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大一下古代文学整理

2024-06-13 来源:好走旅游网
1.李白诗歌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和成就(定稿)

思想内容:

一、讴歌理想、抒发抱负,张扬自我、突出个性。《上李邕》中“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二、傲晲权要、蔑视富贵、宣泄悲愤、抗争命运是李诗的主要内容之一,这类诗中交织着自信与绝望、追求与颓放、眷恋与怨恨、崇高与庸俗等复杂矛盾的思想情感。

如《行路难》中“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还有 《将进酒》。

三、对现实的大胆揭露,对时弊的猛烈抨击。

如《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中“君不能狸膏金距学斗鸡,坐令鼻息吹虹霓。君不能学哥舒,横行青海夜带刀,西屠石堡取紫袍。”

还有《古风·大车扬飞尘》中“路逢斗鸡者,冠盖何辉赫。鼻息干虹蜺,行人皆怵惕。” 四、对祖国锦绣山河、自然风光的热爱与讴歌。

如《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中“登高壮观天地间, 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 白波九道流雪山。好为庐山谣, 兴因庐山发。闲窥石镜清我心, 谢公行处苍苔没。” 五、反映人民的现实生活以及对人民深厚的情感。

如《宿五松山下荀媪家》中“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还有《丁都护歌》。 艺术特点:

1、李白的诗歌创作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主要表现为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物象和具体事件作细致的描述。他 的诗气势奔放,讲究纵横驰骋、一气呵成,具有以气夺人的特点。 如《将进酒》

2、李白诗歌具有强烈的思想情感,其抒情方式的鲜明特点是易于触动而又爆发强烈,一旦感情兴发,就毫无节制地奔涌而出,如《行路难》其一:“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3、李白诗歌多有奇特的想象,变幻莫测,往往发想无端,奇之又奇,带有一种随意生发的狂放精神。如《将进酒》:“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金乡送韦八之西京》:“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想落天外,神奇莫测。此外,李白诗的想象,有着异乎寻常的衔接,想象与紧随的想象之间,跳跃极大,意象的衔接组合也是大跨度的,虽然离奇纵横,但极显才思敏捷之能。

4、李白诗中颇多吞吐山河、包孕日月的壮美意象,他对体积巨大的壮观事物尤为倾心。大江、大河、沧海、雪山、大鹏,李白将他们置于异常广阔的空间背景下加以描绘,构成雄奇壮伟的诗歌意象。 如《梦游天姥吟留别》:“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5、清新明丽的优美意象也是李白的艺术风格的组成部分。他经常以明净景物如清溪、明月、白鹭、竹色、白露入诗,从而构成了清丽的意境。如《秋浦歌》:“绿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那些不假雕饰、脱口而出的诗句,常呈现出透明纯净而又绚丽夺目的光彩,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6.语言自然明净,“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总之,李白的诗歌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神奇艺术魅力。他的诗歌不仅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而且还创造性地使用了多种艺术手法,使内容和形式得到了高度的统一。 2.建安风骨

以曹氏父子为中心形成的文人集团所表现出的共同的文学倾向,是古人对建安诗歌

特点的概括,主要指建安诗歌内容丰富充实、情绪激昂向上、语言风格劲健简洁,有一股内在的力量“使闻之者动心”和感染力。他们高扬政治理想,哀叹人生短暂,展示强烈的个性,具有浓郁的悲剧色彩,创作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反映了动乱的时代,形成了慷慨激昂、刚健有力的诗歌风格,代表人物主要有“三曹”、“七子”和蔡琰等。 3.建安七子

名词解释:指东汉建安年间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桢等七位文学家的并称。他们均以诗文显赫当世,是曹魏文学集团核心成员,与三曹同为建安时代的重要作家。其中以王粲、刘桢成就最高。这七人大体上代表了建安时期除曹氏父子而外的优秀作者,所以\"七子\"之说,得到后世的普遍承认。他们对于诗、赋、散文的发展,都曾作出过贡献。 4.阮籍的咏怀诗 思想内容

1、阮籍的《咏怀诗》充满苦闷、孤独的情绪,其诗或者写时光飞逝、人生无常,如: “朝阳不再盛,白日忽西幽。”

2、或写树木花草由繁华转为憔悴,喻世事的反复:如“秋风吹飞藿,零落从此始。” “夭夭桃李花,灼灼有辉光。”

3、或者写鸟兽虫鱼对自身命运之无奈,如孤鸟、寒鸟、孤鸿、离兽等意象经常出现在诗中,特别是春生秋死的蟋蟀、蟪蛄,成为诗人反复歌咏的对象。

4、或者直接慨叹人生的各种深创巨痛,如少年之忽成丑老,功名富贵之难保,以女色事人之不可靠。 由于从自然到人事都充满苦难,阮籍心中的苦闷难以排遣。

《咏怀诗》其一说:”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特点:1、开始完全摆脱对乐府民歌的模仿,专力文人五言诗。

2、在表现手法上,一方面慷慨悲歌,另一方面,又善于使用比兴象征。 3、曲折隐约的风格。 4、组诗的形式。 5.嵇康《赠秀才入军》(书本37页) 诗歌艺术:1、嵇康的诗歌体裁多样。

2、“清峻”风格。

嵇康的文学成就主要在于散文。

一.嵇康在他的诗中创造了一个诗化了的人生理想境界。如《赠兄秀才入军》。他追求一种自由自在,与自然相亲,心与道冥的理想人生。嵇康第一个把庄子诗化了,使他的诗具有一种清远的境界。

二.嵇康的部分诗歌中还有一种峻切之语。对险恶的世道人心发出一种愤激的批判,锋芒犀利。 三.嵇康在四言诗中另辟蹊经。他的四言诗,继曹操之后为四言顶峰,情调高远,语言流畅,表现了作者很强的语言功力。 6.正始之音

建安之后,又有“正始之音”。“正始”是魏废帝曹芳的年号。“正始之音”又叫“正始文学”、“正始体”、“正始诗歌”,它主要是指曹魏后期20多年的诗歌创作。 7.太康之风

西晋的代表诗风。太康是西晋司马炎的年号,陆机潘岳是西晋诗坛的代表,所谓太康诗风就是指以陆、潘为代表的西晋诗风。对于太康文学的评价,一般都主要持批评态度。太康诗风的共同特征:“繁缛”,“儿女情多,风云气少”,追求华辞丽藻、描写繁复详尽及大量运用排偶,细致雕琢,缺少胸怀天下的抱负,缺乏现实内容。 8左思风力

是对西晋太康时期诗人左思诗歌风格的形象概括。语出钟嵘《诗品》。左思是西晋最杰出的诗人,代表作《咏史诗》八首,风格刚健,感情深沉,和当时流行的华丽诗风迥然不同。他的诗承建安风骨,抒写怀抱,抨击现实,多不平之音。气势雄健,笔调挺拔,辞采壮丽,形象鲜明,风格独树一帜,人称“左思风力”。 9. 左思《咏史》的艺术成就。

一.左思的诗歌有一种建功立业,功成身退的阔大胸怀。如《咏史》一、三,没有刻意的调饰有艳丽的辞藻,全部思想感情喷发而出,大气磅礴,所以被成为胸次高旷,笔力雄迈。

二.诗歌中充满着一种悲愤不平之气。他的诗歌对门阀制度的批判极其强烈,对贫士失志极为愤慨,一股磊落不平之气喷发而于诗中。如《咏史》其二比兴手法表达了这种感情。

三.左思的诗歌继承了建安诗歌的风骨,被誉为“文典以怨”,“左思风力”(诗品),就是指他诗歌引用历史典故以抒时愤,刚健有力。他一改班固创为《咏史》时的质木无文,打入自己的身世之感,情感激烈深切,借古人之事,抒个人情怀,使咏史有了新的飞跃。 10.玄言诗的背景 玄言诗兴盛于东晋,一方面是魏晋玄学及清谈之风兴盛的结果,另一方面也与东晋政局及由此而形成的士人心态有关,自魏晋以后,社会动荡不安,士大夫托意玄虚以求全身远祸。到了西晋后期,这种风气,逐步影响到诗歌创作。尤其是东晋时代,更因佛教的盛行,使玄学与佛教逐步结合,许多诗人都用诗歌的形式来表达自己对玄理的领悟。东晋文人的心态:玄释合流心隐与适意,因循自然与玄理的阐发。 11.陶渊明诗歌的思想内容与艺术成就 思想内容:

(一)陶渊明的诗歌可分为田园诗和咏怀诗、咏史诗,赠别诗三类。 田园诗多方面地描写了农村景色和农村生活,可分三方面:

一是表现了农村的恬美静穆和他自己悠然自得的心情; 如《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二是以极大的热情歌咏了农业劳动以及在劳动中与农民建立起来的友谊; 如《归园田居》其一:“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体现了对农业劳动的热爱。

在《五柳先生传》里提到:“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归园田居》其二)里也有:“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三是表现了农村的凋敝和自己的穷困生活,表达了自己安贫乐道的志趣,并在其中寄托了自己的人生理想。

在陶渊明笔下,田园生活也不都是惬意的,农村景象也不都是宜人的。“弱年逢家乏,老至更长饥。”(《有会而作》)

陶渊明对苦与乐的生活体验,最终使其晚年写出了表现理想社会蓝图的《桃花源诗》。 (二)陶渊明的咏怀、咏史诗继承了阮籍和左思的传统,表现了自己的理想和理想不能实现的苦闷,以及对时政的关心和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曲折暴露了社会政治的黑暗。值得注意的是,田园诗有抒怀的内容,咏怀、咏史之作也不乏景物描写,两类诗并没有明确的界限。

(三)倾诉对友人真挚敦厚感情的赠答诗

如“飘飘西来风,悠悠东去云。山川千里外,言笑难为因。良才不隐世,江湖多贱贫。脱有经过便,念来存故人。”(《与殷晋安别》)

艺术成就

主要体现在田园诗上。

1、创造了安静悠闲的田园境界。•平凡的农事村景一经诗人点化,便进入了安静悠闲的诗的境界,田园也不再是贫穷饥饿、 劳累痛苦的所在,而是令人神往的乐园。 2、形成了平淡自然的艺术风格。

①诗人所表现的静穆平淡的田园风光和农村日常生活,以及他处于这种环境中恬静自然的心情决定的。

②质朴无华的语言和不事雕饰的白描手法。 3、情、景、事、理浑融一体,意境高远。 ①善于把自己的情感倾注在景物描的写上。

②写自然景物不求形似,而是着意于神貌的点染。

③通过平凡的事物与通俗的语言表现自己对宇宙、历史和人生的认识,言有尽而意无穷。 4、平淡自然中的语言锤炼 (语言质朴自然,精炼传神) 5、风格多样。 散文 《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

辞赋 《归去来兮辞》抒写他辞官归田的喜悦心情和生活乐趣。语言清新流利,抒情色彩浓厚,富有诗意。《闲情赋》《感士不遇赋》 12. 吴歌

指《乐府诗集•清商曲辞》所收主要产生于长江下游以建业为中心一带地区的南朝民歌,今存326首。现存吴歌多为女子的吟唱,生动而集中地表达了主人公对爱情的渴望与坚贞,相思的欢乐和痛苦,婚姻不自由的苦闷,以及对男子负心的怨恨等种种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感情和复杂的心态。 13.西曲

指《乐府诗集•清商曲辞》所收主要产生于长江中游和汉水两岸,以江陵为中心地区,包括其周围一些城市的南朝民歌。今存142首。西曲多写商人妇的相思离别和劳动者的爱情生活,题材较吴歌略宽,风格也更明快。

14.南朝民歌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点(看一下书本的78页)

思想内容:南朝民歌的内容很单一,绝大多数是表现男女之情,反映的情恋内容极其广泛,角度多样。如《西洲曲》写一个女子怀人,情思缠绵。 艺术特点

一.格调鲜丽明快,不但再现了南方的自然风光之美,也表现出南朝女子的浪漫情怀。 二.其次是语言上清新流丽和多用双关比喻,来自于南方女子特有的俏巧聪慧:“欢欲见莲(怜,爱也)时。”

三.南朝民歌形制多为五言四句,语短情长。 15.对《西洲曲》的赏析

《西洲曲》是南朝乐府民歌中最长的抒情诗篇。诗中描写了一位少女从初春到深秋,从现实到梦境,对钟爱之人的苦苦思念,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感情色彩。表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纯熟的表现技巧。 一、心思巧藏,以动作展现心境。 “折梅寄江北”,女主人公折梅一枝,唤起对过去西洲梅下相会的回忆,因思念情人想去西洲,于是穿上了“杏子红”的“单衫”,梳起了“鸦雏色”的头发。一折、一穿、一梳,动作看似随意,却展现出痴心女子对爱人思念之深的心境。诗歌的第七句至第十二句,写出少女沉浸于忆念、相思中。风吹叶落,她误以为情人足音,乃“门中露翠钿”,从门缝中探出头等候情人的到来。一“露”,表露了急切、害羞的少女情怀。但情人依旧是无影无踪,

心中的焦急之情再也抑制不住了。“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为了掩过邻人的耳目,只好借故出门去采莲。此刻的她,百感交集:深切的思念,失意的感觉,受窘为难的心态,一起涌向心头。这种含羞的姿态,渴慕相思的神色,一系列巧作掩饰的动作,描绘的惟妙惟肖,跃然纸上。

于平常的动作中,巧妙地刻画出女子微妙的心理,及对爱情胸怀一颗赤诚之心。 二、托物寄情,巧借景物吐真情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民歌《子夜四时歌》)这些诗句是托月寄情,而这一作品则是托“梅”托“莲”来表达相思。“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折梅表达思念之情,以自然景物起兴。“莲花”、“莲子”、“莲心”,由外而内“彻底红”。“莲心”即“怜心”,“彻底红”即红得透彻,喻爱情的赤诚坚贞,语意双关。“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鸿雁可传情,然而,“鸿飞满西洲”,却没有传来情人的音讯,极写相思之深:“海水梦悠悠”,“海水”“悠悠”,喻终年的相思没有穷尽,托物寄情。 诗歌善于以眼前的寻常之物,或起兴抒情,或比喻言志,或语意双关。婉转倾吐真情,耐人寻味。

三、时节变迁,巧用民间词语。 早春时节可“折梅”,春夏之交穿“单衫”,仲夏之时“伯劳飞”,于初秋“采红莲”,值仲秋“弄莲子”,到深秋“望飞鸿”。诗中巧妙地运用民间丰富的词语,表明了季节的变换,条理井然,时序渐进。女子相思怀念的深情,娓娓动听地叙述在诗的字里行间。 四、蝉联而下,巧“接字”

全诗三十二句,四句一解,用蝉联而下的接字法,顶真勾连。“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等等诗句,如此环环相扣,接字成篇,不仅声情摇曳,情味无穷,而且节奏和谐,优美动听。 全诗技法之“巧”,真令人拍案叫绝。 16.谢灵运山水诗如何写景(书本上第88页) 谢灵运是诗歌史上第一位有成就的山水诗人。

一.创造了一种山水诗的结构模式。如《石壁精舍还湖中作》,先叙述登游缘起或路线,接着是具体描写局部景物,最后议论或感慨。

二.局部景物描写中,通过细腻的观察与把握和非常具体的画面,表现出某一景观的情思韵味,朝着景物与情思交融的方向发展。如《登池上楼》“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传达出诗人心中一种难以言喻的对生命的惊喜。

三.对山水景物的声、光、色都有生动的描绘,他能注意到诗中描写之画面的色彩和谐与明暗对比。

17.元嘉三大家:鲍照,谢灵运,颜延。 18.永明体的名词解释

所谓新体诗,是与古体诗相对而言,沈约将四声的知识运用到诗歌的声律上,并与谢朓、王融共同创立的一种从古体诗向近体诗过渡的重要形式,要求严格四声八病之说,强调声律和对偶。因为这种新体诗最初形成于南朝齐永明间,故称为“永明体”。代表作家有沈约、谢脁、王融、范云、江淹以及齐梁间的何逊、吴均和陈代的阴铿。 19.宫体诗的名词解释

南朝时期,以宫廷生活为描写对象,具体题材不外乎咏物与描写女性,在情调上伤于轻艳,风格上比较柔靡缓弱的一种文体,注重词藻、对偶与声律,发展了吴歌西曲的艺术形式,并继续了永明体的艺术探索而更趋格律化。徐陵、庾信父子是代表作家。徐陵编有《玉台新咏》,只收“艳诗”,可说是宫体诗的合集。

20. 《世说新语》的艺术成就

刘义庆的 《世说新语》 是魏晋南北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品,是现存志人小说的最高成就。

思想内容:反映了士族阶层的精神面貌和生活方式。大多篇章是描述魏晋风度,名士风流,士族文人放荡的言行,名士奇特的举动和玄妙的清淡;反映魏晋时期社会的黑暗、政治的腐败和统治集团的残暴与荒淫。

艺术风格:

一.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善于采用多种表现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而且只有短小的文字,却能将事件的中心突出,以特征性的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的性格和精神面貌。如《俭啬》以典型事件,典型动作描绘人物的个性。《岔狷》篇描写王蓝田性急之事,以动作来刻画他的性格特征。

二.语言精练,简约含蓄,隽永传神,既有典雅的辞句,又有生动的口语,善于将语言写得逼似人物身份。

《世说新语》对后世有十分深刻的影响,不仅模仿它的小说不断出现,而且不少戏剧、小说也都取材于它。

21.《文心雕龙》的骈文艺术(书上141页) 22.上官体

上官,指初唐诗人上官仪,工于五言诗,好以绮错婉媚为本,上官仪贵显,故当时多有效其体者,人称为上官体。特点:细致体察、情思婉转、笔法精细、对偶工整。指高宗龙朔年间以上官仪为代表的宫廷诗风,题材以奉和、应制、咏物为主,内容空泛,重视诗的形式技巧、追求诗的声辞之美。《旧唐书》本传:“工五言,好以绮错婉媚为本,仪既贵显,故当时颇有学其体者,时人谓之上官体。” 23. 初唐四杰

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并称,四人都出生于太宗时,才高位下,高宗时以文词齐名天下。四人从理论和实践上与“上官体”对立,体现出诗风的转变。并扩大了诗歌的题材,推动了律诗的发展。 创作特点:

一.重视抒发情怀和不平之气,面向市井,写个人生活情怀,也写沧海桑田的感慨,思索人生的哲理。

二.四杰往往用七言歌行来铺叙抒情,夹以议论,篇幅可长可段,句式参差错落,工丽整练中显示出流宕和气势。

三.当时渐趋于成熟的五言律,对偶的整齐、声律谐调,表现感情具有稳定性,而四杰的五言律也透露出非常自负的雄杰之气和慷慨情怀。

四.四杰诗风并没有完全摆脱当时流行的宫廷诗风的影响,他们的一些作品,不免有雕琢繁缛之病。

24.陈子昂诗歌理论的总结(书本192页)

陈子昂在著名的《修竹篇序》里表达了他的诗歌革新主张。首先,他用“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概括了前代文学的弊病和不足;其次,他明确标举“汉魏风骨”与“风雅兴寄”,反对没有风骨、没有兴寄的作品;第三,他提出了“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的诗美理想,要求将壮大昂扬的情思与声律和词采之美结合起来,创造健康而瑰丽的文学。这就指出了文学发展的新方向。

25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赏析(书本上192页)

《春江花月夜》是著名的七言歌行,被闻一多赞美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有如下特点:第一,诗采用的是乐府旧题,诗中表现的也是游子思妇的传统主题,但赋予了全新的内容。第二,全诗以浩瀚幽远、静谧瑰丽的春江花月之夜为背景,将传统诗歌中游子思

妇的相思之情,升华为极优美动人的艺术境界。第三,表现了对年华、青春的珍惜,对生命的热爱。全篇熔诗情、画意、哲理于一炉,创造出情景交融、玲珑透彻的诗境。第四,韵律和谐婉转,富有音乐美。

26. 简述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点。

盛唐诗人王维山水田园诗总的特点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一. 将自然的美与心境的美完全融为一体,创作出如水月镜花般不可凑泊的纯美诗境。 二.善于在动态中捕捉自然事物的光和色,在诗里表现出极丰富的色彩和层次感。如《送妍桂洲》中“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 27. 试论孟浩然山水诗的风格特点。

一.盛唐诗人孟浩然山水诗的主要风格特点是自然平淡。

二.他的诗中也有刻画细致、用字精审的工整偶句,但并非有意模山范水,只是一时兴到之语。如《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写自己春晓时的感觉,不经意的猜想中透露出明媚宜人的大好春光。

三.诗境明秀,平淡清远而意兴无穷。如《宿建德江》“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四.诗多单行运笔,一气浑成,无刻画之迹,自然流走、冲淡闲远,不求工而自工。 28. 试论王维、孟浩然田园山水诗的不同特点。

王维、孟浩然虽都盛唐田园山水诗的代表作家,但由于他们生活环境和性格气质的不同,在诗的写法和艺术风格方面是有区别的。

一.王维山水田园诗具有空明的境界和宁静之美,诗歌宁静优美而神韵飘渺。

二.净化了的情思,用提纯的景物表现,有种单纯明净的美。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更贴近自己的生活,景物描写带有即兴而发、不假雕琢的特点,诗语自然纯净,似比王维的诗更显淳朴,诗歌呈现出豪华落尽见真淳的境界。如《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三.王维的山居歌咏擅长与表现空山的宁静之美,而孟浩然的乘舟行吟之作则表现了山水的纯净之美,语言清省。

29.高适:“直面现实,慷慨悲壮”。

1、萧统的《文选》是现存最早的文学总集。2、诗人们努力的方向在与诗歌的形式美,即声律、对偶、用事等语言的技巧,以及格律的完善。3、锺嵘《诗品》说陶渊明是“古今隐逸诗人之宗”4、《步出夏门行·观沧海》是我国现存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5、《燕歌行》是我国现存第一首成熟的七言诗6、在哲学史上,正始是魏晋玄学的开创期,主要代表人物是何晏和王弼。在文学史上,正始文学的主要代表是嵇康和阮籍,他们本身也是玄学家。7、“七子之冠冕”为王粲。8、阮籍的代表作是《咏怀诗》八十二首,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政治抒情组诗的先河。9、“目送归鸿,手挥五弦”是嵇康理想人格的写照,也是向来为人称道的妙句。10、陆机《文赋》 潘岳代表作《悼亡诗》11、左思的《咏史》八首,开创了咏史诗借咏史以咏怀的新路,成为后世诗人效法的范例,这是他对中国诗歌史的独特贡献,还有代表作《三都赋》。12、诗歌以“游仙”名篇始于曹植,但以游仙为题材则可上溯到战国时期。13、钟嵘《诗品》评郭璞“始变永嘉平淡之体”,“中兴第一”。14、萧统的《文选》使陶渊明的名气大增。15.南朝民歌中的抒情长诗《西洲曲》和北朝民歌中的叙事长诗《木兰诗》,分别代表着南北朝民歌的最高成就。16.从陶渊明到谢灵运,诗歌艺术的转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是写意到摹象,其次是启示性到写实性。17.鲍照发展了七言诗,创造了以七言体为主的歌行体。18.永明体的代表诗人谢朓,是齐梁时期最为杰出的诗人。19.骈文散文代表性篇目:江淹《别赋》、《恨赋》20《北山移文》的作者是孔稚珪。21.“小说”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外物》:“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22.志怪者小说:(东晋)干宝《搜神记》 志人小说:(宋)刘义庆《世说新语》23.张若虚、贺知章、张旭和包融齐名,被称为“吴中四士” 24、陈子昂,唐代第一位打出诗文革新大旗的诗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