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论影响人民币汇率的基本因素

2021-10-17 来源:好走旅游网


论影响人民币汇率的基本因素

汇率是国际贸易中最重要的调节杠杆。在影响汇率的因素研究中,被国际普遍认可的是“购买力平价理论(PPP)”和“利率平价理论(IPT)”。我国专家学者普遍认可的影响人民币汇率的几个关键因素归纳如下:(1)物价水平;(2)通货膨胀;(3)利差;(4)国际收支;(5)政策因素;(6)市场预期。

标签: 汇率 基本因素 关键因素

一、引言

汇率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杠杆,是影响一个国家和地区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后果突出揭示了汇率对世界各国出口的显著影响。我国自1994年起建立起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基本上是盯住美元不变的。2005年7月21日汇率制度改革,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了更高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

二、影响人民币汇率的基本因素

汇率亦称“外汇行市或汇价”。一国货币兑换另一国货币的比率,是以一种货币表示另一种货币的价格。由于世界各国货币的名称不同,币值不一,所以一国货币对其他国家的货币要规定一个兑换率,即汇率。

按照众多经济学家的观点,实际汇率被定义为一国商品与服务相对于另一国商品与服务的价格,而名义汇率则为一国货币以另一国货币表示的价格。换言之,实际汇率是两国商品与服务之间的相对价格,名义汇率为两国货币之间的相对价格。实际汇率q可以用公式表示为:

q=eP*/P

其中,P*和P分别代表外国和本国的一般价格水平,e指单位外币兑换若干单位本币,即名义汇率。实际汇率是用名义汇率将外国商品与服务以外币表示的价格转换为以本币表示的价格之后,再对本国商品与服务的价格之比。由上面的计算公式可知,除外国和本国的一般价格水平因素外,名义汇率的变化应该对实际汇率有重大影响。因而,我们有必要关注一般汇率决定理论及人民币汇率影响因素的专家见解。

关于汇率决定的理论很多,它们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汇率的决定与变动。其中有代表性的主要有购买力平价理论、利率平价理论和货币主义的汇率理论。然而,有不少学者已经指出,上述三种汇率决定理论均有自身的局限性,它们的有些前提条件在中国并不成立,可参看易纲,潘国陵等人的论著。因此,必须把三者结合起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影响我国汇率变动的因素,才能得出正确判断。

近年来,我国经济学者关于人民币汇率影响因素的有代表性的观点如下:易纲认为影响人民币汇率的有下列主要因素:物价水平、通货膨胀率差、利差、经常帐户余额、外资流人、官方储备及货币政策等。杨帆通过对人民币汇率发展历程的详细分析指出:人民币汇率的长期影响因素是货币供给和产出水平,它的中期影响因素为物价、财政因素和进出口,而短期影响因素为利率、通货膨胀率和国际收支。他还详细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资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魏巍贤的看法是: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变化率是由西方主要货币对美元汇率的变化率、商品的相对价格的变化率、国内外利率差、外债余额对收人比例的变化率及国内货币供应量的变化率共同决定的。潘国陵利用推导出的适合开放经济的汇率决定方程。除上述经济学家指出的人民币汇率影响因素外,还特别提出:工资率或劳动生产率是影响汇率的主要经济变量。其他影响因素按重要性分别为:信贷和利率、固定资产存量和折旧率及间接税。

由以上专家、学者的意见,我们可以综合出影响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因素如下:(1)国际收支;(2)实际利差;(3)通货膨胀率差;(4)经济增长率;(5)工资率;(6)外汇储备;(7)进出口;(8)货币供应量;(9)外商直接投资;(10)物价水平(消费价格指数);(11)信贷;(12)美元汇率(l00日元兑换的美元数);(13)中央银行干预;(14)市场预期心理;(15)政策因素;(16)政治因素;(17)固定资产存量。

但我国专家学者普遍认可的影响人民币汇率的几个关键因素归纳如下:(1)物价水平;(2)通货膨胀;(3)利差;(4)国际收支;(5)政策因素;(6)市场预期。下面将从上述几种关键因素对人民币的走势做出分析。

1.物价水平和通货膨胀

在信用纸币本位制度下,长期汇率由每种货币的购买力决定。即长期均衡汇率购买力决定。这种购买力决定平价理论最初由瑞典经济学家Cassel在其1922年出版的《1914年以后的货币和外汇》中首先被表述为:不同国家的货币若换算成同样的单位度量,当所购买到的商品和服务同样多时,两国货币的均衡汇率就被决定了。通货膨胀和价格水平决定了两国的名义汇率。我国著名学者杨帆也认为短期通货膨胀率对人民币汇率有影响,而中期物价水平为另一影响因素。笔者认为,购买力平价理论对人民币汇率影响的基础作用还是存在的,但其局限性也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汇率反映的是两国之间可贸易商品的价格比率,而购买力平价采用的是全部商品的物价指数来解释汇率变动。由于国与国之间消费结构的不同,购买力平价理论对汇率的解释程度有限。二是,一直以来我国处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完善中,体制变化影响将经济变量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减弱甚至扭曲。

2.利率

利率评价理论认为:根据金融市场套利均衡的条件,在资本可以自由流动的条件下,一国利率的提高在短期内将导致国际套利资本的流入而使该国货币具有升值趋势,利率的降低则使该国货币有贬值趋势。事实上,1998年以后,中国的通货膨

胀率就一直低于美国,2002年~2003年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均高于美国,应该说商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套利条件都具备了,人民币应该升值。而人民币却在1997年~2005年保持了超强的稳定。这其中最大的原因在于,我国的汇率政策使利差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失效。

3.政策因素

政策因素集中体现在汇率制度的选择上。按照汇率调节的灵活性程度,IMF将汇率制度分成九种不同的安排:货币联盟、货币局、严格的固定汇率制、可调整的盯住汇率制、爬行盯住、一揽子盯住、汇率目标区、管理浮动和完全的自由浮动。汇率制度本身并没有优劣之分,也有学者提出“没有一种汇率制度适合任何国家或任何时期”。但是汇率制度的选择与其他因素是密切关系的。比如我国国际收支项目下的资本项目。我国从1994年起实行的是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但是事实上我国汇率一直没有“浮动”,原因在于资本项目的严格管理。根据著名经济学家易纲的研究,在资本项目管制下,无论政府争取何种汇率制度,事实上它都收敛于固定汇率。也就是说,在这种情况下,根据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得到的汇率政策建议也许是失效的。蒙代尔到中国访问是就曾经指出:不可能三角并不适应中国。一直以来,经济学家们倾向于将汇率制度与资本项目分开研究,忽视了汇率制度选择与资本项目管制和开放程度的关系。学者赵庆明认为,固定汇率制度与资本项目管制、浮动汇率与资本项目可兑换是合理搭配。因此,必须透过资本项目的分析来判定政策因素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

4.国际收支

外汇的供给与需求决定了汇率的水平。国际收支状况是决定汇率趋势的主导因素。国际收支是一国对外经济活动中的各种收支的总和。国际收支平衡表主要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经常账户,主要包括商品贸易账户,利息和利润以及劳务支付;第二部分是资本账户,记录所有的资本流动;第三部分是官方储备,包括中央银行持有的外国资产。现在央行的储备主要是外国金融资产,特别是美元和美国政府债券。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均为顺差,必然导致央行的官方储备急剧增长。

影响人民币汇率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它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这个汇率影响函数中,变量权重在随时间发生着变化。在目前的汇率改革趋势下,国际收支项目下的资本项目可兑换程度对于汇率和变动将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它与汇率制度之间的搭配则有可能对人民币未来的汇率走势起决定作用。从国际历史经验看,历史上几次的金融危机都有一个共同的历史制度背景,那就是资本项目的可兑换与固定汇率的错误搭配。人民币汇率改革与资本项目可兑换将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张衍清:影响汇率变动的短期因素[A].COMMERCIAL RESEAPCH,2002

[2]雷超超 王 琰:人民币汇率影响的因素探讨[A].财经界,2007

[3]贺昌政 任佩瑜 俞 海:人民币汇率影响因素研究[J].管理世界,2004年第5期

[4]杨 帆:人民币汇率稳定的理由[M].管理科学文摘,2002

[5]胡海鸥 马哗华:货币理论与货币政策[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6]王国刚:资本帐户开放与中国金融改革[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7]宋国祥:提高汇率浮动弹性需要防范三大风险[J].上海证券报, 200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