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9.-两个体系作业指导书

2022-06-03 来源:好走旅游网
×××××××××

风险分级管控体系与隐患排查治理体系作业

指导书

×××××××××

目 录

1 双体系建设概述 ................................................................................................................- 3 -

1.1 双体系建设的背景 .................................................................................................- 3 - 1.2 双体系建设领导小组 .............................................................................................- 3 - 1.3 双体系管理制度制定 .............................................................................................- 3 - 1.4 双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 4 - 1.5 双体系建设培训 .....................................................................................................- 4 - 1.6 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工作流程 .........................................................................- 5 - 2 风险点确定 ........................................................................................................................- 6 -

2.1风险点划分原则 ......................................................................................................- 6 - 2.2风险点划分 ..............................................................................................................- 6 - 2.3风险点统计 ..............................................................................................................- 6 - 3 危险源辨识 ........................................................................................................................- 7 -

3.1危险源辨识依据及辨识方法 ..................................................................................- 7 -

3.1.1辨识依据 .......................................................................................................- 7 - 3.1.2辨识方法 .......................................................................................................- 7 - 3.2危险源辨识 ..............................................................................................................- 8 - 4风险评价 .............................................................................................................................- 9 -

采用的风险分析方法介绍 .............................................................................................- 9 - 5 风险管控措施 ..................................................................................................................- 10 - 6 风险分级管控 ..................................................................................................................- 13 -

I

7 风险告知 ..........................................................................................................................- 13 - 8.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工作流程 ..................................................................................- 13 - 9 隐患分级 ..........................................................................................................................- 13 -

9.1隐患分级原则 ........................................................................................................- 14 - 9.2隐患分类原则 ........................................................................................................- 14 - 10隐患排查 .........................................................................................................................- 16 -

10.1隐患排查类型 ......................................................................................................- 16 - 10.2隐患排查级别 ......................................................................................................- 17 - 10.3隐患排查周期 ......................................................................................................- 18 - 10.4隐患排查点分配操作 ..........................................................................................- 18 - 10.5确定隐患排查项目 ..............................................................................................- 19 - 11隐患治理 .........................................................................................................................- 20 -

11.1隐患治理流程 ......................................................................................................- 20 - 11.2一般隐患治理 ......................................................................................................- 20 - 11.3重大隐患治理 ......................................................................................................- 21 -

II

1 双体系建设概述

1.1 双体系建设的背景

为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完善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通知》(鲁政办字〔2016〕36号)、省政府安委会办公室《加快推进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两个体系建设工作方案》(鲁安办字〔2016〕10号)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深化安全生产隐患大快严行动推进企业安全风险管控工作》(鲁安发〔2016〕16号)的通知精神,牢固树立安全发展观念,强化安全生产责任落实,按照《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和《工贸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在工贸行业建立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全面排查、识别、评估安全风险,落实风险管控责任,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重大安全风险;按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通则》和《工贸企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细则》建立完善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全面排查、及时治理、消除事故隐患,对隐患排查治理实施闭环管理。

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简称双体系)与企业现有管理体系紧密结合,是在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职业健康等安全管理体系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深化风险分级管控,形成一体化的安全管理体系。

通过在工贸行业建立起完善、有效运行的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全面推进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提高企业本质安全生产水平。

1.2 双体系建设领导小组

为认真做好工贸行业双体系建设工作,我公司成立了以主要负责人为组长,办公室、财务部、生产车间、质管部和销售部负责人以及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参与的双体系建设领导小组。主要负责人全面负责组织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并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各科室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各岗位人员负责分管范围内的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风险分级管控体系。

领导小组成立文件见附件1:成立领导小组文件。

1.3 双体系管理制度制定

我公司根据鲁政办字〔2016〕36号、鲁安发〔2016〕16号、鲁安办字〔2016〕10

- 3 -

号的要求,参照《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工贸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通则》、《工贸企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细则》制定了××××××××× 风险分级管控制度和隐患排查治理制度。详见附件2: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汇编。

1.4 双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我公司在双体系建设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组织制定了切合公司实际的双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方案中明确了主要负责人、各部门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各岗位作业人员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中的职责以及双体系建设计划进度安排。

详见附件:双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1.5 双体系建设培训

我公司根据双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制定了相关指南、规范性文件、风险信息等内容的培训计划,并按计划进行培训,培训计划及培训记录见附件4:双体系建设培训记录。

(1)指南培训:

由主要负责人负责组织,依据山东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制定的《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和《工贸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以及推荐的《行业双体系实施指南》对班组长以上管理人员进行了风险分级管控职现分工、工作程序、风险点划分原则、危险源辨识方法、风险评价方法、管控措施制定等内容的培训。

(2)规范性文件培训:

由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负责组织,对全员实施了鲁政办字〔2016〕36号、鲁安发〔2016〕16号、鲁安办字〔2016〕10号、《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工贸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进行了培训。

(3)风险信息培训

由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负责组织,对全员进行可能接触的风险点信息、危险源、可能导致的后果及采取的主要管控措施。并将企业风险信息培训列入企业年度教育培训计

- 4 -

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工作流程

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工作流程如下图所示:

成立领导小组 实施全员培训 风险点确定及排查 风险点危险源辨识 风险评价、确定级别 风险控制措施制定 风险分级管控 风险告知 编制风险分级报告 图1-1 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工作流程图- 5 -

划。1.6

2 风险点确定

2.1风险点划分原则

依据《工贸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风险点划分应依据设备设施、部位、场所、区域及作业活动两大类合理予以划分。

2.2风险点划分

1 风险点识别(单元划分)

风险点的划分应当遵循大小适中、便于分类、功能独立、易于管理、范围清晰的原则。

每个风险点可按车间、班组、岗位所管辖的区域,以区域内活动、过程及所包含的设施设备为内容对识别单元再进行细分,形成相对独立的“模块”单元。

识别单元的划分原则,所划分出的每种作业活动既不能太复杂,如包含多达几十个作业步骤或作业内容;也不能太简单,如仅由一、两个作业步骤或作业内容构成。

2 风险点的确定

风险点可明确到特定的部位、设施、场所和区域,以及在特定部位、设施、场所和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过程,作为危险源辨识的基本单元,即确定的“风险点”。

3 风险点分级标准

风险点所包含的危险源最高级别即为该风险点的级别。具体分级标准如下: 对排查出来的风险点进行分级,先确定风险类别(泄漏、火灾、爆炸、中毒、坍塌、坠落等危险因素和高温、粉尘、有毒物质等有害因素),然后按照危险程度及可能造成后果的严重性,将风险分为1、2、3、4级(1级最危险,依次降低)。

2.3风险点统计

根据风险点划分原则,进行统计。

- 6 -

3 危险源辨识

3.1危险源辨识依据及辨识方法

3.1.1辨识依据

危险源辨识应依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2009)的规定,充分考虑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四个方面的不安全因素,并结合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制定的《工贸行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指导手册(2016版)》对各风险点的危险源进行辨识,同时,应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指明危险源可能导致的事故后果。 3.1.2辨识方法

1 危险源识别范围

识别时可以以生产区域、作业区域或者作业步骤等划分,但应确保风险点识别覆盖公司所有场所、设备设施、产品、作业活动、服务过程中,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或作业环境破坏的潜在不安全因素。

2 危险源识别方法

在进行危险源辨识时,可以采用但不仅限于以下方法进行风险点识别: (1)询问交谈; (2)现场观察; (3)查阅有关记录; (4)获取外部信息;

(5)工作任务分析/作业危害分析法; 3 危险源辨识应考虑的因素

辨识时应充分考虑以下活动、设施、过程: (1)常规和非常规活动;

- 7 -

(2)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包括承包方人员和访问者)的活动; (3)人的行为、能力及其他人为因素;

(4)来自工作场所外部对工作场所内组织控制下的人员造成不利于职业健康安全的危险源;

(5)来自工作场所周边、由组织控制下的与工作有关的活动产生的危险源; (6)工作场所的基础设施、设备和材料,无论由本组织或其它单位提供; (7)组织、组织的活动或材料的变化或已纳入计划的变化;

(8)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变更,包括临时的变化及其对运行、过程和活动的影响;

(9)任何与风险评价和必要控制方法的实施有关的适用的法定义务;

(10)工作场所、过程、装置、机械/设备、运行程序和工作组织的设计,包括其与人的能力相适应。

辨识时应考虑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将来。 辨识时应考虑三种状态:正常、异常、紧急。

3.2危险源辨识

按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分类标准,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先发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公司在生产作业中存在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有:火灾爆炸、中毒窒息、机械伤害、车辆伤害、触电、坍塌、物体打击、高处坠落、容器爆炸等。

- 8 -

4风险评价

采用的风险分析方法介绍

我公司选用风险矩阵法(LS法)对风险点进行定量评价.风险矩阵法(简称LS),R=L×S ,其中R是危险性(也称风险度),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事件后果的结合, L是事故发生的可能性;S是事故后果严重性;R值越大,说明该系统危险性大、风险大。

表A.1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判断准则

等级 标 准 在现场没有采取防范、监测、保护、控制措施,或危害的发生不能被发现(没有监测系统),或在正常情况下经常发生此类事故或事件。 危害的发生不容易被发现,现场没有检测系统,也未发生过任何监测,或在现场有控制措施,但未有效执行或控制措施不当,或危害发生或预期情况下发生 没有保护措施(如没有保护装置、没有个人防护用品等),或未严格按操作程序执行,或危害的发生容易被发现(现场有监测系统),或曾经作过监测,或过去曾经发生类似事故或事件。 危害一旦发生能及时发现,并定期进行监测,或现场有防范控制措施,并能有效执行,或过去偶尔发生事故或事件。 有充分、有效的防范、控制、监测、保护措施,或员工安全卫生意识相当高,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极不可能发生事故或事件。 5 4 3 2 1 表A.2 事件后果严重性(S)判别准则

法律、法规 等级 及其他要求 5 违反法律、法规和标准 潜在违反法规和标准 死亡 丧失劳动能力 100万元以上 部分装置(>2 套)或设备 2套装置停工、或设备停工 1 套装置停工或设备 受影响不大,几乎不停工 没有停工 重大国际影响 行业内、省内影响 人员 直接经济损失 停工 企业形象 4 50万元以上 3 不符合上级公司或行截肢、骨折、业的安全方针、制度、听力丧失、1万元以上 规定等 慢性病 不符合企业的安全操作程序、规定 完全符合 轻微受伤、间歇不舒服 无伤亡 1万元以下 地区影响 2 公司及周边范围 形象没有受损 1 无损失 表A.3 安全风险等级判定准则(R值)及控制措施

- 9 -

风险值 风险等级 应采取的行动/控制措施 在采取措施降低危害前,不能继续作业,对改进措施进行评估 采取紧急措施降低风险,建立运行控制程序,定期检查、测量及评估 可考虑建立目标、建立操作规程,加强培训及沟通 可考虑建立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但需定期检查 实施期限 20-25 A/1级 极其危险 立刻 15-16 B/2级 高度危险 立即或近期整改 9-12 C/3级 显著危险 2 年内治理 4-8 D/4级 轻度危险 有条件、有经费时治理 1-3 E/5级 稍有危险 无需采用控制措施 需保存记录 表A.4 风险矩阵表

5 轻度危险 显著危险 高度危险 极其危险 极其危险 后 果

4 轻度危险 轻度危险 显著危险 高度危险 极其危险 3 稍有危险 等 级

2 稍有危险 轻度危险 显著危险 显著危险 高度危险 轻度危险 轻度危险 轻度危险 显著危险 1 稍有危险 稍有危险 稍有危险 轻度危险 轻度危险

1 2 3 4 5 (附录D和附录E中人员伤亡、直接经济损失情况仅供参考,不具有确定性,可根据各企业风险可接受程度进行相应调整。)

5 风险管控措施

风险管控措施从工程技术措施、安全管理措施、教育培训措施、个体防护措施和应急处置措施五类中选择,并充分考虑措施的可靠性、可靠性、先进性、安全性、经济合理性、经营运行情况及可靠的技术保证和服务。

1风险管控措施

在制定控制措施时,应依次按照工程控制措施、安全管理措施、个体防护措施及应急措施四个逻辑顺序对每个风险点制定精准的风险控制措施,控制措施分类如下:

- 10 -

工程控制措施包括:

(1)消除或减弱危害——消除是通过对装置、设备设施、工艺等的设计来消除危险源,如采用机械提升装置以清除手举或提重物这一危险行为等;替代是能过用低危害物质替代或系统能量,如较低的动力、电流、电压、温度等;

(2)封闭——对产生或导致危害的设施或场所进行密闭;

(3)隔离——通过隔离带、栅栏、警戒绳等把人与危险区域隔开,采用隔声罩以降低噪声等;

(4)移开或改变方向——如危险及有毒气体的排放口。 管理控制措施包括:

(1)制定实施作业程序、安全许可、安全操作规程等; (2)减少暴露时间(如异常温度或有害环境); (3)监测监控(尤其是使用高毒物料的使用); (4)警报和警示信号; (5)安全互助体系; (6)培训;

(7)风险转移(共担)。 个体防护措施包括:

(1)个体防护用品包括:防护服、耳塞、听力防护罩、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绝缘鞋、呼吸器等;

(2)当工程控制措施不能消除或减弱危险有害因素时,均应采取防护措施; (3)当处置异常或紧急情况时,应考虑佩戴防护用品;

(4)当发生变更,但风险控制措施还没有及时到位时,应考虑佩戴防护用品。 应急控制措施包括:

- 11 -

(1)紧急情况分析、应急方案、现场处置方案的制定、应急物资的准备; (2)通过应急演练、培训等措施,确认和提高相关人员的应急能力,以防止和减少安全不良后果。

2 风险管控措施确定

三四级风险控制措施由基层员工、班组长制定后,所在部门针对控制措施是否适宜进行评审,并根据评审结果进行完善,部门批准,作为一个时期内完善风险控制措施的基础信息。

二级风险控制措施由安全管理部门组织风险所在部门、技术部门及危险岗位员工代表制定控制措施,一级风险控制措施由安全管理部门组织安委会成员制定管控措施,一、二级管控措施确定后报安委会批准,作为一个时期内完善风险控制措施的基础信息。

- 12 -

6 风险分级管控

根据风险评价的分级结果,按照风险级别、所需的资源及岗位职责的划分、需具备的管控能力、管控措施的复杂性及难易程度等因素,确定不同的管控层级。

风险分级管控基本原则是:风险越大,管控级别越高;上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级必须负责管控。

如:一级风险可由公司直接管控,二级可由部门管控,三级由班组管控,四级由岗位员工自主管控。

7 风险告知

需要将主要危险源、风险等级、典型管控措施和应急措施予以公布,让每一名员工都了解各自岗位或系统对应的危险源的基本情况及防范、应急对策。

在安全风险岗位设置告知卡。

8.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工作流程

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工作流程如下图所示:

成立领导小组 实施全员培训 隐患分级分类 编制排查项目清单 隐患治理台帐 编制隐患排查治理报告 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工作流程图

9 隐患分级

- 13 -

9.1隐患分级原则

根据隐患整改、治理和排除的难度及其可能导致事故后果和影响范围,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

(1)一般事故隐患

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 (2)重大事故隐患

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无法立即整改排除,需要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以下情形为重大事故隐患:

——违反法律、法规有关规定,整改时间长或可能造成较严重危害的; ——涉及重大危险源的;

——具有中毒、爆炸、火灾等危险的场所,作业人员在10 人以上的; ——危害程度和整改难度较大,一定时间得不到整改的; ——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 ——设区的市级以上负有安全监管职责部门认定的。

9.2隐患分类原则

事故隐患分为基础管理类隐患和生产现场类隐患。 (1)生产现场类隐患

生产现场类隐患包括以下方面存在的问题或缺陷: ——设备设施; ——场所环境;

- 14 -

——从业人员操作行为; ——消防及应急设施; ——供配电设施; ——职业卫生防护设施; ——辅助动力系统; ——现场其他方面。 (2)基础管理类隐患

基础管理类隐患包括以下方面存在的问题或缺陷:——生产经营单位资质证照; ——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及人员; ——安全生产责任制;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教育培训;

——安全生产管理档案; ——安全生产投入; ——应急管理;

——职业卫生基础管理; ——相关方安全管理; ——基础管理其他方面。

- 15 -

10隐患排查

隐患排查应做到全面覆盖、责任到人,定期排查与日常管理相结合,专业排查与综合排查相结合,一般排查与重点排查相结合。

10.1隐患排查类型

1 以危险源有效控制措施为隐患排查的对象。根据要求,企业组织实施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典型措施制定和风险分级,确定一~四级风险,形成了《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信息一览表》,表中所列危险源的典型控制措施即为隐患排查的对象,即“排查点”,该“排查点”是企业内分级排查和日常安全检查的关注点。

2公司级隐患排查内容:主体排查内容为风险级别为一级的风险所涉及的危险源的典型控制措施,监督排查内容为二级、三级、四级风险所涉及的危险源的典型控制措施,由安全生产委员会组织安全生产委员会成员以及安全员开展。

3部门级隐患排查内容:主体排查二级风险所涉及的危险源的典型控制措施,监督排查一级、二级、三级风险所涉及的危险源的典型控制措施。由部门负责人、车间主任、部门安全员组织开展。

4班组级隐患排查:主体排查三级风险所涉及的危险源的典型控制措施,监督排查一级、二级、四级风险所涉及的危险源的典型控制措施。由班组长当班期间自行开展。

5岗位级隐患排查:主体排查四级风险所涉及的危险源的典型控制措施,对一级、二级、三级风险所涉及的危险源的典型控制措施实施监督排查。有员工当班期间自行开展。

6法规规定由专门机构实施的检验检测手段实施隐患排查,可委托外部专业机构实施,如避雷系统检测、特种设备检测、消防系统检测、特种设备检测、压力容器检测等。

7除此外,隐患排查还需要与企业日常管理、专项检查和监督检查等工作相结合,主要有以下方式:

(1)日常隐患排查 (2)综合性隐患排查

- 16 -

(3)专业性隐患排查 (4)季节性隐患排查

(5)重大活动及节假日前隐患排查 (6)外聘专家实施的检查

注:日常隐患排查是指部门、班组、岗位员工的交接班检查和班中巡回检查。 综合性隐患排查是指以保障安全生产为目的,以安全责任制、各项专业管理制度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落实情况为重点,由安全生产委员会组织各相关专业和部门共同参与的全面的公司级检查。

专业隐患排查主要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季节特点及实际情况,由归口专业管理部门针对专业活动、过程、装置、设施、设备、物料等风险所涉及的危险源进行检查。专业性隐患排查主要是针对电气设备、设备设施、压力容器、消防设施、危险易燃易爆物品、特种设备等。专项隐患排查要制定工作方案,隐患排查工作方案中应明确排查的要求,如:组织人员、采取预定的排查方式、方法,排查的范围、工作程序等。

季节性隐患排查是指根据各季节特点开展的专项隐患检查,主要包括: a.春季以防静电、防风、防触电、防解冻泄漏、防解冻坍塌为重点; b.夏季以防雷、防台风、防洪、防暑降温为重点; c.秋季以防火、防静电为重点;

d.冬季以防火、防爆、防雪、防冻、防滑、防静电为重点。

重大活动及节假日前隐患排查主要是指在重大活动和节假日前,对生产是否存在异常状况和隐患、备用设备状态、备品备件、生产及应急物资储备、保运力量安排、企业保卫、应急工作等进行的检查,特别是要对节日期间干部带班值班、机电仪保运及紧急抢修力量安排、备件及各类物资储备和应急工作进行重点检查。

10.2隐患排查级别

- 17 -

排查组织级别一般包括公司级、车间级、班组级、岗位级。 ——日常隐患排查的组织级别为班组级、岗位级; ——综合性隐患排查的组织级别为车间级;

——专业性隐患排查的组织级别为车间级,按照专业类别划分;

——新装置施工期间或竣工时及试运行等阶段专项排查的组织级别为公司级、车间级,按照职责分工;

——季节性隐患排查的组织级别为公司级、车间级; ——节假日隐患排查的组织级别为公司级、车间级。

10.3隐患排查周期

根据风险特性及危险源确定隐患排查周期,公司级隐患排查每月对一级危险源进行一遍巡查,每月对二级、三级、四级危险源进行一次监督检查。部门级隐患排查每周对二级危险源进行一遍巡查,每周对一级、三、四级危险源进行一遍监督检查。班组级隐患排查每班对三级危险危险源进行一遍排查,同时对一级、二级、四级危险源记进行监督检查。岗位级隐患排查每班对四级危险源进行一遍检查,同时对一级、二级、三级危险源进行监督检查。

10.4隐患排查点分配操作

1隐患排查点分配

将识别的风险点及危险源分配至公司级、部门级、班组级、岗位级、专业级形成各级别隐患排查对象,组织相关层次人员实施,对各危险源逐条确定,所在列对应的直接管理责任的危险源用“√”选出来,在相应的周期确定排查周期。其他监督管理的危险源用“*”选出来,在相应的周期内确定排查周期。

2排查点分配说明

同一条风险较高的危险源,可能涉及公司级、专业、基层组织多级排查,只是周期可能不同。

- 18 -

上一级组织的排查,可随时增加隐患排查的范围和内容,以验证下级组织排查实施的有效性,如公司级组织排查可通过抽查部门级、车间级、班组级、专业性,季节性排查的内容,验证各级排查的效果,根据排查结果实施考核。有法律法规规定时,所确定排查周期,其时间间隔不能超过法律法规规定的要求。

下一级对上一级的排查内容可以实施监督检查,针对发现上一级监控责任内的风险出现的问题,可以随时向安全管理部门提报。安全管理部门视情况对提报人给予奖励,鼓励全员积极的参与到隐患排查中。

10.5确定隐患排查项目

实施隐患排查前,根据排查类型、组织级别及排查周期,在排查项目清单中确定具体排查项目,结合《工贸行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指导手册(2016版)》等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形成各种排查类型的隐患排查表,由各组织级别按照排查计划定期进行隐患排查。

- 19 -

11隐患治理

隐患治理实行分级治理、分类实施的原则。主要包括岗位纠正、班组治理、车间治理、部门治理、公司治理等。

隐患治理应做到方法科学、资金到位、治理及时有效、责任到人、按时完成。能立即整改的隐患必须立即整改,无法立即整改的隐患,治理前要研究制定防范措施,落实监控责任,防止隐患发展为事故。

11.1隐患治理流程

(1)通报隐患信息。隐患排查结束后,将隐患名称、存在位置、不符合状况、隐患等级、治理期限及治理建议等信息向从业人员进行通报,通报方式根据企业实际情况确定;

(2)下发隐患整改通知。对于当场不能立即整改的,由隐患排查组织部门下达隐患整改通知,按照管控层级下发至隐患所在位置责任部门或者责任人员进行整改。对于日常排查出的隐患,班组及岗位应立即整改,不能立即整改或者超出整改能力范围的按照程序上报,由上级责任部门下发隐患整改通知。隐患整改通知内容应包含隐患描述、隐患等级、建议整改措施、治理责任单位和主要责任人、治理期限等内容;

(3)实施隐患治理。隐患存在单位在实施隐患治理前应当对隐患存在的原因进行分析,参考治理建议制定可靠的治理措施和应急措施或预案,估算整改资金并按规定时限落实整改;

(4)治理情况反馈。隐患存在单位在规定的期限内将治理完成情况反馈至隐患整改通知下发部门验收,未能及时整改完成的应说明原因与整改通知制发部门协同解决;

(5)验收。按照“谁排查谁验收“的原则,隐患排查组织部门应当对隐患整改效果组织验收并出具验收意见。

11.2一般隐患治理

由企业各级(公司、车间、班组等)负责人或者有关人员负责组织整改。能够立即整改的隐患应立即组织整改,整改情况要安排专人进行确认;难以立即排除的应及时进

- 20 -

行分析,制定整改措施并限期整改。

11.3重大隐患治理

1.隐患评估

经判定属于重大事故隐患的,企业应当及时组织评估,并编制事故隐患评估报告书。评估报告书应包括隐患的类别、影响范围和风险程度以及对事故隐患的监控措施、治理方式、治理期限的建议等内容。

2.隐患治理方案

根据评估报告书制定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并将治理方案报告给当地县(市、区)人民政府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治理方案应当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1)治理的目标和任务; (2)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3)经费和物资的落实; (4)负责治理的机构和人员; (5)治理的时限和要求;

(6)防止整改期间发生事故的安全措施。 3.隐患治理实施

企业应当按照隐患整改通知和治理方案对重大事故隐患进行治理,治理资金从安全费用支出,治理时,应当采取严密的防范、监控措施,防止事故发生。重大事故隐患治理前或者治理过程中,无法保证生产安全的,工贸企业应当暂时停产、停业或者停止使用。

4.隐患治理验收

隐患治理完成后,应根据隐患级别组织相关人员对治理情况进行验收并出具验收意见,实现闭环管理,并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台账。

重大事故隐患治理工作结束后,企业应组织对治理情况进行复查评估,并将治理结

- 21 -

果向当地县(市、区)人民政府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报告。

- 22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