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有限元分析在汽车零部件优化设计中的应用

2023-01-07 来源:好走旅游网
客4O 第2期 车技术与研究 BUS&CoACH TECHN0LoGY AND RESEARCH 有限元分析在汽车零郜件优化设计中的应用 孟祥伟,陈富强,谢(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合肥磊 230601) 摘要:针对某suv车型分动器壳体强度进行有限元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三种优化方案,并分别进行对 比分析,以确定最佳方案。 关键词:suV:分动器:壳体强度;有限元分析 中图分类号:U464.1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6—3331(2012)02—0040—03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Applied to Automotive Parts Optimization Design MENG Xiang-wei,CHEN Fu-qiang,XIE Lei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Co.,Ltd,Hefei 230601,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on a SUV transfer case housing s ̄ength,the authors propose three types ofoptimization plans and carry on the contrastive analysis separately,SO as to determine the best optimization plan. Key words:SUV;transfer case;housing strength;finite element analysis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本身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越来越多地被用户关注,而汽车零部件的材料和结构不 仅影响着零部件本身的性能,更直接影响整车的安全 性。现在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技术的日趋成熟,计算 机有限元分析技术在汽车零部件设计中的应用越来越 广泛,它能够在零部件概念设计阶段帮助工程师判断零 部件的设计是否满足要求,进而做出进一步的优化。 本文主要以某SUV车型分动器优化设计为例,阐述有 限元分析在汽车零部件中的应用。 整车行驶工况定义如下: 1)工况一:智能四驱。整车 在行驶过程中,在不需要驾驶员 干预的工况下,能够自动判断、 实时在两驱和四驱两种模式之 间自动切换。 图1分动器模型及 2)工况二:前轮打滑。整车 在行驶过程中,出现前轮空转的工况。 传动简图 3)工况三:全时四驱。使汽车四个车轮一直保持动 力输出的四驱系统[41。 1 分动器模型的受力分析 1.1分动器模型及工况 在多桥驱动的汽车上,发动机经过变速器输出的动 1_2轴承受力分析 轴承受力简图如图2所示。 力是无法直接同时分配给前、后驱动桥的,因此,需要给 车辆增加一个分配动力的分动器(又称取力器)。因为分 动器是汽车的重要传力件:一方面要承受有发动机经变 速器传递过来的力矩;另一方面要承受由车轮和传动轴 传递过来的路面反作用力和力矩。分动器壳由于承受不 同载荷的作用容易发生变形或开裂l1]。因此,分动器壳体 应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该分动器为一级减速,输入轴和输出轴分别由两 个轴承支撑,其模型如图1所示。模型的材料特性为弹 性模量:72 GPa;泊松比:0.33;抗拉强度:315 MPa【 。 作者简介:孟祥伟(1986一),男,助理工程师;底盘设计工程师。 l 图2轴承受力简图 由图2可得,轴承B、D只受径向力作用,轴承A、C 受径向力和轴向力共同作用 ,由公式 2 T/L计算, 第2期 孟祥伟,陈富强,谢磊:有限元分析在汽车零部件优化设计中的应用 41 推导得: 主动齿轮轴向力: = tanasiny—sinflcosy)/c0 (1) 从动齿轮轴向力: = tanasiny+sinlfcost)/cos ̄(2) 主动齿轮径向力: tanctcosT+sinflsinT)/co (3) 从动齿轮径向力: = tanacosT—siq3sinT)/coq3(4) 轴承A径向力: X/[F(a+b)/a]2+[ (叶6 一F=DJ(2a ̄] (5) 轴承B径向力: x/(乃 +(Fe ̄b/a-FJDJ(2a)) (6) 轴承C径向力: 、/(飓,c+ 】2+( c )+ D (2(c+d))] (7) 轴承D径向力: 、/【( +a912+ ̄FRGC/(C d)一 (2( +d))】2 (8) 且轴承A的轴向力等于 ,轴承C的轴向力等于 。 式中: 、 为轴承的法向压力角;D D 分别为主从动 齿轮宽中点处的分度圆直径。各参数取值为 =20。、 =35。、 a=36 mm、b=30.75 mm、c=27 mm、d=73 mm、D 1=135 mm、 Dm2=75.16mm。 根据整车相关参数,计算出三种工况下输入力F分 别为 :l 933 N・m, =1 296 N・in, =1 017 N・ITI,分别 代入公式(1)一(8),得出各轴承的受力如表2所示。 表2轴承受力分析结果 工况 工况一 工况二 工况三 径向力,N 62l6O 41 675 32 702.9 轴承A 轴向力,N 3 289.6 2 205.5 l 730.7 径向力/N 27 l35.6 l8193.1 14 276.1 轴承B 轴向力/N O O O 轴承C 径向力,N 22013.9 14 759 11 581.6 轴向力,N 22 324.9 14 967.5 ll 745 轴承径向力,N 9625.9 6453.6 10945.5 D 轴向力/N 0 O 0 2分动器壳体有限元分析 2.1模型网格划分 采用solid95六面 体网格化分动器壳体, 共165 140个节点和 86 657个单元,网格图 如图3所示。 2_2有限元分析结果 50 l50 按照分动器在整 图3分动器壳体网格图 车中的实际安装情况,在分动器四个螺栓孔上加载固定 约束,一个定位销限制其x、Y方向位移和转动。根据齿 轮和轴承相关装配尺寸进行轴承受力分析,其结果如表 2所示 卅;有限元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 表3三种工况下的位移与应力比较 工况一 工况二 工况三 最大位移/mm 1.47 2.16 1.22 最大应力/MPa 386.31 563.87 344.69 安全系数 0.82 O.56 0.9l 由三种工况的分析结果可得出,三种工况下,壳体 大部分应力在30~49 MPa之间,但局部极限应力安全系 数均小于1,不满足强度要求。其中,在工况二下,最大 变形量达到2.16 mm,同时应力值达到563.87 MPa,超过 了材料的许可范围。 通过对最大应力发生处的检查,与三种行驶工况下 的最大应力发生处对比可以得出,最大应力全部发生在 输入轴壳体附件的螺栓孔部位(见图4),需要对该部位 进行优化设计。 50 100 150 图4标记处为应力集中处 2.3分动器壳体优化 将工况二作为典型工况,对分动器壳体进行模型改 进,分别用以下三个方案进行优化。 方案一:连接螺栓孔深度增加2 mm,同时螺栓孑L处 加强筋厚度增加2 mm。 方案二:将连接螺栓公称直径增加2 mm,连接螺栓 由MIO变更为M12,同时,螺栓孑L处加强筋厚度增加2 mmo 方案三:方案一与方案二组合。 优化后有限元分析结果如图5、表4所示。 42 客车技术与研究 2012年4月 栓公称直径、增加螺栓孔深度和增加螺栓孔处加强筋的 厚度等,对分动器壳体加强带来的效果最佳[9-砌。 参考文献: 【1】王海波,陈无畏,朱茂飞.基于CAE客车驱动桥壳强度和模 态分析【J】.客车技术,2010,(5):19—22. 【2】杨伯源.材料力学(I)【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3]GB/T 1173—1995,铸造铝合金【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5 75 1995. 应力云图 图5方案三优化结果 【4J刘清波.智能四驱系统的仿真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 工学院,2006. 表4三种优化模型分析结果比较 方案一 最大位移/mm 最大应力,MPa [5】王霄锋.汽车底盘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方案三 0.64 257.5 方案二 0.681 296.84 [6]龙振宇.机械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7】过学迅,邓亚东.汽车设计[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 【8]王望予.汽车设计(第4版)[M E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9】张坤,杨波,杨涛.半挂车有限元车架挠度和模态分析『J1.专 用汽车,2009,(1O):50—51. [1O]马迅,盛勇生.车架刚度及模态的有限元分析及优化【J1_客 0.707 311_3 安全系数 1.01 1.o6 1.22 由改进后的三种分析结果看,分动器壳体应力基本 仍在30~50 MPa之间,方案三最大位移和最大应力最小, 安全系数也大于I,分动器壳体强度满足要求(方案三 365.03 MPa处应力由于螺栓 ̄LJJI厚带来的模型冲突,不 予采用)。因此,从三种方案分析的情况来看,通过加大螺 车技术与研究,2004,26(8):8-11. 修改稿日期:2011—02—12 P P 、 P P P P P P P P P P ◆产品推介 郑州奥特科技有限公司 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北汽福田北京新能源客车分公司 河北南风汽车设备集团有限公司 深圳市新沧海机械有限公司 (封一) 方盛车桥(柳州)有限公司 东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中航锂电(洛阳)有限公司 上海鸿隆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无锡市新高汽车电机厂 (中插六) (中插七)乞 (中插八) (后插一) (后插二) (封二) (封三) (封四) (前插一) (前插二) (前插三) 深圳市景佑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金龙联合汽车工业(苏州)有限公司 惠州市亿能电子有限公司 (后插三) 深圳市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 江西博能上饶客车有限公司 (后插四)《 (后插五) 江苏陆地方舟新能源电动汽车有限公司 (前插四)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郑州多元客车装备有限公司 中通客车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市大地和气有限公司 三浪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前插五) (前插六) (中插一) (中插二) (中插三) (中插四) (中插五) 河谷(佛山)汽车润滑系统制造有限公司 (后插六) 斯佩尔汽车零部件(上海)有限公司 (后插七) 大连威而装备技术有限公司 (后插八) 国家客车检中心建成重型汽车油耗转鼓测试能力(34) 国家客车验中心又建成一批新能力并通过认可(36)》 重庆车检院国家客车检测中心检测设备研发 (6 1) C 、 、、 2 太原泰立机电新技术有限公司 。 s、 。 《 ’、 .}E 、 、《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