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新闻采写方法与技巧探讨

2020-05-29 来源:好走旅游网
新闻采写方法与技巧探讨

作者:阿布都沙拉木·卡得尔

来源:《记者观察·下旬刊》2020年第12期

报纸作为一种传统媒体,是最早的新闻传播载体。我国最早出现的报纸可以追溯到唐朝,作为官方一种传播信息的形式,受到了广泛的接纳。后来,1827年创办的《广州记录报》更是以英文信息的形式,为我国新闻传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随后,《万国公报》、《申报》、《新闻报》等一些列报刊形式让我国的新闻传播更加高效。直到近些年信息技术发展成熟之前,报纸都是新闻的主要载体之一。但是随着网络的普及,以及自媒体的发展,人们获取新闻的方式更多,新闻形式也更加多样。新闻也不再局限于文字、音频,更多地通过视频的形式让受众的新闻获取体验得到优化。另外,新闻的传播形式也不再局限于报纸、电视,移动智能设备的发展让新闻有了更加高效的传播渠道,人们接收新闻也变得更加简单。面对这些改变,传统媒体新闻采写需要从方法和技巧上进行创新,以便增加新闻传播的效果,让受众在接受新闻时获得更好的体验。

新闻工作者昀基本能力之一就是对新闻敏感的捕捉能力,也就是所谓的新闻敏感。新闻工作者需要善于挖掘新闻线索,能够对线索背后可能隐藏的事实有相对准确的预估。这种敏锐的嗅觉需要长时间的新闻工作加以培养,同时还要新闻工作者具备更强的交流能力,能够更好地发现来自群众的声音,进一步提高新闻挖掘的效果。比如,针对某些采访,新闻工作者可以在正式采访之后,和群众进行闲谈,拉近和群众的距离,这样能够更好地挖掘出在正式采访中没有挖掘出来的内容,让新闻更加接近事实。比如,在采访农村当地群众时,可以在完成既定的

采访任务之后,通过和群众进行闲聊,由被采访者延伸到身边群众,挖掘身边群众的典型事迹,并将其开发成新闻,以此来拓展新闻的内容,让新闻更加丰富。

新闻工作者要想在现场更好地挖掘新闻题材,不光要善于交流,深入群众,还要具有强大的观察能力,能够在细节之中发现新闻线索,顺藤摸瓜,制作出更好的新闻。更重要的是,观察力是新闻制作的基础,是新闻内容采写的不可或缺的基本能力之一。很多新闻工作者编写的新闻内容不够全面、内容枯燥,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对不能通过观察来发现新闻现场的细节,甚至不能通过观察来辨别新闻的真伪,这样~旦通过媒体报道了虚假新闻,不仅误导了新闻受众,还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媒体的声誉。这样一来,呈现在受众面前的新闻就成为了模糊的信息,不能周全、客观地将新闻内容展现出来。为了让新闻采写效果更好,新闻工作者可以在现场做好记录,随时将有价值的内容记录下来,并在第一时间进行编辑,在编辑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发现新闻采写方面的问题和疏漏,还能起到初步润色的作用,将新闻内容以更好的形式传达到受众那里。

新闻事件是立体的,在不同的角度进行采写,得到的结果可能完全不同。新闻工作者需要在采编新闻的过程中时刻注意自己的角度,让新闻能够更加准确、更加具有针对眭,让新闻能够在最短的篇幅内将受众想了解的信息传达到位。但是,新闻工作者还要注意自己的立场,保持公正、客观,以事实说话,不能让新闻成为误导群众的手段。比如,天津塘沽爆炸事件发生之后,社会各界给予高度关注。新闻工作者在进行专题事件报道的时候,就站在了相对公正、客观的角度,在爆炸原因没有查明之前,尽量只报道现场状况,没有对原因作出不切实际的推测,只是将相关专家的预估进行了报道,这样不仅充分发挥了媒体的作用,还避免了媒体超出自身范畴影响的扩散,倮证了新闻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在采访这一事件的过程中,还有的媒体将采写角度锁定在了英勇无畏的消防战士身上,将他们不畏生死進入消防现场,累倒在现场的事迹等进行了报道,将事件的真实情况传达给人们。

新闻标题是人们阅读新闻的首要关注点,能够通过标题对新闻内容形成直观、总体的了解,这是新闻标题所要发挥的作用。在这一基础上,新闻标题可以通过形式的创新来增加趣味性,形成对阅读者的吸引。新闻标题需要做到简明扼要,能够通过简单的几个字展现出新闻的全貌。比如,2020年美国总统大选,不同州的唱票结果不同,结果得出的时间也不同,不同新闻媒体都紧追热点,随时将新结果发布出来。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在拟定新闻标题时简洁、凝练,能够让读者第一时间看到票选结果。比如,《拜登拿下密歇根州》,这样简单明了的标题能够让读者第一时间得知结果,让新闻在第一时间满足了读者的内心渴望,从而更好地达到新闻传播的效果。在拟定标题时,还可以适当地引用网络语言,让标题更加生动、接地气,达到新闻传播的良好效果。

新闻采写的方式对新闻的传播效果电会产生非常直接的影响。报纸新闻其他类型的文章不同,新闻不要求用词华丽,只求用简洁的语言完成对事实的陈述,让新闻内容涵盖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等要素,尽量不要加入采写人员的个人观点和情感,这样才能避

免新闻受众对新闻内容的理解产生歧义。传统的新闻采写工作,大都是在一个相对固定的框架内,按照一定的套路进行撰写,普遍缺乏创新。而在信息时代,自媒体蓬勃发展的情况下,新闻工作者需要对新闻采写进行创新,在自媒体时代让传统媒体的特点更加突出,人格化的特点更加明显,这样不仅有助于提高新闻媒体的竞争力,还有利于新闻内容的传播。比如,在撰写题材相对严肃的话题时,可以适当对写作方式进行创新,让严肃题材也能对大众形成一定的吸引力,帮助大众更好地完成新闻阅读,达到新闻传播的目的。

另外,在写作新闻时,还可以在新闻正文中首先给出事件的结果,再用倒叙的方式来回顾事件发生的起因和经过,这样对于事件感兴趣的受众就会追读下去,而对事件不感兴趣的读者就会在得知新闻结果之后快速离开,这样既节省了读者的时间,还能够通过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方式来对读者的偏好进行筛选,以便为以后的新闻内容推送提供参考。

報纸新闻必须具备足够的真实性和客观性,这样才能避免受众产生误解,对事件的全貌形成了解。新闻工作者需要认识到,新闻的真实性和自身选择的习作方法也有非常直接的联系。写作方法和技巧的不同,对新闻的客观性和真实性都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在采写新闻时,可以引用当事人的原话,这样媒体只是充当了一个转述者的角色,能够将当事人的观点、态度传达出来,避免掺杂采写人员的个人情感。在采写新闻时,还要注意避免使用一些模棱两可的字词,否则容易引发歧义。比如,《X厂搬迁工作基本完成》这一标题,就容易引发歧义, “到底有没有完成?”“什么叫基本完成?”,这些问题都是读者在阅读这一新闻标题时容易产生的误会。在采写新闻时,应当避免使用这些词语。

报纸新闻不仅要保证客观性、真实性,还要通过科学的方法提升自身的传播性。这就需要新闻采写人员将多种方法结合起来,来丰富读者的新闻l阅读感受,激发阅读者的兴趣。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在采写新闻的过程中可以适当采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这样不仅能够让新闻表述更加生动,还能让人们在阅读时获得一定程度的愉悦。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修辞方法的使用要适当,避免修辞使用不当影响新闻的严肃性。在写作新闻时,还可以让新闻更加符合网络传播的特点,以此来让新闻传播达到更好的效果。尤其很多传统新闻媒体都加大力度开辟网络“战场”,这就要求新闻采写人员对网络更加了解,通过对多种方法进行结合,进一步提高新闻的传播效率。

报纸新闻的传播在网络时代受到了一定的影响,要想避免报纸新闻被网络新闻进一步侵占市场,在采写方法和技巧上进行创新是势在必行的。相关工作人员需要提高认识,对新闻内容的采写进行完善,并在此基础之上,对新闻的习作方法进行优化和创新,让报纸新闻的传播性更好。 参考文献:

[1]刘爽.论报纸新闻叙事的发展及前瞻[J]理论观察,2015(5):118-119

[2]用芳洁,概述网络新闻与报纸新闻[J]新闻研究导刊,2015 (14):308 [3]周琼运用全媒体进行新闻采写教学[J]东南传播,2014 (02):134-13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