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选择写作、选择作家
2023-03-29
来源:好走旅游网
一 。 。 ^ H 。 。 — ● __ __ 。_ — H——____●。’。——●_ 人 物 ‘ 1 9 } I王小波: 选择写作、选择作家 在北大和人大当教师 1988年,从美国回来之后, 王小波和李银河在万寿寺附近有了 一个自己的家。家里的陈设非常简 单,客厅比较大,但是里面并没有 什么奢华的家具,三面都被他们做 成了书柜。在王小波的房间里,只 有一张桌子,一台电脑,以及一张 乱七八糟的床。用家徒四壁来形容 这个家并不过分,不过正小波倒喜 欢这种样子,因为在他看来,家里 空空荡荡,有充足的空问,才是最 可贵的。 回到国内之后,在l988年的 5月份,李银河随中国社会学奠基 人费孝通做博士后,进人北京大学 社会学所,王小波作为家属也被安 排进了北大,在计算机室工作,后 来他又去了人大。事实J二他还曾和 李银河商量,打算买一辆出租车营 生,不过最后他没有这样做。 在北大的时候,王小波一开始 只待在计算机室,用他自己的话来 说是“我在北大帮闲”,当时他没 有正式的课题做,只能偶尔帮着做 一些数据分析,每个月的工资大约 130元。直到1989年他十有机会走 上讲台,教研究生使用社会统计软 件。不过他讲课似乎比较深奥,学 生们表示听不太懂。一个学期后他 又停课了。在给刘晓阳的信中他曾 讲到在北大的经历,反复说,在北 大混得特别没劲,况且他的工资只 有130元左右,相当于10美元,他 在美国就算去餐厅刷碗,一天也能 ・《王小波传》 乐文城著 赚20美元。 王小波曾在文章中提到了幽默 感,他觉得年轻人没有幽默感,中 老年人倒有幽默感: “在各种讨论 会上,时常有些头顶秃光光的人, 面露蒙娜・丽莎的微笑,轻飘飘地 抛出几句话,让大家忍俊不禁。” 在北大的时候,王小波就有着这样 的幽默感,教师在一起开会,领导 在那里说了又说,别的教师只坐着 听,王小波却会忽然冒出一两句 话,引来大家阵阵哄笑,让领导很 下不来台。 或许正因为这个缘故,王小 波也觉得在北大混不下去了,因此 跳槽到了人大。他多次在信里面跟 刘晓阳说到这一点,讲他要到人大 去,那里更让他感兴趣。在朋友的 帮助下,王小波才得以进入人大。 在人大求职的时候,王小波还给会 计系主任朱小平展示了他的《唐人 故事》一书,朱小平最终决定留下 王小波,一部分原因也是因为这本 书。 在人大的时候,王小波表现得 非常沉默,系里开会,他自始至终 不说一句话,也不和别人交流。一 方面他本来就喜欢沉默,一直属于 沉默的大多数。另一方面,系里开 会不准有幽默感,他说的话容易触 怒人,万一他开会时讲了什么,重 演他在北大的悲剧,又让领导难堪 了,他自己怎么样且不去说,对于 介绍他来人大的朋友来说,也很不 好,因此他忍住了没说。在人大他 也没有评过职称,只一心专注于自 己的写作。 他编过很多软件 在人大的时候,王小波教的 是英语专业,一个星期只有一两节 课,偶尔也会帮着做一些计算机方 面的事情。在北大王小波一开始做 的也是这个。在信息技术方面,王 小波也是极具才能的,很多人只看 到了他在写作方面的才能,却忽略 了他对电脑的精通。在人大教书期 间,他曾和几位同事一起为北京煤 气工程公司开发管理软件,该项目 还获得了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王小波本身是一个计算机爱 好者。他自己也说,这个行当的东西 他会不少,他还曾试图用电脑做出 一个电子小说系统,给自己的小说 配上图和音乐。他用他的小说《万 寿寺》做过试验,不过弄出来的图 并没让他感到太满意,还得改进。 在王小波看来,电子阅读无疑是将 来的趋势,他曾在小说中明言过这一 点。而事实上,王小波预言对了,现 在电子阅读的确成为一种趋势。 在王小波的电脑里,很多软 件都是他自己编的,自己编的软件 自己用,这样让他感觉最好。他甚 ‘ *_h — — — ‘ H-h。 —。—。 ‘ — — 。。 -—。 一— 一 ~ 一“ l 20 ・ 人物 候,他都没有停止过写作,做学生 的时候他就开始写了,在美国也是 这样,后来回国做了教师,他依旧 在写作。并且,最后他发现,他应 L——.. .— —— ... — . . . . . . ~ 至还做出过一个功能类似于word的 写作软件,那是一个用字模发生器 方法出汉字的系统。他自己觉得非 常优越,优点众多,可以很容易地 在西文软件出中文窗口。除此之外 为什么王小波会破釜沉舟地选择去 写作了。 王小波曾引进热力学中的概 念来解释他选择写作的这件事,在 该把生活之中其他的事都剔除掉, 专心致志地写作。于是他选择了放 他看来,他的这种选择是一种减熵 他还在SPSS上加了几句骂娘的话, 这能让人感到一股浓烈的中国气 息扑面而来,并且还十分具有幽默 的行为。在王小波这里,趋利避害 代表着增熵,所以,作出那些对自 己有利的决定,就是增熵的行为, 反之则是减熵。王小波选择写作, 弃大学教师的铁饭碗,做一名自由 撰稿人。放弃体面的大学教职去写 作,这在当时是很让人感到惊讶的 感。王小波曾打算将这个软件推向 市场,找朋友帮忙,不过那朋友却 觉得,王小波的这个软件,打字速 度虽然很快,但是操作起来过于复 杂,恐怕很难推广出去。 王小波后来一直用自己编的这 个软件来写作。他编过很多软件, 就像在小说里写的那样,他给别人 编软件,用“Caonima”来命名, 有Caonima 1、Caonima 2、Caonima 3等。他的客户是个老美,常把 “操你妈”念成“考你妈”,王小 波就纠正说,不是考你妈,是操你 妈。他自己写的软件,存在电脑里 也用这种古怪的名字命名,打开电 脑可以看到一连串的“王二×”, 非常具有喜感。 遵循内心渴望的抉择 1992年9月份,王小波正式辞去 人大教师的工作,选择做一名自由 撰稿人。是李银河带着他去向系主 任朱小平辞职的。据朱小平回忆, 求职和辞职的时候,王小波都是由 李银河带着来的,王小波一直很沉 默,辞职的时候只对他说“给您添麻 烦了”,然后就一声不吭,独自在一 旁抽烟。李银河代替他向朱小平解 释缘由,说王小波觉得教书有压力, 还是想写作,所以不想干了。 独自写作对他来说意味着自 由和没有束缚,这才是他想要的东 西,所以,辞职之后,他还曾对他 的朋友说,作了这个决定,他感到 前所未有的舒畅。 l乇小波就是这种人,写作是 他的梦想,因此,不管在什么时 做法。 王小波选择做一名自由撰稿 人,正是遵循了内心的渴望,而没有 考虑世俗的得失。他的母亲见他作 出这种选择,很为他感到担忧,因 为,靠写作微薄的稿费是无法维持 生计的,辞去大学教师的公职,没有 公费医疗,生病了也是一件麻烦的 事情。最让人担心的是,写作还会 担风险,一不小心就会闯下弥天大 祸。不过,王小波还是坚持了自己的 选择,尽管他的这种选择,有许多不 确定性,存在着很多危险,但这是他 所喜爱的,因此他要走上这条路,就 算失败也在所 潜! 根据王小波的母亲回忆,辞 职之后,王小波就一心扑在了写作 上面,日夜颠倒,废寝忘食,出门 的时候哪怕衣冠不整、蓬头垢面, 他也毫不在乎。那时候他的心思全 都聚集在了写作上,聚集在了他的 精神世界之中,头脑里面的思维在 那时疯长起来,智慧高速运转,写 作水平也有了飞跃式的提高,正式 形成了他个人风格。1992年王小波 40岁,他说自己写作是从40岁开始 的,正是把辞职做自由撰稿人当作 了他的写作起点。 我是能把小说做地道的 在王小波的哥哥王小平看来, 王小波天生就有着艺术家的气质。 对于美的东西,他却一直在孜孜追 求着,他曾不止一次地说过,他要 去创造一些美好的东西。而这正是 艺术家的天性,这也就可以理解, 就是一种不折不扣的减熵行为。不 过,这肯定也是他对自己有信心, 知道自己在写作之路上一定能有所 成就。倘使未来他的作品无法得到 认可,一辈子都将穷困潦倒的话, 那么他肯定也会马上改行,以便进 入增熵的行列。 他选择写作,是因为他热爱 写作,他觉得自己有写作方面的才 华。不管别人相不相信这件事,他 自己就是这么认为的。之前在接受 采访的时候主持人曾问王小波,除 了写小说,接下去他还想干什么? 王小波回答说: “还是写小说,别 的事我干不地道。这句话的言外之 意你也听出来了,就是说,小说我 是能把它做地道的。” 在那个 毫无希望的时候写作 在所有人之中,全心全意地支 持王小波,自始至终都相信他的, 恐怕就只有他的妻子李银河了。自 从李银河看过王小波的作品之后, 她就一直在支持着他。王小波早期 的那些作品就已经让李银河拍案叫 绝、击节赞赏了。李银河甚至觉 得,王小波的作品太好了,没有人 能写到这么好!因此后来的时候, 不管生活有多么困难,李银河都支 持着王小波的文学创作。在国外的 时候没让他出去打l丁,回国之后又 赞同他辞职做一名自由撰稿人,全 心全意、毫无条件地支持他。 后来王小波在写作的时候一 直遭遇退稿,前途渺茫,他曾问过 人 物 猪肝色,虽然他知道对方也是为他 ・21 l李银河: “如果我的作品一直都发 表不了,你会怎样?”李银河回答 说: “这样就已经可以了。”李银 河只让王小波遵循自己的内心,写 的意思。 好,但是他不高兴,心想,有个庸 俗的富婆,坐在奔驰车后座上瞎划 拉几笔,就想当我的写作楷模?这 真是岂有此理啦! 王小波依旧坚持着自己的写 作风格,因此他的作品依旧发不出 来。实在是他的那种写法与我们惯 常看到的差别太远了,所以一下子 就好像王小波在文章中所提 到的,年轻时他读过莎士比亚的剧 本《捕风捉影》,其中有一场戏, 是一个使女和就要出嫁的小姐耍贫 嘴,贫到后来有点荤,其中有一句 是这么说的: “小姐死后进天堂, 一出真正好的作品,其他的不要去考 虑。哪怕最后王小波没有靠他的那 些作品得到什么利益,她也不觉得 这有什么。可以说,李银河对王小 波的帮助之大,是不可估量的。换 定是脸朝上!”古往今来的“莎 学家”们引经据典,考了又考,注 做是别的夫妻,不要说妻子这样支 持丈夫,没有因此打出人命来,就 已经算是很不错的了。 李银河断去了王小波的后顾 之忧,让他可以毫无挂碍地从事写 作。辞职成为自由撰稿人之后,王 小波将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创作之 中,写出了大量的作占『I。在当时那 些作品绝大多数都出版不了,压在 了编辑手里,但是王小波依旧在不 停地写着。他的大姐曾不止一次地 对此表示敬佩,还曾多次对王小平 说道,小波最让她感到佩服的地方 就是在那个毫无希望的时候写作。 苦心孤诣地从事没有利益,看不见 前途,甚至还带点危险性的事情, 这是一般人做不到的。 严肃作家的写作窘境 在王小波做自由撰稿人的那 几年里,他的写作之路走得非常艰 难,写出来的作品不fLl出版不了, 还很难在杂志上发表fIJ来。有的编 辑甚至说他是送死刑犯的囚车,稿 子来一个毙一个。那编辑的原话 是:“兄弟,你是个 稿的人,不 是载运死刑犯的囚车啊,别老写些 让我们老总见了就毙的东西,拜托 了!” 这就是说,连那个编辑也觉 得沮丧了。他上报王小波的稿子, 结果领导那里总通不过,他当然也 要感到沮丧。因此有人就好心劝王 小波,写写当时大众流行的题材, 譬如说,学学某个港臼女作家。王 小波一听这话就生气r,脸变成了 无法让人发现里面的闪光之处。他 的小说之中写到的一些情节,看上 去极为怪诞和不正经,让人看了甚 至觉得那是在开玩笑,以为作者根 本就是在胡闹。 因为稿子发不出,所以王小波 在经济方面是比较潦倒的,虽然他 通过写作也赚到过一些钱,但总的 来说在经济上还是比较困难。因此, 有朋友问他说:“作家这个行当怎么 样?”他就回答道:“作家,作家就 意味着随时有饿死的可能。” 文坛外的高手 作为一个作家,王小波给人这 样一种感觉,他仿佛是游离在人群 之外的,独自一个人在路上走着。 后来王小波出版了他的中篇小说集 《黄金时代》,出版社在营销的时 候,正是抓住了他文坛外高手的这 一特征加以宣传的。 王小波也从来没打算过进入文 坛。他还曾风趣地说: “都说有个 文学圈,我也不知道在哪儿。”李 银河倒还向王小波提议过,是不是 要加入作协。在当时要写作的话, 加入作协代表着一种资历,在出版 作品上,也会有更多的筹码,更容 易一些,作协对作家是有利的。但 是王小波却断然拒绝了这一点。他 从来没想过要加入作协什么的,也 根本不会去加入作协。 主流的文学理念,也与王小波 的相去甚远。文坛之中,对各种各 样的作品的评论,往往流于晦涩和 枯燥,越解释越让人理解不了原著 了又注,文化气氛越来越浓烈,但 是越注越让人看不懂。只有一家注 得简明,说:这是个与性有关的、 粗俗不堪的比喻。 这就没什么文化味,但在王 小波看来,也就是这家注得对。一 直以来王小波也并不喜欢主流文坛 的那种严肃无味的文风,所以,如 果他真的加入文坛,那些评论家也 像评论别人的作品一样肢解他的作 品,恐怕会使他作品之中原有的那 种鲜活的生命力失去光彩。 王小波自己也说,他和别的 那些作家是不一样的,他也根本加 入不了他们。有一次他去参加一个 文学流派的什么会,结果听了两天 完全没听懂人家说的是什么,只好 回来。后来他去世之后,他的朋友 有一个特别深的感触:那天为王小 波送别的时候,在送行者中,有编 辑、有记者、有哲学家、历史学 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电影导 演等,但是几乎没有小说家。t4, 波的文学创作一直没有得到主流文 坛的认可,事实上,就算是现在, 主流文坛也保持着相当的沉默。在 王小波去世十五周年之际,李银河 还专门撰文讨论过这个问题。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