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知识梳理
令狐文艳
一、文学常识填空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记述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语录体散文集。本文选自《论语·先进》,是最富文学色彩的篇章之一。
二、词法、句法知识梳理 (一)重点实词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陪侍长者闲坐) 2、子路率尔而对曰(轻率急忙的样子) 3、摄乎大国之间(夹) 4、以俟君子(等待)
5、舍瑟而作(放下)(起来) 6、异乎三子者之撰(述) 7、夫子喟然叹曰(叹息声) 8、其言不让(谦让) 9、是故哂之(微笑) (二)一词多义 1、如
(1)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如果) (2)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至于) (3)宗庙之事,如会同(或者)
令狐文艳创作
令狐文艳创作
(4)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或者) 2、方
(1)方六七十,如五六十(纵横、方圆) (2)可使有勇,且知方也(道理) (3)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方形) (4)方欲行,转视积薪后 (正) 3、与
(1)吾与点也(赞同)
(2)唯求则非邦也与(“欤”,相当于“吗”) (3)失其所与,不知(结交) (4)遂与外人间隔(跟、和)
(5)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给予) 4、乎
(1)以吾一日长乎尔(比) (2)摄乎大国之间(在)
(3)异乎三子者之撰(和、跟) (4)浴乎沂,风乎舞雩(到、在) 5、尔
(1)以吾一日长乎尔(你,你们)
(2)子路率尔而对曰(…的样子,相当于“然”) (3)鼓瑟希,铿尔(…的样子,相当于“然”) (4)尔何如(你)
(三)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令狐文艳创作
令狐文艳创作
1、鼓瑟希,铿尔 (希,同“稀”,稀疏)
2、唯求则非邦也与 (与,同“欤”,相当于“吗”) 3、莫春者,春服既成(莫,同“暮”)
4、毋吾以也 (以,同“已”,止) (四)指出下列句中词类活用现象并解释
1、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端章甫,名作动,穿着礼服,戴着礼帽)
2、鼓瑟希,铿尔(鼓,名作动,弹奏)
3、三子者出,曾皙后(后,名作动,走在后面) 4、浴乎沂,风乎舞雩(风,名作动,吹风)
5、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小、大,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小相,大事)
(五)指出下列句式特点 1、不吾知也(宾前) 2、则何以哉(宾前)
3、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介后) 4、异乎三子者之撰(介后) 5、以吾一日长乎尔 (介后) 6、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省略) 7、求,尔何如(宾前) 8、为国以礼(介后)
三、分析孔子四个弟子的性格特征。
子路:有抱负,坦诚,性格也比较鲁莽、轻率。孔子问
令狐文艳创作
令狐文艳创作
志,子路首先发言。在他看来,让他去治理一个中等国家,即使在有内忧外患的情况下,只需要三年就可以治理得很出色。言谈之中,语气十分肯定。由此可见其抱负之大。在座的四个弟子中,子路年龄最大----只比孔子小九岁,平时与孔子也比较接近,所以说话较少拘谨;但孔子话音刚落,子路便在没有深入思考的情况下抢先发言,确也反映出其鲁莽、轻率的一面。
冉有:谦虚谨慎,说话很有分寸。冉有在孔子指名发问后才开口。子路刚说自己可以治理一个中等国家,冉有则说他只能治理一个小国。先说“方六七十”,又说“如五六十”,说明他对自己能力的估计十分谨慎。他还认为,三年之后,他所能取得的政绩仅限于“足民”一点,至于礼乐教化,则不是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可见,冉有既想有所作为,又不愿对自己估计过高。
公西华:谦恭有礼,娴于辞令。公西华也是在孔子点名指问后才述志。他有志于礼乐教化的事,但因冉有刚刚说到“如其礼乐,以俟君子”,为避免以君子自居,他先谦虚一番,说“非曰能之,愿学焉”,然后委婉地说出自己的志向,“愿为小相焉”,在“相”前加了个“小”字,给人感觉是他只想做个赞礼和司仪的小官,实际上,最低一级的“相”的地位也不低。从他简短的言辞中,尤其是两个“愿”字,一个“学”字,一个“小”字,就可以看出他娴于辞令的特点。
曾皙:从容不迫,逍遥洒脱。曾皙既不讲从政,即治理国
令狐文艳创作
令狐文艳创作
家;也不讲出使会盟,而是刻画一个发生在祭坛的场景。从富有诗意的情景描写中,曲折地表达出自己的理想。对此,我们既可理解为政治上的理想寄托,也可引申为道德上的修养追求,使读者大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思索余地。
令狐文艳创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