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摘 要]介绍了我国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结合国内外情况提出了在公路建设阶段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原则以及措施。 [关键词]公路建设 生态环境 影响 中图分类号:x5 文献标识码:a
我国公路建设的不断发展对促进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与此同时,公路建设对沿线地区的环境产生影响。公路沿线地区的环境是一个多因素耦合的复杂动态系统,生态环境是指生物有机体周围一切的总和,包括空间以及其中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有机体生活和发展的各种因素,只是环境的一个方面,还包括自然环境(环境空气、声环境、水环境)和社会环境等几个方面。 1 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公路建设是通过自然界的大规模带状工程,对沿线自然资源造成破坏、对自然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其范围在线路两侧150m左右。一般来说,路线越长,通过地区生态系统越复杂,植被覆盖越高,其影响和破坏的程度就越大。
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具体体现在:对森林植被的影响;对公路沿线地区土壤质量的影响;对公路沿线地区水文水质的影响;对野生动物的影响。
1.1 公路建设对森林植被的影响
(1) 森林植被是地球生态系统的调节器,它能防止土壤沙漠化,可调节洪水和河道水流的有害波动。公路建设对森林植被的直
接影响在于实际公路用地占用了自然空间(每公里公路占地数公顷),间接影响在于公路地贯通将导致进一步的地面清理、建造次要公路、砍伐森林、偷猎以及引进农业和养殖业;产生边界效应,导致森林边缘地区的日照急剧增加,并改变大气条件;损害大森林对气候的调节功能等。
(2) 公路上汽车产生的粉尘不仅影响植物的光合、呼吸和蒸腾作用,并使所吸附的有毒重金属等物质极易进入植物体内造成毒害,普遍阻碍了植物生长并发生可见的伤害症状。 1.2 公路建设对沿线土壤的影响
(1) 土地是一种有限的资源,高等级公路建设占用土地面积往往很大,“九五”期间开始施工的三条高等级公路将占用土地面积约3090.5公顷,平均每公里占地5.72公顷,其中耕地面积占80%~90%以上。
(2) 公路营运过程期间被剥蚀的沥青、滴漏的汽油、机油等有机溶剂沿路表进入沿线的河内及土壤,会对当地的水质及土质造一定程度的污染。
(3) 公路上汽车产生的粉尘里的金属离子使酸性土壤地段土壤ph值上升,导致土壤养分含量降低、有机质层厚度改变、容量增加、湿度下降并且金属离子可以在土壤里保持数百年。 1.3 公路建设对沿线水文水质的影响
(1) 公路建设会造成水流集中于某些点,在许多场合,还会使水流速度加快,从而改变地表水流的自然状态。在特定的区域条
件下,这些变化会导致洪水土壤侵蚀以及河流淤塞等后果。 (2) 公路排水和开挖会降低周围区域的地下水位,而路基和其它结构物则会因限制水流提高周围区域的地下水位。其结果会造成土壤侵蚀、土壤劣化、植被减少、饮用水和农业用水流失以及影响鱼类和野生动物的生存。
(3) 因河流及其两岸生态活动的改变、无控制的筑路活动以及化学物品和污染物溢出而产生的沉淀物,均会对公路附近区域的水质产生有害影响;因车辆废气排放、路面和轮胎磨损以及金属腐蚀而造成的长期性污染是城市中某些繁忙公路的普遍问题;季节性污染问题产生于冬季对公路的撒盐和河流缺水时期。 1.4 公路建设对野生动物的影响
新建公路会直接造成野生生物栖息地、地貌特征的丧失。公路对哺乳动物(蝙蝠除外)、爬行动物、两栖动物和不会飞的无脊椎动物来说,显然是个障碍物。公路穿越野生生物栖息地会改变当地野生生物的栖息环境,影响当地动植物种群的生存、繁衍和迁徙。 2 保护原则和措施
根据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可以大体制定在公路建设阶段采取生态环境保护的原则和措施。 2.1 保护原则 (1)节约用地的原则
合理布设路网,避免重复设线;合理选用公路建设标准,促进公路的科学规划与合理建设;适当降低路基高度,减少两侧边坡占
地及填挖方取土占地;充分利用粉煤灰等工业废渣作筑路材料;及时恢复利用取土坑和公路临时用地。 (2) 原有生态系统连续性的原则
公路建设应尽可能保证原有生态系统的连续性,特别对一些自然保护区、湿地生态系统、野生动物保护区、水资源保护区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3) 路域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原则
路域生态系统是一典型的人工生态系统,该系统的稳定主要受人为因素的影响,要保证路域生态系统的稳定,首先使路域生态系统与周边系统融合。包括尽可能选用乡土物种、淡化界域概念以及维护物种多样性等。 (4)保护自然植被的原则
生态系统中自然植被不仅是能量的第一固定者,而且可以调节系统内的环境要素。因此保护公路沿线的自然植被以求生态系统稳态发展。包括采取林地补偿措施、加强施工管理减少植被破坏以及禁止在林区采石、采砂和采土等。 (5)生态环境恢复的原则
公路建成以后,需要将被恶化的生态系统恢复到原来的自然平衡状态。而建设行业引起的环境变化,往往使其完全恢复不切实际,这时需要建立新的群落,达到新的生态平衡。包括公路用地范围内的绿化、水土流失的防治以及沿线环境整治等。 2.2 保护措施
(1)选择环境最优的路线方案
现代高等级公路设计应把构成沿线景观整体要素作为设计变量和目标,创造出一个安全、舒适的大众公园和艺术品,实现高速公路快、达、畅、美的目标,即在初步设计阶段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和冲击为目标,开展公路景观设计,而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则以路域植被恢复、噪声污染和污水净化处理设计为主,开展路域生态环境治理设计,最终使系统结构和功能达到整体优化。 (2)将公路环境治理工程设计纳入公路工程设计范畴 公路环境工程是一个涉及地质工程学、公路工程学、水土保持学、植物生态学、现代空间技术和社会科学等多学科的新兴研究领域,因此应当加快培养公路环境工程设计人员,开展高等级公路环境保护与恢复新技术应用研究。 (3)开发和推广先进的生物工程技术
针对新建公路路域生态环境的特殊性,应当采取生态绿化策略,在坡面上建立应与当地环境相适应的禾豆草本植物群落和灌木群落,突破草本护坡的单一模式。 3 结语
生态环境与公路建设的协调发展在我国公路建设过程中是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决不能走先破坏再治理的老路。生态环境与公路建设协调发展应是我国公路建设的基本方针。为此,要使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影响程度降低到最低程度,就必须依靠政府协调,综合治理,科技进步,因地制宜地优先采用成熟实用的国家环境保护最佳
防治技术。 参考文献
[1] 江玉林,杜娟. 高等级公路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与对策.公路,2002,08:68.
[2] 陈芬,郁麒昌. 试论公路交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对策.武汉交通科技大学学报,2000,04:1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