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 一、现代世界 专题十六
一、选择题
1.(2018·衡水中学四调)1929年后,世界出现各种货币集团和经济集团。1933年6月,66个国家召开世界经济会议,试图稳定货币,实行关税休战,结果以失败告终,各集团之间的对立越来越尖锐。这说明( A )
A.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矛盾无法调节 B.自由放任仍是当时世界的主流 C.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缺乏协调机制 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成效不大
【解析】 “66个国家召开世界经济会议,试图稳定货币,实行关税休战,结果以失败告终,各集团之间的对立越来越尖锐”说明经济危机引起贸易壁垒,体现出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矛盾无法调节,A项正确;B、C两项和D项说法错误。
2.(2018·宝鸡三模)1932年胡佛在竞选总统的演说中说:“我国今后一百年往哪里走,关键在于恪守美国传统,而不是乱搞什么新花样。联邦政府不能成为经济和社会生 活的参加者。”这里的“传统”指的是( B )
A.重商主义 C.凯恩斯主义
B.自由主义 D.孤立主义
【解析】 经济危机之时胡佛政府仍然奉行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关键在于恪守美国传统,而不是乱搞什么新花样”正是这一思想体现,B项正确;A项是前工业革命时期经济政策;C项是罗斯福时期奉行政策;D项是一战时期奉行政治理念。
3.(2018·开封三模)一战前,英国形成了一个极为庞大的食利阶层,这一阶层向国外投资大幅度增加,以此获取利润,在国内大量修建狩猎场和赛马场。这一变化反映英国( C )
A.国际金融竞争力下降 C.社会创新氛围不足
B.丧失经济霸主地位 D.第三产业得以兴起
【解析】 庞大的食利阶层依靠国外投资获利,这不利于社会创新的开展,故C项正确;“向国外投资大幅度增加”说明其国际金融竞争力较强,故A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英国丧失经济霸主地位,故B项错误;第三产业在此之前早已存在,故D项错误。故选C项。
4.(2018·银川)凯恩斯认为经济危机是与“预期收益规律”的心理作用分不开的,即资本家害怕投资越多,利润率越低,导致国民收入水平和对原料、消费品的需求下降。基于此种分析,要消除经济危机应该( A )
A.降低融资成本,提高收益 B.通货膨胀,增加国民收入 C.实行赤字预算,增加需求 D.降低银行利率,刺激消费 学习资料精品资料
学习资料精品资料
【解析】 材料中认为经济危机源于“资本家害怕投资越多,利润率越低”,那么降低融资成本,提高收益,便有效预防了经济危机,故A项正确;膨胀通货并不能增加国民收入,故B项错误;实行赤字预算,增加需求是度过经济危机的措施,但与材料主旨不符,故C项错误;降低银行利率与材料中“资本家害怕投资越多,利润率越低”并不相关,故D项错误。
5.(2018·全国名校联盟五)下图是美国某一时期有关某事件的系列漫画。据此漫画中的信息可知( C )
A.政府对企业的干预力度加大 B.人们生活日益追求平淡自然 C.自由市场经济受到沉重打击 D.罗斯福新政的效果并不显著
【解析】 从材料中的“1929、1932”等时间来看美国正在经历经济危机,美国的自由市场经济正在受到沉重打击,所以选C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当时政府仍然是自由放任,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人们生活日益追求平淡自然只是表面现象,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当时罗斯福新政尚未开始,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
6.(2018·滨州二模)1941年,美国驻苏联大使戴维斯的回忆录《莫斯科行动》出版。该书的一大特色就是为莫斯科“大清洗”辩解,而这不仅被美国华纳兄弟拍摄成宣传斯大林的同名影片,还受到了罗斯福的默许和高度重视。这反映出美国( C )
A.借机学习苏联工业化建设的经验 B.意欲借苏联摆脱经济危机的阴影 C.抑制法西斯寻求合作的宣传需要 D.意图缓和与苏联的冷战对峙局势
【解析】 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开展新政,逐渐使美国摆脱了经济危机的阴影,时间不符,排除A、B两项;冷战开始的时间是二战后的1947年,时间不符,排除D项;题干中,1941年美国对苏联以正面评价为主,甚至得到了罗斯福总统的高度重视,结合时代背景,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法西斯势力猖獗,为应对共同的敌人,美国改变外交策略,寻求与苏联合作,故选C项。
7.(2018·广东二模)1979年,美国为遏制通货膨胀提高利率后,世界各国的美元大量流向美国,五年内美元综合汇率上升59%,贸易逆差创下历史纪录。1985年,日、德、英、法四国为配合打压美元汇率而抛售美元,很快日元和德国马克对美元汇率上升超过100%。从这一过程可以看出( B )
A.发达国家联合应对全球化 B.国家干预经济形式有新发展
学习资料精品资料
学习资料精品资料
C.德国和日本成为世界大国 D.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明显
【解析】 材料“美国为遏制通货膨胀提高利率……日、德、英、法四国打压美元汇率而抛售美元”反映了美国与英法等四国的矛盾,并不能说明发达国家联合应对全球化,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美国与英法等国家提高利率或抛售美元,体现了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干预经济形式有新发展,故B项正确;日元和德国马克对美元汇率上升,并不能说明德国和日本成为世界大国,故C项错误;材料未涉及经济区域集团化,故D项错误。
8.(2018·赤峰4月模拟)下表是部分福利国家社会福利支出占国民总产值比例表(单位:%),对下表信息分析最准确的是下表( A )
年份 1960 1970 1980 1985 法国 14.1 26.3 30.9 34.2 德国 17.1 27.8 26.6 25.8 瑞典 15.6 27.4 33.2 32 英国 12.4 19.6 20 20.9 (资料选编自ACochran ce,ComparingWelfareState,London,1993,P243) A.福利国家发展与政治经济的发展相关 B.反映了西方经济发展处于黄金时期 C.福利国家是自由主义发展的必然产物 D.马歇尔计划为之实行奠定物质基础
【解析】 根据表中1960年~1985年四个国家社会福利支出占比的变化,结合当时各国的时代背景,可知福利国家发展与各国的政治经济的发展相关,故A项正确;西方的黄金时期是在20世纪50年代至20世纪70年代初,B项不能整体反映材料,排除;福利国家是在社会生产力提高的基础上,为调整国家收入分配而采取的措施,不是自由主义发展的产物,排除C项;马歇尔计划仅仅是战后对欧洲实行的经济援助,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
9.(2018·K12联盟)1971年8月15日,美国总统尼克松正式公布“新经济政策”,宣称美国将征收10%的进口附加税,暂停美元与黄金的兑换,削减100%的对外援助。美国的这一做法( A )
A.推动了国际货币体系的重大变革 B.引发了新一轮的经济危机 C.遏制了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 D.导致美元丧失了世界影响力
【解析】 “暂停美元与黄金的兑换”意味着原有的国际货币体系会发生重大变革,即选A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并未涉及到经济危机的信息,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美国的这一做法并未遏制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也未导致美元丧失了世界影响力,美元仍然具有世界影响力,所以C、D两项均不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
10.(2018·湖南师大附中一模)下表是19世纪至20世纪50年代英国国民总收入的变化表
学习资料精品资料
学习资料精品资料
19世纪 1920~ 20 世纪 1929年 1950~ 1959年 全国工资总数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例 48% 59.7% 利润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例 39% —— 地租收入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例 10~13% —— 72.4% 22.7% 4.9%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英国( D ) A.工业化瓦解了传统社会结构 B.自由贸易促进国民收入提高 C.社会分配的不合理现象扩大 D.国家干预原则得到不断加强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利润与地租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重降低,全国工资总数在国民收入的比重不断增大,说明国家在采取干预措施,调整社会财富分配,故D项正确;工业化推动社会结构的改变,而不是瓦解,且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表格只是体现国民收入组成中的比例变化,并没有说明国民收入的增加,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社会分配的现象,而是强调国家干预原则得到不断加强,排除C项。
11.(2018·高考模拟历史调研卷一)20世纪以来,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经济发展非常缓慢,人们通常称它作“英国病”,为根治“英国病”撒切尔夫人开出了另一个处方:“我任职只有一个意图:改变英国,从仰赖他人转为自力更生。从‘拿来给我’的国家变为‘自己动手’……而不是等着东西掉到我们手上的国家。”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她认为英国应该( B )
A.掀起了国有化的浪潮 B.削减社会福利开支 C.加大经济干预力度
D.制定供给主义经济发展计划
【解析】 对材料进行分析可知,材料反映了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政策的调整,再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从仰赖他人转为自力更生”是指削减社会福利开支,故选B项;A项的说法在材料中无法体现,而且英国是资本主义国家,是以私有制为主,撒切尔夫人不可能掀起了国有化的浪潮,故排除A项;从材料的“从仰赖他人转为自力更生”可知英国是减小了经济干预,故排除C项;从材料中的“转为自力更生”可以看出英国推行的不是供给主义经济发展计划,故D项错误。
12.(2018·桂林三模)1988年,英国撒切尔政府开始通过公房出售的方式改革原有的公房使用制度,并缩减社会住房开支。随后在1988年开始了把社会住房转让给住房协会的改革。其主要目的是( D )
A.全面放弃国家干预经济政策 B.消除贫困现象促进社会公平 学习资料精品资料
学习资料精品资料
C.尽力争取议会中工党的支持 D.增强英国经济复苏发展活力
【解析】 撒切尔夫人执政期间,在经济上推行“自由市场”政策,大力推行私有化和非国有化的战略,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改革社会福利制度,建立一个更有竞争力的自由的社会,以增强英国经济复苏和发展的活力,故答案为D项;撒切尔夫人的执政减少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并非完全放弃,排除A项;撒切尔夫人的改革适当减少了社会福利,B项不是主要目的,排除;C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881年11月17日,俾斯麦通过德国皇帝在帝国议会发表了一篇有着深远影响的演说。他郑重地向帝国议会宣称:“社会弊病的医治,一定不能仅仅依靠对社会民主党过火行为的镇压,而且同时要积极促进工人阶级的福利。”就是在这篇演说里,宣布了实行三种保险的计划。这一计划经过议会长时间的辩论,陆续在议会通过。由于德国这三个保险立法实施得最早,它们在其后的30年里,成了其他欧洲国家调查、研究、借鉴和学习的“典范”。这几个立法经过以后一些局部性的修改,一直沿用至今。
——黄素庵《西欧“福利国家”面面观》
材料二 1933年6月16日罗斯福政府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同时成立“国家工业复兴局”负责实施该法令。该法令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水平和工作日时数,以避免盲目竞争导致生产过剩。1935年8月国会通过《社会保险法》,改变以往由民间团体自助自救或由慈善团体提供救助的传统,开始实施“福利主义”试验。该法包括建立养老金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和对残废及无谋生能力者提供救济三个部分,规定年满65岁的退休工人,每月可获得10~85美元的养老金,所需资金一半由在职工人和雇主以保险费的形式交纳,另一半则由联邦政府拨付。
——摘编自王斯德《现代文明的发展与选
择:20世纪的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德国福利制度确立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罗斯福政府的社会保障措施。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德、美社会保障的共同特点。
【答案】 (1)第二次工业革命解放了生产力,奠定了资产阶级解决现实问题的基础;资产阶级代议制和政党政治的发展,推动了社会民主化运动;阶级矛盾尖锐,工人运动蓬勃发展,推动了福利制度的建立。
(2)措施: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规定了企业工人的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为工人提供了劳动保障;通过《社会保险法》,建立了系统的福利制度体系。
特点:以政府为主导,体现国家对经济的干预;通过社会立法强制性推动。
【解析】 本题考查近代德国福利制度和美国罗斯福时期的社会保障措施。第(1)问,依据对材料一中1881年俾斯麦在议会演讲中提出的“社会弊病的医治,一定不能仅仅依靠对社会民主
学习资料精品资料
学习资料精品资料
党过火行为的镇压,而且同时要积极促进工人阶级的福利”及“宣布了实行三种保险的计划。这一计划经过议会长时间的辩论,陆续在议会通过”的解读,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政治及社会问题方面分析概括近代德国福利制度确立的主要原因。
第(2)问,依据对材料二“罗斯福政府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同时成立‘国家工业复兴局’负责实施该法令。该法令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水平和工作日时数”“国会通过《社会保险法》……开始实施‘福利主义’试验。该法包括建立养老金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和对残废及无谋生能力者提供救济三个部分”概括归纳罗斯福政府的社会保障措施。综合两则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分析比较、概括归纳德、美社会保障政策的共同特点。
14.(2018·揭阳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关系。它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产品分配的形式等。这个概念是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生产关系由生产力所决定,又对生产力起反作用。
运用20世纪世界史的史实,就生产关系中的一个方面要素对材料观点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答案】示例一: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 论题:生产资料公有制与苏联经济建设。
论证:俄国十月革命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针对工业发展落后、西方国家敌视包围的现状,斯大林通过实行五年计划和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建立单一公有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使苏联得以汇聚全国之力推进工业化建设,快速实现从落后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型,同时也为后来的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奠定物质基础。二战结束后,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显现,不能适应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要求,继任领导人不得不进行改革。
示例二: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 论题:垄断组织与资本主义的发展。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生产社会化趋势进一步加强,资本与生产迅速集中,资本家通过兼并或联合的方式组成垄断组织,控制某一个或几个部门商品的生产、价格和市场,赚取高额利润。垄断组织的出现标志着资本主义发展到了垄断阶段,有利于改善企业经营管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生产力的快速发展。
示例三:产品分配的形式
论题:“福利国家制度”与战后资本主义的发展。
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快速发展,但也存在贫富差距过大、社会矛盾尖锐等问题。二战结束后,资本主义国家在生产力提高的基础上,由国家立法而建立起来的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即“福利国家制度”,其实质是国家干预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反映分配社会化的趋势。“福利国家”的建立,缓和了社会矛盾,扩大社会消费,有利于战后资本主义社会的稳定和一定时期内经济的快速发展;但也造成国家财政支出过大、部分人工作积极性降低等问题。
【解析】 本题据材料“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产品分配的形式等”并运用20世纪世界史的史实即可拟论题,例如:生产资料公有制与苏联经济建设。
学习资料精品资料
学习资料精品资料
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斯大林五年计划和农业集体化运动、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二战结束后继任领导人改革等方面进行阐述。注意史论结合。
学习资料精品资料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