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6 海上日出教案与反思

2021-05-08 来源:好走旅游网
16 海上日出

原创不容易,为有更多动力,请【关注、关注、关注】,谢谢! 举世不师,故道益离。柳宗元

《海上日出》记叙了作者坐船在海上观看日出的情景,语言质朴而准确、生动而形象,是描写日出的经典散文。作者依次描写晴朗天气的日出、天边有云情况下的日出,表达了对这一自然奇观的喜爱之情。

课文第一部分是第1自然段,点明观看日出的时间和位置。

第二部分是第2~5自然段,描写海上日出的景象。其中第2、3自然段描写天气晴朗时的日出,集中展现太阳跳出海面的情景。第2自然段,作者着力描写“天边出现了一道红霞”“扩大它的范围”“加强它的亮光”,通过颜色、亮光的变化,展现太阳即将喷薄而出的画面。第3自然段,通过“红是真红”“红得非常可爱”“深红”“有了光彩”等词,表现日出时太阳的颜色由浅到深,光芒由弱到强的神奇和美丽;抓住“出现小半边脸”“努力上升”“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等短语表现太阳的位置变化。海上日出是一个动态过程,作者按太阳变化的顺序,抓住了颜色、光亮、位置变化,刻画了太阳在海面下、露小半边脸、跳出海面、发出光芒四个面面。这一部分的描写如同定格动画一般,前后关联、引人遐想,充满了画面感。第4、5自然段描写多云和天边有黑云时日出的情景。这两种天气情况,都看不清太阳的具体变化,作者着力描写阳光照在云朵上的景象,分别写出了各自的特点。多云天气,“光线从云里射下来,直射到水面上”“把黑云也染成了紫色或者红色”……这些描写准确、形象,表现了海上日出的壮观、神奇。第4、5自然段,相互对照,特点更鲜明。

第三部分为第6自然段,作者直抒胸臆,运用一个反问句,总结感受,表达了对海上日出这一壮观景象的赞美之情。

文中的插图再现了课文描绘的美景,可以帮助学生想象日出的情境。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练习的方式,会认文中要求会认的字,会写课文要求会写的字,掌握多音字“荷”,会写课文要求掌握的词语。

2.默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体会作者赞美大自然的感情,陶冶情趣。

3.通过对文章的初步理解,了解文章的结构和写作特点,以及课文太阳变化的顺序写景的方法。

4.通过对文章的反复揣摩,学习按一定的顺序并适当展开想象的观察方法。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体会作者赞美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难点

1.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培养爱美的情趣,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2.学习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策略 1.字词教学

学生自主识字为主。在预习和自读课文时,提出识字要:借助字典和拼音,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生字词,并用联系上下文和结合生活实际的方式来理解词语的意思。生字教学时,检测学生的自学效果。

“努”是鼻音,“烂”是边音,在教学时,教师要注意纠正学生的读音。“镶”是后鼻音,“范”是前鼻音,在认读时要注意读音的准确。

本课生字多为上下结构和左右结构,教师在教学会写的字时,可以分类进行书写示范。

词语理解教学,可以引导学生用联系上下文和结合生活实际理的方法,其中,“夺目、灿烂”可以结合图示法进行理解;“扩大、分辨”可以用表演的方式进行理解。

2.阅读教学

在教学文内容时,可以以“知道日出时的景色是怎样的吗”为话题展开交流,

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再让学生思考“作者是怎样写出日出的?”阅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再组织学生朗读课文,启发学生思考:课文可以分为哪些部分?具体讲述了哪些内容?引导学生感受几段内容之间的差异。

在交流阶,从颜色、光亮、位置方面展开,借助关键词,一边感悟景象变化,一边了解写法。如,抓住“一片浅蓝”“一道红霞”“红是真红”“红得非常可爱”“深红”“有了光彩”,体会颜色是怎样逐渐变化的,并思考“作者是怎样写日出的景象的”,引导学生感悟抓住颜色变化进行描写的写法。抓住“一刹那间”“发出了夺目的亮光”,引导学生想象极短时间内,发出极强光芒的画面。可以利用图片、动画,直观感受形象;也利用灯泡等实物模拟,获得感官体验。随后思考“怎么写出光亮的壮美”,引导学生发现按变化顺序写景的方法。抓住“出现小半边脸”“努力上升”“冲破了云霞”“跳出了海面”等短语,想象画面,并结合课后第二题,抓住这些表现太阳位置变化的短语,体会按照太阳变化顺序写日出过程的好处。

本课的教学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在品读中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引导学生体会按景物变化顺序写景的写法。

3.表达运用

按太阳变化顺序描写海上日出景象是本文最突出的表达方式。教学时,应在理解和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着重引导学生了解日出时的景象发生了哪些变化,体会按景物变化顺序写景的方法,并按照此顺序复述海上日出的景象。同时可以结合课后第二题,抓住这些表现太阳位置变化的词语,体会按照太阳变化顺序写日出过程的好处。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文中要求会认的字,会写文中要求会写的字,掌握多音字“荷”,会写课文要求掌握的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同学们看过日出吗?日出是什么样的呢?你当时的心情怎样?(学生自由讨论)

2.过渡:在大自然的景象中,有许多令人怦然心动的自然景观,既有清新明丽的,又有十分壮观的,今天,让我们跟随作家巴金去领略海上日出的壮丽景象吧!(课件同步出示课题和作者)

3.介绍巴金,课件出示相关资料。

巴金(1904—2005),作家。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笔名有余一、王文慧等。四川成都人。代表作有《家》《春》《秋》等。

板块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课件出示自读要求,教师巡视指导。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将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圈画标注不理解的字词。

2.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相互纠正读音。

“刹”是翘舌音,“镶”是后鼻音,“努”是鼻音,“灿”是边音;多音字“荷”在文中读hè,可组词“负荷”,另一个读音为hé,可组词“荷花”。

3.出示要求会写的字,引导学生观察书写要点,指导学生书写。强调书写笔顺的正确。课件出示生字动画笔顺,学生观察并书写。

“范”是上下结构的字,部首是草字头。

“镶”的笔画比较多,右边“襄”的中间是三横,不可漏写、多写。 4.课件出示本课词语表中的词语,指名读,交流识记方法,对易读错的词语进行警示。

清静 扩大 范围 努力 刹那 夺目 分辨 灿烂 不仅 5.齐读词语,强化记忆。

6.再读课文,整体感知,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海上日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7.学生回答,课件相机出示相关内容。

美丽、壮观、神奇、漂亮。

8.课文一共可以划分为几个部分?说一说每一个部分的主要内容。

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点明观看日出的时间和位置。 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描写海上日出的景象。

第三部分(第6自然段):写作者观看海上日出的感受——赞美海上日出是很伟大的奇观。

9.通读课文,找出本文的中心句。

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

10.小结:同学们读得很好,不但读出了自己的感受,还理清了文章的脉络,下面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读课文,可以大声朗读,也可以小声读,也可以与同学合作朗读,一边读一边想象海上日出的美丽画面。

练习设计

完成本课对应的字词书写训练。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课文内容,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体会作者赞美大自然的感情,陶冶情趣。

2.学习按一定的顺序并适当展开想象的观察方法。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对本课的生字组成的新词进行听写。

2.请学生概述上节课所学习的内容,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思路。 3.过渡:(出示课件——日出美景图)上节课,我们随着作者一起感受了海上日出的景观,这样美丽的景观,作者是用怎样的笔触记录清楚的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板块二 品读课文,感悟“奇观” 1.学习第一部分。

句段1: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那时天还没有大亮,周围非常清静,船上只有机器的响声。

(1)学生自由朗读文段,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关注“看日出”“船上”等描写,可以知道此行的目的、时间和环境。 (3)通过学生自主发言和点名回答的形式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概括。

写“我”观看日出的时间、地点和环境。

(4)关注重点字词,品析作者情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想想文中“常常”一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常常”是贯穿全文的关键词,它说明作者在此次旅途中观看日出的次数很多,因此不仅熟悉日出的全过程,还了解不同天气情况下的日出景象。同时也说明本文所写的不仅仅是一次看日出的过程和感受。

2.学习第二部分,感受日出是伟大的奇观。 (1)出示第2自然段,学生自由朗读文段。

句段2:天空还是一片浅蓝,颜色很浅。转眼间天边出现了一道红霞,慢慢

地在扩大它的范围,加强它的亮光。我知道太阳要从天边升起来了,便不转眼地望着那里。

①熟读文段,抓住“转眼间”“慢慢地”等表示状态的词,感受前后的变化。 ②启发学生自主思考:太阳还没有露面之前,天空的颜色有些什么变化? ③通过全班交流和老师点名回答,得出答案,教师相机概括。

由浅蓝到红霞,写出了日出前天空的颜色和红霞的变化。 ④同桌交流谈论:日出前天空的变化给你怎样的感觉?

迅速的变化突出了日出前壮丽的景色,给人视野开阔、心旷神怡之感。 ⑤体会句子中“转眼间”“慢慢地”的运用妙处。

“转眼间”写出了日出前天空颜色变化的速度快,“慢慢地”是指红霞扩散的速度慢。

⑥作者看到这样美丽壮观的景色,内心的想法是怎样的呢?从这一段的哪里可以看出来?在文中找相关语句,并尝试归纳总结。

⑦学生自主交流和讨论,教师相机概括总结。

句中“不转眼”的描写写出了作者神情专注、满怀欣喜及其渴望看到日出的急切心情。

(2)学习第3自然段,课件出示下列句子。

句段3: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

①谈话:抓住关键词语来理解课文,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你能从哪里读出太阳上升时艰难吃力的样子?(学生自由朗读并回答,教师总结)

从“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可以看出太阳上升得很艰难、很吃力。这个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让人感觉到太阳就像一个背着背包在爬山的人,虽然很吃力,但仍然坚持不懈地往上爬。

②小结: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不但使语言更加优美,而且更生动地描绘出太阳冲破重重阻力,坚持不懈,艰难上升的情景。

③过渡:从第3自然段中,你还能从哪里感受到日出时伟大的奇观?(学生交流,教师相机出示课件)

句段4: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红得非常可爱。 ④指导朗读,要读出作者喜悦的心情。

⑤再想一想,还能从哪里感受到日出时的景象是伟大的奇观?(学生交流,教师相机出示课件)

句段5:果然,过了一会儿,在那个地方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真红,却没有亮光。

句段6:一刹那间,这个深红的圆东西,忽然发出了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它旁边的云片也突然有了光彩。

⑥抓住重点词“刹那”“夺目”,感受阳光冲破云层时的速度快,以及突然绽放光芒的美丽。

刹那:极短的时间。 夺目:(光彩)耀眼。

“刹那”写出了太阳颜色和光的变化之快,“夺目”写出了日出之美。 ⑦小结:作者在描写太阳升起的过程时,同样抓住了颜色和光的变化进行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海上日出真是伟大的奇观。

(3)学习第4自然段。

句段7:有时太阳走进了云堆中,它的光线却从云里射下来,直射到水面上。这时候要分辨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天,倒也不容易,因为我就只看见一片灿烂的亮光。

①指导朗读,在读中感受走进云堆中的阳光的美丽。 ②学生交流:这一段话写了什么景色? ③教师相机概括归纳。

写天空中有云时日出的景色。

④抓住重点词句,品析文意。交流第一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作用。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走进”一词赋予太阳人的动作,用在句中生动形象、自然亲切,为下文太阳光从云层中射出做了铺垫。

(4)学习第5自然段。

句段8:然而太阳在黑云里放射的光芒,透过黑云的重围,替黑云镶了一道发光的金边。后来太阳才慢慢地冲出重围,出现在天空,甚至把黑云也染成了紫色或者红色。

①课件展示能体现 “镶”“冲”“染”动作的图画,引导学生观察并感受日出的美丽。

②启发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要用这三个动词?

③学生自主思考语段中“镶”“冲”“染”这三个动词的作用,教师相机点拨。

“镶”“冲”“染”这三个动词用得非常准确,细致而形象地描绘了太阳冲破黑云时的变化之美。表现了太阳的光芒是不可阻挡的,暗示了光明的力量巨大,一定会冲破黑暗。

④交流:读了这一段描写,你有怎样的启发?

这一段描写在表达作者当时惊喜、激动的心情的同时,也启示我们在遭遇挫折时,要勇往直前。

3.学习第三部分。

句段9: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

(1)指导朗读:这是一个反问句,要读出反问的语气和激动、兴奋的赞美之情。 (2)在读中思考:作者为什么不直接说“这就是很伟大的奇观”?先引导学生复习反问句的作用(一般起到加强语气的作用),再回到文中,思考:这一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学生自主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这样写既加强了语气,又是对前文描绘的大量“奇观”景象的精辟概括,即总结全文。体现了作者对海上日出壮丽景观的肯定、喜爱和赞美,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向往光明和奋发向上的思想感情。

4.交流:作者在描写日出经过时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进行的?

作者是按照日出前、日出时和日出后的时间顺序进行描写的。

5.总结:这篇课文描写的景象,是作者从真实的生活经历和内心体验提取出来的。这启发同学们,只要留心生活,勤于观察,就可能在大自然中有令人惊喜的发现。

6.学生再读课文,感受文中日出的壮丽景色,并思考如何运用时间顺序把一件事情写清楚。

板块三 课文总结,拓展延伸

1.出示本课结构图示,帮助学生再次梳理课文内容。

日出前——天边颜色

日出时——跳出海面海上日出分述直射水面

亮

有云时镶上金边总结——很伟大的奇观

总起——时间、地点、环境氛围



雄伟壮丽令人赞叹 

2.总结:这篇课文运用时间顺序,描写了日出时的壮观景象,感受到太阳的光辉和伟大。太阳是大自然赐予人类最好的礼物,它是光明的使者、温暖的象征,尤其是经过漫漫长夜后喷薄而出的太阳,给人们带来的不仅是光明和温暖,还有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

练习设计

完成《教材1+1·优化创新精练》对应训练。

1.在读中感悟,体会作者的感情。本课的教学设计层次清晰,以学生为主体,安排教学环节。学习课文时,教师安排学生自学体会、朗读语句,以读为主,在读中悟,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这一学习活动的安排,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以及品读词句的能力。语文学习就是让学生学习语言,理解运用语言。学生只有细细品味才能体会出本课语言的妙处。这样进行教学与新课标的精神是相符的。

2.图文结合,理解内容。在教学本文关于“海上日出”的美景时,教师应了解到大部分学生只是从电视或图片中了解过一些相关内容,因此应该借助影片、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循着作者的思

路,品读文中的好词佳句,并且尝试边读边在脑海里形成画面,进而感受到作者的心情。只有带领学生走进文本世界,才能品读出作品中蕴含的情感。

【素材积累】

1、冬天是纯洁的。冬天一来,世界变得雪白一片,白得毫无瑕疵,白雪松软软地铺摘大地上,好似为大地铺上了一层银色的地毯。松树上压着厚厚的白雪,宛如慈爱的妈妈温柔地抱着自己的孩子。白雪下的松枝还露出一点绿色,为这白茫茫的世界增添了一点不一样的色彩。

2、张家界的山真美啊!影影绰绰的群山像是一个睡意未醒的仙女,披着蝉翼般的薄纱,脉脉含情,凝眸不语,摘一座碧如翡翠的山上,还点缀着几朵淡紫、金黄、艳红、清兰的小花儿,把这山装扮得婀娜多姿。这时,这山好似一位恬静羞涩的少女,随手扯过一片白云当纱巾,遮住了她那美丽的脸庞。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