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会变的线条
教学目标:
初步感受不同线条带给人的美感。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能用不同线条组织一副画面,表现出一定的美感。.通过对作品的观察、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初步感受、体验艺术作品中线的美感。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课件出示画有各类线条的绘画作品给学生欣赏。
2、启发学生了解线条的作用,体会线条组合的美。
3、揭示课题:会变的线条。
二、重点、难点的解决方法:
1、引导学生观察书中的景物照片,了解大自然中各种和绘画方法。
2、线条练习。
3、以一些图形让学生选择其中—种并用线条加以装饰。
1
4、用投影讲解同一种图案添加不同线条产生的不同效果。
5、欣赏范例,了解用线条可以表现一幅完整的作品。
6、分组练习,用线表现一幅作品。
7、师生交流,明确用线排列方法。
8、学生明确方法、构图设计完成制作。
三、实践操作的要点指导:
1、观察书中图片时,要引导学生观察景物中线条的排列规律,从中体会密集线条排列的美感。
2、作线条的练习是为了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想象出各种不同的线条以及排列方法,为以后的作业作铺垫。
3、以小组形式讨论及绘画,能让学生集思广益,开拓思路。让学生先添加后创作,由易到难,解决了难点。
4、绘画过程中,要求学生必须用彩水笔直接作画,培养学生肯定用线的能力,同时要鼓励画出新颖独特的线条。
四、评价建议:
1、先小组评选,再集体交流
2
2、展示作品,学生互评。
2、雄伟的塔
教学目标:
知道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塔,不同国家的塔造型不尽相同,还有各种各样的纪念意义。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把自己见过的塔画下来,或设计一座既漂亮又有新意的塔。
2.根据塔的特点,进行表现或设计。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揭示课题。
二、新授:
1.看图片课件,找找塔建筑都有什么相同点?
2.总结:塔身上小下大,单层,中心对称。
3.师介绍绘画步骤。
(1)在画面上端画出最上层塔顶和塔身墙。
3
(2)接着一一往下画,直到你画完为止。
(3)添加宝塔上的门、风铃和塔檐上的瓦片等。
(4)画好宝塔的通道台阶和周围的环境,最后涂上颜色。
三、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1.及时纠正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并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添加背景。
2.引导学生画出各种各样不同形状的宝塔。
3.注意塔身的对称。
四、展示作业、进行讲评。
1.学生互评、
2.教师评讲。(选构图适当,造型独特,色彩鲜艳的画幅来进行讲评。)
3、捏泥巴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探究各种泥器的制作方法,体验泥的特性,感受捏泥给我们带来的乐趣,并通过捏泥,体会陶艺的捏制成形的方法,尝试制作各种泥器皿。
4
教学重点与难点:学习简单的陶艺制作方法,体会中国陶艺的历史文化。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课题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许多好玩的玩具,看看有什么?(展示泥玩具的图片)仔细观察这些都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泥巴)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玩捏泥巴。(板书课题)
二、师生交流,表现创新
1、找同学上台摸一摸泥制陶罐,提问:泥制的物品摸起来有什么感觉?(很粗糙)
2.说说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器物是用泥制作的?
3.看看陶艺的发展历史吧!(展示陶器图片)提问:上面的这些部件都是做什么用的?(把手、装饰…)
4.展示陶泥,师:这些陶泥就是用来制作陶器的材料,(找同学上台摸一摸,说一下感受很软)由于材料很软所以很方便造型。
5.怎么样才能让这些陶泥变形成我们需要的形状呢?(讲解变形手法---揉、捏、搓、压)
6.展示图片,教授造型方法。(盘条法、手捏法、泥板法)用这些方法同学们可以随意制作出自己想要的形状。
7.老师示范制作一件陶器。(讲解装饰与连接的手法。)
5
三、学生实践:出示作业要求:运用学到的方法,结合自己的想象,制作一件自己喜欢的小器物。
四、讲评,小结:对学生的作业开展讲评,表扬有创造性的学生。
五、作业设置:运用学到的方法,结合自己的想象,制作一件自己喜欢的小器物。
4、小扇子
教学目标:
简单了解有关扇子的文化、种类及欣赏价值,尝试采用多种材料来制作小扇子。
学习与人交往与合作,增加同学之间的亲和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与难点:
了解扇子的文化,学习小扇子的设计与制作。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揭示课题
1.看动画片《借芭蕉扇》。
2.“芭蕉扇”有什么用处?扇子还有哪些用处?
3.今天我们就来做一把“小扇子”。
6
二、讲授新课:
1.提问:同学们见过扇子有哪些形状、颜色?生活中、电视、画报等可以看到古今中外各种各样的扇子。
2.教师展示自制扇子若干给学生观摩。
3.教师讲述制作要点并示范制作:
(1)提问或讲述扇子的组成。
扇子由扇面、扇柄组成。
(2)扇子的形状分析:
长方形、圆形、扇形、组合形等。
3.制作要点介绍并示范制作。
(1)选择扇面形状、颜色并剪下。
(2)折制、绘制扇面。
(3)安装扇柄。
三、实习作业:
7
1.扇面要有明确的形状。
2.颜色要鲜艳有变化。
四、课堂小结、讲评。
1.选几幅优秀作业由学生讲评。
2.教师肯定成绩,指出不足,提出努力方向。
5、漂亮的小钟表
教学目标:
了解钟表的文化及造型特点。引导学生利用自己设计制作的钟表,认识表盘上的时间,进行跨学科的综合。
教学重点与难点:
不同种钟表的特点及其设计制作方法。如何巧用材料以及对表盘的设计。
教学过程:
一、实物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一些漂亮的小钟表,并让学生说说时间。
8
2、揭示课题:漂亮的小钟表
二、重点、难点的解决:
1、选材。
引导学生按照自己所准备的材料来设计表盘和外形,并且找出做表针的材料,以及固定表心的图钉。
2、观察钟表的特征。
(1)表的外形:各式各样。
(2)表盘的形状:圆、方、三角、多角等。
(3)表符的种类:数字、几何形、装饰形等。
(4)表针的特点:时针粗短、分针稍长稍粗、秒针最粗最长。
(5)表的装饰:剪、贴、画各种形象。
三、实践指导:
1、根据材料做出外形和表盘。
2、制作表符。引导学生分清大刻度和小刻度,并将他们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在表盘上。
9
3、制作表针。表针可以是各种各样的,万变不离其宗,三根针的长短不变。
4、添加小装饰。
四、评价:
1、学生展示作品并自评。
2、评选出最漂亮的小钟表。
6、下雨了
教学目标:
了解人物动态,利用色彩、粗细、疏密、节奏不同的点、线及细小的形状创造性地表现不同的雨及雨中的情景。
教学重点与难点:利用不同色彩、粗细、疏密、节奏不同的点线创造性的表现不同的雨。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创设情境:播放下雨情景的幻灯片,引导学生进入下雨的情境。
二、讲授新课
10
(一)认识不同的雨
师:雨是一种自然现象,你们喜欢下雨吗?为什么?
生表达自己的感受!
(二)模仿雨的声音,用肢体语言表现雨。
(三)了解下雨时自然界的变化
(四)表现雨中的人物形象
避雨时的情景:
1、匆忙避雨,撑起雨伞,披起雨衣......
2、匆忙收摊。
3、收衣服、关门窗......
4、到处是积水,小水坑......湖面上泛起波纹......
(五)表现雨中的动物形象
(六)引导学生表现雨中有趣的情景和内容
学生描述雨中的场景和互助友爱的小故事。
11
(七)明确雨的表现方法
用一串串的雨滴,细密的点,小斜线和长斜线来画小雨、中雨、大雨和暴雨。
学生分小组讨论怎么表现雨,并请学生上台示范。
(八)谈下雨时的感受
你们能用一个词语表达下雨时的感受吗?
各种感受:开心,美,好玩,害怕,寒冷,凉爽......
(九)欣赏作品(播放课件)
三、总结:
小小的雨点从天空中飘落下来,好像在跳舞。五颜六色的雨伞像绽开的花朵,庄稼、小树受到雨的滋润长得高高的,森林里的小动物都能快快乐乐地洗澡,雨中的景色是多么美丽!
7、百变团花
教学目标:
了解团花的基本特点,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制作团花的过程种,有意识的培养学生感知、思考、探索和发散思维的能力以及提高学生动手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团花的特点及设计制作方法。
12
教学过程:
一、欣赏录像,感受剪纸艺术的魅力。
二、欣赏剪纸作品,认知剪纸作品的图案的特点。
1、教师出示剪纸作品,介绍不同剪纸作品的不同特点。
2、介绍剪纸的有关知识。
3、揭示课题:百变团花
三、制作五面对称剪纸。
1、五面对称折纸。
2、画五面对称剪纸。
教师示范,要求学生画时注意:先定大,再画细部,剪时且慢要细心。
四、引导小朋友制作自己设计的图案,剪出五面对称剪纸作品。
五、作业展示、欣赏。
1、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剪纸作品布置教室的玻璃窗,教师适当指导作品之间的排列。
2、欣赏作品,体会剪纸作品给教室带来的欢乐气氛。
13
8、 摆花样
教学目标:
1、知道有规律的排列组合会使普通造型更具有艺术美感。
2、会有选择地将不同形状、颜色的物体进行排列,组合出自己想表现的图形。
教学重点与难点:认识、发现身边的日常用品等各种物象的外形、色彩特点。
教学过程:
一、教师情景导入:
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物品都是这样,随意放就很乱,动手摆一摆就美观。
不信,你们看(课件)。
二、欣赏课件里的摆花样。
三、、教师出示课题——摆花样。
1、请学生为老师摆一组花样作为礼物。
要求是:可以用材料袋里的材料,也可以用你铅笔盒里的所有用具来摆)。
2、组织一个小比赛。要求:可以用你自己带的东西也可以用“百宝箱”里的用具设计拼摆一个美
14
丽的花样,看谁摆的最漂亮。
四、欣赏评述:
自由的互相欣赏,评出自己认为最漂亮的花样。
教师展示优秀作品并启发思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可以用来摆花样?课下可以试一试。
9、我们身边的痕迹
教学目标:
能够发现、采集不同肌理的材料,并利用材料再创作。学会体验,发现问题,渗透学生对生活美、环境美的审美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在感知种采集不同材质的肌理。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组织纪律,将材料和工具摆放有序。
二、讲解拓印。
教师演示与学生体验同步进行。
15
学生与教师演示做法:将薄纸蒙在有纹理的实物上。拓印时,左手伸开,手指用力按住薄纸。右手指按遍薄纸,任用一色蜡笔,轻轻均匀磨画,印出纹理为止。
三、组合实物。
1、看实物的形状,想这些形状的实物能组合成什么形象呢?
2、试着拓印一些纹理。
四、学生作业。
1、摆实物。
2、蒙纸。
3、拓印。
五、小结。
整理用具,材料。展示较优秀的作品。鼓励学生下课寻找事物拓拓,玩玩。
10、杯子的设计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杯子各部分结构、材料、功能等方面的知识。
16
教学重点与难点:观察、分析杯子各部分的设计意图,了解功能与形象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一只一次性纸杯。二、杯子展厅
1.古代的杯子
2.现代的杯子
三、分析探究
1.杯子的结构
2.杯子的各部分的作用
杯身——放置液体。
杯口——方便喝水。
杯底——使杯子平稳放置。杯柄——便于手握住杯子。
17
杯盖——保持杯中液体的温度;卫生;便于携带。(杯盖的大小要与杯口相符合。)
四、精品欣赏
1.新颖独特的杯子
2.特殊功能的杯子
小结:这些各不相同的杯子足以让我们看到了设计者的聪明才智。
五、作品设计
1.杯子的设计学问。
2.如何绘制设计图
那我们该如何把想象中的杯子设计在纸上呢?一起看看同学们的设计图,找找一张设计图包含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杯子设计图——杯子图形、简单的功能说明、各部分的尺寸、物品名和设计者。
六、举办“新颖的杯子”设计作品展。
11 、绘画中的节日
教学目标:感受不同节日的氛围,能用不同的颜色来变现不同的节日。
18
教学重难点:能用不同的颜色来变现不同的节日。
教学过程:
一、交流信息,初步感受
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的节日
二、导入课题
1、展示图片,
(1)看谁能用最短的时间猜出这是什么节日?
(教师出示不同节日的图片,学生说)
2、师生共同探究
我们国家有这么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于是就吸引了画家用画笔来表现它们。
3、引导学生分析
这些节日不但吸引了画家的画笔,而且还吸引了与我们同龄的小朋友的目光。下面我们再一起欣赏同学的作品吧。
(1)《吃饺子》与《火狗舞》:用这种构图方法表现节日的祥和气氛。在绘画形式上主要用剪贴的形式。这位同学在选择纸材时非常注意色搭配的问题。
19
(2)《龙舟》:众多的人物动态表现出节日中的热闹气氛。利用油画棒的特殊效果使画面有了一种动感。
(3)《印尼朋友来中国》
在这幅画中鲜艳的色彩起到了什么作用?
4、教师示范。
5、欣赏不同形式创作的作品,开拓学生的视野。
6、学生实践创作
教师发现在创作过程中有特点的学生作品及时鼓励。
12 、好吃的水果
教学目标:
能够大胆地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创造出有情趣的画面。
教学重点与难点:使学生生动的感受生活、表现生活,从而热爱生活。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入
20
二、激情感受
(一)初步探究
(二)、深入探究
书上是怎么画的,你能看出他们爱吃什么水果吗?想说哪幅图就说哪幅图。
三、激情创作(做画时配乐)
学生画画)老师巡视。画完的同学上前来把画交给老师。然后回去可以帮助别人画,也可以再画一张。
四、评议升华
五、激情延伸
1、孩子们,这节课我们又吃水果又画画,这可多亏了甜甜呀!此时此刻,面对善良、勤劳的甜甜,你最想对它说什么话?(例:“甜甜,你真好!” “能和你交朋友,我 好开心!” “甜甜,你教我种水果好吗?”……此环节学生回答会多种多样,老师及时给予鼓励和赞赏)
2、老师发现你们都有话想对甜甜说,那就让我们一起把想说的话喊出来吧!(生喊出自己想说的话)
3、甜甜也有一句话让老师转告给大家,想不想听?它说呀,会观察、会想象、再加上爱劳动,就能创造美!能记住吗?(生:能!)
21
4、孩子们,这节课,我们是用画的方式来表现好吃的水果,课后我 们还可以用剪贴等别的方式来表现这个内容,大家愿意回去尝试一下吗?
13、刷牙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体会和发现生活中有趣的细节,并以生动的观察和回忆作基础,不断提高自己的观察和记忆能力。锻炼学生细心观察和大胆创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锻炼学生细心观察和大胆创作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看电脑课件:《小松鼠刷牙》。
2.提问:看完动画片的感受是什么?为什么要天天刷牙?
3.揭示课题:画刷牙
二、新授:
1.观察:听刷牙歌,表演刷牙,同桌互相观察对方刷牙的方法是否正确,刷牙的姿态是怎样的?
2.看课本,激发学生创作欲望,画自己刷牙的样子。
22
3.先请几位学生板演,并指出他们的优缺点。
4.请“小老师”上讲台修改。
5.教师出示作画要求:
(1)画面构图要饱满,人物位置要突出。
(2)人物动态要明确,并适当添加背景。
(3)用彩笔直接画,用笔要肯定。
6.其他学生自己画。
三、作业讲评,提出希望。
1.看黑板上小老师修改的画幅,进行欣赏点评。
2.投影展示同学们的作业,说出优缺点。
14、茂密的花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回忆,分析与交流,使学生初步了解有关花的知识及如何在画面上表现出茂密的花。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造型能力。
23
教学重点与难点:花的美感及外形的不同特点和前后关系。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教师揭开课前猜谜游戏的答案:一盆花。
2、课件出示有关花的几张图片:牡丹花,菊花,郁金香。学生欣赏花的同时,说出其名称。引出课题《茂密的花》。板书:茂密的花
二、讲授新知
1、课件欣赏单独的一朵花,让学生仔细观察,分析出花的基本结构。得出花组成部分主要分为:花芯、花瓣、花茎、花叶。(板书:花芯、花瓣、花茎、花叶)
2、课件欣赏大师表现的茂密的花:奥地利著名画家克利姆特的《葵花园》。师生共同分析作品的美丽之处。
3、课件出示教师范画4张,让学生观察,总结出花有不同形状,不同姿态等特点。
三、发散思维
花除了能生长在花园里,还可以生长在哪里?周围都有哪些环境?
四、布置作业
24
今天的任务就是把花的大体框架打起来,有时间的同学还可以把颜色涂起来。
15、大树的故事
教学目标:
通过回忆、观察,了解大树的基本结构(树根、树干、树枝、树杈、树叶等),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儿童画创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围绕大树的特点进行充分的想象和表现,画面构思和组织。
教学过程:
一、感受环境,揭示课题。
1、看图片,认识校园里的树。
2、看校外的树,如:松树、柳树、椰树等。
二、观察树、学画树。
1、让小朋友回忆以前画过的树,怎样画的?在黑板上板示。
2、多媒体出示“各类树木”录象,让小朋友找自己画的是哪些树,学生找不到那些模式化的树,让他们发现自己画的树与观察到的树有差距。
3、指导观察树:
25
(1)树的整体外形。
(2)树干:主干上粗下细,挺拔或弯曲;树皮光滑或粗糙;树叉排列各异。
(3)树叶:形状各不相同。
4、学生动手画树,教师巡视,注意个别指导。
三、作业交流、评讲,课堂小结。
16、会变的小手套
教学目标:
初步感受适形造物的艺术表现手法。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动手能力和创造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使学生了解适形造物的方法,发散学生思维,创作出较生动的形象。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安定学生情绪。
二、讲授新课。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出示几件手套包扎的小玩具,问小玩具里包着什么?
26
变魔术般打开手套口,露出废纸团,让学生吃惊。
总结:废旧的东西经过包扎修饰变成了有趣的艺术品。
(二)包扎材料的选择。
1、包裹材料:小手套。
2、被包裹物:纸团、泥团、稍大一点的干果、各种形状的鹅卵石等。
(三)制作方法课件
1、构思。
2、包扎。一头扎,两头扎,长扎,短扎,留穗扎,圆头扎,多节扎等。
3、添加装饰。
方法:剪贴与描绘。
原则:包扎后的原形特点,突出事物形象特征,去掉不必要的环节,做到画龙点睛。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四、小结:
1、讲评保持原形特征、添加得当而生动的作品。并借此再重申突出事物的主体和特征。
27
2、布置下节课所带工具、材料。
17、动物乐园
教学目标:
雕塑动物由基本形体入手,要抓住动物特征,确定动态,用加、减法,采用粘接、切削、刻划等多种手法进行创作。
教学重点与难点:学习圆雕的基本知识,学习用基本形体塑造动物形象。
教学过程:
一、启发回忆,揭示课题。
1.教师启发学生,说说自己最喜爱的动物。
2.学生说出动物,教师可出示简笔动物。出示课题:动物乐园
二、尝试练习,进行造型。
1.通过投影欣赏泥塑动物,欣赏书上的学生作品,提高学生的尝试愿望。
2.教师示范一个动物。例:母鸡下蛋
(1)用一团泥搓成鸡蛋形;
28
(2)捏出头部和尾部。
(3)用红色捏出鸡冠、肉垂、耳朵;
(4)用黑色给它贴上眼睛;
(5)用各色彩泥给鸡加上翅膀。
3.鼓励学生大胆练习,塑造动物。
(1)提醒学生,选择自己熟悉的喜爱的动物来塑造;
(2)帮助学生回忆,概括动物的形体特征;
(3)彩泥和橡皮泥的软硬要正好,不要太软;
(4)有些细小凹进去的地方,可用尺或小刀帮助。
(5)塑造时注意颜色搭配;
(6)根据不同程度,鼓励学生自由创造。
三、作品展示,充分欣赏。
请做完的学生将作品放到投影仪上,让大家欣赏,并给自己的作品编一段小故事。
18、节日的装饰
29
教学内容与目标:
了解运用美术方法可以将我们的生活装扮的更美。学习发现身边的饰物,并能从色彩、线条运用等方面有目的地学习。
教学重点与难点:认识各地区不同的节日装饰,以及各种类型、形式的装饰方法。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1.观看有关节日及民俗的录像。
2.思考:节日,我们穿什么漂亮的衣服?不同民族有什么不同表现?人们都会进行什么样的庆祝活动?
3.节日中的气氛都是由美丽的装饰渲染的。揭示课题:节日的装饰
二、学生实践,教师指导。
1.基本形定位,用铅笔轻轻画人物动态。
要求:人的姿态表现出节日的快乐;服装色彩缤纷;各种装饰艳丽夺目。
2.描画具象,用铅笔在人物姿态骨式上画出各部分结构:头(五官、发式、头饰);再整体形的局部位置用简单的直线、曲线装饰服装样式;画颈、四肢、手、足。各部分不要求规范和比例。
30
3.勾线:用彩色水笔、油画棒,勾画人物的具体形象,细致生动的描写各部位。如:五官表情,头发样式、染黑头发,细致的刻画服饰纹样。
4.添加背景:烟火、礼花、彩旗、彩灯以及各种装饰道具。
三、展评作业:
1.同桌互评。分别说说自己和对方的不足。
2.教师选出构图合理,人物动态协调,背景丰富的作业进行表扬讲评。
19、过春节
教学目标:
了解有关春节的文化、历史,欣赏不同地区的不同习俗,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生活、热爱生活、体会美好生活的情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通过了解春节的历史、文化、习俗,加深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在《春节序曲》的乐声中,电子课件(拓展)、(让学生分组交流后回答感受)学生回答完后教师进行小结。
31
学生交流自己对我们民族的节日——春节的看法。谈一谈自己过春节的时候的见闻。
二:欣赏范作,归纳绘画方法和技巧。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表现春节的各种艺术作品:绘画、雕塑、剪纸、泥塑、布玩具、农民画等。学生分析他们的制作材料、制作过程
教师出示范作,小组讨论范作的艺术特色,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教师归纳总结:构图——繁密,色彩——鲜艳,笔触——欢快,造型——生动。
三:探索实践。
在学生感受、欣赏、了解各种节日及作品的基础上,自己创作一幅作品,表现节日热闹、欢快的气氛,或是自己在节日里的一件印象最深的事,或是表达一种美好的祝愿,鼓励学生采用诗配画,书法,手工等形式进行尝试,学生选自己喜欢的方式合作完成,教师播放背景音乐并巡回指导。
四:作业展评。
让学生自评、互评,教师小结,引导学生从选择的材料、构思、构图及用色等方面进行评价,讨论改进方法,把所有作品贴在一起,构成各民族、各地区(学生个性奔放的节日联想画面)欢庆节日的盛大晚会,留下一份美好的回忆。
五、教学拓展。
学生回家后上网查找或通过翻阅课外书籍了解国内外的一些节日,他们分别以怎样的方式来庆祝的?
3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