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兴义清水河储能系统新建项目工程
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南瑞有限责任公司
批 准: 审 核: 编 写:
年 月 日年 月 日年 月 日
目 录
一、土方开挖主要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 5
1.场地积水 ................................................................................................................................ 6 2.挖土边坡塌方 ........................................................................................................................ 6 3.超挖(边坡面界面不平,出现较大凹陷) ........................................................................ 6 4.基坑泡水 ................................................................................................................................ 6 5.基底产生扰动土 .................................................................................................................... 7 二、回填土主要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 7
1.填方边坡塌方 ........................................................................................................................ 7 2.填土出现橡皮土 .................................................................................................................... 7 3.回填土密实度达不到要求 .................................................................................................... 8 4.房心回填土沉陷 .................................................................................................................... 8 三、基坑主要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 9
1.基坑回填土沉陷 .................................................................................................................... 9 2.回填土密实度达不到要求 .................................................................................................... 9 四、模板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 9
1.模板安装 ................................................................................................................................ 9 2.模板拆除 .............................................................................................................................. 10 五、钢筋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 10
1.箍筋不方正 .......................................................................................................................... 10 2.成型尺寸不准确 .................................................................................................................. 11 3.已成型的钢筋变形 .............................................................................................................. 11 4.钢筋代换后根数不能均分 .................................................................................................. 11 5.箍筋弯钩形式不对 .............................................................................................................. 11 六、钢筋安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 12
1.骨架外形尺寸不准、歪;扣筋被踩向下位移 .................................................................. 12 2.墙钢筋位移 .......................................................................................................................... 12 3.受力筋保护层不符规定,露筋 .......................................................................................... 12 4.绑扎接头松脱 ...................................................................................................................... 12 5.弯起钢筋方向错误 .............................................................................................................. 12 6.钢筋接头位置错误 .............................................................................................................. 12 7.箍筋加密区长度不够,箍筋数量不足;绑扎不牢 .......................................................... 13 8.竖向插筋无扶正措施造成钢筋位移 .................................................................................. 13 9.钢筋分项未按规定执行现场“挂牌”制度 ...................................................................... 13 七、现浇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 13
1.商品砼配合比不良 .............................................................................................................. 13 2.混凝土和易性差 .................................................................................................................. 14 3.外加剂使用不当 .................................................................................................................. 15 4.混凝土强度不足或强度不均匀,强度离差大 .................................................................. 16 5.蜂窝...................................................................................................................................... 16 6.露筋...................................................................................................................................... 16 7.孔洞...................................................................................................................................... 17 8.缝隙与夹渣层 ...................................................................................................................... 17
9.墙体烂根 .............................................................................................................................. 17 10.表面裂缝............................................................................................................................ 17 11.现浇板面龟裂甚至形成沿板厚贯通 ................................................................................ 17 12.混凝土结构构件浇筑脱模后,表面酥松脱落 ................................................................ 18 13.位移、倾斜 ........................................................................................................................ 18
编制依据
1.编制说明
为全面提高清水河储能系统新建项目的建设质量水平,控制工程质量通病,维护业主利益,减少工程质量问题,体现与时俱进、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理念,控制和破解受质量通病长期困扰的难题,特编制此方案
我公司编写本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的编写依据是: (1)本工程设计说明书。 (2)本工程施工图纸设计。 (3)本工程现场调查所收集的资料。
2.本工程执行的规程、规范及检验标准
编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标准名称 《工程测量规范》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建筑结构载荷规范》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范》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 《混凝土泵送技术规程》 《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其它有关规程、规定。 标准号 GB50026-93 JGJ 79-2002 JGJ 94-94 JGJ 120-99 GB50009-2001(2006年版) GB 50202 2002 JGJ 116-98 GB 50204-2002 JGJ 18-2003 JGJ/T 10-95 GB 50330-2002 GB 50164-92 GB 50303-2002 备注
一、土方开挖主要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1.场地积水(场地范围内局部积水)
产生原因
(1)场地周围未做排水沟或场地未做成一定排水坡度,或存在反向排水坡。 (2)测量偏差,使场地标高不一。 防治措施:
(1)按要求做好场地排水坡和排水沟。 (2)做好测量复核,避免出现标高错误。
2.挖土边坡塌方(在挖方过程中或挖方后,边坡土方局部或大面积塌陷或滑塌)
产生原因:
(1)基坑(槽)开挖较深,未按规定放坡。
(2)在有地表水,地下水作用的土层开挖基坑(槽),未采取有效降排水措施。
(3)坡顶堆载过大或受外力震动影响,使坡体内剪切应力增大,土体失去稳定而导致塌方。
(4)土质松软,开挖次序、方法不当而造成塌方。
防治措施:根据不同土层土质情况采用适当的挖方坡度;做好地面排水措施,基坑开挖范围内有地下水时,采取降水措施;坡顶上弃土、堆载,使远离挖方土边缘3~5m;土方开挖应自上而下分段分层依次进行,并随时做成一定坡势,以利泄水;避免先挖坡脚,造成坡体失稳;相邻基坑(槽)开挖,应遵循先深后浅,或同时进行的施工顺序。处理方法,可将坡脚塌方清除,做临时性支护(如推装土草袋设支撑护墙)措施。
3.超挖(边坡面界面不平,出现较大凹陷)
产生原因:
(1)采用机械开挖,操作控制不严,局部多挖。
(2)边坡上存在松软土层,受外界因素影响自行滑塌,造成坡面凹洼不平。 (3)测量放线错误。
防治措施:机械开挖,预留0.3m厚采用人工修坡;加强测量复测,进行严格定位。
4.基坑泡水(地基被水淹泡,造成地基承载力降低)
产生原因:
(1)开挖基坑(槽)未设排水沟或挡水堤,地面水流入基坑(槽)。 (2)在地下水位以下挖土,未采取降水措施将水位降至基底开挖面以下。 (3)施工中未连续降水,或停电影响。
防治措施:开挖基坑(槽)周围应设排水沟或挡水堤;地下水位以下挖土应降低地下水位,使水位降低至开挖面以下0.5~1.0m。 5.基底产生扰动土
产生原因:
(1)基槽开挖时排水措施差,尤其是在基底积水或土壤含水量大的情况下进行施工,土很容易被扰动。
(2)土方开挖时超挖,后又用虚土回填,该虚土经施工操作后亦改变了原状土的物理性能,变成了扰动土。
防治措施:
(1)认真做好基坑排水和降水工作。降水工作应待基础回填土完成后,方可停止。
(2)土方开挖应连续进行,尽量缩短施工时间。雨季施工或基槽(坑)开挖后不能及时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时,可在基底标高以上留15~30cm的土不挖,待下一道工序开工前再挖除。采用机械挖土时,应在基底标高以上留一定厚度的土用人工清除。
(3)严格控制基底标高。如个别地方发生超挖,严禁用虚土回填。处理方法应征得设计单位的同意。
二、回填土主要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1.填方边坡塌方(填方边坡塌陷或滑塌)
产生原因:
(1)边坡坡度偏陡。
(2)边坡基底的草皮、淤泥、松土未清理干净;与原陡坡接合未挖成阶梯形搭接,或填方土料采用淤泥质土等不合要求的土料。
(3)边坡填土未按要求分层回填压(夯)实。
(4)坡顶坡脚未做好排水设施。由于水的渗入,土内聚力降低,或坡脚被冲刷而导致塌方。
防治措施:永久性填方的边坡坡度应根据填方高度、土的种类和工程重要性按设计规定放坡;按要求清理基底和做阶梯形接槎;选用符合要求的土料,按填土压实标准进行分层、回填碾压或夯实;在边坡上下部做好排水沟,避免在影响边坡稳定的范围内积水。 2.填土出现橡皮土
产生原因:在含水量较大的腐殖土、泥炭土、黏土或粉质黏土等原状土上进行回填,或采用这种土作土料回填,当对其进行夯击或碾压,表面易形成一层硬壳,使土内水分不易渗透和散发,因而使土形成软塑状态的橡皮土。施工后有轮式车辆碾压。
防治措施:
(1)夯实填土时,适当控制填土的含水量,避免在含水量过大的原状土上进行回填。
(2)填方区如有地表水时,应设排水沟排走,如有地下水应降低至基底下0.5m。
(3)施工后严禁轮式车辆碾压。
(4)可用干土石灰粉等吸水材料均匀掺入土中降低含水量,或将橡皮土翻松、晾干、风干至最优含水量范围,再夯(压)实。 3.回填土密实度达不到要求
产生原因:
(1)填方土料不符合要求,土颗粒过大,含石块等硬质填料;采用了碎块草皮、有机质含量大于8%的土、淤泥质土或杂填土作填料。
(2)土的含水量过大或过小,因而达不到最优含水量下的密实度要求。 (3)填土厚度过大或压实遍数不够;或碾压机械行驶速度过快。 (4)碾压或夯实机具能量不够,影响深度较小,使密实度达不到要求。 防治措施:
(1)选择符合要求的土料回填,土料过筛;按所选用的压实机械性能,通过试验确定含水量,控制每层铺土厚度、压实遍数、机械行驶速度;严格进行水平分层回填、压(夯)实;加强现场检验,使其达到要求的密实度。
(2)如土料不合要求,可采取换土或掺入石灰、碎石等措施压实加固;土料含水量过大,可采取翻松、晾晒、风干或掺入干土重新压、夯实;含水量过小时,在回填压实前适当洒水增湿;如碾压机具能量过小,可采取增加压实遍数或使用大功率压实机械碾压等措施。 4.房心回填土沉陷
产生原因:
(1)回填土料含有大量有机杂质和大块冻土。
(2)填土未按规定厚度分层回填夯实,或底部松填,仅表面夯实,密实度不够。
(3)房心处局部有软弱土层或地坑、坟坑、积水坑等地下坑穴,施工时未
处理或未发现,使用时超重造成局部塌陷。
防治措施:选用合格回填土料,控制含水量在最优范围内;严格按规定分层回填、夯实;对房心原自然软弱土层进行处理;将有机质清理干净,地坑、坟坑、积水坑等进行认真处理。
三、基坑主要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1.基坑回填土沉陷(基坑、槽回填土局部或大片出现沉陷,造成散水坡空鼓下沉)
产生原因:
(1)基坑槽中的积水淤泥杂物未清除就回填,或基础两侧用松土回填,未经分层夯实。
(2)基槽宽度较窄,采用手工夯填,未达到要求的密实度。
(3)回填土料中干土块较多,受水浸泡产生沉陷,或采用含水量大的粘性土、淤泥质土、碎块草皮作填料,回填密实度不符合要求。
(4)回填土采用水沉法沉实,密实度大大降低。
防治措施:回填前排净槽中积水,将淤泥、松土、杂物清理干净。回填土按要求采取严格分层回填、夯实。控制土料中不得含有直径大于5cm的土块及较多的干土块,严禁用水沉法回填土料。 2.回填土密实度达不到要求
产生原因:回填的土料(粉质黏土、粉土)含水量偏小或偏大。碾压工艺或遍数不合理。
防治措施:在回填压实前适当洒水增湿或晾晒,严格碾压施工工艺参数。
四、模板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1.模板安装
1.1墙模板
(1)墙体厚薄不一,平整度差。
原因:模板的强度和刚度不够,龙骨的尺寸和间距、穿墙螺栓间距、墙体的支撑方法未认真操作。
防治措施:防治方法是模板设计应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龙骨的尺寸和间距、穿墙螺栓间距、墙体的支撑方法等在作业中要认真执行。
(2)墙体烂根,模板接缝处跑浆。
原因:模板根部缝隙未堵严,模板内清理不干净,混凝土浇筑前未座浆。
防治措施:模板根部砂浆找平塞严,模板间卡固措施牢靠。模板内杂物清理干净,混凝土浇筑前应用与混凝土同配比的无石子水泥砂浆座浆50mm厚。
1.2模板缝隙跑浆
原因:模板拼装时缝隙过大,连接固定措施不牢靠。
防治措施:模板拼装时缝隙垫海绵条挤紧,并用胶带封住。加强检查,及时处理。
1.3标高偏差超标 原因:
(1)模板顶部无标高标记,或未按标记施工。
(2)预埋件、预留孔洞未固定牢,施工时未重视施工方法。 防治措施:
(1)预埋件及预留孔洞安装前应与图纸对照,确认无误后准确固定在设计位置上, 必要时用电焊或套框等方法将其固定。在浇筑混凝土时,应沿其周围分层均匀浇筑,严禁碰击和振动预埋件与模板。 2.模板拆除
2.1混凝土表面粘连
原因:由于模板清理不好,涂刷隔离剂不匀,拆模过早所造成。
防治措施:模板表面清理干净,隔离剂涂刷均匀,拆模时间按《山东省建筑工程施工工艺规程》执行。
2.2混凝土楞角破损、脱落 原因:
(1)拆模过早,混凝土强度不足。
(2)操作人员不认真,用大锤、撬棍硬砸猛撬,造成混凝土楞角破损、脱落。
防治措施:
(1)混凝土强度必须达到质量验收标准中的要求方可拆模。 (2)对操作人员进行技术交底,严禁用大捶、撬棍硬砸猛撬。
五、钢筋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1.箍筋不方正
矩形箍筋成型后,拐角不呈90o,或两对角线长度不相等。钢筋弯钩平直长度不够,箍筋弯钩角度不符合要求。
原因:箍筋边长成型尺寸与图纸要求误差过大;没有严格控制弯曲角度;一
次弯曲多个箍筋时没有逐根对齐。
防治措施:注意操作,使成型正确;当一次弯曲多个箍筋时,应在弯折处逐根对齐。 2.成型尺寸不准确
已成型的钢筋尺寸和弯曲角度不符合设计要求。
原因:下料不准确;画线方法不对或误差大;用手工弯曲时,扳距选择不当;角度控制没有采取保证措施。
防治措施:加强钢筋配料管理工作,预先确定各种形状钢筋下料长度调整值。根据钢筋弯制角度和钢筋直径确定好扳距大小。
为保证弯曲角度符合要求,在设备和工具不能自行达到准确角度的情况下,可在成型案上画出角度准线或采取钉扒钉做标志的措施。 3.已成型的钢筋变形
钢筋成型后外形准确,但在堆放或搬运过程中发现弯曲、歪斜、角度偏差。 原因:成型后,往地面摔得过重,或因地面不平,或与别的物体或钢筋碰撞成伤;堆放过高或支垫不当被压弯;搬运频繁,装卸“野蛮”。
防治措施:搬运、堆放要轻抬轻放,放置地点要平整,支垫应合理;尽量按施工需要运至现场并按使用先后堆放,以避免不必要的翻垛。 4.钢筋代换后根数不能均分
同一编号的钢筋分几处配置,配料时进行规格代换后因根数变动,不能均分于几处。
原因:在钢筋材料表中,该号钢筋只写总根数,在钢筋进行代换时忽略了钢筋分几处布置的情况。
防治措施:在配料加工钢筋前进行钢筋代换计算时,要预先参看施工图,看该号钢筋是否分几处布置,如果是应按分根数考虑代换方案。 5.箍筋弯钩形式不对
箍筋末端未按规定不同的使用条件制成相应的弯钩形式。
原因:不熟悉箍筋使用条件,忽视规范规定的弯钩形式使用范围;配料任务多,各种弯钩形式取样混乱。
防治措施:熟悉各种弯钩的应用范围和相关规定,特别是对于斜弯钩,是用于有抗震要求和受扭的结构,在钢筋加工的配料过程中要注意图纸上的标注和说明。
六、钢筋安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1.骨架外形尺寸不准、歪;扣筋被踩向下位移
原因:多根钢筋端部未对齐,绑扎时个别钢筋偏离规定位置。 防治措施:绑扎时将钢筋端部对齐,防止钢筋绑扎偏斜或骨架扭曲。 2.墙钢筋位移
原因:固定钢筋的措施不可靠,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被碰撞,偏离固定位置。 防治措施:墙、柱主筋的插筋与底板上、下筋要固定绑扎牢固,确保位置准确。必要时可附加钢筋电焊焊牢,混凝土浇筑前、后应有专人检查修整。 3.受力筋保护层不符规定,露筋
原因:
(1)混凝土保护层垫块间距太大或脱落。 (2)钢筋绑扎骨架尺寸偏差大,局部接触模板。 (3)混凝土浇筑时,钢筋受碰撞位移。 防治措施:
(1)混凝土保护层垫块要适量可靠。 (2)钢筋绑扎时要控制好外形尺寸。
(3)混凝土浇筑时,应避免钢筋受碰撞位移。混凝土浇筑前、后应设专人检查修整。 4.绑扎接头松脱
原因:搭接处没有扎牢,或搬运时碰撞、压弯接头处。
防治措施:钢筋搭接处应用铁丝扎牢。扎结部位在搭接部分的中心和两端共3处。搬运已扎好的钢筋骨架应轻抬轻放,尽量在模板内或模板附近绑扎搭接接头。
5.弯起钢筋方向错误
原因:没有对操作人员进行技术交底;未认真核对图纸。 防治措施:对操作人员专门交底,或在钢筋上挂牌标识。 6.钢筋接头位置错误
受力钢筋锚固长度、搭接长度不够,在连接区段内接头数量超规范 原因:没有对操作人员进行技术交底;未认真核对图纸。
防治措施:对操作人员专门交底,梁、柱、墙钢筋接头较多时,翻样配料加
工时,应根据图纸预先画出施工翻样图,注明各号钢筋搭配顺序,并避开受力钢筋的最大弯矩处。
7.箍筋加密区长度不够,箍筋数量不足;绑扎不牢
原因:未认真执行设计和规范的要求,箍筋绑扎不牢。
防治措施:认真按设计和规范要求设置箍筋加密区,箍筋绑扎要牢固。 8.竖向插筋无扶正措施造成钢筋位移
原因:操作人员成品保护意识不强,技术交底未进行成品保护要求。 防治措施:加强对操作人员成品意识,建立工序交接制度,并在技术交底中进行成品保护措施交底,浇灌混凝土必须搭设马道。 9.钢筋分项未按规定执行现场“挂牌”制度
原因:现场工序验收交接制度规定不清,现场操作人员无现场“挂牌”制度的认识。
防治措施:建立健全工序交接制度,并在技术交底中对现场“挂牌”制度进行交底。
七、现浇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1.商品砼配合比不良
混凝土拌和物松散,保水性差,易于泌水、离析,难以振捣密实,浇筑后达不到要求的强度。
原因:
(1)混凝土配合比未经认真设计和试配,材料用量比例不当,水灰比大,砂浆少,石子多。
(2)使用原材料不符合施工配合比设计要求,袋装水泥重量不够或受潮结块,活性降低;骨料级配差,含杂质多;水被污染,或砂石含水率未扣除。
(3)材料未采用称量,用体积比代替重量比,用手推车量度,或虽用磅秤计量,计量工具未经校验,误差很大,材料用量不符合配合比要求。
(4)外加剂和掺料未严格称量,加料顺序错误,混凝土未搅拌均匀,造成混凝土匀质性很差,性能达不到要求。
(5)质量管理不善,拌制时,随意增减混凝土组成材料用量,使混凝土配合比不准。
防治措施:
(1)混凝土配合比应经认真设计和试配,使符合设计强度和性能要求,以
及施工时和易性的要求,不得随意套用经验配合比。
(2)确保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材料应经严格检验,水泥应有质量证明文件,并妥加保管,袋装水泥应抽查其重量,砂石粒径、级配、含泥量应符合要求;堆场应经清理,防止杂草、木屑、石灰、粘土等杂物混入。
(3)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保证计量准确,材料均应按重量比称量,计量工具应经常维修、校核,每班应复验1~2次。
(4)混凝土配合比应经试验室通过试验提出,并严格按配合比配料,不得随意加水。外加剂应先试验,严格控制掺用量,并按规程使用。
(5)混凝土拌制应根据砂、石实际含水量情况调整加水量,使水灰比和坍落度符合要求。混凝土施工和易性和保水性不能满足要求时,应通过试验调整,不得在已拌好的拌合物中随意添加材料。
(6)混凝土运输应采用不易使混凝土离析、漏浆或水分散失的运输工具。 2.混凝土和易性差
拌合物松散不易粘结,或粘聚力大、成团,不易浇筑;或拌合物中水泥砂浆填不满石子间的孔隙;在运输、浇筑过程中出现分层离析,不易将混凝土振捣密实。
原因:
(1)水泥强度等级选用不当。当水泥强度等级与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之比大于22时,水泥用量过少,混凝土拌合物松散;当水泥强度等级与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之比小于10时水泥用量过多,混凝土拌合物粘聚力大、成团,不易浇筑。
(2)砂、石级配质量差,空隙率大,配合比砂率过小,难以将混凝土振捣密实。
(3)水灰比和混凝土坍落度过大,在运输时砂浆与石子离析,浇筑过程中不易控制其均匀性。
(4)计量工具未检验,误差较大,计量制度不严或采用了不正确的计量方法,造成配合比执行不准,和易性差。
(5)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没有拌合均匀。
(6)配合比的设计,不符合施工工艺对和易性的要求。 防治措施:
(1)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计算和试验方法,应符合有关技术规定。 (2)泵送混凝土配合比应根据泵的种类、泵送距离、输送管径、浇筑方法、气候条件等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碎石最大粒径与输送管内径之比,宜小于或等于1:3;卵石宜小于或等
于是1:2.5,通过0.315mm筛孔的砂应不少于15%,砂率宜控制在38%~45%。
2)最小水泥用量宜为300kg/m3。 3)混凝土的坍落度宜为100~180mm。 4)混凝土内宜掺加适量的外加剂。
5)泵送轻骨料混凝土选用原材料及配合比,应通过试验确定。
(3)应合理选用水泥强度等级,使水泥强度等级与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之比控制在13~20之间。客观情况做不到时,可采取在混凝土拌合物中掺加混合材料(如粉煤等)或减水剂等技术措施,以改善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
(4)原材料计量应建立岗位责任制,计量方法力求简便易行、可靠。水的计量,应作标准计量水桶,外加剂应用小台秤计量。
(5)在混凝土拌制和浇筑过程中,应按规定检查混凝土组成材料的质量和用量,每工作班应不少于2次。
(6)在拌制地点及浇筑地点检查混凝土的坍落度或工作度,每一个工作班至少2次。
(7)在一个工作班内,如混凝土配合比受外界因素影响而有变动时,应及时检查、调整。
(8)随时检查混凝土搅拌时间,混凝土延续搅拌最短时间。 3.外加剂使用不当
混凝土浇筑后,局部或大部分长时间不凝结硬化,或已浇筑完的混凝土结构物表面起鼓包(俗称表面“开花”),或混凝土拌合物浇筑前坍落度过小,不易浇筑。
原因:
(1)缓凝型减水剂(如木质素磺酸钙减水剂)掺入量过多。
(2)以干粉状掺入混凝土中的外加剂(如硫酸钠早强剂),细度不符合要求,含有大量未碾细的颗粒,遇水膨胀,造成混凝土表面“开花”。
(3)掺外加剂的混凝土拌合物运输停放时间过长,造成坍落度、稠度损失过大。
防治措施:
(1)施工前应详细了解外加剂的品种和特性,正确合理选用外加剂品种,其掺加量应通过试验确定。
(2)混凝土中掺用的外加剂应按有关标准签定合格,并经试验符合施工要求才可使用。
(3)运到现场的不同品种、用途的外加剂应分别存放,妥加保管,防止混淆或变质。
(4)粉状外加剂要保持干燥状态,防止受潮结块。已经结块的粉状外加剂,应烘干碾细,过0.6mm筛孔后使用。
(5)掺有外加剂的混凝土必须搅拌均匀,搅拌时间应适当延长。 (6)尽量缩短掺外加剂混凝土的运输和停放时间,减小坍落度损失。 4.混凝土强度不足或强度不均匀,强度离差大
原因:混凝土拌制原材料质量未控制好,计量不严格,未认真执行配合比。 防治措施:控制好各种原材料的质量,要认真执行配合比,严格原材料的配料计量。
轻骨料混凝土拌合物搅拌不匀,颜色不一致 原因:搅拌时间不足。
防治措施:要保证混凝土搅拌时,对拌合物搅拌的足够时间。 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不稳定
原因:用水量掌握不准确,粗细骨料中含水率的变化未及时测定,未及时调整用水量。其次是用水计量不准确,水用量时多时少。
防治措施:混凝土搅拌时严格计量,及时测定粗细骨料中含水率的变化,调整用水量。 5.蜂窝
原因: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厚,振捣不实或漏振,模板有缝隙使水泥浆流失,钢筋较密而混凝土坍落度过小或石子过大,柱、墙根部模板有缝隙,以致混凝土中的砂浆从下部涌出而造成。
防治措施:混凝土一次下料厚度及振捣应符合《山东省建筑工程施工工艺规程》规定。根据钢筋间距确定混凝土骨料规格,做好配合比。模板缝隙处理作为一道工序,要堵严。墙柱混凝土浇筑前先用与混凝土同配比的无石子砂浆铺浆不少于50 mm厚。 6.露筋
原因:钢筋垫块位移、间距过大、漏放、钢筋紧贴模板、造成露筋,或板底部振捣不实,也可能出现露筋。
防治措施:钢筋垫块按规定垫好,钢筋绑扎位置要保证不位移。混凝土振捣应防止漏振或过振。
混凝土麻面、粘结
原因:拆模过早或模板表面漏刷隔离剂或模板湿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易粘附在模板上造成麻面脱皮。
防治措施:支模时应保证模板表面清洁干净,并刷好隔离剂。混凝土拆模严
格按规定的时间进行。 7.孔洞
原因:是钢筋较密的部位混凝土被卡,未经振捣就继续浇筑上层混凝土。 防治措施:钢筋较密的部位采用小直径振捣棒,防止混凝土漏振。 8.缝隙与夹渣层
原因:施工缝处杂物清理不净或未浇底浆等原因,易造成缝隙、夹渣层。 防治措施:混凝土支模及浇筑前应将施工缝处混凝土或模板内的杂物清理干净,墙混凝土浇筑前先用与混凝土同配比的无石子砂浆铺浆不少于50mm厚。 9.墙体烂根
原因:支模前未每边模板下口未找平,模板下口不严密,混凝土漏浆。 防治措施:支模前在每边模板下口抹找平层,保证模板下口严密。墙体混凝土浇筑前,先均匀浇筑5cm厚砂浆或减石子混凝土。混凝土坍落度要严格控制,防止混凝土离析,底部振捣应认真操作。 10.表面裂缝
混凝土表面蜂窝、露筋、孔洞、夹渣、烂根、漏浆严重;洞口变形,缺棱掉角。拆模早,不按规定进行养护;
原因:模板内杂物清理不干净,模板加固不牢,接缝不严密,拆模过早;混凝土浇筑时漏振或振捣不密实,欠振。木模板未充分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混凝土浇筑后养护不好,造成脱水,强度低,或模板吸水膨胀将边角拉裂,拆模时,棱角被粘掉;低温施工过早拆除侧面非承重模板;拆模时,边角受外力或重物撞击,或保护不好,棱角被碰掉;模板未涂刷隔离剂,或涂刷不均。
防治措施:木模板在浇筑混凝土前应充分湿润,混凝土浇筑时应保证不漏振、欠振或过振。混凝土浇筑后应认真浇水养护,混凝土拆模应符合《贵州省建筑工程施工工艺规程》第4.3节的有关规定,拆模时注意保护棱角,避免用力过猛过急;吊运模板,防止撞击棱角,运输时,将成品阳角用草袋等保护好,以免碰损。 11.现浇板面龟裂甚至形成沿板厚贯通
原因:
(1)混凝土配比砂率大,混凝土收缩变形大。
(2)混凝土浇筑后,未按要求及时养护,使混凝土失水干缩形成裂缝。 (3)混凝土板面堆载超载,或荷载不均匀,甚至使混凝土受冲击荷载。 防治措施:
(1)混凝土配比要合理,防止出现砂率过大造成混凝土严重收缩变形。 (2)混凝土浇筑后,应按要求及时浇水或覆盖塑料布养护,防止混凝土失水干缩形成裂缝。
(3)混凝土板面荷载应根据设计荷载进行验算,不得随意在板面堆载,并要注意板面荷载要均匀,严禁出现冲击荷载。 12.混凝土结构构件浇筑脱模后,表面酥松脱落
原因:
(1)木模板未浇水湿透或湿润不够,混凝土表层水泥水化的水分被吸去,造成混凝土脱水酥松、脱落。
(2)炎热刮风天浇筑混凝土,脱模后未适当护盖浇水养护,造成混凝土表层快速脱水,产生酥松。
(3)冬期低温浇筑的混凝土,浇筑温度低,未采取保温措施,造成混凝土表面受冻、酥松、脱落。
防治措施:
(1)木模板应在混凝土浇筑前充分浇水湿透。
(2)炎热刮风天浇筑混凝土,脱模后应立即适当护盖浇水养护,避免混凝土表层快速脱水,产生酥松。
(3)冬期低温浇筑的混凝土,应采取措施提高混凝土入模温度,采取保温措施,避免混凝土表面受冻。 13.位移、倾斜
基础、墙以及预埋件中心线对定位轴线,产生一个方向或两个方向的偏移,或柱、墙垂直度产生一定的偏斜(称倾斜),其位移或倾斜值均超过允许偏差值。
原因:
(1)模板支设不牢固或斜撑支顶在松软地基上,混凝土振捣时产生位移或倾斜。
(2)预埋件固定不牢靠,混凝土浇筑、振捣方法不当,造成门洞口和预埋件产生较大的位移。
(3)放线出现较大误差,没有认真检查和校正,或没有及时发现和纠正,造成轴线累积误差大,或模板就位时没有认真吊线找直,致使结构发生歪斜。
防治措施:
(1)模板应固定牢靠,对独立基础杯口部分如采用吊模时,要采取措施将吊模固定好,不得松动,以保持模板在混凝土浇筑时不致产生较大的水平位移。
(2)模板应拼缝严密,并支顶在坚实的地基上,无松动;螺栓应紧固可靠,
标高、尺寸应符合要求,并应检查核对,以防止施工过程中发生位移或倾斜。
(5)测量放线位置线要弹准确,认真吊线找直,及时调整误差,以消除误差累积,并仔细检查、核对,保证施工误差不超过允许偏差值。
(6)浇筑混凝土时防止模板和预埋件,坚持混凝土对称均匀进行浇筑和振捣。独立基础混凝土初凝前,应对其垂直度进行一次校核,如有偏差应及时调整。
(7)振捣混凝土时,不得冲击振动钢筋、模板及预埋件,以防止模板产生变形或预埋件位移或脱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