝皖关的军队,张良劝告说:\"秦军还强大,不可轻视。我听说晓关的守将是屠户的儿子,商人容易以利相诱。希望沛公暂且留守军营,派人先去,给五万人预备吃的东西,在各个山头上增挂旗帜,作为疑兵,命令郦食其带着贵重的宝物利诱秦军的将领。”秦军的将领果然反叛,打算跟沛公联合一起向西袭击咸阳,沛公想听从秦将的计划。张良说:“这只是他们的守将想反叛而已,恐怕士卒们不听从。士卒们不听从必定有危害,不如趁着他们懈怠时攻打他们。\"沛公于是率兵攻打秦军,大败敌兵。 15.B 【解析】“有勉人奋进之意”错误,诗中只是写冬至时节的习俗,并无勉人奋进之意。 16.①颈联承接“阳生春又来”,柳叶将舒未舒、梅花含苞待放,描绘出冬天里蕴含的勃勃春意。②\"待\"\"欲\"采用拟人手法,表现出万物待春的急切和诗人愉悦的心情。(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 17.(1)(亦)欲以究天人之际 通古今之变 (2)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3)东临碣石 以观沧海

或: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或:曾经沧海难为水 除却巫山不是云或: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或: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每空1分,如有错别字,该空不得分)

18.①鳞次栉比 ②天翻地覆 ③喜气洋洋(每处1分,符合语境即可)

19.①使用了拟人和比喻手法。②说炊烟“欢快”是把炊烟人格化了,借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把炊烟比喻成“轻纱”“绸带”,使描写更加形象生动。(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20.示例:人们在大海上辛勤劳作,就是为了让渔获满满、炊烟不断。(正确调整主语2分,删除“目的”或“为了”2分)

21.①导致失眠的原因很多 ②抑郁症也会引起失眠

③有些食物和饮料(每处2分,符合语境及字数要求即可) 22.C 【解析】略

23.【写作指导】立意要紧扣着\"里程碑\"的比喻义,包括“个人、国家所经历的某种重大标志性事件”“或某种特定意义的典型事件”“或具有开创性意义的重大事件\"。考生可选的范围包括个人、社会和国家,个人方面的如高三学习生活,社会方面的如疫情的影响,国家方面的如天宫一号空间站的建设、党的二十大、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等。

参考立意:①高三,人生的里程碑;②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③疫情远去带给我们的思考。 附:(1)作文评价整体要求

文风端正,文脉清晰,文气顺畅。

思想积极向上,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切合题意,符合试题的材料、情境与任务要求;观点明确,逻辑严密,结构严谨,论证充分,思考具有独立性;表达准确流畅,合理运

用词语、句式、修辞等。 (2)作文等级评分标准

说明:

(一)基础等级评分,“题意”项主要看是否符合材料内容及含意所涉及的范围、情境及任务要求,与之相符的属于“符合题意\",与之沾边的套作在第三等及以下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二)发展等级评分,不求全面,可根据“特征”4项16点中若干突出点按等评分。 1.深刻:①透过现象深入本质 ②揭示事物内在的关系 ③观点具有启发性 2.丰富:④材料丰富 ⑤论据充足 ⑥形象丰满 ⑦意境深远

3.有文采:⑧用词贴切 ⑨句式灵活 ⑩善于运用修辞手法 ①文句有表现力 4.有创意:①见解新颖 ③材料新鲜 ④构思新巧 ⑤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 ⑥有个性特征 (三)缺标题扣2分;不足字数,每少50个字扣1分;每1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标点错误多的,酌情扣分。

(四)套作或文体不明确的,酌情扣分;抄袭的,“基础等级”在第四等之内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